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普京:天下英雄,唯中美德與俄爾;全民免費醫療 古巴VS印度

 普京縱論世界:天下英雄,唯中美德與俄爾!

俄羅斯媒體RT的報導稱,10月22日普京以視頻的形式在瓦爾代辯論俱樂部的智庫會議發表演講,原話是: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但還有俄羅斯。就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而言,中國正積極地朝著超級大國的地位邁進,德國也朝著同樣的方向前進。英國和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也發生了顯著改變。在某個時期享有絕對統治地位的美國,現在也幾乎不能再提(美國)例外論。當然,巴西、南非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也已精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嚇,居然沒有日本與印度...淚噴如雨

簡單一段話,縱論了哪些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德國、英國、法國、巴西、南非...總結一下:美國,現在已不是獨霸天下的時代了。提醒美國,要認清形勢,別以為還能為所欲為。說,以前常說「一超多強」,但在普京看來不是了,現在是多超多強。現在可平起平坐的至少是中、美、俄、德四個國家。

一方面,客觀事實是,當今世界,真的不是莫斯科與華盛頓決定國際事務的時代了,因為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具被這樣的能力了。一個例子,現在俄羅斯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的影響力都没有決定性了,這已經說明了問題。政治上,美國在中國周邊具有決定性影響嗎?東亞、東南亞,美國費了多大的勁,不也什麼都決定不了嗎?經濟上,美國和中國打了三年貿易戰,預定目標全落空,遭遇新冠疫情,更使美國經濟暴跌,深陷新冠瘟疫之中不能自拔。

另一方面,普京也是在警告華盛頓,美國瞄准俄羅斯搞事只能傷害華盛頓,真正的威脅是中國和德國,因為中國和德國經濟影響力大,一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個在經濟上正在整合歐洲·( 注一 )

普京說這番話原因有三個:

一是因為俄羅斯最近壓力太大了,普京有些吃不消;( 注二 )

二是普京所說某種程度上也有較强的現實性;

三是當下正處於美國大選最後幾天,普京希望通過釋放這樣的信號,促使新一屆美國政府向俄羅斯抛來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橄欖枝。

普京是在釋放很强烈的信號,那就是他不希望與美國對抗。但是,美國會接收到嗎?在美國看來,俄羅斯的核武庫、俄羅斯的領土、俄羅斯的野心一直是美國最為忌憚的。如果美國全力對付中國,俄羅斯就會在背後搶美國的利益,美國也不敢啊!

演講中,有人向普京提了一個犀利的問題:俄羅斯和中國會不會結成軍事同盟?普京回答相當乾脆:我們不需要,但是理論上,是可以想像的……未來兩國之間的軍事關係可能會更加密切,時間將表明它如何發展,但我們不排除……

我們不需要,但是……內涵很豐富吧?既是戰略模糊,也是一種戰略威懾。大陸對此的回應是 : 中俄不需要結盟,但合作沒有禁區。( 注三 )

俄羅斯的確沒有再成為超級霸權的能力,但它具有決定誰是超級霸權的能力。

普京嘲諷那些幸災樂禍地看俄羅斯的「專家」,普京說:對於仍在等待俄羅斯緩慢走向衰亡的人來說,我們僅僅擔心一件事,就是如何避免在你們的葬禮上被感冒傳染。

( 注一 ) : 歐盟想要獨立,想要成為多强中的“一極”,有如下幾個障碍:

歐盟内部不團結,缺乏統一的對外聲音。

歐盟目前對美國過於依賴。【戰後虛弱依賴,現在尾大不掉,趕不走 !】

俄羅斯問題。【民族、歷史、地緣、能源、威脅,錯綜複雜,難解 !】

歐盟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够。【没有誰比川普更能破壞美歐關系了。】

德、法等希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而波羅地海三小國及過去的蘇聯加盟國,則不願意在接近俄羅斯,普京之言更加撕裂了歐洲。

關於不團結的問題,最近的7500億歐債是很有力的提振歐盟内部統一聲音的工具,畢竟不聽話就不給錢,在對美國數字公司的立場上,歐盟逼迫愛爾蘭讓步,雖然美國數字公司盡行了反抗,但是歐盟要建自己的數字公司是大勢所趨。

