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哀張廷玉 臨終未戒之在得

清朝入關後的漢人第一大臣張廷玉,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一首萬里長城題牆詩"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樹前頭萬木春"。 被康熙看中欣賞,自此官路一路順遂,飛黃騰達。博聞強記,思路縝密,下筆成章。為人謹慎謙遜的張廷玉,在雍正時代達到人生入仕之最高點,君臣關係因信任而彌篤,雍正曾言"名為君臣,實同昆契 " 。官居文淵閣大學士,領侍衛大臣,軍機大臣首輔。雍正去逝時,張廷玉被指定為顧命大臣,並明詔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 意思日後皇帝叩頭拜謁先帝,連配享之人一起叩拜 ),且是文人封伯之第一人,恩寵至極。

乾隆即位後,初期仍視張廷玉為股肱大臣,依之甚深。待其朝政熟稔後,一則欲乾綱獨斷,一則想擺脫顧命之束縛,建立自己的班底也是必然。乃先罷絀另一顧命滿大臣鄂爾泰,起用年僅25之訥親為軍機首輔,以羞辱年長功高之張廷玉,並以文誥( 皇后祭文 )一小不當,罰俸一年,使入仕之路留下污點。張廷玉乃乞退,乾隆先是不准,只同意五日一朝。無奈,由於體衰日甚,步履日艱,乾隆13年,終同意年已近八旬的張廷玉告老還鄉,退休致仕,此時張廷玉可謂為官善終。

老年之張廷玉犯了未能戒之在得之病,日日念其日後配享太廟之榮譽,担心乾隆不遵遺詔,一日又上朝乞見乾隆,要求" 一辭為券",( 有一書面保證 ),以安其心。乾隆雖不悅,但仍面允。張離開後,乾隆越思越覺不快,有被要脅輕視之感,乃致張廷玉詩一首 :

造膝陳情乞一辭  動予矜惻動於悲  先皇遺詔唯欽此  去國餘思或過之

可例青田原侑廟  漫愁鄭國竟摧碑  吾非堯舜誰皋契  汗簡評論且聽伊   (劉基 魏徵)

張廷玉閱畢此信,失去過往之謹慎,未能照例於次日當面親自謝恩,由其子代為謝恩, 乾隆大怒痛斥之,傳旨張廷玉上朝。此時已為大學士的張廷玉門生汪由敦,先傳訊恩師,速來謝恩。次日一早張即到廷,乾隆頗感震驚,何來之速也 !  認為朝廷有人洩密,事件被擴大為朋黨,痛斥張廷玉,張即表請准取消配享太廟。乾隆允之,並下令收回過往一切恩賜物品,囑德保抄張廷玉家,片紙只字皆帶走,目的在看平日是否有批評朝政或怨懟不滿之詞。所幸,一無所獲。事後,乾隆亦感為之過甚,乃說此為德保誤解己意,擅自為之,遂取消張廷玉一切處分,恢復配享。廷玉未孤恩,乾隆實悖德。

被查抄後之張廷玉,終日不見客,鬱鬱五年而終。只能說是屈辱之假善終,真乞骸骨。曾國藩曾謂" 立不世之功而終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陽一人"。張廷玉輸郭子儀不在人而在所處之時。君臣關係過往尚有些許或師或友之誼,惟君權發展至清朝,臣子的一切,包含身體 、才識、功名甚至感情都要全身心的獻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臣子起碼要求。而張廷玉垂暮之年,一心一意想的是配享太廟。而這個願望、念頭偏偏是要假他人(皇帝)之手才能完成,這點保留遂成妄念,豈能順遂 !?

全詩: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南來北往走西東,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來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夜静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從頭仔细思量起,便是南柯一夢中;

一場辛苦一場空,死后還歸泥土中,身歸泥土氣隨風,一片顽皮化臭朧;

在身置得萬頃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沉舟侧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  2012年,長城經數年的分段精密丈量,宣布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公里。較過去臆測的長度" 萬里 "多出四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