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堯舜,說章獻太后劉娥
" 有呂、武后之才,而無呂、武后之弊 "的女中堯舜,說章獻太后劉娥
明朝中葉小說大行,為譴責本朝戀母的成化帝與萬貴妃姊弟戀引發的萬貴妃嫉殺所有懷孕宮女的惡行,出現"宋真宗劉娥貍貓換太子,宋仁宗開棺見母"的故事來影射,把劉娥章獻太后大大的醜化,在民間被定格為壞皇后。就如同長恨歌,明明譏諷的是唐明皇,偏偏說' 漢皇重色思傾國 "。
宋真宗在歷史上沒有甚麼大作為,卻有幾位好宰相如有" 聖人宰相 " 之稱的李沆," 真宰相也 " 的王旦等。因為宰相好,為宋朝奠定以祖宗之法約束皇權的法制基礎,皇帝也只能依法辦事而不能依小性子濫用權力,尤其不能亂殺人、殺士大夫,有現代法治社會的樣子,臣子方面也沒有外戚、翻鎮、宦官之災。另一宰相寇準則是逼他親征抗遼並與遼簽澶淵之盟,雖有城下之盟的意味,卻與民休息,給宋朝帶來117年的和平,為仁宗盛世奠定堅實基礎。他也是歷史上少數幾位成功到泰山封禪的帝王,自詡與秦皇漢武比肩。 (我在20150818曾經論述過。) 宋真宗也是著名諺語“ 書中自有黄金屋,書中自有颜如玉 ”的作者。
1023年真宗死,11歲仁宗繼位,初期11年 由章獻太后劉娥垂帘聽政。劉娥貌美但出身寒微,早年嫁蜀地的一個銀匠龔美。劉娥跟隨丈夫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劉娥隨夫拋頭露面擊波浪鼓掙錢而有美名在外,有幸被當時襄王趙元侃( 趙楨)看中,驚為天人,但因劉娥出身寒微而被父皇與母后所逐,襄王陽奉陰違窩藏,歷經坎坷15年,直到襄王繼位後才順利入宮先被封為美人。后宮前兩位潘、郭皇后不是無子就是有子卻皆早夭,本人也相繼病死。劉娥因長年幽居,故得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成為日後真宗處理政事左右手,不爭寵卻冠寵後宮。惟此時劉娥也已因年高甚難懷孕,真宗與他想到借腹生子的辦法。1010年,宮女李氏( 後被封為李宸妃 )懷孕,真宗同時宣佈劉娥也懷孕,待李氏生子後立即抱交給劉娥以為己出,因為有子,真宗欲封劉娥為皇后,但借腹之事因宰相等人知道而被阻,只得悄悄的在宮內宣讀封后詔書就了事,此時她44歲 。天憘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真宗乃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劉皇后雖非太子生母,卻對他視若己出,克盡母職,根本不是旁人所能離間。
在劉娥垂簾期間也有士大夫質疑女主干政之弊,但劉娥說" 我就是一個趙家的老太太,一切按祖宗家法行事 ! " 她生活簡樸,尊重士大夫意見,打擊權相丁謂,包容皇帝生母李宸妃 ( 1032年死46歲 ),拉抬卻不重用娘家人避免外戚尾大,致此期間政治相對清明,經濟得以高速發展。大臣程琳獻《武后臨朝圖》勸進,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歷史對她的評價極高,是" 有呂后、武后之才,而無呂后、武后之弊 "的 " 女中堯舜 "。到1033年,劉娥掌政已久且自知後日無多,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幾樣,當天,皇太后劉氏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亞獻者為楊皇太妃、終獻者為仁宗郭皇后。儀式結束後,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自此,劉太后徹底還政於仁宗。次月,劉太后病逝享年六十五歲。第二日,仁宗召見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願未了?」參知政事薛奎說:「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她不稱制,其實是心有畏懼而強忍著。
李宸妃死,起初,劉娥只想以普通宮嬪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何也獲晉升。仁宗正傷感於劉太后之逝,群臣卻紛紛上議,說劉太后並非生母,生母是李宸妃,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驚,派人召來宸妃家兄李用何,讓他親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從此後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了。"在上諡號之時,劉太后諡為四字:莊獻明肅皇后(後改章獻明肅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諡二字;生母李宸妃諡為莊懿皇后(後改章懿皇后)。養母之情重過生母,當然這一切並非生母本意。
劉娥章獻皇太后是我們一般並不太熟悉的,她的歷史評價已說明她的才能與貢獻。歷史上,劉娥與漢武帝的媽王美人當初入宮時一樣,都已先嫁過人是再醮之婦,差別是王美人主動,劉娥是被動。兩人除貌美外,直推得寵原因不外是因" 人道 " 較早有經驗,與一般妃嬪宮女的因禮儀緊張、冰冷、羞澀與矜持不同,帶給皇帝不同的體驗。王、劉兩人個性不同,日後帶來的歷史評價與母子關係也大不同。
附記 :
英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愛德華皇儲),美男子兼體育名將,年過四十未婚,主動獻身或被動薦引的妙齡女子多如過江之鯽,惟他口味較重,年輕的家教過深不識風趣、或承攀之心過度引起反感,但對年齒較高的已婚婦女卻格外垂青,曾對第婦伊麗莎白有露骨的表白。當曾嫁給低階軍官的華麗絲.辛浦生女士登場,一切大白。
辛普生夫婦或許看穿愛德華的弱點,一意與皇儲接近,辛浦生先生逐漸退場,愛德華與愛麗絲則出雙入對,儷影雙雙出現在公眾場合。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死,愛德華繼位,加冕前夕,辛浦生夫婦正在進行離婚手續,愛德華指示將離婚費用列入預算,終引起波瀾,輿論大譁。首相包爾文正告愛德華,若堅持與愛麗絲結婚就必須退位。首相的正告,據說是其弟約克公爵與伊莉莎白夫婦的支持,約克並聲明必要時他可以取而代之,背後隱約有形成兩個女人都要爭第一夫人頭銜的衝突意味。愛德華最終選擇了愛麗絲而遜位。
這段故事有兼戰國時期李園嫁妹、李隆基與楊貴妃馬嵬坡之事、劉娥與王美人等幾則故事的雜燴,也間接說明,中外人性都是相通的,毛病也差不多,挺有意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