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紅顏多劫 看胡蝶精彩人生與楊惠敏; 【 顧正秋 】

紅顏多劫 看胡蝶精彩人生與楊惠敏 

胡蝶原名胡瑞華,原籍廣東,1908年出生上海,成長於北京,因此可以說一口標準的國語,而不帶鴃舌之語的長尾音與吳儂軟語的嗲氣,然又能兼具之。16歲進中華影藝學校,藝名胡蝶。畢業後先入上海天一、後入明星電影公司,與阮玲玉成明星公司當家花旦。1931年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觀眾過去已拜倒於胡蝶那會傳情、嬌媚的酒窩之下,今日再聞其銀鈴般的清脆原聲,更是如醉如痴,於是胡蝶聲名鵲起,但劫數自此也隨之不斷。

暴得大名前,胡蝶本已與同時主演歌女紅牡丹的男主角楊懷雪有婚約,胡蝶紅得發紫的名氣壓得楊懷雪羞赧與自慚,雙方自此不在同一個量級,常藉酒以粗口解愁,胡蝶也感覺到楊的改變,也警惕婚後楊會不會變成電影紅牡丹中的無賴丈夫一樣,動輒拳打腳踢,抑或是還有其他考量,她決然主動提出與楊解除婚約,一時沸沸揚揚成為街頭巷議、談資話題。此波尚未平,接著一首馬君武的"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瀋陽 " ,譴責張學良在北京六國飯店起舞,放棄抵抗日軍入侵的九一八事件的詩,把胡蝶扯入,並推上成紅顏禍水、通敵叛國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明星公司與胡蝶本人的各種闢謠聲明對平息不實輿論雖有一定作用,實際消弭是多年後才證明張學良當天是和英國公使在北京看梅蘭芳演戲,根本不是和胡蝶跳舞,然傷害已經造成。

俗話天公疼憨人,心情跌入谷底的胡蝶,因1933年創刊的明星日報搞票選電影皇后噱頭活動,胡蝶以21314票壓倒性勝過陳玉梅與阮玲玉得皇后桂冠。心情稍獲平復的胡蝶出訪歐洲,途中驚聞24歲的阮玲玉留一言"人言可畏"後,於1935年三月服毒自殺,到底是為哪樁惹人猜疑 !? 多事的小報,又出現標題"胡蝶的兩笑,一笑楊懷雪、再笑阮玲玉 ",又把胡蝶的一池春水攪亂,幾乎想息影,遂在1935年底與商人潘有聲結婚。128淞滬戰役,上海淪陷,胡蝶遷居香港,1941年香港又淪陷,日本人為搞大東亞共榮圈尋找文化漢奸,欲拉胡蝶拍"胡蝶遊東京" 以為宣傳,胡蝶知若參與此事將坐實漢奸,絕不可行,先以懷孕一事推託,再決定離開香港到重慶。麻煩的是蝴蝶十數年演藝事業積累的家當與衣飾多達30大箱,太引人注目更難逃日本人賊眼,乃決定人先行,輾轉經西貢達四川,行李令託抗戰形象大使楊惠敏女士代為托運。從此,胡蝶與楊惠敏結不解之怨恨。

30大箱行李輾轉海陸運,即以今日運輸之便捷尚不免有三分險,何況兵荒馬亂、災民四起的年代。兩方當時如何約定不得而知,在四川的胡蝶緊縮度日,眼巴巴的盼望行李早日抵達,以回復錦衣玉食的生活。另一端的楊惠敏也在四處打聽胡蝶下落,要告訴她們行李在東江已被盜匪劫掠了。晴天霹靂使胡蝶陷入絕望,對楊惠敏個人也大起疑心要個說法。胡蝶透過同學,拜託楊虎找到戴笠求救尋找失落的行李。胡蝶之於戴笠猶如美羊羊之於灰太狼,戴笠一口答應四向同時進行,一面要部屬按失物清單滿上海、香港一一新購,一面囑沈醉在枇杷山蓋神仙洞別墅,準備金屋藏嬌。同時以窩藏軍火名義逮捕潘有聲等待胡蝶開口求救,又以通敵罪嫌收押楊惠敏為胡蝶解氣。蝴蝶一看" 失物"與豪華別墅就明白戴笠用心,但為救丈夫還得開口。果然潘有聲被無罪釋放,還授予暫時貨運委任狀與滇緬公路通行證,俾便使他大發國難財。如此的有情有義、軟硬兼施只為胡蝶,胡蝶也就只能以身相許。

一日,富商潘有聲到上海,杜月笙出面招待,席間有人傳話給潘說" 這是一份離婚協議書,另外是一杯斷腸酒,你必須立刻做出抉擇,胡蝶此後由戴老闆代為照顧"。潘在被逼無奈下簽了協議書。離婚協議書一到手,1946年,戴笠喜孜孜的準備要與胡蝶結婚。胡蝶看著協議書暗暗說,戴笠得到的只是我的身,我的心永遠屬於有聲。年底天公又疼憨人,戴笠飛機失事戴山意外死亡,胡蝶立刻奔赴上海與潘有聲復合後赴香港。1952年,潘有聲肝癌過世,留下44歲的胡蝶孤身一人,她再未有與人談婚論嫁或感情糾葛傳出。1959年加盟邵氏電影公司,主演苦兒流浪記、後門等多部電影。後門一片她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再奪亞洲影后桂冠,為她一生演藝事業畫下完美休止符。1975年,胡蝶飛離了華人圈,移居到加拿大,1989年胡蝶永遠飛了,玉殞在溫哥華。他在自傳休戀逝水一書中,對楊惠敏、戴笠等事隻字未提,她內心是如何想的,留下些許迷霧供後人編。

楊惠敏則被關押數年,審訊的唯一問題就是30箱行李是如何遺失的,通敵是子虛烏有痘又難自清自證,直到戴笠死後才被釋放並於1949來台。她在自傳"八百壯士與我"一書中大罵戲仔胡蝶,毀了她愛國的赤誠、玷汙了她抗戰大使形象的尊嚴與清白人格,她願意向任何神明起血誓,她沒有見財起意,就是盜匪劫掠,終生不原諒胡蝶。楊惠敏在台灣平凡度日,直到民國70年代,與八百壯士林青霞飾演的楊惠敏合照,有傳承意味的露面宣傳外,其他都不再為人知。焦頭爛額未必為上客,曲突徙薪肯定亡恩澤。我有時在想,若楊惠敏有和胡蝶或林青霞一樣美麗又雍容華貴,國人對她的關注將遠遠超過當時的冷漠。顏質對人尤其是女人太重要了。

有人說胡蝶命真好,總能逢凶化吉,富貴善終;有人說胡蝶命真不好,迭宕起伏,有許多難言之處,雖錦衣玉食但猶如籠中鳥,苦得很。這就是她的一生,好壞如人飲水,旁人不必做道德評判,更無須用陰謀論來假說,若可以,這樣的人生你是否願意交換 !?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  顧正秋:  我的母親顧正秋,十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上海戲劇學校,開啟了她的戲局生涯。

母親在學期間,學校認真的栽培她,安排她向當時京劇旦行最高成就的四大名旦與諸位大家習藝,最終造就了她寬廣的戲路,不拘泥派別的藝術承傳。

畢業後於1946年組織了「顧劇團」,走南往北的在大陸各地演出,聲譽日上,邀約不斷,深受好評。

1948年底,「顧劇團」應邀到隔著海峽的台灣演出,母親帶了一百多名團員抵達台北,原本預定演出一個月,但因為盛況空前,主辦單位請求延期,幾度延展,卻因為台海政局變遷,讓年輕的她無法再回家鄉。

當時年僅二十一歲的她,一肩挑起百人劇團的生計,繼續在台灣演出,一演五年,座無虛席,盛況空前。也因緣際會的奠定了京劇藝術,在台灣開枝散葉的成果。

母親與父親結婚後,家庭遭受波折,慘遭莫須有家難,父親繫獄近三載,期間驚心動魄,母親於數年艱危中,志不改,情不移。

家父出獄後,兩人遠居金山,胼手胝足,共同創建金山農場。母親與父親的愛情故事,在現代人看來,已經有點像神話一般。

他們的結合,曾經歷許多波折,父親對母親一直疼愛有加,呵護備至;母親對父親也一往情深,總是體貼溫柔。有一次父親還對我說,他費盡千辛萬苦炸山拓路,開闢金山農場,就是下定了把母親「帶到天涯海角」的決心。

我們在金山農場的家,是沒有鄰居的,半山腰孤伶伶的四、五間磚砌的房子,屋頂蓋的是茅草,光線也不好。那時候的日子,農場沒有電,晚上點的是馬燈,吃用的水是用明礬沉澱過的溪水。

