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不結盟政策"會改弦更張嗎 !?;斯諾登;產業鏈與物流鏈;拒絕美國;國有難,民必亂;黑暗與犯罪

不結盟政策"會改弦更張嗎 !?

曙光出現 !

全球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美大國競爭態勢已日趨明顯和肯定,中國曾經秉持的不結盟政策,是否會改弦更張。不結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近兩百年的衰落與貧窮,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摧殘,多少甚至有自卑情結而自我孤立療傷。怕結盟,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現今局勢丕變,中國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不結盟政策是否還適應現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否還有利於爾後的中美大國競爭,值得中國戰略人員的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

這場百年中美大國競爭,我們前半場,肯定是防守方,且將持續不短的時間。美國的核心盟友體系是同一個種族。中國秉持的當前不結盟政策,也確實存在巨大的弊端。【盟友一詞,既是保護盟有不被别人欺負的義務,也是明確告訴你不欺負他的承諾。】

人類歷史世界各大洲跨洋交往的歷史還只是近三四百年時間,非常短暂。世界並不安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仍是各個國家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仍是世界主流行為。盟友體系在地球存在很大需求。1949年美國主導的北约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協定成立。打成立之時,盟友體系就向世界證明了它的巨大需求和受歡迎程度。爾後的幾十年,清楚地看到,那些加入到北约的幾十個中小國家,美國没有對他們進行過主權威脅和戰爭侵略。這就是盟友一詞是承諾不欺負盟友的最好寫照。盟友體系可以給中小國家安全感。( 最近幾年要求提高軍費,加購武器 )

若否,中小國家就極大可能以你為不安全感的來源,從而倒向能给他安全感來源的他國,甚至加入其它盟友體系尋求安全感來防範你。目前,中國身邊一堆的美國盟友,就是這個邏輯的充分體現。

當前,大規模戰爭不易發生,中小國家對盟友中的大國未必是真正的擁護,但他們搶搭大國的順風車也沒有損傷到大國的利益。中小國家依賴於强大盟友保護安全,也利用盟友體系攫取和平和利益。

綜合以上分析,中國切實有必要做如下兩件事:一是總結英美等西方聯盟得失和不足。二是思考中國借鑑美英等西方結盟政策(如中俄結盟)的利與弊。

2020年10月23日,當普京再次被問到,俄羅斯是否會與中國結成軍事聯盟時,普京没有堅決否定,而是强調“現在不需要,但是從理論上,可以想象得到它的存在,時間將表明它是如何發展的,不排除這一可能性。”可見中俄结盟的時機已經到了,並得到普京總統的親自定調,一旦需要,即可立即結盟對抗美國霸權。

大陸第14屆五中全會,公開喊出2035年國家GDP超過300萬億人民幣以上,人均GDP達到三萬美元,說明了中國對依靠外循環,也就是建立以中國為首的同盟經濟集團的未來有着非常堅定的信心,到2035年底,中國的經濟歸模不但將超過美國,還將超過整個西方同盟集團。

在對外建立以同盟經濟集團為首的外循環時,中國也在大力深化改革,進行大規模新基建,在科技行業投入重金,試圖完成產業和經濟結構升級,好在未來完成對外產業轉移的準備,也是和同盟經濟集團的市場需求進行對接的提前準備。

經濟可以結成集團同團,軍事結盟當然是因應未來競爭的選項。

**印度不結盟戰略調整的一場“豪賭”

20201027,美印兩國宣布簽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和合作協議》(BECA)。這意味著,美印已經成為實質上的軍事“盟友”。此舉讓美印軍事關系發生了質變。

BECA对印度來說,如同一份賣魂契,出賣了自己長期堅守的不結盟,獨立自主外交的靈魂,成為美國眾多的小兄弟之一。印度雖然能獲得一些美方共享的情報,以及其他一些小恩小惠式的具體好處,但印度付出的是自己在華盛頓面前的平等位置,說得重一點,是國家尊嚴。這對一個驕傲的民族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代價。

