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雜記19戒子節日文史傳記聯俄衣錦還鄉半半名旦東郭形式貪污IDF

** 國有顏子而不知,深以為恥。

** 子曰"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意謂假惺惺) 

** 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谓崇尚儉樸,不事修飾。《韩非子·五蠹》:“ 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史记·李斯列傳》:“ 堯 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漢桓宽《盐铁论·通有》:“文學曰:古者采椽不斲,茅茨不翦。(土坯房)。

** 【難舒單父肘,耻學楚宫腰】。肘:掣肘。前者指外行領導內行,後者指盲從。
** "身如蓬梗隨風轉,時做東西南北人。田原寥落干戈外,骨肉流離道路中"(戰時人)

** 平生行跡儒仙俠,半世功名"老病窮"。 

國破山何在, 人存國必興

** 【中國的傳統節日】 節日是實踐傳統文化於生活中的日子 
中國傳統節日從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都與時令有關。洋人節日如聖誕、復活...都和宗教有關。至袁世凱起,想廢陰曆全面改採陽曆,於是元旦的頭銜讓給了陽曆一月一日,陰曆的一月一日改稱春節。近代加的一些節日多和政治有關,如雙十,九三...,尤其大陸的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更是政治味濃厚。

春節: 陰曆的一月一日改稱春節,俗稱過年。    

元宵: 每年的第一個15月圓日,故亦稱上元節。 專制時代,夜晚是宵禁,沒有夜市(從宋以後才有夜市。)但逢元宵,金吾不禁3~5日,帝王與庶民同樂,俗稱鬧元宵,鬧熱。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见去年人,淚满春衫袖。

清明: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曆書》:「春分後十五日,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掃墓、祭拜祖先的一個中華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寒食節現似已被清明包含)。

端午: 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称端陽節,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家家掛艾草。後又結合悼念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包粽子,喝雄黃酒則取自白蛇傳故事。

七夕: 乞巧、七巧,是農曆的七月初七日的晚間,它起源於古老的神話傳說──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現稱為中國情人節。跟據現代天文學,牛郎與織女兩星距離為16光年。1光年是約9.46兆公里。

中秋: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傚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地上萬戶燈火,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是秋節衍生出的故事。吃月餅則與朱元璋抗元殺韃子有關。

重陽: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民國63年定為敬老節。

冬至: 每年12月22或3日。冬至在《 尚 書 》堯典中稱為「 日短 」,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 ,黑夜愈來愈短。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要燉補品補冬。

** 自庚子義和團事件、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洋軍閥到民國13年聯俄容共,期間的列強態度始終在維護腐敗的政府,蓋唯此最有利他們的特權利益。蘇俄係因1917革命之後奉行共產主義,正值被資本主義國家圍攻中,為突破自身危機,不得不採取援助弱小民族解放,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策略。為迎合中國人心,乃於1913年率先宣布放棄一切在華權利,對我革命表同情與援助。此時在反帝國主義方面雙方一致,孫中山遂有聯俄容共之議。1929年又片面斷絕與中華民國之外交關係(清黨除共)。

** 租界之起,源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被迫開放廣廈福寧上五口通商,劃定洋人居住區域,稱之租界。

** 文史不分家,史要求忠於事實,但書寫起來易變成枯燥之流水帳,因此,在不影響信實原則下,撰寫者增加一些人文性格的想像與對話,既凸顯當事人個性,又增加讀史趣味。如項羽本記中說,籍與梁觀始皇遊會稷,渡浙江,籍說"彼可取而代之"。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像這種極機密之對話,司馬遷如何得知? 這就是司馬遷為創寫凸顯項羽個性,增加的想像。

在維多利亞女皇傳裡,寫女皇夫婦鬥氣,駙馬把自己關在房裡。女皇來敲門,問是誰,答說是英國女皇,駙馬不睬也不開門。再敲門,問是誰,答說你的太太,駙馬才把門打開,這也是同一手法。把人,無論是女皇或是大英雄,都寫成一個平凡有血有肉的人。

**【 學曹操】: 上焉者學三國誌的曹操;中焉者學三國演義的曹操;下焉者學戲曲的曹操。 歷史、小說、戲曲對人之影響力極大,但比較起來,因歷史求實,敘事不涉人情,往往無趣;小說則文史結合,彰顯人性情感,有血有肉有個性,雜以趣味;戲曲則要在極短時間,快節奏突顯主角之特徵個性,故手法往往過於誇張而失真,黑白立判,以吸引觀眾。最明顯的如戲劇中的孔明、劉伯溫等,披髮登壇,召神問鬼,已不是常人,非妖即怪。

** 偵探小說與傳記文學在中國社會不易發達,前者重理講法,但我們重情,故武俠小說代替了偵探小說。後者也與我們社會有關,1. 對熟識之人都有情感,甚至濫情,而對陌生人士則防之如敵。2. 把人成兩極端,非堯舜即桀紂,非孔孟及盜跖,都不是正常人(大多數人是善惡夾陳,小善連連,小惡不止)。3. 為尊者、為長者諱。對古聖先賢或長者,奉若神明,若敢說它們也好女色,好美味...人性之事,就便成大逆不道。當年林語堂曾寫一齣<子見南子>的劇本,為孔子加些人性,竟在學界掀起軒然大波,教育部門明文禁止。4. 隱惡揚善視為美德,對知識份子更要求十全十美之才德,責備賢者。(要看是什麼樣的惡,有心惡或無心惡。無心惡,若不及於他人,不害於公序良俗,僅及於自身,可視為怪癖,可隱或做為趣談<如辜鴻銘聞臭小腳>;若否,則惡亦應揚之。)(朱子治家格言: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子貢曰: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第十九》 )

** 修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 VS 衣錦還鄉 

衣錦還鄉是人心理本能的需求。歷史上項羽,李自成皆一度稱王稱帝,後轉瞬失敗,原因雖多,但在性格的潛意識裡藏有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無人見之失落感,所以要急急還鄉以誇耀熟識的父老鄉親,尋求慰藉與肯定。這種溫暖與心理的滿足,不是陌生人所能給予。蘇秦最大的刺激不在說秦惠文王失敗,而在返家親人面前遭受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之窘辱與失落,最易寒心而自暴自棄。所幸、蘇秦能化悲憤為動力而懸樑刺股。張儀因貧而被同儕、外人,誣為盜賊被暴打羞辱,雖痛苦於一時,卻最激發人心 ,返家猶能問其妻"舌仍在否? 有只要舌仍在就能翻身的信心。

修道不還鄉則是群眾心理的另一面,其實不只是對出家修道者。例如原本只聞名,而對不上鄉里幼兒小名的知名人士,如影、歌星...,一旦對上時,會以一種混雜既與有榮焉又略帶酸澀的口氣說 ," 原來是他呀,以前隔街開理髮店老X 的兒子,小時後我還打過他屁股。或" 他呀,以前考試作弊,都偷看我的",來突顯自己。

答: 歐陽修在幫韓琦寫相州晝錦堂記劈頭就點出: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困阨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禮於其嫂,買臣見棄於其妻。一且高車䦉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㚒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
此一介之士,得志於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出身低微者,自卑一旦化為上進的動力,用盡各種手段,出人頭地,未有不以富貴驕人,招搖鄉里者。故清代以來沿海省分下南洋致富者,必返鄉廣置田產,建洋房。而自李登輝起,逢過年必反鄉廣發紅包,陳水扁,馬英九踵其後,其心態除炫耀,大體報復之意居多,大有"種桃道士歸何處,癩痢戽斗今又來",之爽。
而知其底蘊之同儕,不屑攀附,亦難免充滿酸葡萄心理作祟,扒其糞,瑜亮不並存。
谷兄此文真洞悉人情之作。


** 回應:歷來干祿之階不外二途: 1.正取、2. 逆取。脇肩諂笑,阿世取容,賣身投靠,扶搖直上者謂之正取。危言聳聽,譁眾取寵,比周谩侮,希圖幸進者謂之逆取。正取過程中往往已屈己意,失自我,甘苦唯有己知,若正取而後竟逆守,此小人之行,為害恐益大,如摩西李者;。若逆取而後正守,表尚有羞愧之心,勤思補過,人恐願恕其前罪,若逆取又逆守,如兩顆子彈扁,豈國賊民蠹一詞足責!? 

** 昔日林洋港家中擺設之水牛,無端會動,必主官星高升,無奈只及三公不達九五,說不動就不動,半點不由人。日前學運,關公爐動,指示郭董出手化解,郭董急急如律令,連博鰲論壇都放棄參加,學運退場,郭董肯定在功過簿上優記一筆。我一位住在台北金山、信義、杭州、和平蛋黃區的老哥,書讀得極好,是胡適之流,最不信鬼神,那區域有座日據時代監獄與刑場,雖廢棄已久雜草叢生,呈陰森像,然每逢特定時間如端午、鬼月...,整條巷子牆角邊必有人遍插冥香金紙。日前那位老哥騎腳踏車穿巷而過,至巷口忽覺一股熱風灌耳,頓時失去知覺數秒,清醒後他回巷大罵。數日後再經此巷,同一地點,忽覺涼風打頭,同樣頓失知覺,它再回頭罵。三天前去理髮,師傅說"怎麼,最近碰到什麼不乾淨之物,有鬼剃頭痕跡 !" 照後鏡給他看,嚇然發現後腦部分頭皮出現一拾圓硬幣大小,一黃豆般大小兩塊青皮,連髮根痕跡俱無,彷彿天生,實則是首見。心中難免納悶,是身體因年紀關係,體衰病變而致,亦或真是什麼鬼剃頭,怎麼那麼巧!? 怎麼說呢 ! 敬鬼神而遠之。

敬鬼神而遠之,若不得已【寧媚於竈,勿媚於廟】。鬼,神,人乃三道,道不同,不相為謀。非其鬼而祀之,諂也,正所以引鬼入宅,而神聰明正直,不馨非類,所憑依在明德,心懷邪曲,安得神祐?濟顛許阿扁"關關難過,關關過"既稱顛自要顛而斷句,"過關,關過,難關,關"再如何難纏,最後一個關字無論如何擺不脫。是呀! 所為善,無須禱神;所為不善,禱神何用 ?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奧」是住宅的西南角,古時家中最隱密幽深的地方。家中如要祭祀主管全家居處的中霤神,就把祭品擺在奧處。奧神的地位比灶神尊貴。「灶」是炊煮食物的器具,設在廚房。灶神主管每天三餐,在眾神中,祂的地位最低,但是灶神和我們日常生活最密切,擁有實權。所以王孫賈引用這句俗話作隱喻,「奧」猶如深居內宮的國君夫人南子,地位尊貴;「灶」則指自己,得到國君的寵愛,握有權柄。當時孔子迫於無奈去拜見南子,王孫賈以為孔子想巴結南子得到官職。所以他藉著問話,想說服孔子,來巴結自己還比巴結南子 有用。 孔子用「不然!」二字,堅決否定王孫賈問話含意。更表明個人行止,豈可逢迎巴結!必須正道而行,不作非分貪求,否則造惡而獲罪,一定難逃天譴!

** 同與異: 同與不同,相護溝通,互通不同,通而復同。

               同不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

** 仁義處世,不憂不惑不懼;興邦為本,立德立功立言。

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

** 文學藝術如金石、繪畫、書法、雕塑...,屬上層建築領域,如張大千之鷹、徐悲鴻之馬,齊白石之蝦...,若以世俗金錢價格論,要比生蹦活跳的真鷹、馬、蝦,要值錢的多。 

** 周作人之巧辯: "請勿視留北諸人為李陵,當做蘇武看為宜。"

     劉文典(國寶,活著的莊子) 的回應: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劉文典打蔣介石,章太炎詩賀之: 養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彌正平。)

** 孔子慰公冶長,"雖在缧紲之中,而非其罪也"。並嫁女公冶長。

子貢曰"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周作人詩: (漢奸入獄,巧逢王律師願為辯護)

但憑一葦橫江至,風雨如磐前路賒。是處中山逢老牸,不堪伊索說僵蛇。

左廡立語緣非偶,東郭生還望轉奢。我欲新編遊俠傳,文人今日有朱家。

**《红楼梦》中的中山狼孫紹祖,賈迎春誤嫁。判詞: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汙泥中。( 紅樓夢)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则不遜,遠之则怨。其實,近则不遜,遠则怨,是人性問題,像夫妻這樣至親又至疏的關係,只憑一張紙如何能維護? 

** 熊慶來(清華數學系主任)慧眼識英雄,幸不以貌取人,未失之華容庚(瘸腿又家貧)P327
     三國時,曹操以貌取人輕張松,劉備輕龐統,只委任縣令。(龐士元非百里才,公孫瓚治五縣事) 

秦觀言" 豪傑之士,不患無才,患不能養其氣;不能養其氣,雖有奇才,適足以殺其身。"

** 【妻剛戾】漢光武時代,彭寵造反,歷史學家說是妻  ,不堪其夫之為人下,要做人上人。後 2千年來,歷史一再重演。如賈南風之於司馬衷(晉惠帝)。只說近代即有: 陳璧君之於汪精衛(沒有陳璧君,汪精衛無以成事,但也不會害事。孫中山言_汪精衛非與其妻離婚 ,汪不會真正革命 );袁震之於吳晗;徐賢樂之於蔣夢麟;吳淑珍之於陳水扁... 。

** 半半歌: 清人 李密庵作
看過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裏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衣裳半素半輕鮮,餚選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閰羅怎見?
飲酒半乾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隱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佔便宜只宜半

**今版半半歌:(五月槐花香) 

半掩紗窗半等郎,半夜點起半爐香;半掩紗窗半等郎,半幅紅綾半新妝。
半輪明月照半房,半明半暗燈半亮,半是陰沉半是光;半邊爐火半邊涼,
半是蜜糖半是傷,半夜如同半生長!