颱風來的時侯,母親總和父親守在窗口,耽心屋頂被風刮下來,或田裡的作物是不是被雨打壞了。天氣好的時候,母親忙裡忙外,也不時拉著我的手到田裡探望女工工作,和她們聊聊天。父母台北的朋友,也常常到農場來,老朋友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好令人羡慕。那時候的母親,打扮得很樸素,在我看起來也有點滑稽:冬天的時候,總是上身穿著厚厚的旗袍,下身套條長褲,腳上則穿著球鞋,沒有脂粉的臉上,總浮著明亮動人的微笑,小小的我有時痴呆的看著她的臉,覺得她好美。

那段日子,物質生活雖然貧乏,現在回想起來,卻也是母親精神生活最安寧、富足的一段歲月。父親有一部下雨會漏水的老吉甫車,有時黃昏後也會帶著母親和我們三個孩子到台北看朋友,買些日常用品。山上的霧很大,一過傍晚就一片霧茫茫,幾乎伸手不見五指。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父親開著車子,母親不停的用抹布幫著擦拭車窗的霧氣,也不時的把頭伸出窗外看路,我們一家人就這樣一晃一晃回到半山腰的家。

不記得幾歲,只記得我很小很小的一晚,我們那老爺車晃過了馬槽再過去的路段,車子拋錨了。我被爸爸一個把車門關上的聲音吵醒,爸爸必須走一個半小時的路回山上求救援,母親與我們待在車子裡面等。天好黑好黑,空氣好像凝結住一般。

爸爸離開車子一陣子後,只聽見遠處傳來野狗狂吠,叫聲淒厲。我也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害怕,因為躺在母親身邊,她用一個小小的手電筒照著她的腳指頭,正演戲安撫我們呢!「噓,不要吵喲,你們看,」她說:「老大瞌頭瞌頭,老二點頭點頭;老大瞌頭瞌頭,老二點頭點頭……。」我好像又睡著了。

幾十年後,我自己住在山裡,聽到野狗狂吠,想著那天涯海角的深邃夜晚,鎮靜的母親、勇敢的父親吞忍著的生存。

這無盡無期無聲的黑暗,對照的是舞台上的燈光閃耀鑼鼓喧嘩。那一呼百應,拯救國家經濟存亡關鍵的掌舵者,對照的是狂奔逃避野狗群追逐的倉惶!!...

對於母親藝術生命裡的種種,我是稍解世事才從別人的讚美以及文字、照片的報導了解的。小學的時候,有個戴眼鏡的同學對我說 :「我好羡慕妳有這樣的母親!!」那時候的我,是一點也不懂那句話的真義的。我只是說:「有什麼好羡慕呢?別人的母親會做飯、打毛衣,還會給孩子送飯盒到學校,我的母親可都不會啊!!...」我只覺得母親管教我非常的嚴格,例如教我們做人不可有「懶相」;行、坐、站都要有個樣子;穿鞋走路每一步都要提起腳跟,不可拖著走。光是為了走路不可出聲,粗心的我不知被罰跪過多少回才改了過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她對我使個眼色,我就知道一定有什麼地方又做錯了...。

我還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正是所謂的叛逆期,心眼特別敏感。有一次在學校裡頂撞了英文老師,鬧到要被記小過。回家之後,我自覺委屈,在房間裡哭個不停。母親走進來,默默的聽我數落老師的不是,陪著我掉眼淚,讓我覺得終於有一個忠實的「友」。她的陪伴和安慰,使我漸漸忘掉了學校的不愉快,安靜的睡著了...。過了一個禮拜,當我幾乎已忘了那件事時,母親卻關起門來,平靜的叫我把事情發生的經過仔細重複一次。母親的平靜一向有一種威嚴,我結結巴巴的說著,越說越覺得自己的不對,慚愧的低下頭,幾乎說不出話來...。到了那時,母親才嚴厲的數說我的不是,說得我許久不敢抬頭看她一眼。她的這番教誨,使我不安了好多天,終於主動寫了一份悔過書,親自去向老師道歉。

母親自己從戲劇及師長那裡學到的紀律,規範,榜樣,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是那樣的嚴謹,但她從不說一聲苦,自自然然的化為血肉和生命,至今謹守不違。我雖然沒有學習戲劇,母親在生活中仍以舞台藝術不得有一點錯誤的那種方式管教我,我所承受的家教確實比一般孩子嚴格得多...。

記得將近二十歲那年,有個長輩過大壽,家人替他辦了個隆重的慶生會,我也被點名上台,表演我學過的「鳳陽花鼓」,又要唱又要跳。我穿上領口繡花的藍色鳳仙裝,舞鞋上繫個小球,跳起來會在半空中閃呀閃的,好不熱鬧,台下的長輩們都帶著微笑看著我表演,我也忘掉緊張盡情的唱跳著...。

後來有個優美的過門動作,左手的鼓棒梅花轉的平放著,右手的鼓棒在空中轉一圈到頭頂的上方,頭則由上方隨著旋律的節奏轉向觀眾,眼睛要嫵媚有神的落到觀眾席的一個定點;好巧不巧,我的眼神那一刻剛好落到我母親的臉上,我看到幾百個人帶著微笑,卻只有她臉上全無笑容,用嚴厲的眼神看著我,我臉上的笑容馬上僵住了,心想是哪裡出錯了嗎?身上也不免嚇出汗來了。

等我卸了妝來到她旁邊用餐,所有人都讚美我表演的好,我也規矩的站著向他們一一舉杯敬謝。我知道母親從不輕易誇獎我,坐下來後就找個空檔側過頭問她:「媽,還好嗎?」她沒有用正眼看我,只輕聲說了一句:「調門太低了!」

事後回想,對於藝術工作者而言,不能犯錯是最基本的法則,他們一直是用挑剔的眼神在看待自己的「作品」;對母親而言,我也是她的「作品」啊!這也解釋了她個人別緻的 「顧式謝幕」:每一場成功演出,觀眾的情緒總是異常的讚嘆,踴躍的鼓掌請她出來謝幕,而她總是緩緩的往舞台中間一站,謙虛地向台口中間一鞠躬,左邊一鞠躬,右邊一鞠躬,表達了她對觀眾的感謝後,即迅速的離開舞台,她似乎從不留戀觀眾給予的熱情讚美...。

對她而言,表演工作者展現完美的演出是應該的。後台管理的人都知道她的規矩,下了舞台,迅速卸妝,一律謝絕與戲迷請求的拍照與寒暄活動。她反倒是著急的反覆的聽她剛才舞台上的錄音,像在找甚麼一樣,後來我才明白,她在找的是「錯誤」,是剛才舞台上的作品,甚麼地方出現了不如預期的演出,若有,這位「顧老闆」會板下臉,跟團員們詳細的解說。

她就是一位如此嚴謹負責的表演工作者。所以那一場「鳳陽花鼓」的糾錯眼神,我一輩子也不會忘。

蔣勳老師曾在〈顧正秋傳奇〉一文中說:

「 一九七○年代,顧正秋的名字已成為台北傳奇的一部分。……顧正秋的藝術和人生都變成了傳奇。…… 顧正秋的美學成為傳奇,是她創造了聲音的獨特品質。…… 顧正秋在舞台上回憶著,好像諸多繁華都在眼前一一閃過,多麼自負,又多麼蒼涼……。」

林懷民老師則在很多年前就告訴我:「任祥呀!妳生來的責任就是把媽媽照顧好!」他們了解母親是背負著太多繁華與蒼涼的傳奇人物。我也謹記著他們話裡的深厚情意,要細心的呵護這位我在這世界上最崇拜的偶像。

母親有一齣著名的戲《鎖麟囊》,劇情敘述一位富家少婦因天災逃難,淪落為替人帶孩子的保母,其中有一段二簧慢板唱腔的唱詞非常感人: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參透了酸心處淚溼衣襟。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

他教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生,早悟蘭因……。」

聽到這一段,我總會想起母親的大半生,在現實生活裡也經歷過種種辛酸,看到她的回憶錄叫《休戀逝水》,就明白她想讓過去的一切都過去...。書出版之後這些年,她的生活確實過得很平靜,似乎真的不再與過去有任何瓜葛留戀,好友的相繼離世,促使她生活的態度趨向消極。

兩年多前,她因為心肌內膜炎住院六週治療,消炎止痛藥量與副作用大到讓她有點失去清醒的意志,讓我非常的緊張,仁喜與我不停的替她祈禱。雖然感覺她失去了意志,但奇怪的是,京劇的劇情與如何評點,她還是倒背如流。

猶記得出院回到家那天,她硬是跟我說隔壁搬來一個新鄰居,會票戲,她還一一述說他們唱了麼戲,哪裡好,哪裡不好。她還反問我:「妳聽到了嗎?怎麼從早唱到晚呀?」

直到有一天侄兒與表姊跟我說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聽到母親用一種類似梵文的文字,一口氣唸了二十幾分鐘,好像是誦經,

