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ISIS 搬石砸腳

**  ISIS 搬石砸腳,哈里發的命還有多長 !?

舉世似乎因ISIS 的恐怖行動而不安,一些在歷史上與中東國家有著諸多文明、宗教、殖民、地緣政治與石油利益糾結與衝突的歐美國家都已捲入,又因各有私心盤算而效果不彰, ISIS 與各國既鬥爭又相互利用。初期是養癰遺患,現在是尾大不掉,腕肉治傷,毀敵一千,自傷八百。教宗擔憂地說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徵兆。聞此,不禁要嘆:誰生厲階, 至今為梗;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

ISIS 哈里發不同於賓拉登的基地組織,基地組織沒有固定地盤,恐怖行動攻擊打完就跑,要徹底殲滅著實不易。ISIS 哈里發現已是一個占地近30萬平方公里、有八百萬人口的"國家",是國家就有範圍,所謂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是國家就有治理國家的一切事情,就有一定的財政剛性支出,如公共設施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等一切基礎建設,就有民心向背的問題,這一切都需要錢。

ISIS 若一直採取過去的策略,把戰火侷限在中東,利用大國的政經利益歧見,夾縫中生存壯大,當佔領了伊拉克、敘利亞的水壩廠、發電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則用寄生的方式雙方共同享用,有鬥爭有合作(因為不論是誰破壞,雙方共受其害,伊、敘只能無奈同意,還負責人員薪資與維修費用),如此要消滅ISIS 就大費周章亦未必會成功。今日,ISIS 因俄國的重拳攻擊,損失極大( 俄國的轟炸不同於美國,美國是定時定點上下班制轟炸,俄國是24小時連番轟炸 ),財政主要收入的低價售油,亦因油罐車,油販子的大量被攻擊而顯著減少。財政劇減,且伊拉克也開始停止共享摩蘇爾電廠供電,ISIS 公共設施服務幾近癱瘓,導致國內"民心"會產生動搖,也喪失對海外認同人士與傭兵的招募基礎。 

ISIS哈里發 情急憤怒之下,改變策略,以外線作戰的恐怖攻擊行動擴向世界各國,如此搬石砸腳,且激起更多國家加入滅 ISIS 統一陣線,ISIS 豈能久存?當然,即便 ISIS 哈里發國被消滅,但類似基地組織的變異型態還會繼續存在只是轉入地下,恐怖攻擊也還會隱性不斷的發生。令人更擔心的是 ISIS 會不會效法當年伊拉克薩達姆,報復性的一把火燒毀所有科威特油田故技,對全球環境造成重大災害 !?


附記 :  日前美國記者班‧史旺(Ben Swann)在網路上發佈了一段影片,內容直指「美國」其實就是一手催生ISIS的最大推手。ISIS起源其實是2006年一支伊拉克境內的叛軍組織,而這組織在2009年轉而參加了敘利亞的內戰。當時,由於另一支當地的叛軍「敘利亞自由軍」接受採訪時宣稱,若國際不在一個月內提供武力資源,反抗軍就會在一個月內全軍覆沒,失去推翻總統阿薩德的機會。

此後,大量的資金與武器援助便開始從國際湧入敘利亞,這些資源還包括專業的軍事訓練,使得敘利亞自由軍在內的叛軍一夕之間壯大成訓練精良的部隊。然而,一切都在一年內變了調,敘利亞自由軍內部分的人組成ISIS,直接接收來自美國等國家的軍事資源,並在2014年6月時帶著這些資源回頭對伊拉克進行侵略,拿下大部分的北方領土。ISIS並非如媒體所敘述的,是起因於美國的無作為,相反地,ISIS是美國的「直接行動」導致的。隨後,班更翻出過去歷史,表示,美國當初也是軍援了賓拉登,催生了基地組織(AlQueda),而在1980-年代甚至還曾提供伊拉克海珊政權生或武器對抗伊朗,接著在2003年推翻他,推翻後的權力真空期又提供了現在ISIS壯大的最好時機。

「美國擅長破壞,不擅長復原」影片中班引用來自Ron Paul機構的丹尼爾‧麥克亞當(Daniel McAdams)的話,希望大眾思考,這些極端戰爭行為所造成的殘酷代價,是否值得先進國家如此花費人民的納稅錢。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發人省思的屠羊說】

【發人省思的屠羊說】

曾國籓有贈沅浦九弟四十一生辰的一首詩: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真正是 "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深刻呀 !

【屠羊說】典出莊子的【讓王篇】。屠羊說,本來是楚昭王時,市井中一個賣羊肉的屠夫,大家都叫他屠羊說,事實上是一位隱士。『說』是古字,古音通悅字。當時,因為伍子胥為了報殺父兄之仇,幫助吳國攻打楚國,楚國敗亡,昭王逃難出奔到隨國。屠羊說便跟著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許多問題,乃至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幫忙解決,功勞很大。後來楚國復國,昭王派大臣去問屠羊說希望做什麼官。屠羊說答覆道: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國,我也跟著失去了賣羊肉的攤位,現在楚王恢復了國土,我也恢複了我的羊肉攤,這樣便等於恢復了我固有的爵祿,還要什麼賞賜呢?昭王再下命令,一定要他接受,於是屠羊說更進一步說:這次楚國失敗,不是我的過錯,所以我沒有請罪殺了我;現在復國了,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也不能領賞。

他這話是帶刺的,弦外之音就是說,你當國王失敗了,才弄得逃亡。現在你把國家救回來了,也是你的努力和福氣。所以楚昭王從大臣那裏聽到他這樣的話,知道這個擺羊肉攤子的,並不是普通人物,於是叫大臣召他來見面。不料屠羊說更乖巧,他回答說:依照我們楚國的政治體制,一定要有很大的功勞,受過重賞的人,才可以面對面見到國王。現在我屠羊說,在文的方面,沒有保存國家的知識學問,在武的方面,也沒有和敵人拚死一戰的勇氣。當吳國的軍隊打進我們首都來的時候,我只因為怕死,而急急慌慌逃走,並不是為了效忠而跟隨國王一路逃的,現在國王要召見我,是一件違背體制的事,我不願意天下人來譏笑楚國沒有法制。
楚昭王聽了這番理論,更覺得這個羊肉攤子老板非等閑之輩,於是派了一位更高級的大臣,官司馬,名子綦——相近於現代的國防部長,吩咐子綦說,這個羊肉攤的老板,雖然沒有什麼地位,可是他所說的道理非常高明,現在由你去請他來,說我要請他做國家的三公高位.想想看,由一位全國的三軍統帥出面來請,這中間有些什麼意味。可是屠羊說還是不吃這一套,他說我知道三公的地位,比我一個羊肉攤老板不知要高貴多少倍,這個位置上的薪水,萬鍾之祿,恐怕我賣一輩子羊肉也賺不了那麼多。可是,我怎麼可以因為自己貪圖高官厚祿,而使我的君主得一個濫行獎賞的惡名呢?我還是不能夠這樣做的,請你把我的羊肉攤子還給我吧!(【老子他說】P35 --南懷瑾)

胡適曾說" 爭你們個人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爭國家的人格。自由平等的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能建構起來的的。"屠羊說2500年前做了最好的示範。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男女思維大不同

男女思維大不同 

男人思維多是上推或下探,對過去或未來有一定目的性或針對性,女人則否。男人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揣測女人的心,結果自然是原鑿方枘,摸不到頭緒而吃盡苦頭ˇ。

男人的心是個大題目, 女人想知男人不講. 受傳統文化影響, 中國男人什麼心都有獨缺愛情心, 紅樓通篇說愛情, 無英雄敢於承擔; 水滸通篇說英雄獨無愛情, 中國男人最多是俠客而非騎士, 差異在愛情. 

傳詠的愛情故事如蘇小小,霍小玉,杜十娘等皆為男負女之悲劇, 也是文化中的必然。她們是" 妓 "耶,你要書香門第的李益、李甲怎麼辦 !? 陸游,焦仲卿有愛情心卻不敢爭取.孝字大於情。 中國情詩只寫給藝妓, 元禛 ,蘇東坡只寫情詩給亡妻, 李商隱的情詩隱諱的很, 分不清給誰, 多半也不是妻. 即便皇帝也不行, 李隆基"君王到底負情盟", 近代徐志摩也不行,都是悲劇,這樣的發展都與男性上推下探,考慮可能知情況有關而不敢為。唯獨有的牡丹亭愛情只在夢裡, 可以盡情發揮,追求圓滿。這樣局面還會持續很久, 所以郎心非狼心就已偷笑, 能少犯男人都犯的錯, 安安穩穩廝守過一生已是托天之倖,天上人間.

當Love這個字傳進我國時,在翻譯上發現困難,中文沒有一個相對應的字,後來是梁啟操靈機一動,造"戀愛 "一詞來對應。 也可以說我們傳統文化缺乏愛情元素,至少是不提倡,愛情與婚姻也沒有必然關係,婚姻是財產關係 。( 早年歐洲王室的婚姻亦如是 )。

說說女人心

兩性交流是人類最底層的交流,也是一切交流的基礎。可女人心、海底針,對男人來說是一到檻兒,一團糊塗,苦呀。坊間分析女人心思的書車載斗量,可是一旦寫出來就不是一團亂,就不準了。我試圖用例子來寫寫說說,涵蓋面或可大些,當然仍是掛一漏萬。

一.  女人思維專注在時間性的當下,既不轉向過去也不針對未來,亦即當下我的感受。例如: 向A女搭訕,A女可能的反應

 1. 請問有什麼事麼 ? 表示她已針對未來啟動安全性防護機制,雖然禮貌但冰冷,也是拒絕。

2. 我們以前認識嗎 ? 為什麼要認識我 ? 既指向過去也指向未來,拒絕與否取決於過去的聯繫有無 ! 

3. 噢,你嚇了我一跳 ! 這是她當下的感受,雖未表示接受至少不拒絕,最可能來戲。

二.  女人未必想要答案,而著重狀態加感受。 例如:  問些無厘頭的問題。

1. 你以前有幾個女朋友 ? 男人多會目的性的想 嗯,該說幾個、要怎麼回答!? 說20個,換來的可能是一巴掌,流氓、花心;說 1 個,那根本是個Loser,沒人要的;說 0 ,那是個騙子。若說提她們幹什麼,現在我就覺得你是最好的,問題就塘塞過去了。她根本不在乎具體答案,只想知道你跟她的狀態與感受。

2. 我和你媽一起落水,先就誰 !? 據實回答,怎麼說都錯。只能打擦邊球說,我媽泳技好,別慌,她會救妳,若我也跳下水,我媽肯定先救我,反而不好。問題就混過去了,她也無法挑理。

三. 女人重體驗、重情感、重人與人的聯繫。例如:打電話給女朋友 : 

問說" 在幹什麼呢 "?【 上班呢 !】"上班呀, 那妳繼續忙吧" ! 話題就斷了。若問說" 在幹什麼呢 "?【 上班呢 !下星期要出差】,"出差呀! 那多好呀,順便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好什麼好,煩死了】,"出差有的時候是煩,不然下班我去接妳....,話題延續下去 。

問說" 在幹什麼呢 "?【 上班呢 !有點不舒服】,"不舒服,吃藥了麼? 多喝水...這就接不下去了。若說" 不舒服呀 !我現在正好不太忙,我請個假去看看妳 !?"她一定說【不用、不用,還好啦】," 那~下班我去接妳,晚上一起吃火鍋,去去寒氣會舒服些 "!

四. 女人愛裝萌,是- Anti-Slut Defense(蕩婦防衛機制)的正常啟動。男人要了解但不可以拆穿,除非他自己露餡。問" 看過A片嗎 ? 【沒有】 ! 知道蒼井空嗎 ?【不知道】,知道小澤瑪麗亞嗎 ? 【不知道】,知道張子怡嗎 ? "【喔,她也做那個事呀 !?】哈哈 !

有夫妻或情人吵架經驗的男人都會有女人真不可理喻之嘆,沒錯,從來不可能用說理說服對方贏得吵架,因為女人在意的可能是到底我們現在是什麼關係 ? 是否還愛我 ? 而這恰巧是無法用道理表達的。只能橫跨一步,順著她的話服個軟,有意思比有道理重要的多。

通篇說英雄唯少愛情的水滸傳,卻在第24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 ",王婆身為老女人,對年輕女性心理自別有一番透徹解析,看她對西門慶說該如何勾搭潘金蓮,事情能否如願的十步曲測試,不但層層升級還予以量化,較今日把妹達人的搭訕、認識、普通朋友、好朋友到男女朋友的五步曲來的更細膩有味,值得玩索。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武侯讀書,項羽、岳飛學兵法皆略觀其意,遂有人聞之奉為圭臬,竊以為不可。這是已建立在一定紮實基礎上才能說得、做得。曾國藩就有很好的讀書方法值得借鉴,他說: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怕随筆點過一遍,並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這就有如禪宗漸悟與頓悟之說,靈光一閃的頓悟是建立在日積月累的漸字上。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你所過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你把握住了這每一天,就有機會把成功抓在手中,而你虛度的每一天,都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試看 : 推敲”的典故

一天,唐代詩人賈岛去長安城郊外,拜訪朋李凝。這時恰值夜深人静,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惊醒了樹上的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留下一首詩:《题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园。鳥宿池邊树,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第二天,賈岛骑着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岛骑着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着敲門、推門的動作,情近乎癡,不覺已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来。行人、車辆都纷纷避讓,贾岛骑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入了儀仗隊中。

韓愈問賈岛為什麼亂闖。賈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唸给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準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聽了,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贾岛說 :“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着的,推怎麼能推開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静中有動 ,豈不活潑?”贾岛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没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一個“敲”字,就讓這首詩千古傳唱,而“推敲”從此也就成為思索的代用詞,也正是由于贾岛的刻苦努力,字字玩味得意,使他终能在眾星璀璨的唐代詩壇赢得一席之地,並且留下許多佳作。真可謂是“一字值千金”! 

讀書既拓展了視野,同樣也局限了創意,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 ? 正如岳飛說的"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得其意的智慧,方得運用之妙功。曾國籓晚年言" 盡信書不如無書。" 似乎推翻了他之前的讀書說法。其實沒有,讀書到一定階段,當智慧的無限創意併發時,已不滿書本之限制。再者他說這句話是在平太平天國亂後。感嘆功業之建立不盡在讀書,時運、貴人的影響更大。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以進為退 VS 以退為進

以進為退 VS 以退為進

記得尼克森訪問中國以後,回國前毛澤東曾對他說,說" 我們還是要繼續罵你美國呦",尼克森點頭表示會意,他知道就當時中國言繼續罵是必要的,以前的真罵現在的秀還要繼續做。對應看現南海氣氛似乎火爆,雙方唇槍舌戰、磨刀霍霍,焉知不是大秀 !? 美國 "以進為退",完成霸主與盟國領袖的顏面與作為,美國可以面無愧色的對盟友說我已經努力了。中國則是"以退為進",表面上再被美國霸凌一次,但抗議止於挽胳膊、捋袖子,不會發生擦機、對撞事件,只有"恐怖角力秀 "過後,中國的南海現況也就成為被各方接受的事實,雙方各有台階。不然早幹什麼的 ? 非要等到南海造島土方基本完工,又排在習歐會後 !? 太平洋司令訪中是來" 挨罵受過 ",部長卡特登航母是在" 力挺保面子 ",演完就太平了。這就是大國的伐謀、伐交與利益交換。

至於2015 1107的馬習會,美國是事前默許,或多久前被告知,不重要也不是我所能推測、知道的。台灣的前途向來不是自己說了算,這個草、那個花的胡鬧只會是茶壺風暴弄破鼎。看過往歷史,他國政治人物被美國"隨意"拋棄的比比皆是,蔡英文之事豈是孤例。

附記 :
兵無常形應用之妙存乎一心,蹲下是為了站起來,退是爭取更多時間,預留進的空間。是以兩國爭鋒,一路髙歌猛進,自恃兵威者一遇頓挫,未有不一敗而塗地者。進者,戰也,退者,和也。戰和之目的一在屈敵,一在自全。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不得已才伐兵。若無可戰之兵,求戰之心,誰與求成?無謀和之心,恃絶對兵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知進而不知退雖強必敗。此二戰軸心國之先盛𢓭衰,終至無條件投降也。既無戰力,民無鬥志,而妄自尊大,此夜郎之所以亡滅也。

中共政權乃當世最諳進退之道者,韜光養晦,所為何哉?尺蠖之屈,故在伺可伸之機。而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眠?古有明訓。兩岸欲求共存,端看自身是否有可戰之能,方有折衝樽俎之籌碼。唁唁而吠徒示人色厲內荏。( 王忠優 )


**「美艦將闖陸造礁十二浬 恐起戰端」。這是今年十月十三日《旺報》標題。背景:十月初美國宣布派遣拉森號驅逐艦巡弋南中國海,將通過中國人工島礁附近,以挑戰北京號稱的領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九日表示:「中方…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以『維護航行和飛越自由』為名侵犯中國在南沙群島的領海和領空。」情勢緊張。
一個上升的強權(中國)和一個在位的強權(美國)真的不免一戰嗎?美國在習近平訪美所謂「失敗」後對中國戰略轉硬嗎?

十月廿七日拉森號接近中國人工島礁最近達七海里。前後十天內,中國驅逐艦尾隨在其後。中方不但沒動武,而且水兵還用英文與美方水兵話家常,離開時說:祝你們有個愉快的旅程,期待下次再相逢。《路透》十一月六日報導。

之前,十月廿二日,雖然美艦已航向中國南海島礁,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仍說:「當今中美海軍關係進入歷史上最好時刻。」因為中美海軍交流空前頻繁。二月初,中國海軍艦長卅人赴美進行一周的訪問,是中國有史以來首次派大規模一線指揮官赴美交流。十月十三日,中國「鄭和號」訓練艦赴夏威夷珍珠港訪問。十月十九日,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讓來訪的美國海軍艦艇長廿七人登上參觀,是首次對外國一線指揮官開放。

之後,十一月七日,中國第廿批亞丁灣護航艦隊六艦艇,進入大西洋到達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外海,與美國海軍舉行聯合演習。此為中美海軍首次握手於大西洋。
十一月十六日,美國闖南海的拉森號姊妹艦史塔森號抵達上海停泊於北面吳淞軍港,進行五天的訪問。這是首次美國軍艦停泊中國軍港。

美方如何看拉森號南海巡航?十月廿八日《紐約時報》說:拉森號低調的航經中國人工島礁後,「迅速而安靜的離開。」被澳洲學者Hugh White認為是懦弱(timid)的行為。之後,美國官員對拉森號闖中國人工島礁細節一律封口不提。即使在野黨參議員馬肯十一月九日寫信質問美國國防部長:拉森號當時有無打開雷達和火炮?如果是關的,等於美國默認了中國人工島礁的十二海里領海。但是未得答覆(十一月十一號《路透》)。(聯合報1210 林中斌撰 )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當前教育問題的剝絲抽繭

當前教育問題的剝絲抽繭

當報載有67大學科系招不到學生,一時大學教育問題引起社會關注,甚至部分台清交成碩博士班也招生為零問題的深度剖析。少子化是表象膚淺的看法。當前教育最大問題癥結是競爭太激烈,教育變質為如何贏得競爭而非提升素質、能力,有如軍備競賽永遠無解。教育可粗分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

應試教育針對考試而來。其目的也可在粗分為兩大項,提升能力與贏得競爭。這兩項互通但後者必然會反噬前者。因為人的能力一項需要長時間考察,且長於此恐短於彼,很難界定優劣。現實社會競爭激烈又不可能用長時間來考察每一個人的能力、再衡量,只好簡單化的一試定終身,如此贏得競爭自然凌駕能力提升。

素質教育講求五育並重,理想性極高但不切實際。一般說的素質是生活性的音樂、跳舞 、繪畫等軟性課目,能力優劣更難省察。但這些科目不論是誰來排 ,在教育體制上,都會排在語文、數理的後面,難道語文、數理不是素質的重要部分!? 據上述推演,針對應試需要其帶來的影響是只要不考就絕不學,看多少學校教學忽悠或跳過這些課目 ! 硬要考也只是在已慘烈無比的重擔上再加砝碼。考試過後的失敗者產生激烈的厭讀症,終身不願再學習,即使是成功者,也不願再深入探索以前應考獲得的知識。試問幾個成功的文科生還知道Sin與Cos的差別,即使在當時考試時他們是知道的。

要緩解激烈競爭表面上看有兩途可選,其實徒勞。辦法 : 

擴招。20年前台灣廣設大學採的就是此途,實驗證明是錯誤不可行的。競爭變質為是要台清交成、中字輩、老牌私大還是聽都未聽過的阿里不達大學。18分進大學 ,不論品質,學士問題解決了,只好轉而向碩士、博士擠壓比量,結果是造就一大批只會讀教科書的流浪低質碩博士,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說是高級人才,實際是社會底層。傳統學習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觀念破滅。

還有一大偏差問題是投資教育已成為永遠的政治正確。只要說增加教育經費大家都鼓掌,如此政客有選票、官員有政績、學校巧立根本連老師都不會的新科系所招生、吃教育飯的擴大飯碗何樂不為、父母子女虛榮心得以滿足。其實教育的投資早已超過實際需要,好比是經濟上的QE,是麻醉劑甚至是陰謀。學校招不到學生就是說明。

再一項辦法是分流。學術與技職分流,德國師徒作坊制有很好的例子,但我們不可學、不能學。不可學是指觀念上的萬般皆下品;不能學是說產學結合制度一旦引進馬上就會變質,虛擬幽靈學生騙補助情事發生、企業廉價使用變相學生勞力...。技職一詞,英文稱Know-How,是實踐技術。例如大廚的鹽少許是甚麼 !?包水餃,讀罷幾本烹飪理論的書,不如跟師傅實作半小時;學游泳要下水,學製造不如找郭台銘,學電子商務不如找馬雲等都是,學院的教授們是不懂、不會的。

分流,自古本是傳統家庭對眾多子女自然的選擇,如曾國藩家族,曾國藩出仕科舉,家族支撐就轉落在四弟曾國潢身上,不再出仕,自然做出選擇。( 曾國荃是因緣際會靠軍功出仕 ) 但計畫生育扼殺了家庭自動分流的選項意願,我們過去的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再在重男輕女、唯有讀書高,嫌惡黑手的觀念作祟下,不論孩子資質興趣,一律往學術唯一金字塔上擠爬,必然產生的問題已如前述。這不是台灣的單一現象,亞洲凡是實施過計畫生育的國家,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都有此競爭激烈問題,且生育率再也無法回升。歐美國家相對來講就輕的多 ,生育率也比上述國家要高,傳統都認為法國最低,其實法國最高,達2.1% ,台灣最低1.06%。這是當時推行計畫生育始料所不及的後遺症。

現行的教育亂象就短期言是無解的,誰要說有辦法肯定是騙子。19世紀英國倫敦為馬路上的馬糞困擾,只要有馬車就無法解決,只有當汽車出來,馬車被淘汰消失,問題自然解決。教育問題也要從根本改變起,假以時日或許有效果。惱人的空氣汙染問題,也只能等無排放的新能源大部分取代現行石化能源,空汙、暖化等問題緩解或解決。

現代社會常說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重要,樂觀心態比悲觀心態有利協作。但情商教育需要學子們長時間無競爭性的共處、共遊戲中學習,但現行教育體制,學校卻只能提共單向的智力教育; 從人的進化史的烙印來說,傳統為求生存而考慮的謹慎競爭策略使人的心態往往趨於悲觀,先天下之憂而憂、居安思危等話最能說明。而工業化的分科教育更專精、窄化學習且加重競爭,更不利於彼此的協作,尤其不利於需要樂觀以適應進入講就陌生人高度協作的城市化網路社會,這是進化史和現代文明衝突帶來的挑戰。惟當人的觀念轉身成功,教育問題或許就解決了。

興趣是最佳的老師,最能激發學習動力,全情投入。但因為競爭,遂使上自國家政府,下至家庭父母都亟力的介入教育,說是照顧其實變質成干涉。干涉照顧的外在獎勵太多,使學習成為手段而非目的,恰巧是扼殺了學生興趣的尋找 ,還說什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現行適合工業化社會的教育體制,已無法滿足互聯網社會的特質與需要,況且未來還要加入機器人與學子賽跑。只有當政府只提供良好的環境與選擇平台,家長盡可能的放眼旁觀並接受,讓孩子自然與同儕共處中摸索興趣,學習情商,在互聯網社會中建構個人的金字塔,與傳統學術唯一金字塔或工業化社會的分科金字塔共崢嶸,像做麵包的鄭寶春、個人工作室或無數微創業成功的年輕人,他們在擅長的領域裡打出一片天,小而美就是例子。

附記: 

* 1932年,凱因斯曾說" 預估100年後,人類將徹底解決糧食的溫飽問題。" 82年後回頭檢驗,看美國僅以2%不到的農業人口不僅解決了美國自身的溫飽,還大有餘力輸出,3D打印取代機器製造,新能源革命都已成形。若暫時放下爭論不休而無答的轉基因食品到底有無害的問題,現在或許就能宣布此一問題已經解決。當人類奮鬥的終極問題得以解決,你能想像當人類有大量休閒時光的社會將是甚麼樣子 !? 什麼樣的工作會是下一輪的主流 !? 人與人之間相互娛樂、相互服務的體驗、分享式經濟活動或許是主流,教育變成是不追求結果的歡樂,將完全顛覆現今追求結果的知識傳授教育體制。

* 創新是一個極為時髦的高大上詞兒,不談創新不是好文章。但就生物學言,遺傳才是最佳的生存策略,看" 習 "這個字就是鳥類要不停的學習基因帶來的飛翔技術以適應生存。而創新對生物研就是突變,但99.9%的創新對生物言都是變態會被淘汰。就人類而言,創新者往往就是怪胎、異類。大家熟知埃因斯坦,甘地、弗洛伊德,賈伯斯或我們的莊子等,他們都不善於人際交往,情商極低又是偏才,自甘於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他們的一言一行常出乎人之常情想像,而又覺得有一定的哲理。

創新是無法識別、培養與測量的,若能,哪就不是創新了。比爾蓋茨中途退學,人人都說他傻,那一刻的決策就是創新,卻絕非人人敢學。我們現在講微創新,不妨解釋為改良式的創新,麥當勞漢堡搭配薯條可樂的組合就是創新,汽車裡毫無技術含量的的飲料杯裝置,就是體驗需缺的微創新。用一個流行的段子或能說明體驗經濟的創新。 女對男 : 若他事情竇初開,妳就寬衣解帶;若他閱人無數,妳就爐邊灶台。男對女 : 若她涉世未深,就帶她歷經繁華;若她歷經滄桑,就帶她旋轉木馬。缺什麼,給什麼,就是體驗創新經濟的精隨。


 【讀鄭也夫先生" 吾國教育之病理 "一書心得筆記分享 】

附記 : 馬未都談讀書有什麼用 : 20121206 觀復嘟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kxOdROjYc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讀" 底特律往事 " 看政策擬定的前瞻性 兼說工會

 讀" 底特律往事 " 看政策擬定的前瞻性

底特律是全美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大本營,上世紀70~80年代風光無限,造就無限繁榮。但2013年0708 底特律市政府因負債185億元而宣告破產。跌破眾人眼鏡,不禁要問孰令致之 ?  ( 我們的苗栗怎麼還未破產!?)

三家公司在全盛時期的全美汽車市占率是80%,海外市場也獨佔鰲頭,錢多得淹腳目不足以形容。1984年與汽車工會簽訂協議,對工人工作保障、福利條件極為優厚。如新進員工須透過公會招聘、退休工人死亡其配偶仍享有公司生活費用與醫療補助福利,最嚴重是工人失業,前48周,照原薪領95%的薪資,48周後仍未有工作,員工進入一個稱為" 職位銀行 "的部門,只要員工每天準點打卡"上下班",在裡面喝茶看報、發呆冥想...均可,仍可繼續領95%薪資。最高紀錄有人在職位銀行呆領了12年。每天準點打卡"上下班"的要求,原是想激發個人的自尊心與羞辱感,努力激發潛能另找工作,但人的依賴惰性顯然比原設想的要嚴重。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壽命的延長。當年美國工人 65歲退休,那時男人的平均壽命也就是67~8歲,真正能享受福利的時間就2~3年沒多長。現在是服務滿30年即可退休,平均壽命延長至80歲左右,若22歲進公司服務,52歲退休,福利安享期長達近又一個30年。歐豬五國之財政崩潰,歷歷在目;施羅德的Agenda2010削減福利、延後退休等不僅使德國避免了財政危機,成為歐盟的支撐獨木,但他卻因此而競選失敗下台,選民是短視無理性的。

90年代,日、德汽車湧入,接著韓系汽車殺入,削價競爭,三大的市佔率跌破50%,海外市場也節節敗退,致頻頻減產關廠,失業工人激增,但原協議在強大工會運作與罷工威脅下繼續有效,致入不敷出。公司營運不佳,市府抽不到稅,稅賦轉向可以控制的如房屋稅則稅率節節拉高,不儲蓄的美國人生活立刻陷入困境,新貸款無門,舊貸款成呆帳,如此惡性循環,市政終致破產。這是典型富裕的任性所造成,若稍具居安思危的想法,下場恐不會如此嚴峻。

"前瞻性"向來是個高大上的詞,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不然不會有天下沒有後悔的藥或千金難買早知道之類的諺語。台灣現在面臨的很多困難似乎有些類似底特律陷阱,錢淹腳目時各種打著照顧所謂低收入農民、勞工...等的年金福利頻頻開出且逢選舉必加碼,經濟不好就舉債發福利,反正國家大的很,初期只有幸福沒有痛苦,當百姓感到切身痛苦時,補救的時機已嫌晚。看所有的甚麼勞保、公保、教保、健保、退撫基金都頻破產邊緣就可證明,當然這也與社會老齡化有關,食之所眾,生之責寡,只把矛頭轉向最弱勢的退休軍公教身上砍福利根本於事無補,只能激化怨懟。說穿了這是人性問題,當未來的長痛與切身立即之短痛面臨抉擇時,人一定選擇先解決切身短痛,不燃怎麼會有飲鴆止渴的成語留下。民主社會更是滋養這人性惡魔的沃土。

附記 :   對付工會的硬漢 : 

從幾件事例來看,打著維護工人權益的工會組織,實已形成是黑社會收保護費的頭頭,是極自私、短利邪魔歪道。( 並不是每位工人都願意加入工會,只有總量的10~15%,也間接說明工會並不是工人的守護神。會員要承擔5%薪資的會費與承受非己意願之罷工期間的損失。當一個國家勞工保障法日趨完整時,自然不必再加入所謂工會。)

二次大戰後,杜魯門接棒戰時聲望極高的羅斯福為總統,工會在戰時一致對外的情況下尚能配合國家政策。戰後則工會運動四起,予取予求,動則罷工威脅政府與資方。煤礦工會大罷工,影響到鐵道部門勞工,杜魯門被逼無奈祭出鐵腕,首先想讓軍方接管鐵道部,同時把罷工鬧事者徵招入伍,此舉牽涉面大,後來他以美國總統的信譽威望向全國民眾發表演說,訴諸民意、尋求支持和煤礦工會黑幫頭子路易士對決,這是一場政治豪賭,最後迫使工會讓步。

1970~80年代,英國煤礦工會帶頭頻頻連鎖串聯罷工,搞垮兩屆政府,國家幾近癱瘓 。1979年首相是鐵娘子柴契爾當選,挾福克蘭群島戰勝之餘威,強硬面對。嚴肅駁斥公會假愛國之口號,行誤民害國之實,迫使工會退讓。( 1926年 ,英國印刷工會拒絕刊印反對罷工得事情,此舉以罷工來限制民意言論自由已觸及英國憲政底線,當時的政府高管如張伯倫、邱吉爾...,決定停止談判,以對耗的方式來抵制工會,如此當然是政府贏,給工回嚴肅打擊。)

1998年美國汽車工會大罷工,使原已不振的汽車工業更加困頓。德爾芙汽車零組件公司頻臨破產保護。2005年新上任的CEO米勒,被迫放棄原有之薪金150萬美金,自己每年只領一元象徵性薪水,與其他高管共同放棄分紅協議,杜絕工會肥貓之指責,這是以苦行僧方式逼迫工會共體時艱,挽救公司也是挽救自己。

出身工會 Fitch寫了一本" 出賣團結 ",批判工會內部之腐敗。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制約國家濫用權力】才是主張廢死者的核心理念 ( 美國恢復執行死刑 )

【制約國家濫用權力】才是主張廢死者的核心理念

支持死刑者的立論多是從個案的同態正義角度著眼 : 

1. 為社會除害,以免再危害他人。這個邏輯看似正確,事實不然,歷史資料證明,被判死者大多是激情殺人的初犯,再犯的機率不高。浪子回頭不是廣為社會嘉許嗎,死刑只能斷絕此路。

2. 浪費社會資源。不斷的救濟、反覆的上訴耗費巨大社會成本。且不說過往冤案發生的機率不低,若冤案發生在自身,還會如是主張嗎 ? 即使不談冤案,用金錢來衡量生命價值,是否太冷血 ? 況以此邏輯推論,所有老弱殘不都是浪費巨大社會資源而無生產力,一併除去算了,行嗎 !? 

