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趙高: 徹底被醜化的角色
趙高與秦始皇基本上是同齡人。有趣的是,他們兩個在歷史上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
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王族,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贏政出生在趙都邯鄲,是秦國人也是趙國人,後來消滅了趙國。
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咸陽,是趙國人也是秦國人,後來毀滅了秦國。
根據史記,司馬遷從未說趙高是宦閹。東漢以前的史籍也從未說趙高是閹宦。後來出現誤解,一是恐因李斯列傳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由於出於對宦字理解的錯誤,再則是出於漢以後各朝代政治需要,從漢書起,開始做醜化的曲解。( 史記是私人著史,本是要藏諸名山的。漢書以後的史籍,則是官方史官著史,是官書,有政治立場問題。) 宦本是指在宮中內廷供職的稱為宦,是皇帝親近侍衛之臣,我們現今仍常說"官宦人家",絕無閹宦的意思。
趙高是入質於秦的趙裔秦人,趙滅亡後,其地位更是低下。他的父親是下級文法官吏,他想在秦國這講求" 世業 "制度裏出人頭地,只有入仕成為文法官吏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才行,才有機會進入贏政的視野裡。日後,他被任命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駕,職位至關重要,非皇帝親信心腹不能擔任,後逐步進入政治權力核心,說明在仕途上他是一位成功者。
據史籍可綜合整理描述,趙高是第一流書法家與文字學家,所著" 爰歷篇 "六章,是秦國官方識字課本之一。他也是精通刑律與獄法的專才與名家,始皇晚年命他擔任幼子胡亥的老師。( 閹宦是沒有地位的賤民,若趙高是閹宦,怎麼可能被任命為皇子師 !?) 他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武藝高強,得以擔任始皇近衛,可說是文武全才。趙高同時是有女兒的人,他的女婿閻樂,後任咸陽令,曾參與望夷宮政變,逼使胡亥自殺。
在劉邦與項羽爭進關中為秦王時,當劉邦得知秦軍主將章邯已投降項羽,項羽承諾破關中後以章邯為雍王,並以秦軍為先導入關的意圖也很明顯。劉邦為了搶時間,火速派特使寧昌到咸陽面見趙高,說服趙高背秦降楚,殺胡亥、開武關,事成後列舊秦領土為二,趙高與劉邦分別稱王統治。趙高遂在朝廷玩起指鹿為馬之把戲,以測試大臣的風向,不同己見者皆殺,緘默不語者嚴厲警告,同時遷胡亥到郊外之望夷宮居住,進一步緊縮胡亥的消息通道,徹底掌握朝政與群臣。
當得知,有人將前方軍事不利,及自己與劉邦特使會談一事告訴胡亥時,情急之下,趙高召集弟弟趙成與女婿閻樂發動政變,殺胡亥,另立贏嬰以穩定百姓,同時宣告秦放棄帝國稱號,承認六國復國,自己仍為丞相。當趙高依約殺胡亥後,迅速與關外劉邦接觸,不料,劉邦因項羽已率軍逼近,拒絕履裂土分王之約,趁機強行攻破武關,直逼咸陽,贏嬰命中尉禁軍防禦不及,將士無心再戰,只得開城出降。延續571年的大秦歷史結束。劉邦密謀趙高一事,後世各朝各代或為維護劉邦形象,或為正統政道之需要,甚少被史書提及,特補述之。
臨死,胡亥還欲作垂死挣扎,胆戰心驚的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绝:“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喪着臉哀求:“那麼,可以给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摇摇頭。胡亥絕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閻樂不耐烦地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剷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没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才了解到這場宮廷政變的幕后指使人竟然是他曾經無比尊重和信赖的老師趙高。他痛心疾首,悔怨交加,却已無可奈何,只能拔出長劍,结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胡亥自即位以來,兄弟姊妹盡被誅殺,親情斷絕乾淨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滿朝是先帝舊臣,人人功高位重,威壓如芒刺在背,因此怕見群臣,只想躲在深宮。舉目人世,親切又愛護自己,唯一可以信賴的人就是老師趙高。兩人公有的是君臣關係,私有的是師友關係,趙高既指導胡亥人生,又是他唯一可以傾訴內心煩惱的對象,也只有趙高能入微體察。400餘年後的劉禪與他有相似的景況,差別是劉禪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趙高或許有諸葛亮的能力,但沒有坦蕩無私的胸懷。胡亥死於最親密信賴之人的手上,是他最大的悲摧。
趙高在始皇死後,以嫻熟的宮廷鬥爭技巧,蠱惑胡亥奪嫡、威逼恐嚇李斯,矯詔賜死扶蘇,冤殺蒙氏兄弟,使胡亥繼位。內則操縱胡亥下詔,弑盡有可能篡位的宗室兄姊及其子女,腰斬李斯父子,搞指鹿為馬之把戲以測試百官之政治立場,有篡位倖晉之心,外則徭役勞民甚於始皇,終導致抗暴義軍四起,秦帝國陷於土崩之危,趙高有無可推卸之責,後被秦王( 三世 )贏嬰計殺。
趙高死後之後世歷史評價兩極。各朝各代官方史書基於治國維穩需要,定對趙高大加撻伐,不惜刻意曲解,汙衊趙高是閹宦遺醜,蛇蠍諂媚,一無是處。恨秦者,則力讚趙高忍辱負重,犧牲自己滅秦帝國。唐朝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就讚趙高忍辱負重亂秦。另有詩為證: 《詠 趙高》
當年舉世欲誅秦,哪計為名與殺身。先去扶蘇後胡亥,趙高功冠漢諸臣。大賈滅嬴憑女子,奇謀興漢詎蕭曹。留侯椎鐵荊卿匕,不及秦宮一趙高。
無意為趙高翻案。不論是詠或是詛趙高,只是評價角度問題。例如,農民起義,國共海峽兩岸評價不一,蓋各秉立場與自身政治需要不同而已,而這又往往會隨著時間與角色扮演差異,換位置而換腦袋也是必然。歷史讀多了,逐漸會有同理憐憫之心,若換作是自身在那個位置,扮演那樣地角色,你會怎麼做 !? 孔子說"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恐就有怕言行不一,換位置換腦袋的考慮 !