** 民國.八指頭陀: 湘潭的名和尚,法號寄禪,俗名黃讀山。
         大千一粟未為寬,打破娘生赤肉團;萬法本閒人自鬧,更從何處覓心安?

** We know what we don't know. 是追尋問題的開放型文化,與追求答案的封閉型文化之差別。只接受理論與證據,不接受權威判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貪瞋痴 貢高我慢)

** 似四大名旦各有個之劇作者。齊如山梅蘭芳;羅癯公程硯秋;陳墨香荀慧生;翁藕紅尚小雲。

** 貪贓固然需要舞弊,而公忠有時也被迫得非舞弊不可。如上級的監督機構,著重的是手續,講究的是形式,事之真假反倒不太有人計較。尤其是會計部門,常會發生造些合法的假單據,來合法報銷預算中沒有,又必辦事項之費用。

** 綠林規矩: 不抗捕,但可逃,以免危害鄉里,玉石俱焚。不採花,採花,人人可誅。

 ** 天下有六千四百件蠢事,祝壽要算一件。壽不壽與祝不祝無關,浪廢時間與金錢卻是事實。老不老,看心理。有十歲之翁,有百歲之童。偷來的鑼敲不得,偷來之身壽不得。

" 【康有為、章太炎】,學問事功完結在40歲以前,後為枉活;汪精衛、章士釗,晚年成了妖精,早年光榮歷史,糟蹋淨盡。猶如夏貴,不宋不元,非驢非馬。" 

** 凡是動物,都有【個體維持】與【種族維持】的兩種本能,且一生精力耗費於此。唯有人,還有精力地剩餘來創造文明。

** 諸葛亮的《戒子書》—南懷瑾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 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蹈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人都喜歡留名,其實文人喜歡把自己的著作留給後人。好名好利,是人心的根本病根,賢者難免。清代詩人吳梅村說的:“飽食終何用,難全不朽名。”一點不錯。 所以古人又有一句名言說:“但在流傳不在多”。比如諸葛亮的一生,並不以文章稱名,當然是他的功業蓋過了他的文章。而他的文章只有兩篇『出師表』,不為文學而文學的寫作,卻成為千古名著。他教七歲的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只是節省外物;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清爽,一切乾淨俐落,就是這個儉,也是簡字。 (人無名時喜名,有名時憂喜參半,略煩惱,但當名過於實時,超過自己的能力,痛苦就來了。)

“非澹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求學的道理。心要放心寧靜,才能專心求學,培養才能。完全體會孔子思想裡,“學而不思,思而不學” 的論點,和大學的定、靜、安、慮。得亦相通。“非學無以廣才”,所以天才也還要學,才有廣博的學問,不然只是專士。

蹈慢則不能研精”,“慢”就是 “驕”,力戒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 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現在受外國文化影響,常說 “我有了他真值得驕傲” ,似視驕傲為好事,這是根據外國文字翻譯錯了,應該翻成欣慰 就對了。“蹈慢則不能研精”, 就是自滿,慢就是自以為對。主觀太強,那麼求學問就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為什麼用“險躁”?人做事情,往往都喜歡占便宜走捷徑、行僥倖,這是最容易犯的毛病。暴躁、急性子,就不會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有些書本是“志”字,而不是“意”字。 年齡跟著時間過去,思想跟著年齡在變。“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少年不努力
,對社會脫節無作為,等到中年後悔哀歎,又有什麼辦法,已經來不及了。

** 【在IDF鐵翼下的平安與幸福,是拿命換來的】二O一四年五月廿八日是國人自製IDF戰機首飛25週年紀念。說個故事:IDF在研發過程中曾遇到巨大瓶頸~穿越音速時發生劇烈抖動。試飛員伍克振上校奉命做極限測試,由伴飛的F-104記錄各項參數找出解決方案。

果然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出問題,鄰機要求伍上校跳傘,但他堅持飛下去讓觀測數據更完整,直到飛機失控時,勉強跳傘的伍上校被無法完全張開的傘繩纏住頸部窒息殉職。事後航發中心從觀測數據中找到原因,修改設計。目前服役中的IDF是空軍裡唯一具備五分鐘接戰能力的警戒主力。

被追贈少將的伍克振,銅像樹立在漢翔廠,每一架出廠的IDF,都會在伍克振將軍的銅像前,接受他的檢視與祝福。

真正愛台灣的人,不會天天在電視上講給你聽,而是默默的奉獻,即使不為人知。



**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語出宋代大學士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快哉亭作》,原詞是:「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最後這兩句詞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到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快哉之風,體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境。浩然氣之說源於《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快哉風則源於《風賦》:「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雜記18曲突華佗愚公做為新舊文革蘇秦邏輯老人棒子與中墨鏡

** 給你亮光,你反而睜不開眼;給你黑暗,你反而睜大眼看。活在光環裡,視野受限而走不出來。人眼是透過黑暗(瞳孔),才看見光明。

** 虛偽的朋友猶如影子,在陽光處他陪你,在陰暗時他消失 。

** 螞蟻也來敗天公。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

**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從前有一個人去做客,見主人家把做飯的煙囪砌成直的,正對著旁邊的柴薪,很容易失火。就勸主人把煙囪砌成彎的,將柴薪搬得遠些(曲突徙薪),可是主人沒有採納他的建議。不久這家果然因此失火。左鄰右舍都來救火,費了好大力氣才將火撲滅,不少人還受了傷。主人過意不去,殺牛買酒,請那些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其餘的人論功排座喝酒壓驚致謝意 。有人提醒主人說:“當初你要聽從那位朋友的話,就不會失火了,今天也用不著殺牛買酒待客了。現在,向你建議曲突徙薪的人沒有被邀請,反而是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了上席。”主人明白過來,馬上請來那位朋友,讓他坐了首席。曲突徙薪是說要注意聽取別人的意見,避免不必要損失的。

(外行領導內行或空降者,吃力不討好,事倍功半,最易遭逢此意境。如桂永清陸軍黃埔一期卻派接海軍總司令,當時海軍分三大派; 陳紹寬的福建派,歐陽格的電雷學校與沈鴻烈的東北海軍,各成系統,互不相干。民間譏笑當時海軍是,"平時做小買賣(走私、夾帶),戰時做大買賣(押軍閥的寶,論量、功計酬" ) ) 

* 見幑知者的先知總是寂寞的,即使他的遠見後來得到驗證,凡人也不會佩服他的睿知,反而怪怨他是隻不吉利的烏鴉。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本是聖哲耳提面命,孜孜教誨的觀念,但一般人除了心存僥倖,最大的盲㸃是師心自用,常以為別人不如己,無事找麻煩,不到黃河心不死。
政客最不喜骨鯁之臣,有遠見的諫官說實話提出建言是把腦袋別在褲帶的事。算大度的李世民,即位不久,就想超越隋煬帝,滅東突厥後,又提出親征高麗的時程,魏徵要他記取隋煬帝三征高麗,葬送所有府兵,引來楊玄感之亂,終至亡國的教訓,他沒法說服魏㣲,對皇后發誓要殺此田舍翁,還好長孫皇后聖明,拍了個高明的馬拍,才放了魏徵一馬。魏徵死後,卻奪爵,草葬加以報負,並立即東征,等喪師無功而返,過魏徵墓時才又祭奠魏徵說:若魏徵在,必不使寡人受此辱也。恢復他的封爵。

中醫上工治未病,顯不出本事,明清巫醫把有錢人家小病醫成大病,大病醫成危症,再用髙貴藥材把垂危之人救回來,因而成為名醫。大家以為中醫不懂外科手術,其實明代外科手術很進步,但不肖醫生操生死大權,予取予求,被明令禁絕了。
古代一般人家住茅屋,直筒煙囪因對流作用火星向上噴又筆直落在屋頂上,容易引起大火,曲徒是避免火星噴出,其二灶口燒薪柴,為求火力不中斷,灶口附近常放劈好的薪柴,方便取用,烹飪時本要有人負責添柴火,但若一人在灶後烹煮,灶口柴燒到末段會掉出灶口,積柴不遠離灶口就會燒起來,所以客人認為灶口下的柴要搬遠一些。

* 華陀醫術高明,名揚四海,很多人都對其醫術贊歎不已。華佗歎了口氣說:“我可比我兩個哥哥差遠了!”對方詫異道:“你還有兩個哥哥,我們怎麽都沒聽說過呢?”
  華佗說:“我大哥擅長在日常生活中,把防病與日常生活習慣結合起來,把病消滅在發病以前。我二哥擅長發現在小病初起時,就及時進行糾正調理,沒等病影響機能就已經好了。只有我是在病入膏肓了以後,痛苦不堪,沒法調理自我糾正了才開刀放血,大動幹戈,被迫作些挽留性命的搶救的手術。”
  對方不解道:“那爲啥你這麽有名氣,而他們則那麽無聞”?華佗說:這不奇怪,當一個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不知不覺就把病沒了,他沒那多痛苦和急切的感受,他不會把你當作救星來感激你的,所以一般他想不起你;當一個人稍微有些病症和不適感時,經過簡單的調理就自愈了,也不會留下太大的痛苦和感受,他也不會用太多的感激來記住你;而我是他在最痛苦最難受的時候,幫他去除了一部分每天折磨他的壞死組織,他受的折磨和痛苦最多最難忘,他就把我當救星了。

* 兵法中上兵伐交,其次伐謀,其次伐兵。在戰場殺人一萬,自損八千,不若用外交手段,防止衝突。但我們老崇拜百戰名將,卻很少崇拜,運籌帷幄的謀士。良相與良醫道理互通,亂世才顯得出幹才,治世大家都庸庸碌碌。

*勝固無曲突徙薪之功,敗則見焦頭爛額之痛。(如據傳,我曾提供日本將偷襲珍珠港之情報給美國,美未納。若美納,而情報不確,則有此嘆。)

*  問: 列子寫愚公移山,兩千多年來激勵許多人專幹傻事,相信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我也是傻子之一,對這故事深信不疑,它確實發生過。
證據之一是養活無數漢民族子子孫孫的母親--河--因為人們受愚公故事的啟發,從此毫無節制的濫墾,濫伐,把原本森林茂盛,青蔥翠綠的沿河髙原,弄得童山濯濯,黃泥滾滾。失去樹木植被涵養,變成草原,再漸漸沙漠化,從此黃沙滿天,水為之濁,為之黃,河的頭上才被安個黃字。

你讀讀古書就知我非虛言,酈道元作水經注的時候,江,淮,河,濟,漢都是專名,其他大大小小的河川,只有資格在專門上加個水字。像關中平原的兩條大河叫渭水,涇水,沒有人會說它渭河,涇河。或渭江,涇江。
列子是有名的思想家,隨便寫個寓言,用意良善,但他沒想到一個故事,卻成了破壞美好家園,禍延子孫的禍首。他絕沒想到移山牽涉到環境的破壞,物種的滅絕,人口的遷徙。
毛潤之以救世主之姿,髙唱與天爭,與地爭,與人爭的樂趣,向大湖要土地,向老天要糧食,於是短短幾十年,我們聯考背得爛熟的第一大湖,洞庭湖消失了,黃河這絛怒龍成了奄奄一息的蚯蚓。北京幾乎快步上樓蘭古城的後塵,年年在抗洪,抗旱,抗澇,抗沙塵暴中掙扎。他生前是偉大的,百年後,千年後呢?
凡人作蠢事,只被當笑話,偉人名人做大事,卻往往遺害千秋萬事。 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比起列子來.莊子有遠見多了。"不為福始,不為禍先"你以為他在和稀泥對不?
歐洲率先施行的社會福利,社會救濟,是不是造福人群,大家鼓掌叫好的政策?於是群起仿效,而且加碼。歐豬四國不是被這福拖垮的嗎?臺灣的老農津貼,便宜健保,是不是福始?現在政府龐大的負債豈不是此福所倚的禍,而且要玉石俱焚方休。


*  答:  這是個大難題! 不作為肯定是錯,亂作為是更大災害,概吉凶悔吝生乎動,一吉三凶。但作為的利往往顯而易見,凶悔吝往往滯後而初期不易察覺,更何況還有以鄰為豁地災害移轉問題,如上游建大壩,災害在下游,還說下游之災與大壩無關。人是一代一代的活,官是一任一任的作,立功只能在任內,災害留給後人愁。儒家聖賢要我們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又要我們成功不必在我,於是苦幹實幹拼命的大做為,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道家聖賢告訴我們聖賢不死,大盜不止,不可胡亂作為。惑矣! ? 雖說無為而無不為,兩者九洲認同,百世不惑的選擇區分標準又何在!? 涸轍枯魚,時禍與後禍孰先,豈能儘以飲鴆止渴責之 ? 佛家說在去我,概去我之私是政治家,存我之念是政客。可是沒有私,又完全無動力,變成木偶作官,怎麼辦?

* 問: 天災不是日日有之,而且有跡可循,平時有危機意識,未雨先綢繆,即使避不過,損失也在可控制,忍受的程度之內。人禍則不然,尤其是來自政客的野心和短視所造㓕的不測之禍,不是讓數代祖先的經營毀於一旦,即是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在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大纛下,野心家很容易拿齊頭式平等來愚弄大眾。上一世紀初共產主義,就曾使舉世瘋狂,對比我日子過得好的,地位髙的展開無情的鬥爭,結果沒有均富,卻贏得均貧,沒爭取到民主,自由,也得不到公平正義,寡頭領導比帝王更專制,生活更糜爛。
台灣聰明的政客大都來自法政學系,有趣的是他們髙唱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卻故意忽略能保障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是,六親不認的法治。
他們能言善道,精通邏輯學,卻不是用邏輯來辯證是非對錯,而是故意拿邏輯的謬誤來忽悠大眾。社運就是訴諸群眾的謬誤,玩得出神入化。任何專業的議題,不合我意就訴諸群眾,聲音大就是真理,人多就是水準高。

台灣就在政客的荒謬的討好文化中,扭曲了所有傳統價值。在99%高中職學生都可以成為大學生的教育體系中,又有很髙比率的畢業生進入研究所,於是有"碩士滿街走,博士多如狗",的揶揄之言流傳,他們的品質如何不言可喻。五十萬大學生上街,很壯觀,除了滑手機之外,論專業,有什麼可敬?無知無識為亂卻很可畏。


答:  紐倫堡德國大審,老法官對年輕辯護律師說" 你非常聰明,善用邏輯程序。但合乎邏輯的事,不一定都是對的,恐不合道德。"誠哉斯言,唯普羅大眾幾人思之,況經政客精心包裝之邏輯 !?  

