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生理的反饋機制 智慧的力量 南腔北調說方言 說筷子 龍生九子 蟻鼻錢

**  滿足生理的反饋機制  政客們要注意群眾掌聲的危險性

殺君馬者道旁兒是什麼意思 ? 馬克思 瑋柏 : 人不過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一張意義網上的動物。這東西方兩句話有什麼關聯 !?

人會有熱情去做自認為有意義的事,若這事又能有即時的回應反饋,就會做得更起勁兒,因為立刻滿足生理上的反饋機制。意義是自認虛擬的,回應反饋卻是真實的即便只是禮貌的。如臉書的讚、軍隊的勳獎章、電子遊戲的分數等級紀錄,打鬥遊戲重擊聲與異樣畫面、下載、登錄進度百分比的顯示等都是。減肥為什麼很難成功,因為沒有反饋系統。若幾個人相約每天兩萬步,不達標或最後一名的人將被如何如何,減肥者就會想盡辦法那怕是作假也要達標,有了計步器的數字回饋就容易成功。男孩追女孩數載無功決定放棄,沉醉在被追求快感的女孩反過來問你為什麼不追了呢 ? 男孩說你好歹給我一個回饋,讓我知道我離成功還有多遠,那怕是毫無希望。道旁兒的歡呼、鼓勵就是賽馬者的即時回饋,只是回饋太多,馬累死了 ! 同樣,政客們要注意群眾掌聲的危險性。

社會是真實與虛擬交織的,真實的是柴米油鹽,虛擬的是醬醋茶或說是遊戲。平日我們太著重真實社會而鄙視虛擬社會,實則倆著缺一不可,尤其當生存這最大基本慾望已被滿足後。虛擬的一面,遊戲是一個動力系統,運用恰當將促使真實社會更豐富多樣有活力。

** 智慧的力量 

死諸葛走生仲達 VS 蘇秦死前授計抓凶手VS 死姚崇賺張說碑文

救時宰相姚崇與張說有隙,張善撰墓銘但性貪珍物。姚死前囑子"我為相,言行頗有可述,當今文章宗匠唯張說。我死後,在我靈前,陳設珍玩。張來,若視而不見則表猶念前仇,汝等當速逃歸故里;若一一摩挲,則悉數奉贈並求作碑銘,碑銘完竣,隨即勒石,並呈御覽。"果然,治喪之日,張對陳設之珍玩,個個讚賞,不忍釋手。姚崇子弟即依父囑全數贈送給張說,利令智昏下,張說欣然答應撰寫墓銘。不數日一篇歌功頌德的碑文送到姚家,姚家連夜請石工鐫刻,同時將稿底進呈玄宗,玄宗讚謂" 似此賢相,不可無此佳文讚楊。 " 鑑賞珍玩後之張說,驚悟被人設計,遣人謂稿有誤,請退回修改。當知道墓銘已鐫石並呈御覽,乃頓足道" 我一個活張說,竟被死姚崇所算。" 

名縱橫家蘇秦與燕太后傳緋聞,往齊。在齊國被刺於朝,蘇秦按腹而行,見訴齊湣王。蘇秦說" 臣死之後,願大王斬臣之頭懸於齊市,號令於市曰< 蘇秦為燕來齊施反間計,今幸誅死。有知其陰事來告者,賞千金。> 如是,賊可得也。" 說畢 ,拔匕首而亡。湣王依計而為,須臾,有人見賞格,乃誇於眾曰" 殺秦者,我也。" 市吏往送湣王,王令司寇嚴刑鞫之,盡得主使之人。史官謂 " 蘇秦雖身死,猶能用計自報其仇,可為智矣 ! 

諸葛亮死五丈原,楊儀、姜維依諸葛亮遺囑,祕不發喪。但將屍骸安於車上,拔營徐退。司馬懿聞諸葛亮死,放膽追來,將及蜀兵,忽見蜀兵回旗鳴鼓,前來截擊,並有喧囂聲謂" 司馬懿休走,此番中計快來受死"。司馬懿大驚遁走,魏軍棄甲逃曳。數十里後,喘息甫定,始確知蜀兵已退入斜谷,樹白旗,為諸葛亮發喪。人稱" 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並不以為仵,自嘲道" 我能料生,不能料死。" 

姚崇、蘇秦、諸葛亮皆洞悉人性,熟透人情,故能依人之弱點,誘使其為本不欲為之事,所謂智慧,不外洞明、練達,就是這個意思。

**  南腔北調說方言 : 

文明(價值觀)趨同,文化卻要多樣紛異,方言的呈現是文化趨異最好的說明。方言是豐富的文化遺產,但方言多沒有既定文字傳承只能靠口語相傳。中國自古多建都於中原,因此北方方言的音與現行國字的讀音較易對應,是國語的基礎,只要能懂國語,多少能聽懂些北方方言。沿海或南方的方言在語調與擇詞應對方面就相對困難些,懂國語也同樣完全聽不懂。

由於上述方言與文字的特性,對不同地區居民在日後事業上隱隱有影響。像北京、陝北、四川、湖南四地區比較容易出作家,因為更貼近於母語寫作,像老舍、賈平凹、巴金、沈從文皆是。讀魯迅的文章,總覺得有些地方在遣詞用字有些詰屈聱牙,不是那麼順暢,類似翻譯作品;台灣有人試圖純用閩南語話音套國字寫文章,作者與讀者兩難,效果不佳。( 魯迅其祖父周福清為兩榜進士出身,一次丁憂在家,是逢兒子要參加會試,主考官殷如璋與周福清為同年,就要家僕陶阿順致贈程儀一萬兩給主考官,僕人器小短視,眾目睽睽下非當面要有回話好交差,激怒了殷如璋,退回銀子如實舉報,周家的仕途家道從此衰落,爾後魯迅兄弟對社會、人際憤恨之情極深,弟弟周作人當漢奸,恐與此事有直接影響 )。

有些地區如潮汕、閩南、寧波、溫州、廣東等濱海地區方言,因地理、氣候關係致生活方式與中原差異大,音域廣、音調又變化大,非使用者極難了解,更難用文字書寫。但這一如密碼的特性反成為經商的利器,自己人可當對方面商量如何討價還價、應對之策。所以這些地區的人多出商業人才。據說當年遠征軍在戰場上用溫州話傳達口令與情報,無洩密之虞。

有些地區如東北、山東、天津、上海方言,具有碼頭文化與土洋結合的特性,語音詼諧往往成為娛樂、說笑模仿的樂子。若能適當的把國語與些許方言穿插結合使用,往往有畫龍點睛之效。

全世界方言消逝的速度和物種消逝的速度一樣快。現今不論在台灣或大陸,50歲以上的還能說些本家方言,50歲以下的可能會聽不會說,再下一代更年輕些的連聽都有困難。這固然與社會發展趨勢有密切關係,方言平常較少使用不覺得其重要性,但一經失傳就再也無法恢復。現各種錄音科技或能把語音留錄保存,後人即使鸚鵡學舌的學下來,但缺乏實際感性的交流對談,就覺得少了那股味兒 ! 