3. 主張廢死的人都是事不關己在說風涼話,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換位置換腦袋。殺人者死是符合人性對正義的追求,社會在變,人性是不會變的。前段極為情緒化的表述有煽動沒價值,後段確是理性觸及問題核心,這就是要探討的部分。

首先看兩個案例 : 

2011大陸發生的葯家鑫因車禍致人受傷進而殘殺張妙案,當時無論就法律層面或輿論層面葯家鑫都是必死無疑。張妙家在提起刑事訴訟時也順帶提民事訴訟要求賠償50萬。在訴訟進行期間,葯家雙親曾手捧20萬赴張家賠罪求情,其目的當然是為保兒子一命在努力,但張家堅決拒收,要求同態正義,否則有錢判生、無錢判死豈有天理 !  2012法院判決葯家鑫死刑,民事方面另因葯家鑫已年滿18歲,具完全法律行為能力,法院只能就其個人能力與資產來做民事賠償,而無法要求其父母等連帶負責,判決賠償張家慰問金 4 萬元 ( 事實上連這四萬元都無法執行,因為他只是一個大學生,張家實質得不到任何經濟賠償 ) 。於是葯家鑫被槍決,殺人者死,同態正義得到滿足。但淚流滿面的張家經濟從此陷入絕境,社會上同時又多一個淚流滿面的葯家父母,但不會有任何愧疚,難道這是正義的實現 ? 荒謬吧 !  判決執行後,張家情緒稍冷,面對現實生活實質問題時,乃又找到葯家,表示願意接受原先要提供的20萬賠償慰問金,但時過境移,葯家表示錢是借來的現已無力支付。在此回頭看,若張家不堅持殺人者死改以他刑,並拿取適當賠償金,就增進雙方福址言,是否比蛋打雞飛雙重受害要好。若我們反對有錢判生、無錢判死,那最好的方法恰好是廢除死刑,以杜絕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情事發生,另令加害者負責相對應的賠償,終身為其所犯錯誤背負責任與內疚,社會整體福祉才可能改善。

1976年,法國發生一起極為冷血殘暴的綁匪擄朋友八歲幼兒為質,又殺質仍要求贖金的案子。更令人氣憤的是罪犯帕特里克.亨利在還是嫌疑犯時,不斷向媒體放話諷刺社會、嘲笑警方,說這種案子根本不該發生,抓到兇手就該立刻槍決等話語。當破案證明亨利就是罪犯時,他的蓄謀殘暴謀殺、虛偽與無恥引發極大民憤,一致要求速審速決立即送上斷頭台執行死刑。連高級官員都已不顧三權分立,行政不干預司法的理念放話認同民意。但本案在法院的最終判決是無期徒刑而非死刑,原因是兩位主張廢除死刑的律師柏克琦蓉與巴丹戴爾自願為亨利辯護。庭上,兩人不談案情事實,只對陪審人員說死刑根本不該在這兒談。因為 :

一 .   死刑無法恫嚇死刑罪犯。法國是歐洲 (1980年代前 )唯一仍保有死刑的國家,但廢死國家的犯罪率並不比法國犯罪率高。蓄意謀殺的死刑犯根本是賭徒心態,早已考量過可能死刑的後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 朱元璋亦因嘗以殺止貪竟無效,而有此嘆。) 且蓄意謀殺案層出不窮也間接證明死刑無鎮懾效果;若是臨時起意的激情謀殺者當時根本未想到死刑的後果,而大部分謀殺屬於後者,他們釋放後再犯的機率並不高。

二 . 正義問題 : 殺人者死、一報還一報、以牙還牙等同態正義的追求觀念,是傳統身分社會的特徵,是人類進化的烙印與生帶來,既符合人性又順應社會由家庭、家族、宗族、部落演進的過程需要,否則人類根本無法適應物種競爭生存到現代,這也是支持死刑者最理性又有力的理由。但當社會進步到現代國家概念,國家是一個大共同體,要眾多陌生人之間彼此協作,於是每個人讓渡出來一部分自身權力給法律,由公權力來保障每一個人並追求最大的社會福祉。因此,每個人或家庭在現代社會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當有困難時往往得不到過往以血緣、情感為紐帶的家族,宗族小共同體的幫助,只能依賴國家公權力 ,否則有鼓勵以暴制暴之嫌。除非不接受這個進化,排斥國家的存在,否則以前現代身份社會的正義標準來規範現代契約社會的需要,必定是圓鑿方枘,格格不入,治絲益棼。

巴丹戴爾對陪審團的最後一席話說 :  "人們關於死刑的所有鼓譟終將結束。到了廢除死刑那一刻,你們和你們今天的裁決將成為歷史的孤家寡人,永遠處於一個孤立的位置。你們的孩子將成長在一個沒有死刑的環境裡,他們會知道你們曾經判決過一個年輕人的死刑,屆時,請再看一眼他們的目光吧 "。這席話極具情感煽動,歷史責任的恐懼與孤獨在陪審團員心中升起,做出的最終判決是無期徒刑而非輿論認定的死刑。( 不是常說 : 給我個痛快吧 ! 要死 ! 哼,沒那麼容易,要慢慢不斷的教育、反省、折磨、生不如死才是最大的刑罰。) 無期徒刑加靈堂恰巧是最大的肉體、精神與心理教育。

法國於1981年0930,密特朗明令廢除死刑,據當時民調資料顯示法國民眾仍有60%的民眾傾向保留死刑,社會極為糾結。這種糾結還將會繼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密特朗自信歷史潮流的趨勢不可擋,有政治智慧與道德擔當,敢運用職權強姦落伍民意,其自反而縮的勇氣令人佩服。)

個人在部分權力的讓渡時不會把生命決定權讓渡出去, 否則是無意義的。因此我們對法律的要求不僅是保護好人、懲罰壞人,還要有制約國家濫用權力,避免公權力危害、剝奪個人生命的功能。遠的不說,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國內著名的江國慶冤死案,都是濫用權力,利用正義施行更大不正義的例子。我們的近鄰柬埔寨,這樣剛走出戰亂的國家竟然也早已廢除死刑,因為她經歷過赤色波布政權濫殺數百萬人的恐怖,知道一定要法律防範,權力的腐化是必然的。所以【制約國家濫用權力】才是主張廢死者的核心理念。宗教性的主張廢死與冤、錯案的盡可能避免說只是偏章。

" 支死與廢死 " 這不是道德是非問題,也不是好與壞的選擇問題,是生命尊嚴與社會正義的觀點角力。很多立法問題,本來就是價值取捨,並沒有一定的對錯可言。在現代講求理性,從過往身份社會到現代契約性質的大共同體社會,當面對我們經常會不自覺調動原始內在情緒,在處理該理性化問題產生不調和的矛盾時該如何轉化。道德標準向來是隨時代變化而浮動不一的,只有當道德的演進與政治團體核心要素同步吻合時,不調和的矛盾就自然會化解。

曾經是一個堅決主張死刑的我,現在有些動搖,這對一個對很多事情看法已有成見的" 老狗 "言是糾結的。我無意主張立刻修法廢死,猝然廢死對民憤洶洶與廢死可能帶來的枉法徇私的負面示範慣例,不能忽視。廢死需要一個漫長的升溫醞釀過程。只有當大多數國民的道德觀能因應所處契約社會特性,而對身份社會的與身俱來的烙印~~同態復仇意識克制轉化,有了這樣的共識,差可談廢死。 

附記 :  

很多人把廢死看作是檢驗現代國家概念下的彰顯,搶占道德制高點,可惜理想性太高。若未來世界真進化到所謂地球村概念,政府組織或可能萎縮或可能更強大,人類的道德標準該回到從前小共同體時代還是要讓渡出去的更多,可以思考,隨遇而調。

現行體制下,戰爭使道德歸零,公權力在戰爭期間對個體生命的控制予奪是沒辦法的事,任何以自殘的方式規避都不被允許。現火熱的恐怖與反恐的鬥爭正白熱擴大化,是雙方彼此的報復,都未能守護尊重多元價值自由與法治平等的精神,即使是廢死、高喊人權高大上的國家,殺起人來不論無辜與否毫不手軟,如此說來,人權是有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性,只是特定時空下才盡量彰顯,人性復仇的另一面並沒有消除,只是暫時掩蓋。

**台灣的司法界在等、幹什麼 !?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2019072525日發表聲明稱,“國會已經投票通過相關法案,並經總統簽署生效,明確授權恢復判處執行死刑”。他給出的理由是:司法部門維護法治,我們應該為受害者及其家屬追究這些罪犯應該受到司法系統所施加的刑罰"。聯邦法院死刑名單上共有62人,一直拖着不予執行,這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主要阻力來自於美國一些廢死利益集團和社會人權組織。

美國一直存在死刑,恢復的不是死刑,而是執行。對罪大惡極,喪盡天良的刑事犯執行死刑,是平民階層的願望,然而,話語權却掌握在法律精英,媒體精英,政治精英的手理,如果美國不是因位有獨特的政治結構,廢除死刑法案早就可能制定。美國憲法將刑事管轄權分配給各州,這阻止了精英們由上到下展開廢除死刑的行動。除非他們能够修改憲法,而修憲法需得到四分之三州的同意。所以歐洲精英們操縱的廢死機制在美國不可能實現。廢死運動,越到基層越難推進,任何國家都一樣,包括那些已廢死國家,只是他們群眾的聲音被抑制了。

歐盟各國能一律做到廢除死刑,原因是精英們有機會制定相關立法,全國推行,比如1981年法國立法废除死刑時,73%的法國人要求保留死刑,而不到10%的精英就決定了死刑存廢,並强迫大家接受。這是西方民主的榮光?還是西方民主的耻辱?

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的台灣司法界,看到此節新聞,該想一想,我們的死刑名單上好像還又40多位定讞者待執行,是不是該執行了 !  更奇怪的是,那些"廢死聯盟"的人,怎麼沒有出來抗議、指責美國開民主倒車 ? 

**  死刑的存廢,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在土耳其社會中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目前( 2016下半年 )被討論的議題不是「廢死」,而是「恢復死刑」。

死刑已在土耳其消失長達三十年,最後執行死刑是在1984年。翻開土耳其的死刑名單,會發現大多是政治犯,但在2004年後土耳其全面廢除死刑,對現在的土耳其人來說,「死刑」聽起來彷彿是一種古老而不文明的刑罰。改革往往需要一定的觸發事件,加入歐盟是2000年初時的土耳其亟欲向歐盟靠攏,在制度上做出許多改革以配合歐盟的規定,渴望拿到入歐的門票,其中一項目標正是「廢除死刑」。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恢復死刑的聲音又是從哪傳出來的?起因正是今年7月15日那場失敗的政變。在政變過後,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展開一連串的整頓政策,也在土耳其各大城市舉行「守護民主」的晚會,這些晚會吸引大批民眾參與,並開始有人舉起「恢復死刑」的標語,希望以死刑嚴懲欲政變、分裂土耳其的「叛徒們」。而厄多安也在演說中做出回應,他表示在一個民主的國家,人民所望就是政策所向。 

土耳其廢死或復死皆是以政治為訴求與導因,這種討論已不是人權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沒有是非,隋勢而變,沒有價值。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幾個歷史故事說依法治國的自由、平等精神

幾個歷史故事說依法治國的自由、平等精神 

施劍翹當眾槍殺孫傳芳,總司令老僧血濺佛堂  

1935 1113報紙頭條: 天津"居士林"佛堂,裹足孝女施劍翹於法會上眾目睽睽之下,以勃朗寧槍殺已放下屠刀、沒有護衛的" 殺人魔王",前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為父報仇。這個事件的轟動不下於1927年張學良於大青樓、老虎廳私刑槍殺楊宇霆、常蔭槐為父報仇之案。

施從濱原是奉系張作霖麾下第二軍軍長,1925年與孫傳芳在皖北固镇的交锋中兵敗被俘,被孫傳芳枭首于蚌埠車站,示眾三日。死訊傳來,年僅20歲的施劍翹(原名施谷蘭 )就立誓為父報仇,只要能助殺仇人,就嫁於為妻。惜所嫁非人,其夫竟主張一笑泯宿怨。施劍翹怒攜兩幼子離家出走,數年苦覓,終得以手刃已退隱為僧的仇人孫傳芳。得手後,施劍翹對驚悚的信眾說" 這老僧就是孫傳芳。小女子施劍翹槍殺殺人魔王孫傳芳只是為父報仇,一人做事一人當,我即刻去官方自首,大家勿驚,勿驚 !" 於是當時輿論一片倒,皆讚揚施女俠孝行,尤其是婦女界,堪比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殺人償命,一報還一報,為父報仇符合傳統倫理,何況殺的又是昔日殺人魔王。法院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依當時刑法故意殺人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死刑之條文,就依最低十年判決。施劍翹不服,說我根本無罪,上訴天津高分院,高分院減判為七年,施劍翹仍不服,在獄中再上訴南京最高法院,在輿論助威,與其父親故舊李烈鈞、馮玉祥、于右任等人又積極奔走運作下,最終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名義宣布特赦結案。

中國傳統的禮教: 殺父之仇、不共載天;殺兄之仇、手不反刃;交遊之仇,不與同國也。看,在以禮治國的時代下,血親之仇是主張自行實踐正義的。其實不只中國,任何前現代化國家、民族多是如是主張,看舊約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決鬥精神等,就是自行實踐正義。上例,國民政府得以公平結案,馮玉祥等大老們特有顏面,輿論民意得到認可、施女如願得報父仇,皆大歡喜。但被摧殘法律呢 !? 什麼是依法治國沒人在乎 ! 禮與法相悖怎麼辦 ! 唐朝武則天期間陳子昂<復仇議>VS 柳宗元<駁復仇議> ,看一千年前唐人如何處理此棘手問題。( 附註 一 )

什麼是法律 ? 法律是現代化國家,個人把部分私權力交出來給政府公權力,由公權力代為執行與公共有關事物如復仇正義,這就是法律,照法律走就是依法治國。當然法律本身是否已完整 ? 社會願意承擔多大的代價來追求正義 ? 事後有新驗證技術證明是冤案怎麼辦 ? 就如同商界說脫離成本不談品質,否則不會有"辯訴交易 "、"一事不再理"( 註釋 )等之情事設計,都是問提。 最大的問題是問題在於執行法律公權力的法曹們是否會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使大家有信心在法律之前真的是人人平等 !?現今最明顯的例子,都是有病的貪污受刑犯,是否每個人都能有如陳水扁的待遇 !? 哈哈冷笑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 你懂得 ! 

1938年0930,上海法租界,北洋政府前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唐紹儀於自宅內,被人以利斧砍殺。一時輿論譁然,紛紛猜測是日本人所為還是國民政府所為 !? 

抗日戰爭淞滬與南京失手後,日本開始質疑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的代表性,其內閣發表第一次近衛原則,宣布從此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欲尋找培植親日之傀儡對象,目標首選是唐紹儀。唐紹儀是第三批幼童留美學生,哥倫比亞大學高才生,在清朝幹過尚書、南北談判時的北方代表、中華民國北洋袁大總統政府第一任國務院總理、國民南方政府首屆財政部長、同盟會元老,聲望資歷皆為一時之選。國民政府深恐唐紹儀被日本拖下水成漢奸,百般勸阻。日本則威脅利誘百般進逼,一日軍統發現日本代表與唐會談甚歡,懷疑唐紹儀下水恐已難免,為絕後患,軍統戴笠奉命制裁,針對唐紹儀喜好蒐集古董之嗜好,派由趙理君假作古董商,藏利斧於花瓶內將76歲的唐紹儀刺殺。稍後才有汪精衛組織偽政府一事。 

本案,唐紹儀最多只是疑似漢奸,雖說在戰爭期間有所謂" 人權克減 ",即緊縮部分人權保護以應戰時需要之原則,若因此就被剝奪生命則太過。當"懷疑" 被公權力濫用或擴大解釋,則人人有隨時被公權力羅織罪名而陷入恐懼之威脅,與酷吏、特務統治無異。所謂免於恐懼的自由,就是個人在面對法治公權力時,對於自己的生命與公權力的關係有穩定正當的判決預期,使個人對自身命運有充分掌握感。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為所欲為,而是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的有所不為。當我無所求時,我可以龜縮自己無所事事而沒有危險,因為法律公權力會保護我。 

平等與自由的對待每一個人是法治國家的最基本要求,當然這遠遠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一起運作,如互相尊重不借端借勢的利用權力羞辱他人的修養與責任意識。最明顯的就是專門以揭人隱私為樂或謀財的八卦小報,藉握有媒體的力量,見風就是雨,擴大喧染甚至嫁接栽贓,完全無視尊重與責任,被摧殘受害的不僅是當事人與其親族,更可能危害圍繞當事人身邊工作人員得飯碗與機會,製造社會問題。

法治國家未必是一個最理想的境界,社會依然會充滿醜陋,但醜陋多被公權力侷限在局部地區,如華爾街的貪婪、官場政客的爾虞我詐等,因明顯反易於規避。非法治國家則是叢林法則,以一己之力實踐個人所謂正義,優勝劣敗,適者生存,於是遍地腥羶、滿街醜陋威脅,若是皇權治國,好壞取決於青天明君,充滿不確定性,歷史證明暴君庸臣遠多於青天明君。相較之下,依法治國仍是個較優的制度。

附註 :

*  唐紹儀被刺是在戰爭期間,為絕可能的後患,可以肯定。汪精衛真正被刺傷是在民國1935年1101國民黨南京第四屆六中全會,因呼應日本廣田政策,合影時被鐵血鋤奸會槍傷,子彈深陷體內,也是他日後致死的主因。1939年的河內刺殺才與組織偽政府有關,惜只是誤傷曾仲銘,汪精衛本人逃過一劫。河內刺殺我肯定,因組府事態已現無可挽回,南京刺殺嚴格來說是有可議之處。可能事關太子,大家不好說。

*  唐朝,趙師韞曾任下邽縣尉,專司當地的治安工作。徐元慶的父親因為犯罪被趙師韞正法。不久,趙師韞升任京官。徐元慶為報殺父之仇,隱姓埋名,到一家驛站做起了服務員。因為他心裏清楚,這是他可以接近趙師韞的唯一方法。終於有一天,趙師韞為公事出差來到了徐元慶所在的驛站,徐元慶抓住機會,乾淨利落地幹掉了趙師韞,報了殺父之仇。古代講禮治強調以孝治天下,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應該報;但殺人,更何況是草民殺京官,依法殺無赦,兩相衝突,該怎麼辦 ? 案子報到武則天處,她也犯難,就說把徐元慶悄悄放了,就當沒發過這件事。

這時,大詩人陳子昂反對,特地寫<復仇議>一篇,主張此事要分兩段處理。徐元慶殺人,依律該斬,但他又是為父報不共戴天之仇,應該表揚,就在殺了他以後,再開一個表揚會以昭孝道。幾十年後,文學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寫<駁復仇議>,反對陳子昂的觀點。說要看趙師韞為什麼殺徐元慶的父親,有無冤仇、亂法之情。若徐父確是犯罪該殺,則其子徐元慶報仇無理、亂法,就要明正典刑,何來表揚;若徐父支死確有冤情,則報仇合理,官員應該謝罪,豈能模稜 !?

情與法,禮與刑的糾葛與衝突,受傳統文化影響,始終存在,遂被有心人利用。今人從法治社會角度看來,自然是柳宗元之論才合理。別讓一千年前的柳宗元笑今人是法盲。

註釋 :  

" 辯訴交易 " : 即當嫌疑犯被抓到時,法官會先問是否認罪 ? 嫌疑犯在證據確鑿下若說認罪,法官就會在量刑時于以酌量減輕其刑,蓋嫌疑犯已有認錯之心且節省大量司法訴訟成本。

" 一事不再理 ": 已結案的案件,即使有新證據、新辨證技術如1993年美國開始使用DNA技術後,進行大量洗冤工程,證明已結案件雖確有大量冤案,法院也不再受理,保護嫌疑人不能一直受公權力干擾。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殺妻案,最值得玩味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幾件顛覆三觀的事:

幾件顛覆三觀的事:

去年,美國硅谷發生一件訴訟,加州政府把蘋果、谷哥、英特爾、阿都畢四家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這幾家公司有"不互相挖角協議",導致競爭與創新能力減弱,法院判政府贏,罰四家公司3.24億美元罰金。幾家公司不服提起上訴,結果是認為罰的還不夠重,罰款再提高為4.15億元。這件事相對來看,幾年前台積電研發大將粱孟松被三星挖角,最近DRAM教父高啟全被大陸紫光挖角,舉國譴責之憤怒當與愛國情緒有關。若撇開" 愛國 "一節,再"厲害"的人也有過氣的一天,他們的出走是否也攪動一池春水,由人的異動激發同仇敵愾、精進奮發之心,恐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喜。台積電不是仍獨吃蘋果嗎 !?

波斯頓地區有哈佛、MIT 等58所著名學府環繞,40幾位諾貝爾得獎主駐教,25萬以上的大學生在那學習研究,學風不可謂不盛。但自1979年以來,再也沒有任何一家從波斯頓發跡的公司擠入美國財富500強的行列,經各方研究分析其原因就在於對原有的保護太過,激不起創新。反倒是創立於對失敗與叛變有著更大容忍度的加州硅谷地區的公司,不忠不義的滋養" 容納叛徒文化",反成長茁壯極快成參天大樹。前者有如溫室,後者則有如半野放,勝負成敗已見。

商場上有很多保護性措施如專利權、競業禁止條款、著作權..等,對原創者當然有一定的積極肯定作用,但太過就會有副作用產生。社會達爾文主義有這樣殘酷的一句話" 公司倒閉是對社會所做的最後偉大貢獻。"容納叛徒文化" 短期當然有害公司利益,但長期來看卻有益於整體行業與社會。創造半導體發展之始的仙童( FairChild )集成電路的八個人,就是由夏克立( Shockley )晶體管公司叛逃出去的。創" 摩爾定律 "的摩爾博士就是其中之一。這八個人幾年後又分夥四散開花結果,如英特爾就是。半導體的"芯"就是今日企業之心,已主宰了世界發展50多年,且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再如夜晚急診室只有一位醫生,正在處理一位危險急症,但頗費時的病患,此時,進入五位刀傷大流血傷患,止血手術簡單,但若不能立即處理就會死亡。醫生陷入兩難,會眼睜睜的看到死亡發生。是該按順序救一死五,或救五而可能只死一。不論死五或死一,醫生都會有 "間接殺人"嫌疑。

這種事情發生在戰地醫院的機率更是普遍。據統計由傷而亡的機率過去高達40%,後經醫學進步與青黴素等抗生藥物普及,死亡率降至25%,但再就很難降。現在一種新的救治辦法是把傷者當成一件生產流水線上的半成品,戰地醫院的第一線醫生可能只做初步麻醉止血與止痛並做成醫療紀錄,就直接轉送後方另一級醫院做進一步治療,視狀況依序再轉,如此不會發生嚴重積累候治的壅塞現象,導致醫療不即時而致死,死亡率果然又進一步降低。這方法有效率,但似乎又與傳統上要求一個醫生對病人的人權關注有違,何妨視為一種觀念創新與突破。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情必近乎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無目的、有興趣 說讀書

情必近乎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看歷史上同一時段出現的聖賢哲人如 中國的孔子、印度的釋迦、希臘的蘇格拉底等,他們的教學都是一群學生或則跟隨著老師四處遊學轉悠,時時遊學即興說教,或則圍坐著一棵菩提樹師生對談說法,學者基於興趣一隅三反,教者也沒有任何外在的形式,也似乎談不上什麼具體目標,更不是片段知識的不斷填壓,然教育樂趣自在其中,憤啟悱發,賢弟子也勝於藍而輩出。

現代的教育則相反,有刻劃好的既定外在形式,片段積累的知識不斷填壓,不問學生興趣,一律披著盔甲循既定的階梯往唯一的目標上爬,過程是辛苦的。指考或高考是第一道門檻,區分出所謂讀書、不讀書的,考研與否又是一到門檻,如此逐級篩檢,到達最頂端的方被視為教育最成功。當然這個最成功在很多人內心是有疑慮的,可是這客觀標準又為社會接受,怎麼辦 !? 如此教育對國家、家庭、個人都是沉重無比的負擔。君不見每一道門檻過後,教科書、講義向下濫撒、或舉火焚燒,口中還一面嘟囔可解脫了,這輩子再不為讀書受活罪了,造成可怕的" 厭讀症",尤其是數理科。即使那些曾達到最高層的,在離開教育體系後,也未必會再讀書而同樣與書絕緣。原因是教科書只是片段知識的積累且特定的目標性太強,讀之索然乏味,不然為什麼除了紙漿廠,教科書、講義連舊書店都拒絕回收 !? 

再看勾3股4弦5的關係,早在商代就已被確認;同樣內容的畢達哥拉斯定理稍晚數百年,但中國人只重實用,不去推究為什麼會如此。歐洲人則會不出於實用的問為什麼 ? 會試圖去證明它,想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致使東西方開始就分道,各走一途。 歐州人一開始也只是興趣,把數學當作秀智力是聲譽的載體 。畢氏就因畢氏定理而說" 數都是由整數構成的。"0.8小數不也是4/5整數出來的, 終生奉信不逾,至死捍衛。他的學生提出挑戰說" 若勾股數組是滿足勾股定理a^2 + b^2 = c^2的正整數組(a,b,c)為真,那麼把a,b換成是 1 ,C將是\sqrt{2} 的平方,近似值為1.414....到無窮的非整數。畢氏一怒之下把學生殺了,就以為沒有這個問題了。我國初唐文人聲譽的載體是詩,大詩人宋之問的外甥一天唸了一首好詩"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宋之問想占為己有,外甥不同意,乾脆把外甥殺了。唐詩的所以蓬勃由此例可推想,當興趣變成宗教般的信仰,力量是可怕的。( 其他數學難題如地圖四色論、哥德堡七橋論、費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正 17 邊形...都是基於興趣而產生,被解決。)  

真理是獨立於人間組織之外,頂級問題的解決往往是出於無心插柳的局外人。看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地動說不是倍受人的組織天主教打擊。回看數千年來,人類的智識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以強烈的目的性為導引所建構出來的,而是基於好奇的興趣建構出來的,所謂幻想比知識重要就是這個道理。只有目的導引而不基於興趣的努力,只能成就世俗的物質性小成功;沒有什麼具體目標卻基於強烈的興趣從事某項計畫,往往會激發類似飛蛾撲火的痴狂,結果或許只是癡想,一旦成功,將是劃時代的大成功。清朝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說道:「情必近乎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追求一項志業,只有在這條件下才能做到在態度上感動而可以為它犧牲奉獻。片段知識是否等於學問 ? 似乎是但又不盡是。是否能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的量後,量變而質化,內化得之於心,這就接近情真趣化不遠了。

終生只讀教科書的人是可憐的,因教育制度的挫折而排斥讀書則是可惜的,若能在離開制式教育體系還能依循興趣,不懷有特定目的( 至少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 )為讀書而讀書則是幸福的。這樣讀書且不說讀書可以美容,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胸無城俯神長泰 ";坐擁書城,不啻南面王,體會神交古人、招之即來揮之去的樂趣。讀書可以擴大人生的參照係數,宏觀俯瞰的面大,易於自我定位不迷失方向。人生不斷的在衡量與選擇,常面臨困惑。會開車的人都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在教練場或初上路時,兩隻手總是和具體的方向盤在較勁,自覺緊緊握住向前行,其實是在路上畫蛇。有經驗後,則是氣定神閒的兩眼向前看,兩手輕輕握住方向盤不斷的微調,自然筆直向前。知識會激發思想,但屬智慧的經驗則會助你做判斷。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從伯羅奔尼薩戰爭看"原始民主之馴化"

暴君制必要時我們尚能推翻它,民主制我們有甚麼辦法反制 !? 從伯羅奔尼薩戰爭看"原始民主之馴化"

講民主馴化之發展,首先要提到僭主制。僭主制,又譯為暴君制,是君主制的變體,為古希臘所獨有。希臘時代認為,不通過世襲、傳統或是合法民主選舉程序,憑藉個人的聲望與影響力,獲得權力,來統治城邦的統治者,這樣的統治者被稱為僭主。很多國家政權形式,一開始並非為僭主設計,但卻很容易轉變為僭主制,因為沒有能力阻止僭主獨裁專政的轉變。後政治家克里斯提尼於BC509年,決心改革僭主制,用陶片(貝殼)放逐法預防獨裁專政而成為"民主制 ",民主兩字首先出現。

伯羅奔尼薩戰爭是記錄希臘斯巴達與雅典內戰(BC 430-404 )的歷史,作者為修昔底德,身為雅典十將軍委員會成員曾參與這場戰爭,雖作戰英勇仍遭放逐20年。我們今日看則著重在其對今日世局與民主發展的影響。 當年的雅典與斯巴達各有其一群屬邦,著重海洋的雅典民主提洛同盟與著重陸權的斯巴達寡頭統治伯羅奔尼薩同盟。戰爭的結果是斯巴達戰勝雅典。雅典的失敗則是民主初期形成的暴民政治本質(無人負責)所造成。戰爭期間因戰情需要,任何一點可能造成民眾不便的舉措都不被允許,舉措的推動者都會被由近似暴民組成的法庭處死。( 戰爭過程太複雜,此處無法細談。執政者伯里克利 VS 反對者克里昂;和平派尼基阿斯造神廟呼籲和平 VS 戰鬥派雅西彼得辦運動會呼籲戰爭 ,結果是公民大會決議派主張兩人同時帶兵去打仗,尼基阿斯戰死,雅西彼得叛逃,當然兵敗,雅典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當時參與戰爭的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說" 我們怎麼能由那樣一群暴民統治 ?他們是極愚蠢的"。蘇格拉底也因常說這些話而被暴民判處死刑。寫理想國的柏拉圖說" 國家最理想的統治模式是哲學王,也就是由一群既聰明、有理想又肯負責任的菁英來治理國家,民主制就是暴君制。亞里斯多德則說政治制度有六種,其中最壞的就是民主制度。暴君制必要時我們尚能推翻它,民主制我們有甚麼辦法反制 !? 他們都視當時的初期民主是洪水猛獸,要推翻都沒有辦法。稍晚的著名政治學者如約翰. 彌爾頓( 失樂園)、洛克(民約論)、孟德斯鳩(法意)、盧梭(社會契約論)同樣反對民主制。民主是極負面的。