莫迪口號" 不可思議的印度"。印度已經將自己的防務和安全牢牢地捆绑在美國的“戰車”上了。印度外交站略調整的一場“豪賭”,果然是"不可思議"。


**快變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從美國傳來的消息,城裡的奢華品店都在加裝厚厚的門板,好多餐館、商店等關門歇業。

在國外就通知駐外大使館挖地道,特别是中東國家的駐美大使館,不用通知就挖地道了,怕有炮彈打來。

大選的結果預期已經呈現。最急不可待是德國,已經把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川普蠟像拆下來扔到垃圾堆裡。從爺爺輩上,川普算是德國後裔。

英国新派駐華大使吳若蘭,來北京就自行隔離14天,她是個中國通,普通話講得好,一開口全是中英友好和合作。

加拿大孟晚舟案出現重大轉折,法官裁定可以申请停止引渡程序

剛剛結束的美印“2+2”新聞公報有一句“印度北方的侵略”,印度外交部緊急澄清,印度没有說過這句話,要求美方删除。

蔡英文都召開緊急會議,因應拜登當選後的變化。重金扶持的香港黎智英和美國班農炮制拜登兒子的假消息被揭穿遭美國媒體痛批。

有關方面已經嚴令媒體不准随意報導計票结果,以防各種不測。


**川普曾暗示,他將赦免斯諾登。川普的“善意”對斯諾登而言,更像是誘捕,所謂赦免,就意味著斯諾登“有罪”在先。

斯諾登並沒有領情,並且反應很快,8月17日,斯諾登的律師庫切列納表示:所有針對美國前特工斯諾登的調查都應停止,他無須談論赦免問題,因為他並沒有犯罪。

斯諾登事件”是美國一樁心病,美國不提倒罷了,一提準會被中俄狠錘,“捉賊捉贓”,斯諾登爆的料,哪件不是美國的賊贓?

2020年10月21日,俄羅斯方面確認,斯諾登獲得了無限期居留權。從臨時避難到定期居留權,再到無限期居留權。“四步走”就差最後一步--“入籍俄羅斯”。

去年9月14日斯諾登曾出現在鏡頭前,接受了法國France Inter電台的訪問,他告訴記者:“我非常希望馬克龍先生為我提供庇護。”西方媒體不是老說斯諾登在俄羅斯生活枯燥,沒有自由,還說他酗酒頹廢,精神不佳。那馬克龍庇護他一下好了,讓他在巴黎幸福並自由地生活,十幾萬難民都收了,還差他一個人?然後法國就閉嘴了。

斯諾登是否會真的“入籍俄羅斯”?當時,西方有一部分媒體認為可能性不大,作為一名“理想主義者”,他個人未必能接受俄羅斯文化和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一旦斯諾登擁有俄羅斯國籍,那麼,當美國特工秘密抓捕,甚至暗殺斯諾登時,無論在哪個國家發生,那都是殺死了一名俄羅斯公民,俄羅斯將必須因此而報復美國。所以,俄羅斯不會鼓勵他申請入籍。

然而,就在美國大選前兩天,斯諾登發推公開表示,他和妻子已經提交了獲得美俄雙重國籍的申請。斯諾登還指出,他與妻子仍將是美國人,並將本著美國價值觀精神培養兒子。他迫不及待地期待著有一天可以回到美國與家人團聚。

本來這事完全無須公開,他可以在申請成功後,再宣布取得俄羅斯國籍。但他在最接近美國大選那一刻宣布這一消息,邁出“四步走”最後一步,如果說,他帶著大量情報逃離美國是打了美國左臉(民主黨),那麼現在申請入籍俄羅斯,則是打了美國右臉(共和黨)。