小弟不才,半生學文文不成,學武武不像,無奈棄文棄武,中年轉赴胡地為老圃,淚盡胡塵12載,再思故土,已成皓首。力已不能扛鼎,乃效蘇老泉再投故紙堆,期以守時待命,然薑桂之性越老彌辣,雖說智者不為,然適吾意,笑罵由人去矣。

谷兄老驥伏櫪猶志在千里,較朝野沈酣求名之輩,因私廢公,置家國安危於度外,高下已判。 國府播遷至今,逾七十載,頂過無數無情風雨,端賴上下一心,置死地而奮發,始危而復存。 今危亡之虞未解,經濟百哀齊至,雖嘗膽臥薪,宵旰夜食,萬眾一心,猶慮禍在眉睫。豈堪黨同伐異,蠹蝕國基?兄與弟烈士暮年,空有壯心,恐亦同稼軒,放翁,書空咄咄。報國心在,塞外長城,夢裡縈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無宏謀,必招外侮。民不懷土,城不可守。中智之士皆能知之,奈何近利當前,雖傷手亦爭炭中取栗。齊東郭二勇士,客店相逢,為較勇,遂具染爭割己肉,啖至偕亡。國,民兩黨之無國無民,爭逞意亦此類也。 兄執如椽筆,書春秋大義,傳或不傳,已然心昭日月。但祈書憤之餘,多自珍攝。弟左目日趨模糊,不堪螢幕,不耐久讀。殺人無力,著述愈懶。聖人言五十而無聞焉亦已矣,況年逾耳順.久矣!復何可言?因以為覆。

師無大小均稱老,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谷兄博洽多聞,弟受益良多。我只多吃幾年飯,所幸上街這一批,不是我誤的,下十八層幸矣!有何可學習的?孔老二並沒誤人,真正誤人的,除宋明那批道學家,及目前喝過海水的博士博. 孔老二至少告訴學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蔡丁貴有膽爬過立院鐵絲網卻矯言:掉下去的! 跟這樣的人起哄能不被砍頭,也是拜民主.之賜。若在朱棣時十族都不足誅。

**  我喜觀看大聯盟棒球轉播,說我歡看球賽,不如說我喜歡看球賽降旗的儀式。
這儀式我們也曾經有過,也曾熱血沸騰,曾幾何時學校連升降旗儀式也廢了,會唱國歌成為恥辱?從這幾㣲的不同觀察,這個國家實在看不到什麼光明的末來。
據說唐朝髙仙芝和阿拉伯在怛羅斯之役,安西邊軍喪師十萬,致敗的原因是西域部族在陣前倒戈。被俘的大都是輔軍中的工匠,職業府兵力戰身亡前不忘面向東方,高喊大唐。
憑著做唐人的驕傲,如果不是安史之亂,我確信唐人會把阿拉伯人打回巴格達去。
因為怛羅斯之後,阿拉伯人在東方沒再討過便宜,本身也內亂分裂。
任何帝國會衰亡,都來自一小部分野心分子的刻意分化,削減了人民對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然後割據,分裂,招來外患。
民主政體的可貴在於一部大公無私的憲法成立的國家,政府由境內各黨派自由平等的競爭下組成,不論各黨派治國的理念如何歧異,國號,國旗,國歌,人人都要認同,並引以為傲,才能清明進步。
台灣今日的擾攘不安,不是反服貿,廢核那麼單純。這群人眼裡沒有那一部憲法,不認為自己是那面國旗下的一分子。所以除非完全照他們的思路去做,根本沒有和衷共濟的可能。
若能打一仗,勝者為王,敗者全殲那可能是最好的方式,難過的是台灣沒資格,也沒本事如此做。
台獨若能實踐,再好不過了,但主張台獨的人,心知那是痴人說夢,像金庸天龍八部中想復國的慕容復那樣到處添亂,把自己逼瘋,在另一個虛擬的世界稱王稱帝。
答: 大題且小作。時西南聯大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組而成,沒有校長,只有校務常委主事,校務決以教授組成的校務會議,開教授治校之先。自1940年綦江慘案(殺左傾學生 )後,學運在共產黨與國民黨極右派煽動下,層出不窮,最有名是昆明12 1學運,參與者已不只是學生,教授們亦積極參與。於是共信喪失,互信不生,校務會議因教授意識形態分裂,擁共與擁國壁壘分明,還有西瓜靠大邊所謂批判中立派的變色龍們,再也無法達成決議,學校有分析各自獨立之議。學校如是,台灣更如是,解決此難題唯一辦法是台灣再亡國一次,使所有人都經此大苦難,遂有相同背景與經歷,相濡以沫,就易有共信,生互信。問題是台灣承受的起嗎!? 大陸剛好一鍋端。難呦 !

** 新舊文化大革命: 舊指秦二世元年,趙高說二世"...明主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始皇本紀)
1951年,中共反右運動,三反、五反,對文人學者實際思想改造;向貧中下農學習;用年輕人羞辱打籍老年人,手法雷同但寒於冰,益殘之。

陳寅恪說的,中國人上詐下愚;蔣渭川說台灣人畏威不懷德。總覺得那是民智閉塞時期的事,觀今事方知不然。是否能用老子之語" 和大怨,必有餘怨"來說明。若都不能從悲情意識裡走出來,那隱藏在心底的餘怨,一經挑起,就嗤嗤燃燒難以息滅。


** 追問:「克己復禮,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難道不會成為僵固權貴階級的幫兇嗎?」
孔子搖搖頭,提醒我,任何哲學思想與政治理論,都必須放入它生成的時空來檢視。周代以前,殷商是部族社會,維持秩序的是鬼神信仰。周代是「人」的覺醒,制禮作樂,訴諸人的倫理道德份際,來維持由「親親」關係構成的封建秩序。面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割據兼併,封建制度瓦解,在亂世中,孔子唯有召喚以倫理道德做基礎的禮教,才有恢復社會秩序的可能。
然而,以儒家作為統治工具的政權,通常只放大「尊尊」,不談「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種君臣、父子的雙向關係。因此,抨擊攻進立法院、行政院,辱罵總統,或者路過中正一分局,最典型的理由是「國會殿堂、行政公署有其神聖性,不容侵犯」、「表達訴求可以,羞辱國家元首不行」、「警察局代表國家的執法機構,豈能讓民眾隨意路過?」、「反服貿可以,倒掛國旗就太超過!」這種將「公署」、「元首」、「執法機關」、「國旗」無限神聖化,畫出一條平民無論如何也不能跨越的「神線」,再將越線的人打入「不禮貌」、「不理性」的暴民區。整套論述,只問「尊尊」、「臣事君以忠」,當你和他談統治的正當性、談禮的根本、談君使臣以禮,對方就會雙眼無神,避開本質問題,發展成禮教的形式主義,萬法不離其宗,以不變應萬變。
夢發展至此,我有點絕望,想到魯迅在《狂人日記》裡控訴「禮教吃人」,這一代的台灣人,只能被山寨儒家的大嘴啃個屍骨不存嗎?孟子忽然從暗處竄出,手拿台灣啤酒,大叫:「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啦!」又喊:「當年齊宣王問我,武王伐紂,是臣殺了君王,可以接受嗎?我直接嗆他: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當統治者的神聖性被自己取消了以後,就沒有所謂以下犯上的不道德,也是公民不禮貌正當性之所在。

我嚇到下巴脫臼,發現孟子根本就是「公民不服從」的倡議者。同時,又想起政務官多次強調公民不服從得負違法責任的宣言,頓時感到彷徨。孟子在夢中拍拍我的肩膀,說:「明代極權專制的朱元璋,把我從孔廟和教科書中趕了出來,你覺得台灣離那一刻遠嗎?」我安撫他,台灣已經是民主燦然大備的國家,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啦!一轉念,又想到正在進行的課綱微調,頓時啞口無言,再也笑不出來。

孔子和孟子持續在我夢裡靜坐,請神容易送神難,我開始不耐,聲明我非常理解他們的立場,也沒有前提,是理性的中立者。沒想到,孟子指著我大吼:「淑娜!假中立!」中立有分真假嗎「人渣文本」犀利地歸結出五種中立的類型。從最近的社會運動來看,當屬「批判的中立派」最受歡迎,這群人混在政論節目、網路評論,左右開弓,不論哪一種政黨、立場,都各打五十大板,顯示出理性的絕對高度。不過,他們一旦被要求表明立場,提出主張,就開始躲回禮教的形式主義,巧妙閃過追問。山寨儒家成為統治者的工具不稀奇,我更好奇的是,為什麼諸多假中立論述,能獲得「沈默的多數」的掌聲?
夢到這裡,前幾天喊出希望政府戒嚴,把你們這些學生都搞死!」的社大員工,或許某種程度暴露了「沈默多數」內心真正的想法。

** 智慧是長時間的累積,有用的知識需要親身去證驗。否定前人的智慧和經驗,在象牙塔裡閉門造車,不但造不成車,只會浪費生命。虛擬的世界,無根的學術,正是以盲導盲,一犬吠影,眾犬吠聲的元凶。
年輕人只求快意,自以為站在潮流的勢頭上,想改造社會。可是除了口號,提出什麼具體可行的方案?擔心自己沒有未來,不要低薪,可能賺高薪,給社會向上的本事,有嗎?有經天緯地之才,苦無施展的機會,才有資格高談公平正義,否則攪糊一鍋粥,最後連粥都沒得喝。
真正聰明的人,亂世正是機會,懂得潛隱待時,韜光養晦,才有笑到最後的本錢。
自己的工作自己找,自己的薪水自己加,行有餘力也幫別人加,像比爾蓋茲,郭台銘,都不是從街頭睡出來的。
野百合世代,現在正是社會的主人,美麗島世代是台灣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如果真那麼睿智,正確,台灣今天怎會打城市遊擊戰?每個人的觀念不是改,而是反省,沒有反省,不知認錯,正是老中青三代彼此冷漠,不在乎他人死話的病根。
愛是一個爛字,說得越響亮,成分就會越少,尤其大嚷愛國家,愛台灣的,只用愛包裝愛權利,愛名位。


** 五十年代文星創刊後,所掀起的學術論戰,不知擄獲多少青年學孑的心,主沈浮的正是二十瑯璫歲的台大人,李敖先生的一篇老人與棒子,氣走了徐復觀。他們引領思潮,開風氣之先,卻走進了綠島監獄,遠走美國,或滯留大陸,只便宜了民進黨的那些大老。台灣質變成今日,百無禁忌,不是百家爭鳴,而是黨同伐異。
台灣有沒有進步,當然有,人民生活是不是更富足,免於恐懼,恐怕見仁見智。
江山代有能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人如東逝水,時光淘盡英雄。老人必須有智慧的培育有擔當的下一代,適時交棒。被尊為天王,大老,或啥榮譽主席,指指點點,所代表的就是戀棧權位的醜態。
唐玄宗捨不得交棒才是安史之亂的遠因,清自乾隆晚年走下坡,也是覺得自已聖明,不放心下一代的結果,但那都是君主時代的弊病。上軌道的民主政治不應該有交班的問題,若有那就是制度出了問題。
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可以產生一個贏家。但付出代價太大,以隋唐之大,免不了遭來異族入侵,台灣沒騰挪的時空。
新一代若以為用網路可以拉起一票人,就能成就大事,而不肯打底練功,就算僥倖成功,也會興勃亡忽。 


** 在國父紀念館聽洪蘭演講,提到過去說"那裡跌倒,那裡爬起來"。現在要說"那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這句話,一時頗覺新鮮。其實兩句話概念不同。前者要求不怕失敗挫折,堅定目標,從頭再來,如勾踐臥薪,孫中山十敗,那裡跌倒那裡爬起來,終能成功;項羽愧對父老,不忍辱包羞再爬起來,所以烏江自刎。當然,前題是目標仍在,還有再起來之機會。後一句話,是要認清自我,不重複失敗經驗,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位置方向,揚長避短,換個長項才事半功倍。所謂,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用短,擺對地方。當然,如何認清自我是個大問題。

洪教授是(腦神經)心理學專家,她對現在台灣花大錢,一條龍的教育模式一定深有感觸。教育.是因其材而篤焉,可是我們不論九年,或十二年國教卻齊頭式的把土土金木革所有材料放入煉鋼爐,想全都鍛成干將莫邪。但是往往與願違,有用的材料不是灰飛煙滅,就是緞出一些鉛刀鍚劍,不能切金斷玉也就算了,可怕的是自以為記出自同一型範,就一定是干將莫邪,不屑劈柴砍木。及其臨敵,刃缺,劍折,遂自暴自棄,以為百無一用。
孫中山先生在服務的人生觀中要人,能服千萬人之務者造千萬人之服,能服一人之物者造一人之福,即要人認清天無棄物,適時檢討自己能擔多大的擔子,調整服務的範圍,即使只造福自已,不拖累他人都是大事,都是大功。

這與社會價值觀大有關係。現凡事講求一個看得見的所謂客觀評鑑標準。都說要楊棄文憑主義,事實上行嗎 !? 早期尚有沒博士學位如陳寅恪、傅斯年、錢穆、沈從文...等,雖也曾遭當時海龜與土虌的譏諷,但他們海內外名氣太大,仍能被聘為北大教授,若是今日根本毫無可能。雖說有客座特約講座之設立,實被排除在主流之外。因為這些有功力的人可能會敲掉只有學歷者地飯碗,而規則的製定者正是主流圈內人士。況大學、研究機關師資評鑑,第一項就是博士比是多少。怎麼辦 !? 再如國營企業評鑑,雖說國營企業要配合政策,賠本生意也要做,但評鑑優劣時,講的又是績效盈餘,這豈非矛盾!! 所謂客觀標準就是平頭主義的一種,何況未必客觀。 但完全揚棄此一標準,似也有濫竽充數等諸多弊端,很難解。


** 標榜新儒學的徐復觀 (儒學何分新舊?),當年以" 恥辱、臉厚心黑、最下賤的中國人"等字眼攻擊胡適,從事搶班奪權,其行徑之卑劣和現歷次學社運的口號有什麼差別 !? 李敖作為胡適的景仰者之一,迎頭予以痛擊,自是暢快。

** 曾子讀喪禮。泣下沾襟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子欲養而親不在,木欲直而時不待也。是故椎(殺)牛而祭,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 (椎牛勿復言,怀橘将安遗。)
曾子是死守善道的人,對孝道不僅誠中形外,始終奉行不渝。家語說他:"
事後母至孝,妻蒸梨不熟因出之。"
對身体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喪念茲在玆,臨終仍不忘命兒子檢查一番,曰:"啟予手,啟予足。"當確定無恙時才放心地說:"今而後,吾知免歟!小子!"
今人再有錢也不可能椎牛而祭,生前有鷄豚之養也不算薄,為蒸梨不熟,出妻討好後母更是匪夷所思。相對閔子騫: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觀念就通達多了。