** 說筷子 

筷子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食物以煮熟食為主,煮需要筷子,刀叉在水裡沒有用。中國最早筷子稱"箸",尚書即有" 紂始為象箸",到了宋代才普篇稱為筷子。據說與行船有關,水上人家忌諱說翻、沉、駐(箸)等音,因此稱為快 (筷 ),姑且一聽。湯匙也有,多用做輔助品。西方文明以漁獵為主,先以刀叉吃生肉為主。中世紀之前,西方人多用手吃飯,印度人至今用手吃飯。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蔡元培曾說從餐具看就可看出中國人尚文明、不尚武力。刀叉不上桌。

筷子不僅文明,還富有極深哲理。關於筷子有段文字解釋得極好。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為一。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西方人不懂。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有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韓國和日本受漢文化影響也使用筷子,但各有差異。中國筷子較長且前端是平頭,與中國人圍桌共食有關,用餐時忌諱用筷子扎食物。日本筷子偏短,且前端是稍尖的。因為日本是個人據盤獨食,生魚片之類又滑膩難夾,尖頭為便於扎食。韓國筷子一定是金屬筷子且扁薄,恐與其便於燒烤有關。

至於有人說使用筷子共食比較不衛生,沒有確切資料統計是否使用筷子較使用刀叉更易於染病,即使有,這也只是個別使用人的道德與衛生習慣問題,與筷子無涉。隨著中國經濟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文化也日益被重視,看滿世界使用筷子的洋人越來越多,而且使用的極為漂亮就是一例,他們並沒有顧忌什麼易於染病而放棄學習使用筷子。

**  龍生九子 :  

贔屭( 似龜有齒善負重);睚眥( 好鬥、飾於刀劍柄 );嘲風( 好險望遠、殿角走獸 );蒲牢(畏鯨好鳴、鐘飾 );狻猊( 似獅好烟、香爐頂 );囚牛( 好音樂;二胡琴頭 ); 狴犴 (ㄅ|ˋ ㄢˋ 似虎好訟、衙門 );負屭( 似龍好斯文,盤繞在碑頂 );螭吻 ( 防火消災宮殿頂 )。另說:贔屭 |睚眥;椒圖 ( 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他物侵入其巢穴,鋪、門首銜環爲其形象。);蒲牢;狻猊;螭;狴犴;饕餮 ( 好食、飾鐘鼎彝器); 螭吻。其他:麒麟(象徵祥瑞,公麒母麟 );犼( 朝天犼、蹬龍,華表柱頂 ); 貔貅 ( 吃萬物不泄、聚財 );. 蚣夏、 趴蝮( 好水雕鑄橋柱欄镇水)  。唐宋以前的龍造形似獸;元代以後才似現代龍之想像形象。

  **  較陌生的蟻鼻錢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從形狀和分佈上分為布幣( 三晉 )、刀幣( 齊 )、圜錢( 秦 )和蟻鼻錢( 楚,鬼臉錢 )四種。楚國所處的南方江淮地區遠離中原,具有自己獨特的經濟社會生活,貨幣也自成體系。楚幣有兩種:一為愛金(一種金鑄幣 ),一為蟻鼻錢。這名兒就很討喜 !

蟻鼻錢是有文字的貝狀銅幣,亦稱銅貝,俗稱鬼臉錢、鬼頭錢,由商周時期的無文銅貝演變而成。蟻鼻錢面凸背平,大小如貝,形似背面磨平的貝殼,錢有穿孔,幣面文字為陰文,如「」、「」、「君」、「行」、「金」、「忻」等。「」字最為常見,這是「貝」的變形字,形狀就像鬼臉,鬼臉錢因此得名;「」字像一隻螞蟻,而帶「」字者又有高鼻形,合此兩點,遂又稱蟻鼻錢。

秦始皇統一貨幣,秦雖短命,但貨幣影響極大。秦朝貨幣是計重制,稱秦半兩;漢代貨幣是計分制,稱為五銖錢。成語錙銖必較,一兩為四錙,一錙為六銖。五銖錢使用至唐代,到開元期間才有開元通寶出現。現今泰國貨幣稱銖,證明受漢文化影響。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嫡長子與普選制 窮然後工 愚、蠢、笨 牙與齒、脂與膏 養蟈蟈 人際 詩詞它解

 昔日嫡長子制與今日普選制 

帝王時代繼承的主要是嫡長子制,標準唯一的嫡長子制之所以會被採用,主要是考慮穩定而犧牲擇優的考量。擇優的標準難定且需要較長得時間來衡量。若挑明擇優制,結果一定是兄弟鬩牆、父子反目,宮廷喋血不斷。嫡長子制有不論賢愚有巨大缺陷,但喋血也有巨大風險,此制的採行似有其不得以之處。諷刺的是歷史上真正落實嫡長子繼承皇位的人極少,權力的誘惑大過一切,喋血事件仍然不少。。

現代國家的領導人多是採普選制來進行,普選制是否比嫡長子制更高明。更選賢與能 !?普選制的標準是數人頭,多者勝,也不論賢愚。公民只要達到法定年齡的唯一標準,就擁有選舉權,之所以不賦予法定年齡線下的人選舉權,是主觀認定他們尚不具備一定智能,但從未考量鑑定成年人的智能。普選權的寬鬆標準也使得權利不被珍惜,給有心人操作、買票的窗口。普選制以人格上的平等取代智能不平等上的考量,票票等價使一位思想家、企業家的選票輕易的被一位文盲甚至白癡的選票給對沖,不覺得可惜嘛!? 當然,若選舉權再附加任一附帶條件,都會給政府濫用權力機器的藉口。