附記 : 繼胡亥二是當了46天秦王的子嬰( 贏嬰 ,"子嬰" 兩字很容易被人誤認是幼兒,遂說他是秦始皇的孫子,其實不是,年齡不符。況是幼兒怎麼還能再跟兒子商量 ? 怎麼有能力計殺趙高 ? 況且所有可能是皇位繼承的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都被胡亥殺了。他是始皇的弟弟嗎 ?史書載秦始皇只有一個同父異母弟成矯,兩個嫪毐與趙姬生的稚齡弟弟在嫪毐之亂時被殺。唯一的可能是成矯留在秦國的兒子,是被逐出宗室的胡亥近支但無接替皇位可能的大堂兄,即位時已30餘歲,劉邦進咸陽時,贏嬰自縛,首捧玉璽等向劉邦投降,秦正式滅亡。
許慎" 說文解字序 " :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趟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 劉邦與趙高密謀
在劉邦與項羽爭進關中為秦王時,當劉邦得知秦軍主將章邯已投降項羽,項羽承諾破關中後以章邯為雍王,並以秦軍為先導入關的意圖也很明顯。劉邦為了搶時間,火速派特使寧昌到咸陽面見趙高,說服趙高背秦降楚,殺胡亥、開武關,事成後列舊秦領土為二,趙高與劉邦分別稱王統治。趙高遂在朝廷玩起指鹿為馬之把戲,以測試大臣的風向,不同己見者皆殺,緘默不語者嚴厲警告,同時遷胡亥到郊外之望夷宮居住,進一步緊縮胡亥的消息通道,徹底掌握朝政與群臣。
當得知,有人將前方軍事不利,及自己與劉邦特使會談一事告訴胡亥時,情急之下,趙高召集弟弟趙成與女婿閻樂發動政變,殺胡亥,另立贏嬰以穩定百姓,同時宣告秦放棄帝國稱號,承認六國復國,自己仍為丞相。當趙高依約殺胡亥後,迅速與關外劉邦接觸,不料,劉邦因項羽已率軍逼近,拒絕履裂土分王之約,趁機強行攻破武關,直逼咸陽,贏嬰命中尉禁軍防禦不及,將士無心再戰,只得開城出降。延續571年的大秦歷史結束。劉邦密謀趙高一事,後世各朝各代或為維護劉邦形象,或為正統政道之需要,甚少被史書提及,特補述之。( 大陸電視百家講壇節目,王立群說史記,親始皇帝40吉也有提到密謀說。)
臨死,胡亥還欲作垂死挣扎,胆戰心驚的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绝:“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喪着臉哀求:“那麼,可以给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摇摇頭。胡亥絕望地叫道:“只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閻樂不耐烦地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剷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没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才了解到這場宮廷政變的幕后指使人竟然是他曾經無比尊重和信赖的老師趙高。他痛心疾首,悔怨交加,却已無可奈何,只得最後再眷戀地環顧了一下巍峨的宫殿,回想了一下昔日奢靡安逸的生活,咬咬牙,拔出長劍,结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胡亥自即位以來,兄弟姊妹盡被誅殺,親情斷絕乾淨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滿朝是先帝舊臣,人人功高位重,威壓如芒刺在背,因此怕見群臣,只想躲在深宮。舉目人世,親切又愛護自己,唯一可以信賴的人就是老師趙高。兩人公有的是君臣關係,私有的是師友關係,趙高既指導胡亥人生,又是他唯一可以傾訴內心煩惱的對象,也只有趙高能入微體察。400餘年後的劉禪與他有相似的景況,差別是劉禪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趙高或許有諸葛亮的能力,但沒有坦蕩無私的胸懷。胡亥死於最親密信賴之人的手上,是他最大的悲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