至於地區的問題,目前歐盟通過簽自貿協議和投資協議,觸角已經伸到了東南亞,根據歐盟目前的文件,可以確定歐盟有意圖在亞洲繼續攪出波瀾。

( 注二) : 俄羅斯可以說正面臨五大外交考驗:1,納卡衝突,就在南疆發生。2,白俄羅斯,動盪仍未平息。3,吉爾吉斯斯坦,局勢再次混亂。4,所謂毒殺反對派,和歐盟關系鬧僵。5,美國大選,俄羅斯是繞不開的話題。

前面三個,就發生在俄羅斯周邊。周邊發生戰亂,必然嚴重衝擊俄羅斯國家利益與歐盟關系,不僅牽涉到俄羅斯外交布局,更影響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但最重要的,顯然還是美國大選。普京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反正双方都大打俄羅斯牌。

( 注三 ) : 1949年,解放軍渡江前夕,斯大林向毛澤東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划江而治。毛澤東不予理會,寫下「宜將剩勇追窮寇,百萬雄師渡大江」的豪言,順手收拾了還在睡夢中的英國船隻紫石英號。國民政府南退至廣州。美國大使卻留在了南京,蘇聯大使羅申却受斯大林之命,撤到廣州。.

中俄的感情恩怨非常複雜:沙俄占領了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並犯下嚴重罪行;清政府依靠沙俄來平衡日本在東北的勢力,「三國干涉還遼」時沙俄是主力;蘇俄是國民黨的天使投資人,不過國民黨在即將完成北伐之際轉身就把蘇聯给賣了;蘇聯對中共革命是假借共產革命為自身利益的"瞎"指導;抗日戰爭初期,眾列强袖手旁觀之際,蘇聯成為幾乎援助中國的唯一外力,大量蘇聯空軍與日本飛機鏖戰;大量的證據表明,朝鮮戰爭的發起斯大林有重大嫌疑,其意圖難測,似乎有美俄聯手裂解分治中國的意思。

現階段中俄聯手制美是現實政治需要。


**陰謀論與博弈,看普京談話

俄羅斯現在只有核武器庫可以和美國看齊。在經濟領域,俄羅斯不是衰弱,而是持續不斷地衰弱。好在俄羅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俄羅斯人永遠不用為能源、面粉、土豆、牛肉(奶)担心。

普京的講話,換一個方向理解,就是中國雖然在經濟上正在成為超級大國,但軍事和政治層面需要與俄羅斯協助。單憑俄羅斯自己,經濟上瘸腿。但是如果中國的經濟與俄羅斯的軍事結合起來,再加上中俄兩國在歐亞大陸上龐大的體量;那麼確實有助於强化普京的硬漢形象。

陰謀論者認為,普京這時候一邊强調美國衰落,另一邊捧中國和德國為超级大國,是别有用心的禍水東引。中國經濟大而不强,德國經濟强而不大,暫時都處於“築高牆、廣積粮、緩稱王”的階段。普京把二者往前捧,是要把美國的注意力往中國和歐盟層面引導,從而減輕俄羅斯的壓力。

此前普京曾多次表示歐洲没有“真正主權獨立"的國家,德英法等國都是美國的附庸。這次調子大轉彎,聲稱“德國也朝著‘超級大國’的方向前進”,確實突兀。

如果從陰謀論角度,普京這話要從三各層面理解:

從俄羅斯層面 :

俄羅斯現在麻煩不少。普京需要轉移矛盾與減輕壓力。放眼當今地球村格局,能為俄羅斯減壓的,只有中國與歐盟。德國是歐盟的發動機,所以普京把中國和德國往超級大國上捧,其實是告訴美國:威脅你的人在這兒。

從美國層面 :

在單邊霸權主義下,美國有兩個信仰。一是“基督信仰”,二“美國例外論”。

2013年,奥巴罵在西點軍校演講中宣稱:美國永遠不需要征求别人的許可,我對美國例外論深信不疑。普京立刻在《紐約時報》發文痛批奥巴馬鼓歷國民自視“例外”,不論動機如何美好,這實際上將使美國成為一個國際惡霸。普京這個時候强調“曾在國際上一度享受絕對支配地位的美國,現在幾乎没有資本宣稱‘美國例外論’”,相當於再次批判美國的“第二信仰”,但又不會引火燒身。

一方面是告訴其他國家,美國如何霸道,號召大家合縱抗美。另一方面告訴美國,挑戰霸權的是中國和德國,不要找俄羅斯麻煩。

從中國和德國層面 :