這兩種制度都不理想,且在本質旨意上相背,但同樣都落入只考量客觀單一的自然標準,嫡長與法定年齡,當然後者還要加上數人頭。普選制的優點是制止有權人任意剝奪他人選舉權利,缺點是少數的傑出人士必然會被多數的庸人給擊潰,選賢與能只是空談。這兩種制度都以犧牲智能為代價,只能說是權衡的較佳選擇。

** 也是窮然後工 

歷史上窮然後工的例子極多,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阨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有說難、孤憤;詩三百篇, 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是明代傳世小說的代表作,為甚麼作者吳承恩與施耐庵,能將其內容對話與情節描述說得活龍活現有如臨場,致不論帝王將相、或販夫走卒皆愛不釋手,清朝皇室尤視作兵書玩味。

他們兩位都是元末明初的文人,早年跟從鹽販子張士誠作文臣謀士,聚民起義抗元,然張士誠稍有小成,就器小易盈,不再聽從謀士意見,兩人遂先後退離張士誠陣營。因為他們皆有切身實際參與起義征伐的經驗,又都有感於擇人不當,大才竟不被重視的痛苦。

所謂窮然後工,憤世嘔心必為佳作。看水滸傳的軍師吳用智比姜、諸,可以說是用諧音感嘆自己無用;三國演義則不惜近似妖化,大力凸顯軍師諸葛亮之才智,也可以說是反射自己,若得君行道將不下於諸葛亮之才。

**  愚、蠢、笨 的差別 :  

愚字的結構是一個禺加一個心,禺同隅是角落,偏狹的意思,引申為偏狹又固執己見、愛鑽牛角尖、不知變通也無法溝通,如鄉間的愚夫愚婦就常有此種傾向,他們不是空白無知,只是疑心重、不聽勸,偏要一路走到黑。俗謂" 大智若愚 ",是開放心靈或是心中已有明見,當面臨正見、愚見、偏見、邪見等疑惑中時,能立即做出智慧抉擇而不惑於愚偏邪。"難得糊塗"更是聰明人大度處世的藝術,哪裡會有愚人說自己難得糊塗。

蠢字的結構是一個春字加兩隻蟲,表示春天萬物齊發,引申為盲目躁動、見異思遷、沒有既定方向。蠢人又勤勞盲動常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災害。所謂胸中無墨點子多,方向不名決心大,盲人瞎馬最具危險性。

笨字是一個竹字加一個本,《廣雅·釋草》裡提到了 “竹其表曰笢,其裡曰笨,謂中之白質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謂之竹孚俞。” 竹子的内層有一白色的薄膜,如白纸一张,引申為一個人單純、潔白無瑕,不辨是非善惡。如此,笨字應該屬中性字眼,既然是张白纸,便具有無限的可塑性,受到了善的引導便會走向善,反之亦然。

這三個字本意似乎都沒有涉及智商不足的問題,智商不足是呆、傻。反而涉有情商不足的問題,加以適當的情境磨練,體會學習都會有所改善。

** 商鞅變法的文化意義與影響 

中國周代以前或歐洲中世紀,由於缺乏大範圍的管理治國技術,都是用封建制度,國家是三明治結構。層層負責,各有禮法,越級就是亂臣賊子。封建時代家族小道理強過國家大道理;歐洲人則說 "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都是同一道理。戰國時代商鞅在秦國變法,建立有效的中央集權徵稅與役民管理辦法,亦即" 土地私有、編戶齊民、20等軍功爵制 "三大項,首先打破封建的獨創方式。其具體影響與意義是 :

1. 打破封建的小共同體社會 。中央集權使社會呈現統一的穩定態勢,運轉兩千餘年不墜,所謂百代猶行秦法制,大一統成為中國文化主流觀念。

2. 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對等關係。傳統儒家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身分社會關係,上君則下臣,反之,上不君則下不臣。但商鞅變法使皇權獨大,社會由上到下解構,皇權控制直達社會底層每一個人。權力掌控了每一個人,除了皇帝,沒有一個是完整意義的人。直到辛亥革命才推翻了專制皇權,但商鞅制度的皇權流毒餘氣至今仍未清散乾淨。

歐洲人晚中國1800年,也是靠革命才打破封建制度,建構新社會的方式則剛好與中國相反,是一個由下至上的社會解構,使每一個人從身份社會走到契約式的社會。契約構建了人與人的關係互動模式,用法治保護個人權利。若沒有法治,人人都會向權力諂媚。

歐洲的解構方式舒張了每一個人的心靈與生產力,觸發了工業革命,百年勝於千載,文明的神速進步讓昔日的老大中國看得瞠目結舌。看20年前的四小龍之首;今日該革開放30餘年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說明中國人只要脫離束縛,一樣能舒張生產力,追求效益而飛黃騰踏。

**  投降、投敵與逃兵 :  

投降 :  戰場上,當抵抗已沒有意義,我們應該同意把戰死或投降以求生的權利交給現場軍人,不能逼人做砲灰。投降沒有傷害國家利益,只不過是以人身自由換取個體生命的存續。

投敵 :  投敵是對國家的背叛,往往出賣國家利益以資敵,應以敵人視之。

逃兵 :  是軍人對職務的不忠誠,放棄應盡職責,是無恥、不負責的行為,應受軍法審判。

**   趣說牙與齒、脂與膏 :  

牙齒兩字一般都聯用,古人造字既然牙、齒各為一字,兩者應該有縮區別。成語唇亡齒寒,此處的齒指的是上下排牙最前面八顆的門牙。脣齒相依,唇覆的齒也是指門牙,最多包含門齒兩內側牙齒中最堅硬的尖(犬)牙。其他 齒如含貝 、齒白脣紅,齒指的也是門牙。相反的,成語咬緊牙關、咬牙碎齒的牙指的是我們成為的臼齒。成語中牙與齒的指向與今日俗稱的指向似乎相反,現稱門牙是門齒聽起來有些逆耳。當然還有很多有關牙齒的成語很難區分前齒後牙或後牙前齒。

民脂民膏,俗解人民血汗財富。脂過去是指豬油;膏過去是指牛、羊油。脂、膏都是動物體內剩餘能量的積累,燃燒完畢動物包含人類也就過了。孟昶官箴言"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

