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滕王閣序 :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 時來風送滕王閣】
唐太宗李世民冊封胞弟滕王李元嬰為洪州刺史,大興土木。在贛江旁邊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滕王閣。 南昌縣令的兒子王勃搭船赴宴,船行速緩,宴會前日,距離南昌還有八、九百里的水路,難以趕得到。不料這天突然吹起一陣順風,奇蹟地在一天之內抵達 ,恰好讓王勃趕得上參加盛筵。滕王邀請座上的文人雅士即席撰作《滕王閣序》,眾人都抱著「獻醜不如藏拙」的心理,你推我讓,不敢貿然應命,童子王勃,當仁不讓,援筆而作。 無風順,也就沒有此宏文出世,
此文用典極多可比辛棄疾詞。看這一小段 "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宜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懽。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心;梓澤丘墟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可說字字句句是典。非通文史,根本無法得其旨趣。
令我好奇的是,典故非精通且深入體會,無法運用自如。王勃十四歲,初唐四傑之首。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被赞為“神童”。但即使通解典故,然生活閱歷極淺焉能深入體會,玩味隨心 ? 他十四歲,嘆馮李、哀賈梁;讚馬援吳隱、非監河侯。自比孟嘗,不效阮籍,心態何其老成 ? 謂蘭亭流觴,梓澤丘墟,俱往矣;滕王盛宴,閣序拋磚,引潘江陸海之玉,又自負甚狂。 一句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傳唱千古。這樣的大才,果遭天忌,26歲即亡。今人十四歲,大多尚在撒嬌的年齡,概庸人也,故多能長壽,然能無有些許愧乎 !?
據野史傳,王勃本人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神來一句也甚自豪,即使已入冥界,只要陽世有人讀滕王閣序,就會聽到這兩句吟唱聲不斷的縈迴在耳。一日,一書生正三更苦讀,甚覺聒噪,乃喝斥,略謂曰 【唱什麼 !? 自以為了不起嗎!? 廢字太多。改成 "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不比原句好嗎 !? 或再改為" 落霞孤鶩飛,秋水長天色 ",精練韻更長,如何 !?】話畢,吟唱之聲戛然而止。 各位讀之以為如何 !?
【 運去雷轟薦福碑】
宋朝范仲淹在鄱陽任郡守時,有個落魄書生向他求助,范仲淹見那人的文章寫得不錯,出於愛才之念,便想幫他一把。惟范仲淹是個清官,有心無力。
老范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來。當地的薦福寺後園有一塊碑石,上面的字是書聖王羲之寫的,以往有人把碑文拓印出來販賣,很受歡迎。范仲淹和方丈很熟,破例讓那個書生來拓印一次碑文,暫解燃眉之急。第二天,書生走到後園時,不禁傻了眼。因為前一晚,下了一場大雨,雷電交加,這塊薦福碑竟然被雷電轟成幾塊,當然是不能拓印了。這個書生的命運真的是黑,想拓印幾張碑文渡過難關,都被雷神攪黃。
類似此類命運翻轉俗諺語極多,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拍案驚奇裡的轉運漢巧遇洞庭红。似乎有命中注定之意。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漢初韓信險些被刑殺,一句" :既謀天下,何殺壯士乎?致夏侯嬰救了韓信;終拜將封侯;張蒼在劊子手刀下,因"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被救,終成宰相,晚年只喝人奶度餘生;唐朝安祿山也是在刑前,一句" 「大夫不欲滅奚、契丹兩蕃耶?而殺壯士!」節度史張守珪奇其言貌,乃釋之,終也一度自為九五,險些滅了唐朝。試品味三人境遇何其相似,命也、運也、遇貴人 !!
寫神滅論的范縝不信因果,自無命中注定說。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牆落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無以難。遂有飄茵落溷的成語,喻發達皆出於偶然,非命中注定。其實偶然也是注定 ,就是必然,不然為何偏會落在糞溷上決定了命運 ? 范縝只論說今世而已,不認為與前世有關。寫破窑賦帝呂蒙正,則信人生因果歷歷不爽,唯一因應之道就是努力, 佛家教人修來世,正是要人今世努力。
20120309 我在個人部落格寫: 天命之事,努力了最壞的結果是零(兼說蕭皇后),有興趣可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