表姊跟母親說:「好阿姨,妳在唸甚麼呀?!...我們聽不懂?!...」

母親轉過頭對表姊說:「我在說的意思是安心!!安心!!」這以後,母親就慢慢的恢復了正常。

母親病好了以後,我的上師宗薩欽哲仁波切來台灣時,母親去見他,她只問說「仁波切,你可不可讓我死?!...」仁波切慈悲的給予她開釋與加持,告訴她業力決定自己的生命,不是上師可以幫忙的。之後,母親漸漸脫離消極的生命態度,開始每天抄寫心經,抄了一陣子,她把「弟子 顧正秋 」,改成仁喜與我的名字,她說:「你倆太忙了,沒時間積功德,我來幫你們抄,祈求你倆平安!」看見母親不止是延長了壽命,更具足慧命,讓仁喜與我歡喜不已...。

每天奉茶後,母親就對著佛菩薩說:

「我不想活得久,隨時可以走!請不要讓我有痛楚,不要連累孩子,好生好走...。」八月二十日她還開開心心的,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上蒼真的讓她平靜沒有痛楚,離開了她這戲劇性的一生。

母親過世前五天,我去看她,她又跟我重複:感恩能有這麼好的一生,她的運氣總是好,遇到的老師好,戲迷好,遇到的朋友個個都對她好……,平日她從不輕易誇獎我的,那天也把我加上,笑嘻嘻的說上天給我個好女兒 ! !...當天我們母女相互鼓勵,什麼都不重要,努力修行最重要。我們母女,相互珍愛,我以她為榮,她也以仁喜與我為傲。

在醫院時,母親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 「妹妹,妳怎麼咳嗽了?!...快回家休息去 !!」這句話將永遠如一塊石頭般的噎在我喉頭,讓我的每一口吞嚥,都能感觸到她對我的不捨...。

「真實的人生比小說更為曲折。」對於母親的一生,我深深的覺得這句話尤具沉重的意義。童年的時候,我只覺得母親很美,聲音更美。長大以後,我才逐漸瞭解「顧正秋」的藝術之美和情操之美。在美的背後,影影綽綽都是滄桑。母親生命的每一頁,總有那許多迂迴曲折、傳奇多彩的故事。那些故事,豐富了她的人生,也成就了她的藝術。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家母的回憶錄序文中寫到:「在歷史潮流大時代中,常出現特殊的人物。他們個人的事跡行履,與社會牢不可分,相互影響。時代的磨難,突顯了這些人的高尚情操,在混濁的社會洪流中,他們靈光獨耀,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燦爛的一面。

本書主人翁顧正秋女士,就是大時代中這類靈光獨耀人物的代表。…人生即戲劇,戲劇即人生,佛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顧女士迨亦佛乘中人也。讀其書者,當有知音。」《讀我母親 》 - ---姚任祥  

蝴蝶、潘有聲、戴笠;顧正秋、任顯群、將經國  一一對應。同為名伶,相似遭遇,同樣休戀逝水。( 任顯群擔任台灣財政廳長罰刑愛國獎券與統一發票,對穩定當時台灣經濟有一定貢獻。顧正秋在台遺失首飾黃金,在筵席中被蔣經國得知,允諾代為查找....,此故事與蝴蝶遺失物件求救戴笠如同一輒。)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卑身之事多同,處卑之度大異

卑身之事多同,處卑之度大異

人生無大事,自古艱難唯一死 。若不死,則要學會如何處卑。

歷史上可以不死而死的如: 項羽、貫高、公孫杵臼、文天祥等,為的是氣節,不願降志居卑。可以死而不死的如: 管仲、叔孫通、程嬰、季布、魏徵等,他們或自恃才高,以濟世為度如管仲;或另有任務,如程嬰撫孤;或認為虛死不如立功,如季布、魏徵。 不死則要處卑,卑身之事多同,處卑之度大異。

但如何處卑則各不同,能貧而無戚,賤而無悶,胸懷高遠理想,像曾子、顏回這樣的人。另一種則是降志辱身,倒楣的時候,降低自己的思想意志,暫屈庸碌之下,一朝得勢則胳臂上跑馬,如黔布、季布之流。還有一種是兼上述兩者,如< 滕王閣序 > 裡的" 有懷投筆,慕宗悫之長風" 的宗悫,未得志時 ,寄食於庾業,席宴豐盛,宗悫只能一旁食雜糧飯,悫不以為意。得意後,未記恨,反大度聘庾業為長史。

處卑,在某一層次上與厚黑相連,尤其是厚。李宗吾謂: 不黑,不能忍他人之苦;不厚,受不得他人氣,忍不得自己苦。曾評:

項羽: 婦人之仁,不黑。鴻門殺劉邦,立刻可掛太祖高皇帝之旗。匹夫之勇,不厚,說什麼無顏見江東父老,有愧於心。卷土重來才雪恥。

韓信: 胯下辱,漂母食,皮夠厚然心不黑。不聽蒯通之言,說什麼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婦人之仁。忘記"大禮不辭小讓。"

范增: 千方百計殺劉邦,心最黑,然皮不厚。漢用陳平計間離,增大怒而去,疽發背死。增不去,項羽不亡。

劉邦: 笑謝鬥智不鬥力,倨見長者起謝酈生,分父羹,推兒女下車,殺韓彭,厚黑具全,又容名師張良指點,雖幾經起伏,終成帝業。

曹操説劉備:"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最說明處卑。龍尚知處卑,人當亦然。

人生跌宕起伏,大多數時間處在跌宕伏,因此修習處卑是必修之課。心所屬的政黨失敗了,心情會鬱卒;公認才具不如你的雞鳴狗盜之徒居然爬上高位,心情會鬱卒;人退休了,在社會、在家庭會被歸類為弱勢族群,心情也會鬱卒,太多太多,這時同樣要忘記過去,學會處卑,不然日子就難過嘍。

附記 ; 看陳立夫的失勢處卑:

早在1950年前數年,陳誠就奉命擔任台灣省府主席以備國府遷台。陳誠與另一黨國要員陳立夫素來不和,勢同水火。蔣介石於1950年以派陳立夫到瑞士參加會議為由送出國,會後轉到至美國新澤西暫居。過去權勢薰天,今日不但落平陽且阮囊羞澀,1953年先借債以兩萬美元盤下要轉賣的華美中文報紙,想宣傳抗共,但經營不善沒數年竟倒閉。後又借債以4.8萬美元盤下一座有五千隻雞的養雞場謀生,不懼花甲之齡務農照顧雞鴨,著實辛苦。好在蛋價堅挺,生活稍有起色,但當美國東西高速公路貫通後,西蛋東賣,價格大落,雞場經營又陷困境,為節省開支,把原本1.6萬元保金減縮為4千元。一日出外地訪友,從報中得知新澤西森林大火,自己養雞場付之一炬,真是蛋打雞飛,幸好房屋尚保全。領了4千元保險金,遂終止已無力再繼續的養雞事業。生活還得維持,改賣太太的私房菜--辣椒醬與松花蛋,陳老以不逾矩之年奔波於華人市場,幸口碑甚佳,戔戔之利得以維生。直到1965年成陳誠病死,陳立夫才得於1969年回國,此時已79歲。蔣介石委派他做考試院院長,堅拒,不再入官場。晚年以書畫自娛,享年102。

韓非子「亡徵」篇有云: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韓非的警語,似乎正遙指今日的台灣!能無慎乎?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轉型正義 !!


轉型正義,每當綠營執政總是愛叫喊這四個字。甚麼是轉型正義 ? 就國家層面言,是由集權或封閉型國家轉為民主開放或市場性的國家。意謂著要削弱乃至消除國家隨意進入私人領域的權能,加強開放民主社會、市場經濟的外部建設條件,健全法律的制定與執行,開放信息提供...。而前項削弱消除較後項開放健全尤為困難。

就政府組織之層面言,政府由執政黨組織,不同政黨的差異主要是文化差異,也就是所謂意識形態,文化差異產生認同與敵對。不同意識形態的成員對何者該轉型、應如何轉型自然有不同認知,在缺乏國家整體認同的共信指導下,一味自以為是的奢言轉型正義,恐治絲益棻,人言言殊,執政者尤需謹慎。
信任與秩序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國家機器運用的好則社會發展秩序好,進而建立彼此信任度。國家無法直接建立信任度,但可以充分摧毀信任,文革與白色恐怖就是最好例子,信任一旦摧毀恐需百年才能復建。現階段不就是在緩慢、脆弱的復建階段中,何堪再毀 !?