關於他個人真正的喜事是,斯諾登夫婦將在12月末喜得貴子,孩子將獲得俄羅斯國籍。永遠居留權、得子、入籍,一切順理成章,美滋滋。

對於美國情報機構來說,七年追殺的目標將成為俄羅斯人,雖然不能說是徹底失敗,但肯定是重大失敗。斯諾登給美國情報部門造成了多大的損失?有說幾百億美元,有說幾十億美元,但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斯諾登用證據證實了美國不擇手段竊聽、竊取全世界的可怕“傳說”。美國卻總是賊喊捉賊指責俄羅斯、指責中國“竊密”。

斯諾登事件”猶如神來之筆,幫中國由被動轉為主動,讓全球目光都盯在了美國這隻黑手之上,給美國幫腔的歐洲政客和媒體也對中國閉嘴了。運氣要來,有時是擋不住的。

美國CIA前局長海登詛咒他“將被俄羅斯拋棄,在酒精和毒品中走向毀滅。事實上,俄羅斯並沒有像西方媒體所說的“將斯諾登當成交易籌碼”,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俄羅斯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也沒有拿他作交易。保護並善待斯諾登,對俄羅斯來說是立口碑的事情,誰知道還會不會有下一個斯諾登。

現在,斯諾登如果離開俄羅斯,絕對會有悲劇發生,他手裡的資料除了有美國的“棱鏡”、還有“星風”、“上行”、“奔牛”、“橡木星”、“天網”、“拱型”等計劃。 而五眼聯盟的X-Keyscore項目也在資料當中,美國早就在打造一張全球網絡竊密網,個人手機通訊、電子郵件、網頁瀏覽、社交平台、即時通信、海底電纜等等都是目標,“五眼聯盟”不置他於死地才怪。

五眼聯盟現在有多麼瘋狂,大家都看到了,華為5G建設,以及華為手機等設備之所以被美國恨之入骨,就是因為太安全。如果說斯諾登讓美國不得不花數百億重建它的各種竊密工程,那麼,華為設備在技術上的優勢,則可能令美國竊密工程失效。將來,美國怎麼辦?

它無法要求華為像思科、蘋果、微軟、谷歌、雅虎等科技公司那樣為美國情報機構留下“數據後門”和“秘密通道”。美國如此下作,恰好證明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就是靠著無所不用其極的偷窺、偷竊才能得到。

在美國眼裡,只有全世界都不安全了,美國才安全。


**產業鏈與物流鏈

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的一個封面,就非常形象:地球關門了。千千萬萬人無法上班,跨國旅行成了夢想,國際供應鏈一度崩潰,世界貿易遭受嚴重衝擊。以至於美國和加拿大一度爭搶呼吸機,德國要扣押瑞士、意大利的口罩……我們面對的,除了疫情兇猛外,還有一個很嚴峻的現實挑戰:國際物流太脆弱。這對行銷世界各地的中國製造來說,是一個非常的考驗。

在國內,情況要好一些。因為近年電商爆發性增長,基本上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末端配送問題。在廣袤的海外市場,中國製造的物流,卻依然是一個嚴峻的現實:我們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物流市場,但物流命脈卻掌握在別人手中。

當下中國產業鍊和供應鏈面臨的挑戰:產業鏈的挑戰,除了一些市場規律的產業轉移外,還不乏某些國家的故意擠壓,但中國占全球製造業出口份額地18%,這麼大的量,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接。這些產能聚集在中國,是因為中國的產業鏈條完整,上下游產業完整,物流運轉高效,如果搬去其他國家,可能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更面對產業政策、金融等不確定性因素。在商言商,企業搬遷,哪那麼容易?

