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中國冷兵器的文化情

中國冷兵器的文化情

冷兵器最常說的十八般武器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撾)、鏜、槊、棍、棒、拐、流星錘。其中利器、鈍器、利鈍兼修可謂俱全,刀居首位。讀說唐故事,如秦瓊殺手鐧、羅成回馬槍、咬金三板斧( 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 )、遲恭單鞭救主等都是朗朗上口,趣味橫溢。稍後的岳雲錘、現代李小龍雙節棍更是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當然還有如弓、弩屬發射兵器,尺、袖劍等另類兵器。

相傳黃帝曾以銅鑄軒轅劍、鳴鴻刀,鐫天文古字。夏朝曾鑄有禹劍、啟劍、太康劍和夾劍。禹劍面有二十八星宿,背記山川。足證刀劍歷史甚為久遠。造劍鼻祖歐冶子為越王勾踐鑄了五柄寶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 ; 為楚昭王鑄了三柄名劍:龍淵( 後避李淵諱改稱龍泉又名七星劍 )、太阿、工布。這八劍在五霸七雄的爭霸戰爭中,顯示了無窮威力與動人心魄的文化魅力。青銅劍因受限於材質易折,故劍身多偏厚短小,甚至在劍身中線成脊稜狀以增其抗擊力,從魚藏劍、圖窮匕見可證其尺寸袖珍。當冶鐵技術普及後,青銅被鐵(鋼鐵 )取代。

刀與劍是利兵器的代表,兩者的差別不小。金庸小說中屠龍寶刀,武林至尊;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似乎刀劍持平,其實不然。刀單刃、劍雙刃,一般單手執劍、雙手執刀;劍輕柔以刺為主,刀厚重劈砍削片皆宜,在戰場上刀之威力遠大於劍。但在精神與文化層次上劍的等級遠高於刀,看成語劍膽琴心、尚方寶劍、項莊舞劍、松枝掛劍,刀則有橫刀躍馬、兩面三刀、鼎鑊刀鋸等意境可判,傳統上帝王文士珮劍,是身分權力的象徵;武夫凡夫則跨刀是粗曠莽夫的表徵。現在世界三大名刀,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獨不見我中華刀,實為子孫不肖。日本武士刀源自唐朝直刀,日本改良為較輕、短的彎刀。明朝戚繼光抗倭,因刀不如人,初屢敗,根據日本刀再改良成為【戚家刀】以制勝,惜後代不重視。

雙鐗打出唐天下,單鞭撐起李江山。說的就是秦瓊殺手鐗及尉遲恭單鞭救主。鐧與鞭因沉重,為維持平衡,一定是一手拎一個。尉遲恭單鞭救主是因尉遲恭正在浴馬,聞李世民被單雄信攻擊,情急之下赤膊單鞭衝上搭救。鐗與鞭是鈍兵器的代表,兩者粗看也相似。鞭字有革,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軟兵器,其實是似長竹節狀的硬兵器。鐗則把手有格,上為四、六、八不等的瓦稜刃鐵棍,鐗也可說是利鈍兼具。它們的出現與騎馬打仗和人馬重鎧甲有關,所謂人馬逼戰,刀不如棒。利兵器以見血為主,但在速度下不易打中,鈍兵器則不論是擊人或擊馬,重傷使人馬立刻失去戰鬥力。

流星錘、雙節棍等是軟兵器的代表。它們的運動會因外力而改變方向,常有意外的效果。不開刃的尺與袖劍是自衛武器,袖劍更可做暗器使用,但為方家所不恥。斧是英雄人物的下限,只有類似李逵之類的莽漢用斧;抓形似抓癢器,前面是鷹虎爪狀的武器,多為邪派人物使用。武器本身沒有優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端看使用者如何挑選最適合的。

令人好奇的是,十八般武器為什麼沒有獨獨沒有與割同音的戈 ?或許是戈退出歷史舞台比較早的原因,但是戈在先秦時期以馬拉戰車為主的作戰型態卻是最有效的武器。一輛戰車有三位戰士,前位御馬,車左拉弓作遠距離攻擊,車右持戈做敵我兩車交會時近距離殺敵用。試想,兩車瞬間交會,若用長槍刺敵,除要先收縮外準頭也很難掌握,若用類似鐮刀型的長戈,無須收縮也無須瞄準,只要伸入敵車前方,無論是敵人任何部位被戈的弧線套住,根本無需用力,藉車速即可斷首或腰斬於瞬間。但當騎兵出現,作戰型態改變,機動力差、迴轉半徑大、受地形限制多、造價與維修昂貴的馬拉戰車就被淘汰,戈這種戰車時代的制式武器,也被騎射的弓與長槍、戟取代。俗話說" 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槍"。長槍,由於造價低廉,使用鐵器不多,適合大量制式化製造,在冷兵器時代與弓箭搭配是使用期間最長,最廣泛的兵器。

武器的出現改變了人與獸、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武器的法展或許是函數有因變量與自變量的關係,敵人有什麼武器,就促使己方能設計出克敵致勝的改良武器。綜觀人類發展史,文明總是由不文明推動而前進,戰爭最不文明卻是最有力的競爭行動。冷兵器時代的英雄是一刀一劍打出來的,戰馬、武器與使用者的關係密切,致在不文明中卻隱含另一種的情感,所以才有項羽烏江贈馬、寶劍贈英雄的故事。熱兵器除個人使用的步槍外,其他需團體操作或只需按鈕由電腦操控的熱武器,就難以和個人產生貼身的情感。兵器的發展與時代進程相關,冷兵器多已成歷史文物,但它也是時代的見證,其所含的文化價值並未被歷史浪花所淘汰,反而歷久彌新。

附註 :  

**  戰車,一般傳說是由中亞或埃及發明,商代傳入中國。目前殷墟出土的文物似乎也證明此說。但早於殷虛的二里頭出土已發現不少戈的遺物,也有轍的痕跡,文獻 尚書 甘誓篇 : 御非其馬之正 ...( 御手不能讓他的馬車列陣整齊,就要受到懲罰 ),說的是夏初的事,或可佐證戰車恐在夏朝時期已有。另外,黃帝軒轅氏,看軒轅兩個字都與車有關,似否也能間推測,黃帝他本人就是製造戰車的人 ?!那戰車的出現就更早了。

**  看動物在發情期,雄性為爭偶傳基因大打出手以命相爭,雌性為選擇傳佳種對象,好整以暇在旁觀看,這是基因、本性的力量。本性力量太盛就是叢林法則。有人說武器得出現是人類走向一夫一妻制的最早推力。有很多哺乳類動物,往往是強者霸佔群中所有的異性。人類早期何嘗不是,從男女體態仍存有的二態性 ( 動物雄性軀體遠大於雌性軀體、甚至呈倍數 )就能說明。武器的出現改變弱者與強者的差距。假如我和泰森與十個女人為一群,我肯定一個女人也撈不到,因為泰森太強大,即使我背後偷襲也無濟於事。但若我手上有一塊磚、一把刀、甚或一把槍,再來偷襲甚至當面叫板,泰森就不能無動於衷,我有可能打敗他。如此,他會主動來協商,分一、二個女人給我,大家相安。爾後再由道德與法律的他律與自律,一夫一妻制已被固化。但多妻餘緒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改為妾、小三、細姨等,強者仍佔有較多異性的特權,何嘗不是人類本性的返祖。在有這個認知的前下遵守一夫一妻,對婚姻的一些失序問題就不會太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