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歷史的青年對決
雖說時勢造英雄,英雄切莫問出處。
BC202年垓下之戰,29歲的韓信(BC231~196) PK 30歲的項羽(BC232~202)
項羽在25歲時,正處於BC207年鉅鹿,打敗章邯後,各諸侯" 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之顛峰期時,韓信24歲,在漢中登壇拜將,展露頭角,伺機強強對決。
韓項二人,軍事上赫赫戰功,史上鮮有出其右者。他們的成功因素基本相同: 軍事才略、勇氣與信心。
韓信作為统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败绩,天下莫敢與之相争。垓下戰前,項韓未曾捉對廝殺。
項羽鉅鹿破章邯、彭城敗劉邦、克滎陽,百戰百勝,未逢敵手。東城快戰,項羽率28騎猶能數潰漢兵,證明自己非不能戰。雖垓下烏江自刎,仍未言敗。
他們的失敗都在其個性上,柔情一面之弱點。
韓信敗在對小恩小信之優柔,在關鍵時刻不聽蒯通之言「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君疑臣,臣必死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說什麼"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不忍棄劉邦而三分鼎立,致有鐘室之禍。"夷三族"下場極慘。
項羽之敗在其過於自負與急於炫耀父老的個性。在"天下侯王一手封"之功業高點時,不聽韓生之言據守關中,而急於說什麼:"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給韓信竄起之機會,遂有烏江畔,天亡我之嘆聲中自刎。
韓信,項羽都是英年早逝,失敗的悲劇英雄。兩人之事功,在司馬遷生花妙筆之下創造出70餘個成語,如錦衣夜行、衣錦還鄉、沐猴而冠、胯下之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國士無雙、解衣推食、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一飯千金、背水一戰、多多益善、推陳出新,問路斬樵等。( 問路斬樵是有關韓信成語中,唯一一個帶有負面意思。只是其出現的時間甚晚,是明朝時期,恐為小說家添"花"之筆,堪疑。另謠傳象棋,風箏都是韓信所發明。(相傳堯發明圍棋)
附記 :
韩信點兵多多益善,如何點,自有其一套。舉例 : 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餘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在兵荒馬亂時,時間緊破你能立刻知道確數嗎 !?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 ( 用最小公倍數。先算排數的最小公倍數,105,因大於1000,故擴為1050,再算多人數排7,與少人數排3地最小公倍數21,再加上多人排之餘數即可。)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忍辱包羞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
胡曾 :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敗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易實甫: 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無命欲從龍。咸陽宮闕須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
李清照,王曇皆有詠項羽詩。
時代考驗青年 青年創造時代; 英雄造時勢 ,時勢造英雄 英雄莫問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