男人壽終正寢,女人壽終內寢是古人企盼的福分。每個人享有的天年不一,壽不足喜,夭不足悲,生至死是一個生命的始終,一天或萬年都是完整的生減過程,故莊子強調一死生而齊彭殤,佛家以為夭壽不二。儒家禮記喪義中所有儀節,都為生者而設。依關係之親疏厚薄而有等差。至親之喪,是感情深厚的家屬難以承受的,哀毀逾恆,不加輸導宣洩,必至戕生害命,故許以擗踴號哭,捶胸頓足,而後小殮,大殮,出殯,....,小祥,大祥,終至禫禮除服。透過儀程使生者漸漸接受死別的事實,而逐漸淡然,重新振作。
東漢獎勵名節,虛矯成風,名士愈表演㥐激烈,多有守喪哀毀不起,而喪生者,則又與禮相去遠矣。
孔子時貴族舉喪,己競擺場面,敷張有餘,哀戚則不由心,故其告誡弟子:喪與其奢也,寧戚。
禮者,履也,必須因人,因時因地因物制宜,確實可行,始能約定俗成。回教徒日落之前必葬,夷狄君長有喪,以刀自刺,非洲有些部落食物缺乏,聚族分食死者,印度人在恒河邊火化,揚灰恒河,覀藏天葬餵鷹,皆有其必要背景。
孝心,孝行兼顧,仍完美之人格,而古人有云: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古今無完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亙古無孝子。"堪稱的論。


**   蘇秦最大的刺激不在說秦惠文王失敗,而在返家親人面前遭受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之窘辱與失落,最易寒心而自暴自棄。所幸、蘇秦能化悲憤為動力而懸樑刺股。張儀因貧而被同儕、外人,誣為盜賊被暴打羞辱,雖痛苦於一時,卻最激發人心 ,返家猶能問其妻"舌仍在否? 有只要舌仍在就能翻身的信心。( 蘇張二人不是同一時間,張死,蘇才出道為燕相。民間蘇秦激刺張儀的故事純為虛構。)

** 蕭何的約法三章,韓信的楚歌散敵,用得是人心士氣。

** 那位師父說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師父若說蝴蝶活著,你便會捂死蝴蝶,也能贏得一擔柴。 你以為師父不知道你的算盤嗎?!人家輸了一擔柴,贏的是慈悲啊!! ...」

** 在裝滿馬鈴薯的袋子裏,放上一個蘋果,馬鈴薯就長不出芽啦!(一般馬鈴薯10個以內,放一個蘋果就可以了)為什麼呢?因為,蘋果會散發出一種叫“乙烯氣體”的東西,可以減緩馬鈴薯的生長。

** 開車遇暴雨請戴墨镜!
許多開車的朋友,大概都遭遇過類似情况,遇到滂沱大雨時,就算雨刷用力地刷,刷到最快速,也依然看不清前方的视線及車距...

某天,偶然從一位警察朋友口中得知,遇到這種情况時,不妨戴上墨镜,任何款式皆可,然後神奇的事情就会發生啦~~~ 突然間,原本如豆大般狂泄下而,幾乎遮住所有视线的倾盆大雨,好像变不見了,眼中所看到的,只剩下前方的車輛,既清楚又不必担心视線不清...
原理:因光线照射水珠会產生散亂的反射光,太陽眼镜可以過濾掉反射光。
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信息當然更要誏你知道囉,在車上準備一副墨镜吧,遇大雨不妨試試吧。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雜記17民國文人奧運會歌 堅持做自己 溥儒抗戰

** 對日抗戰,自九一八以來,為14年差38天;自七七以來,為8年又33天。

【應該有寫生傳神的大手筆來記載其生平,用繡花針的細密功夫來考證事實;用大刀闊斧的遠大識見來評判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 民國五年,袁世凱稱帝,封北京大學校長及教授們,為上、中、下大夫之位。但被胡仁源校長及教授們,以義不帝秦而退還封誥。

**  翁同龢:【悔恨】六十年中事,淒涼到蓋棺;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     

**  張之洞:【三不】不與文人爭名,不與俗人爭利,不與無謂爭閒氣。自謂: 尖嘴猴腮,面目可憎,舉止乖張,語言無味,起居不定,作息無常。

【南人不相宋家傳,自詡津橋驚杜鵑。辛苦李虞文陸輩,追隨寒日到虞淵。】
這是張之洞晚年的詩作《讀宋史》,也是他的代表作,寥寥28個字,概括了一部宋史,有人評為:“似層層用典,句句詠史,實則抽絲剝繭,借古諷今,無一不與自己身份、生平、抱負、遭際暗合。白首相公,苦撐危局,牢騷滿腹,無處傾訴,只有借他人杯酒,澆自家胸中塊壘。”(李剛、虞允文、文天祥、陸秀夫)
津橋杜鵑的典故出自北宋《邵氏聞見錄》,說宋仁宗嘉佑年間,邵雍行於洛陽城外天津橋上,聞杜鵑啼,慘然不樂,對同行者說:“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氣至矣,禽鳥飛類,得氣之先者也。” 預言將有南人——即王安石為相而攪亂天下。張之洞在這裡引用邵雍的話,借喻南方的革命党羽翼漸豐,影響北方乃至全國的政局,大清亡國之日不遠。寒日指落日,虞淵是《淮南子》中日入之處,1279年南宋宰相陸秀夫在崖山背著小皇帝趙昺蹈海殉國,南宋遂為蒙元所滅,這就是落日虞淵的出典。
(南唐,北人不相: 韓熙載夜晏)韩熙载因為是北方人,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李后主刚即位時,猜忌心很重,鸠殺了很多從北方来的大臣,韩熙载為逃避南唐李后主的猜疑而故意縱情聲色。李煜對韓熙载的放荡行為很不满意,就派畫家顧閎中潜入韩家,仔细觀察韓的所作所為,然後畫出来给他看)。

張之洞(1837—1909)號香濤,諡文襄,清同治二年探花及第,早年為詞臣,是清流的領軍人物,因得慈禧太后賞識,任封疆三十年,巡撫山西,總督兩廣、湖廣、兩江。他手握重權,銳意革新,大力宣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試圖以最小代價的改良實現中國向近代國家的蛻變。他興辦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改革教育,推出近代員警制度,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晚年才入軍機,參與決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 章太炎:  章炳麟,因慕顧炎武之行事,志趣,改名絳、號太炎。為清末民初之國學與金石學大家。由於弟子多俊傑如錢玄同、黃侃、魯迅兄弟、沈尹默、劉文典...,章太炎乃有天下文壇掌門之勢。1903光緒29年,在蘇報揭反清言論,,寫"駁康有為政見書",稱光緒為"載湉小丑",清廷甚恨,乃有驚天動地的蘇報案。章被捕,判監禁3年(傳為此吳稚暉責鄒容,鄒乃自首以不避責,判監禁2年,死於獄中。吳自己卻出亡英倫,事後亦甚愧,乃終身不做官以贖愆)。袁世凱稱帝,懼章之學術地位與身份,囚章於北京龍泉寺。阮枓瞻慕章,欲救之,乃說袁"武曌讀駱賓王之檄文,猶許為人才;燕王受孝孺之口誅,尚欲其不死,章之文張學術不可多得,無罪而戮之,公之智豈下於燕王、武曌 ?" 袁乃釋章。章後來思想越來越僵化死板,否定甲骨文,弟子反去;逼死女兒,雖屬無心,實大悲劇。(曹操讀陳琳討袁檄文)( 五四以前,中國的文學與史學以章太炎為首的門下士主導,五四以後則已成為最保守的一環。(養生不羨嵇中散,疾惡真推彌正平)(黃侃: 休與同仇共日月,不妨孤注擲乾坤)

** " 康有為、章太炎,學問事功完結在40歲以前,後為枉活;汪精衛、章士釗,晚年成了妖精,早年光榮歷史,糟蹋淨盡。猶如夏貴,不宋不元,非驢非馬。" (康等40以上是吃飯等死,今人飯量不小,等死日更長。)

** 康有為稱纏小腳、吸鴉片、考八股是國之三大害。

 **  蔡元培:【中國新文化運動之父,學界泰斗】1916接受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任命為北大校長,提16字辦學箴言,"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對當時中國之腐朽學風,猶如獅子吼、海潮音,引發【新青年、新潮】與【學衡派】思想學術蓬發論戰(與春秋戰國及南北朝兩次相輝映)。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北洋政府對蔡元培極憤恨,蔡元培在聯合平津各大學校長營救被捕學生後,於1919 0508離京,年底復任校長。1927年籌劃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1928首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32年與宋慶齡、楊杏佛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後因總幹事楊杏佛被暗殺、自己被特務恐嚇,導致蔡與蔣介石漸行漸遠分道揚鑣,1937年7月赴港,女兒蔡威廉死於難產,蔡深受打擊。後1940年3月5日客死香港家中73歲,以布衣之身,得全港為之降半旗致哀之殊榮。(考舉人文章開頭就是,"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舉,得進士,成大清翰林。)  蔡元培受命於民族危急的"大風雪"中,在山河破碎的暴風驟雨中離去。此時的中國已非原本之中國,他開創的學術自由思想,民主科學之理念,囊括兼容之精神,已成為一座永不息滅之燈塔,導引儒林士子遠航之路。杜威讚蔡元培是"以一校影響一個國家,帶領時代的大轉折"。(飲酒不及亂)(五四學生愛國學運,係因反對巴黎和會對中國之不公平對待而起,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目的單純,與康有為當年號召1200位入京趕考舉子,公車上萬言書,反對喪權辱國之甲午馬關條約之簽定相似,差別是五四走上街頭。與今日受政黨、投機人士唆使操縱之反服貿學運有著本質之不同,內雜分裂國家,陰謀奪權之政治算計。) 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從床舖底下請出黎元洪,造就黎氏進入史冊的輝煌地位;黎元洪領導的北洋政府,有氣度請蔡元培任北大校長,令人佩服 。但也無異吞下似孫悟空入腹的猛濟,註定要吃大苦頭。果然,蔡元培鼓動風潮,造就時勢,無異百萬雄兵。今日反視歷史,若無蔡元培之鋪墊打底,國民黨的北伐能否順利,大有疑問。事功;政治方面 "鼓吹革命、力推責任內閣、贊助國民革命。教育方面如上述。所推公民道德教育,稱自由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謂之義也;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古謂之恕也;友愛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古謂之仁也。

必有一介不茍取之義,始可言共產;必有坐懷不亂之操,而後可以言廢婚姻。另主張中菜西吃,不贊成合食。
【但開風氣不為師  蔡元培】
** 白話文運動,是一種有意識的文學解放運動。因為語言與時俱進(如出恭、解手、去一號、上衛生間...),因此老祖先智慧的把語言與文字脫鉤,避免文字數量的膨脹,使文字得歷久彌新,為中文獨得之妙。但副作用是,若文字之使用方式未能與時俱進,則似披枷帶鎖,穿古人鞋,難達今意。白話文就是以現代人的語言文字,表達現代人之思想感情,有助普及與交流。使國語的文學就是文學的國語,一元化的新文化誕生。1521年
,馬丁路德用德國民間白話語言翻譯撰述新約全書,才有18世紀哥德與席勒兩大文學家出現,造就現代德國文學。

北京大學聘請杜威來華講學一年,開西洋一流學者來華之風氣。以後有羅素、杜里舒、泰戈爾、葛利浦等名流學者等,葛氏更長期留在中國。

錢玄同曾問蔡元培" 前清考翰林,毛筆字都要寫得好才有機會,先生的字如此彆腳,怎麼考得上翰林 ?"蔡元培答說" 我也不知道,大概因為那時正風行黃山谷字體的緣故吧。

**  梁啟超: 【飲冰室主人,思想啟蒙導師】言論界之驕子,輿論界之權威;思想宏闊深邃,演說詞鋒如劍,文章満載感情。辦新民叢報、時務報,反袁稱帝、反張勳復辟,維新要角,策劃雲南起義。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梁啟超53、陳寅恪37、王國維49、趙元任34,(第五導師李濟28)。清大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袁克定有"得渠一言,賢於十萬毛瑟也。"惜死於協和庸醫劉瑞恒開錯刀,誤摘除好腎致早死57。

** 王國維:  傅儀帝師南書房行走,甲骨文三傑(王懿榮、羅振玉、王國維),讀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首創美育觀念。陳寅恪讚其學問"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五十之年,唯欠一死,51歲投昆明湖自殺。陳寅恪輓 "敢將私誼哭斯人,文化神州喪一身。平生風義師友間,招魂哀憤滿人鬟 。" (清華國學院,原有聘章太炎(瘋子),他恥與王、梁共事,拒絕,並否認有甲骨文。) 

** 陳寅恪 : "三百年僅此一人","教授中的教授"。放洋十數載,未得學位獨得學問(傅斯年、聞一多)。但既不是博士,又無著作,北大聘起來就難嘍。(當文歐美大學來搶聘陳寅恪,經外人一肯定,北大也立刻發聘。) (30年代,史學二陳,陳寅恪、陳垣)(陳垣,自學成功與錢穆相似,在當時學界地位亦與錢穆相似,既是土龞又無學位,頗受海歸派輕視打擊。)(中國人上詐而下愚) ( 錢鐘書之圍城,方鴻漸  克來登野雞大學)