記得2012年是否開放美牛、美豬進口案,民進黨全面聲嘶力竭以維護國人健康為由強力反對開放進口。現距2016再次執政的一個月前,由準農委會主委放言謂開放美豬進口是勢在必行,不再怕瘦肉精有害國人健康,不論是測風向,還是貼美國冷屁股,請先拿出可供信服的理由,先解釋何以會有"前踞而後恭"的轉變,再來說服國人。綠營出爾反爾的事立極多,他們在選前可以高喊「查埔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然而一旦選情告急了,就表示可以概括承受。他們反對台北市讓大貓熊進來,但卻贊成高雄市讓中國白老虎進來;執政時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 ( 品項高達936項,其中包括多項如蘿蔔、辣椒、甜椒、柿子乾等島內原已生產之項目),但在野時,又高喊反對中國農產品進口;反對徵兵制度,但為了選舉,突然改為贊成恢復徵兵;全力反對中華民國,但陳雲林來台時又全力擁抱中華民國。

又如,認為貪污是錯的,但贓錢拿來建國則是對的;支持人道,但認為對落單中國老人圍毆是正確的;支持普世人權價值,但不支持中國配偶人權價值;反對承認中國學歷,但自己先生卻偷偷至中國復旦大學唸MBA。整日主張仇中去中恨中,但自己的文字、語言、風俗、節慶、宗教等卻一步也離不開中國文化,並堅持故宮博物院是屬於台灣的,故宮文物是不能歸還中國的;認為拼經濟是對的,但去大陸經商則是錯的。

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只因換位置就要換腦袋的決策,除自曝政策前後矛盾且當時只為反對而反對外,唯一可見的是強姦民意,摧毀自信與信任,絕非轉型正義,這樣的政黨非唾棄不可。

附記:  

當年民進黨立委曾為了反開放美牛,夜宿議場,杯葛立法院議事;去年,針對馬政府擬開放骨髓、血管等6項美牛雜碎部位進口,立委林淑芬更在臉書痛批,衛福部長蔣丙煌是「混蛋部長」。林淑芬當時在臉書表示,「美國是得寸進丈,台灣政府是被殖民了嗎?證明國民黨政府喪權辱國,引狼入室!」她痛批,國民黨的官僚,領我們薪水卻服務美國,蔣丙煌是混蛋部長;部分在幕後操縱禍國殃民的官員,「把我們當奴隸,吸食我們流盡血汗繳納的稅金,卻餵我們人民吃毒的官,我們可要好好記住他們。」今日看他怎麼說 !

殷鑑 :  韓國的歷史正義,台灣的轉型正義

在南韓,回顧過去三年,朴槿惠大部分的心力,都放在專注推動她心目中的「歷史正義」,積極為其父親朴正熙進行歷史的平反。淡化了朴正熙在威權時期對民主勢力的壓制,相對的,則美化朴正熙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親日派」形象;除此之外,更簡化朴正熙的軍事獨裁對民主人士的迫害,改為輕描淡寫。在野黨的焦土對抗政策,讓朴槿惠的政策令不出國會,這使得她所要推動的經濟政策,幾乎寸步難行。韓國近年經濟逐漸崩壞,出口貿易節節敗退,這是主要原因。為了「歷史正義」,韓國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

在台灣,蔡英文不但要在總統府設立「調查和解委員會」,民進黨團更在立法院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要在行政院設置「促轉會」。問題在,目前台灣朝野對於「轉型正義」的定義、內涵和手段仍缺乏共識,若民進黨企圖倚仗其人數優勢強行表決通過其狹隘偏頗的《促轉條例》,勢必掀起朝野以及社會的對立。如此,非但無助於促進族群和解,反而徒增社會動盪。
過去廿年,台灣因意識形態對立,多次失去搭上國際經濟成長列車的機會,讓經濟陷入失落的二十年。民進黨上台後,會不會重蹈對立、內耗的政治輪迴,又讓重振台灣經濟的機會遭到貽誤。歷史轉型需要更多的包容,否則正義難以顯現。韓國的殷鑑,近在眼前。( 20160425聯合報 ) 

總統直選以來,歷任總統任內雖都遭遇極大挑戰,但很少總統如蔡英文一般,還沒上任就已四面楚歌。浩鼎爭議、美豬風暴、兩岸對立升高…每個風暴,蔡英文都被捲在核心。一坑連一坑,這些坑,其實都源自同一個坑,就是為當上總統,蔡英文說了太多選舉正確,但治國不正確的話。如今,這些過往的謬言,皆成了執政炸彈。看著四面楚歌的蔡英文,希望可以給有志政治的人一個警訊,不誠實的夜路捷徑,還是莫走為佳。(20140426聯合報 )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西夏、黨項人 你在哪裡 !?

中國25史,史籍浩瀚,元代編撰宋、遼、金史,唯獨沒有西夏( 蒙古稱西夏為唐古特 )的歷史,是偶然遺忘還是刻意的抹去 !?但歷史長何沒有放棄西夏,在滅亡800年後,隨著考古的發現,西夏的歷史與文明再度放出光彩為世人所重視、銘記與尊崇。1804年,清朝學子張澍在甘肅慶應寺里偶然發現例有一幢被封閉的塔,據寺裡和尚說此塔在此已數百年,沒人敢起封一探究竟。張澍說服寺人開塔,發現內有一鐫刻著漢字與另一種與漢字相似但均不識的文字石碑,從漢字落款處發現有天佑民安四字,經查閱宋史知此為被遺忘的遊牧民族黨項,建立西夏的第四位皇帝之年號。石碑今存放在武威市博物館。

但張澍的發現並未被大清重視,直到20世紀初,1908一位俄羅斯探險家科茲洛夫,奉命來中國尋找一座靠近居延海叫哈拉浩特(黑水城 )的地方,藉科考名義剽掠中國古文物。科茲洛夫賄賂當地主人土扈特首領達西王,得以抵達消失的黑水城。經破壞式的挖角,得到不少文物,經俄羅斯學者鑑定,認為是已消失的中古西夏國的文物,鼓勵再對黑水城進一步開挖,才重新開啟了西夏的神秘面紗。得到足可充滿一座圖書館的經卷、書籍、佛像等大量西夏文物,可惜都被運回俄羅斯,存方在聖彼德堡博物館東方文獻研究所。要研究中國西夏就一定要到俄羅斯去,嗚呼哀哉 !?

西夏為黨項族所創立,黨項是羌人的一支。據考證原居住在青康藏高原一帶。四世紀,黨項人首先遭遇到的衝突困境是鮮卑人建立的吐谷渾王國興起。黨項人面臨歸附或出走的選擇,一部分人選擇出走。618年大唐興起,黨項人又面臨選擇問題,兩邊都欲爭取黨項支持,後因李世民一句"自古皆貴中原而輕夷狄,少數民族我獨愛之"的夷夏一家政策,638年 ,拓跋赤率眾附唐,自此開拓了黨項人的視野與對唐文明的嚮往,並被賜姓李。接著土蕃興起並於663年滅吐谷渾。在大唐保護下,黨項人進入了黃土高原青州( 甘肅 慶陽)聚居,由游牧轉變為半牧半農。881年,黃巢作亂,黨項人拓拔斯恭勤王有功。被唐僖宗封為節度使,有了具體封地,據夏州統萬城為籓鎮,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唐亡後,960年代南有大宋崛起,北有遼國,黨項又夾在宋遼之間,趙匡胤的政策與唐不同,強制黨項人內遷汴梁,夏州直接交由宋治理。黨項首領李繼遷藉喪車出逃至距夏州300里的偏地,近毛烏素沙漠的地斤澤( 今鄂爾多斯一帶 ),開始反宋。宋、遼大戰,給李繼遷壯大機會,他本依附強者的策略,娶遼國公主以自壯,再佔領統萬城。趙光義派軍攻西夏無功,不久,趙光義死。997年,宋真宗封李繼遷為夏州節度使。1002年西夏攻佔靈州,改名西平府為新都城,並一度攻佔吐蕃之涼州(今武威 )。同年李繼遷、黨項人之勇士、奠基者因大意被詐降者殺死,年僅41歲。臨終前,他告訴兒子李德明" 未來一定要與大宋和好,即使求一百遍也不多"。訂下了韜光養晦,只向西擴張的政策。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成立,李德明同時向宋、遼稱臣,全面接受漢文化。同年兒子李元昊誕生。李德明的與宋遼開榷場做貿易,在經濟上壯大自己。李元昊則不時率眾出沒榷場,觀察並學習外來文明。1021年,建大興城為新都,命賀承珍設計王族陵園。1028年李元昊攻佔甘州、涼州,被封為太子。

