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為愛而死的虞姬 VS 為愛而生的呂雉

虞姬愛慕項羽的勇猛,嫁與項羽為妾,常隨項羽出征。自此,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虞姬三千寵愛在一身,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與心愛的男人馳騁天涯。霸王一生百戰,何懼險境環生,鉅鹿城下破釜沉舟,定陶之戰蛟龍出海。皆有虞姬笑傲身旁。

然而這一次,在垓下的月光裏, 項羽對著虞姬唱起悲壯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可以不死而死,她自知身陷: 1. 無處可逃,2.絕不落敵手,3.不再連累項羽,最終選擇香殞一瞬。 先項羽自殺以明志,既鼓勵、安慰了項羽,也為自己身後留下一抹絢爛色彩,供後人詠吟低唱。虞姬如此以卿之命期能換霸王之平安,然而獨活的項羽卻更為艱難,只能也隨之而去。

劉邦斬白蛇而起,十萬弟兄奔咸陽,呂雉就是個隨軍眷屬,絲毫沒有虞姬的威風,伴在劉邦身邊的是令她妒火中燒的戚夫人。彭城一戰,呂雉和劉邦的父親一同被項羽俘獲。朔風獵獵,當虞美人依偎在霸王身邊,華服錦繡,美艷萬千。呂雉像可憐的小羊在風中瑟瑟發抖,她被項羽押到兩軍陣前,以烹殺來威脅劉邦:“要天下,還是要她。”那一刻的淒涼和驚悸就像露珠在清晨滾落,劉邦的回答讓三軍失色:“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是的,難道他放下武器就真的能換她生回?想想鉅野城外的坑坑白骨,想想咸陽大火三月不滅,棄天下,俱死,得天下,皆生。
隨後的四年,呂雉一直被囚在楚軍之中,受盡了折磨和淩辱,只能等待與祈禱丈夫的勝利。鴻溝和談,呂雉回到了劉邦的身邊。生,還是死,不再是個問題。然而為愛而生的呂雉,其心頭早已磨出了厚厚的繭,消融過無數風霜利劍,這繭也如鋒刃沾滿罌毒,那般冰冷決絕。殺韓信,誅彭越,造“人彘”,毒殺趙王劉如意,她冷如霜雪,艷若雲霞。

每當對比虞姬與呂雉,耳畔總依稀響起,彷彿同時從遠方迴盪傳來,虞姬的悽愴歌聲與呂雉充滿怨懟的磔磔笑聲。其實,她兩人根本無從比較起,各自做了最適合自己地選擇。我歌頌虞姬愛情的堅貞,並為她深深扼腕;我心痛呂雉遭遇,佩服她地堅毅,後人責她對功臣、對政敵戚夫人太殘忍,手段確有可議之處。其實這是體制問題,試想,她若不計殺韓信,漢之走向會如何; 戚夫人若奪嫡成功,呂雉,劉盈的命運又將會如何? (在我部落格20120504曾發表一篇"令人佩服的女人: 漢高后 呂雉 "。


附記 : 

綜關古今中外,舉凡大英雄、大志士等強者的愛情多或可歌可泣或風流不羈,然婚姻則多是或草草收場或怨偶相離,蓋他們志在偉業,本不該為世俗婚姻綑綁。當愛情與婚姻不能並存時,情愛往往會顯得更為純真美艷,甚至驚世駭俗 。此時 ,愛情面臨的不是情愛會不會變質,而是情愛要一個什麼樣的歸宿。

情愛需要激情與勇氣,婚姻需要權衡與深思。英雄面臨的不是一場尋常婚姻,不能用尋常男子的尋常辦法來處理。英雄不能逃避其本色,若英雄選擇尋常辦法,走入家庭或歸隱山林,不只英雄會失去其靈魂,而剩下與尋常人一樣的肉體生命,情愛也註定要變質。英雄的內心本湧動著有為之士的無限激情,血液裡奔流著強烈的權力慾望,其意志、靈魂、本性、智慧都是為其本色而生。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去犧牲而無怨無悔,其品行與才華注定只適合創造轟轟烈烈的偉業。若捨此大生涯,而去譜寫生生死死的尋常情愛奇迹,只是將棟樑化作柴火,縱然也有一片光焰,那不過是燃燒自己而已,英雄的生命失去了最遜爛的光焰。一位生機勃勃的英雄鉅子,就消失殞落在平凡瑣細的消磨中。生命中最堅實的根基化為流沙,靈魂也就會不由自主的沉淪,而另一方也會更加痛苦。因為她所愛的那個強者本色已不復存在,她寄託在英雄身上的情懷、想像也已碎裂成泡影,婚姻變成索然無味的相互折磨。這一切都是輕率地把原本應分離的愛情、婚姻,強行衝動的綁在一起的結果。

大婚對英雄的情愛不是最佳選擇,甚至不該有婚姻,但英雄往往不自知。她往往把愛情的本質看得比他更清楚。若她愛上了英雄,面臨的往往是愛情的選擇而非危局,選擇是痛苦的,錯選的衝動結合其結局往往慘烈。若他有幸遇上的是知己而非橡皮糖 ,她往往會選擇放棄成為妻子的機會而成全他的本色,似完成了宗教的任務,自己卻走向遠方,但他會持續感受到來自遠方她那炙熱關注的眼神,激勵關注的欣賞著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