** 陳寅恪評大陸一面倒之誤: 在不效唐李淵事突厥,保持獨立之文化道德精神,藉以成事建國。

** 陳責美軍在雲南:(蔣夢麟妻陶曾穀,組西南聯大等女學生伴舞,4美元一小時)

淺草方場廣陌通,小渠高柳思無窮。雷車乍過浮香霧,電笑為聞送遠風。

酒醉不妨胡亂舞,花修翻訝漢妝紅,誰知萬國歡騰地,卻在山河破碎中。

** 趙元任 :  漢語言學之父,業餘音樂家,有中國舒伯特之稱。謂是清史學家趙翼之六世孫。抗戰軍興後,即赴夏威夷講學,再未踏上國土。與劉半農合【教我如何不想他】斯桂義唱 。<心詩歌集14首>

" 獨覽梅花掃臘雪", " 多來米飯少稀飯" 是早年音樂音階唱名的諧音。

** 李濟 :  中國人類學與考古學之父。考古挖掘兩條件: 1. 外國考古挖掘必須與中國學術團體合作,2. 在中國挖岀 股物,必須留在中國。

**   胡適  :  論語"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稱)名",意思是夫子學問太淵博,不能指其一端來概括全體胡適學問成家數,是哲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外交家、作家... ,蔡元培贊"舊學邃密,新知深沉"。1917年北大教授,歷任中文系、歷史系、外文系等主任,文學院院長。"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激起千層浪,提倡白話文以開啟民智。1938年受命於國難之際,任駐美大使(寫"偶有幾莖白髮,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表心情)。兩次桐油貸款給國民證府打強心針、全美巡迴演講宣楊抗戰、拖美參戰、促中美同盟,扶大廈之將傾,珍珠港事件,羅斯福的第一告知人。) 1946任北大校長,提出"爭取學術獨立十年計畫",集中資源辦五所基礎最好之大學(北大、清華、武大、浙大、中央大學)。惜此宏規大計,如天邊彩虹,瞬即無影。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北大校長箴言】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 。1958任中研院院長(蔣致詞,要中研院多注意中華文化復興一事,胡兩次打斷說錯了,中研院職在民主、自由、科學)。胡適不喜國民黨但更反共產黨,曾對來遊說已投共的學生吳晗說, "美國人来了,有麵包,有自由;蘇聯人来了,有麵包,無自由 ;他們共產黨来了,無麵包,無自由"。對國民黨是以客卿身份,小罵大幫忙。另阻止蔣三連任總統,蔣日記中私下大罵胡,甚恨;公開又表現出禮賢下士一面。) 1962年胡適在院會致詞談科學為何未能於國內紮根,心臟病發猝死。享年74歲。白話文學和思想與研究方法的提倡,是胡適對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倡婚姻自由卻小腳太太、怕太太協會、新三從四德) 1929年,胡適在心月發表"人權與約法", "我們什麼時候有自己的憲法"等文,得罪國民黨與蔣介石,致1930年,中原大戰後,清華校長出缺,學生希望在周貽春、趙元任、胡適中三擇一,但政府說周堅辭不就、趙非辦事之人才,胡適議論乖謬系反黨,礙難予以任命。胡適日記上說"今天報載蔣介石給了我一個新頭銜。"胡適生活需要有受良好教育之女性朋友助談,如林徽因,沈怡仁,吳若男等名媛仕女。35個榮譽博士學位,宋美齡12個。

蔣介石輓聯: 新文化中舊道德之楷模,舊倫理中新思維之師表,智德兼隆 。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青山,小的說來是生命、是健康,大的說是國家。沒有亡過國成人球,成失根的蘭花之人,是無法體會的。(南渡北歸 3 ,P54 )

1933年,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蔣夢麟迎娶陶曾谷女士,在北平舉辦婚禮,邀請胡適之博士做證婚人。
在此之前,胡適曾為好友趙元任、楊步偉夫婦做過證婚人,為好友任鴻雋、陳衡哲夫婦做過證婚人,還為徐志摩和陸小曼做媒人,牽線搭橋為其相戀創造條件。 據說,胡適先生備有一本特製的“鴛鴦譜”,是專讓當事人簽名登記留念的。 在這本“鴛鴦譜”上,簽名留念的第一對夫婦是趙元任和楊步偉。 1936年,千家駒與楊梨音結婚,胡適是千家駒求學與求職的“提攜人”,被邀請證婚。

** 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生拋棄學業,荒廢光陰,來幹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是胡適與北京大學教務長蔣夢麟先生在五四運動一周年後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的談話。

就是“四十年來,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傳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間,沒有迷茫、沒有轉變、沒有‘最後見解’的人,除了胡適以外,簡直找不到第二個”。

胡词是:"從今後,看這般快事,後起誰歟?

词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唱合酬答還是仿傚  !?

胡適,傅斯年,錢穆,毛澤東1949點名批判三位" 反動文人",並展開批胡適運動,1950 0922次子胡思杜(後自殺)開第一槍<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並要求脫離父子關係,情何以堪 !?

**傅斯年 : 【黃河第一才子、傅大炮】北大學生時辦新潮雜誌;一夜之間挑某教授講義錯誤30餘處,交校長蔡元培處理。濟南公費留學考榜首,險些被搓掉 ,幸陳豫科長義救傅斯年,才如期赴歐留學七年。1928成立中研院史語所,為其一生功業之主軸。主持安陽殷墟(甲骨文)開挖,為甲骨文學奠基,粉碎中國文明西來說之議。1945代理北大校長,主持復校事宜,清除漢奸教職員,以待胡適返國。抗戰期間,1938年致書蔣介石,全方位抨擊孔祥熙,終扳倒孔祥熙 ;1947年三篇文章(論豪門資本之必須剷除)、(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 ) 、(宋子文的失敗),趕走宋子文。1948年3月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81人之一,1949 0120接任台大校長。1950 1220歸骨於"田橫之島",享年54。(高才短命人誰惜)台灣大學為紀念他開台大一代風氣的功績,仿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為傑弗遜專門在校園內建造陵墓的成例,在台大實驗植物園內立被稱為【傅園】的長方型墓一座,墓前立無字碑、設【斯年堂】紀念亭與噴水池。1915年1220 ,逝世一周年忌辰,舉行安葬儀式。另兵工署捐贈一座鐫有傅斯年題"敦品力學,愛國愛人"校訓之紀念鐘,矗立在行政大樓前地水池與椰林大道之間,名為【傅鐘】,成為台大精神象徵。(反對讀經與中醫)

當傅斯年在省議會大廳被郭大炮郭國基"氣死",那裡會想到與它亦師亦友的胡適,會在12年後,竟都選擇了同樣地方式"氣死",猝然倒下於中研院大廳 。是心靈的呼喚,抑或是上帝巧意安排 !?(南渡北歸 3 ,P143徐复觀作甬,李濟引火)

【1945國民黨參政院六人小組赴延安,毛傅長談,傅自嘲是陳勝吳廣(指發動五四運動),稱蔣毛是劉邦項羽,毛則回詩(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自嘲是小知識份子。)如陳寅恪,放歐洋7年,讀書為學問不為學位。照顧知識份子的知識份子。唯一敢在蔣介石面前翹二郎腿之知識份子。平等是一個法律的觀念,沒有平等之法律,何來平等!? 

與傅斯年平生風義兼師友的胡適,在【傅孟真先生的思想】紀念文中說得最中肯"他有學問,有辦事能力,有人格,有思想,有膽量,敢說話,敢說老實話。這許多才性使他到處成為有力量的人。我總感覺,能夠繼續他的路子做學問的,在朋友當中也有;但是像他這樣一個到處成為道義力量的人還沒有 。所以他的去世,是我們最大之損失。"

喑嗚叱吒,千人街廢之西楚霸王VS 豁達大度,善於將將之漢劉邦

沈剛伯讚傅斯年: 【強哉矯】沒有如炬的眼光和灼見,自然只能與世浮沉。縱能別是非、明善惡,而沒有愛真理的經神和大無畏之膽量,遇著左右為難之事,也只好依違兩可。前者是盲從,後者是鄉愿。與那所謂和而不流、中立而不依的中庸之道大不相同。

** 【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當年李敖考取台大歷史研究所,口試時,沈剛伯 、姚從吾等數位教授,面對這樣一位學生根本不敢發問。僵寧的氣氛中,沈剛伯打破沉寂說" 將來你還要繼續穿長袍馬掛上課嗎 !? 此一不干學術問題,算口試過關。無獨有偶,名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在學生時就常打斷教授或演講者,糾正錯誤,或提供意見。在德國博士學位口試時,無人敢發問,匆匆結束。某一教授事後說" 幸虧我閃得快,他已經準備要向我發問了。" 

依照佛的指導或祖師爺的指導修行,是要你認清真實的自己,摸到自己本來面目,不是要把「你」變成第二個釋迦牟尼佛或第二個六祖惠能。
所以「道與師齊,減師半德」,如果你說:「我的修行、我的道力已經跟老師一樣,已經達到跟老師一樣的境界了。」那馬上把師德減半了。
非得做到超越老師,非得做到天下地上唯我獨尊不可。

傅斯年、鄭天挺史語所正副院長趣稱呼。

鄭所長是副所長,傅所長是正所長,鄭、傅所長掌研所。
甄寶玉是假寶玉,賈寶玉是真寶玉,甄、賈寶玉共紅樓。

**林語堂: (幽默大師)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代表作: 京華烟雲。
曾寫<子見南子>的劇本,為孔子加些人性,竟在學界掀起軒然大波,教育部門明文禁止。
林語堂40自述謂: 一生矛盾說不盡,半似狂生半腐儒。卸下洋裝留革履,心零剖析跡糊塗.......

** 梅貽琦: 梅貽琪校長 被譽為"寡言君子", 說話謙遜含蓄, 有詩戲稱" 大概或者也許是, 不過我們不敢說, 可是學校總認為, 恐怕彷彿不見得." 好飲酒,但為酒無量,不及亂,晚年中風,恐為飲酒之代價。曹雲祥任清華校長時聘請,王國維 梁啟超 陳寅恪 趙元任為清華國學院 " 四大導師"(加入李濟為第五大) ,是清華黃金時期,梅任教務長。 1931年冬,梅貽琦任校長,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孟子曰"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喬木、世臣不同之價值認知,世臣也隱含正朔之意。) 以研究學術,造就人才為本務,標榜"教授治校"。1937年,成立西南聯大時,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三人為校務常委,張氏已年高,蔣氏常駐重慶,梅貽琦成實質"校長"。他同時也是清華(庚子賠款)基金董事長,手握"重金",管理一絲不茍,無論在昆明,或勝利後甚至來台初期,都是他人覬覦或中傷的對象。1948年國共"學人搶奪", 梅氏是12月21日最後一班次專機搭載南下。 1955年清華在台復校後, 又任校長。1962年0101,象徵性的在台大病榻上 ,按動清華原子爐啟運電鈕 ,0124新任中研院院士,0519死於校長任內,73歲。沒有遺囑與任何財產,被譽為"清華之父" 和清華" 永遠的校長30年". 墓葬於十八尖山,清華校園內修建梅園與梅亭,普植梅花500餘株構成梅林,以供世人緬懷。(1908清華第一批留美,1915返清華任教,1928任流留美學生監督,1931底任校長,死於任內。) (梅校長寡言,有次開會討論應付,中央命令要軍隊(29軍)派人入校清抓親共份子,大家發言後十幾分鐘後校長未發一言。金岳霖問校長說" 你可不可以一面在想,一面發出想的聲音來 ? 梅先生說"要是發出聲音來,我也許想得更慢了 。大家轟堂一笑。)

**西南聯大: 抗戰時期,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曰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 宋人之虛願"。" 政權偏安皆走向覆亡被兼併之命運,似已成規律鐵則。

**奈何虎父皆鼠子 !?

胡適; 二子一女,女早夭,長子胡祖望滯美不歸,次子胡思度棄父轉大陸,1950 0922次子胡思度(後自殺)開第一槍<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並要求脫離父子關係。親情若此何以堪 ! 雖曰人事,豈非天命 !? 

梅貽琦: 兒子梅祖彥,1954棄父自美轉大陸。梅氏對兒子泣言"可能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父死無扶靈之人,母死無可入骨地。雖曰人事,豈非天命 !? 

傅斯年: 兒子傅仁軌,滯美不歸,受美嬉皮風影響,染上惡習,窮困潦倒,一生未婚。父死無扶靈之人,母死無可入骨地。視同兒子地傅樂煥,棄國民黨投共產黨,1966文革風暴,以首批反動份子被批鬥,痛苦哀傷至極,是否有悔不得知,然走投無路下,在北京陶然亭跳湖自殺。雖曰人事,豈非天命 !? 

** 李濟: 李濟兒子李光謨,1948年底隨父母來台三個月後,隻身返回上海,父子成永別。兩個女兒鶴徵、鳳徵早先已死於昆明李莊。哀情更甚於胡、梅、傅,豈驚動安息之靈(考古挖墓)而受詛咒乎 !? 

** 蔣夢麟: 自嘲始北大功狗。一生以儒做人,以道處世,以鬼辦事(鬼指洋人科學)。< 西潮 >一書,是一本近幾十年我國社會文化與政治的變遷史。指中國鄉村四大害是,貪、病、愚、私。1930年11月,蔣夢麟因中央大學易長及勞動大學停辦(限制私立大學),與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等人發生衝突而辭去教育部部長一職,隨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吳稚暉責蔣夢麟"無大臣之風"。北大校長任內頗有改革建樹,尤其裁汰冗員方面,說"延聘教授是你們的責任,辭退教授,是我的責任"。 為我國首先關注人口問題之先趨,在上李鴻章書上說" 今日中國已大有人滿之患,上則仕途壅塞,下則遊手而嬉,嗷嗷之眾,何以安此 ?" 曾言" 若因我提倡節育而闖下亂子,寧願政府來殺我的頭,至少在眾多人口中,可以簡少我這一個人"。農復會,石門水庫為其在台之事功。

蔣夢麟採用“離婚不離家”的方式,為元配妥善安排了離異後的生活。  1933年蔣夢麟邀請好友胡適證婚,期望藉胡先生之社會名望平眾人悠悠之口,給他減少輿論壓力。朱經農寫" 人間從此得知音,司馬梁園一曲情,千古奇緣兩稱絕,男兒肝膽美人心"。其實,蔣陶聯姻最大的壓力還不在於蔣夢麟與元配離異,而是在於他迎娶的陶曾谷是其多年老友兼同事高仁山的遺孀。 

從蔣夢麟和高仁山求學和工作的背景看,兩人可謂志同道合,遂成莫逆之交。 1927年9月28日,高仁山以參加政黨、有反對北京政府之嫌,遭張作霖下令逮捕。 1928年1月15日,高仁山被殺害於天橋刑場。 高仁山死後,蔣夢麟對其妻陶曾谷照顧備至。 1928年10月,蔣夢麟任國民政府教育部第一任部長。陶曾谷經朱經農的介紹,到教育部工作,成為蔣夢麟的秘書,儘管蔣夢麟使君有婦,但陶曾谷的處境令他同情,長期的照顧和相處,感情慢慢發生了變化,兩人互生愛意,墜入愛河。 "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 "

很有意思的是,蔣夢麟將男女關係概括為三種:一曰狗皮膏藥,二曰橡皮膏藥,三曰氫氣球。 所謂狗皮膏藥,是貼時不容易,撕開也痛的舊式婚姻也。 橡皮膏藥是貼時方便,撕開也不難,普通婚姻之類是也。至於摩登者流,男女雙方均得時時當心,稍有疏忽即行分離,正似氫氣球飄然就去。 蔣夢麟的這番感悟,應該是和元配夫人結婚、分居、離異,又和陶曾谷相處相戀得出的感悟。