**  冬懷鳴蟲  "萬國來朝"養蟈蟈  

在清朝中葉以前,西洋機械製音或科技錄音未傳入中國,中國人聽到的聲音多是發聲者的原始音,夏天百鳥齊鳴、蟲蟬對應人們不覺無聊,但到了冬天,漫天冰雪、萬物靜眠,若能在冬天聽到蟲鳴鳥叫就非常興奮,甚至稱為吉兆。

據傳一年元旦上朝,為了營造祥瑞氣氛,運來飼養的一萬隻蟈蟈,當乾隆皇腳踏入乾清宮那一刻,萬蟈齊鳴,聲響震天極為喜慶,且寓意 " 萬國來朝 "。人們好奇,如何能使蟈蟈在那一刻一起放鳴 ? 經養蟈蟈人解釋,因蟈蟈對溫度的感應極為敏感,人可能要有3度之差才會感覺差異,動物則敏感的多,蟈蟈只要半度。到關鍵時刻,吹口熱風或燒張紙使局部溫度升高,一隻叫則集體鳴,達到預計效果。

慈禧六十大壽,李蓮英為營造祥瑞氣氛並彰顯太后仁德,用放生飛鳥與魚的活動來證明。當千萬隻籠中鳥沖天飛奔,煞是壯觀,但旋幾,眾鳥又紛紛停落在昆明湖邊的樹上,久久不離去。慈禧說小李子矇我,我只是說不出其中玄機罷了。李蓮英再拿魚來試驗,並說自古有馴鳥的,總沒聽過有馴魚的吧 ? 當千百隻魚從壺中放入昆明湖,很快又都群集在湖邊不願離去,眾人皆嘖嘖稱奇,太后果然是仁德感物。

其實,放生的鳥因為是飼養的,胸肌骨無力故無法久飛,所以鳥很快就停落在樹上。到公園看遛鳥的,為什麼會不停的晃動鳥籠,就是要鳥不停噗動翅膀並用力抓穩以維持平衡,達到鍛練的目的。放生的魚和蟈蟈是同一個道理。通常深水處水溫較低,淺處較溫暖,不同的魚對溫度要求也有差異,原放生飼養魚的水溫和昆明湖淺水處相當,到湖中深水區放生,水溫不同,所以魚又很快游到淺水區仰頭張口喘氣,彷彿訴說著甚麼。

古人聽自然且有季節區分的聲音,今人聽改錄過的傳輸音且不分時間隨處放聽,所以無法感受冬懷蟲鳴其中的樂趣。

**  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不外血緣親人、熟人與生人三大圈。與親人交往時間最長,與熟人交往最愉悅,與生人交往機會最多。由於關係親疏遠近不同,交際的潛規則拿捏極為重要。

與親人交 :  俗話說是親三分客。因為親人沒有界限,言語行為上往往太直接,或肆無忌憚不拘禮,道人隱私揭人傷疤而不自覺,也因為沒有界限,一旦親人反目,往往是無法調解的。所以親人交際夫妻兩人尚且要相敬如賓,親人一群哪能不注意。菜根譚說" 炎凉之態,富貴更甚于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嫉妒、猜疑的心理,在親骨肉之間比起和外人之間更為厲害,就是這個道理。 

熟人要親,與熟人交往最為愉悅,所謂酒逢知己,但知己仍是有度,要保持適當距離不逾越。無話不談,但不該談問的還是不談問,他人沒有為你保守祕密的義務。熟人尤忌金錢借貸往來,若偶而涉及利益,在利益面前最好是能讓一步,雙方有點黏又不太黏。

生人要熟,與生人交往要客套、熱絡,尤其現代社會講求生人協作,彼此熟悉與熱絡易增互信,降低無謂的猜忌與防衛。生人到熟人有一段時間積累的過程,一見鍾情、交淺言深受傷害的一定是自己。現代人在網路上喜歡與生人匿名聊天,認為可敞開心靈無所不談。即便是下綫就斷交也非常危險,很多網路犯罪、詐騙、洩密等不就是如此展開。 

**  白居易 :  從琵琶行體會中國音樂與文學

試讀琵琶行的一段: "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大眾孰悉的聲音來相托比擬,把聽的音樂藝術,以文字的音韻藝術,透過文學藝術的筆法準確生動來表達。音樂在輕攏慢撚抹復挑的指法描述中,輕快流瀉出。低音的粗絃有如急風暴雨;高音的細絃宛似悄悄私語。高亢、低沉之音交織一片,有如大小珠子跌落盤上一樣叮咚,清脆悅耳。往後的曲聲,忽如婉轉輕柔的花下鶯鳴,忽如幽咽苦澀的堅冰流水。曲聲漸止,沉寂之際卻又竟是無聲勝有聲,突破了視、聽、嗅、味、觸地範疇界線。驀地,曲聲再揚,有如銀瓶迸裂,水漿迸瀉,又如刀槍齊鳴的震撼人心,樂曲就在這高潮中戛然而止。這時整個江面悄無言、秋月白,然餘音縷縷,蕩氣迴腸,所有人都陷於止寂、掩泣。

現代國人只熟悉洋人豆芽菜的樂譜表達,恐很難想像宮、商、角、徵、羽的中國傳統的五音階,與文學作品,同樣能衍譯、彈奏出優美的音樂。這曲音樂反映了琵琶女的心情起伏,但又何嘗不是白居易怨嘆自身仕宦之途坎坷的心情寫照。孔子說" 詩可以興、觀、群、怨"。琵琶行就是最好的闡述說明。

張若虛 :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中這幾句極富哲學意味,把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升到理論層次,又朗朗上口顯明易懂。

王維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漠是平面,孤煙是立體,描繪出空間;長河落日圓,長河是直線,落日是點,說明點線面,兩句正好表達了三度空間。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阮玲玉花漾年華的悲催 時代與性格的雙重悲劇

 阮玲玉花漾年華的悲催  時代與性格的雙重悲劇

1935年0307深夜,年僅25歲有著花漾年華著名影員阮玲玉,以八寶粥配三瓶安眠藥自殺,0311的出殯被紐約時報稱為世紀喪禮。出席觀看喪禮的人與媒體高達30萬,靈車過境萬人空巷。但其中有多少昨天還是在口語、文字熱炒阮玲玉八卦的惡意傳播者。她曾說 "演戲的都是瘋子,我就是其中一個 "。她的"瘋 "在哪裡 ? 