看今日民主國家代表,美國憲法制定會議的紀錄,當時參與制憲的人一提到民主無不認為與暴民、動盪、愚蠢概念同義。美國的民主是在建立一個防範民主暴民政治的超級權力總統制,集過去君主制、土耳其蘇丹制、韃靼可汗制於一身,其權力與君王無異,目的在制衡民主,只是有任期,不能終身與世襲。(註一 )可見即使經過2000年,民主依然是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今天說的民主概念已經轉化,民主是以尊重與保護人權為主,民主實際無法決定任何事,個人意志無法直接轉化為國家意志,象徵性的一人一票成為現代民主的外在表徵,投票結果也是透過代議制度來行使權力。選後的人民就再也無力制約總統或被選舉出來的人,徹底隔絕底層的暴民情緒的向上延伸。各類型的選舉都已只是定期的嘉年華會,盡情抒發各種不同意見,緩和衝突情緒,建立意見市場而已。現在的民主是原始民主經過切香腸的方式,修改、馴化成今日的民主。就這樣的馴化,在美國就走了一百多年,要知道美國婦女有投票權是晚到1920年代才落實。直到20世紀中後期,由於民主與專制的對峙,才開始有人說民主的好話。20世紀的美蘇兩大集團的對決,與兩千多年前雅典VS 斯巴達的伯羅奔尼薩戰爭有什麼差異 !? 唯一不同是民主化的美國北約集團戰勝專制化的蘇聯華沙集團。1992年蘇聯解體,美國高唱勝利的原因就是因為民主。美籍日裔政治學者福山還寫了一本書" 歷史的終結 "來標榜以作為呼應,福山認為,隨着冷戰的結束 ,“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被給以最高地位,是“資本陣營”的勝利。在他看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的結束,標誌着共產主義的終結。當然他的結論現在又受到新環境的新挑戰而做出修正。

經馴化後的民主現在是主流的"政治工具",每個國家都要撿起來用做門面。最不"民主"的北韓,其國家正式名稱都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近一百多年來我們經常把民主共和連在一起用,其實以前是分開的。共和有寡頭統治的意思。孟德斯鳩將所有人民共同統治國家的民主,以及只有部份人統治國家的貴族政治與寡頭政治都視為共和國的政體所以共和制政府形式也可能會有獨裁或集權的情形,現實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們不能拘泥於字面,更重要的是內涵。很不幸,我們國內的民主是接近未經馴化的原始民主,而運作民主的人也沒有被教育馴化,致經常有面目可憎的暴民民粹型態發生。台灣小,人口相對少,歷經6~70年尚且如此,大陸幅員廣闊,人口數量龐大,各地區差異性更大,切不可盲目趕時髦,一定要先富起來,在富裕的基礎上再逐步推展民主,免蹈台灣後塵。



附記: 希臘.貝殼( 陶片)彈劾制驅逐法: 任何一位功勳卓著的名人,只要全國有一半或超過六千人把你名字寫在貝殼上,你就要被驅逐出國10年。十年後再回來,物不是人已非,想要獨裁也已不可能。ARISTIDES,希臘名政治領袖,就曾遭遇此困境。一天一位農夫拿著一塊貝殼走在路上,碰到ARISTIDES,當然農夫並不認識他,就說麻煩你幫我在貝殼寫上ARISTIDES的名字,ARISTIDES說好,他順口對農夫說我很好奇,你們為什麼要彈劾驅逐ARISTIDES呢? 農夫說" 我整天聽到的都是ARISTIDES、ARISTIDES,煩死了,我受不了 ,我要把他趕走。現為大家孰悉的修昔底德也被驅逐過。
為什麼各國對有權者都有限制連任法? 因為權力腐化,絕對權力絕對腐化,今天好,不代表永遠會好。造神運動的神就是不斷歌頌,如此造出來的。台灣近30年的選舉造勢集會,固定幾個人的名字被高分貝大量喊叫,無處不聞,簡直是一種精神虐待,真希望早些把他們都驅逐淘汰掉。

"修昔底德陷阱”是近一年多來極時髦的一個詞。就是說: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来回應這種威胁,這樣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如中國與美國之今日關係,就經常被人以"修昔底德陷阱”來套用。

註一:  以尼克森的水門案言,就憲法層次言,司法制度是沒有任何力量來制衡總統的。若尼克森堅決不退讓,聽從幕僚海格( 後曾任國務卿 )調部隊保衛白宮,抗拒獨立檢察官可能調動警察拘捕,可以不必辭職下台,造成憲政危機則是另一回事。幸季辛吉說了一句,若美國總統需要軍隊保護才幹得下去,就不必幹了。此話激起人的榮譽心與羞辱感,才可不為而為的主動辭職,副總統福特接位後立刻宣布特赦,避免憲政危機。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廢除遺產稅 :

 廢除遺產稅  

" 21世紀資本論 " 作者皮克迪提出的在現行資本主義的運行下,貧富差舉會越來越大,提高富人稅額似乎是唯一解決辦法。但稅的課徵是一件極複雜與困難的是,例如表榜公平的所得稅,到後來都落在軍公教與勞工的薪水階層上,而且稅官們會把他能掌握的這部分想盡辦法吃乾抹盡,至於課徵的資方與企業家們的收入所得則只能憑其"良心"繳納,再無良策;再如遺產稅,理論上在富人生後把其剩餘財產" 劫富濟貧 ",應是頂慈善的一件事,但因此舉有違人性親情,遺產稅早已是天邊彩霞,是看得到摸不到,反帶來極大負作用,因此紛紛主張廢除遺產稅。其原因如下 : 

1. 遺產稅看起來是為窮人說話,其實是害了窮人。起徵點額度的訂立就極為困難。例如我們現行的額度是1200萬,超過的部分扣除一半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等免稅額後,遺產淨額按法定稅率課徵。1200萬是高還是低 !? 在台灣都市裡只要有一套自有的住房,尤其是台北市,就往往超過1200萬,這可是都市的貧民,課其遺產是剝皮,一點沒有生後濟貧的意義。

2.富人有得是辦法在生前做財產轉移,最常見的辦法是贈與、信託、鉅額保單等方式。數據說話,如2008年王永慶過世,當時稅率是50%,繳了120億遺產稅,是歷史新高,三年後王永在過世的資產淨額高過王永慶,但稅率已降為10%,故只繳了40億。民國93年過世的蔡萬霖,本應繳納700多億遺產稅,但因避稅得宜( 據說是鉅額保單),只繳了5億元。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更是在生前就就將多數的資產轉移完畢,因此,蔡萬才在103年10月過世時,儘管其身家高達2280億元,外界估計蔡萬才家族應繳的遺產稅金額不過才1~2億元之間,更是少得不可思議。

3. 新一代的富豪們有很多是當代自己創業致富,這樣的人都是社會的菁英,就業機會與財富的創造要靠他們。遺產稅的課徵是驅趕人才以資敵。例如現在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因為是左派,主張個人資產只要超過100萬歐元就要繳納75%的稅額,英國高興地鋪紅地毯歡迎富人們來英國避稅,就國家利益而言,其得失不言已喻。

據國稅局資料顯示,遺贈稅每年徵收金額約在280億元到300億元之間,占全國稅收比重約是1.64%到1.79%,98年因王永慶故,金額突破400億為最高。遺產稅就如同落後國家的煙草稅,是有害的雞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故能廢除最好趕快廢除。例如香港於2005年,新加坡於2008年已經廢除,美國於2015也已通過法令廢除,這些已說明趨勢已成。社會也不宜再有仇富的觀念,一般人縮衣節食的一點結餘不足以投資,存入銀行孳息,富人透國銀行集中這些小額去投資,推動資本流動,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日前GOOGLE的創始人佩吉說" 我將來才不要像比爾蓋茨一樣,把錢捐出去濟貧,我要把錢都交給有能力的企業家去創造更大的財富,給更多人機會激發創造力。" 就是這個意思。至於財富過分集中在資本家之手的富作用,政府宜另謀良策消弭降低,留住並吸引菁英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附記 : 王永慶另有海外信託財產多達150億美元,相當新台幣4,500億,王永慶去世時遺產稅率仍是50%,因此若官司判決財產信託移轉為無效,國庫可課徵的遺產稅大約是2,000億元。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從一張照片說起  馬丁路德之心,路人皆知

  從一張照片說起  馬丁路德之心,路人皆知

馬丁路德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催生者,他的名言" I have a dream ",帶領黑人群眾運動,歷經三年,終於在1964年迫使當時的總統約翰遜( 詹森 )簽署了" 民權法案 ",也將馬丁路德以高大上的形象被寫入歷史。就社會運動成就來看,他當可說是實至名歸,沒有異議。但從其操作手法與運動方式來看,則會有推動社會運動追求所謂" 正義 ",是否可以不擇手段到傷害甚至失去無辜者生命來達成的考量。

這一張照片是馬丁路德在當時極為保守,白人佔大多數的伯明翰市所發動的社運一角,可能也是壓垮約翰遜的最後一拍。當這張員警冷酷、犬牙森森,正面撲上一位黑人青少年的照片,站上全國各媒體頭版,任人看了都會一陣頭皮發麻心悸眉皺,足可調動人心情緒,義憤填膺拍案而起,是可忍孰不可忍 !?引發社會同情與政治波動是可預期的。但若仔細看這張照片又會發現怪怪的,拍照的一瞬間,少年面無表情,若有所思,對警犬的撲咬既未躲閃也未驚恐嚎叫有違人之常情,縱然警犬是被員警緊緊扯住的,似乎說命一條,要就拿去,拚了。再看四周不像是群眾運動的民眾也未見大慌,只是冷冷看著,冷漠的沒有反應。

查閱過去相關的一些記錄與報紙文章,紐約時報有一篇譴責馬丁路德買通一位廣播DJ,宣布假消息說在市中心公園將有盛大演出,歡迎青年學生們參加共襄盛舉。消息一出,"馬丁路德之心,路人皆知",他想要煽動還沒有政治立場的學生參加運動,各界紛紛譴責不道德、不理性,但馬丁路德不管,他要的就是鼓動青少年學生出來,要的就是等你們員警出來阻止、要的就是員警與學生衝突。果然,當員警把非法集會、違犯社會秩序的告示牌一舉,立刻爆發激烈衝突,學生衝向員警準備用來恐嚇學生的水龍、警犬,現場一片混亂,媒體攝影記者鎂光燈猛閃,操縱者更加搧風點火、叫喊鼓動情緒,結果是員警逮捕600多位學生、孩子,一時社會譁然群情激憤,這張照片就是運動在將結束時,警犬撲向一位路過看熱鬧學生時所捕捉。馬丁路德要的目的、效果完全達到。但沒有人會再去注意照片背後的魔鬼般操作細節。

中國有句話說: 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爭取民權平等應該可以算是大德,那麼多小的不道德策略可以被容許不計較。是撒個謊、背個信、匿名黑函...,還是示威遊行抗議、刻意製造交通阻塞、散播謠言製造民眾恐慌...,還是焚毀公共設施、癱瘓議會或行政運作...,還是如馬丁路德操縱青少年與員警對峙、流血衝突、自焚、土製炸彈、汽油彈規模無針對性的恐怖攻擊....,最高層就是武裝暴力革命了。小不德的黃金底線在哪裡 !? 若從這個角度在來評價馬丁路德,他是否依然那麼高大上? 寫到這兒, 一幅孰悉的場景出現,去年什麼318太陽花運動,似乎介於三、四級間,算不算是黃金底線 !? 

歷史上劉、項爭霸,最後是劉邦獲勝,因為他有知人善任,廣納善言,能忍耐等優點。但民間一般對劉邦個人的評價似乎不高,因為他耍流氓、糟蹋人、一度拋妻棄子、尿遁背信、暗度陳倉,當政後誅殺功臣...。項羽雖是失敗者,但在史書的評價上,除漢書外,項羽尚高出劉邦一籌,史記列為本紀尤高,在民間老百姓更是喜歡項羽遠遠超過劉邦,為甚麼 ? 因為項羽的私德缺點傷害的是自己,劉邦的私德缺點受害的往往都是他人。同樣,現今搞社運的人往往都是藏鏡人,只敢躲在幕後鼓動青年學子打先鋒、做棋子,這樣即使成功 ( 先暫不論其目標是否正義 ),就其私德的卑劣、手段的齷齪,我也要小看他們幾個檔次。

規則多是由強者制定並予以道德化、高雅化要求一體遵行。從國際政局,戰爭規範、工業規格、商業標準、社會禮儀、運動規則...無一不是。這些規則多有制定者維護自我利益優先的傾向。弱者要解脫、改變現有規則的束縛不外文來、武鬥、鑽空子打擦邊球三途。例如,喜歡看運動比賽的一定最怕看到籃球比賽打成棒球比分,兩隊皆差,或其中一隊鑽比賽規則的空子,在規則內,不理會友誼、運動、輸贏的三段說法,就為贏球,全場採取緊迫盯人的打法,使5秒發球、10秒過中線,30秒出手這些保持球賽節奏的規則全被打亂,犯規頻頻,雙方球員體力耗費巨大而易情緒失控,假若對方教練或球員只要有一個肢體失控,他就可能被判贏球。合法社運就是鑽法律空子對政府形成巨大改革壓力,像施明德的紅衫軍反貪腐運動就是一個好例子;同樣,像美麗島事件,政府採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管蒐證就是應對的好辦法。相比之下,什麼太陽花、反課綱則窮斯爛矣 !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世界企業史上第一牛人 洛克菲勒

四場戰爭造就美國,一場戰爭造就世界企業史上第一牛人 洛克菲勒 

稍為熟悉美國歷史的都會知道獨立戰爭、南北戰爭、一次大戰、二次大戰造就了美國。1861年南北戰爭以前,美國還是農業社會經濟主要靠南方的黑奴,1861~~1917 電氣化革命,電信、鋼鐵、石油行業大發,使美國成為一個工業國家,走進世界舞台,二次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霸主。1861~~1890這段時間被馬克吐溫既褒又貶的稱之為"鍍金時代",即外表光輝亮麗,內在扯爛汙。正是這時代,造就了世界企業史上第一牛人 洛克菲勒。

1858年,20歲的洛克菲勒聽說南北戰爭很可能會爆發,立刻意識到發財的機會來了。抓住機會,傾其所有,大量購買囤積戰爭與戰後復甦重建所需的物資,買賤賣貴積累人生第一桶金,之所以說扯爛汙是指其中一些法律與道德邊緣的事。如他花300美元雇了一個人為其做傭兵,自己逃避兵役,據事後調查,那顧傭兵所屬的班在戰場上全部戰死。又例如在戰後重建地區販售糧食等稀缺物資,既是救人也是坑人,菩薩魔鬼雙面性。他自己對此道德層面的解釋是" 戰爭是殺人的,我做商業是活人的"。其實不只個人,歷史上胡雪巖、喬致庸都某一層度的依發戰爭財,國家如日本大發韓、越戰的財,台灣也小賺到過越戰的財。與洛克菲勒同時的卡內基26歲、摩根梭24歲,都同一模式發財。

南北戰爭後美國照明能源與電氣化革命興起,石油行業的探勘、開採正熱火朝天方興未艾,是又一個橫向擴張發財的大風口。洛克菲勒經考察後決定暫緩出手,他知道新點子新產品從初始到大發期間有一段時間差,此時的盲目投入只會造成日後的價格崩盤,果如其所料原油價跌落90%。1870年洛克菲勒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從煉油入手日產500桶煤油,在當時可是ㄧ最大煉油廠。1903年福特汽車量產,氣、柴油大發,在全盛期,標準石油經由控股( 托拉斯 )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成為歷史上迄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其財富總值達到美國GDP的1.5%,折合今日之3000億美元以上,普遍被視為人類史上首富。巨大標準石油公司形成壟斷,造成政府與人民,1911年美國乃針對其實施反托拉斯法,逼準被分拆為34家小公司,但這些小公司許多日後又成為巨獸,如美孚( MOBIL )、艾克森( EXXON )、雪芙容( CHEVRON )等,21世紀美芙與艾克森又合併成為世界第一大。

具有多樣性特質產品的行業較難形成壟斷,如食品業,但其原物料卻是被寡頭壟斷。像石油、金融,這種單一性的原物料與產品就很自然地走向合併壟斷,這是市場與產品特質所造成,很難避免。現在社會正由工業化進入互( 物) 聯網化,又是一個大轉型期,也是一個發財的大風口。互聯網行業也將如石油行業一樣,走向合併坐大進而壟斷的局面。至於壟斷是否一定會造成漲價,則是另一個可爭議的大問題。只要不是基於政治權力作特許性的壟斷,而是在准入門檻開放,因經營得法形成的壟斷就不會惡性漲價,因為壟斷企業也要時刻面對競爭,價格稍微偏高,立刻就會吸引潛在的競爭者搶進,壓低價格。

洛克菲勒在他人生的後40年致力於慈善事業,主要是教育和醫藥學領域。他建立了芝加哥和洛克菲勒兩所大學,好幾所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資助青黴素的研究,鉤蟲與黃熱病的防治等,對中國最大的慈善就是於1917年,在北京成立最高水準的協和醫學院,投入金額僅次於美國本土。另外其家族捐贈聯合國總部的建築用地,成立洛克菲勒中心、被炸毀的世貿雙子星...等。他一直活到1937年,98歲才過世。億萬富豪卻生活簡樸,洛克菲勒堅信他人生的目的是「盡力的賺錢,盡力的存錢,盡力的捐錢」結合企業與慈善為一體。這個" 不儉即匱 " 的家風到其至今第六代仍傳承著,子孫政、經兩得意,家族之盛較被阻咒的甘迺迪家族強的多。洛克菲勒家族不但捐錢做慈善,也捐人。美聯儲創辦人兼第一任主席阿德里奇是洛克菲勒的親家。大名鼎鼎的杜勒斯、季辛吉曾是洛克菲勒家族基金管理人,勢力龐大,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第三代洛氏家族當過副總統、十年紐約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推薦給尼克森作國務卿做更大的貢獻。( 杜勒斯是威爾遜總統的國務卿 )

日前GOOGLE的創始人佩吉說" 我將來才不要像比爾蓋茨一樣,把錢捐出去濟貧,我要把錢都交給有能力的企業家去創造更大的財富,給更多人機會激發創造力。" 這句話和洛克菲勒所說" 做企業是活人",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以魚和給人以漁,層次不同,效益有差。

任何轉換期間的混亂期都是滋生野草、橫財的時間與地點,是冒險家的樂園。大陸改革開放前30年發跡的首富,好像都有些爭議甚至牢獄之災;台灣的" 吳吳辜辜蔡蔡張" 家族的發跡就完全符合"鍍金時代" 的特性。他們的第一代也做到" 盡力的賺錢,盡力的存錢"且生活簡樸,但" 盡力的捐錢 "則差了許多。平常談論的人較少,這些家族人士一但介入選舉,馬上就會被拿出來檢驗。現在當然已無法用法律來追溯,只是希望他們子孫能" 逆取順守 ",贖罪兼改變社會負面觀點,為祖先為家族也為自己渡一層金。

附記 : 美國鍍金時代的外表光輝燦爛,內在卻藏汙納垢。同時代的幾位大亨如鐵路大王汎德比爾、斯柯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大亨JP摩根;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電力大王愛迪生等等的激烈競爭、爾虞我詐、相互併購,斯柯特就被逼死。市場唯一規則就是沒有規則,賺錢為先,勞工工作環境惡劣,待遇非薄工傷死亡路高達10%,工人流血抗暴,社會貧富差局極大。大亨們為確保自身利益,在商場無所不用其極,更短暫聯合插手政治,用金錢介入1896年之總統選舉,收買麥金萊,架空反對大財團的西奧 .羅斯福,使其為無聲之副手,贏取勝選,以維護財團利益。次屆,手法相同,依然勝選。但1901年,麥金萊被刺殺,羅斯福既未,先起訴JP摩根鐵路集團,反托拉斯制裁洛克菲勒石油集團,分解為34家公司。

幾位大亨在年輕時不擇手段比賺錢,財富一一皆可敵國,然只是個帳面數目,到晚年或是懺悔贖罪,或是又興氣比做慈善的雄心,紛紛成立慈善基金會。他們所捐助成立的大學、醫院、圖書館、疫苗研發等廣及各處,惠及全人類。不論他們慈善初衷為何,善果卻是歷歷在目,惡取善守,依然值得鼓勵。

**  陶朱公三散其財是比爾蓋茨的做法,若他是佩吉的想法,三次找三個有經營之才的人來擴大其財富,出現多個陶朱公。洛克菲勒家族捐贈價值850萬美金的聯合國總部建地,其聲名已永載史冊,建地周造他家族所擁有的土地將隨著總部的存在而持續飛漲,收益早已超過捐獻額,這是典型的戰略性慈善企業,最是高竿。我看慈濟、佛光山都好像有點這樣發展的味道。

洛氏給台塑王家不少啟示.而效益過之。看看四十年前林口那鳥不生蛋的地方,以公益之名建了長庚醫院,長庚醫是金雞母,而林口周邊王家的士地增值何止千倍,這是青出於藍,名利全收的高招,擴而遍及全省的分院異曲而同工。

近年,自比爾蓋茨大幅度捐出自身財產做慈善事業,巴菲特、喬布斯遺孀等紛紛跟進,各類捐贈方式不一,但大多數是股票而非現金。2015 12月臉書創辦人扎克柏格計畫捐99%臉書股票給自己創立的慈善有限公司,又掀起波瀾。這種方式捐款只是左手到右手,自己在臉書的控股權24%絲毫未減,慈善基金公司的錢可做投資又享受避稅 ( 美國捐款給個人是無法免稅的 )。 細讀他寫給女兒的信,他先用Give這各字,經人追問,又改用Investment這個字,而未使用Donate這個字 。這樣的慈善捐款與我們一般傳統觀念的慈善捐款自有極大差異,這種既利己又利人的慈善雖仍然值得鼓勵,但已沒有想像中的高大上。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2016世局大勢

2016世局大勢 

這一陣子世界發生了不少大事,如 TPP 的初步完成談判、蘇俄出動海空軍深入敘利亞轟炸ISIS組織與沙烏地內部王子奪嫡事件,越演越烈。除TPP 因為是政府亟欲加入媒體還多少有些報導,其他兩則向來是我們愚民媒體向來少于青睞報導,更何況大多數只追求小確幸的台灣人也沒興趣知道,但事實的經濟影響卻極大。

先說TPP事件:  不談TPP 是否是為圍堵中國,對抗RCEP與一帶一路經濟體。首先看1994年成立的北美( 美加墨 ) 自由貿易協定成立時,所呈現的一片願景企盼。當時預計美、加兩國將會因此更加繁盛美好,墨西哥亦將因貿易壁壘的消除,出口競爭力加強,國內製造業將大盛,工作機會增多,人民所得增加也將不再闖關私奔美國,20年後墨西哥將由發展中國進入已開發國家。20年後的今天我們來檢視現況,美、加依然富裕,墨西哥則是仍有將近半數人民屬於貧困,0.12%的人民掌握 46%的財富,貧富差距更加嚴重兩極,許多企業被外國併購剪羊毛,加入【NAFTA】對墨西哥言只是辛苦賺吆喝,肥了美加,瘦了自己。其根本原因就是書寫自由貿易規則的是數百家美數的跨國貿易利益集團公司,用高標準的自由貿易來脅迫參加國開放市場,一旦違犯就有ISDS ( 爭端解決機制 )判決巨額懲罰條款伺候,繳不起就被收購,真正是短多長空。TPP 談判之所以曠日廢時,就是規則制定者未變、標準更高,跨國公司資本凌駕國家主權,各國既恐懼高標準的自由貿易規則,又怕失去貿易市場,同時還要面對民族工業與農業保護的實質需要,在大棒恐嚇與空心胡蘿蔔的裹脅下勉強成形。以台灣的小規模經濟體能否承受高標準規則甚表懷疑,急急欲加入到底是為經濟還是位政治 !? 美國歐巴馬多次說" 世界規則要由我們訂定,不能由中國來制定。" 這樣大的陽謀坑洞擺在眼前,我們卻依然想往下跳,自願呼? 無奈呼? ( 在歐洲有一個TTIP(環大西洋戰略夥伴貿易協議 )始終談不成,就是德、法等國堅拒ISDS條款而無法達成協議談判")。

俄國本已受經濟制裁之累,仍出兵轟炸敘利亞境內的ISIS組織目的為何 !? 扶持敘利亞阿賽德政權、重返中東都是題中之議,其最大的目的是逼迫沙烏地走向談判桌,因為沙特想除掉阿賽德。蘇俄財政困經主要原因是油價大跌,大跌的黑手主要是美國與沙特。普京當然不會忘記1985年那次油價劇跌勢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之教訓,屆時自己將是最大受害者。沙特不惜犧牲自己的石油收入,美國不惜扼殺復蘇經濟正欣欣向榮的頁岩油開採行業,目的就是扼殺俄國兼帶伊朗。沙特說不減產石油是要鞏固市場份額,打擊美國頁岩油只是檯面說說的雙簧,美國違犯常態的不反制沙特正足以說明此說為非。且沙特自三月份起出兵介入也門內戰,欲證明沙特才是伊斯蘭世界霸主。戰爭花費鉅大、師老兵疲且效果不彰,外匯存底迅速流失,外界估計若油價不反彈,將於兩年內耗盡,定會減損對敘利亞反政府組織的援助,且內部又存在諸王子奪嫡之爭越演越烈,王室焦頭爛額。俄國此次時機抓得極準,若沙特被迫與俄國談判,談的妥,兩國協同限制石油產量,適度提高油價,既解彼此財政之乾涸,OPEC集團也必歡迎,同時蘇俄協助沙特體面的脫離也門泥淖,沙特則停止對敘利亞反政府組織的支持。談崩,油價繼續下跌,魚死網破,沙特將如何抉擇 !?  

沙烏地諸王子奪嫡:  沙特的王位繼承本是兄終弟及制,今年初新上台的薩勒曼國王80歲,可能是最後一位第二代繼承人。最近英國衛報有一篇出自第三代王子之手的宣言說,國王年事已高,身體健康不佳,年初麥加的大規模踩踏事件證明其執行力也不夠。四月份第一順位王位繼承人弟弟穆克林被廢,改變王室權力結構。改立他的侄子納伊夫為第一順位繼承人,自己的兒子莫罕默德才30出頭是第二順位繼承人。沙特有句諺語" 團結堂兄弟去打擊外人,團結兒子去打擊堂兄弟。兒子身兼國防部長、經發委主任,負責石油政策及參與也門內戰的十國聯軍總司令。這顯然是在為其兒子建立功業已備接位的安排,有欲家天下之傾向。這份宣言不僅其他二、三代王子們認同,各部落的領袖們也支持,認為必須改弦更張,給所有第三代王子們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若沙國經濟財政赤字出大問題,也門內戰又灰頭土臉,王室權力鬥爭將更加白熱化。這樣內焦外困的情勢下,與普京談判的態勢不被看好,雙方攻守異位,沙特為緩解內部問題壓力,屈服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油價或恐瞬間上漲。

上述三個問題有些初看似與我們沒有很大直接關係,但他們卻都能對油價的走勢起伏產生巨大影響的政治事件。經濟問題是現代國家安定與否的首要,軍事、外交等一切活動都圍繞著經濟問題轉。小國經濟既沒有自主的發展空間,也沒有承受外來衝擊的能力,興衰起伏仰仗大國。看這一年英國的舉措,三月十二日不顧美國的柔勸硬阻,毅然加入亞投行成為率先領頭的西方大國,一時風起雲湧,歐盟其他國家紛紛加入,前面的等待是在衡量與選擇;習近平訪英的旋風帶動德、法總理隨即接踵訪中。他們過去都是加害中國的巨魁,他們現在為的是什麼 !? 戰國策 . 蘇秦以連橫說秦一文" 嫂何前倨而後恭 ?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中國現在就類似蘇秦,是追捧的對象,他國就是那個大嫂。若我們讚嘆英國精明的明大勢之所趨,則哀嘆台灣之" 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日本是個有"邪教"為核心概念的國家

日本是個有"邪教"為核心概念的國家  

首先界定邪教的定義:  1. 活人崇拜 2. 無底線的要求教徒服從與奉獻  

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與日本的戰爭就是一個前現代化國家與一個具有一切現代化國家特質的邪教國家在對抗。舉些具體事件來說明日本邪教的現象: 

1. 日本軍隊特有下層的"凌上"傳統現象。如 1928年的河本大作大佐帶領幾位尉級軍官妄為的皇姑屯事件,炸死自1927年已是中國北洋政府最後一任行使總統職權的大元帥張作霖,首相田中義一竟事先根本不知情。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就是石原計畫,坂田執行擅自發動的侵略事件,首相犬養毅同樣毫不知情,犬養毅對中國稍表歉意,就被11位基層軍官以"首相賣國"口實給刺殺,犯事者被視為英雄,法院被迫判決他們無罪。1936年的226事件,日本國內統制派與皇道派的鬥爭,皇道派只效忠天皇,一切不合天皇體制者的人、事都要被剷除,於是統制派1400餘位日本現任與前任內閣官員被殺。其他如五卅慘案,盧溝橋事件等都是,唯一相同點是凡最後對天皇、對日本有益的事,不論正確與否皆可不了了之的被容忍。這種凌上現象與一般正常國家的軍隊特質大相逕庭。

2.  日本陸海軍互不協作,薩摩與長州勢同水火。舉凡情報,科研、指揮、運輸等各有其獨立系統。在戰略方面陸軍主張北上打蘇俄,海軍則主張南下東南亞掠取資源腹地。淞滬會戰時海軍要求陸軍一次派五個師團增援,陸軍只同意先派兩個師團,爾後再逐次增兵,就戰術言是一大敗筆。準備本土作戰時,陸軍要自製潛艇,不相信海軍現有的,也不要海軍提共任何技術支援。戰爭快結束時,日本陸軍仍控制煉油廠等汽油供應,海軍則空有船艦無汽油無法作戰。

3. 對人,包含本國人民皆視為工具極為殘暴 。如有違人道的慰安婦是以日本女人為主體,資料顯示,一位日本慰安婦一天接客370次,這是愛國嗎 !?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證明日本士兵身體並不好。再如有空中打火機之稱的零式飛機,對駕駛員的保護是飛機整體最脆弱的一部分。到戰爭晚期因金屬資源不足,飛機上出現木質紙糊結構,新進駕駛員訓練極差,反正只是要作飛機炸彈的自殺神風特攻隊員,人命絲毫不被重視,是生命的壓榨。

4. 波茲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最後唯一條件是要求保留天皇制度。在戰爭責任歸屬上,看看德國,想想日本,日本說戰爭不是天皇發動的,固天皇不必負責,但天皇的" 終戰詔書"一發,就能使所有日本軍人皆放下武器,他是國家代表又能能解戰爭之鈴卻說不是繫鈴人,不必負責,令人質疑。他被迫承認說自己是人不是神,但日本人的效忠仍是對神化的個人(天皇)大於對國家蓋念共同體的效忠,與現代化國家概念大不同。

從上述四點來看,日本的體制與日本麻原彰晃指使教眾,於1995年地鐵施放毒氣濫殺人的奧姆真理邪教;或韓國文鮮明對教眾指婚配對的統一邪教;或1978年美國914位盲目信徒在南美集體服毒自殺的人民聖殿邪教等特質有什麼兩樣 !? 所以說日本具有一切現代化國家外在的特質,同時又具有和邪教一樣的核心本質,甚至成立於1915年的世界最大黑社會山口組( 山口春及糾集50為碼頭工人成立,同時期玄洋社、黑龍會因參與軍國主義發動侵略而於戰後被攪散,散眾鬧事,政府藉山口組勢力打擊散眾,維持治安,年收入800億美元( 以致被政府承認為合法組織 ),詭異吧 !?