1032年,宋遼同時策封李德明為王,同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繼位,開使大力改革,頒禿髮令、命野利榮仁仿漢字創黨項文字、成立蕃學院、翻譯儒家經典教學、戒宋衣飾改穿皮毛、戴耳環、廢賜姓李與趙,改姓嵬名,自名兀卒 ( 意為青天子 )、仿唐興慶宮另建興慶府( 今寧夏銀川)。1036年攻佔河西走廊,首度統一大西北。1038年大夏國立,稱帝,尚白色,採大宋官制,名大白高國,典型內漢儒外蕃夏的國家( 漢人角度稱西夏,有貶斥味 )。自此中土再次三國鼎立成形。1040年代是西夏飛揚的年代。憑藉著重甲騎兵、鐵弩神臂弓等與大宋一連串的三江口、好水川、定川三戰迫使宋簽訂慶曆和議,默許西夏稱帝,文治武功大盛。原本是大宋落第書生的軍師張元,在岩壁留下"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一詩諷刺宋人。( 史書上的什麼"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都是自我吹噓的壯膽歌 )。西夏接著迎接遼國的挑衅,李元昊採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策略大敗驕兵遼軍,也迫使遼國默許西夏稱帝。三百年的崛起,三代人的努力,既保有自我意識,又兼容並勤於學習其他文明,終使大夏聳立在祈連山腳下。李元昊戰功彪炳,是黨項人的英雄,但生性兇殘嚴厲,內宮隨性任意,效偶像唐玄宗奪太子兒媳楊貴妃,廢太子生母野利皇后另立太子兒媳沒藏氏。1048年,其太子寧令哥趁李元昊醉酒而刺殺,46歲暴亡。

弒父的寧令哥因懼怕而求救於國相沒藏額龐,也是皇后沒藏氏的哥哥,沒藏殺寧令哥,另立沒藏的幼子諒作繼位,沒藏為太后、舅舅掌權,西夏自此進入母后掌權,外戚當政時代。沒藏太后在深宮因男寵爭風而被殺。諒作15歲時,驚見沒藏國相兒媳梁氏為天人,引發國相父子陰謀弒君,事蹟不密,梁氏告密,諒作展現超齡意志,施鐵腕立斬國相父子,立梁氏為皇后。1066年,21歲的諒作死,子秉常7 歲繼位,梁皇后引其弟為國相。因兒子反對太后要盡廢儒家禮法改型蕃禮,遂把皇帝幽禁起來。1081年宋神宗趁西夏宮廷紛爭迭起,用王安石變法之積蓄,起五路大軍伐西夏。西夏梁太后親征,奪宋糧道大敗宋軍,斬敵十餘萬。宋神宗崩潰,對王安石變法之信心也動搖,1085年死,宋再不敢言對西夏用兵。

1139年,在位最久的李仁孝即位 ( 54年),此時宋已南遷、遼國已亡、女真金已崛起,用斡道沖為設計師推行漢化,以忠孝治國。1146年封贈孔子為文宣帝(之前孔子封贈皆為王),1147年引進科舉立太學,後來皇族子弟李尊瑣成為第一位狀元皇帝,同時推崇佛學。自此,黨項游牧民族影子日弱,農耕民族形象日顯。仍是三國鼎立的局勢,70年的和平,使中國歷朝後期上層社會趨於浮華奢侈,土地被富豪與寺廟大量兼併,社會貧富加大、流民逃離失所現象在西夏浮現。皇帝李仁孝有鑑於此,於1162年頒禁奢令,然浮奢依舊( 這一年鐵木真出生 )。1169年降臣任德敬坐大、也是皇后的哥哥,竟要求分國而治,李仁孝無奈同意但表示要請求得到金國的冊封才算數,在金國的支持下殺任德敬,李仁孝渡過此次危機,但也因而更堅定以文治國,進一步貶抑武將,淡化武功。1193年,李純佑繼位,權臣李安全竟夥同皇帝生母羅太后囚廢皇帝,李安全篡位。羅太后囚兒子皇帝所為何來已無可考,或恐與情慾有關。

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西夏佔據河西走廊控制絲綢之路,地理位置與戰略物資馬匹,都極為重要。1205年時鐵木真就首次試探性地與西夏交鋒並掠奪資源,並採取鼓勵西夏不斷與金之征戰以坐收漁利。1207年,成吉斯和開始西征,1217年由花喇子模歸來,決定順道伐西夏黑水城,原因是復仇,因為西征前蒙古曾要求西夏借兵,西夏不從。戰爭由西向東一路踏經沙洲、肅州、甘州、涼州、靈州、中興府。黨項人在戰與降的艱難抉擇中,堅定選擇誓死抵抗,蒙古人則以屠城回應之。在沙洲、甘州賴降將與鐵木真的黨項人義子察罕才保存了少數黨項人,在中興府抵抗尤其激烈。1227年,原已陷絕境的西夏又逢大地震,情勢雪上加霜。同年,成吉思汗因腿部箭傷死於六盤山,密而不宣且臨終憤恨的遺言是 : 把唐古特人都殺光。西夏皇帝李現與國相高良慧決定投降蒙古,但要求寬限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西夏人要做什麼 !? 

黨項人建立的西夏在190年後終於被滅亡,民族也幾乎滅絕,但西夏人的文明未曾消失。根據現在考古文物與實況發現,黨項人仍在神州大地繁衍茁壯。元朝時,居庸關雲台券鐫刻有六種文字,西夏文字赫然在目,落款人是在元朝為官,前西夏國相高良慧的兒子。現在在內蒙古有一群人自稱是唐古特人而非蒙古人,他們或許就是黨項人的後裔。在川西甘孜的木雅人,崇尚白色,建有高聳的石砌碉樓,祭拜吟唱儀式與文獻中的黨項人相似,令人懷疑它們就是西夏流亡至此的黨項王族,在利用投降前寬限的一個月出走的後人。今日黨項族幾乎已成歷史名詞,早已和無數少數民族一樣漢化融入漢族的血緣裏,它使漢族因為多元所以強大;西夏的文明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結為一體,使漢文化因為一體所以淵遠流長。800年過去了,黨項人飄然而去的身影彷彿依然呈現在西夏故土 ,已改名稱的"寧夏" 一詞,當慰藉長眠的黨項英靈在夏地安寧。

附記 : 

1991年在西夏一墓塔基裡發現了九本紙質佛經{ 吉祥遍至和本續 ),幸氣侯極為乾燥至今未腐爛。這些佛經證明了中國的木活字印刷確實在宋朝 ( 1075年 )時就已存在。過去一直沒有出土文物證明,所存最造的是明朝末年文物,這一西夏文物打破了韓國與德國海德堡印刷為早的說法,活字印刷卻為中國發明。中國目前有64件絕對不許出國展覽的重要文物,其中西夏文字佛經為其中一件。

* 關於成吉思汗之死,歷史與民間有多種說法。大致為: 1. 正史載, 因箭傷墜馬,被後馬給踏死。2. 下雨天被天雷劈死,被認為不祥。3. 俄羅斯金幛汗國史載,因諸王子奪嫡,避免幼子托雷繼位,被窩闊台毒死。4. 源自蒙古原流一書,成吉思汗是被俘獲的西夏王妃給毒死。乾隆皇帝相信此說,還被編入四庫全書。5. 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咬下下體失血過多而死,憤恨極大,所以遺言是ㄧ定要把西夏人都殺光。至於是死於外蒙肯特山或陝甘寧夏交界處之六盤山,記載不一。關於其墓地說法也紛云,現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絕非真墓地。

* 歷史上搶兒子老婆的皇帝有哪些?一、衛宣公搶奪兒媳婦宣姜成。二、春秋戰國時期楚平王搶奪兒媳孟嬴。三、唐玄宗李隆基搶奪兒媳楊玉環。四、西夏皇帝李元昊搶兒媳沒藏氏。五、後梁開國皇帝朱溫召集眾兒媳入宮輪流侍寢。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意指深慮多謀、才識卓絕的男子可以使國家興旺,但多謀有才的婦人卻容易使國家動亂。語出詩經˙大雅˙。(紅顏薄命僅指漂亮容顏,未必有才)。

古代學者在剖析我國歷史時,曾列擧“商惑妲己”、“周愛褒姒”、“漢嬖飛燕” 、“唐溺楊妃”四大美女傾國案例。他們用商紂王、周幽王、漢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别被蘇妲己、褒姒、趙飛燕、楊玉環美色迷惑,不愛江山愛美人,驕奢淫逸,最後導致國家滅亡的曆史事件,來說明“女人是禍水”,她們足以“傾國傾城”。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這就是“傾城傾國”或“傾國傾城”典故的出處。這句成語已作為絕色美女的贊詞,並無貶意。這里的傾,已不是傾覆之意,而應作為傾慕理解。這些美女才能如何史無詳載,然卿本無罪過,懷色其罪。古人把國家亂亡的歷史罪責強加在她們頭上,顯然有所偏頗。