1910年出生的阮玲玉原名阮玉英,6 歲喪父,小農出身的母親進入一張家大戶幫佣以撫養孩子,苦苦哀求張家以校董身分,協助阮玲玉以學費半價優惠入崇德女校就讀,學習英語與舞蹈。母親守舊拘謹的性格,自小就灌輸孩子要認寄人籬下的命,在張家要有主僕意識不可有非分之想。孩子刻苦學習外,也懂得幫忙母親操持家務。若無意外,日後上海或許多了一位白領文職婦女,但人生得軌道不總是按著既定的路線行進,往往一個偶然就改變人生的方向,上海灘多了一位天才影藝明星。

在那個還頗為保守的時代,有機會進入私立女校就讀,學的又是英語與舞蹈,受西洋文化薰陶,培養出不同於一般少女的氣質與風範,這些給她的人生開了一扇不一樣的窗。15歲那年,張家與她一起長大、年長3 歲的四公子張達民,突然發現昔日瘦弱的小丫頭已蛻變為落落大方的清純少女,雖然青澀,仍展開溫馨又熱情的追求。阮玲玉對這突來的追求還沒反應過來,張家的太太發現自己的兒子竟然和下人的子女廝混,認定是那小女子別有用心想攀高枝勾引自己兒子,毅然決定把阮玲玉母女逐出張家,學校也沒法繼續了,生活立刻陷入困境。母親壓力越大,兒子也反抗越強,他先租間小房,再遊說阮母同意兩人同居,不知阮母是因生活壓力還是認命還是另有先造成既成事實的想法,竟然糊塗的同意了,兩人如同辦家家酒一樣的生活了。都沒有工作,三人的生活開支哪裡是公子的零用錢所能應付,百事哀的情況日益嚴重,紈绔富家子弟的惡劣本性逐漸展露,迷上賭博,原本的青澀熱情也淡去了。

或許與張家的關系尚未絕,張家從事電影製片的大公子張慧沖發現了阮玲玉,鼓勵她報考明星電影公司,17歲那年,頗具表演天賦的阮玲玉處女作" 掛名夫妻 "大賣,第二部"野花閑草 "(中國第一部配有音樂歌唱的默劇) 也爆紅,阮玲玉立刻與胡蝶齊名成為明星公司當家花旦。演藝之路的順暢可謂名利雙收,阮玲玉經濟已可獨立,名聲更使張達民自慚行穢。一日張達民突然主動提出要辦理結婚,還是駭人聽聞法律並不承認的靈堂婚禮。原因是張父過世要分家產,已婚的得全份、未婚的得半份,若生前未來得及辦婚禮,在靈堂戴孝守靈也算入門,為了全份遺產,阮玲玉被迫放棄自尊委屈的如是辦了,張達民稱心如意的分得十餘萬元,夠他揮霍好一陣子,卻綁住了阮玲玉。

阮玲玉到北平拍攝" 故都春夢 ",回來事發現張達民已把遺產揮霍殆盡,又把阮玲玉的存款也收刮一空以償還賭場高利貸。阮玲玉不從則報之以拳腳。在這樣的情況下,阮玲玉自幼被母親灌輸認命的觀念開始作怪,她沒有選擇法律保護或離開,而是忍氣吞聲。1931年轟動上海灘的好友蝴蝶與未婚夫林懷雪離婚案也把她嚇到了。她目睹法庭與媒體輿論對明星隱私的二次傷害,她怕,她要遮羞維護自己的名譽。但食髓知味的張達民卻在此發現一個大機會,威脅的說若把你16歲就與我未婚同床的事抖露出來一定較胡蝶的離婚案更有賣點,能賣個大價錢。從此阮玲玉成為無賴卑鄙丈夫的搖錢樹,阮玲玉知道自記錯愛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一二八事件,阮玲玉暫時避居香港,在阮玲玉痛苦不堪時,另一個披著天使面具的影界大腕,聯華影業公司大股東," 美女殺手 " 唐季珊出現在眼前。與張達民的青澀紈绔又不務正業相比,唐是成熟穩重又多金,縱然是知道唐有妻又正與張織雲( 另一當時紅影星 )打的火熱,然無微不至的關懷又是趁虛而入,這是阮玲玉過去企盼而不可得的,唐仍成了她的避風港,唐也答應幫她打"離婚"官司,雙雙同出入高級娛樂場所。

回到上海後,唐季珊為阮玲玉母女買了一棟小別墅作為住宅,飄泊一生終於有了安定的居所,兩人也過起同居生活。張達民聞之後極為憤怒,唐季珊也正為阮玲玉找律師辦理解除與張達民同居的官司。經過一翻討價還價,達成阮玲玉以每月付 100 元生活費給張,為期兩年的協議。重獲自由身的阮玲玉從此可以展開幸福的新生活。可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年內,她主演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神女 "、三個摩登女性 "與" 新女性 ",演藝事業達到高峰。不料這又激起張達民無賴眼紅的報復心理。1934年12月27日,她收到張達民委託律師的來信,控告她私刻張達民圖章提領張達民帳戶內的20萬存款贈與唐季珊的民事訴訟。原來在與張達民分手前,沒有法律觀念的阮玲玉為孝敬母親,為了方便把20萬元暫存在張達民的戶頭裡。分手後,原本為免節外生枝就私刻張達民圖章把錢取回,她不知自己已觸犯法網還授人以柄,成為張達民的報復武器。此時阮玲玉仍想息事寧人,但唐季珊卻不同意。