疫情帶給中國供應鏈敲響的最大警鐘,其實不是產業鏈遷移的風險,而是依托國際物流體系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產業鏈很重要,供應鏈也很關鍵。

對中國來說,後者更加嚴峻。二個關鍵數據,讀來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第一個數據:麥肯錫的研究表明,美國和德國是全球連接能力最強的國家,中國的全球連接力,只有它們的一半。

第二個數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物流績效指數排名中,在全球供應鏈佔據主導地位的、連接性更好的國家,排名就越高,而中國排到了第26名,全面落後於發達國家。

很可惜,在出口高峰期,中國沒有形成與之匹配的國際物流體系,外貿高度依賴海外貨運公司。所以,我們看到,上半年疫情爆發之初,不管是世界向中國運送援助抗疫物資,還是中國騰出手來後向世界提供抗疫物資,一個繞不過的問題,就是各方努力尋找暢通的物流渠道。

物資有了,但物流跟不上,大家只能乾著急。據業內人士披露,一個國際貨運標準櫃,以前通行的價格是1000美元,但今年一度飆漲到了4000美元,可能你還有錢拿不到。就以中美航線為例,數據顯示,10月9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的市場運價,分別為每集裝箱3848美元和4622美元,其中,美西航線相較3月初每條集裝箱價格1361美元,上漲了近三倍。在貨運旺季時,船公司艙位有限,熱門航線還容易出現爆艙甩櫃的現象。

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風險,也其實也看到了新的契機。中國一家物流平台,就開始在全世界嶄露頭角---就是阿里的菜鳥。按

照相關統計,菜鳥現在是僅次於UPS、DHL和聯邦快遞的世界第四大跨境物流平台。1月25日,阿里就決定,菜鳥必須無條件為抗擊疫情服務,聯合國內外32家快遞物流平台,動員2000多輛運輸車輛,調配國內外近400個航班,免費輸送抗疫物資,建立全球綠色通道。一天后,一個“疫情物資國際運輸體系”就形成了。

據統計,這個特殊時期結成的國際物流網絡,在國內疫情的高峰時期,將來自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萬件醫療物資送入最急需的地方。這條全球綠色通道還成了世界疫情救援運輸的大動脈。這裡面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例子。比如,這次讓人津津樂道的“山川異域,日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抗疫物資,很大一部分就由菜鳥物流送到一線醫院。日本友人的雪中送炭,也確實讓我們感動。

3個星期後,中國逐步走出陰影,但日本疫情吃緊,尤其口罩出現了緊缺。菜鳥隨後反向輸送了馬雲基金會捐贈的100萬隻口罩,上面寫著: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以往,菜鳥的出口貨機每月大概在40架次,但從今年3、4月份起,每月貨機增加到近100架次;到今年8月,達到在160多架次。貨機不夠怎麼辦?菜鳥還將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等豪華寬體客機改成貨運飛機,充實國際貨運力量。

據統計,目前菜鳥已開通的專門航線,覆蓋了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全球主要市場,成為中國出口的一個重要運輸動脈。

這個雙十一,按照菜鳥的計劃,將在短短一個月內,把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的3億件商品,運到中國的菜鳥倉裡來;此外,菜鳥還會動用200架全貨機,如果再算上其他飛機的腹倉,總量會超過700架次,幫助中小型企業出口。

這種高效反應,考驗的中國物流平台對全球商業商品流通的調動能力,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潛力。這就是實業報國 !

商流和物流的耦合,畢竟,菜鳥背後有淘寶,有天貓,這龐大的流量,對形成新基建非常關鍵。

前瞻性的投入。要在你還沒有業務的時候就敢規劃投錢,阿里應該具有的了這樣的眼光與財力,所以大手筆打造了歐洲的列日樞紐。

技術,必須有新的突破。菜鳥正在搭建的全球運“72小時必達”物流網,就給出了換道超車的方案——數智化物流。按照介紹,菜鳥創新的全球訂單履行中心(GFC),可實現國內交易系統與海外物流訂單系統的無縫銜接。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中國消費者的訂單,可直接抵達各GFC倉,商家將商品發送到最近的GFC倉,後面的入庫、分揀、派送、庫存管理及其他增值服務,全都可以交給GFC統一管理。

此外,菜鳥在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和香港建設的6大數字中樞,是國際智能物流骨幹網上的eHub。其內部包含進口、出口,B2B、B2C,以及國際貿易的中轉業務等多種模式運作。這張智慧物流網有多大呢?