說當時中國是一前現代化國家,也可舉幾個例子,如甲午戰爭竟然演變成李鴻章北洋海軍對日本作戰;八國聯軍時東南五省竟聯合自保搞分裂;抗戰時各地軍閥仍以各自勢力範圍利益為重,對中央陽奉陰違;國軍內部東北軍、西北軍、黃埔系、山西閰、桂、粵、滇、川等系繁雜內耗。抗戰英雄宋哲元、張自忠,只所以一度被指為是漢奸,就是當時割劇利益觀念作祟;韓復渠敢質問蔣介石南京丟失是誰的責任,也同樣是地方勢力觀念作祟 !? 舉國當時是一盤散沙,根本沒有大共同體的國家概念。抗日戰爭最大的收益是造就了使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基石,現仍還在繼續努力完化中。

附記 : 

泰國王室與泰國人民的關係也有一些活人崇拜的味道。中共在60~70 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與文革時期舉國瘋狂的個人造神崇拜運動,也把國家一度帶入邪惡恐怖階段。

** 既無恥感,更無罪感,有的只是投機文化

20171105 美國總統川普訪問日本,不過專機是降落在而是東京都福生市的美軍橫田基地。迎接川普的人不是日本天皇明仁,也不是首相安倍晉三,而是一個美國國家公務員-駐日美軍司令馬丁尼茲。也就是說,川普到了美國,而不是到了日本。所以,我們看不到任何由日本準備的任何歡迎儀式,也看不到日本國旗。這是目前日本的實際狀況,日本國中存在著美國。也可說是,戰後至今,日本持續處於美軍的占領之下。但是,日本人輕鬆地忘記美國存在於日本之內,也輕鬆地忘記日本在七十二年前還把美國人當成「鬼畜」。

日本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不久之前日本和美國打過仗,當然也不可能知道日本國內為何會有美軍基地,而只知道因為世界最強的美軍(第七艦隊)保護著日本,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戰後至今,東京的防空安全依然由美軍控制;相反地,各位千萬不用懷疑,台北的上空百分之百由中華民國空軍所控制。也就是說,連跟台灣這個不是國家的國家比較起來,日本這個是國家的國家實在一點都不像國家。

借用安倍或日本保守右派的政治語言的話,讀者就能更明瞭戰後日本的現實。諸如「脫離戰後體制」、「走向正常國家」、「找回美麗的日本」、「拿回強大的日本」等,日本右派要說的不過就是「脫美」二字而已。但是,日本人又在「絕對矛盾」下追求「自我同一」(identity)的哲學性格,在此也顯現無疑。所以日本保守右派可以一邊想要修憲,但一邊又要強化日美同盟。相反地,日本進步左派可以一邊不要修憲,卻又要反對日美同盟。也就是說,只有日本人才能超克西方哲學的限制,輕鬆出現反體制的保守右派,同時又出現固守體制的進步左派。對於筆者而言,日本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種方法。雖然,美國和中國極為異質,但是日本人對付強大美國的哲學思考,無論如何,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一般人常說日本文化是恥感文化,從上文看( 節錄聯合報 ),日本文化在個人層面確實有恥感,在國家層面既無恥感,更無罪感,有的只是投機文化。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都是太太惹的禍 霍光vs汪精衛 

都是太太惹的禍 霍光vs汪精衛 

西漢霍光輔政是漢朝的一件大事,就輔政一事言可媲美伊尹、周公,但他的家族下場卻極為悽慘,可以說是滅族之禍,原因安在!?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家與劉家有姻親關係可以說是皇親國戚,霍去病對漢武帝打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晚年昏聵鬧家變,竟誤信江充讒言釀成巫蠱之霍,致父子兵戎相見,太子劉據被迫自殺。晚年漢武帝立八歲幼子昭帝劉弗陵為太子,並指派以霍光為首的輔政四人組(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輔政13年尚稱政經和順。劉弗陵21歲仍未掌權親政,同年死無子嗣,經輔政大臣與上官皇后(上官桀的孫女、霍光的外孫女)研議,決定立劉弗陵侄子18歲的昌邑王劉賀繼位。

劉賀在位僅28天即被廢,史書載係因輕佻荒誕,令人費解。資治通鑑第一句話就說他是"在國素狂縱,動作無節",口倦於叱咤,手厭於箠轡。但從書中的其他記載,"昌邑王既立,昌邑官屬皆征至長安,往往超櫂拜官,相安樂遷長樂宮(太后居所)衛尉;在位實際27天發布1127條詔令,不禁令人懷疑所為何事!?。劉賀被廢的原因是作為嗣皇帝於治喪期間"大不孝",引孝經"五辟之屬,莫大不孝"之罪名。劉賀聽罷,也引孝經反唇相譏 "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亦不致失天下",霍光等無言以對。昌邑王的屬官200餘人被殺時高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是否也說明昌邑王及其臣屬對皇事是有所計畫的,唯恨未先下手為強也。如是說來這是一場典型的權力鬥爭,劉賀不是如書所說的輕佻荒誕,更不是乖乖牌任憑擺布,只是尚未站穩腳步,坐實帝位就爭權,操之過急致一敗塗地。歷史為凸顯霍光,保護正統,非抹黑劉賀不可。 

接替劉賀的是廢太子劉據流落在民間的孫子(劉病已、洵,漢宣帝),已是成年人的劉洵深知霍光掌權十餘年,權勢正盛霍半朝,對霍光極為忌憚,兩人同車祭廟,宣帝感覺芒刺在背。宣帝一進宮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把霍光的封地由三千戶增加為兩萬戶,其他各級官員皆有封賞。劉洵在民間時已娶妻,但因出身微寒,進宮初只被封為婕妤,霍光夫人霍顯欲將幼女霍成君嫁給皇帝俾使終身富貴。宣帝對大臣們說"故劍情深"一事,婉拒霍顯,遂立許氏唯后。不久許皇后懷孕將生子,霍顯收賣皇后身邊醫務侍人淳於衍,於所進湯藥中下毒,皇后服後立覺不適說有人下毒後死亡。所有醫護人員皆被打入大牢準備接受諊訊,淳於衍自亦在內。霍顯懼怕事發,始將事情經過告知霍光,霍光驚訝但也無奈,只能藉權勢干預,先撈出淳於衍,使訊問無疾而終,不了了之。次年霍成君終如願以償成為皇后。3年後霍光死,宣帝以比照皇帝禮儀治喪。

霍光及其家族家族歷世三朝,尊盛已久,霍光雖恐無篡位之心,然不知告誡家族謙遜避讓。霍氏家人遍布朝野樹大根深,跋扈招搖,致上下忌恨,招怨已多而不自知。霍光死,劉洵首先立魏相為宰相並改革政事上報程序,凡事直接上報皇帝,不再經宰相篩選以杜絕壅蔽,接著調整軍事領導班子,霍家子弟逐步被拔除軍權。在此同時,許皇后毒殺案再被提及,傳言箭頭直指霍家,霍顯被逼無奈向子侄們道出實情,雖驚嚇,然事已至此,決定鋌而走險,請上官皇太后邀宴,當席發動宮廷政變,殺皇帝親信黨羽,逼皇帝立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宰相。但事機不密,劉洵先下令逮捕霍氏家族所有成員,霍禹等男子皆腰斬,霍顯及其他女子皆殺頭棄市,霍皇后被廢打入冷宮後憂憤致死。

劉洵沉潛忍耐的功夫令人佩服,才未步上劉賀的後塵,也同時鬆懈了霍光及其家族的警惕,終得以剷除權相,收回皇權,乾綱獨斷,成為一代中興明君。霍顯為愛其子女,然不循正道又不知節度,致變質的真愛成招禍的軟刀,不僅害了最愛的幼女,更成為家族的催命符。

歷史上這樣相似的例子不少,如麗姬、戚夫人、杜太后,最明顯也最為大家熟知的是同代的陳水扁的夫人吳淑珍、近代汪精衛的夫人陳壁君,所謂"沒有陳壁君,汪精衛不足以成事,但也不致敗事"。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霍光與霍顯。班固評霍光"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無術,闇於大理。"此不學無術應當指修身、齊家保家之術。


附記 : 劉據罹難,劉洵剛出生僅數月被關入牢中,江充等人誣稱長安監獄有天子氣,宜趕盡殺絕。漢武帝乃下令格殺,幸獄長(也是巫蠱案承辦人之一)丙吉一心維護,不僅擇兩婦人餵奶照顧,當宦官郭懹挾令來殺劉洵時,丙吉關門拒之,並說" 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 !" 郭壤回報漢武,漢武赦免之。丙吉施恩不言真君子,直到劉洵當了皇帝多年後,劉洵才輾轉得知丙吉之恩,劉洵拔丙吉接替已過世霍光的職位。

劉賀與明朝嘉靖朱厚熜都是因先帝無子嗣而在無意中當上皇帝,然個性決定命運。劉賀與首輔霍光的鬥爭,相較於朱厚熜與楊廷和的鬥爭,劉賀是失敗者,朱厚熜是勝利者。差別在於朱厚熜從各項禮儀之爭著手,鬥而不破,步步為營,俟皇位坐穩後再乾剛獨斷。劉賀則是一朝權在手,便來把令行,進宮就立刻安插、拔擢自己人、撤換皇太后長樂宮衛尉以架空...,是直接硬碰硬的權力鬥爭,權力尚浮的劉賀直接爭權,其注定失敗也是理所當然。

【向太太致敬】
“太太”一詞,源自“周朝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這三位、三代妻子都非常偉大,分別是周朝八百年江山開基創業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 “三太”母儀天下,帶來一堆聖人,施化家國,為天下女子所效法。後世便尊自己妻子為太太,表示自家妻子的賢德可比這三位國母,既是感恩ˊ又是期許。太太二字,拿“太”来说,拆开是一“大”、一 “、”,“、”是“小” 的意思,太太可大可小,只有夫妻在場而言,太太最大;有公公婆婆在場时,太太又是最小。
你稱呼自己老婆什麼,取個親密外號? 皇帝稱老婆叫梓童。 宰相稱叫夫人。 文人稱叫拙荊。 雅士稱叫執帚。 商賈稱叫賤內。 士人稱叫妻子。酸秀才稱叫娘子。 莊稼漢稱叫婆姨。 有修養的人稱叫太太。 沒文化的人稱叫老婆。 年輕人稱叫媳婦。 老頭子稱叫老伴。各地風俗不同,也各有不同地稱謂。有叫姨婆的、有叫孩子他媽,有叫燒鍋的,還有些頗粗俗,就不贅述。倒是台灣人叫牽手,挺恰好又含情。
就男人言:  太太對一個男人言極為重要。俗話說,娶進一個好老婆,不僅帶來一窩好子孫,又幸福一輩子。誠哉斯言  !

丈夫何以叫「老公」、妻子何以稱「老婆」?據說源於唐代的一段故事。唐代有一個名士,名叫麥愛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產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並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對聯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於是便提筆續了一副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這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很快被流傳開來,世代傳為佳話。從此便有了「老公」和「老婆」這兩個名詞。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金門憶舊之旅

金門憶舊之旅  

三六年前此門中,酒釀湯圓蟹殼黃,談天樓門稀相識,金鎖拒我空垂涎。

本(十)月中旬到"金門國家戰地公園",作了一趟說是憶舊實為初到的華信航空機加酒的半自助旅行,極為順利,一小時即達。相較民國68年隨部移防"金門戰地"服務的五天半行程,嘿嘿,國家公園四字之異,甘苦則天差地遠。當年坐在拉上窗簾的綠皮普通火車,晚間7~8點在小雨淅瀝中抵達高雄港,一陣忙亂分單位住進空倉庫裡,一小時後檢查內務與違規通信。第二天黃昏開始上登陸艇,趁黑出發預計次日晨間抵達金門料羅。剛開始由於新鮮,沖減了不少吊床的不適與擁擠的汗臭味,興奮的紛紛擠到甲板上向高雄港揮手再見。初冬時節海象本已不佳,平底船顛簸起來尤其不舒服,頭暈是正常,此起彼落的嘔吐聲與氣味最令人難受,但就有不頭暈的奇筢逐臭之夫,能吃能喝,上下艙中竄不停,到處邀人打樸克、侃大山。好不容易熬了近10小時以為金門快到了,忽聞因為船發生機械故障,暫停留在澎湖外海,若澎湖無法修復將原船折回高雄港修船後再出發。

不幸言中,原船折回且人員船上待命不得下船,這下慘了,原已開始面有菜色,後則苦不堪言,苦瓜臉不足以描述。試想,原本幾十號人的中字號登陸艇,突然擠上數百人員,吃喝拉撒睡皆成大問題。記得似乎每人發了兩包口糧,但胃口奇差,乾巴巴的根本吃不下。突然,船上喇叭響起開始供應熱水,眾人紛紛拿起泡麵衝去搶熱水,根本沒份兒,十幾分鐘後,喇叭又響起熱水供應完畢,福利社開放,有飯盒、飲料與水果,心想還不錯。霎時小福利社人頭鑽動,飯是不見蛋花的冷蛋炒飯,水果是無法單片站立的薄西瓜,且奇貴,不禁痛罵海軍黑心趁機大賺" 難民友軍"福利財。飢還好忍,喉嚨冒煙的渴則難忍,無奈高價購買幾罐認為比較有營養的果菜汁來喝,第一罐還好,連著幾罐後聞到果菜汁的味兒就犯嘔,影響至今不再喝果菜汁。

最難忍的是"拉、撒" ,甲板上的廁所早已桶滿為患,誰敢進去,一個高低顛簸,保險滿身盡帶流湯黃金甲的出來。只好八仙過海,各憑本事解決自身問題。據聞,有經驗的老兵們,早已練就好一身功夫,一上船,在坦克艙里鋪好床位,頭上綁上一條濕毛巾,就不吃不喝的一直躺到下船。如是又三天後的清晨,終於抵達金門,部隊在五天半的暈沉沉中集合,踢正步下船接受防衛部長官檢閱,其軍容之壯觀也就可以想像了。頭暈、感覺地再旋轉的現象,下船後在南雄駐地整整三天才漸漸好轉穩定。兩年期間由於戰地管制,動則宵禁,交通又極為不便,除了單位所屬駐地與業務相關單位地點,哪也未能遊逛。軍旅後期,又有兩次機會再到金門出差,由於都是專車接送,也未能暢意到四處旅遊。

抵達尚義機場,30年未見且仍在印鈔票的同學莊火煉特別請假前來接機,準備了一大疊旅遊資料,並囑咐第二天晚上聚餐洗塵兼歡送,特感熱情。行李擺進位於金城區的IN99旅館,就立刻去車站購買台灣好行的金門A、B線旅遊,每線需時半天。先來一段1.3公里的民防坑道縱走,民房坑道與軍防坑道在規模上自不可同日而語,但一斧一鑿的劈砍挖出來也是不容易。汽車沿途所見全島的綠化較36年前猶好,首批耐乾耐旱的木麻黃已成功庇蔭帶動其他樹種的成長,逐漸退居二線而凋凌;金門的道路四通八達,仍保有過去平坦整齊的軍隊之風,清潔程度冠全台,當可冠以花園城市。接著搭電瓶車到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區的古寧頭戰史館參觀,那幅先總統在戰後去閱兵的畫,由於是採用3D的技巧,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大閱官的吉普車頭永遠面對著你,值得一觀。隨後到有48個巨型喇叭組成的北山播音牆,全開聲音可遠達20公里。一面聽鄧麗君的歌一面臨海眺望廈門與大小嶝,今昔場景相似,感受大不同;瞻仰戰時立第一功的金門之熊老戰車,不因兩岸的氣氛緩和而抹滅其功;到雙鯉濕地中心聽伶俐可愛表情忒豐富的粉圓臉解說員,講述金門候鳥的棲息與視胡璉為恩主公推廣種植高粱釀酒,造就金門從此不地瓜,金門第一標誌性產品高粱酒的偉績特有意思。從過去名噪一時的中央公路我竟遍巡不著,詢問之下才知已改為伯玉路,藉以紀念胡璉可為證。晚上則自行漫步模範第一老街,參觀總兵衙署、帶著懷舊情感品嘗當地美食,物實在不怎麼美,但價格挺貴。可是我怎麼吃起來感覺就是沒有過去在寒夜用海蚵加牛肉罐頭煮麵,去福利社切一大盤辣炒鴨脖豆干,熱呼呼的麵、香辣豆干外加一杯高粱酒,全辦公室呼嚕呼嚕吃得通體舒暢一頭汗最來勁兒,或則倒頭就睡,或則戴上手槍坐上吉普去查哨也,這樣的時光特令人懷念。

第二天上午則到曾被用來發行過幾億張郵票的莒光樓參觀,負責解說的是位長者志工,由於我提了一個問題,或許勾起他的某些回憶,說個不停,其他人都走光了,仍然滔滔不絕。到水頭附近的明遺古街老厝參觀,傳統閩南式官燕尾翹簷、民馬鞍墩實的屋脊建築是其特色,且都是一層式建築,除新建的現代式建築,有樓房的多是家人有出海到南洋吃苦工作,匯錢回來或落葉歸根衣錦還鄉並揉合南洋風味建築才有二、三樓格局。古寧頭戰役時,曾被共軍攻佔當作臨時指揮所的北山古洋樓,就是一所兩層式建築,現則殘垣斷壁、彈痕累累被保留下來既作歷史的見證,也供後人憑弔。金門人很早就下南洋,足跡遍布東南亞,現在在僑居地勢力最大的是汶萊金門幫,其經濟完全由金門人掌控。近幾年金門人少去了,從大陸新去極具狼性得華商卻不少,華人仍將繼續掌控汶萊。下午則自行到水頭搭渡輪到前線的前線列嶼(小金門,風雞的故鄉 )參觀,遺憾未能趕上搭電瓶車的解說遊覽,只能自行租一部電動車來個21公里的環島自駕旅,車的電瓶容量只能行25公里,由於岔路支線太多且人車稀少,轉來轉去好像一直在東半邊打轉,環島終未能完成,悵然的由九宮碼頭再搭渡輪回大金門。晚上和火煉及其他兩位管院學弟聚餐,情誼感人,特此致謝。

第三天一大早匆匆用畢早餐,就搭車趕往過去較孰悉的山外,尋找過往足跡。由於金門早已非戰地,居民的生活型態起居與過往已有所不同。過去我很喜歡到山外的談天樓去吃份酒釀湯圓蟹殼黃的早餐,再到太湖公園晃半圈。今天不到八點就已抵達山外,憑過去的印象居然順利找到標榜50年老店的談天樓,可惜它要到1030才開始營業,無奈仿唐代漫行著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也作一首打油詩記之" 三六年前此門中,酒釀湯圓蟹殼黃;談天樓門稀相識,金鎖拒我空垂涎 '。斜對門不遠,就到曾經是馬山喊話戰播音姐妹花家開的餐館,此時也未開門,昔日該店永遠是登徒子好色之徒滿座,我也曾與同學走馬章台聚餐於此,一窺雙姝。兩姊妹珠圓玉潤又海量,頻頻打通關,酒自然是一瓶一瓶的開,日進斗金自不在話下,若今日姐妹花猶健在,當亦已成老嫗,只徐娘風韻猶存否 !? 想訪的皆未能如願,只好到太湖隨處走走。太湖畔建立起一座金門最華麗的湖畔五星大飯店,與其相連的是號稱亞洲最大的免稅商店,可見當時發展觀光業之雄心,或許是中秋與十一長假剛過,店前遊覽車或各景點的遊客沒有想像中的多。(金門開放博弈產業一度甚囂塵上,飯店、免稅店的建立恐與此有關。大陸國台辦曾言,若金門開放博弈產業,大陸就會限制觀光人員數量。看看澳門的景況,還是保持金門原味兒,細水長流別開放的好 ! )

下午還是同班、同室的火煉兄,請假送機。嘗言時間是歷史的寫手。四十年的軍事管制,雖延緩了現代化發展,卻保留了經戰火洗禮下的豐富人文史蹟,與一般國家公園依靠自然景觀取勝大為不同,極具特色。短短三天兩夜行,物不是人已非,金門過去的戰地風情被洗滌的頗為徹底,十萬駐軍已減為數千人,要看穿草綠服的並不容易。懷舊情感的落差顛覆令人唏噓,但我更喜歡現在的金門。相對的地廣人稀 ( 常住人口僅六萬餘 ) ,沒有工業的汙染、也沒有人為的喧囂,是一個放大近200倍的大安森林公園,人口密度堪比海角一樂園的紐西蘭,好好保住它,不要成為廈門第二,而是現代 " 桃花源 ",下次還要再來補訪此次遺珠之地。


附記:  唐朝崔護於桃花林中的人家叩門討水喝,應門的是位妙齡少女,兩人在對答中,已一見鍾情 。第二年的清明時節,崔護難忍思念之情,又重到舊地去尋訪佳人。卻只見柴扉緊閉,不知佳人何在?他在無限的惆悵中,就於門上題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正" 字有一"止"字之象,故年號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

"正" 字有一"止"字之象,故年號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

清朝雍正皇帝時的名人汪景祺在其【西征隨筆】中有一篇"歷代年號論"的文章說,"正" 字有一"止" 字之象,故年號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汪景祺遂因而成文字獄受害者。經逐一檢讀果如是,看 :

"正隆": 是遼廢帝海陵王的年號。只看金史金對她的評價" 「海陵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欲爲君則弒其君,欲伐國則弒其母,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三綱絕矣,何暇他論。至於屠滅宗族,剪刈忠良,婦姑姊妹盡入嬪御。方以三十二總管之兵圖一天下,卒之戾氣感召,身由惡終,使天下後世稱無道主以海陵爲首。可不戒哉!可不戒哉!」可知其人,足以和北齊的高偉媲美。

"正大": 是金哀宗的年號。他本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只是運太差。即位後,鼓勵農業生產,停止侵送,與西夏修好,進行內部改革,剷除奸佞,重用抗蒙名將,收復了不少土地,使金朝呈現出一片全新的景象。哀宗欲與宋聯合抗蒙,並說:「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宋人不許。天興三年正月己酉,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哀宗不願做亡國之君,便把皇位傳給統帥完顏承麟,自己上吊自盡。末帝完顏承麟聞知哀宗死訊,「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哭奠未畢,城潰。」末帝同日死於亂軍中,金亡。末帝在位僅一個時辰。

"至正": 是元帝國黃昏元惠帝( 朱元璋看他順天應人的北逃,退出中原,改諡順帝) 的年號。看歷史對他的評價 : 即位前,元朝太史的看法:「不可立,立則天下亂。」清朝史學家的評價是:「絕人巧智,惟事荒恣;綱紀懈弛,用殄厥世;稗史所稱,非明宗嗣;附會詔書,事近曖昧。」其人與海陵王有相似處。

"正統": 是明英宗的年號。朱祈鎮明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奸邪小人王振、徐有貞等,打過土木堡败仗,當過俘虏,做過八年囚犯,殺過忠臣于謙,兩次登為當皇帝卻無政績可言。他不是壞人卻也絕非是好皇帝,是個庸主。唯一的善舉是廢止殉葬制度,至少他任內執行過。

"正德" : 是明武宗的年號。朱厚照,根據《明史》記載,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建豹房、尚兵無賴寵宦官,怪誕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親征,擊潰蒙古韃靼小王子,回去後又給自己加封為太師。但是也有人認為武宗追求個性解放,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朱宸濠之叛,是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追求自我又權力無限,受害的則一定是全國百姓。黃梅戲電影江山美人"戲鳳"的朱德正皇帝,就是這位主兒。

"雍正": 清朝大大有名的胤禎。嚴格來說他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但終生跨不過得位不正的陰影,始終為釐清 "篡位" 疑雲而奮鬥。對兄弟手足太過殘忍,逾越人情,同時深化文字獄,建立密摺奏聞制度,重用酷吏,創設軍機處,使皇帝中央集權,專制達到最高點。也正是這些,使得雍正在歷史上評論是貶多於褒。謠傳,雍正死後不見頭顱,無柰以黃金鑄頭代之。是耶、非耶,恨不能起雍正於地下問之。

若"正" 字有一"止" 字之象,故年號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為真,那麼名字中有正字的是否也適用 !? 如蔣中正 , 領導抗戰勝利,立憲治國不能說無功,一時威望如日中天,然四年即潰,兵敗退至海角一嶼又何其速也 !? 命耶 ?  運耶 ? 人事耶 ? 


附記:  據傳海陵王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即興題詩稱:「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紹興三十一年(正隆六年,1161年)出兵伐宋,進迫長江。采石大戰中了南宋江淮參軍俞允文的埋伏,兵敗為部下所弒,享年40。死後追貶為「海陵王」,又追貶為「海陵庶人」,被以庶人之禮安葬。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權力、權利 說 " 民主共和 "

權力、權利    說 " 民主共和 "

" 權力 "一詞多用於國家和組織層面,是指依法律規定享有的支配、指揮他人的力量。"權利 "一詞多用於個人層面,指一個人依法享有的利益。國家權力是用來管理公共事務的,既然是公共事務,每一位公民就都有權力參與,但公共事務必須集中管理,也不需要社會每個成員都來參與。因此,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可以把這個管理公共事務的權利" 讓渡 "出去," 委託 "一個自己信任的人代理行駛這份權利。這個委託過程就是選舉,使社會其他成員課已去從事其他工作。總結來說,國家權力來自個人權利的讓渡,通過這特讓渡過程,分散的個人權利轉化成為集中的國家權力。

民主制度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一投票選舉,社會就分裂為多數與少數。民主最重要的一條" 少數服從多數" ,雖然多數意見可能代表了多數人的利益,但多數恰恰可能就是平庸的多數。菁英永遠是少數。大眾民主未必能保證人類社會朝正確方向發展,反成多數暴力。因為人民並不具備高尚的品德,他們總是被偽裝成愛鄉、愛民的政客們蠱惑、欺騙。政客(民代 )們最常做的都是為挑撥取悅人民,提出自己都不相信的意見",而人民又常常為政客的承諾所蒙騙,為非理性的熱情所煽動。絕大多數國家的國名,不論其是否標榜民主,都是" 某某( 民主 )共和國,民主共和四字常一起使用,共和就是和平共存共榮,民主是基礎,共和才是目標,否則民主就流於多數暴力。民主過程中的種種邪惡,就是因為" 假民主 "太過氾濫所致。

這些受委託的代表們,固然帶來了他們的智慧,但同時也帶來他們的偏見、錯誤、地方利益、政黨利益與個人利益。"共和國" 的目標不是愚民,而是要培養有智識的公民。透過教育提高知識水準,推廣數學,以提高公民的思辨能力,學會獨立思考,因圍文明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少不了數字,如此才能慎選你的代表。很不幸,我們兩千年的皇權專制統治,就極大束縛我們數學文化的發展。我們以往的數學如算經,只是實用的管理數學和木匠數學,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被剝奪。

民主不是個人行為,也不是一種道德觀念,什麼好人行民主,惡人行霸道。民主是一種制度,這個制度一經確立,就同時帶來約束。民主有一定的遊戲規則,有一定的法律來保障,違反了遊戲規則,就要接受法律制裁,而它的最高準則是憲法。很不幸,台灣的民主偏差了,因為人民根本沒有此一素養。早年國民黨傾向用哄面,金錢來推行假民主;現今民進黨則用近似群眾暴力、癱瘓議會、挑動群眾製造對立等方式來推假民主,成為笑柄。

遵守遊戲規則、妥協、認輸、會議程序保密,是民主的重要精神,而人民需要訓練,由其實經歷兩千年皇權專制文化影響下的國人更需要訓練。很不幸,台灣的民主偏差了,因為人民根本沒有此一訓練與素養。早年國民黨傾向用哄面,金錢來推行假民主;現今民進黨則用近似群眾暴力、癱瘓議會、挑動群眾製造對立等方式來推假民主,人民只願享民主之利,而不願受民主之約束,暴民、民粹於焉橫行豈是偶然 !?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參謀與指揮官

參謀與指揮官  

隋煬帝因役民太甚致各地起義軍蜂起,初期楊玄感起義最為煬帝所重視,因為楊玄感的起義是象徵關隴貴族統治集團的撕裂,可能形成連鎖反應。適時煬帝正在遼東親征做第二次征伐高麗的戰爭,楊玄感奉命督運軍隊糧草補給的後勤工作,他在河南舉兵造反,故意遲滯漕運,企圖造成百萬遼東軍斷糧無炊,造成混亂譁變。同時進逼東都洛陽,再徐圖長安,一舉可成。

此前,楊玄感已開始祕密傾心結交各路英雄豪傑,私養死士,其中與" 牛角掛書 "的李密更是刎頸之交,奉為軍師。李密提出反隋上、中、下三策供楊玄感採擇。上策 : 擁兵出其不意,常驅入薊 ( 北京 ),據臨渝之險,扼其咽喉斷其歸路,高麗聞之, 必躡其後,旬月可不戰而擒。中策 : 關中天府之國,率眾西行直取長安,收其豪傑,撫其士民,據險守之。天子雖還但失其根本,可徐圖也 。下策 : 簡精銳,晝夜倍道,襲取東都洛陽以號四方。唯若百日不克,天下之官兵四面而至,此下計也 !  楊玄感聽後興奮的說" 公之下計乃上策也。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不取之,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 ? " 果然,楊玄感兵敗,楊素家族滅絕,李密逃遁。

李密投奔翟讓,聚義於草莽,壯大瓦崗軍,成為各路反隋起義軍中勢力最強大的一支。一篇反隋檄文更使天下震動,風起雲湧,煬帝縮匿江都。此時,瓦崗軍正屯兵洛陽城下與官軍對峙。有人建議李密," 隋失其鹿,豪傑競逐,宜略過洛陽,直接西襲長安,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無及矣。"  李密說" 此誠乃上策,卻不能為。現昏君尚存,從兵猶眾,我之所部皆山東人也,若未下洛陽,人心不安,何肯相隨西入 ? " 這話和楊玄感拒絕西進長安理由何其相似。又有人建議 " 大眾久聚,恐米盡人散,師老厭戰,難以成功。宜直向江都( 揚州 )執取獨夫,號令天下。" 此策犁庭掃穴與進攻首都同工,然李密又不能。軍師、參謀時的李密與反抗軍領袖的李密,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 !? 