美國越打壓搞事,中國與德國就越需要俄羅斯的能源。

德國與俄羅斯的“北溪-2”項目,原本頂住了美國的壓力,即將竣工。關鍵時刻,因中毒案件,默克爾拿項目威脅普京。而手頭並不寬裕的普京,已經在項目中投入了大筆資金。而川普一直讓德國提高北約軍費份額。這個時候,普京把德國往超级大國上抬,其實是將默克爾的軍。

陰謀論再怎麼玩,還是為博弈服務。何為博弈?博利益也。當今世界,猶如春秋之世,博弈之風甚濃。

何為利益?短看貿易經濟得失;長期看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空間。剖析普京的博弈思維之前,一定要明白,普京首先是俄羅斯總統,所作所為,都在為俄羅斯的利益而拼搏。

所以站在俄羅斯的立場看,普京的博弈思維應該有兩層内涵:

短期看

普京在為俄羅斯爭取現實利益。俄羅斯疆土雖大,但除了北冰洋海岸線與中蒙邊境一側,基本上都動盪不安。動盪既是危,也是機。

烏克蘭動盪,普京趁機拿回克里米亞;納卡危機,普京一方面呼籲和平,同時可以向双方賣武器;即便是中印衝突,俄羅斯也能分一杯羹,賣印度軍火,賣中國能源。

如果周邊全亂,以俄羅斯現在這些家底,根本無法應對,危大於機。這個時候如果讓中國和德國往前頂一頂,那麼俄羅斯就可以坐享機遇,把危險降低。

從長期看,普京在為俄羅斯爭取生存空間。

從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看,人類文明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一直在歐亞大陸。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心開始向北美轉移,二戰之后轉移完畢。美國對歐亞大陸强國實施“離岸平衡”戰略。

兩次世界大戰,美英連和蘇(俄)幹掉了德國;冷戰中後期,美國又聯合中國拖垮了蘇聯;現在美國和中國的博弈大幕拉開,又想拉攏印度、越南等國抑制中國。美國靠這首離岸平衡,戲弄歐亞大陸强國於股掌之中。

如果歐亞大陸被美國戲弄國的德國、俄羅斯、中國聯合起來,那麼不論政治(中俄)、經濟(中德),還是軍事(中俄德),都可以對美國的單邊霸權主義形成一個制衡。

目前看,三國之中,中俄走得較近,處於一種“結伴而行”的狀態。那麼中俄有可能结盟麼?普京說 : “可以想象一下,但是我們一直認為我們的關系已經達到了協作和信任的程度,我們完全不需要這個。但是理論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普京的回答非常有内涵,也非常有技巧,如同一位資深外交官。( 注一)

其實普京真的很希望和中德搞好關系。不要說結盟,哪怕是與中國或德國靠近,都可以大幅改善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的生存狀况。俄羅斯的短板是經濟,而中德正好是經濟强國。

客觀來說,如果不是美國搞單便主義極限施壓,中俄没有結盟的必要。

如果美國胃口太大,中俄會繼續靠攏,從軍事、政治層面對沖美國的壓力。

如果俄羅斯有朝一日丢掉舊陸權思維,經濟上開發遠東;那麼中俄會更進一步接近。

( 注一)

要結成同盟,大致有三種需求:一是面臨重大威脅(如生存性威脅),二是出於利益考量,三是因為蠅營狗苟。蘇聯當初確實對西方產生了重大威脅,甚至可以說讓西方面臨生與死的生存性威脅;蘇聯對外積極輸出自己的模式與體制,這也觸動了西方的根本。所以,為了生存就必須結成生死鐵盟(北約)才有活路。

*聰明猴子--俄羅斯坐山觀虎鬥!?

”中美關系持續惡化,有俄羅斯人提出了這種聲音,並引發了一場爭論。而國際局勢正在快速演變,中印發生了邊界衝突,俄羅斯與印度的軍火交易,引起了部分大陸網友的警惕。他們認為,俄羅斯是在中國困難的時候,落井下石。之前俄羅斯與越南之間也存着南海油氣合作和防務貿易。

與此同時,美國西方一些前政客和學者則對中俄緊密關系十分忌憚,認為要提防中俄形成事事上的戰略同盟。同時,也要提防俄羅斯會對西方打“中國牌”。對這風雲變幻,究竟該怎麼看呢?關於“俄羅斯應該作壁上觀”的說法,在俄羅斯有反對者,也有支持者。