據透露,目前已連接航線106條,日均飛行航班225班,服務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在10個國際一線城市建有全球訂單履行中心(GFC),擁有6大超級物流樞紐ehub,一張真正具有全球配送能力的中國跨境物流骨幹網初步搭建而成。中國的物流平台,正在大踏步趕上。按照麥肯錫的一項研究,菜鳥模式可望重塑了中國跨境電商進口物流服務。

菜鳥這樣的智能物流網,與中國高鐵、移動支付,可稱為新時代中國三大基礎設施。這些,將可望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格局。


**地球暖化,永凍土融化會刺激甲烷排放,從而產生比二氧化碳排放影響力大28倍的溫室效應。換句話說,地球上的溫度將繼續上升,永凍層將繼續融化,甲烷排放量將進一步增加。形勢將會加速惡化。如此,地球變得像金星,變成一個炎熱、乾燥、沒有生命的星球?知道麼,地球的平均地表溫度是14℃,而金星是462℃。


**拒絕美國,是因為這次美國真的不行。

20201026,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就聯合對外公布,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空間站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

有人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決”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讓你“高攀不起”。

當被問及“選項目時有没有排斥來自美國的項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直言:“我們没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没有限定任何範圍,有美國團隊参與申報的項目。從科學價值和技數考量來說,美國的項目没達到要求的標準。”

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等共16各國家参與研制國際空間站。謠傳,在籌畫建設時,中國曾經申請加入,但被拒絕。這件事,一度成了很多國人的心結。其實,我國不僅没有被拒絕國,實際上也没有申請過,我國載人航天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要建設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預計從2021年到2022年,我國擬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將高密度實施飛行任務,航天員將長期在軌駐留,還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如果現行國際空間站不延長使用壽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也就是說,在未来一段時間内,中國空間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


**國有難,民必亂,這是大多數“民主國家”的真實寫照。

烏克蘭分東西,吉爾吉斯斯坦分南北,美國分黑白。只要利益受損就是對方作妖,不管是上街還是抄槍,總之鬧就對了!某些國家的大選結果,往往就是内戰的導火索,甚至國際組織派人去公證也無濟於事。近期出事的幾個國家裡邊,白俄羅斯的選舉明明得到了國際觀察員的承認,吉爾吉斯斯坦的選舉甚至還得到了歐安組織代表的双重承認,但是反對派走上街頭,總統下落不明,這些得到國際承認的選舉土崩瓦解。

當今世界成功的民主國家大多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整個國家的血统非常純正,比如日本和韓國。血統純正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整個國家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大和民族的利益等同於國家利益,既然大家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而討論,那麼民主只需要決定技術問題。

但在多族群揉合的國家,族群利益不等於國家利益!甚至族群之間的價值觀都不一樣!如果價值觀不一樣,那麼結果就非常可怕。用選票來代替子彈確實文明了,可利益沖突解決了嗎?

現在的美利堅,黑人群體要求“政治平等”,强行重新划分國家資源,完全不顧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参考南非)。但是白人群體不一樣,福音派白人政府想要的是“美國再次偉大”,不僅要保護白人權益而且要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兩者的價值觀就完全衝突了!

選舉越是没有爭議,過程越是公正,得到政權的一方做事越有底氣。在双方價值觀和利益都ˇ為立的情况下,這種“合法性”反而是最致命的。共和黨選民與民主黨選民勢同水火,冰炭同爐。一方的上台必基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

想必大家現在都能理解為什麼川普不願承諾順利交出權力。既然已經撕破了臉,支持者就一定會千方百計的慫恿川普否認選舉結果,因為承認的後果根本不可承受。當這種利益的損失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内戰就不可避免。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史記·陳勝世家》不造反新冠病毒毒死,造反被警察打死,那還不如打死警察算了。

歷史上的美國真没逃過的這一劫。

林肯總統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選票比子彈更有力量。然而,就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南方奴隸主就用子彈作出了回應。

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南方奴隸主不可能承認一個秉承廢奴主張的總統。林肯一上台,南方就發動了叛亂。

在南北戰爭後的上百年時間裡,由於美國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族群利益的問題。但是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這種族群之間的利益和價值觀衝突幾乎是無解的。我預測,這個問題在美國也是大概率無解的!