的確,貴族出身的李密率領農民起義軍,其領袖地位是靠打殺出來的,所部農民尚未與他形成牢固君臣關係,一旦失敗,立刻瓦解。西入關中是追求帝王之業,克定東都是鏟除暴政,拿下倉粟眼前利益,眾人未必會對李密的帝王之業感興趣,所以只能先顧及眼前利益,圍攻東都,繼續打勝仗。主帥、領袖的這一份心思顧慮,往往不是參謀、軍師擬定作戰計畫所會考慮到的。李世民曾說" 李密顧戀倉粟,未遑遠略。"但觀李密對楊玄感的上策,應該說李密是知道征戰遠略的,距帝業看似可遙望,只是天邊的彩霞終非一蹴可及,師老兵疲的時間又拖不起,兩難。

最近市面上有一本書" 另類戰犯 "說的就是參謀。計畫的擬定出自參謀,將軍們只是畫押批可,除非參謀太差,不然總會採納參謀意見,所以參謀看似無權,其實握有影響決策的權力。任何一個國家的謀本部,真正掌握實權的都是中、上校階層的軍官,最明顯的例子,如日本侵華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計畫、板垣執行,且不主張擴大事變。石原不過是中校,但戰略眼光遠高於一般擴大派將領,如譏諷東條只是一名" 班長 ",杉山元是" 便所扉 ",拿不定大主意,只會狂言 " 三月亡華",擴大全面作戰,反使日本陷入時間戰略陷阱。若論戰犯罪刑 ,石原不會少於板垣,但參謀職務卻使他規避了責任。

有一位德國將軍曾對軍官作了如下分類:“我把軍官分為四類:聰明的、愚蠢的、勤快的和懶惰的。每個軍官至少具有上述兩種品質。那些聰明而又勤快的人適宜擔任高級參謀,而那些又蠢又懶的人可以被支配使用。聰明而又懶惰的人適合擔任最高指揮,他具有對付各種情況的制裁和膽略。至於愚蠢而又勤勞者,那就危險了,應立即予以開除。” 我們一般讚揚勤勞,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但勤勞追求效率未必講方法,更重要的是效果。效率只是在一定目標和方向上的過程表現,而效果才是決定方向和目標的根本問題。“窮忙族”要想成功地進入“富閑”狀態,做事要學會管理時間與方法。我現在屬於閱讀的窮忙族,效果是不夠好,怪不得早早從軍中退伍。你屬於哪一類 !?

"認錢不認人" 是對錢的最大恭維 也是窮人的最好朋友

"認錢不認人" 是對錢的最大恭維  也是窮人的最好朋友  

" 笑林廣記 "裡有一個笑話,一個老秀才白天高高興興的嫁女兒,百年好合、早生貴子之類的吉祥話也說了、聽了不少。到了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想到女兒房裡空落落有些觸情,突然一想到" 那小畜生此刻正在胡作非為幹那事 ",遂起身拍床打椅,指天罵地甚是傷痛。老秀才的情緒面覆蓋了其理性面。有這種情緒的人應不在少數,只是理性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再正常不過的認知化解了情緒與傳統道德反應。其實不止這事,有很多事如對錢的態度、該不該玩...,也往往呈現理性與道德情緒的兩面性。

經濟學家海耶克有句名言" 金錢是人類發明最偉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錢會向窮人開放,權力不會 "。說說理由 : 

 1. 金錢實現了自由交易,把人類從事必躬親的勞動奴役中解放出來,使勞動的分工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細,使人們的工作和興趣越來越優質高效," 比較利益法則 " 就由此而來。

2. 金錢是最合理高效配置資源的工具。舉例來說,因為貧窮,台灣早年的加工出口區、大陸改革開放成世界工廠,不都是美、日等商人認錢不認人的結果 !?結果是富裕了我們得罪了美、日的工人,能不感謝錢嗎 !?錢只凝結利益,沒有道德、情緒糾結,是窮人的好朋友。

3. 金錢是人類自由的通行證。於個人來說,有了經濟自由,人才能精神、思想的自由,才能擺脫奴役,自由地遷徙。於社會來說,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唯有圍繞著金錢為主軸的個人自由才能推動整個社會自由。

4. 就道德面言,資源的稀缺性與分配不均是永恆存在的,而解決的最佳工具就是金錢呈現出來的價格。因為價格可以調動更多生產與服務,減少浪費。例如造成市場菜價上漲的可能原因很多,消費者無須去理解背後原因,只要權衡接受還是拒絕換他項選擇。生產者也可不必理解背後原因,一看價格好立刻增加生產價格滑落。2015年出澳洲查理周刊槍擊案,慌亂逃生,造成當地Uber叫車人數暴增,系統自動漲價四倍使輿論大譁,指責與搶匪無異。其實周邊地區的車輛一看價格四倍,立刻搶進該地區,供給增加,價格立刻恢復原樣。沒有歧視的價格調控較一切其他人為調控方式都來的道德、公平、有效。想想計畫經濟,價格管制的後果是黑市橫行、權貴吃人...,最是歧視,一比就知道了。

我們數千年來的小農經濟與政治專制體系,市場是被人為扭曲的。儒家君子小人,重仁義輕利害,口不言錢啊堵物,一談到錢就感覺髒,勢利淺薄不道德。西晉,魯襃的一篇鴻文 " 錢神論 ",從道德觀點道盡了錢之危害。反過來看也說明了錢之功用。現代社會拜市場經濟、拜錢之賜,財富的增加與古人認為天下財富是恆定的說法大異其趣,實則古人是錯誤的。錢本身無善惡,端視人之使用,把人之惡行歸罪於錢是自縛手腳、固步不前。所以,合法的掙錢、合理有度的使用是最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戈巴契夫到英國訪問,他問柴契爾夫人說" 你們人民生活比我們的好,你們對資源是怎樣管理分配的 " !?柴契爾夫人愣了一下,說,英國從未管過這種事,只交給市場價格來調控 。" 計畫經濟就是以人意凌駕一切,結果是民窮財盡,倉庫堆滿一切不適用的生產物且不停生產,形成最大的浪費,社會均貧。相反,"拜金" 的市場經濟卻資用富饒,生活多彩,多數人處於小康之水平,兩種制度之優勝劣敗不辯已明,殷鑑不遠。當然,我們不鼓勵過度拜金,也重視市場經濟帶來的缺點,最主要是建立不被扭曲的金錢觀,既裕己又富人。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變形組織 說八旗制度

變形組織 說八旗制度  

在冷兵器時代,人、錢與民心向背是戰爭勝敗之關鍵。但觀出身漁獵、少兵寡財的蠻夷清軍,僅以不足20萬之少數軍隊 ( 滿八旗不足10萬,蒙、漢八旗各不足5 萬 ) 能如摧枯拉朽般的擊敗人、財與民心向背遠勝於清的南明,必有其可資學習的道理。 

教課書總是說南明之敗在於 1. 不是明軍不爭氣,只怪清軍鐵騎太厲害;2. 明朝大漢奸太多如范文程、吳三桂、洪承畴等、3. 明末士大夫們太無恥怯於公戰如錢謙益,頂多再加上崇禎昏君聽信讒言、陷害忠良等原因。不能說是錯,但太局部、表面且蒼白未抓及重點。書上又說怒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是否會感覺奇怪,怒爾哈赤若只是將軍隊分群俾便於如臂使指,則自古皆然何可言創立 !?八旗制度必有其特殊處,八旗組織制度就是戰勝南明的關鍵。可惜教課書從未詳細解釋說明。( 對八旗制度之了解多係來自高陽的大清系列歷史小說。)

一般言,血緣組織皆親人家屬與地緣組織皆老鄉故舊是自古來最常見的組織。這種組織的缺點是控制力弱,不能適應環境劇烈變化的需要如戰爭,它們只利主場私鬥不利客場公戰。八旗制度( 正黃、正紅、正藍、正白與鑲黃、鑲紅、鑲藍、鑲白 )則不同,其最基礎核心是由300位能征戰之士 ( 丁 ) 家庭組成既非親人又非老鄉的牛菉,其頭頭稱之為佐領,一旦被編入,則終身世代屬之,受其控制不能脫離,不論佐領家人日後發達落破與否,極為嚴格。五牛菉組成一個甲喇,五甲喇組成一個固山、幾個固山為一旗。例如直到嘉慶年間,皇帝要大學士松筠去辦事,松筠卻說不行,明天要請假,因為佐領過生日,他要去拜壽,佐領生日大過皇差。

就組織言,控制越嚴則個體活動力越差、戰鬥力越弱,但八旗則雖控制甚嚴但鼓勵各自抒發才能往上爬,個人與組織同享其利與榮成為一利益集團,最調動個人積極性,這就是八旗戰鬥力的來源。不論人種只要有貢獻,皆可以抬籍入旗。如康熙的母親佟佳氏、雍正的舅舅隆科多是徹底漢人佟養性(佟半朝 )的後人、入籍後再在本姓後加一佳字,就如同滿姓。嘉慶的生母魏佳氏、戴灃的母親劉佳氏皆同,酷吏田文鏡受雍正寵信,入籍正黃旗。用現代話來講,八旗制就好比是互聯網上無中心化的組織如那斯達克,每個成員是一獨立節點,旗只是一個平台供個人發揮才能,無限創業上升。吳三桂創業成平西王,尚可喜、耿仲明成靖南王、平南王。與元代的"四民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永遠無法翻身,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明朝是中心化極強的組織,這種組織比較適用於承平時期因為控制力強,較不適用於變遷快速的環境需要。一旦中心不穩則全盤皆輸。如揚州的福王政權( 萬曆與鄭貴妃的孫子 ),因東林黨之故,根本否定福王的合法性,得不到擁護很快就倒了。更麻煩的是一個中心化組織倒台,馬上出現多個中心化組織,每一組織心中又只有一個中心,內鬨遂起。近代的如國民黨的寧漢分裂、寧粵分裂;遠的如明朝接著福王出來的福建唐王與浙江魯王兩中心組織。即便坐轎的王願意放下爭執一致對外,但抬轎的人則必不同意,非得爭一高低。另外還有什麼桂王、靖江王一團亂。桂王朱由榔稱帝( 永曆 )於廣東肇州,一路奔逃,廣西、貴州、雲南到緬甸邊境,後又被緬甸送交給吳三桂,吳三桂用一根弓弦絞死朱由榔。( 據傳今日緬甸的少數民族果敢就是當時永曆帝一部分人的後裔。)

中心化組織只要有一點問題,就必須先解決內部問題,也即是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因。任何一個無中心化組織,一但有中心化出現的傾向,馬上就發生中心化組織的弱點而趨於敗壞,八旗制度隨著清朝的承平與皇帝集權達到極致,到中期後已呈瓦解之勢,看太平天國之亂,不論滿八旗或漢八旗皆毫無戰鬥力,也算是組織成住壞空的循環定論。

中心化組織的另一個缺點,若中心的主事者軟弱如永曆,則周邊有能力辦事的就失去機動力,如兩蹶名王的李定國,否則就有背叛謀反之心成寇賊,只能徒呼負負。相反的是鄭成功曾被唐王賜姓朱,但從未改姓,最多只在延平郡王封號前加上國姓爺三個字,意思就是不奉中心保持獨立機動;魯王後落入鄭成功之手,養在深宮成廢人,在永曆帝死亡後,有人勸鄭成功再立魯王,鄭成功堅決不立,就是為避免中心化組織的缺點。

( 日本 ) 鐵鎚擊水,常勝必敗 戰略的泥淖

鐵鎚擊水,常勝必敗   戰略的泥淖

讀歷史知道中國王朝遞換因地理地勢關係,除明朝驅逐元朝是由南向北外(因為蒙古本身就在北方 ),都是由北向南,而北方的根據地往往都是戰略要地山西。誰佔領了山西,誰就有機會掃蕩中原、南下牧馬。例如 : 

元朝滅南宋 : 走的是西線,從山西出陝西拿川蜀使南宋戰略大後方盡失,若不是蒙哥被流石誤擊,南宋還會早亡幾年。( 蒙哥去世前雖未能滅南宋統一天下,但是他的去世,對當時的世界格局,有極大的影響,蒙哥去世導致了旭烈兀統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且,蒙哥去世以後即爆發了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繼位之爭,最終導致大蒙古帝國的分裂。) 

北宋趙匡胤統一中國,走的是中線,從山西過河南直打武漢,打的是黑虎窩心拳,把割劇政權東西分割逐次消滅。 

清朝滅南明是走東線,從山西經河北、過太行山入山東南下江蘇南京,弘光南明朱由崧被俘、滅亡。

翻開世界地圖,歐亞大陸東西方各有一個面對大陸的海洋國家,英國與日本。英國對歐洲大陸向來是採取扶持老二對抗老大的平衡遊戲,如結盟法國對抗德國。日本發跡晚,本亦欲效法英國,對亞洲大陸各國採取平衡遊戲,故兩國在一次大戰前關係一度緊密,結成英日同盟。但日本羨慕英國對印度的殖民利益,在加上甲午戰爭佔領滿州利益的甜美果實,一心要把中國滿州三省視為印度納入囊中,遂在二戰時期使兩國對戰略研擬大異其趣,其結果導致的命運走向亦大不同。二戰期間,英國主要對手是陸權的德國,雖然被轟炸的極為慘烈,但堅決不投降以待時機。果然,德國誤判,認為英國之所以不降,是有俄國在背後支援,就在打服法國後全力東進攻擊蘇俄,使自身陷入兩面作戰泥淖無法自拔,給英國喘息機會。日本相反,為要佔領滿州,不息改變自身海洋戰略為大陸戰略,承受對中、俄可能兩面作戰的潛在危機,而事實發展也證實,日本成為亞洲版德國。

日本當時最高戰略是要扶持偽滿州國成為其傀儡,進而移民全面佔領成為日本一部分。若日本一直堅持此一戰略目標不被一時戰場上的勝利沖昏頭,是可以成功的,看日本一直要逼中國承認偽滿州國,並在華北等成立各種自治區做為緩衝為證。但少壯派的日本軍人被沖昏了頭,隨戰役的逐次勝利,部分軍頭與野心文人如廣田弘毅等胃口越來越大,忽視了自身體量與統治成本。

當日軍進入山西,引起國民政府高度警惕,鑑於上述歷史教訓,為避免重蹈覆輒,決定快速把日本軍事北南軸線改變為東西軸線,在具國際觀瞻的上海集結重兵並擬定自沉船艦於長江口,全殲日本被封鎖在長江上的軍艦。然父子漢奸黃濬洩密,日軍艦除一艘外全數逃離,但也迫使日本將華北與本土援軍向上海集結。813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以5: 1的戰場死亡代價不僅粉碎認本三月亡華迷夢、吸引國際輿論與眼光並打出國軍能打之士氣,成功改變日本侵華軸線,廣大的戰略後方是日後持久消耗戰的本錢,堅決不講和、投降。日本卻認為佔領了中國經濟中心上海,接著拿下首都南京,還能不降嗎 !?爾後的武漢會戰,日本雖都取得各場戰役上的勝利,但泥淖卻越陷越深,日本面臨不僅是具體的中國,還有一格更難纏的虛幻敵人--時間。從日本近衛文磨1938年0116的第一次聲明 : 不以國民政府蔣委員長長為談判對象、不接受國際調停的強硬,到1939年11月第三次聲明的經濟提攜,共同反共及友好親善極盡哀求的軟弱可為明證,日本陷入必敗的戰略悲劇,吞不下、吐不出。爾後因戰略資源被封鎖禁運,搶進東南亞,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陷入兩面作戰,雖有其不得不之原因,但皆肇因於戰略目標的不能堅守。

什麼是戰略 : 戰略,是指為實現某種目標而製定的大規模、全方位的長期行動計劃。明白的說就是立定一個長期目標堅持不變,優化配置資源積極達成。反之,雖立定目標但不能堅持,聽到讚美就沾沾自喜、聽到質疑就搖擺退縮;看到眼前利益就毫不計較後果想立刻撲上去、碰到一點困難就想要修改目標以避之而成為戰略低能。其實不只是國家,政黨、企業、個人都有同樣的問題。


附記 : 

帝制時代,國家是皇帝的私產,打了敗仗會有割地賠款議和之事,自主權國家概念崛起,國家不再是某一人的私產,國家是全體人民認同歸屬的大共同體。看二次大戰後,民族自覺意識興起,原來的殖民地大國如英國、法國、荷蘭等都不得不開始同意殖民地獨立建國,因為殖民國要面對的不再是一個皇帝、或是幾個部落酋長,而是被殖民的整個民族意識,她所要承擔的統治成本變得高不可攀,相對能獲取的利益大為減少,與其日後破臉被趕出,不如趁勢留個好印象,撈個日後彼此貿易的好條件,故二次大戰結束前後幾乎所有殖民地都完成獨立建國。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晚清幾大日記 :

 

日記有兩種。一種是主要為寫給別人看的,這種日記往往裝腔作勢,把真實的自我包裹起來。滿紙高大上,沒有多大價值。另一種是主要寫給自己看的,目的在於自用,而不在於示人傳世,其記事抒情,或為備忘,或為安排工作與生活,或為道德修養,或為總結人世經驗,或為宣泄感情,往往具有比較高的真實性。

" 曾國藩日記 " : 為消除朝廷疑忌,內容多為勸學持家之瑣碎,以示無大志,既是寫給家人也是寫給朝廷看的。

" 翁同龢日記 " : 帝師、宰相,國務夾雜個人、家族恩怨;先保清守舊後維新保皇,憂讒畏譏,純為日記且唯恐他人窺視偷看,故多所隱誨。

" 李慈銘" 越曼堂日記 " :文字達數百萬言,積四十年心力,銖積寸累而寫成,如當日「無暇寫日記,皆草草札記之邸抄面紙」,內容包括說經證史、讀書心得、 閒情逸聞、人物評鑑及生活等劄記,流傳頗廣,受時人歡迎。原本就是未寫給別人看的,難免失之於矯飾。

" 王闓運" 湘錡樓日記 " :王闓運,清末國學大師,曾為曾國藩幕僚並勸進曾國藩問鼎之輕重被拒,當帝王師未成。內容包羅萬象,是著作也是日記,意義多重。

" 葉昌熾" 緣督盧日記 " : 葉昌熾為晚清至民國初著名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葉氏《緣督廬日記》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八年,包含全面翔實之個人生活記錄及豐富多彩之社會歷史及目錄版本學、金石學资料,專業性文獻史料價值極高,因而被學術界推為“晚清四大日記”之一。

" 趙烈文 "能靜居日記 " : 曾為曾國藩之幕僚,秉筆直書,毫無隱晦,是給自己看的隨筆,內容形式接隨意。因為真,反能補綴史實,續殘補缺,惟須待慧眼識者。

" 蔣介石日記 " : 是中國現代史重要人物蔣中正自1915年至1972年7月21日手部肌肉萎縮症不能執筆為止之私人日記,共57年,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完整、體量最巨的日記,原件現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他對民國影響太大,是非功過尚無定論,各種評論只能說是一家之言。

寫日記本是好習慣,但若政治腐敗惡鬥,日記往往是致罪的佐證,史鑒不遠,使人避之不及。
現代大小人物不寫日記的居多,至少不是天天寫,一定時間後用口述歷史的代撰回憶錄方式傳述。若沒有其他文獻、文件圖片等作為輔助佐證,常會因時間的久遠而陰錯陽差、張冠李戴,時日謬務更難免。且若代撰者功力稍差,易助長口述者選擇性的隱惡揚善而有所偏跛不全,有否留為正史之輔助價值留待後人評。惟大多數往往只能成一家之言,傳家作枕頭或供他人茶餘噴飯用。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女中堯舜,說章獻太后劉娥

" 有呂、武后之才,而無呂、武后之弊 "的女中堯舜,說章獻太后劉娥  

明朝中葉小說大行,為譴責本朝戀母的成化帝與萬貴妃姊弟戀引發的萬貴妃嫉殺所有懷孕宮女的惡行,出現"宋真宗劉娥貍貓換太子,宋仁宗開棺見母"的故事來影射,把劉娥章獻太后大大的醜化,在民間被定格為壞皇后。就如同長恨歌,明明譏諷的是唐明皇,偏偏說' 漢皇重色思傾國 "。

宋真宗在歷史上沒有甚麼大作為,卻有幾位好宰相如有" 聖人宰相 " 之稱的李沆," 真宰相也 " 的王旦等。因為宰相好,為宋朝奠定以祖宗之法約束皇權的法制基礎,皇帝也只能依法辦事而不能依小性子濫用權力,尤其不能亂殺人、殺士大夫,有現代法治社會的樣子,臣子方面也沒有外戚、翻鎮、宦官之災。另一宰相寇準則是逼他親征抗遼並與遼簽澶淵之盟,雖有城下之盟的意味,卻與民休息,給宋朝帶來117年的和平,為仁宗盛世奠定堅實基礎。他也是歷史上少數幾位成功到泰山封禪的帝王,自詡與秦皇漢武比肩。 (我在20150818曾經論述過。) 宋真宗也是著名諺語“ 書中自有黄金屋,書中自有颜如玉 ”的作者。 

1023年真宗死,11歲仁宗繼位,初期11年 由章獻太后劉娥垂帘聽政。劉娥貌美但出身寒微,早年嫁蜀地的一個銀匠龔美。劉娥跟隨丈夫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劉娥隨夫拋頭露面擊波浪鼓掙錢而有美名在外,有幸被當時襄王趙元侃( 趙楨)看中,驚為天人,但因劉娥出身寒微而被父皇與母后所逐,襄王陽奉陰違窩藏,歷經坎坷15年,直到襄王繼位後才順利入宮先被封為美人。后宮前兩位潘、郭皇后不是無子就是有子卻皆早夭,本人也相繼病死。劉娥因長年幽居,故得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成為日後真宗處理政事左右手,不爭寵卻冠寵後宮。惟此時劉娥也已因年高甚難懷孕,真宗與他想到借腹生子的辦法。1010年,宮女李氏( 後被封為李宸妃 )懷孕,真宗同時宣佈劉娥也懷孕,待李氏生子後立即抱交給劉娥以為己出,因為有子,真宗欲封劉娥為皇后,但借腹之事因宰相等人知道而被阻,只得悄悄的在宮內宣讀封后詔書就了事,此時她44歲 。天憘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真宗乃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劉皇后雖非太子生母,卻對他視若己出,克盡母職,根本不是旁人所能離間。

在劉娥垂簾期間也有士大夫質疑女主干政之弊,但劉娥說" 我就是一個趙家的老太太,一切按祖宗家法行事 ! " 她生活簡樸,尊重士大夫意見,打擊權相丁謂,包容皇帝生母李宸妃 ( 1032年死46歲 ),拉抬卻不重用娘家人避免外戚尾大,致此期間政治相對清明,經濟得以高速發展。大臣程琳獻《武后臨朝圖》勸進,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歷史對她的評價極高,是" 有呂后、武后之才,而無呂后、武后之弊 "的 " 女中堯舜 "。到1033年,劉娥掌政已久且自知後日無多,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幾樣,當天,皇太后劉氏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亞獻者為楊皇太妃、終獻者為仁宗郭皇后。儀式結束後,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自此,劉太后徹底還政於仁宗。次月,劉太后病逝享年六十五歲。第二日,仁宗召見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願未了?」參知政事薛奎說:「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她不稱制,其實是心有畏懼而強忍著。

李宸妃死,起初,劉娥只想以普通宮嬪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何也獲晉升。仁宗正傷感於劉太后之逝,群臣卻紛紛上議,說劉太后並非生母,生母是李宸妃,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驚,派人召來宸妃家兄李用何,讓他親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從此後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了。"在上諡號之時,劉太后諡為四字:莊獻明肅皇后(後改章獻明肅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諡二字;生母李宸妃諡為莊懿皇后(後改章懿皇后)。養母之情重過生母,當然這一切並非生母本意。

劉娥章獻皇太后是我們一般並不太熟悉的,她的歷史評價已說明她的才能與貢獻。歷史上,劉娥與漢武帝的媽王美人當初入宮時一樣,都已先嫁過人是再醮之婦,差別是王美人主動,劉娥是被動。兩人除貌美外,直推得寵原因不外是因" 人道 " 較早有經驗,與一般妃嬪宮女的因禮儀緊張、冰冷、羞澀與矜持不同,帶給皇帝不同的體驗。王、劉兩人個性不同,日後帶來的歷史評價與母子關係也大不同。

附記 :  

英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愛德華皇儲),美男子兼體育名將,年過四十未婚,主動獻身或被動薦引的妙齡女子多如過江之鯽,惟他口味較重,年輕的家教過深不識風趣、或承攀之心過度引起反感,但對年齒較高的已婚婦女卻格外垂青,曾對第婦伊麗莎白有露骨的表白。當曾嫁給低階軍官的華麗絲.辛浦生女士登場,一切大白。

辛普生夫婦或許看穿愛德華的弱點,一意與皇儲接近,辛浦生先生逐漸退場,愛德華與愛麗絲則出雙入對,儷影雙雙出現在公眾場合。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死,愛德華繼位,加冕前夕,辛浦生夫婦正在進行離婚手續,愛德華指示將離婚費用列入預算,終引起波瀾,輿論大譁。首相包爾文正告愛德華,若堅持與愛麗絲結婚就必須退位。首相的正告,據說是其弟約克公爵與伊莉莎白夫婦的支持,約克並聲明必要時他可以取而代之,背後隱約有形成兩個女人都要爭第一夫人頭銜的衝突意味。愛德華最終選擇了愛麗絲而遜位。

這段故事有兼戰國時期李園嫁妹、李隆基與楊貴妃馬嵬坡之事、劉娥與王美人等幾則故事的雜燴,也間接說明,中外人性都是相通的,毛病也差不多,挺有意思 。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天才的答辯】

就一般學生言,璧玉得之於璞石,非良匠之鑑識,則無以面世成寶,故賞璧玉之美亦當識巧匠之心;紙鷂成之於地,而能翱翔於九天之上,非獨鷂之善於翱翔,乃得利於信風之助,致能出人頭天,受眾目仰望。學生有才與否或能否揮發其才,老師往往是良匠、信風,扮有重要角色。但就天才言,則往往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進學校、拿學位只是踏上平台的門檻與入場券。看看這幾位天才的答辯 : 

馮. 諾伊曼 : 1926年,馮·諾伊曼以22歲的年齡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現代電腦之父。據傳在博士學位答辯時,主持答辯的老師沒有人敢提出問題發問,只象徵性地問了一個不相干的聊天" 你這件衣服做的真不錯,裁縫是誰 !? " 答辯就結束過關。( 大家稱馮. 諾伊曼是計算機之父,他卻謙稱其概念來自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是數學家,邏輯學家,他被視為電腦科學之父 )。 (馮,諾伊曼 出生在匈牙利的猶太人,入籍美國。)

路德維希‧約瑟夫 維特根斯坦 : 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其研究領域主要在數學哲學、精神哲學和語言哲學等方面。1929年,維根斯坦在劍橋大學,以《邏輯哲學論》作為論文,由羅素和G.F.摩爾主持評審的博士答辯,羅素是他老師兼好友,沒能提出問題,只客氣的說你的論文說實在我們看不太懂。他跑去拍拍每位教授的肩膀,然後說" 我寫的東西,你們確實是一輩子也看不懂 "。 答辯就算通過。( 出生在奧地利,後入籍英國 ) 

羅伯特 歐本海默 : 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在哈佛讀書,三年時間,就修完四年功課。二十三歲到德國哥丁根大學,三星期就得到博士。他的量子力學論文,使主考教授甘拜下風。主考教授詹姆斯.法蘭克在口試後說:「幸虧我趁早開溜,他已經反過來向我發問了!」

李敖 : 台灣現存的讀書種子。當年李敖考上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入學口試時,由沈剛伯,姚從吾等老師主持。當時李敖已是名動公卿,文筆口才犀利。老師們沒人敢提出什麼實質性的學術問題,只由沈剛伯院長提說" 你以後還是穿長袍馬褂上課嗎 !?。大家哈哈一笑,口試就算結束。可惜,李敖中途認為在所裡學不到東西就主動退學了。不然,畢業論文的答辯或許有更精彩的火花對答。

清康熙年間,為攏絡中原士子,除一般的制度性科考,還針對年紀已偏大且在地方有一定聲望的士子另開博學鴻儒科,通過後授以翰林名位。一般制度性科考上來的翰林譏諷博學鴻儒科的翰林是" 野翰林 "。按現代話來說就是學院派和非學院派之爭。這些" 騷人、墨客、酸秀才;酒囊、飯袋、老菸槍 ",不登大雅之堂的通文縣丞(野翰林)往往具有更多的社會經驗與實用技能。在台灣像已過世的南懷瑾、許晏駢(高陽)、郭衣洞(柏楊)和仍在世的李敖,他們的功力與學術貢獻,個人以為遠大於只能縮在校園的學院派" 叫獸 ",試問有哪一本叫好又叫座且具影響力的著作是" 叫獸 "們寫的 !?。學院派的人生經驗都太蒼白順遂,沒有深刻體驗,只能教科書裡來書裡去,何能有好著作。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歷史上的幾個" 誤刊 "

不經意的小人物、小錯誤,往往改變歷史的走向。

明末,崇禎皇帝有意與清皇太極議和,又絕不願露出己意,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體解聖意的陳新甲,立刻擢為兵部尚書,陳新甲派馬紹愉去議和。不日, 馬紹愉回國,將和議文件,密報於兵部尚書陳新甲。新甲興奮入內寫密折上奏,原件擱置几上。不料,被多事家僮誤認是塘報 ( 用於向內閣反映戰情,是向朝廷傳遞訊息,並請求增援的一種情報傳遞 ),立刻發抄,致使通國皆知,遂被痛斥為賣國賊。陳新甲不懂此時應代背黑鍋,反大聲朗朗辯誣,係秉承聖意而為。崇禎大為光火,令斬。

一九三九年底,汪精衛與日本簽署密約,高宗武認為條款苛刻,於是攜同偷拍的密約文本與同屬汪陣營的陶希聖逃離上海到達香港,並在一九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香港《大公報》刊出條約文字,史稱「高陶事件」,影響極大。正是因為條約見報,汪精衛漢奸坐定,高、陶反正,再被重用,也使中國人看清了日本侵略的真面目,知道和平運動注定失敗,只有誓死抗戰才有出路。

王新衡晚年向高陽透露,蔣介石有一天打電話給張學良說" 西安事變的真相,如果你不說,我不談,恐怕後世不會明瞭,歷史就將留下一片空白。所以我希望你寫出來,原稿存在大溪,等你我百年後再發表"。張學良遂如實紀述了,但原稿不知怎樣的一個陰錯陽差,竟然會發表在一本【希望】雜誌創刊號上。使張學良無意中失了一次信用,也是使【希望】立刻夭折,曇花一現的原因,更嘆歷史真相也永遠無法大白了。

據傳, 隋文帝不豫,楊廣與宣華夫人等侍疾,廣奪位之心益急,先調戲庶母宣華夫人,宣華夫人告文帝" 太子無禮 "。隋文帝聞後氣急大呼曰" ,畜生何足付大事 ? 獨孤誤我,快宣柳述來見 "。當政敵妹婿柳述被召入內傳旨,本已惶恐的楊廣益發惶恐,不料心腹宰相楊素傳遞一不軌密件欲給楊廣,傳信人竟誤將密件交給隋文帝,隋文帝閱後暴怒有殺人之心。楊廣等則等同被逼入牆角,必將有非常舉措方可求生。另一心腹張衡說" 如今只有一條急計,不是太子,便是聖上。" 真正是" 勢當騎虎不能下,計就屠龍事可為 "。一不做、二不休,由張衡入內拉殺文帝 ,血濺屏風,張衡成劊子手,楊廣弒父惡名千古。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方陣之戰,錐之尖刀之刃,打造虎狼之師