唐季珊一方面找律師控告張達民誣陷,毀害名譽,一方面要求阮玲玉登報聲明兩人並無婚約只是同居關係,經濟各自獨立,以撇清法律的牽扯。這傷口撒鹽的要求讓阮玲玉心痛不已。結果阮玲玉敗訴。接著張達民更惡毒的又控告阮玲玉與唐季珊通姦的刑事告訴,原因是在新女性電影情節裡,有一段女主角指責專門捏造假新聞的流氓記者,被觀眾對號入座說是一小報滕姓記者,滕先鼓動記者公會出面抗議,不料輿論談之更甚,當滕得知張達民與阮玲玉之糾葛,表示願出資協助張達民打官司,選擇刑事訴訟是要逼當事人親自出面接受應訊,無法委託律師出面代辦以圖在名譽上羞辱、弄臭阮唐兩人。一時同居、通姦、主僕戀、私生活糜爛等負面字眼鋪天蓋地,直指阮玲玉。加上唐季珊的誣陷反告,使歹戲拖棚無休止,阮玲玉精神陷入崩潰。風化案不論是非,女人受傷最大,而法律的保護最差,輿論更是一面倒,他的抗議是蒼白無力的。此時,自私花心的唐季珊故態復萌,又泡上鄰居兼好友的楊賽珍,全然不顧阮玲玉的痛苦。這一擊把阮玲玉最後一絲希望擊潰。她意識到自己又錯愛了一個不值得愛的男人。

1935年0307,明星公司舉辦新女性電影的慶功宴,宴中的她一反靦腆的過去,滿面歡笑、頻頻向每一位幫助過她的人舉杯敬酒。親頰道謝,還頻頻問說" 我是不是一個好人呀" !? 宴畢,還和唐季珊到舞廳跳了最後一舞算是告別。她把自己最美好的笑靨ㄧㄝ留在每一個人心裡。她這一切有些反常舉動沒有引起他人多想,住在一起的唐更是渾然不覺,當晚阮玲玉就吞服安眠藥自殺,留下兩封遺書。她說人們會說我畏罪自殺,但我有何罪可畏,我是怕人言可畏。另一封則是抱怨譴責唐季珊,她說你花心自私,昨日打我、今日又打我,若非如此,我也不會走上絕路。我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女人,你是一個玩弄女性的惡魔,昨日的張織雲、今日的我、明日會是哪一個 ,你當自知。 今日我已死,一切良心與社會輿論的譴責就由你一人承受吧。她本有充分的時間可被急救,但唐季珊的自私,怕阮玲玉自殺原因曝光會傷及自己,何況自己本就是阮玲玉之死的直接推手,致就近有大醫院不去,輾轉於偏遠小醫院與個人診所,時間的耽誤殺了阮玲玉。

是巧合還是天意,阮玲玉的死與新女性電影中的女主角自殺致死極為相似。拍完新女性主角自殺的戲,她躺在床上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已,戲裡的她與現實的她重疊。留下撫慰他的導演蔡楚生事後說," 阮玲玉告訴他,多麼希望自己是有女主角擺脫命運捉弄勇氣的新女性,可惜我太軟弱,不夠堅強 "。電影給了她新女性要敢於爭取應有權利的意識,死前大喊救救我,我要活,也證明他徒有現代女性意識而生前從未落實為行動。無知母親的認命說,在阮玲玉心裡是片巨大的陰影而無法撥去,他沒有勇氣掙脫;遇人又不淑,兩段感情換來的是被欺騙玩弄還催命,沒有一支強有力的手來牽引、支撐著她。她是一個大好人,沒有罪可畏,只是有些瘋迷在虛榮心、依賴心的浪漫幻境裡,理智告訴她要停止,情感卻逼她走更遠。

劉曉慶曾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尤其難。這個難是說時代與個性,但哪一部分影響更大 ! 現代名女人張曼玉,在愛情與演藝事業上與阮玲玉有極為相似的部分,1990年她主演電影" 阮玲玉",也是在她情感破裂的低潮期,因為同有戚戚焉,窮然後工,演得極好獲得雙料影后大獎,達到事業最高峰。情場失意,職場得意用在在阮玲玉、張曼玉身上最為貼切。想想,鄧麗君不也是同樣的悲劇嗎 !?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安德海還是"嫩"了點

安德海還是"嫩"了點

誰殺了安德海 ? 丁寶禎、李蓮英、奕訢、同治、慈禧 、慈安或根本是同謀 ? 安德海對慈禧可是有大恩,當年的蘭兒之所以能上咸豐龍床、辛酉政變之所以能順利板倒八議政大臣,都是安德海足智又捨命的策畫奔走。這次主動請纓置辦皇帝大婚龍袍是安德海經由慈禧默許,祕密搭船走水路出宮經天津、直棣、山東到蘇州織造的理由。本已張楊甚久的安德海向來除了慈禧根本目空一切。

1868年( 同治8年)0706,安德海一家與隨從30餘人,在京城搭乘皇家船隊開動尚不太引人注意,但到了地方則非常刺眼。一日到了德州碼頭,山東的北大門 ,山東巡撫丁寶禎素來瞧不上安德海,前一年曾在安德海的婚宴上動手修理過安德海,兩人因此結怨。此次安德海在德州一來歇腳,再則想嗅一嗅丁寶禎的態度,一夜無事,安德海安心了,他認為丁寶禎已不敢動今日的安德海。第二日公然掛起龍鳳與三足鳥" 大旗,( 傳說 三足鳥是專為西王母取食的鳥,此時意謂西太后 ),挑釁丁寶禎能奈我何 ?  一時人船見旗讓路,好不愜意。

安德海不知道他的祕密出宮早就被恭親王與同治掌握,兩人與安德海早已懷恨在心。同治常遭慈禧的責罵、罰跪,這背後打小報告的一定是安德海,他早就說過,有一天一定要殺安德海;奕訢的議政王帽子被慈禧革去,也是安德海的時時挑撥的罪過。慈禧因少了安德海的照顧,精神厭厭彷彿生病,交代要休息暫時不理朝政。慈安對安德海身為太監卻有權宦之勢,也早已不滿。兩人經與慈安商量,決定以太監不得出宮的祖宗家法名義,殺安德海同時也使慈禧無話可說。皇帝聖旨急速通知丁寶禎密切注意安德海行蹤上報,同年0723,丁寶禎兩封600里加急,一呈皇帝、一命素有山東第一能吏的知縣程繩武跟蹤,中途劫殺德海。跟丟了 ! 安德海一時遊興大發,欲享登泰山以小天下的快意,臨時改道。滿頭汗的程繩武弄清楚後,一面趕入泰安縣府安排鴻門宴、一面通知丁寶禎。安德海抵達泰山,程繩武與泰安知縣聯名設宴為安德海洗塵,安德海認為小小的縣令是絕不敢對他有非分舉動的可能,欣然簡從赴宴。宴中他只聽少說,話不多,也打探不到丁寶禎的意向。酒過三巡菜滿五味後,收了程儀,坐上知縣準備的馬車回船。夜色加上馬車封閉,一時難辨方向,馬車迅即出城往濟南方向駛去。他突然警覺路線不對呀,一路毫無人煙車馬聲,大聲問這是往哪兒呀,沒人答話,只見馬車飛奔了起來。