傳統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是父權社會的不公。自古各類才女含恨極多,魚玄機詩云 : “雪峰满目放春情,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羡榜中名"最說明。展現在政壇的更是個中翹楚,遠如呂后、武則天、賈后、韋后 ,近如慈禧等之治國理政之才深獲歷史好評,但另一方面在情緒、情感方面之控管卻常失控而走極端,易玉石俱焚,不計後果,決絕殘酷之手段,也是男士們所不及。看呂后因嫉恨而殺戚夫人之殘酷、慈禧因情緒機動成瘋婆娘,一國而向世界宣戰、江青的妒恨器狹與權力慾,遂有四人幫亂國當可說明。另從社會上男女同殉情一事看,女人多決絕,義無反顧只為情,男人往往多慮而臨陣退縮,看柳如是與錢謙益,陳素卿與楊白帆案當可佐證。原因是" 因為她們是女人。" 基因進化的烙印與思維方式和男人不同。聖經上也說女人嫉妒報復心可焚毀一切。

近世政壇名女除宋美齡外,竄起呼聲最高、最快的當數蔡英文。蔡本一教書匠默默無聞,一朝選在李身側,兩國論一出,風毛咋翅聲名飆起。綜觀其在陸委會、副院長期間,其才和其他歷屆無大差異,然其固執不妥協之表現,遠超同儕,因為她是女人。究竟是擇善固執還是擇惡固執尚難定論,但國內政局與兩岸關係呈現出來的是緊張對峙,地動山搖則是事實。前年,施明德說他對2016若由蔡女執政,他將毛骨悚然,悚然者豈施先生一人。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專業的屏障陷阱 淺說知識碎片化

專業的屏障陷阱   淺說知識碎片化  

人與動物的差異,最基本上應該說人是' 存在先於本質 ",動物時" 本質先於存在 "。試看,飛禽走獸各有所長,鮮少兼具;食肉食草各有所好,鮮少跨界。工蜂職司採蜜;蜂王專心生育,這一切都是漫長進化的先天生理機制所決定,屬性早於出生,因專業化所以具高效性且永不會變更、犯錯。惟因專業化所以封閉,除卻先天屬性,一切都不可能,環境變了就可能滅絕。人類則相反,人由文化所支配,一切習性、技能、行為模式都要靠後天來學習、填補,學習時間特長,因此是脆弱、低效、容易犯錯的。惟因為非專業化所以開放,使一切都是可能,環境變了,人能藉文化的可塑性去調整適應環境而生存。所以動物與人類相比,人本是通才,動物是天生的專才。但工業化人類反把自身轉化為具有動物特性的工具專才。

分工是工業化社會促進生產力提高的最大動力,越細密則效益越大。但單調、重複、固定單一工序不僅損害個人活力,更是犧牲個人智力與社會性為代價。很多專業化的分工可以不需要一個完整的人來做,只要一個肢體或器官即可,把人當作轉磨的驢。機器手臂、機器人不就如是。但專業的傷害決不只是微觀的個人,而是全社會性各行各業如學術分類越細、教育分科越窄等的"專業屏障陷阱"四起。學術、知識在專業的各自金字塔裏縱深無限的發展,不顧及橫向的溝通與協作,呈現的畫面是細部條縷清晰,整體卻是支離破碎。於是專才嘲笑通才淺薄,通才不屑與迂腐自是的專才為伍。忘了通才與專才其實是水與魚的關係,水是魚的活水源頭,是養魚的地方;魚是水的功能展現,且市場只要魚不要水。知識不全面眼界就不能宏觀。

分工專業化、知識碎片化,在今日已是無可挽回的趨勢,即使強調用創新說來提高生產力,在具體實作上也無法避免分工,只是把經濟的餅做得更大。套句胡適的話"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廣大意謂通才、全面,高深意謂專精、專才。唯有自身先有此認識,或能避免或減少專業屏障陷阱,敞開心胸溝通協作,成為一個滿意的合作者。

語云,最大的失敗莫過於成功。這句話乍聽起來很沮喪、很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動物的先天功能進化最成功最完善,這正是造成動物大量滅絕的主要原因。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的規律用在人事上極為貼切。但也不能因為這句話就放棄追求成功,要把成功的概念有機活性化,使追求成功的過程重於單純目標的達成。

附記 : 如何調節、搭配專才與通才之用  

東漢末年劉劭著" 人物誌 " ㄧ書用烹飪之五味,酸甜苦辣鹹表示一般人都是偏才,用以比喻官員,而最無味的水是通才,用以比喻是皇帝是總統。

首先以 "無味和五味”的原則。這是處理君臣、上下之間關係的原則。君臣本自不同能 ,君“以能用人爲能”,“以能聽爲能”,“以能賞罰爲能”,臣“以自任爲能”、 “以能言爲能”、“以能行爲能”,(《材能》)隻有以這個原則用人,才能發揮人才的整體和諧的功能,才符合“以無味和五味”的原則。

再以 “以一味協五味 ”的原則。這是處理百官群臣關係的原則。因爲“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長於辦一官,而短於爲一國”。“以一味協五味”的原則其基本思想是要使百官長處不同,短處各異,以長補短,求同存異。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飛黃騰踏不能顧蟾蜍 大國再度玩弄小國的現實教訓

飛黃騰踏不能顧蟾蜍  大國再度玩弄小國的現實教訓  

俄羅斯去年九月,冒著國內與烏克蘭領土主權重大問題、歐美經濟制裁問題、石油暴跌的財政問題等,突然高調派戰機轟炸ISIS,站在道德制高點,維護敘利阿賽得政權。今年三月,敘利亞戰事未了,俄羅斯又突然鳴金收兵,提出敘利亞聯邦制,所謂何來 ? 

今年四月號大西洋外交月刊有"歐巴馬的原則"一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就其外交政策之制定話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 烏克蘭問題是俄國核心利益問題,但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問題。無論美國做什麼,都無力改變既已成的事實 "。言下之意,美國戰略已改,不再是過去數年力挺烏克蘭的態度,而是拋棄。烏克蘭賠了夫人又折兵,虧大了。

三月四日歐盟主席公開宣稱" 烏克蘭在未來20年內不可能加入歐盟與北約"。四年前,烏克蘭之所以敢高調與俄羅斯叫板,不就是背後有歐盟與美國的支持與承諾。歐盟與美國的態度疋變,烏克蘭立感被玩弄、拋棄的憤怒、悔恨當點滴在心頭。

從上述三小段當可看出,俄羅斯去年突然的出兵是在困境中以軍事力量創造外交談判籌碼,"敘利亞國體由共和制改為聯邦制",實為戰略高招;今年的突然收兵,當是與美國、歐盟完成利益籌碼交換。如此,俄國的烏克蘭問題得以緩解;美國要支解敘利亞的問題換個分裂成三個州的聯邦制得以滿足( 阿賽德控制區與北方的庫德族自治區、遜尼派居民州自治區 )。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造成歐盟與俄國的重大損失也得以緩解,歐盟天然氣困境或可解決。三個大國間在談判桌上觥籌交錯,以烏、敘兩小國的悲情為代價滿足其自身利益,烏、敘崩解、主權受損肯定不滿,但也只能被迫接受。這就是冷酷無情的大國博弈。深刻呀 ! 

伊拉克、敘利亞有什麼錯 ? 沒有 ! 但懷璧其罪。不論是地理位置、蘊藏物資、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只要有礙大國利益就是罪。情緒上憤恨大國沒道義、不公平,沒有用,徒顯自己政治幼稚爾。台灣是小國,能從中學到甚麼教訓 !?

國內較少關注庫德族問題。庫德族其實它是有約三千萬人口,徘迴居住在敘利亞、土爾其、伊朗、伊拉克四國交界的區域,獨立建國之聲持續了數百年,其分離意識也一直是各國心頭之苦。若敘利亞的庫德族獲得自治的地位,將強力牽引、鼓勵其他三國的庫德同胞,新的內戰或恐將在三國燃起。現回頭再看,2015 1124土耳其突然擊落俄羅斯戰機一事甚為詭異,根本可以說是俄羅斯設計的一個戰略陷阱,土耳其現在是有苦難言。普京名言,俄羅斯只有戰略夥伴,俄羅斯沒有戰略同盟,簡言之,只有利益的短暫合作,沒有生死之交。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奧斯曼土耳其與大清 歐亞兩病夫,滅亡之途何其相似(兼說伊朗)

奧斯曼土耳其與大清  歐亞兩病夫,滅亡之途何其相似

要了解歐洲文明的起源不能不讀古希臘歷史;要了接歐洲與中東錯綜複雜政經與宗教關係,就不能不讀接著古希臘後長達千年的羅馬帝國與長達五百年的奧斯曼帝國的興亡歷史。今日土爾其是承繼奧斯曼帝國最小版圖。因地理位置關係,土耳其與世界十數種文明起源相關,因戰爭頻繁,使土耳其在文化、人種、宗教、語言、文字等方面也深受其多元化的影響。( 有關古希臘與古羅馬踏上帝國這一段,拙文從伯羅奔尼薩戰爭看"原始民主之馴化"  2015 1119 ; 方陣之戰,錐之尖刀之刃,打造虎狼之師 2015 0917【說凱薩Caesar】" 我來了 、我看見、我征服 " 2015 0904 三文略有介紹,有興趣可參考 )。