公元前五世紀,波斯帝國是雄霸中東的大帝國,居魯士、甘比希士及文才武略的大流士皆赫赫有名,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皆為其所滅。今日伊朗所展現牛氣自有其歷史因素。隨著波斯帝國慢慢掌握了部份地中海的經濟路線,在商業上受到了強大競爭的希臘諸城邦,開始逐漸感受到波斯從海陸兩方進逼的危機,終於爆發了兩次波希戰爭。

第一次波希馬拉松平原戰爭( BC512~490 ) : 戰前波希雙方軍隊,十萬對一萬;希臘以方陣戰法,雙方死亡6400人對192人,大比例的反差懸殊,聲勢浩蕩的波斯軍,只能黯然返回。( 馬拉松賽跑源於此一戰爭的報捷,跑42.195公里。大流士一生光輝卻在尾巴上掉鏈為心頭痛而亡。其子,有宇宙王稱呼的薛西斯繼位。

第二次波希溫泉關戰爭( BC485~480 ) : 60萬波斯軍壓陣,斯巴達排列整齊的300步兵並肩持長矛站在一起,重劍無鋒,不畏波斯騎兵與戰車,再挫波斯,波斯彷彿淝水之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潰散。300壯士名留千古 ,1998年Frank Miller拍攝" 斯巴達300勇士 "電影,2007年上映。( 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最終滅在由希臘衍生出的馬其頓王國亞力山大大帝手中。)

布匿戰爭可以說是繼波希戰爭之後,在地中海發生的另一場大戰。布匿戰争是在古羅馬和古迦太基之間的三次戰争,布匿是當時羅馬對迦太基的謔稱。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接着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場中最著名的一場戰争。迦太基主帥漢尼拔( 西方戰略之父 )率6萬大軍迂迴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坎尼一戰羅馬幾乎滅亡但拒降。此戰曠日持久,漢尼拔師老兵疲,又有後勤問題,羅馬則出兵攻迦太基本土( 圍魏救趙 ),漢尼拔回軍馳援不及,扎馬一戰以 1500:4.6萬之死亡比,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领地,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羅馬為除隱患,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並以鹽撒地使土地寸草不生,领土成為羅馬的一省。布匿戰爭成就了羅馬共和國。

綜觀這些戰役有三大特徵: 1. 軍隊求勝的信念被積極調動,常大比差的以少勝多。2. 希臘、羅馬以簡單方陣迎敵,甚少使用謀略。3. 似乎越打越強,總能扭轉敗局。必有其可供分析借鏡處。

希臘、羅馬等地早期發展的是工商業文明,要靠交換、貿易以獲得充分生活資源,每筆交易都是獨立完成、各自負責,每一公民皆是獨立CEO,流動性大,各形成龐大社會網,但沒有中心組織制度也沒有實質的King。公眾事由選舉產生有任期制的執政官、保民官等來執行。亞洲大陸的東方各國發展的則是農耕文明為主,人人在本地即能獲取充分生活資源。( 想想,乾隆皇帝對英國特使說" 我天朝無所不有,不需要汝等奇淫巧技之物。) 因此容易發展出一中心化之組織負責安全、資源調配等具體事務,漸漸形成專制皇權,官員各自對皇帝負責,百姓對官員負責,皇帝對所有人只有權力,沒有任何義務,社會階層化,民眾被限制安土重遷、流動性低。

人類社會結構總是菁英少而凡人多,經歷數代,財富差距加大,窮人依附富人生存。到無可忍時,窮人則會造反說把錢交出來,否則殺了你。如此的社會,富人沒有安全感,窮人看不到希望,必定是個動亂的社會。BC594希臘梭倫提出改革:,1. 廢除窮人因負債而為奴的"六一漢"制度。亦即不可用人身自由抵押債務,人皆平等。2. 把雅典人依財富多寡分為四群,各賦予相對應的權利義務,例如從事公職多寡,當馬、步、雜兵的機會。(一、 二群富人才買得起馬匹鞍具及適用武器當騎兵,三等當重裝步兵、四等當伙伕打雜。)如此,把財產權與政治權利義務相統一結合,產生" 公民兵 "制度,人人為自己與整體社會關係網負責。打起仗來最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發揮最大組織整合力量,不易潰散得以以少勝多。( 有點類似春秋早期所謂正正之旗、堂堂之陣的宋襄公作戰方式,只是加上私又財產與政治權利義務,使戰鬥力更強。 )

兩種不同理念發展出的政治制度,對軍事組織、戰技戰法影響極大。看孫子兵法 :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避之。東方軍事組織作戰以將領智識為主,戰法不外攻城、與擊潰,故需講求謀略、用勢、伏兵...。一旦將領膽怯,部屬立即鳥獸散,鮮有能獨立戰鬥者。( 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看相棋,最無戰鬥力的主帥一被將死,再多車馬炮形成廢物,也是同樣道理。西方作戰結成方陣,發揮最大組合力量,主將效用不大,無須什麼謀略。看西方早期兵書多只講如何排兵陣法、後勤補給,少講謀略。看漢尼拔迂迴穿越阿爾卑斯山從背後攻擊羅馬之謀略,在西方就被稱為" 戰略之父 "。同時期的秦始皇早已統一六國,類似的謀略早已用過數百次可為證,漢尼拔在中國只能稱" 戰略學徒 "。

綜觀中國歷史,秦朝的商鞅變法就把秦軍打造成類似公民兵的虎狼之師。從制度面看,商鞅廢井田、公產、奴隸,人皆平等並以20等軍功爵制獎勵私產,無形中把戰場上的獲勝利益與士兵個人財產多寡、爵位高低相連結,雖無希臘公民兵相同之實卻有其相同外形。再看兵馬俑之戰鬥方陣排列,也與希臘相似,所以秦軍能以一抗六,勝多敗少終能統一。自秦以降,中國軍隊就漸漸變成節度使、籓鎮的 " 私人 " 軍隊,遂有七國、八王、安祿山之亂,五代十國更不用說,皇帝輪流做,槍桿子出政權。到了強幹弱枝的宋朝,軍隊走向職業化,軍對和生產、私有財產、政治權利義務無關,甚至成為招安地痞、流氓盜匪的收容所。這樣的士兵只知道為自己生命負責,戰力必定鬆散,將領用謀只為能再集中士兵戰鬥力,但謀略越多戰鬥力反越弱。看清軍僅以20萬,就打敗明軍、李自成軍,誠如怒爾哈斥所言" 無論你幾路大軍,我皆一路向前 "。統治人口數百倍千倍的中原,豈是偶然 !?  

方陣之戰當然已被今日科技所淘汰,但東西方這種差異導致的軍事作戰理念,直到今日仍有巨大影響。縱使今日因科技發展,戰爭型態改變,講就各種衛星導引,動於九天、藏於九地( 海 )陸海空一體作戰,過去冷兵器時代的方陣排列兵力集中成尖刀,已被科技與火力發揚取代。我們當前的軍事教育似乎是火力發揚與謀略並重,尤其是陸戰;西方則強調火力發揚為主。看美國在中東的數場戰爭當可說明,看不到多少謀略,更何況在衛星監控下,迂迴包抄、誘敵深入、圍點打援等謀略很難不現原形而失效。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如何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求勝信念仍將是最為關鍵。

秦末,陳勝、吳廣揭竿為旗、砍木為兵,初期勢如破竹。史書載 : 戰將周文率數十萬農民軍一直打進函谷關直逼咸陽,後駐軍於驪山腳下戲水,軍隊就畏縮不前,沒有說明原因,為什麼不趁勝之威直攻咸陽。接著又說章邯請准二世赦免驪山刑徒和奴隸,編入軍隊擊敗周文。直到1974年三月,發現按照作戰原形陳兵,密集陣式排列的兵馬俑,人數不多,是放在地宮保護秦始皇的,它的原型當是秦京師皇宮的衛戍精銳部隊,一般不外出作戰。周文率領缺少訓練的烏合之眾農民軍,信息傳遞遲緩,數量再多,哪能當得起最精銳中衛軍的方陣攻擊,一觸即潰也是必然,這才是使周文畏縮的原因。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是弼士抑或是拂亂之士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是弼士抑或是拂亂之士 !?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大多書上對【入則無法家拂士】的解釋為:“一個國家,國內沒有能堅持法制的大臣和敢於諫諍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則國家一定會滅亡。”但孟子儒只說仁義治國,是法家的對頭,他怎麼會認為朝廷上應有主張嚴刑法治、抗拒王命的法家才能吏制清明,顯有說不通的矛盾之處。即使想強把法家拂( 弼 ) 士解為遵守禮治仁義之人也不可能,蓋孟子應該不會用" 法家 " 這極敏感性之詞來費解自縛找麻煩。假如把" 法家拂( 弼 )士 ',改為" 法家拂( 亂 )士" 則不僅與孟子歷來主張相符,法家拂亂之士也與前句" 行拂亂其所為"與後句" 無敵國外患者 "相對應。

孔子儒只責亂臣賊子不責君,所以後世王安石譏春秋是不全的斷爛朝報。孟子儒則是敢於責君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 故從孟子這一整句話可以推出一個結論,當法家拂士出現時,大多是國有昏君,至少是平庸之君,故孟子用前述諸賢困頓不順之遭遇來敦促砥礪國君,以動其心忍其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此句應譯為:“國內沒有嚴刑法治、抗拒王命的法家和擾亂朝政的臣子,國外沒有敵對國家的威脅,(這樣的)國家往往滅亡。” 

但兩千多年來,法家拂( 弼 )士之解早已根深蒂固,積重難返矣。就如同行人車輛皆靠右行,往往發生車輛追撞行人,而行人無法閃避之事,難返矣。

歷史上出現感抗拒王命的如信陵君竊兵符、殺晉鄙圍魏救趙;項羽矯王命殺宋義救趙;近代西安事件,張學良、楊虎臣兵諫。他們對君王言都是抗王命的拂亂之士,對國家言,前兩項以後世歷史眼光來看,前者推遲了秦統一六國四十年,後者加速了滅秦之腳步。西安事件時間尚短,仍有未公開之史料,對中華民族言尚難有定論。他們是拂亂之人還是弼士 ? 歷史評價與意義大不同。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讀史知今世

越讀戰國晚期之政治情勢,越覺與今日之世局頗為神似。中國是昔日秦國,美國是齊國、俄羅斯為楚國,英、法、德分別為昔日魏、韓、趙,日本是燕國。美英日德法欲合縱對付中國,卻又各懷私利野心;中國則分別連橫,遠交各國,近與日本糾結。今日政、軍、經、心戰法、戰術雖異,各有側重,然人性未變,縱橫捭閡之術,無出戰國時代之範疇。讀史可以知今世,豈是虛言。

齊人孫武的孫子兵法說"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竟一語成讖。秦滅齊: 不戰屈敵,傳檄而定,乃天意哉 !?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十年之內逐次消滅六國,可謂勢如破竹。結果相同,手段則因各國差異而有別,並各可用幾個字來蓋括。對韓: 鯨吞蠶食;趙: 強戰加反間;魏:水淹大梁三月( 開封 ),城坍國滅;楚: 內腐蟲生、驕兵必敗;燕:大軍壓境,不戰而降;齊: 不戰屈敵,一使傳檄而定。杜牧在阿房宮賦說"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頗為中肯。

齊國是西周分封姜太公的封國,有濱海魚鹽之利,富庶冠天下,所謂"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後雖有田氏篡齊之變,國勢未頹。戰國初期,各國皆因生存環境與空間擠壓,爭相變法以圖強。魏有李悝、楚有吳起、秦有商鞅、韓有申不害、趙有胡服騎射、燕有千金市馬骨,築黃金台拜將,唯獨齊國因地利之便,又是秦國范雎遠交近攻策略的獲益者,沒有變法,對合縱抗秦之謀最陽奉陰違。

齊宣王初期濫用國力,幾乎滅燕。其子齊愍王又滅宋、伐秦、攻楚,耗損國力開罪各國,燕昭王命樂毅將韓趙魏秦燕五國軍隊幾乎滅齊五年,僅餘莒與即墨二城。齊愍王被殺,齊太子逃入莒縣封君大夫家為佣苟存。大夫有女,獨具慧眼,見此人氣貌不凡,不但善待且委身嫁之。後田單復國遍尋太子復出,就是齊襄王與君王后。齊襄王在位17年,休養生息,襄王死,子田建即位,母親君王后掌國政,改國策為" 事秦謹 ",但對其他五國則憤然漠視之。如長平之戰 ,趙需糧孔急,求救於齊,君王后拒絕。任秦攻伐韓趙魏,全然不視唇亡齒寒之道理,可謂" 國策失當 "。

君王后死,其弟國舅后勝掌政,后勝為人貪婪,政治腐敗,續奉" 友秦 "國策,自掃門前雪,追求小確幸,終有大不幸。五國先後滅亡,秦國乃以巨金賄賂收買后勝及其門客,蠱惑齊王不與秦戰。萬乘之國,數十萬軍隊如木偶,秦將王賁大軍壓陣,派一使節傳達秦王旨意,命交出齊國,秦國另封今河南輝縣500里松柏地給田建作封君。齊王田建見此等亡國下場較其他五國國王尤勝,遂下令舉國投降,隨秦使赴陽晉見秦王稱臣,到封地後,秦軍立刻包圍封地,斷絕一切供應,田建活活餓死於封地,可憐復可恨、可悲。

附記 :

君王后的父親對女兒私謀終身,表示「女無謀(通『媒』)而嫁者,非吾種也,污吾世矣」。當即宣布脫離父女關係,終身不見其女,雖於人情有太過,然不畏懼帝王的志氣、骨氣、傻氣,還是令人豎大拇指。

齊王田建較後蜀的孟昶尤不如。
宋滅後蜀時,只用了一萬軍隊,而後蜀的十四萬軍人幾乎不戰而降,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驛站,感懷國破家亡的哀愁,在館壁上題了這首《採桑子》::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了她並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人就做
《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此詠史詩,氣貫長虹。女流之中,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或可與之相比。

**【蘇厲引用養由基的典故遊說白起】。百米外,養由基連三箭射中指定之樹上葉子。就在一片喝采聲中,不料有個站在養由基身旁的人冷冷地說:“嗯,有了百步穿楊的本領,才配受我的指教。” 養由基聽這個人說話的口氣這麼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怎樣教我射箭?” 

那人平靜地說:“我並不是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或者稍稍出一點兒偏差,只要射不中,你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 蘇厲對白起說:“你號稱常勝將軍,但魏國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打敗的國家,如果你不能馬上取勝,便破壞了自己的名聲。”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當今,誰是李斯的高徒 !?

 歷史上一生奉行老鼠哲學的李斯,觀察了倉中鼠與廁 中鼠的差異,大嘆" 人之賢明與不肖,如同鼠在倉中與廁中,取決於不同的置身地位( 平台 ) 而已。"他頓悟了, 地位決定貴賤,人生在於選擇且" 得時無怠 "。於是奠定他一生追求權勢,極端功利的人生觀。李斯懂得政治的本質是權力,權力高於政見,與道德無緣。當權勢利害和政治主張衝突時,權勢利害優先;在權勢利害與道德倫理不合時,拋棄到捯理論。這一原則貫穿了李斯的政治生涯。

當年,貴人呂不韋的恩遇和秦王贏政的權勢之間,他選擇了秦王;在扶蘇即位的正統與胡亥篡奪的利害之間,他選擇了胡亥;在對待同學韓非子,出於權是厲害的算計,全面接受韓非的主張,堅決阻止韓非參政並設計殺害韓非;明知國家需要寬政輔民,但為保身討好胡亥以避禍,竟上書勸胡亥行督責術,役民暴政更甚,加速秦帝國滅亡。李斯就傳統道德要求言,他的騎牆唯大邊確有可議之處,但他的行政規劃執行力則無可挑剔,統一六國的贊襄之功不容抹煞。

民國77年,在國民黨元老派及李登輝當權派,他選擇了李登輝;民國89年,挾七年省長任內高人氣、高績效之名望,選擇擁抱選民,揚棄國民黨,脫黨參選( 若非國民黨無恥拋出羅生門的興票案 ,他極可能當選 );民國93年,在泛藍與與橘的力量比較下,選擇國親聯盟,屈就連戰副手 ,又因民進黨奧步,兩顆子彈羅生門案,以0.228%的票數選輸;2005年在泛藍與陳水扁之間,又選擇與陳水扁閉密會談,代表陳水扁赴大陸會見胡錦濤,令人狐疑。民國104年,( 國民黨 )泛藍崩潰無戰將,惟道德形象高但政治人物魅力稍差,且沒有行政經驗的洪秀柱不得已披掛上陣,可謂佩服又痛惜。此時,他不惜揚棄"退出政壇"的承諾,欲趁機再席捲泛藍一搏,圓其總統之夢。他就是才德背離,令人愛恨交織的宋楚瑜。

清朝末年,梁啟操說" 吾敬李鴻章之才, 吾惜李鴻章之識, 吾悲李鴻章之遇 "對宋楚瑜也可借用此看法," 吾敬宋楚瑜之才, 吾惜宋楚瑜之識, 吾悲宋楚瑜之遇 "。當年若不" 臨門一言"把李登輝踢穩,景況發展難料;他的能力、人氣太高,恰是李登輝毀國民黨的大忌,寧願推毫無才氣的貴族公子哥連戰,也要力拋宋楚瑜;近年國民黨一再分裂,一再潰敗,也是必然,分析原因諸多如昏庸守舊的宮廷氣息,論資排輩不論才的用人哲學,有禮彬彬卻內鬥內行、背後捅刀的虛驕等太多。但最該被檢討的昏庸高層卻仍永遠一一在位,絲毫無愧疚退位之說。

我很糾結,恨鐵不成鋼的恨國民黨、恨膽怯的泛藍;怒分裂國家,媚日、親日的民進黨。我知道2016要打敗民進黨,唯有支持宋楚瑜,或能力挽狂瀾,但他極端功利主義人生觀與過往經歷又是我不喜。我也疼惜洪秀柱,卿本佳人,奈何淌渾水",當先鋒的廖化只能是鋤頭,收割的鐮刀永遠到不了手。



附記 : 美國的外交雜誌向來以維護美國利益為目標而撰文。這次用 " 租用暴力 "四字並與ISIS相比擬,批判民進黨、蔡英文,說明美國隊對民進黨是極具戒心的,對台灣可預見的亂源是憂慮的,不願見台灣成為美國的負擔。我們樂見美國洞悉民進黨本質ˊ,但不能把揚棄民進黨的力量寄託在外國人身上,要自身團結一致,用選票把民進黨丟入歷史的灰燼中 !

【說凱薩Caesar】" 我來了 、我看見、我征服 "

撲克牌中的四張老 " K",黑桃 K 是猶太大衛王、紅桃 K 是查理曼大帝、梅花 K 是亞力山大大帝、方塊 K 是凱薩。其中凱薩並沒有真正的稱" 帝 ",但他把凱薩二字塑造成帝王的尊號、表徵。德國" 皇帝 "、蘇俄沙皇,沙的意思就是凱薩。凱薩的全名是蓋烏斯. 由里烏斯. 凱薩。蓋烏斯是名. 由里烏斯是姓. 凱薩是其家族曾在參與滅迦太基的戰鬥中,殺死迦太基大象野獸"戰士"的家族榮譽封號。大象在迦太基語的稱呼就是凱薩。

古羅馬共和國的前三雄同盟, 克拉蘇、龐培、凱薩。凱薩一生只活了57歲,在40歲之前還落魄江湖,但畢竟是沒落貴族的後代,況且他的母親仍以貴族教育方式培養他。年輕時曾參與他姑父、大名鼎鼎的馬略和政敵蘇拉的鬥爭,馬略失敗,家族被追殺,也殃及凱薩。幸其年幼,在蘇拉的眼皮下逃跑,蘇拉望其背影說" 看他的背影有十個馬略之才 ",人中龍鳳。蘇拉死後,凱薩才回到羅馬任基層公務員。十數年飄盪,在凱薩40歲時終與其生命貴人、富可敵國的巨商克拉蘇相遇,( 與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在趙國與貴人巨商呂不韋相遇雷同 )慧眼識才,運用其財富任凱薩" 揮霍 "以建功立業、廣交豪傑、名流仕女,收買人心建立全國性人脈與知名度。與此同時,前蘇拉的左膀又臂,早已功成名就位居軍職要津的龐培,也因與貴族元老院議員有隙,轉而支持凱薩。

克拉蘇想商而優則仕 ;龐培想軍而優則仕,目的都在想用凱薩為政治棋子代理人,凱薩也想利用這兩股勢力,還把自己14歲的女兒嫁給龐培做妾,結姻親以鞏固關係。兩股力量終於把凱薩送入元老院,被任命當上任期只有一年的" 執政官 "( 今日首相、總理 )進入政界高層。這一年凱薩要拚命拉抬克拉蘇與龐培的勢力,一年之後凱薩被下放到還是蠻夷之地的高盧( 今法國 )當總督,克拉蘇與龐培則在共和國聯合執政。凱薩雖在高盧冷宮,但不居閒官,整天帶兵綏靖地方,赫然發現自己頗有軍事之才,把高盧治理的服服貼貼,著有" 高盧戰記 " 一書,還越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成為共和國第一軍事強人。

不久,克拉蘇因強行帶兵攻打帕提亞帝國失敗戰死,前三雄同盟形同瓦解。龐培也不欲凱薩坐大,遂又轉向與元老院合作共同打壓凱薩。但毫無政治權謀之術的龐培,只會以元老院權威下文件、通牒恐嚇凱薩、再宣布凱薩背叛國家成為共和國敵人,也不整軍備變,最差的一著是把支持凱薩的人全數驅離羅馬。如此等於把凱薩逼入死角。凱薩52歲那年(BC49 )起兵造反,率兵渡過盧比孔河兵臨羅馬城下。龐培見勢居然轉頭就跑逃往北非,凱薩則千刀萬里追,追至埃及斬首龐培。忙碌緊張的過程中,凱薩還能在埃及與埃及豔后埃利奧.佩特拉來上一段香豔情事,事業愛情兩不誤,果然我是英雄皆好色。回兵又迅速擊敗了今土耳其境內之法爾奈克的軍隊後 (假虞滅虢 ),意氣風發的發函給元老院說" 我來了 、我看見、我征服 " 的名句。

BC44年元月,57歲的凱薩挾勝利餘威進入羅馬,直接要元老院宣布他為終身獨裁執政官,雖無皇帝之名已有皇帝之實。有一次開會,他的部將安東尼突然從兜裡掏出一個皇冠戴在凱薩頭上,但會眾反應不熱烈,凱薩隨即摘下皇冠,如是兩次,有測試的意味,最終未稱帝 ( 這一段讀起來頗似陳橋兵變趙框胤篡後周,陶穀突然從兜裡掏出一紙禪位詔書,只是趙匡胤接受了成皇帝 )。三個半月之後,凱薩被一群反對帝制的元老院議員們圍攻,他發現行刺者中居然有他的養子、親信布魯特斯,簡直情何以堪!? 他放棄抵抗,絕望地說出“你也有份嗎?布魯特斯?”這句遺言。在身中23刀後,倒地氣絕而亡。( 布魯特斯後對他人解釋自己的行為說" 我愛凱薩,但我更愛羅馬 ",把動機與行為道德化、合理化。看似大義滅親的舉措,終有違人性、人情,與呂布相似。)

古羅馬帝國歷史繁瑣冗長,制度從國王到共和、再到帝國,分裂滅亡。凱薩雖未稱帝,但已為帝國改制奠定了基礎,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也是他的義子,後三雄之一的屋大維改共和國為帝國。這也側面說明,沒有什麼制度是最好的,當共和制被一群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把持時,人民需要的是一位青天、明君來推翻這利益集團,凱薩就被視為是這樣的人。

附記 : 

" 貨比貨要扔,人比人會死 "。凱薩在40歲時曾去亞力山大陵參訪,亞力山大在他這個年紀時早已征服當時歐洲人所知的所有土地。當時他心裡是沮喪還是激勵未可知,但事後證明他沒有讓亞力山大專美於前。其名句" 我來了 、我看見、我征服 " 恐是說給亞力山大聽的。

英文有一句"  Caesar's wife "意為不可有招人嫌疑或物議之行為的人,是凱薩給其妻Pompeia的臨別之言。但凱薩自己卻是情種、萬人迷,完全不在乎他人之看法議論。今剖腹生產這個英文字" Caesarian Operation ,據傳也是因凱薩的出生方式而來。如此,誰還忘得了Caesar !?

龐培死後,凱薩發還其家產未趕盡殺絕,還在羅馬為龐培立銅像,當凱薩被刺死時,他倒下的地方恰巧是龐陪銅像的腳下。

** 羅馬簡史

公元前六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末,古羅馬是貴族專政的奴棣制國家。羅馬王政時代末期有塞維‧圖里阿改革,羅馬進入階級社會,【形成羅馬共和國】。

公元前2世紀中業,羅馬共和國的各種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相繼出現嚴重的社會鬥爭。公元前137-132年,發生第一次西西里奴棣起義;公元前133-123年 ,發生以農民土地運動為中心的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4-101年,發生第二次西西里奴棣起義;公元前73-71年,爆發斯巴達克起義。這些起義和鬥爭,沉重打擊了羅馬奴棣主階級,動搖了奴棣制城邦的經濟基礎。在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代表羅馬城邦貴族奴棣主利益的共和政體,已不再適應統治的需要,因而發生了從共和制向帝制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出現許多政治野心家,他們發動長時期的奪權內戰。公元前60年,由龐培、凱撒、克拉蘇三人結成政治同盟,實行集體獨裁,史稱「前三雄政治同盟」,後來,凱撒擊敗其他二人,實行個人獨裁,不久,凱撒被其政敵刺殺,前三雄同盟結束。【凱撒獨裁實為羅馬共和國滅亡的先聲】。公元前43年,出現屋大維、安敦尼、雷必達三人結成的「後三雄政治同盟」。公元前30,屋大維除掉其他二人而成為獨裁者,至此,軍事獨裁的君主專制政權終於在羅馬建起,【羅馬共和國最後滅亡,羅馬帝國時代開始】。

公元前284至476:是帝國由危機走向滅亡的時代。此時羅馬帝國由元首制轉為君主制。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統治時期,皇帝權力加強,兩人都進行挽救奴棣制危機的改革,但奴棣制危機日益加深,人民起義遍及全國。公元395年,皇帝狄奧多西(346至395)死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份】,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廷為首都。公元四世紀以後,日耳曼人大舉進攻羅馬,國內人民起義浪潮更加高漲。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遂亡。西歐進入封建社會。

因帝國首都康士坦丁堡是古希臘殖民城市拜占廷舊址,故東羅馬帝國亦稱為拜占廷帝國。中國古時稱之為大秦。四世紀初,皇帝康士坦丁於330年將首都由羅馬遷往經濟發達,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岸的拜占廷為新都,並改名為康士坦丁堡。395年,皇帝狄奧西一世逝世,東、西兩帝國正式分裂。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中心在巴爾幹半島,其疆域還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外高加索的一部份。東羅馬以東正教為國教,說希臘語,雙頭鷹為其國徽。首都康士坦丁堡地理位置優越,扼黑海出海口,是歐、亞陸地之橋樑,為中世紀東西交通要道。查士丁尼統治時期(527至566),實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對內編纂法典,建宏偉穹頂之聖索菲亞大教堂,加強統治;對外進行武力征服,佔領了北非、意大利等地,欲重建羅馬帝國,恢復奴棣制度未果。七世紀初,阿拉伯奧瑪雅王朝興起,東羅馬帝國先後喪失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北非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帝國版圖大為縮小。1095年天主教皇烏爾班地一次十字軍東征,艱苦殘暴進佔耶路撒冷另建王國。12世紀末帝國被阿拉伯塞爾柱、奧斯曼相繼不斷入侵,領土日蹙。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了康士坦丁堡,對該城進行空前野蠻的洗劫,著名建築物和古代珍品橫遭破壞,東羅馬帝國國勢日衰。十四世紀晚期,塞爾維亞黑山日益強大,首先挑戰拜占庭,拜占庭飲鴆止渴、引狼入室,竟求救奧斯曼,1389年塞爾維亞戰敗,奧斯曼軍隊也輕易進入帝國境內。在帝國岌岌可危之時,土耳其人奧斯曼( 鄂圖曼)不斷向帝國進攻,1453年四月,土耳其人以二十萬大軍,和三百艘由陸路運來的戰船圍攻君士坦丁堡,激戰五十六天,至五月28日康士坦丁堡被攻陷 ,東羅馬帝國滅亡。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在此建都,改名為伊斯坦保,先改裝索菲亞大教堂並另加建四座巨大叫拜樓成清真寺。後又仿索菲亞大教堂樣式,在其對面另建瓊頂阿哈瑪德六柱大清真寺,也稱藍色清真寺。索菲亞大教堂現成為一大博物館。

羅馬帝國對歐洲與中東文化、社會、民族情感及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的恩怨情懷、東西方交流與貿易往來均影響極大,漣漪餘緒至今不斷。要深入了解世局,對羅馬帝國歷史不可不理解。


參閱 : 從伯羅奔尼薩戰爭看"原始民主之馴化" 2015 1119 ;【說凱薩Caesar】" 我來了 、我看見、我征服 " 2015 0904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奇人,先得意於商界成大賈,轉入政界後更成功培養、營造出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帝王師,其相關過程起伏、功績卓偉,前述備矣 ! 這樣一位洞察時勢,精於算計之奇人,竟因一紙遷蜀詔書而自盡,其原因與心路歷程必有可共後世玩味與借鏡之處。

綜觀呂不韋之死的導火線有二:

1.造就了嫪毐集團。史書載" 始皇益長,太后淫不止 "。呂不韋為脫身免嫌,舉嫪毐為替身,太后" 絕愛之 "。雖屬不自覺,但客觀上卻營造了嫪毐集團,並與自己成對抗之勢,誠為始料所不及。嫪毐之坐大,錯在太后趙姬,但責任卻在呂不韋身上。秦國呂、嫪兩派爭雄,在國際上已是眾所周知," 戰國策 "就載:  秦攻魏,魏欲獻地以求和,就討論是要透過呂不韋還是透過嫪毐,最後選擇嫪毐,以取悅太后" 。這也說明嫪毐集團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嫪毐之亂後,在審問期間自然牽出呂不韋。

2. 敗在人性弱點。呂不韋不自覺的越位,不知所進退。呂不韋本為太后前夫,任秦國國相12年,況贏政親政前尊稱呂不韋為仲父,此期間相權是凌駕君權之上的。時間久了,忘記" 有權而不戀權,到位而不越位 "的政治警語。贏政親政後,他首先應該表示辭相,交權隱退,但他沒有;被罷黜國相,貶回封地洛陽後,應及時韜光養晦、低調做人,但他沒有。在洛陽,六國來訪使者、門客絡繹於途,張揚的很,這些使者不啻為" 催魂使者 "。這一切在贏政看來,以呂不韋之才與勢,不論是起反,或是去六國為官,對秦國與自身都是極大威脅。此時贏政唯一的選擇只有" 殺 "一項。當呂不韋接到贏政要他舉家遷蜀詔書後,他敏感的預後,知道下一步就是" 賜死 ",不如先行飲鴆自殺。