馬車進入濟南府,丁寶禎早已坐在大堂上等候,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丁寶禎有恃無恐,壓板一拍,喝問"太監為何斗膽掛皇旗擅自出宮" ? 安德海狐假虎威、頭仰45度角磁聲磁氣得說奉太后懿旨辦皇帝大婚龍袍。奉旨出宮 ! 哼,出宮的勘合拿來看看。這一問安德海有些緊張了,自己太過自信,沒有勘合信物難以狡辯。丁寶禎這一手" 來呀,把安德海送入大牢,好生照料,任何外人不得接近"。另一手急報同治與奕訢,準備開鍘。午夜過後,安德海等在船上的伴食馬賽花覺得蹊蹺,連夜派人打聽,知道假丈夫已被押往濟南。急忙修書一封送京給徒弟李蓮英轉呈慈禧,三天後李蓮英見信,竊笑一聲,太好了,我一直被你壓得喘不過氣來,看來我要轉運了。把信諒著。這邊同治與奕訢也忙碌著,一面緊急發旨略謂確切查實無誤後,毋庸審訊,直接就地正法,以正朝綱。一面派榮祿查抄安德海的家。抄家的舉動難以瞞人,信只壓了兩天,李蓮英很不情願的利用早上為太后梳頭時把安德海的事告訴了慈禧。慈禧聞言大怒,立刻把同治叫進宮臭罵一頓,但他對14歲的同治皇帝,處理此事的理由與章法的才具又暗暗驚喜,畢竟是要理國政的皇帝兒子,行呀。出完了氣、也下一道懿旨發往濟南營救,同時暗暗說了句" 小安子,就看你的命吧 !?"

丁寶禎焦急地等候,心犯嘀咕忐忑,難道出事了,太后出手干預了 ? 聖旨終於到了,丁寶禎急忙下令把安德海押入刑場,甚麼最後一餐與送行酒也免了。立在刑車上的安德還仍不時回顧、側耳聞聽他的蘭姐姐會不會有懿旨及時趕到,大喊太后有旨,刀下留人。是夜子時,斬令牌往地上一拋,劊子手鋼刀一揮,平時上仰45度角的硬脖頸霎時身首異處。天空一時雷雨交加,把地上血跡沖洗得乾乾淨淨,屍首示眾三日。他的死挽救了許多疲憊緊張的心。小皇帝、恭親王報仇了;李蓮英順勢坐上太監的第一把交椅,從此飛黃;丁寶禎立功又去眼中釘,官升四川總督。更令人訝異的是慈禧太后的態度,她神色安然,下一道上諭略謂" ...安德海種種行徑實屬膽大妄為,罪有應得"。群臣高呼太后聖明。 慈禧這是怎麼了,真病了 !?

慈禧沒病,站在一個做母親的角度來揣摩她的內心就十分清楚了。她就同治一個將來是要當堯舜之君的親兒子,慈禧自幼虎媽式的教育未可深責,然他與兒子之間情感之惡劣與安德海的居中竄掇不無直接關係。兒子快到了親政14歲的年紀,退隱的她希望能有一個安祥的晚年,安德海不能再留在身邊。另外,她是一位政治人物,安德海張揚跋扈,樹敵太多,已阻斷了她與朝臣的直接接觸,漸有尾大不掉之勢,自己在還壓得住,兒子親政後可就難說,為了皇權、為了兒子,只能棄車保帥,拔掉這個硬刺。現在再回看,從不阻攔、默許祕密出宮、不給勘合、卻又讓他動用皇家的船隻招搖。後又藉有病不理朝政,由同治等人全權處理,都可以做另一種解釋。最後救安德海的懿旨也只是為自己消除忘恩負義的惡名與心理負擔,據傳,那封懿旨在傳送過程,真不巧,人傷馬壞的15天後才送到濟南,黃花菜早涼了。安德海的還是"嫩"了點,他忘記了在慈禧眼中,哪有什麼 "大功、大恩" 能大過慈禧自己與兒子的權力與親情 !!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從背景與格局看刺馬案 ( 胡佛祕聞 )

清朝同治年間,兩江總督馬新貽當街被刺殺,朝廷兩派欽差大臣查訪卻都草草不實結案,欽差回京中途報病並主動辭職,可見內情真相恐是是不敢查、不能查,被視為清朝四大奇案之首。2005年紅及一時的電影"投名狀",說的就是此案,但只是民間版本,強調漁色負友,行俠仗義,惜絕非真相。

馬新貽進士出身,但名次有些吊車尾,朝廷裏又無強近之親,初期仕途頗為不順,又兩次丁憂,惟幸適逢太平軍作亂,就參與清軍剿滅太平軍,靠軍功與貴人袁甲三( 袁世凱的祖父 )提拔,很快晉升為知府掛道員銜。但蘆洲兵敗,又遭頓挫。太平天國終於被湘軍剿滅,朝廷憂喜參半,憂的是湘軍勢力涵蓋江南半壁,三總督、九巡撫盡為湘軍將領,湘軍也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太平軍。雖然主帥曾國藩憂諂畏譏,主動裁減湘軍,朝廷仍是不安。因此慈禧要找一位熟悉南方,不屬於湘軍,但懂湘軍而又沒有派系的人到江南作為耳目與白手套。馬新貽雀屏中選,拔下曾國荃的浙江巡撫授予馬新貽,不久又升任閩浙總督,到京陛見時與慈禧密談,據馬新貽兒子說,出宮時汗水濕透朝服,臉色慘然。馬於上任前先回山東老家荷澤祭祖,並告訴家人說" 此次任職吉凶難料,若有不測,不得喊冤上告,要忍氣吞聲夾起尾巴做人以求安生"。真是,別人看來他是坐著火箭升官,他自己知道是被綁在導彈上飛向安慶這危險是非處。到底慈禧跟他談了些甚麼 !?