這正也是中國的巨大優勢。

而那些從思想任知到政府體制都没有進入現代的國家,只能被現代文明的列車狠狠抛棄,在探索自身發展的道路上蹒跚而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顏色革命之後被打的亞美尼亞,新冠疫情中混亂一片的南美諸國,僅僅是全球經濟衰退這個大泥潭的一個側影。

對於這些邊緣化,在大國夾缝之中求存的小國而言,以後會越來越難。


**黑暗與犯罪

當惡行難以被察覺到,你還會慎獨、不欺暗室,堅守道德嗎?

照明程度與社會秩序的關聯一直是社會學、犯罪學及心理學領域十分有趣的一個研究課題。人在黑暗的環境中更容易動歪腦筋嗎?照明設施的普及能顯著降低地區犯罪率嗎?關於這些問題,一段令人唏嘘的“紐約往事”或許能给我們答案。

1977年7月13日晚上9點27分,伴随著紐約市最大的發電機Big Allis的關閉,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斷電的差不多24小時中,尤其是漆黑的第一夜裡,這座繁華都市的人們忐忑、不安、激動……各式各樣不同心境萦繞下的人們做出了自己的行動選擇,最終構成一個獨特的“暗黑之夜”。

在整個停電事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然是隔天早上市民們發現的遍地狼藉——一夜之間各種商鋪搶劫和故意縱火破壞行為頻發,持續到第二天白天還有零星案件發生。事後統計整個紐約市一共有1616家商店在黑暗中被搶劫或破壞,火警前前後後趕赴處理了1037起火災。出動試圖維持秩序的警察逮捕了3776人,而實際参與了盗竊、搶劫、破壞等犯罪行為的總人數顯然還要更多。

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將大停電事故帶來的那種黑暗環境理解為一種主觀上趨向“利己”的狂歡,而非與周圍人相互對立的趨向傷害他人的混亂邪惡。黑暗與混亂的環境給了人性最終極的考驗:當惡行難以被察覺到,你還會慎獨、不欺暗室,堅守道德嗎?

其實也有人經歷的是完全不同的一段時光。當回頭審視歷史,人性的多面與複雜在這一夜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整個紐約市有50多萬人因停電受困在地鐵車厢中,長達數個小時的黑暗裡,很多乘客因此奇遇而擁有了一段有趣的“被迫營業”社交體驗。集體唱歌的、分享零食的、手牽手匯成人流走到地鐵出口的,紅綠燈失效的街頭還有年輕人主動當起臨時交通指揮員………甚至有在拍掌的節奏聲中集體起舞消磨時間的人群。

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尚無讓整座城市長年徹夜燈火通明的能力。不管是古代的中國還是世界上很多較為發達的國家地區,都只能通過宵禁這一手段來管理城市,這其實也是對人性終會在黑暗裡滋生的“惡”的主動規避。中國古代開放宵禁的節日裡,整座城市必定是經過嚴格規劃燈火通明徹夜的。而從這個角度看來,完全可以說是科技的發展才给現代人類帶來了真正的夜生活。

在黑暗中人性可以達到的邪惡程度遠超乎我們的想象。若說黑暗有助維護個人隱私,那隱私就成為見不得光的人性惡相。現在的各項監控技術、AI識別,比電燈厲害多了。若有人因為如果科學與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抑惡楊善”,那何樂而不為呢?

澳大利亞有句諺語,“盯著太陽就不會被陰影困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