歷史上因功高而不能盡封賞,自己又不知進退,帝王只能殺之。就呂不韋言,前有文種與范蠡之先例,後有張良與韓信之史實。文種、韓信昧於君權之本質而流連,終身首異處。人皆哀之;范蠡、張良能及時隱退而全身,泛舟太湖尋黃石,史留佳名。清朝末年,梁啟操說" 吾敬李鴻章之才, 吾惜李鴻章之識, 吾悲李鴻章之遇 "對呂不韋也可稍改借用此看法," 吾敬呂不韋之才, 吾惜呂不韋之識, 吾羨呂不韋之遇 "。

"人生貴適意 ",呂不韋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就個人言達到最高的自我實現,結局雖稍有哀戚,但能及時警覺免於羞辱。一生若如是,夫復何求 !? 還是令我欽佩不已的。

呂不韋若晚死十年,秦朝歷史或恐將改寫。自秦昭王起,統一六國之步調已開始加速進行。秦以軍功爵制鼓勵殺敵,以呂不韋任12年國相惟界來看,前有白起長平之戰坑降40萬,六國震動;後有王翦滅趙魏楚,殺伐20萬;唯呂不韋任內,雖也積極主戰統一六國,但不強調殺戮。從呂氏春秋一書中得知,書中對儒家的王道、仁政還是頗為推崇,推論呂不韋之政治主張。殺伐不過重,六國雖亡,人民憤恨之心稍減,秦二世而亡亦恐改寫,影響極大。當然,歷史沒有假如,只做如是推論以為後世警戒。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李園嫁妹,春申君獻妃,螳螂捕蟬

春申君獻有孕之女李嫣給楚考烈王的故事見於" 史記、春申君列傳 "。故事略說,楚考烈王無子,身為楚考烈王總角之交又兼國相的春申君甚為焦慮。春申君門客趙人李園有妹,殊色知書且善歌舞。李園想獻妹給楚考烈王進宮,又擔心因楚考烈王無法生育而日久失寵。李園乃設計,先對春申君說,齊國來使欲聘其妹,尚未答應。春申君聞之,問可否先見其妹 !? 春申君一見李嫣,一個驚為天人,一個芳心蠢動,遂近水樓台一園春夢而有孕。

一日,李園囑其妹對春申君說,"君侯為國相20餘年,恩寵無比,主國事,必有失禮於王公貴族之處。而今王無子,一旦山陵崩,災禍將臨,宜早圖之。我侍君侯時淺,今我有孕而尚無人知,何不藉君侯之尊寵獻我於王,王必臨幸" 。天憐之,若能生子,君侯之子將為王,如此,災禍全無,富貴何虞 !? 春申君聞之大以為然,怦然心動,於是先安排李嫣入"謹室"獨居避嫌,再薦獻給楚考烈王,期年,果生子熊悍,立為太子,李嫣為皇后,李園因而成國舅。此時 ,門客朱英卻黃歇堤防李園滅口,黃歇自認有恩於李員兄妹且李園為人懦弱,遂不聽。果然李園怕東窗事發,乃私養死士於楚考烈王駕崩之日族殺春申君。為此,黃歇留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典故。熊悍沖齡即位,母舅當權輔政10年。這個故事較呂不韋獻姬,異曲同工,曲折香豔猶有過之。

楚考烈王無子是這個故事的主軸,可惜是假的。史書有名字記載的兒子就有四個,嫡幼子熊悍、熊猶,庶長子熊啟、負芻。李園兄妹,根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 戰國縱橫家書"史料證實確有其人,李園輔政也為真但史書無載。假主軸的香豔故事是誰添加的 ? 誰是受益者 ? 憑什麼說是假的 !?  故事相關人一比,春申君有盜儲竊國之嫌,致全家覆滅,絕對是受害者;李園一家短期看起來是受益者,長期看也不是,史記,楚世家載" 楚幽王10年熊悍死,弟熊猶即位,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餘,哀王庶兄負芻之徒殺哀王而立負芻為王 "。李氏外戚集團被滅。如此,真正受益者是" 負芻之徒 "。口實是李園兄妹蒙騙,混亂楚王家世血統,該殺,自己才是正統。

憑什麼說獻孕女是假的 !? 根據現代醫學,女人懷孕最後一次月經日,加上9月又7天是預產期,超過預產期兩周,胎盤萎縮是極危險的。依此推論,李嫣確知已懷孕,當在一個月之後,再入謹室避嫌間證實無孕,再入宮。若正常日期生產,就楚考烈王言必然是早產。以王室對血統純正之維護,帝王臨幸之詳實記載,御醫宮女之精明,根本不可能。再則,從人性言也不可能。試想,若你是春申君,聞妻之言,你會做何反應 !? 若你是李嫣,你會說那些話 ? 若丈夫大然之,你又做何感想 !? 況且後面還有恐滿門滅族的欺君之罪的風險。

史實、史料、史書、演義小說、電視劇,真相依次每況愈下。司馬遷在寫史記前曾壯遊天下,蒐羅史料兼趣聞軼事,如何去偽存真為史學家良心。從史記多處記載發現,當司馬遷碰到難以辨別或有懷疑時,對同一件事在不同章節有不同撰述。如贏政到底是誰的兒子 ? 在秦始皇本紀說是莊襄王子楚的兒子,生於昭襄王48年正月,很明確;在呂不韋列傳說是" 趙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一切模模糊糊。再如,在春申君列傳裡說完李園獻妹的故事,筆鋒一轉接著說呂不韋趙姬的故事,很奇怪 ! 甚至懷疑我們今日讀到的史記有被後世稼接的可能。因為班固在漢書裡就明書秦始皇是"呂政 " 呂不韋之子。這是讀史困惑也是有趣的地方。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天意的" 過客 "

 聖賢多寂寞,人才多悲催  他們都不過是成就天意的" 過客 ",用過就丟。

** 戰國時期能征慣戰之將頗多,如吳起、蒙氏三傑、趙奢、樂毅、項燕、龐涓、孫臏等,但論起戰爭規模、次數、激烈程度且非死於戰場敵人之手,則起翦頗牧為最。 千字文" "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說的就是秦國的白起、王翦 ;趙國的廉颇、李牧。

秦趙長平之戰,趙大敗,舉國惶恐,白起建議秦昭襄王,藉長平之戰ˇˇ的勝利餘威,一鼓作氣下邯鄲,滅趙國,否則日後難下(毛澤東名句 "宜將剩勇追餘寇 " 或恐是受啟發於白起 )。王不聽。次年昭襄王欲再派白起領軍打邯鄲,白起說此時趙國恐慌已過,正背水一戰,士氣可用,且其他諸侯助趙,伐趙只見其弊,未見其利,乃稱病拒絕。昭襄王另派主將王齕,果然大敗,副將鄭安平率眾降趙。白起心性甚高說" 不聽我言,結果如何  "!? 王甚怒以為恥辱,再促白起領軍打邯鄲,白起仍以時機不利再次拒絕,秦昭襄王憤而免去白起的官爵,將其貶為普通士卒,命其離開咸陽,離城十里,又誣以口出怨言,賜劍自盡。白起皎皎者易污,嶢嶢者易折,不明伴君伴虎之理,仰天長歎而亡也是必然。

贏政欲伐楚,問老將王翦說非需兵60萬不可,問年輕的李信則說20萬即可。王翦被迫離休回頻陽,李信果然損師大敗。贏政聞訊,立馬親赴頻陽認錯,未聽老將軍之言而有今日之辱。強請命王翦率兵60萬,王翦則順勢要求勝則封侯為報,贏政允之。離京未久,五度派信使回咸陽索請良田、美宅、爵位,人皆以為王翦過貪。王翦說" 王性多疑,今我將舉國之兵,王豈能不疑 !? 我今假貪官斂財之名,正示我無"大志",以絕王疑。次年,秦軍兵圍楚都壽春,贏政親赴陣前一則督軍以鼓舞士氣,一則監軍以防他變。王翦善於自污自保,封侯善終豈是偶然 !?

長平之戰初期,廉頗固守營壘,秦軍屢次挑戰,趙兵堅守三年不戰,頗具成效,秦兵遠道兵疲馬困。秦相范雎乃派人到趙國反間,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趙王換將,趙括則頻頻主動出擊,果然慘敗,40萬趙軍被坑埋。趙悼王死襄王繼位。襄王聽信了奸臣郭開的讒言,廉頗被免職奔魏。後趙襄王欲招廉頗回國效力,又被郭開讒言" 廉頗老矣,一飯三矢 "之譏而不被用。廉頗憤而又奔楚,皆未被重用。廉頗才高,然未能得君行道,雖有三窟之嫌,不失英雄本色,歷盡滄桑抑郁不樂,85高齡死在楚國,令人唏噓。

李牧是趙亡國前最後一位最善戰的將領,北禦匈奴、力抗韓魏、屢敗秦軍。在荊軻刺秦王獻秦王禮物之一的樊於期人頭,就是被李牧打敗伐趙的秦軍主帥桓輢奔燕改名。BC229年,秦軍再大攻趙國,趙幽王派李牧領軍,採取與廉頗相似戰法,疲秦不出戰。秦也再施以反間,賄賂權臣郭開害死李牧,趙國自毀長城。三個月後,秦軍攻破邯鄲,秦王贏政親赴邯鄲童年故地,衣錦兼報復,俘殺趙幽王繆,趙國滅亡。趙國非亡於秦,亡於自作孽。李牧忠貞然死於昏君權臣之手的悲劇英雄。

自古未有權臣在内,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誠非虛言。時代雖異然人性未變,致歷史上文臣武將有類似遭遇的極多,昏君權臣當然應該譴責,英雄個性差異也有相應之處。張良助劉邦立漢後,認清自己不過是天意的過客,故能激流勇退,辭萬戶侯,赴留郡慕赤松、尋黃石,雖曰僻穀修仙,焉知不是自保之道 !?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天祥為留清白,可以不死反求速死;戰神張靈甫孟良崮之役死於同僚妒忌之手,則是各自做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且史留大名又皆豈是偶然 !?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淺說貨幣危機

一位土豪用一億台幣買一棟房子,看房價還在上脹,就用房子向銀行抵押借款再買第二棟,再用第二棟向銀行再抵押,再買第三棟,如此,土豪以一億元現金擁有三億元資產,當然其中二億元是銀行貸款,三倍槓桿。若貸款利率是5%,一年約一千萬利息,若房價一年上脹10%,帳面獲利三千億,扣除利息還有兩千億,哈哈大樂。若經濟一但轉壞,土豪本業開始賠錢,資金減少,貨幣利率上脹,土豪就面臨資金流動性困境,就想賣一棟房子來解困還債。房子一上市就發現滿大街都在賣房子,半年也賣不掉,資產價值大跌,但銀行利息還是要照付,於是大降價甩賣,市場開始出現信貸違約落跑現象,惡性循環開始,使經濟萎縮。大批信貸危機嚴重就變成金融危機,銀行搖搖欲墜,為挽救銀行,政府量化寬鬆,濫印無黃金支撐的鈔票,演化為貨幣危機,停滯性通膨無限上升。貨幣價值的共識是對鈔票的信任,信任心一但崩潰,有產變無產階級,國家土崩瓦解。民國38年金園券的惡性發行就是痛苦例子。

這個道理很簡單易懂,可以用此來解釋國際美元強勢的道理與影響。由於美元霸權無黃金支撐,使美元升值與否和美國經濟好壞未必有直接關係,好壞皆可人為操縱升值,所以美國得意的說," 我們的錢,你們的問題 "。當前新興市場國家就好比是那些土豪,因為美元過去幾年連續寬鬆,鈔票滿天飛,利率幾近是0,外國銀行還追著土豪求貸,於是大借低利美元投資、消費。大量外來美元的流入會導致本幣升值的近憂,或是資產泡沫的遠慮兩難困境。本幣升值,打擊出口,增加失業,於是政府干預,印鈔回收美元以壓低本幣匯率,但這樣印鈔又會導致本國資產泡沫問題。

如今,美國自去年10月停止量化寬鬆,美元流動性開始緊縮升值,美國又叫囂著要調升利息,更吸引海外美元回流炒美國資產,各國資金淨流出又是哀鸿遍野,盧布暴跌,歐元日元與新興市場國家一樣劇貶。可見QE就像吸毒,上癮和戒毒都是極其痛苦的。 此意味新興市場國家要用更多的本幣來償還同額的美債,債務成本上升,貨幣流動性緊縮壓力加大。這和土豪面臨的問題一樣,市場上找不到美元還債。一些原本是美元供應國如沙烏地,現因油價暴跌,美元收入大減,不但無法再供美元,應還要在市場搶美元。日圓、歐元又同時在寬鬆貶值,使美元更為緊縮。新興國家屆時只好借新債還舊債,本地資產暴跌,美國禿鷹再來抄底減羊毛,經濟崩盤,金融業大面積倒閉,最後會把美國也捲進去。1929世界經濟危機,就是歐洲因戰爭經費欠大量美債又無法償還而發生,歷史正在重演。

中國面對此問題的做法是印人民幣回收美金,同時提高銀行存款準備率與發行央票來緊縮市場流通。於是美國指控中國操縱匯率,實施反傾銷、反補貼來制裁;中國則反譏是美國在上游先亂印鈔票氾濫,中國在下游才要調控,也反制裁。這已說明貨幣流通的擴張或緊縮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中,形成霸權,其他國家只能被迫應對。中國现在一直在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加大黃金儲備。自己的貨幣自己做主,才能不再被别人牵着走。亞投行亮劍指向世界银行是给人民幣國際化鋪軌道,是中國開始製定全球新玩法的關键一步。針對美國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的另一大工具WTO ,中國則在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東盟自貿區、中韓自貿區,而中澳、中鈕等自貿區都已建立,針對美國遙遙無期TPP的RCEP(10+6)也在收尾,將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促成了中俄石油管道,烏克蘭危機又促成了中俄天然氣管道。在交易中直接採用人民幣結算,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助力。2014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中國立刻西進,一带一路顺勢推出致全球各地爭設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如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等多處。這一戰略將打通連結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新路線,期使大宗原物料如石油之訂價權,國際貿易通用貨幣等不再唯美元是用,直接挑戰了美國,美元在亞非及中東影響力。

依據"  修昔底德陷阱 ":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要来回應這個威脅。季辛吉說,美國是理想主義和现實主義并存,也就是說美國既君子又是小人。但當美國最核心得美元霸權被中國挑戰時,應對的力道可以想見識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無可能期待美國的君子之風,而必須專注美國的小人之心計。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貨幣危機則是最嚴重的崩盤信號。

中美貨幣戰開打 ( 附記 : 創新 )

中美貨幣戰開打 ! 美元核武最强的地方同樣也是最弱的地方 ! 中國卻把危機變為轉機 ! 唯一要做的只是忍!本著" 深挖洞、廣積糧、缓稱王 "方針蓄積實力 ! 適時拆卸美元核武引信。

自2005年起,人民幣不斷升值,帶來的巨大利潤,在喂飽强權的同時,也進一步侵蝕了他們。特别是中國的第一貿易國和第一債權國美國 ! 雖然知道人民幣升值是一種毒药,但欲罷不能已經上瘾了! 因為擁有後二戰 “核武”=美元本位制 ! 美國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主導者和金融、經濟规則的製定者,现行货幣體系對美元又缺乏相應的約束,導致美國存在嚴重的道德風險,為所欲為。不平等性體現在美元本位制是一種明顯的霸權體制。這新型“核武”造就了高于五常,凌駕全世界的第一强權美國 ! 日本,蘇聯曾倒於美元核武,俄羅斯、歐元正被蹂躪中。貪婪的紅眼轉向人民幣。

當人民幣在2015年8月11日連續脱韁速贬,逼近浮動上限,已經與人民幣绑住的美元,自動直接升值,這本來應該由美國控制的" 核武 "被提早啟動了,新型核武不再是美國獨有 ! 各國悚懼,連鎖反應一觸即發,競相貶值,股市狂跌 ! 美國也即時反應,12日美聯儲說中國控制貨幣或許是正確的。之後美元劇贬,主動把新型核武暫時熄火( 從去年開始天天叫囂要升息,各國只能待宰 )。

西方资本主義發展史,英國當年最推崇的是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兩位,他們兩個最鼓励自由贸易和市場經濟。1929年經濟大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出台,二戰打響才使全球擺脱經濟危機,一時間凯恩斯主義備受推崇。現在奥地利經濟學大師熊彼得的“經濟創新理論”當紅。首先用“純模式”来解釋經濟周期的兩個主要階段——繁榮和衰退——的交替:創新—為創新者带來超额利潤—引起其他企業仿效—對銀行信用擴張和產品的需求—經濟步入繁荣。創新的模仿使超额利潤消失—銀行信用和產品的需求委缩,由繁荣步入衰退。

當前最能解釋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就是“經濟創新理論”,原因就在它解釋了一個問题:為何一個缺乏創新能力的中國能够打败西方經濟强國。中國經濟不是計畫經濟,計畫經濟自我封閉不會威脅西方市場;中國經濟也不是自由經濟,自由經濟依赖市場供需關系而调整產能。中國經濟常與官員政績掛勾,有無限擴張的冲動和破壞力量。整個經濟體系將在繁荣、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構成的周期性運動過程中前進。中國經濟不斷的模仿擊败了西方競爭對手,雖然目前尚無法創造出同等水平的產品,但日益精良的山寨品足以拉低整個市場價格,擠壓西方相同產品利潤空間,使整個市場成無利可圖的局面。

鄧小平說過:“我們絕不買你們的二手設備,赚錢是次要目標,要買就買最先進的,就如買最先進的武器,有了它就可以把你們打败,讓你們永遠爬不起來”。後兩句話可以改成“我們如果發展不起來,就把你們一起拖下水”。

從一般的化纖到化肥,從鋼鐵到紡織,從建材到食材,中國所能提供的產能都超過了世界所有的需求量,到高端精密的電信產品和醫藥產品也走向這個境地,這使其他依赖贬值出口的小國幾乎完全絕望了。如巴西、澳洲兩個鐵礦砂出口國家,因為中國鋼鐵產業消滅了全球鋼鐵業的利潤而幾乎整個礦業覆没;如古巴一個依赖糖出口的國家,因為中國產出的大量人造甜味劑,原糖從四年前40美分一磅下跌到如今10美分一磅。廝殺的紅潮中,台灣深感同痛。

視為招牌的高鐵、核電站、LNG船甚至軍火等,原是美國、日本和德國視為禁臠的產品,也越来越快被中國競爭侵蝕而不得不跌價,雖仍有销量而利潤大減。道理很簡單,中國的中高檔產品性價比高于西方的高檔品,這是當今市場主流意識,黄金當銀子賣,銀子還是當銀子賣,這正是中國模仿戰力的殺傷點。況模仿會逐漸提升為創新,當次貨的口碑被改變,那麼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的中國產品殺傷力就更大了,當然這可是一到高門檻。好在,中國京畿總梯說不算小,蛋人均仍很低,普遍想"發財"的人極多,引發的狼性也就極強,就憑這股狼性,從 0 到 1 的創新就有希望。

自亞洲經濟危機以來,中國為支撑世界經濟增長,人民幣只升不貶而承担壓力,比任何國家做出的貢獻都多。但此次人民幣貶值,除顯示中國經濟放緩程度比預期嚴重,也表示今後將不再繼續為世界經濟埋單。

随着人民幣贬值號角吹響,美國人不能繼續指望通過固定匯率把美元通脹轉嫁给中國,中國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情况將逐步逆轉,美國不得不面臨巨额熱錢湧入而出現滞脹威脅的格局。產品市場受擠壓,產品利潤消失,產品創新没有動力,對于這些,有一位美國人道:“中國人要享受美國人一樣的資源配置,意味着必须找到另一個地球,但偏偏這是不可能的,那麼中國人只會把美國人擠出這個地球嗎?我實在不敢想下去”。

附記: 敲掉一些不敢蹲實驗室 " 唯理論派者 "的飯碗

美國經濟引領風騷的動力在於源源不斷的創新,創新的動力是什麼 ? 知識,知識就是經濟。唯有有知識的人才滿腦子有各式各樣的想法與需求,為了實現與滿足這樣的慾望就激發創新的動力。高水準的創新是無中生有,追隨者的"創新"最多只是改良、美化。例如發明核彈,美國是從 0 到 1 ,其他的國家則是從先例中已確知核理論是正確的;核技術製造是可行的,混沌之門的 0 已被打開,說難聽是抄捷徑,說好聽是後發優勢。

同理論放回一般的情況來看,創新需要不斷的實驗、發現錯誤、改進、再實驗,如此反覆才可能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鎢絲前,曾失敗的嘗試了千百種物質才成功。若說原始想法也是理論,那一定是極淺顯粗糙,實驗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理論、改進產品。理論與實務是同步進行、相互造就的,不可偏重於一端。原始會計、統計是基於需要,根本沒有理論可言,會計學、統計學的理論是基於後來實務發展出來,逐步成為一門學術的。可惜我們的大學制度,學生畢業、教授升等、甚至強調實作中精進的工程師、醫師、地質考古等等,也要一律以論文為基準,只有作品沒用,是黑手的低檔次。

知識不是純理論。現今的偏差可以大膽地罵說,這都是一群只會吃 " 叫獸 "飯( 刻薄了 )的學院派紅口白手們把持搞出來的,扼殺了 "黑手 "們的動力與狼性激情。再多的論文碩、博士是弄不出從 0 到 1 的創新,工業 4.0也還只能是追隨者。要改善這個偏差,唯有動大手術,翻修制度,不惜敲掉一些不敢蹲實驗室 " 唯理論派者 "的飯碗。實實在在端出可行的作品才是真的。


附記 :

大陸人行的匯率急貶政策,或許只是執行貨幣戰的號角,用來與美元脫鉤;畢竟,如果人民幣真想挑戰美元霸權,讓自己更國際化與自由化,手中握有上兆美元的公債成了累贅,那要如何找好理由拋售掉呢?

答案就是急貶人民幣後,當局為了維穩幣值,「只好」拋售手上的美債資產。倘若這是人行的操作策略,未來市場仍會有不斷的動盪。原因是2015年將是人民幣挑戰美元霸權的關鍵年;每當一個權力體系,挑戰另一權力體系時,市場總會動盪不安。








菩薩畏因,凡人怕果

凡人怕果這句話易於理解,罪惡果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如貧窮、傷殘、家破人亡、厄運連連等,實實在在、椎心刺骨的痛苦難受是一般庶民所畏懼,因而起警惕向善以趨利避害。佛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惟罪惡的屠刀哪裡是這麼容易放得下。

菩薩畏因,因是起心動念,怕有惡念孳生。初起的惡念只是一 粒種子、一個胚胎,若未能立刻剷除,它是會自動分裂成長成參天大樹,且在成長過程中很難憑個人意志力來阻止、消弭。帶來的痛苦不僅僅是道德內心的懲罰,更會因要惡惡相掩而不斷作惡。

舉例子來說明。從事三陪女的行業,無論是什麼原因她也自知自己賺的錢並不光彩,搬不上台面。但絕大多數都會有一個想法,我只是想利用這段時間快速地累積一筆小財富,是必要之惡,當財富有了一個數字,我就遠走高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找一個可靠的男人,自己開個小商店賣賣花、賣賣服飾,隱姓埋名過安穩的後半生,來鼓勵、安慰、欺騙自己。別以為做三陪女出賣的僅僅是年輕的肉體,遭踏自己的道德感、名譽心等如此簡單。

我們從事任何一件事,內在同時在建構一套認知結構,外在在建構一套社會結構。因為從事三陪,錢來得快又多,因而會養成大手大腳甚至賭博吸毒的惡習,再也看不上辛苦賺來得小錢,同時接觸、看到的都是男人最醜惡的一面,未來想找一個可以信任的男人過小日子何其難呦。外在因為環境關係,身邊最信任、最親愛、最仇恨的都是同行姊妹淘,最羨慕的可能就是滿臉諂媚虛假、珠光寶氣的媽咪,這樣的社會結構一旦建立起來,就如同濕手沾麵粉,不是那麼容易甩乾淨的。很容易循環墮落而永不自拔。菩薩怕的就是會造成這永不自拔的因。

戒毒、戒菸就本身言並不是太困難,痛苦忍耐幾天也就過去了,難在甩不開昔日的社會結構網所帶來的誘惑,老哥們一句話來一根吧,往往就前功盡棄。三陪女可能18歲就已經站上自己人生的巔峰,前面吹噓拍捧的路只能是一路下坡而不自覺;良家婦女可能嫁個比自己還窮的小夥子,但胼手胝足打拚,孤獨顛簸的路卻是艱難向上,四、五十歲才或恐進入坦途,方能一夜安眠。

果的實體之痛切身易感,因的內心折磨之痛唯人自知,夜半驚心,噩夢連連,雖尚僥倖於法網之外,內心或恐只祈速死以解脫贖罪。一念可上、一念可下,如何選擇要自知,最好還有良師益友指點。

附記:  死亡只存在意識當中

心理學大師 弗洛姆 說 :''人類與生俱來有三大恐懼.。一.孤獨寂寞. 二.不安全. 三.畏懼死亡.''
人到底有沒有來生?這個問題長久以來被宗教界討論,但從未被科學界證實。現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大學教授蘭薩(Robert Lanza)聲稱,從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角度出發,有足夠證據證明人死後並未消失,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
蘭薩指出,就此論點來看,我們所熟知的死亡其實並不存在,沒有確實的邊界可用來描述或定義死亡。我們一直被教導「人終有一死」,但本質上死亡只存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生命只是碳元素與其他混合分子的活動,一段時間後又回歸大地。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權謀至尊 嘉靖皇帝

說起嘉靖皇帝,一般人會有一個模糊的映象,也說不出個什麼,很容易和清朝的嘉慶皇帝搞混,因為台灣有嘉慶君遊台灣的戲碼。稍微涉獵些歷史的知道大禮儀事件,嚴嵩、海瑞罵嘉靖已是不錯了,細讀他一生,發現他是史上最善權謀的一位皇帝,且"殆天授也",較曹操、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遊龍戲鳳這齣戲裡有一段明武宗正德皇帝的話" 大圈圈裡有個小圈圈,小圈圈裡有個黃圈圈,黃圈圈裡住的就是我 "。有自嘆如囚徒的意思。中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在漢朝是學界尊、政界不尊;自三國到南北朝五代基本上是佛學大盛;唐代是儒、道、釋並尊而偏李家道教;直到宋朝中晚期儒家才獨大,但朝尊野普普;元朝入主,說的是八娼、九儒、十丐通通打翻;直到明朝皇權高度集中,儒家講究臣子尊君忠義,才朝野皆重,蓋八股取士唯四書,但是久了,儒家也成為皇權唯一的制約。明朝中晚期的皇帝都想衝破此一制約,消極怠政如正德的豹房不理、萬曆30年六不( 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的躲,天啟的沉溺木匠,而以嘉靖積極迎戰為最。

1521年正德皇帝死,無子,在張太后與首輔楊廷和商議下,把封在湖北興獻王
14歲的遠房庶子朱厚熜招來當皇帝。這種天下掉餡餅的好事,一般人皆喜出望外甚至得意忘形,但朱厚熜具有超齡的政治敏感度與權謀。當車駕快抵皇宮時,他首先問從什麼門進宮 ?禮儀如何 ? 當得知是從偏東的崇文門進,經東華門先入繼皇太子再即位皇帝( 意思隱含: 先成為張太后之子,再繼皇統,如此太后寶座無虞 )。 他說不行,遂止轎不進。好說歹勸,相互讓一步,改從正陽大門進 ,先見先皇兄遺體,再拜見張太后。原本的即位詔書是說" 奉皇兄遺詔,入奉宗祧....",( 意思是繼嗣孝宗為子,以正皇統 )。他說這不行,我有親生父母(父親興獻王已過世)如何棄父母而過繼他人?又是一番折衝,但不破分寸,終算即位。他一聽原本大臣定的年號是"紹治",又堅決不受,紹有承繼的意思,如克紹箕裘,堅決自己另定年號嘉靖。這一切已讓張太后與首輔等一班大臣始料不及,頭疼不已。記住,他才不滿15歲。

即位第二天立刻下詔,接親生母親進宮。又問禮部該如何稱呼自己親生父母。禮部上"皇叔父興獻大王,皇叔父興獻王妃",不滿意,退回再議,反覆折騰三年,最終稱興獻帝,廟號睿宗,入祀太廟,史稱"大禮儀"事件。這一切今日看來皆屬瞎胡鬧,但在當時可是皇權正統與否的大問題,其中發生200餘儒生群臣左順門告天抗議事件,嘉靖毫不遲疑,抓來廷杖,當場血肉橫飛,自此群儒禁言。接下來十餘年,天天與大臣討論儒家的禮制問題,後來還編了" 明倫大典"與"大禮全書"兩本,成為禮制專家。這一切都是為權力,鞏固皇權。( 清朝多爾袞之尊號也是由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逐步而上,異曲同工,死後被加封為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的葬禮依照皇帝的規格舉行。)

在用人方面亦極具權術,嘉靖任內的首輔,較廣為人知的如楊廷和、張璁、夏言、嚴嵩、徐階等,就能力言皆是一時之選,人品、權謀各有千秋,除楊廷和是被嘉靖罷黜,其他都是刻意安排要後任鬥前任,避免朝臣結黨營私。被後世罵為奸臣的嚴嵩,任大學士20年,首輔15年( 獨相二年 ),最得皇帝用人三昧與信任。他任獨相時,天天要求補人又絕不自荐,硬要皇帝派;要加封其為上柱國,堅決不受,說上字唯天子能用,絕不落皇帝圈套,整日為皇帝寫拜神青詞。對前任夏言,畢恭畢敬,邀夏言到府用餐,夏言賞以閉門羹,但嚴嵩仍在餐桌為夏言準備首位,並恭唸歡迎詞,話傳到夏言耳裡,既驚喜又悚懼。對後任徐階之邀宴,則令閡府家小跪迎,並對徐階說" 他們的命運皆在你手中,望請日後妥為照顧。"足見其為人處世之低調謙和甚至委屈,卻有獨到老辣之處。

嘉靖在位45年,前20餘年忙禮制事宜同時也頗勤政除弊,後20餘年則潛心煉丹求長生,雖不上朝卻未荒廢政務,透過特務監控群臣,約談首府對應時政,又不時用模稜兩可之手諭駕御首輔,故弄神秘。為避免" 二龍相見 "折壽之弊,遂不立太子,連兒子面也不見,敢言立太子者殺。一切作為都為固權。

天下第一罵的海瑞《治安疏》,嘉靖閱後,大怒,把奏疏摔在地上,對左右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跑”。宦官黃錦在一旁說:“這個人素有書呆子的名聲,聽說他上疏時,自知冒犯悖逆之罪當死,就買了一口棺材,與妻兒訣別,待罪入朝,因此他是不會逃走的。”後來,明世宗又把海瑞的疏章取出來讀,一日讀二三遍,或許是惺惺相惜,或許是保護如此大膽的稀有動物,抑或是為避免借他的刀而成海瑞之名,沒有立刻殺海瑞。只命令逮捕海瑞,關進詔獄。兩個月後,嘉靖駕崩,海瑞大哭嘉靖被釋。

嘉靖與嚴嵩可說是君臣絕配,能共事20年,都極具權謀。兩人後世的歷史評價也呈兩極化。史書評嘉靖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竞之委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民間戲劇評價卻不高,甚至昏庸。嚴嵩最能為嘉靖背黑鍋,又掌朝政20年,毀譽交雜,一般多從道德方面評價,自是貶多於褒。網上有一篇【 大學士嚴嵩新論】是很有份量的一篇翻案文章,有興趣可以參考。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說嫪毐: 他真僅是靠胯下物的大陰人嗎 ?

