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音樂的嚮宴【從琵琶行體會中國音樂與文學】

音樂的嚮宴【從琵琶行體會中國音樂與文學】

現代國人只熟悉洋人豆芽菜的樂譜表達,恐很難想像宮、商、角、徵、羽的中國傳統的五音階,與文學作品,同樣能衍譯、彈奏出優美的音樂。試讀琵琶行的一段: 

"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一大段通過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揭示她的內心世界。白居易盛情相邀,女子再奏琵琶。她先撥絃試音,未成曲調,卻已讓人感到無限幽情。接著白居易描寫琵琶女彈奏《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的過程,絃聲低迴,似要借曲訴說,並把平生的不如意心事抒發出來。

白居易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大眾孰悉的聲音來相托比擬,把聽的音樂藝術,以文字的音韻藝術,透過文學藝術的筆法準確生動來表達。音樂在輕攏慢撚抹復挑的指法描述中,輕快流瀉出。低音的粗絃有如急風暴雨;高音的細絃宛似悄悄私語。高亢、低沉之音交織一片,有如大小珠子跌落盤上一樣叮咚,清脆悅耳。往後的曲聲,忽如婉轉輕柔的花下鶯鳴,忽如幽咽苦澀的堅冰流水。曲聲漸止,沉寂之際卻又竟是無聲勝有聲,突破了視、聽、嗅、味、觸地範疇界線。驀地,曲聲再揚,有如銀瓶迸裂,水漿迸瀉,又如刀槍齊鳴的震撼人心,樂曲就在這高潮中戛然而止。這時整個江面悄無言、秋月白,然餘音縷縷,蕩氣迴腸,所有人都陷於止寂、掩泣。

這曲音樂反映了琵琶女的心情起伏,但又何嘗不是白居易怨嘆自身仕宦之途坎坷的心情寫照。孔子說" 詩可以興、觀、群、怨"。琵琶行就是最好的闡述說明。

歌德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不太理解。“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不通,說是凝固的藝術,尚能理解。中國從雄偉壯麗的宮殿到靜穆肅然的佛寺、從精巧華麗之豪宅到曲徑通幽之園林,如得力於鬼斧神工 惜多為木造,再加兵火焚毀,傳世不多。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上海外灘建築群 (應視為國恥 ) 有30%出自國人之手;台灣則官方府、院的主體建築,都是日人佔領時期構造。對民眾言,住始終是大問題。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至今迴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