1960年,陶曾谷在台灣去世後兩年,七十五歲的蔣夢麟,不聽好友胡適的規勸“勿續弦”,冒著阻力和壓力,1961年7月,與四十九歲的徐賢樂結婚。蔣寫"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香閣掩,沒斂月將沉,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沒辦法,老房子失火,救不得,婚後,蔣夢麟不慎骨折,徐賢樂照顧不周,又因兩人在財產、子女方面的分歧,鬧出糾紛。 1963年,蔣、徐二人經由律師協議離婚,付贍養費50萬,成為又一樁引人關注的婚戀故事,。 晚年的蔣夢麟因為這次草率的婚姻,失去了安寧,損害了健康 。1964年6月19日凌晨,蔣夢麟因肝癌病逝。林練輓" 飄搖風雨幾春秋,遲暮美人虱滿樓,卻憾鳳巢成鼠洞,先生心血付東流。" 

自撰: 各占芳時一段長,老年莫學少年狂,老年亦有少年趣,山似雲鬟水淡妝。

** 民國初期海歸學人換妻極為普遍,如徐志摩,魯迅、傅斯年、蔣夢麟,蔣廷黻(唐玉瑞、徐恩曾)等。兩蔣的風流韻事,猶為人樂道噴飯。

** 【蔣廷黻】1896~1965, 患有色盲症,紅綠不辨,世界是灰色的。非外交科班出身,本亦不是公務人員。1935年被徵召擔任行政院政務處長,接著駐蘇大使,回任處長,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1947年任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後兼駐美大使,直至1965年5月退休,1965 1009癌症在美國去世。它生前代表著作是" 中國近代史" ,對清末名人之評價有獨特之處。(任常任代表時,蔣廷黻為要與沈恩欽女仕結婚,自己無暇回國辦理與元配唐玉瑞離婚,在美國因享外交豁免權不受美國法律管轄,乃委脫律師在墨西哥辦妥離婚手續,但唐玉瑞堅不承認墨西哥離婚之效力,增加許多困擾。沈系蔣廷黻部屬之妻,故頗遭非議,蔣廷黻終日痛苦於兩女人間,借酒消愁,家庭生活和他的世界一樣是灰色的。好在蔣廷黻公私分明,並為因家庭內憂影響外交公務,控蘇案,中國代表權案、韓戰案等皆係在此時提出。蔣廷黻過世後,兩女人猶在為誰才是蔣廷黻之合法遺孀爭執不休。)。唯1009死亡時間欠當,在美國適逢美國總統詹森入院手術,分散人們注意,在國內則逢國慶前夕,各界不願拿死亡消息掃興,致外交鬥士,無聲入土。不過他比黃興好些,黃的去世時間是1031,適逢蔣介石生日,蔣活之日,刻意不提 ,蔣死後,大家已習慣忘記,開國元勳就如此寥落寂靜。

** 李濟(研究先古史)問蔣廷黻(研究近代史)" 是寫歷史的人快樂,還是創造歷史的人快樂 !?" 蔣廷黻反問李濟胡適" 世人是知道司馬遷的多,還是張騫的多 !?" 讀史太重考據,如考證史記,則意形成是始記專家而非歷史研究。

**錢穆背三國演義、吳宓背紅樓夢、蔣夢麟背四書,王雲五閱全套大英百科全書。

** 沈從文撰< 八駿圖 >小說,諷刺西南聯大"酒中八仙"。梁實秋,聞一多、楊鎮聲、陳季超...等,外表老成莊嚴,滿口道德仁義,但骨子裡不能忘懷世俗的情欲

** 戴傳賢(季陶),是俄共鮑羅廷眼中的"戴季陶鬼",與帝國主義一樣,是可怕的敵人。鮑說"自殺是懷疑的結果。戴連自殺都要懷疑,所以他是最大魔鬼。戴聽了哈哈大校說" 共產黨最大法寶是教條主義,教條最怕人懷疑,怕人有思想"。戴傳賢多次自殺,最後一次是服用過量安眠藥而死。國民黨集會唸國父遺囑是戴傳賢的提議與堅持。首任考試院院長,說話發言冗長,要其停止辦法是說"你的姊姊來了"。姊姊是戴呼其妻鈕有恆之暱稱,戴最怕她。難怪他與日本藝妓(津淵美智子)生子不敢攜回,過繼到蔣介石名下,叫蔣緯國。 

** 吳稚暉< 實事求是,莫作調人>,(模稜、和稀泥之人)" 開除了上帝的名額,放逐了精神元素的靈魂"。與蔡元培、張靜江等是清黨的主要發動者。吳曾譏諷留學生好比是面筋,到西洋那大油鍋裡一泡,馬上就篷篷勃勃漲得其大無外。

** 張靜江:是孫中山革命資金提供者之一。與其約定代號,由A~E分別是1~5萬元之意,在清末民初可是巨款。他家世原為絲業巨商,自己是旅法古董商人,後因受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自願傾其家產資助革命。好言,"無政府,無家庭,無宗教之言論。涉及男女關係之界說尤為天真。謂:世人過分重視性的關係,最為錯誤。社會劃分男女是傳統習慣使然,而種種罪惡緣是產生。此種習慣未嘗不可改,例如,我們的手可行握手禮,口可行接吻禮,則性的關係又何嘗不可用以行禮乎!?"(昔中原漢民族受儒家觀念影響,男女授受不親,見面即必嫁,觸碰尤甚見面,何況接吻。然原始或母權社會,或過往之遊牧民族之性愛與倫理關係,與今日大異其趣,今日認為不可接受,昔日卻曾大行其道。)民國15年7~12月,張曾代理蔣介石在廣州主持國民黨中央常會一切事宜,以利蔣介石專心北伐。民17年開始從事實業建設,與張之洞、張謇號稱建設三張。(盛宣懷,梁士貽)民20年918事件,張1頓悟弱肉強食之道,開始茹素。民27拜謁印光法師,感悟大哭,遂引退讓賢。民34年目盲,39年辭世。

** 居正不正: 字覺生,為人言行激烈,時人用" 一言即燥,再言即跳,三言即鬧,形容居正個性,長期任司法院院長。南京失利,舉國震憤,日寇益囂,提"中國放棄抗戰、承認滿州國、設立非武裝區、對日賠款,作談和條件。國內除汪精衛之低調俱樂部外,一些原是積極主戰的卻一反立場為主和,如時任司法院長的居正,原堅決反對議和,要逮捕鼓吹原主和的胡適,現卻主張求和,公開宣稱"如無人敢簽字,彼願為之"。外強中乾,見風使舵之漢奸嘴臉,再明顯不過。其女嫁曾任台北市議長張建邦。

** 抗戰時,唐生明自請死守南京,結果不但未殉城,且逃得飛快。譏為"逃得快",與當時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恐是親兄弟。(南宋劉玉剛  一團血)

** 唐德剛 :  逃往台灣之政客文人,寫回憶錄、唱戲,抱屁股自捧自。

                      留在大陸之政客文人,對鏡子寫檢討、喊王八,自罵自。

" 個人行為原只是滄海之一粟,在社會行為的整體中,只是隨波逐流奚足臧否 ? ( 指如文革,為求生存出賣朋友親人...,但仍應有一個度。)

** 甲骨文三傑 :  王懿榮、羅振玉、王國維。後其推手: 傅斯年

   四堂;羅振玉、雪堂,王國維、觀堂。董作賓、彥堂,郭沫洛、鼎堂。

** 溥(ㄆㄨˇ)儒: 留學德國有兩個博士學位。詩書畫極好,自認秩序為文史、詩、字、畫最後。但1. 好吃,不知飢飽,吃相難看愛獨食,旁若無人尤好蟹。2. 生活白癡。無法自理衣食起居,不會用錢,出門不識回家路。3. 善忘好煙。
畫畫只寫干支,不寫中華民國年號。書畫皆交榮寶齋搭理,所以榮寶齋就是他的銀行。來台以後沒有銀行,蔣介石關心其生活,他對蔣說"來台灣就是準備吃苦的。不必担心。有六如居士" 不煉金丹不參禪,不作商賈不為官,閒來寫得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之風。

** 【蔣作賓】民國20年蔣作賓為駐日公使,適逢駐日使館升格為大使館,蔣重遞國書,日皇裕仁用日語第一句話即"日本軍人在華所做所為,對不起中國人,深引以為憾。"表示愧疚。日外相廣田在旁,惶恐不安。懇求蔣作賓勿將此對外揭露,否則日本少壯派軍人將會有逼宮和流血革命的慘禍。蔣自認為了大局,除向中樞報告外,確曾保密甚久。什麼是大局 ? 誰的大局 ? 流日本人的血是慘禍,那流中國人的血呢 !? 簡直糊塗。民初國內留學日本甚多,國內瀰漫一股懼外,恐日又媚日的小媳婦心態,殊為可恨。蔣作息規律,每天固定時間要散步,雷打不動,有散步大使雅號,也意謂工作很輕閒,有餘裕。(蔣碩傑為其四子)

昔燕太子丹烏頭白而去秦。田光薦客恨衰朽,廉頗據鞍徒爾為? 老驥伏櫪志千里,黃鵠垂翅中心悲。我欲長歌將何補,烽煙滿地龍在宇,世衰不見燕昭王,誰向金台掃塵土?
罵溥儀: 九廟不立,宗社不續,祭非其鬼,奉非其朔。是作嬪異門,為鬼他族之再醮婦人

** 65歲熊希齡娶32歲毛彥文,賀聯: 老年伯成大姐夫,舊同學成新伯母;老鳳新凰齊于飛,誰說鶼鰈只少年。

** 【林長民】 福建人,受業於林紓(琴南),中秀才。自家聘加拿大籍與日籍老師各一,研習英日文。後赴日早稻田大學研習法政,熱心中國憲政與國會制度。曾參與辛亥革命,後一度參加內閣,一度帷幄外交,後遊歷英倫。1918年巴黎和會賣國風波,林長民撰<山東亡矣>一文,喚五四運動之民族覺醒。故林可說是五四策動人,又嘗以自殺政策警告日本。1924年入段祺瑞內閣主持國憲起草委員會工作。後因馮玉祥推翻段棋瑞。同時間奉張之郭松齡受國民軍( 馮玉祥部,非國民黨之國民軍 )鼓煽叛張,林又受閩人蕭叔萱之密策,出關助並不相識地郭松齡,乘郭派之專列秘密離京。後因日本人助張作霖遊說郭之炮兵部隊反郭,致郭大敗被俘,林長民在亂軍中被流彈所及,死於小蘇家屯。後有人譏林說"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用短、熱中"之歎。
林長民與元配為指腹為婚,所納之妾亦不諳詩詞,遂常有"萬種風情無處著"之恨。在英倫時與徐志摩"戲作" 男女情書,互通情傃以為舒洩。此也被人諷刺林徐兩人有斷袖之僻。徐之入林家實有引"狼"入室之後遺,引發徐張離異等一連串之紅塵情事。
林曾寫賀壽長聯,略: " 世俗愛做壽,近來尤喧譁,...門外多饑寒,日暮啼無家。" 

** 開會發言有人"蛟龍噴水,沫濺四座"。有人"猛虎出山,聲震屋瓦"


**【林徽因】在1943年青年軍風起雲湧之時,寫【刺耳的悲歌】一詩,抨擊國民黨借青年知識份子愛國熱情,騙他們參加青年軍,名義上是共赴國難,參加抗日,實則暗中準備對付共產黨,為打內戰蓄積新生力量的卑鄙伎倆。(該如何評價呢 ?)(人民紀念碑與國徽設計者之一)

造物主賦予林徽因驚豔的美貌,就不必再賦給她爵世才情;而賜予她絕世才情,就無須在給她光輝燦爛淒豔之美。既然兩者兼而有之,則必假上帝之手設法令其不壽,天耶 !命耶 !? 抑或天命歟 !? 1955 0401 51歲死。睽之於今日,林之墓碑被紅衛兵砸毀,活著的家人在風雨中煎熬,她的早死,竟是上帝的撫愛 ,是不幸中的大幸,若逢文化大革命,其小資風格將極悲慘。(王莽謙恭未篡時,周公恐懼流言日。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沒弄清楚真相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麽他們真正的爲人處世的品格就沒人能夠知道了。霍光輔政、孫中山之死)

南宋抗元名將,敗阿术、戰伯嚴、鬥劉整、敵董文炳的夏貴,南宋半壁之茍延,他有一份大功。訝異的是,宋降元後,他以80高齡舉淮西地投降,使數十年功業付之東流,三年後病死。時人諷曰" 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嗚呼夏相公,萬代名不"朽"。由忠臣變貳臣,人很難選擇死亡時間點,但死亡時間點,恐影響後世的評價。(如孫中山,袁世凱)

【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海瑞與朱自清

**朱自清: 以一本背影文集出名的朱自清,做人極有原則。為人、教學一絲不茍,公私纖介分明,是凡事最認真的人。他在清華是專職,在師大是兼職,兼職的課就一定要排在周六,非主要時間裡。學校為了工程需要,在他家門口存放一堆沙,小女兒想取一點來玩,他說不許,因為那是公家的。担任圖書館館長要交接時,先把一位不稱職的職員辭掉,並說"我不能做自己充好人,而使繼任者當惡人的人"。1948年,金圓券崩潰,物價飛漲,朱家食指浩繁(7位子女),政府配發一可較低價購買美援麵粉的配購證予以照顧,他為抗議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發表的侮辱性文告,而發表一公開聲明 ,略謂"為反對美國之扶日政策...,下列同仁同意拒購美元平價麵粉,退還購買證"。1948 0806 因長年食用發黴陳米,胃病發,臨死前還囑咐其妻,有一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上簽過名的"。志節如此高蹈,心裡佩服之餘,你是否會以他們為榜樣學習 !?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海瑞是另一典型,他們的至清、至察,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且至死不改的堅持,贏得讚佩與美名。在讚佩之外,我懷疑會有多少人把他們當作典範來學習。在外人眼裡,他們的至清至察已使他們自己成為刺蝟,使人不願也不敢接近他們,以免凸顯負面對立的自我羞愧感。他們就理念之堅持言,無可挑剔,但做為他們的至親家人是痛苦的,當自己理念的堅持已危及他人生存時,是否有極度自私,間接殘酷殺人之嫌疑 ? 再則,當其理念與講求中庸的團體利益衝突時,那一方該讓步 !?如絕食抗核四。若說通權達變,人情練達,那個度之拿捏又在那裡?) (傳統知識份子恥談治生,以不談阿堵物為高士故鬧窮)