上任途中,又有上諭馬新貽改派兩江總督,原總督曾國籓調直棣總督,一時官場譁然,李鴻章明說馬新貽威望太淺,德不配位,兩江從此多事矣! 一語成讖 。皇恩深厚,國士待之,只能國士報之。馬到任後,首先奏請朝廷准許撥款組建五營獨立於湘軍外的新軍以整頓長江防務,朝廷立准。一增一減已經使被裁撤又領不到資遣費的湘軍不滿。另外馬新貽為維持社會秩序,大力取締打擊已被裁撤又無業的湘軍遊民,更是火上加油。官場頓時明瞭,馬新貽是被派來牽制湘軍,同時徹查太平天國聖庫財富的流向。站在湘軍立場看,朝廷不給養、不發餉一切靠自籌,浴血賣命穩固了半壁,主帥裁軍抱怨幾句就算了,朝廷說裁就裁可就是解磨殺驢,要爭個說法。霆字營軍士譁變就是一個警告。

同治九年(1870年8月22日)上午,馬新貽自校閱清軍場回衙途中,突然被人刺殺,得手後犯人並不逃逸,反大喊"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好漢一人做是一人當"。這違反人性的舉動與申明引人聯想翩翩,到底是誰養? 誰用? 為誰頂罪?任職僅僅兩年,刺馬案驚動朝廷,官場耳語飛揚,朝廷為穩定政情,立調曾國藩回任兩江,知道只有曾國藩能壓住湘軍不藉機造反。並派漕運總督張之萬為欽差大臣會銜曾國藩親查。曾國藩接令後,以直棣有事未了為由遲不上任,朝廷催派急於星火,年底方回兩江。膽小怕事的張之萬,或已洞悉案情之複雜背景,草草審查後以兇手張汶祥僅以個人原因刺馬,並無他故,判張汶祥凌遲死罪。朝廷對此結案報告極為不滿,先厚葬馬新詒,同時又派有"青天"之稱的刑部尚書鄭敦謹為欽差親查,務必水落石出。鄭欽差尚未開始審訊,民間有關刺馬案已有多種說法:

1. 馬新貽重色負友,張汶祥行俠仗義。這說法流行最廣、電影投名狀也大體已此為腳本。最符合民間" 強盜出於賭博,人命出於姦情" 的說法。

2. 與湘軍出身巡撫丁日昌不和。丁日昌子、侄當街殺死一名水軍,丁求救總督馬新貽網開一面,馬新貽依法嚴辦,雙方結怨,教唆殺人。

3. 馬新貽調查湘軍兵餉與聖庫財務流向,引發湘軍不滿,張汶祥奉命治裁。

4. 馬新貽私下與回匪接處,張汶祥為朝廷除害。

鄭敦謹認真查案,會銜的曾國藩冷淡配合極少發話,並告訴他還是按張之萬的結案報告回奏朝廷。鄭敦謹越是深入調查越是害怕,表面上的刺殺案,已轉味兒變為是朝廷自己腐敗,導致與湘軍利益集團的政治鬥爭案,當真相真的浮現出來,自己是否真的敢辦!? 夾在中間兩頭擔驚受怕,對原本頗為佩服的曾國藩現在感到恐怖。無奈之下匆匆按曾國藩意見原結案回報朝廷。鄭敦謹拒絕曾國藩的送行宴與程儀,頭也不回的匆匆登船離去,原本是要回京,但他越想越窩囊、懊惱,恨人也自恨,自覺外慚清議、內疚神明,青天之名全毀。憤恨之餘中途就上書辭官,不再回京,次年病死。據說,張汶祥那份經官方認可的定讞文件,簽字畫押後,今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政治事件以刑事案件來調查當然不會有結果,上述民間版本或恐是出於猜測演譯、或根本就是湘軍或有心人士自編故事,誤導調查。就張汶祥言,刺馬所付代價與事由不合比例原則。刺馬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牽扯之深有動搖國本之嫌。同一時間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風化案,也是涉及湘軍在江南勢力過大引發在京湖南籍官員與浙江籍官員的派系鬥爭,導致20多個紅頂子被撤免、流放。中外這樣的事例現在也很多,就如國內劉邦友案、陳文成案、林義雄案、尹清楓案、兩顆子彈案等,國外如美國甘乃迪刺殺案( 華爾街、胡佛...,奧斯華的角色可能和張汶祥一樣 ) 都耳熟能詳,但真相一片渾沌。

裁軍向來是一件危險的事,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兵勇流竄一定會引發社會動亂甚至流血政變、革命。湘軍裁減案是一例。明末,李自成農民軍起義就源自當時驛站的裁撤,失去飯碗為寇;抗戰勝利國軍裁減案導致老蔣不要老毛要當記憶猶新,現在的 ISIS之迅速壯大原因之一也與伊拉克裁軍有關,即使富如美國,也曾因一戰後裁軍的補償金事件導致流血傷亡。老子說 :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但對待官兵萬不能用完就丟,還加以羞辱,當政者宜謹記。

附記:  

謠傳胡佛刺殺甘迺迪,奧斯華只是無法證實的替罪羔羊。 如果胡佛( 1928 第31任總統,之前1924年,當時還是一名司法部年輕律師的胡佛被任命為FBI前身调查局(BOI)局長,没有人會想到,他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48年。在那48年里,美國換了8位總统,16位總檢察官,但FBI局長却始终名叫J·埃德加·胡佛。他所擁有的權力是之後任何FBI領導所無法超越的。胡佛知道如何保守秘密,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僅知道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總统敢解雇胡佛,因為没有一位總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麼。這對總統來說是最大的恐嚇,例如握有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莉諾的裸照,這些秘密文件包含着許多骯髒的丑聞。然而,丑聞正是胡佛權力的來源 。他還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形象。為了避免丑聞的出現,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全部私生活。要保持自己的形象,只有犧牲自己的私生活。據傳,他有一位同性戀男友,最有可能的就是他的終身副手托爾森,他也打了一輩子光棍。胡佛和托爾森共事40多年。他們一起度假,一起處理公務 ...1972年5月2日早上,胡佛被發現死於華盛頓家中的卧室地上。當天下午,尼克森總统在自己的日記上寫道:“他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死了:幸運的是,他是在位的時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動辭職,他都很可能被人殺死。”馬丁·路德·金的遺孀是少數一個敢說出這種看法的人:“一個可悲和危险的環境终於離我們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