1453年四月,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莫罕默德二世以二十萬大軍,和三百艘由陸路運來的槳帆從側面入黑海攻擊,再配合69門680公斤的烏爾班巨砲圍攻君士坦丁堡,激戰五十六天,至五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 ,千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奧斯曼土耳其在此建都,改名為伊斯坦堡,先翻修改裝索菲亞基督大教堂並另加建四座巨大叫拜樓成清真寺。後又仿索菲亞大教堂樣式,在其對面另建穹頂阿哈瑪德六柱教拜樓大清真寺,也稱藍色清真寺。索菲亞大教堂現成為一大博物館。奧斯曼帝國雄踞亞歐非大陸要衝近五百年,與中國明、清兩朝同時代。前兩百年,奧斯曼掌握著世界、地中海商運與能源通路,對歐洲與中東國家的政治、經濟與宗教有著深刻的影響。

17世紀,大航海時代興起,歐洲因工業革命迅速串起,視野廣及全世界。繞過海望角新航線的發現,掌握並取代奧斯曼的海上貿易與能源通路。奧斯曼及整個阿拉伯世界貿易量因而大幅萎縮,過往與歐洲貿易因逆差造成的白銀貨幣輸出,可由控制商路的各種稅費收入補足,現稅費收入喪失,銀幣持續流失,銀貴錢賤,致貨幣供應產生困難。連鎖的財政稅收衰竭、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物質供應緊缺,社會動亂流民四起。奧斯曼的相對應措施又不當,稅收改由私人承包,盤剝吸骨益甚,經濟、社會問題成惡性循環,封建的諸侯開始分崩。如此,西歐各國越來越強,奧斯曼卻越來越弱。1683年與哈布斯堡王朝的維也納之戰大敗,舉國震驚。18世紀初,奧斯曼興起一股鬱金香改革熱潮,全國學習維新,深化改革開放走向西化,軍隊歐洲化、官僚制度化、土地廢封建、政治世俗化。1839年蘇丹花廳御詔確立帝國自由、平等、法治的思想主軸。1856年,英國私人以50萬英鎊投資成立奧斯曼中央銀行,貨幣發行控制權旁落,財政稅收、發展路線受制於人。帝國持續深度改,花費鉅大,財政赤字與外債沉重,1875年政府經濟破產 ,重整之權掌握在央行的幾個外國人手上。( 與今日希臘相似 )。1876年並創制憲法,實施君主立憲,成立議會。20世紀初多黨制出現。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歷經近兩百年的改革開放,竟一戰而土崩瓦解,毫無實質效果,原因雖多,但財政枯竭與貨幣失控造成的連鎖反應實為主要原因。

從上段看整個奧斯曼帝國的滅亡過程是否非常孰悉!? 是否和大清王朝的滅亡是一個模子。明朝自中葉前期開始海禁,類似鎖國,持續到清朝中葉才被迫正式開放海上貿易。康熙年代,與俄羅斯的雅格薩一戰,清軍以五千人,配和20門紅衣大砲圍攻僅有 850人困守的雅格薩,竟10個月不下,而是俄軍在糧食彈藥告禁的情況下主動請和,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究其原因就是火器無論在射程與威力上均已不如人。康熙是清朝最仰慕也認真學習西學的人,但他並沒有深刻認識到自己實際已呈落後之勢,也不願探索其原因,犯有" 成功路徑依賴症 "。到乾隆年間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的驕傲自大心態,成功路徑依賴症更重。對外貿易只是施捨,小打小鬧,但絲綢、瓷器與茶葉三大主要外銷品仍為大清財源滾滾,賺進白銀。1840年鴉片戰爭後貿易大開,洋人以鴉片為主要商品,大清白銀改呈流出之勢。民間出現銀貴錢賤,連鎖的財政稅收衰竭、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物質供應緊缺,社會動亂流民四起。接著太平天國作亂蹂躪蘇浙財賦,清廷無力應付,於是財政上在上海委由洋人成立"中國總稅務司 ",自此財政命脈落入洋人之手,貨幣發行權由匯豐銀行主導;軍事上改由各地官紳自籌糧餉建團練以自保,為日後軍閥割據之濫觴。此時雖已有開明之士倡導師學夷人,但只限船堅炮利,1895年甲午戰敗,舉國震驚,接著八國聯軍庚子之役又大敗,兩戰共計賠銀六億五千萬兩,財政頹勢更是雪上加霜。此時朝野維新改革之呼聲日盛,然保皇、共和、君主立憲三方爭鬥,大清已呈魚爛之勢不可救,終於1911年滅亡。

春秋時期,管仲即說" 萬乘之國不能沒有萬乘之蓄"。帝國就如同飛翔在天空的風箏,無論多高始終有一根線牽扯、支撐著,線斷了,風箏將迅速跌落。這根線就帝國言是財政線,財政崩壞,帝國沒有不亡的。大清與奧斯曼先狂妄致內不省落後之原因,亂局時無奈又將財政大權旁落,縱有枝節維新,實難為無米之炊。歐亞兩病夫亡國之路何其相似 !?

英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中略謂" 個國家發生革命,並非總是因為人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人民最初對統治者保持沉默,仿佛若無其事地忍受著這種統治的一些不合理之處;但當統治的壓力一旦減少,他們就會猛力推翻這種統治。但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比它之前的政府制度有所改善。經驗證明,對於一個壞的政府來說 ,最危險的時刻,通常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候到來的……人民起初耐心忍受一些邪惡,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他們認為有可能消除這些邪惡,邪惡就會變得是不可容忍的。」這段話印證奧斯曼與大清的滅亡可謂絲絲入扣。

附記 :  羅馬帝國簡史

公元前六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末,古羅馬是貴族專政的奴棣制國家。羅馬王政時代末期,出現塞維‧圖里阿改革,羅馬進入階級社會,【形成羅馬共和國】 。

公元前2世紀中業,羅馬共和國的各種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相繼出現嚴重的社會鬥爭。公元前137-132年,發生第一次西西里奴棣起義;公元前133-123年 ,發生以農民土地運動為中心的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4-101年,發生第二次西西里奴棣起義;公元前73-71年,爆發斯巴達克起義。這些起義和鬥爭,沉重打擊了羅馬奴棣主階級,動搖了奴棣制城邦的經濟基礎。在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代表羅馬城邦貴族奴棣主利益的共和政體,已不再適應統治的需要,因而發生了從共和制向帝制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出現許多政治野心家,他們發動長時期的奪權內戰。公元前60年,由龐培、凱撒、克拉蘇三人結成政治同盟,實行集體獨裁,史稱「前三雄政治同盟」,後來,凱撒擊敗其他二人,實行個人獨裁,不久,凱撒被其政敵刺殺,前三雄同盟結束。【凱撒獨裁實為羅馬共和國滅亡的先聲】。公元前43年,出現屋大維、安敦尼、雷必達三人結成的「後三雄政治同盟」。公元前30,屋大維除掉其他二人而成為獨裁者,至此,軍事獨裁的君主專制政權終於在羅馬建起,【羅馬共和國最後滅亡,羅馬帝國時代開始】。

公元前284至476:是帝國由危機走向滅亡的時代。此時羅馬帝國由元首制轉為君主制。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統治時期,皇帝權力加強,兩人都進行挽救奴棣制危機的改革,但奴棣制危機日益加深,人民起義遍及全國。公元395年,皇帝狄奧多西(346至395)死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份】,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廷為首都。公元四世紀以後,日耳曼人大舉進攻羅馬,國內人民起義浪潮更加高漲。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遂亡】。西歐進入封建社會。

因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殖民城市拜占廷舊址,故東羅馬帝國亦稱為拜占廷帝國。中國古時稱之為大秦。四世紀初,皇帝君士坦丁於330年將首都由羅馬遷往經濟發達,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岸的拜占廷為新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395年,皇帝狄奧西一世逝世,東、西兩帝國正式分裂。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中心在巴爾幹半島,其疆域還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外高加索的一部份。東羅馬以東正教為國教,說希臘語,雙頭鷹為其國徽。首都君士坦丁堡地理位置優越,扼黑海出海口,是歐、亞陸地之橋樑,為中世紀東西交通要道。查士丁尼統治時期(527至566),實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對內編纂法典,建宏偉穹頂之聖索菲亞大教堂,加強統治;對外進行武力征服,佔領了北非、意大利等地,欲重建羅馬帝國,恢復奴棣制度未果。七世紀初,阿拉伯奧瑪雅王朝興起,東羅馬帝國先後喪失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北非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帝國版圖大為縮小。1095年天主教皇烏爾班地一次十字軍東征,艱苦殘暴進佔耶路撒冷另建王國。12世紀末帝國被阿拉伯塞爾柱、奧斯曼相繼不斷入侵,領土日蹙。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了康士坦丁堡,對該城進行空前野蠻的洗劫,著名建築物和古代珍品橫遭破壞,東羅馬帝國國勢日衰。十四世紀晚期,塞爾維亞黑山日益強大,首先挑戰拜占庭,拜占庭因共治王( 約翰五、六世 ) 奪位爭權,飲鴆止渴、引狼入室,竟求救奧斯曼,同意戰勝後奧斯曼軍隊越過達達尼爾海峽開放歐洲色雷斯地區開搶戰利品。1389年塞爾維亞戰敗,奧斯曼軍隊也輕易進入帝國歐洲境內,迅速擴張。