** 台靜農: 觀人觀其敗,人敗必有氣;觀玉觀其碎,玉碎必有聲。

** 趙元任輓劉半農: (數人是小團體,數人會。由劉半農、趙元任、林語堂、前玄同、黎錦熙、汪怡六人組成。討論國語羅馬拼音法。) 劉半農死於回歸熱,其弟劉天華死於猩紅熱。巧合哉 ?

十載湊雙簧,無詞今後南成曲;數人弱一個,叫我如何不想他。

"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 白居易  

** 禹聞善言則拜,子路 聞過則喜。
     楊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得到的往往是愛面子、不肯認錯,高調的防衛性辯解。要聞過則喜、聞善言則拜,必要前題是當事人有心改過,且熱愛生活才做得到。子貢言: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箜篌引 >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 ,剛愎渡河悲劇。
在《公無渡河》裏,狂夫之妻也反復勸阻他不要渡河,可是他一意孤行,根本不聽妻子的勸阻,堅持渡河,其結果是墮河而死,柔弱的妻子能有什麼辦法呢,只能悽愴地哀唱: “讓你不要渡河啊,你偏偏要去渡河,墜落河中死亡,能對你有什麼辦法呢!”一曲唱罷她也追隨著丈夫投河而死。漁父子高回家,將這悲壯的一幕告訴了妻子麗玉。麗玉傷感之極 ,於是彈引箜篌,記錄了這盤旋天地間悲愴的聲音。

** 【別人眼中的自己 ,不是真正的自己;堅持做真正自己 ,才是真正的自己。】??

這句話的成立要有其前題,即所堅持為善,或至少不違公序良俗的非惡,否則不小心就流於擇惡固執。自己真的了解自己嗎? 人的多面向,其陰暗齷齪面,恐自己都不敢面對。你認為的真正自我,在他人眼裡恐盡是虛偽的塑造與累積。看,沽名釣譽、忘恩負義...不都是譴責人私欲導引的罪過。人、事往往都是多方牽扯,折衝下的發展,換位置還要換腦袋哩我是我,我非我,就是這個意思。馮玉祥一生反復多變,汪精衛無陳璧君無以成事,但也無以敗事,偏偏就是有,夏貴80歲投降元朝,台面上民進黨重要人物,過去多是國民黨員...,他們的變,都是堅持做真正的自己嗎!? 若事不涉公,則影響限於個人與周邊至親,若涉公,一昧堅持,則要有負政治道義與法律責任之認知。

** 1937年國民政府中常會正式定黨歌為國歌,程懋筠曲。但在升降旗時,卻奏國旗歌。一方面國民政府不能放棄孫中山遺訓,另一方面又欣賞黃自的歌譜,是故為兩難之下,採取此辦法。** 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奇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了《國際奧會與中華臺北奧會協議書》,即《洛桑協議》。但在該協議中只談及中華奧會的名、旗、徽,未談及會歌。1983年,國際奧會為了隔年塞拉耶佛冬奧會向中華奧會要求提交會歌,中華奧會曾爭取使用《中華民國國歌》,但被國際奧會拒絕,最後改以《國旗歌》送交,因避免國旗歌歌詞遭拒,由張彼德創作新詞,作為《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會歌》《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會歌》

黃自曲 張彼德詞

奧林匹克,奧林匹克,無分宗教,不論種族。為促進友誼,為世界和平,亞洲青年,聚會奧運。公平競賽,創造新紀錄,得勝勿驕,失敗亦毋綏。努力向前,更快更強,奧林匹克永光輝。努力向前,更快更強,奧林匹克永光輝。


《中華民國國旗歌》黃自曲 戴傳賢詞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 愛妻,愛子,愛家庭,不愛身體等於零! 有錢,有權,有成功,沒有健康一場空! 橫批:健康無價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誰生厲階 , 至今為梗;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誰生厲階 , 至今為梗;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看這次越南排華案,台商受害首當其衝,既劇且烈。從我們角度看來認為是池魚之殃,可是從外人角度看來,不論說是兩岸三地,四地,他們看起來都一樣,都是中國人,此一論點由來已久。如二次大戰時,國民政府當然是同盟國一邊,汪偽政府則是協約軸心國一邊。國民政斥汪偽是漢奸,但外國人卻說" 中國人真聰明,會演雙簧,兩邊都參加,將來不論兩邊誰贏了,中國都是戰勝國"。星加坡被迫獨立,除了華人血統外,與中國從未有政治或地緣關係,但當時的馬來西亞,印尼極為敏感,就因此防範極嚴,至今尚偶而露出此種心態(去年印尼為兩艘船艦命名風波,不就是嗎 !? 而新加坡空軍向來少用馬來人任職,不同樣心態嗎!? )。

不論國家或個人,常會因短期重大目標之達成或障礙排除,往往會不擇手段,飲鴆止渴。歷史上,石敬塘勾引契丹,中國失去燕雲,外患至明初方弭;唐李淵勾結突厥,雖世民英明,立能止禍,終是李淵一生汙點。近代如北伐之前的國民政府,雖洞悉剛革命成功的蘇聯為突破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為解決自身困難,宣布放棄一切在華利益,伸出橄欖枝,國民黨在對反北洋政府的孤立無援下,緊抱此無根稻草,宣布聯俄容共之重大錯誤政策,導至外蒙丟失,再難收回。再如,1933年中共為打擊國民黨,破壞國家統一,積極扶持新疆分裂主義份子,成立東土耳其斯坦建國五年。現中國深受疆獨之害,極大程度是自己過去始作俑者所造成的。越南歷史上與中國糾葛不斷,獨立後,其最大目標是稱霸中南半島,成立"大越南民主盟邦",越南認為妨害此一目標達成的最大障礙是中國。越戰中,中國對越南脫褲式的援助,越南看來也只是同為共產主義陣營的必然行為,毫無感恩之心。所以越戰甫結束,越南自以為挾打退美國之勝利餘威,在與蘇聯簽定友好同盟條約後,悍然出兵高棉,扶持建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以遂其"印支聯邦"霸業。越南倒向當時威脅中國國家安全最大的蘇聯,已踩到中國國安之紅線,在與美國達成默契下,1979發動懲越戰爭,兩國自此交惡。至1990年,蘇聯解體後,中越關係始逐步回溫。

南海周邊國家,過去趁中國內戰,與大陸文化大革命內亂,無暇外顧期間,公然竊佔我於南海固有疆域之島礁,在豐富天然資源蘊藏的利誘下,現已成外交、軍事衝突引爆點。再則中國崛起的勢頭與速度,使他國心懷被報復的恐懼,因此莫不想在中國尚未具備一劍封喉的獨霸國力前,先拉攏其他大國,為自身利益營造既成事實的安排,自不為中國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之決心所接受。不只是南海,東海釣魚台亦如是。

瞭解了事件的遠因與近況,南海主權擁有者,南海最大島嶼實質佔領者的中華民國,在面對當中華民族的主權,領土有被他國分割竊取時,要記取過去短視之教訓,誰生厲階,至今為梗;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兄弟鬩牆,外禦其侮,絕不能做中華民族歷史的罪人與不肖子孫。

 ** 誰生厲階 ,至今為梗: 厲階即禍端,梗是災害.這句詩出自《詩經·桑柔》

**南海諸國有一點誤判的是,自以為拉攏其他大國稱腰能贏得裡子與面子,但每一行動正恰好為中國提供出手契機,看釣魚台事件之發展,為突破第一海鏈契機,黃岩島、仁愛礁亦如是,中國只怕沒機會藉口,其他大國不會為他們與中國硬碰硬,在可預見未來,中國將更硬。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雜記15誡子大患道悖黃金錢神貨殖負面跑反學良巧電口竹

** 蔣介石用聖經卜卦。1949 1010 蔣介石在廣州,面對已於1001在北京宣告成立的中共中央,痛心疾首,不能自制,乃以聖經作卜。先寧神默禱後,閉眼按著聖經,隨意翻開某頁,再用食指任意點一處,睜眼一看是" 【新約  使徒行傳,第9章,第41節】原文為 : 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生生的交給他們。"心中一振,感謝上帝,似乎事仍有可為。但誰是彼得呢 !? 睽之後事,萬能之上帝未能如其所願。此天命乎! 人事乎? (所為不善,何必禱神)。

**  紐倫堡德國大審,老法官對年輕辯護律師說" 你非常聰明,善用邏輯程序。但合乎邏輯的事,不一定是對的,恐不合道德。"(以鄰為壑) 

** 薩孟武  結婚前行動自由是動物; 結婚後行動不自由是植物;生子育女後更不自由是礦物。

**鬼谷子 :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醉生夢死難成器,拓馬長槍定乾坤。

** 朱敦儒  北宋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樂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且開懷,且喜無拘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須計較更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朱敦儒在少時就以布衣負盛名,靖康間被召到京師不肯作官,曾自負云:"詩萬首,酒千觴,幾曾醉眼看侯王"。
南渡後懷著家國之痛,想匡時濟世,在秦檜當政時做過鴻臚寺少卿,也因此飽受責難。可是當他發現朝廷只想偏安時,寫了水龍吟來表達內心的失望,他說: " 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所以在宋髙宗紹興十九年離開朝廷,長期寓居嘉禾城南的放鶴洲。起初他以隱居南陽的諸葛亮自勉自況,希望能有劉備那樣的英雄可以效力。
但到老年,他成了神仙隱士,憬悟事在人為,只是虛言,上天早已有定見,個人除了自適自樂,活在當下,想扭轉乾坤,根本癡人說夢。
這和同時的張元幹一樣,有一種孤臣無力回天的悲憤。那就是當朝野上下都抱著得過且過,只想守著一隅偏安時,張元幹質疑敵手的下一代是否: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而朱希真則看破了,只想"領取而今現在"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盡樽前有限杯,回頭滄海又塵飛,日月疾,白髮的人稀。
張良辭漢全身計,范蠡歸湖遠害機,樂山樂水總相宜,要細推,今古幾人知。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其才,非靜無以成學。蹈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隨歲去,遂成枯落,悲歎窮廬。

**  竟日殘鶯伴妾啼,開廉只見草萋萋;庭前偶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 水之德 :  滋養萬物(德)、有一定之規律(義)、無邊無際(道)、無畏往前(勇)、滿溢不貪(廉)、水平(不偏)。( 孔子見大水必觀之) 

**  老子云 :  吾之大患,在有吾身。患作牽掛解。無牽掛故能捨萬物,修佛;同樣,無牽掛故無不敢為。(甘作人肉炸彈者最敢為);蘇軾、章惇遊華山,章旋空題字,蘇曰"他日你將殺人"。章不惜生命,故敢為任何事。若再進一步說,吾之大患 ,在無所敬畏。有所敬畏,故不敢為惡,乃積極向善。有吾身與無所敬畏之差別 (善惡都敢為與只敢為善),正如己所欲,施予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尊重與否的差別堪比。

**  自大而自卑。不可自卑而自大。有能力之人,要謙卑不爭先。

才不可逾同列,聲不可壓當世。

**   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所以玩忽職守。

**  剛強三層次: 低之體剛強;中之性格剛強;高之無欲則剛。

**  層層烏雲之上就是萬里情空; 中中壓力背後就是喜悅的果實。

**孔子有三畏 :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孟子: 說大人則藐之。孔子,我戰則克。孟子,善戰者,服上刑。

**  道德之悖論: 

1. 道德行為,是不能以利益之追求為依歸。

2. 沒有利益地承諾或導引,又無法導致普遍化之道德行為。( 沒有好處,為何行善 ? 惡人不行善,往往得好處。) 

竇娥怨 :  做好事,受窮短命。做壞事,享福長壽。

道德的力量使我們挫折時,不墮落。 孔子困於陳蔡,子路問"君子亦有窮乎?" 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貧指經濟、窮指窮途末路)

解決之道 :  

1. 宗教。強調利益在業之積累與消減,或上天堂、免輪迴。行道德,做好事,好處非立即。

2. 追求三不朽,以求流芳百世。

** 性善與惡,係屬道德之前題,通常無法論證。比喻,經驗,或科學三論證之法,皆有其不足。前二恐流於主觀,後者,以實驗室或少數樣本為依據所推演之論理,因有樣本局限性,亦恐非真理。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前者是象牙塔裡長大的,天真幼稚;後者是貧民窟長大的,成熟世故,孰善孰惡 ? 人性之善與惡,係屬道德之前題,通常無法論證。比喻,經驗,或科學三論證之法,皆有其不足。前二恐流於主觀,後者,以實驗室或少數樣本為依據所推演之論理,因有樣本局限性,亦恐非真理。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比較周延。

"人",這一撇一抐,就道盡了做人之難,做人之道. 況且"人心"是偏一邊的,誰沒有黑暗面 !? 多重性格的都有......別太把"人性"美化了,剝開來不堪一看.

**道德治國的局限性 

在競爭的現實環境中,對手不會依照你的遊戲規則,仁義道德無法使對手服貼。儒家之言只是政治無能的遮羞布。

**  抵抗利誘容易,抵抗威脅、刑罰、情色難,你的身體為求安全使你屈服。心、口會說謊話,身體卻誠實的出賣你的靈魂。日本有句話," 心嫌體正直",就是這意思。口是心非偽君子,心是口非真小人。

**  漢削籓三部曲: 

漢文帝時賈誼之【治安策】,較溫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漢景帝時晁錯之【削籓令】,明詔硬撤,七國之亂死東市。

漢武帝時主父偃【推恩令】,諸侯嫡長子繼國,庶子封城。

明朝方孝儒、其泰、黃子澄徹底失敗的削籓,燕王朱棣靖難奪權。

**
馬君武仿李義山【哀瀋陽 諷張學良】張2001 1015死
趙四風流朱五狂 翩翩蝴蝶正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塚 那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 開場弦管又相催 瀋陽已陷休回顧 更抱阿嬌舞幾回
(西安事件和雅爾答密約是使共產黨得到喘息並從中漁利,國民黨失江山。)

民國17年12月張學良基於家仇國難,不理會日本警告,舉遼、吉、黑、熱四省,歸屬中央,助國家統一。19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張又力排日本干涉,於0918發巧電申討馮、閻,派軍入關,中國復又統一。日本在20年0918發巧電攻擊瀋陽北大營,恐非只是一個巧字的故事。

【原詩: 哀北齊】
一笑相傾國便亡 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 已報周師入晉陽
巧笑知堪敵萬機 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 更請君王獵一回

** 【搶運學人,黃金與文物來台。】(1949太平輪嚴重超載,出吳淞口即沉)
**搶運學人: 1948年底,國民黨註定失敗,遂展開搶運學人來台,如各大學校長、知名教授、院士,社會賢達文人等。去留之選擇雖說各有其故,然學人間多對國民黨失望,對共產黨無知,致普遍存有"未來恐劃江南北分治,且我未做過蔣介石的官,與國民黨也無任何關係,用不著為他們盡節殉死。我和共產黨也無仇恨 ,我只是在大學教書,共產黨是否繼續讓我教下去,雖不得知,但留與走並非是投降與不投降的問題,難到共產黨比國民黨更壞嗎 !? ",致搶運效果不彰。著名教授僅30餘人;81位院士,直接來台只6人( 58位留大陸,13赴海外或香港,4位死亡)。當時去留之擇實難說對與錯,但事後之際遇與尊嚴,卻是好與壞的天壤之別。1959大陸掀起"思想改造運動 ",印證吳晗之嘆"還是老師(胡適)看得遠",遭遇極慘。另史學家唐得剛之言說 " 逃往台灣之政客文人,寫回憶錄、唱戲,抱屁股自捧自;留在大陸之政客文人,對鏡子寫檢討、喊王八,自罵自",話雖糙,然貼近實況。

【難到共產黨比國民黨更壞嗎 !? 】在當時的國民黨,就民眾感受言的確是壞透了,想像中的共產黨會比國民黨好。1950~80年代的共產黨的確是壞透了 ,遠不如在台灣的國民黨。那麼現在的國民黨與現在的共產黨那個更壞 !? 恐怕人言言殊,各執一端。若再問【國民黨與民進黨誰比較差 !?】,也是人言言殊,看各有等比率的支持度就得知。只是兩黨企業文化差異太大。國民黨是典型宮廷文化氣息,任何加入者都蔫了,沒有了朝氣與霸氣,不論內心多反對,外在仍溫良恭讓,在肚裡用功,背後捅刀子,給人平和但陰森的感覺 。民進黨草根流氓氣重,山頭林立,開會像菜市場,刀明顯拿在手上,刀刀見骨。只要參加民進黨,立刻敢衝敢罵,霸氣十足,給人有恐怖暴力的感覺。你討厭或喜歡那一種 !?