戰國時代,各國王室交往,互派人質,互結姻親,無親成親,有親加親,未必有利優生,卻有利穩定,也因此母后當政,外戚專權現象極為普遍。秦楚兩國,位處西南,接近蠻夷,致常被所謂中原國家輕視。因此,秦楚兩國互結姻親以求抱團禦外,最為頻繁緊密。 秦派在趙國的人質異人(子楚),藉呂不韋之力,攀楚姬華陽夫人與太子安國君立金書以保證承嗣。接著發生長平之戰,趙大敗,欲殺子楚以洩恨,異人又藉呂不韋之力賄賂守城人逃回秦國。但他的妻、子 ,趙姬與三歲的贏政卻被流落趙國達六年之久,生死未卜。此期簡,返國的子楚,在其親生母親韓姬夏夫人安排下,又立再娶韓國王室公主生兒子成矯,此時立成矯為嫡長之聲四起,也在情理中。

秦昭王56年,趙姬母子返國,同年昭王死,安國君即位,立子楚為太子。三天後,安國君死,子楚即位,呂不韋拜相。是年贏政10歲,成矯7歲。三年後,子楚死,贏政13歲即位,主少國疑,國政依序掌握在外戚楚系的華陽太皇太后、韓系的夏太皇太后與母親趙系的趙太后手中,呂不韋依然是相國。試想,此時趙姬面臨最緊要的問題是什麼 !?鞏固兒子的皇位呀 ! 她面臨最大的潛在威脅是最有可能篡奪接班的成矯。趙姬在朝中最大的政治靠山是呂不韋,呂不韋此時與華陽太后關係密切,怕與趙姬之事曝光,也怕年紀漸長的贏政知悉,乃採在政治上支持趙姬,在私情上則盡力與趙姬撇清,才有身兼潘驢小閒的嫪毐出現。史書記載,趙姬對嫪毐的表現是" 絕愛之",還生了兩個兒子,致趙姬后宮中大小事皆決於嫪毐。  史記說 " 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童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從此段證明,嫪毐絕不是整日躲在太后宮中見不得人,是體面的住在自己的府邸,奴僕數千,同時養士千餘人,積極參與政治,體面張揚得很。

秦王政五年,僅15歲的成矯出使韓國,韓國遂獻出百里的土地,回國後因功得封"長安君 "。很容易使人聯想使韓之功,是得力於夏太后與其母韓夫人,藉以增加成矯的政治資本。韓系的勢力擴大對趙姬當是壓力。史記載, " 秦王政七年,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矯將軍擊趙,反死屯留。" 夏太后的死使韓系失怙,趙系拔去一眼中釘,次( 八) 年韓夫人的娘家韓惠王死,政局大變,遂給趙姬徹底打擊、清洗韓夫人與成矯之絕佳機會。韓系外戚敗亡,成矯伐趙,在屯留被迫叛秦降趙,史稱 "成矯之亂"。同年嫪毐被封長信侯。 封侯 、建立封國,這可是要記錄在官方正式文書裡的。故嫪毐在秦王政八年獲封長信侯,建立自己封國,絕非太后私恩可辦。把上述接連發生的幾件大事,合起來看,當可合理推測,為太后清洗韓系外戚,替當打手的自然是嫪毐,事成後因平亂之功封侯。

趙系外戚坐大,楚系提高警戒。張揚的嫪毐又酒後失言,狂斥說" 吾乃皇帝假父也,何敢與我抗 !"在當時,太后養面首不是問題,面首張揚太后隱私,涉及皇帝清譽,這就是大問題了,且授人以口實。嫪毐日益感受到來自皇帝與華陽太后方面的調查壓力。史載: 秦王政九年,贏政22歲,前往秦祖廟雍城( 今寶雞 )蘄年宮舉行加冠禮,親政。嫪毐預感大禍將臨,趁王族大臣俱往雍城之時,矯秦王玉璽與太后玉璽,糾集宮廷官騎衛卒、家臣門客,發動武裝政變,攻蘄年宮為亂。贏政知道後,令相國呂不韋率昌平君、昌文君發兵攻嫪毐,嫪毐敗走。" 嫪毐及參與官員20餘人被車裂、梟首。

嫪毐之亂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影響他一生,很多謎團( 不立太子、不立皇后... )皆由此產生,故歷史記載隱晦不明。這樣大事,留宮的趙姬應該是知道的,甚至參與的,趙太后當時在想什麼 ? 政變對象是誰 ? 為何攻蘄年宮 ?接到攻毐令的呂不韋在想什麼 ? 昌平君、昌文君是誰 ?為什麼以後秦史上再不見他們的名字 ? 仔細比對各文獻記載,參照近代出土史料,與事後發展,結論推測為:  嫪毐政變實際是以趙姬為首的趙系外戚勢力所發動,首要目標是打擊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再來是嫪毐的政爭對手呂不韋,絕不會是贏政。因為太后的一切權力本來自做皇帝的兒子,且兒子正值壯年,沒有理由針對兒子。

政變失敗,楚系勢力未損,趙系勢力反面臨崩潰。從趙姬被逐出咸陽到雍城冷宮,呂不韋次年被罷相,迫自殺。楚系勢力獨大造成他國不安,才會有齊使茅焦冒死勸說秦王, 說" 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聽罷,贏政立即改變態度,乃迎回趙太后。" 說苑 "一書有更詳細的記載,這已是後話了。嫪毐以拔鬚假冒閹人入後宮,一方面恃寵承恩坐大,一方面也確有相當政治手腕介入政爭,若知所節制,不酒後失言,歷史上即使無善名,至少也不會有" 大陰人 "之惡名。得意不快心、失意不快口,嫪毐快心又快口,焉能不敗。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非軍功不得封爵,爵分20等,君侯爵最高,非大功不得,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例如,呂不韋在贏政五年發兵攻魏,建立東郡,使琴國土擴及齊境,並切斷六國南北再有合縱之勢的可能,軍功厥偉;秦滅六國,王翦父子居五(趙魏燕楚齊 ),且是在最後贏政親自登門拜將,王翦將60萬軍隊並藉機直接要求在滅楚事成後封侯,果然滅楚,王翦父子方得獲封侯爵。漢承秦制,漢武帝時,同屬外戚爭權之事,發生" 巫蠱之亂 " ,皇后自殺,太子出逃被殺,追殺太子之官吏因功封侯,援引的就是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 絕非浪得 !

已經30歲的長子扶蘇一接到被賜死的矯詔,既不加查證,也不聽蒙恬勸告,立即自殺,一直是歷史上令人費解的一件謎。若從成矯之先例看, 母(韓)系外戚勢力亡,成矯立刻叛逃不然恐怕難生存。成矯之亂與嫪毐之亂之始末與影響,扶蘇應該非常清楚,因此可如此推測,本屬楚系外戚兒子的扶蘇,在楚系外戚亦因嫪毐之亂的影響而被秦始皇打壓下,接賜死詔,遂不由分說隨其叔的腳步而去。( 這點從本是楚國人的陳勝、吳廣起義,他們打的招牌是扶蘇與項燕兩人,項燕是楚國大將容易理解,扶蘇可說是"秦太子",打他的招牌就不易理解 (就如,若孫中山革命打著光緒的招牌反大清一樣令人費解 !)。若扶蘇的母系是楚國外戚,因此扶蘇同時也是楚國人,這個道理就說得通。)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她是誰 !?

【 她是誰 !?  】

有一位漂亮女孩早年喪父,不得已,剛滿16歲就嫁入一個已經開始有沒落跡象的閥閱世家總裁作細姨,還好肚皮爭氣,20歲那年生個傳家子,地位陡漲,剛幸福美滿沒有幾天,總裁老公因官司爭訟失敗,氣急過世,喏大一個關係複雜的家產與根本不知該如何運作的龐大公司,就落在他與大房兩個年輕女人身上,兒子才五歲,可謂主少群疑。外表看,生活仍是錦衣玉食,然外有禿鷹欲狙擊打壓公司以便併購,內有管理高層相互傾壓,有架空出走之勢,資金掏底,人欠我欠入不敷出,這樣的難處只能往肚裡吞。她悄悄得內尋幫手以替換總經理,更大的希望則寄在兒子身上,虎媽式的強式教養,卻使得母子關係不睦,連兒子的婚事、房事,她也不時說三道四,母子一時如冰炭,氣得兒子乾脆浪跡娼妓,不久竟得花柳病死了,這年她才40歲。

公司外在的運營狀況更加惡化,內外交迫。他趕緊找個有血緣關係的親外甥過繼。外甥體弱,她親自全心投入的教養,但高壓方式不變,她的關愛充滿軟刀而不自知,孩子見她如見虎,她也覺得滿肚子委曲與無奈。滿以為孩子長大,公司業務她可以放手,自己也50大幾了,該歇歇手腳放放心,圖個晚年清淨。不料,看似恭順的好娃兒,長大了竟也是一個白眼狼,沒聽她的娶個她也滿意的兒媳婦。公司經營理念受外人唆使要搞什麼精簡重組年輕化,業務互聯網,保守年長的都辭退,這些他都無法理解,但公司外部的供應鏈廠商卻一片叫好,加深他的疑慮。

平心而論,她也知道公司需要改革,需要新血,所以她一開始也沒怎麼阻止,一邊看著。只是凡事都沒先讓她知道,心裡還是有些不快。當那群要被辭退的老幹部向他訴冤,添油加醋,使她起了憐憫之心。當她聽說自己被娃兒視為是公司改革的最大絆腳石,計畫在改組完成的慶祝儀式當天,把她完全架空軟禁,再不許過問公司業務。這簡直是竄逆,弒親 ! 於是,她憤怒了 !  兩次,40年養育的辛苦換來的是如此惡果,她整個情緒失控,失望絕望,完全不像是一個大公司掌門人應有的鎮靜,成為一個失心的罵街潑婦,極端的破灌破摔,不讓我好過,那就誰都別想過,魚死網破,老娘拚了。公司、家庭於是徹底崩潰,臨死時,公司正在簽破產公告,不久公司就將改名重新掛牌上市。她知道,這一切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是不知道在另一個世界,她將如何面對列祖列宗與先夫,她也自覺委屈的很。

這樣一個女人的命運覺得如何,好還是不好 !?多少會起些憐憫之心吧 ! 她就是慈禧太后。從一個女人方面看,少年喪父、青年喪夫、壯年喪子,還沒有改嫁的權利,她也真是個苦命人。從一個統治者來看,他沒有任用私人,外戚、宦官這些弊端,只是權力的腐化,認不清自己的一套早已被時代所淘汰。臨終前,慈禧鄭重地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慈禧晚年的臨終遺言,似乎有些自責、警世。她生前心理什麼都明白,但權力誘惑人心,就是不肯放,遺言也算是" 其言也善"吧。

歷史是什麼 !?歷史不外乎是當時所有人情焦集折衝的產物。 是現在與過去的對話,是折射過去的鏡像。歷史讀多了,會使人產生憐憫之心。她未必真壞,只是權力欲與憤怒失心鑄造的錯誤,使億萬人同苦,再也無法彌補挽回,背負憤怒、任性後的惡果罵名,也是罪有應得。

附記( 中國時報 ) :    臨終前,慈禧鄭重地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 ,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慈禧晚年的臨終遺言,令世人震驚,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團迷霧。人們一直不明白這樣一個成功坐上女皇交椅的鐵血女人,這樣一個有效控制大清王朝長達半個世紀的鐵腕太后,何以最後留下這樣的遺言?這是一個歷史之謎,人們迷惑不解。仔細想來,一個王朝的命運如同個人的命運一樣,仿佛都是上天的安排。細讀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分析其原因:

首先,慈禧心裡知道,大清王朝將會在她的手中壽終正寢。作為大清的當家太后48年,她當然知道流傳盛廣的葉赫那拉氏家族祖宗的遺言,仿佛冥冥之中,葉赫那拉氏家族的神秘之手選中了她作為大清帝國的終結者。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交給一個三歲的孩子,這個帝國能夠支撐多久?

其次,慈禧是位個性鮮明的女人,她想做的事,她的目標一定要達到,她不動聲色的冷酷,讓她的丈夫咸豐皇帝恐懼,所以,在咸豐皇帝去世之前,就寫下了一道密旨,交給皇后,對慈禧,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慈禧的臨終遺言,正好印證了咸豐皇帝的判斷。  

慈禧的臨終遺言,在《清史稿·后妃傳》中沒有記載,最早披露此事並廣泛傳播的人,正是慈禧太后最後的情人? 伯克豪斯,他在慈禧太后去世2年後的1910年9月,出版了《慈禧外傳》,將慈禧的最後遺言公之於世,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1904年陰曆10月10日是慈禧太后的70歲生日。為此,清宮上下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萬壽慶典”。就在此時,因“蘇報案”被捕入獄的章太炎,卻滿懷悲憤之情,在上海“西牢”內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有慶。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章太炎先生,以犀利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揭露和諷刺了慈禧窮奢極欲的生活,和她君臨朝政48年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和不幸。

說趙高: 徹底被醜化的角色

 說趙高: 徹底被醜化的角色

趙高與秦始皇基本上是同齡人。有趣的是,他們兩個在歷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

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王族,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贏政出生在趙都邯鄲,是秦國人也是趙國人,後來消滅了趙國。

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咸陽,是趙國人也是秦國人,後來毀滅了秦國。

根據史記,司馬遷從未說趙高是宦閹。東漢以前的史籍也從未說趙高是閹宦。後來出現誤解,一是恐因李斯列傳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由於出於對宦字理解的錯誤,再則是出於漢以後各朝代政治需要,從漢書起,開始做醜化的曲解。( 史記是私人著史,本是要藏諸名山的。漢書以後的史籍,則是官方史官著史,是官書,有政治立場問題。) 宦本是指在宮中內廷供職的稱為宦,是皇帝親近侍衛之臣,我們現今仍常說"官宦人家",絕無閹宦的意思。

趙高是入質於秦的趙裔秦人,趙滅亡後,其地位更是低下。他的父親是下級文法官吏,他想在秦國這講求" 世業 "制度裏出人頭地,只有入仕成為文法官吏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才行,才有機會進入贏政的視野裡。日後,他被任命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駕,職位至關重要,非皇帝親信心腹不能擔任,後逐步進入政治權力核心,說明在仕途上他是一位成功者。

據史籍可綜合整理描述,趙高是第一流書法家與文字學家,所著" 爰歷篇 "六章,是秦國官方識字課本之一。他也是精通刑律與獄法的專才與名家,始皇晚年命他擔任幼子胡亥的老師。( 閹宦是沒有地位的賤民,若趙高是閹宦,怎麼可能被任命為皇子師 !?) 他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武藝高強,得以擔任始皇近衛,可說是文武全才。趙高同時是有女兒的人,他的女婿閻樂,後任咸陽令,曾參與望夷宮政變,逼使胡亥自殺。

在劉邦與項羽爭進關中為秦王時,當劉邦得知秦軍主將章邯已投降項羽,項羽承諾破關中後以章邯為雍王,並以秦軍為先導入關的意圖也很明顯。劉邦為了搶時間,火速派特使寧昌到咸陽面見趙高,說服趙高背秦降楚,殺胡亥、開武關,事成後列舊秦領土為二,趙高與劉邦分別稱王統治。趙高遂在朝廷玩起指鹿為馬之把戲,以測試大臣的風向,不同己見者皆殺,緘默不語者嚴厲警告,同時遷胡亥到郊外之望夷宮居住,進一步緊縮胡亥的消息通道,徹底掌握朝政與群臣。

當得知,有人將前方軍事不利,及自己與劉邦特使會談一事告訴胡亥時,情急之下,趙高召集弟弟趙成與女婿閻樂發動政變,殺胡亥,另立贏嬰以穩定百姓,同時宣告秦放棄帝國稱號,承認六國復國,自己仍為丞相。當趙高依約殺胡亥後,迅速與關外劉邦接觸,不料,劉邦因項羽已率軍逼近,拒絕履裂土分王之約,趁機強行攻破武關,直逼咸陽,贏嬰命中尉禁軍防禦不及,將士無心再戰,只得開城出降。延續571年的大秦歷史結束。劉邦密謀趙高一事,後世各朝各代或為維護劉邦形象,或為正統政道之需要,甚少被史書提及,特補述之。

臨死,胡亥還欲作垂死挣扎,胆戰心驚的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绝:“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喪着臉哀求:“那麼,可以给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摇摇頭。胡亥絕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閻樂不耐烦地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剷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没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才了解到這場宮廷政變的幕后指使人竟然是他曾經無比尊重和信赖的老師趙高。他痛心疾首,悔怨交加,却已無可奈何,只能拔出長劍,结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胡亥自即位以來,兄弟姊妹盡被誅殺,親情斷絕乾淨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滿朝是先帝舊臣,人人功高位重,威壓如芒刺在背,因此怕見群臣,只想躲在深宮。舉目人世,親切又愛護自己,唯一可以信賴的人就是老師趙高。兩人公有的是君臣關係,私有的是師友關係,趙高既指導胡亥人生,又是他唯一可以傾訴內心煩惱的對象,也只有趙高能入微體察。400餘年後的劉禪與他有相似的景況,差別是劉禪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趙高或許有諸葛亮的能力,但沒有坦蕩無私的胸懷。胡亥死於最親密信賴之人的手上,是他最大的悲摧。

趙高在始皇死後,以嫻熟的宮廷鬥爭技巧,蠱惑胡亥奪嫡、威逼恐嚇李斯,矯詔賜死扶蘇,冤殺蒙氏兄弟,使胡亥繼位。內則操縱胡亥下詔,弑盡有可能篡位的宗室兄姊及其子女,腰斬李斯父子,搞指鹿為馬之把戲以測試百官之政治立場,有篡位倖晉之心,外則徭役勞民甚於始皇,終導致抗暴義軍四起,秦帝國陷於土崩之危,趙高有無可推卸之責,後被秦王( 三世 )贏嬰計殺。

趙高死後之後世歷史評價兩極。各朝各代官方史書基於治國維穩需要,定對趙高大加撻伐,不惜刻意曲解,汙衊趙高是閹宦遺醜,蛇蠍諂媚,一無是處。恨秦者,則力讚趙高忍辱負重,犧牲自己滅秦帝國。唐朝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就讚趙高忍辱負重亂秦。另有詩為證: 《詠 趙高》

當年舉世欲誅秦,哪計為名與殺身。先去扶蘇後胡亥,趙高功冠漢諸臣。大賈滅嬴憑女子,奇謀興漢詎蕭曹。留侯椎鐵荊卿匕,不及秦宮一趙高。

無意為趙高翻案。不論是詠或是詛趙高,只是評價角度問題。例如,農民起義,國共海峽兩岸評價不一,蓋各秉立場與自身政治需要不同而已,而這又往往會隨著時間與角色扮演差異,換位置而換腦袋也是必然。歷史讀多了,逐漸會有同理憐憫之心,若換作是自身在那個位置,扮演那樣地角色,你會怎麼做 !? 孔子說"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恐就有怕言行不一,換位置換腦袋的考慮 !

附記 :  繼胡亥二是當了46天秦王的子嬰( 贏嬰 ,"子嬰" 兩字很容易被人誤認是幼兒,遂說他是秦始皇的孫子,其實不是,年齡不符。況是幼兒怎麼還能再跟兒子商量 ? 怎麼有能力計殺趙高 ? 況且所有可能是皇位繼承的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都被胡亥殺了。他是始皇的弟弟嗎 ?史書載秦始皇只有一個同父異母弟成矯,兩個嫪毐與趙姬生的稚齡弟弟在嫪毐之亂時被殺。唯一的可能是成矯留在秦國的兒子,是被逐出宗室的胡亥近支但無接替皇位可能的大堂兄,即位時已30餘歲,劉邦進咸陽時,贏嬰自縛,首捧玉璽等向劉邦投降,秦正式滅亡。

許慎" 說文解字序 " :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趟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  劉邦與趙高密謀

在劉邦與項羽爭進關中為秦王時,當劉邦得知秦軍主將章邯已投降項羽,項羽承諾破關中後以章邯為雍王,並以秦軍為先導入關的意圖也很明顯。劉邦為了搶時間,火速派特使寧昌到咸陽面見趙高,說服趙高背秦降楚,殺胡亥、開武關,事成後列舊秦領土為二,趙高與劉邦分別稱王統治。趙高遂在朝廷玩起指鹿為馬之把戲,以測試大臣的風向,不同己見者皆殺,緘默不語者嚴厲警告,同時遷胡亥到郊外之望夷宮居住,進一步緊縮胡亥的消息通道,徹底掌握朝政與群臣。

當得知,有人將前方軍事不利,及自己與劉邦特使會談一事告訴胡亥時,情急之下,趙高召集弟弟趙成與女婿閻樂發動政變,殺胡亥,另立贏嬰以穩定百姓,同時宣告秦放棄帝國稱號,承認六國復國,自己仍為丞相。當趙高依約殺胡亥後,迅速與關外劉邦接觸,不料,劉邦因項羽已率軍逼近,拒絕履裂土分王之約,趁機強行攻破武關,直逼咸陽,贏嬰命中尉禁軍防禦不及,將士無心再戰,只得開城出降。延續571年的大秦歷史結束。劉邦密謀趙高一事,後世各朝各代或為維護劉邦形象,或為正統政道之需要,甚少被史書提及,特補述之。( 大陸電視百家講壇節目,王立群說史記,親始皇帝40吉也有提到密謀說。)

臨死,胡亥還欲作垂死挣扎,胆戰心驚的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绝:“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喪着臉哀求:“那麼,可以给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摇摇頭。胡亥絕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閻樂不耐烦地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剷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没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才了解到這場宮廷政變的幕后指使人竟然是他曾經無比尊重和信赖的老師趙高。他痛心疾首,悔怨交加,却已無可奈何,只得最後再眷戀地環顧了一下巍峨的宫殿,回想了一下昔日奢靡安逸的生活,咬咬牙,拔出長劍,结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胡亥自即位以來,兄弟姊妹盡被誅殺,親情斷絕乾淨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滿朝是先帝舊臣,人人功高位重,威壓如芒刺在背,因此怕見群臣,只想躲在深宮。舉目人世,親切又愛護自己,唯一可以信賴的人就是老師趙高。兩人公有的是君臣關係,私有的是師友關係,趙高既指導胡亥人生,又是他唯一可以傾訴內心煩惱的對象,也只有趙高能入微體察。400餘年後的劉禪與他有相似的景況,差別是劉禪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趙高或許有諸葛亮的能力,但沒有坦蕩無私的胸懷。胡亥死於最親密信賴之人的手上,是他最大的悲摧。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國境、 雞冠之旅, 相約、情醉大興安嶺

旅遊,對曾經幹過五年領隊、導遊的我,早已不再有什麼激情。但今年七月盛夏,禁不住一直是地理概念上" 巍巍大興安領,夢幻呼倫貝爾 "的招喚,去作了趟國境線雞冠之旅,一來避暑,再則圓心靈招喚,體驗之夢。

位於蒙古高原亞寒帶東側的大興安嶺,是歷史上諸多少數民族的發源地。經歷史考證發現嘎仙洞正是鮮卑族的祖廟發源地,草原長調呼麥馬頭琴,低吟縷縷高亢悠揚,傳唱千年的鮮卑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最彰顯草原民族的曠達與真誠。其他稍晚的契丹、蒙古、女真,滿洲也都源自這裡。此處,許多地名也都是源自他們原本語言的發音,如莫爾道嘎源自鄂溫克語,碧水之意,也是成吉思汗初出征的地方,海拉爾是蒙語本意是野韭菜,室葦是蒙語,意為森林等,各少數民族從洪荒落後到昌盛文明的發展歷程,早已與為主體的華夏漢文明融合為一體,成滔滔江河,澎湃奔騰。

飛機抵達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機場,初見其風情與一般內陸機場差異不大,車行轉瞬離開市區,越行車流益少,隨即動則數公里筆直的國、省道,最能享受奔馳的樂趣與快感。呼倫貝爾市,因呼倫湖與貝爾湖而得名。其面積超乎想像,達26.3萬平方公里( 7.5個台彎大 ),這才見識大陸之大。人口僅270餘萬,絲毫沒有擁擠的感覺。只是不禁想問當地人,他們在零下40多度的冬天是怎麼過的 !? 此處與俄羅斯、外蒙古邊界線長達1723公里,四季皆有其奇美處,七 、八月是屬熱帶魚人們唯一適合的旅行季節。沿途也偶見三兩背包客,鐵馬揮汗奮力踏進。

最美的風景總是在路上,唯一 最好的存放地是記憶,因此需要細細品味。這裡藍天湛藍,雲羅錦霞層層片片,上下交輝,無垠飄散,真個野曠天低,江清月近,景色天成,悠然意遠。額爾古納河及其數不清的支流婉蜒其間,三伏七月,北地草長,雜花生樹,群燕亂飛,呈現江南姹紫嫣紅的婀娜水鄉景色。登高一覽濕地無邊,與常見影片中的亞馬遜河濕地連綿景象一般俊美,是世界的一片肺葉,草原也隨之鋪向天際,是牛羊好牧場。沿途路邊,片遍油菜金花與翻風麥浪綠田交錯編織似錦,綻放著嫵媚,煞是美麗驚艷,也給養蜂人家提供絕佳駐足點。

進入多由落葉松與白樺樹組成的七月森林帶狀路,滿眼見綠。松樹棵棵皆筆直高聳,樺樹株株則數幹同生,夫妻樹、三姊妹、一母四子...比比皆是。一路上 ,鄂溫克馴鹿人搭建的搓蘿子,圓錐形樹皮屋仍偶入眼簾。除了棒打狍子杓舀魚與糜鹿外,野生動物如狼、熊與猞猁等則只有有緣人才能偶遇,人獸兩驚是可預期的。這裡空氣中沒有PM2.5的困擾,含氧量極高,任意大口呼吸,芬多精環繞,可洗滌身、心 、靈。深山大澤,茂林曲澗,在落日餘暉裡停車遠眺層巒疊翠,松濤佳景,涼風習習,急躁疲憊的心情頓時放緩,整個生活步調在這兒再也不必三更燈火五更雞的爭分奪秒,時間廉價了。此時此景與范仲淹岳陽樓記所述雖異,然 " 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的境界則相若同樂。

沿著額爾古納中俄邊界河樁柱北進,界樁另一邊的俄羅斯大娘與小伙正忙著為牲畜準備冬天地草料。我則忙於尋找花木蘭當年夜宿黑山頭的窩地,欲體驗千年前冷兵器對陣廝殺的戰地生活。古戰場的戰馬嘶號、兵戈撞擊與胡笳聲早已不聞,偶見飛鷹長鳴,掠過車頭,似乎欲為嚮導,告訴我找錯地了。剎那間,古月照今塵,這略帶滄桑味的歌詞在腦海、在口中吟唱。在界河上搭乘噴氣快艇沿蘆葦踼九轉十八彎直奔,中、俄、蒙三河中界碑鼎立處,水花飛濺,馬達聲驚醒巢中野鸕鶿與狀似黑天鵝的大雁跳飛。在蒙兀室葦一地,隔河眺望俄羅斯小鎮,由粗圓木釘成叫木格楞房屋清晰可見,人與牛馬身影也依稀可望,惟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在額爾古納市與滿洲里市,俄羅斯風味建築隨處可見,五彩繽紛的洋蔥頭尖頂高聳,市面販售的俄羅斯三寶," 套娃紫金伏特加 "隨處可見,價格則三六九等不一。哈哈,"血拚" 早已不是我幹的事,看看就好。

飲食對於旅行者的身心影響至鉅,然豐儉由人,能愜意裹腹就是美食,最為實際。此次旅途中,北方菜色尤其是大盆大碗的東北菜為主,一般熟悉的家常川、湘、廣式菜色較為少見。我本著只求孰悉不輕易嘗新,若無熟人推薦,尤忌店家推薦的所謂特色菜。俄羅斯菜在此也早已中俄混搭,如咧巴( 麵包 ),俄羅斯香腸、酸黃瓜肉絲等,空有其名。正宗俄菜,除高檔飯店恐別處難尋,也沒有必要。倒是拌有薄荷、肉桂味的俄式小甜點挺對我味。最為滿意的是,夏季正是水果的旺季,杏、桃、李、蘋果、水梨、西瓜、各色紅綠紫黑葡萄,藍莓等不及遍錄,較素有水果王國之稱的台灣水果,絲毫不遜色,各擅勝場。碩大色艷,望之垂涎;果脆汁甜,聞之指動,沒有保鮮蜡皮,張口即咬。致常眼大肚子小,超量購買,過量食用。原本A罩杯的肚腩,直入B罩杯群。

北國七月晝長,0900PM太陽才下山,凌晨 0200AM東方又已泛魚肚白,0300則已透亮刺眼,難以安眠,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可是會累壞人呦。初中讀地理課本時,說盛夏到東北旅遊,夏日炎熱,沿途要吃西瓜。今日驗證所言不虛,陽光直射處氣溫亦可達35度C,一片冰鎮西瓜恰到好處。這趟旅遊,行程安排鬆散,不急急趕路到此一遊,雖不專業卻也深入,百年的歷史糾葛與民族恩怨都暫且放下,只談風月。金秋九月上旬,更有"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的另類美景。當可激發"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之嘆 !? 值得再訪。

附記:  

呼麥: 是蒙古族古老的複音/泛音歌唱形式,主要流傳於內蒙古、新疆阿勒泰以及蒙古國西部、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等地區。其基本形式是,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

額爾古納市所在地也曾是已絕跡的猛瑪象最南端棲息地,在記錄頻道看見科學家們正積極在極北處蒐集猛瑪象的遺體、基因,試圖透過科學方法克隆。聞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取代上帝,算是順天還是逆天 !?

范仲淹當年寫岳陽樓記時,其實他並未曾去過岳陽樓,僅憑滕子京寄給她的一篇" 洞庭晚秋圖 ",遂以生花妙筆揮灑而成,氣勢宏遠,景緻描述宛如親臨,讀之令人心折遐想欲立馬一探究竟。近代人李敖寫"法源寺"一書,也只是憑著幾張照片,配合豐富的歷史知識,寫出高水準的文學作品。惟作者本身或應有未能親臨體驗之憾。

室葦,既是地名也是族民。當年鮮卑人走出嘎仙洞南下大澤( 今呼倫湖 ),在此居住200餘年後,日益壯大,有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之心,數代努力,果然建立長江以北,土地廣袤,漢化極深的北魏帝國。當年有少部分未走之鮮卑人,因時間相隔已久,漢化後的鮮卑人不願再承認與原留下的鮮卑人是同族,乃稱它們是"蒙兀室葦",簡稱室葦。

心情寫照 :  古月照今塵

一部春秋史 千年孤臣淚,成敗難長久 興亡在轉瞬間,總在茶餘後 供予後人說,多少辛酸話因果。

百戰舊河山 古來功難全,江山幾局殘 荒城重拾何年,文章寫不盡 幽幽滄桑史,悲歡歲月盡無情。

長江長千里 黃河水不停,江山依舊人事已非 只剩古月照今塵,莫負古聖賢 效歷朝英雄,再造一個輝煌的漢疆和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