但就在此時,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強大起來,並開始向小亞擴張。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戰中,帖木兒軍大敗奧斯曼軍,蘇丹巴耶塞特被俘。經痛定思痛,決定改革,用中央集權制取代過往之部落分權制,並開創( 德米舍梅制度 ),用以培養治國人才且只效忠蘇丹本人;在宗教上除伊斯蘭外包容其他宗教,很快奧斯曼在蘇丹蘇萊曼手上又迅速壯大。這一戰爭暫時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強存在了一段時間。在帝國岌岌可危之時,土耳其人奧斯曼( 鄂圖曼)又不斷向帝國進攻。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

附記 :   看同樣的伊朗血淚史 

伊朗前身波斯有著悠久的文明史。19世紀的凱迦王朝在經濟上被英國控制,1872年國王將許多國家利益賣給一個叫路透的英國猶太人,史稱路透特許權,如同21條賣國。消息一出,國內反抗、國外譁然,教士主導全民抗議,國王被迫撤回特許,但波斯中央銀行仍被路透掌握,控制伊朗貨幣發行。爾後又有1892菸草特許抗議、1906要求立憲運動風潮,三次抗議運動宗教歐萊瑪學者皆為主導力量。1921年年輕軍官里薩發動政變,1925年稱王,也就是巴列維王朝。1935年以雅利安諧音改國號為伊朗 。效法凱末爾實施政治、經濟的深度世俗化改革,但不涉及宗教與文字、語言。1941年德國閃襲俄羅斯,英國與俄國擔心伊朗因同為雅利安人而倒向德國,遂軍事瓜分伊朗,20年改革不堪一擊,深深刺激伊朗,第一次民族主義運動失敗。這也是1979年伊斯蘭宗教革命之所以會發生在伊朗 ,何梅尼會立下國策 : 伊朗既不投靠東方,也不投靠西方,而是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

二次大戰後,美、英、蘇三大勢力介入石油瓜分,BP石油公司成立,導致國內形成反政府左中右三派,王室則由官僚與軍隊組成保皇黨。1950年代,保皇黨策略為借外部勢力打擊蘇左、英美右派,暫時孤立拉攏中間派的民族陣線。民族陣線摩薩台強烈要把英國石油公司國有化,摩薩台被設計推為總理用武力占領石油公司。引發英美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激發伊朗內部既得利益集團矛盾。1953年,英美策動政變,推翻摩薩台。第二次民族主義運動失敗。巴列維復立,進行政經、土地改革,1962年白色革命,欲剝奪宗教集團所擁有之土地,並於1964年放逐宗教領袖何梅尼至伊拉克。經濟發展因石油暴漲,致成長率最高達42%,因管理不當,反引發貨幣超發,貪污、浪費情形嚴重,失業率暴升,不動產通膨嚴重。且廢類似坎兒井農業灌溉系統,使農業減產、糧價大漲,農民生活益發困苦,國內民怨沸騰。1975年伊朗施壓迫使伊拉克再驅趕何梅尼至巴黎。1979年伊朗民怨爆發革命,皮箱國王巴勒維出逃美國。19790201何梅尼高調返國,提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教合一制" ,頒布憲法確立教士集團是國家主導力量,引發極大爭議,反對派策動對教士集團的恐怖暗殺事件。何梅尼緊抓錢袋子、槍桿子、另建屬宗教集團的革命衛隊、組織政黨掌控政府。策動1979 11月爆發美國大使館伊朗人質危機,掌握大量反對勢力通美之內亂機密,有利於何梅尼壓制打擊,轉移國內外新憲法輿論問題,一致對外,憲法順利落實,並要求從美國引渡巴勒維,徹底剷除保皇黨。

人質危機發生後,美國凍結伊朗在美的95億元資產,驅逐巴勒維到埃及( 後病死在埃及 ),但因蘇俄的對峙,美國未敢貿然對伊朗動武。美國暗中先發動所謂藍光人質救援計畫,因天候關係造成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事件而曝光,救援行動以灰頭土臉失敗告終。私底下鼓動伊拉克攻擊伊朗,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互耗,使美國軍火漁利。接著美國又以伊朗發展核武器為由,對伊朗實施長時間金融制裁,限制伊朗精機、軍事發展,這一切、一切都是美國為控制中東石油的經濟利益所引發。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從南明的覆滅,看今日台灣格局不大的小人何其多

從南明的覆滅,看今日台灣格局不大的小人何其多

有關南明亡國的歷史,本文不贅述。南明20年,不論福王、康王、桂王皆碌碌無為,亡在內鬥內耗,上台的人沒有人把眼光放在復興大明,而是格局不大的小人如馬士英、阮大鋮、周延儒,東林黨人與閹黨殘餘份子間權力鬥爭,內部矛盾遠大於外部危機,甚至刻意忽視外在衝擊,終至滅亡。小人的形成,一是個人道德問題,二是受所處環境造成,所謂島國心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前者又會受後者影響。人受生存環境的侷限、馴化,環境影響人之格局、格局又拘束境界的提升。小人窮斯爛已就是這個道理。

台灣偏嵎,千年來,早期不受中原王朝重視,海洋興起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與日本等異族統治,光復後又有二二八事件之影響,島內同袍的悲情意識不言自明。國民黨兵敗來台驚悚未平,為鞏固政權存續,眼光對外緊盯對岸共產黨,對內白色恐怖戒嚴曠日持久,格局要大也難。內有悲情加高壓,外有他國勢力介入慫恿,致始終有一股分離意識瀰漫。經濟上的曇花一現竟難以為繼。

政黨之政見有差異本屬正常,對國家認同則應一致。然國民、民進兩大政黨,在國家認同上竟是水火不容,小格局的政客們內鬥、內耗只為扳倒對方,奪取政權。政黨政治的運作,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族群分裂,由於動員底層的群眾運動非借重意識型態或宗教不可,於是統獨、省籍、藍綠、賣台否、廢核電否等意識形態問題永遠是主要焦點話題,對國計民生之發展視為次要,對世局情勢變遷更是隔絕如同鎖國愚民。分離意識隨著兩岸分離時間益久,並未因大陸之茁壯而消弭,反有恐懼欲傖促造成既定事實,而不計形勢比人強之困處。這與南明偏嵎時的情況有何不同!? 況且生存空間被壓縮,資源稀缺,人人受生存本能驅使,內鬥必定加劇,手段越來越扯爛汙,道德也越來越低落,小人當道國家將成魚爛之勢。

家雞無憂,一生只顧及眼前的一粒米,然"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差異就在環境、格局與境界。語云 : 看一個人的品味,要看他的配偶;看一個人的格局,要看他的朋友;看一個人的能力,要看他的對手。我們沒有配偶,有的是殺千刀與坐終生牢;沒有朋友,只有擺弄我們的大國;能力也只剩下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嗚呼哀哉 ! 

歷史上晉人、宋人、明人南渡者從未有成功北返者,民國是第四次南渡,可能創造奇蹟嗎 !?不能、不欲還是根本不想,亦或三者皆有 ?

網上有這樣一個對話 : 如果臺灣敗落,又不願找大陸該怎麼辦 ? 曰 :可以投靠日本啊 !

答:看到這個對話,想到《三國演義》一段話,挺有意思的:
劉後主在成都,聞鄧艾取了綿竹,諸葛瞻父子已亡,大驚,急召文武商議。近臣奏曰:城外百姓,扶老攜幼,哭聲大震,各逃生命。後主驚惶無措。忽哨馬報到,說魏兵將近城下。多官議曰:兵微將寡,難以迎敵;不如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險峻,可以自守,就借蠻兵,再來克復未遲。光祿大夫譙周曰 :不可。南蠻久反之人,平昔無惠;今若投之,必遭大禍。多官又奏曰:蜀、吳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周又諫曰: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若稱臣於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陛下再稱臣於魏,是兩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吳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願陛下思之。劉禪從之 ! 

今日只見"多官",譙周之流已屬難見,遑論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