** 黃金運台 : 俞鴻鈞, 時任中央銀行總裁與蔣經國、湯恩伯為密運上海黃金及銀元來台主要執行人之一,總共400餘萬兩,主要用於軍費及新台幣發行準備,太平輪沉沒慘案,還藏有多少故事。俞留有一句名言," 每一個銅版切開來,內裡都是血淚 "。 1948年,宋美齡赴美會晤杜魯門要求援助,未果,但得知美國恐會凍結國府在美之外匯( 除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存放外。其它,倫敦,日本,泰國、緬甸等處皆存有,共合約600餘萬兩)。宋密函蔣,盡速派人提轉。有5%被中共扣留。

** 故宮文物來台 :  杭立武與翁文灝、朱家驊、傅斯年、莊嚴等為最主要承辦人員。抗戰烽火已使故宮與其他、院館、史語所...等單為之檔案文物,書畫精品,陶瓷玉器、青銅古玩,輾轉千里,所幸無損。1948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政府又分三批船運,中鼎登陸艦、招商輪海滬號、昆崙艦,及多次空運來台,還有其他尚存北京故宮的文物,因院長馬衡不欲文物南遷而阻(馬與胡適、傅斯年、李濟等有瑜亮情節,土鼈VS海歸)。昆崙艦艦長本意欲帶物投共,被副艦長、兵器長強迫轉駛台灣。最先存放楊梅,旋即轉放台糖廠倉庫,又轉霧峰北溝村15年,並建有三棟陳列室供展出。1964年,幾經選擇,在台北雙溪建台北故宮博物院,1965主體館完成,1966年文物60餘萬件均搬遷至雙溪。故宮博物院後次第擴建,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 吳石: 中共潛伏在台國防部,官階最高任次長之中將匪諜。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通英、日文。回國後,受蔣器重,編寫多本軍事書籍。國共戰爭期間,吳石見百姓之痛苦,國民黨貪腐及派系鬥爭嚴重,曾言"國民黨不亡是無天理。"思想漸漸轉變,又受其好友,中共黨員何遂之影響,開始親共為中共提供軍事情報。來台後繼續任職國防部,1950年中共潛伏在台之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抓,交代潛伏名冊,吳石被逮。審訊後槍決。臨死前寫 " 天意茫茫未可窺,悠悠世事更難知。平生殫力唯忠善,如此收場亦太悲。五十七年一夢中,聲名志業總成空。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對我翁。"

** 跑反: 1947年<文學雜誌>連載廢名先生(馮文炳)【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長篇小說,說 "民國26年以前,完全不了解中國民眾,簡直有點痛恨中國民眾愚昧沒出息。經歷了抗戰,才知道沒出息的不是中國民眾而是中國的讀書人。在戰亂期間,民眾受到的苦難遠大於讀書知識份子,但他們鎮定自如的耕地,拾砲彈壳,帶牛羊跑反(跑滿清的反、跑長毛地反、跑鬼子的反),展現堅韌的求生意志與能力。而知識份子基本沒做過國民,自認身份特殊。做國民的痛苦、責任、義務,他們一概沒有經驗。即使抗戰南遷到一定地方後,又立刻恢復和以前在都市裡一樣,仍是特殊階級非國民階級,且對這特殊的自我認定與標榜,比任何時間都強烈。而政府由知識份子組成,實施的政治是都會政治,他們並不理解大多數中國人生活與同胞精神,這是當時改革多年失敗之根本原因。

(戰亂時期,國家生命力的韌性在民眾中下層;承平時期,導引國家走向的是知識份子。國民黨只注重上層菁英,文人知識份子,而共產黨採鄉村包圍城市,所以最終國民黨失去民心,失敗了。來台後,國民黨宮廷文化本質未變,仍只重未曾清貧,又未經打擊的老天真知識份子,文人菁英,政治素人,致只有溫良恭儉像一群羊,毫無戰鬥精神意識;民進黨較側重基層草根,山頭林立,敢打敢衝,戰鬥義識強,充滿狼性,國民黨仍然節節敗退。用狼群作比喻,民進黨缺的是一匹遊走在狼群外,智慧高又鎮得住群狼的狼王;國民黨則文人相輕,每一隻看起來都是大羊,別說沒狼王,有狼性的根本進不來,領頭的再大,也只是領頭羊 ,沒有具有戰鬥性的知識份子,國民黨永遠爆發不起來 。)

黃仲則: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 詠竹者說: 竹常綠有節,百般堅韌, 與忪梅合稱歲寒三友. 謗竹者說: 竹似偽君子, 外堅卻中空,根細善鑽穴, 腰柔堪鞠躬; 成群能避日, 獨立不禁風, 文人多愛此, 聲息似相同.

** 范禛神滅論 : 東晉范稹認為神即形,形即神,兩者是一樣的,神所代表的是人的靈魂,而形代表人的肉體,當形體死去且消失後,靈魂也不存在。范稹利用神滅論來攻擊佛教生死輪迴之說,只是因為當晉室南遷後,南朝國風完全沉浸在佛道思想理。照理說,崇尚佛老是件好事,但壞就壞在,因為不斷的戰爭和國土淪喪,導致人心變得非常悲觀,認為今生已經不值得期待,但求來生。整個南朝幾乎都籠罩在這樣消沉的情緒裡,所以范稹才會提出神滅論,企圖打破大家生死輪迴的觀念,教他們好好把握今生。他的理論屬於唯物主義,司馬遷還有後世許多思想家和科學家,大都抱持著與范稹一樣想法的唯物主義。

** 魯褒錢神論 : 晉武帝統一中國後,出現過短期的安定局面,經濟有所發展。財富迅速聚集到少數人手裡,產生了一批極力聚斂、大肆揮霍的富豪。知名者如何曾「食前方丈,猶言無下箸處」、王戎「積實聚錢,不知紀極」。有人甚至愛錢成癡、成癖,如何嶠被稱為「錢癖」。這種競逐富貴如逐糞之蠅的風氣,當時中下階層的小民百姓頗感不滿,正直的知識份子更是強烈批判。如王衍「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甚至呼錢為「阿堵物」,嫌它擋住去路、阻卻視線。魯褒也對這種現象感到不齒,遂做此文諷刺之。(西漢石崇、王愷鬥富)

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形藏有命,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無遠不往,無深不至,見我家兄,莫不驚視。
錢之所祐,無不吉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無位而尊,無勢而熱。排朱朋,入紫闥,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在,貴可使賤,生可使殺。
是故忿生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會聞談笑,非錢不發。有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死生無命,富貴在錢 . . .

富貴如龍,游盡五湖四海;貧窮如虎,驚散六親九族。


** 史記「貨殖列傳」,「遊俠列傳」並列,是古史學家所謂的「出格」,班固說「司馬遷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儒家談仁義而罕言利,簡直是自欺欺人,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人卻也掉入了司馬遷「以文測人心」的陷阱裡。蓋遊俠、貨殖二篇,皆以人之情性為論述主旨,然古之學者繆於事實,同聲譴責,殊不知,因有子貢之富,方有孔子之道;因有孔子之贊,方有顏回之名。所以說,致力於獲利,並非不好,只要適合於正道便可。

  司馬遷所要談的真正課題,有三個重點:道、利、時。先來談「道」,這裡的「道」指得是「順應自然」之意,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求利,在於自身的情性,人因為要生存,所以產生了許多求利的行為,是很正常的現象;政府不必要一味地壓制,「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政府對於商業行為應該是從旁輔導,而不過分干預,這才是正確的行為。在這裡司馬遷強調「因勢利導」。

  再來談「利」,縱貫全篇,太史公分析四方貨物之利,各地民情風氣,似乎是一篇上書給皇帝的奏摺,其實應是「以反喻正」,就是說,治國應善用其能,並從旁導正,而非過分干預人民、臣下的活動;天子若以個人喜好干預國家運轉的機制,將會使一切事務趨於混亂,如此一來,求利而不蒙其利,反會受其害。

  最後,再說說「時」,這一點應該是本篇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吧!整部史記中充斥著一個觀點,就是「得時」,得其時,則如劉邦之流可成而為王,不得其時,雖有項王之力、屈賈之才、朱家郭解之義,仍不免落而為寇,抑鬱而亡。所以「得時奮起」應該是史記最大的重點所在吧。把貨殖置於最後一篇,鄙意以為,其最大深意在於史公:

     
       1.將人類一切活動的源流,歸根於「經濟」。

  2.將人類生活、爭戰的情況,比擬為商業行為。

  3.推因古今成王敗寇之理,在於「得時」與否。

  4.以商人之「觀其勢」、「得其時」、「果敢奮進」的行為,比擬自古以來的   英雄人物。

  5.以取財是否合於正道、貴善,比喻國祚興亡之法則。

  所以說,貨殖置於最後而無贊,那不彷將全篇看作整部史記的贊吧!史公作史之目的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本篇便是史公對史記所作的結論。


**生氣不如爭氣 :  左宗棠恃才傲物,為駱秉章布衣幕僚時,腳踢二品總兵樊燮,樊一怒告到朝廷,咸豐大怒,令就地正法。潘祖蔭營救上表"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不但救了左,自己聲名亦大噪。樊深恨之,回去對二子說" 要立志讀書求功名,在科舉上壓過左"。乃築一室,令二子著女裝讀書,又說" 中秀才除女外衣,中舉人與左平,除女內衣,中進士超過左氏,方為祖宗孝子"。並把左罵他【王八蛋】三字放在祖宗牌位下以示激勵。後長子中舉,次子樊增祥(樊山) 中進士,回府放炮,燒【王八蛋】三字。
樊樊山1899、1913作先後彩雲曲,寫賽金花與瓦德西之事。與王安石【明妃曲】、吳梅村【圓圓曲】齊名。樊也提攜齊白石,為梅蘭芳改稿。

(中國傳統商人最大的願望是,子女考科舉得功名,從此不再做商人。 )

**  案牘勞形枯壯士,風與滋露松伯人。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天。

**  魯肅墓長眠忠厚,孔名燈燭照愚氓;赤壁烽火昨日媳,小喬今夜宴周郎。

**  普濟寺 :  崔鶯鶯與張君瑞。一座原本以斬斷情緣為修行木的之寺院,卻仗著一段情緣而傳名於世。

** 負面情緒 :  情緒是認知對環境的解說。我們負面心情往往是負面想法造成。如忘記女朋友生日,是事實,但她根本不愛我則是負面推論想法;孩子不學好老出事,是事實,但因而抬不起頭來則是負面想法。負面情緒想法扭曲了事實,加重了自身的痛苦。

** 猶太人的十句話 :

1、
一杯清水,因滴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濁水,却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2、這世上有三樣东西是别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读進大腦的書。

3、馬在鬆軟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语中易摔跤。

4、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5、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6、當你的鄰居在深夜两點弹鋼琴時你别氣惱,你可以在四點鐘時叫醒他,并告訴他你很欣赏他的演奏。

7、如果你只是等待,發生的事情只會是你變老了。

8、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而是即使不说一句话也不覺得尴尬。

9、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1 0、寧願做過了後悔,也不要错過了後悔!



* 號稱2013年最有深度的10句話,你領悟了幾句?

【第一句】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第二句】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第三句】不同傻子爭辯,否則就搞不清誰是傻子了。 

【第四句】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第五句】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第六句】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紙”,是遺產。 

【第七句】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下去,那叫本事。 

【第八句】管好自的嘴,"良言一句三冬暖,傷人一語六月寒” 敏事慎言,話多無益。

【第九句】這個世界,有兩件事我們不能不做:一是平心靜氣趕路,二是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擁有一份好    心態∼好心態是一生的好伴侶,讓人愉悅健康。 

【第十句】人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應該珍惜,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 心也舒坦。


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將服貿協議,交付公投?過去1968年當國家陷入憲政危機時,法國總統戴高樂選擇將修憲案交付公投,若是公投未過他承諾辭職下台。最終戴高樂失敗,尊守承諾辭職,離開巴黎:直至他過世靈杦回到巴黎時,數十萬人含淚向他致意。他暫時失去了權力,但挽救了國家:也成為法國公認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1968年反越戰學潮也使美國陷入政治僵局,美國總統詹森宣布「不尋求連仼」並且承諾結束越戰。2006年百萬紅衫軍包圍台灣總統府,陳水扁不肯犧牲權力不下台不認錯,社會整整內耗二年,而且每場大選民進黨皆兵敗如山倒。此次服貿爭議,馬英九沒有貪污但有治理危機,最終在各方勢力交錯鬥爭後,釀成憲政危機。服貿爭議怎麼發生,我們可以繼續討論,但如何落幕,更是要點。陳文茜

** 騎虎難下: 其實騎在虎背上的人何嘗不知危險,早想跳下。但不跳下,不近虎口,一跳下反不能免。下台階難尋。 平生之志,不在溫飽。斯言大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