比如,俄羅斯tsargrad電視台7月25日發表題為“中美在爭奪世界領導權:我們將等待”的文章稱,目前中美正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對抗,在這場對抗中,誰接受俄羅斯提出的條件,並得到俄支持,誰將會成為勝利者( 的確,俄羅斯具有造王者的實力 )。文章稱,正是由於這一政策,在冷戰時讓中國成功地獲得了美國的支持,因為美蘇兩隻只“老虎”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拼命的爭鬥。而眼下,在中美對抗中,俄羅斯處於這只“聰明猴子”的位置。

*衡量大國的標準

大國本身的地位不是固定的,國家間均衡狀態也是動態調整的,這跟各國國力消長有關。比如在聯合國早期,歐洲國家扮演了重要角色;後來,戰後經濟迅速增長的日本、德國,新興國家如印度等,都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共產品。不同國家角色的相對變化能否及時體現在聯合國體系内?這就涉及所謂“聯合國體系改革”的問題,如德日印巴要求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享否決權 。

具體指標主要由以下三個事情來支撑:一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政治大國;二是核俱樂部成員成為維繫全球安全的軍事大國;三是GDP超過10萬億的國家,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經濟大國。合乎三條件的才能提供足夠多的國際公共產品,只有中、美;而俄、英、法只具其二,缺一足而不穩。

聯合國體系改革是早晚的事,不然就崩解。

*一直以來,俄羅斯都想融入到西方主流社會裡去,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的貴族們壓根都不好意思講俄語,那都是低等人用的,高等人都講法語英語,不信嗎?看看列夫托爾斯泰寫的小說吧,無論是《安娜卡列尼娜》還是《戰爭與和平》裡面都充斥著大量的上流社會生活描寫,一個滿口俄羅斯話的人,會被認為是野蠻且粗俗的,就像《戰爭與和平》的主角皮埃爾,有錢都照樣被上流社回瞧不起。那麼歐洲上流社會是怎麼看待沙俄呢?《紅與黑》裡于連那種渣男出身,都被任為有茲格娶一位沙俄的女公爵。

中世紀那時候,西方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隔闔,差不多算是跨物種了,後來才被金錢的鈔能力給慢慢的抹平了。沙皇時代的俄羅斯是仰視歐洲的,而歐洲則把俄羅斯當成蠻夷之地。

經驗教訓,來自於俄羅斯自身,俄羅斯没有辦法“親美”,就算拼了命“親美”,也不會被接纳,這是個事實。蘇聯、烏克蘭、戈巴契夫、葉利欽等都已經證明過了……在美國人眼裡,在整個西方眼中,俄羅斯人不配加入“自由世界”,不配搞“資本主義”,甚至都不能算“白人”,他們只是“斯拉夫灰色牲口”,希特勒怎麼看他門,美國人同樣怎麼看他們。

俄羅斯是親美,投降都不被允許,自宫、斷爪牙、棄劍,都要被針對,被制裁,北約東擴,顏色革命,軍事基地懟到腦門上。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還不肯活得明白一些,那麼這個民族也就没有希望了。俄罗斯唯一的希望,是美國的霸權不再存在,世界變得多極化,俄羅斯不再被西方世界封鎖、制裁,能够有一絲喘息之機 。

這個喘息之機,求是求不來的,花錢買也是買不來的,得靠自己去爭取。现在唯一能够斗赢美國的希望在東方。中國做不做超極大国不重要;沒有美国這個超級大國很重要。

*休克療法就是薩克斯主導的,他是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的特别顧問及聯合國千年際化的總負責人,屢次被《時代雜誌》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他會不懂經濟嗎?但是看看結果。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是實行聯邦制國家裡,聯邦主體數量最多,類型最複雜的國家,俄羅斯聯邦有89個主體,分别是:49個州,21個共和國,10個自治區,6個邊疆區,1個自治州和2個聯邦直轄市。

俄聯邦一些自治共和國立即出現了分釐傾向,車臣共和國,韃靼斯坦,圖瓦,雅庫特,巴什特爾克斯坦等幾十個主體,甚至不向聯邦缴納税款,且自主制定境内產品價格,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車臣和韃靼斯坦,基本上和分裂没有什麼區别。1994年,俄羅斯被迫出動軍對到車臣,終於把車臣問題暫時搞定,但是實際上直到現在,車臣依然很不安分,且普京今天的車臣政策,在普京下台后是否能延續,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

普京在執政後建立了垂直管理體系,加强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大大削弱了地方的權力,同時在媒體以及官方文件上盡量少提民族,多提“統一俄羅斯國家民族”之類的概念,類似於中國過去的“中華民族”,把過去的民族任同轉化為國族任同,這一點是要給普京點讚的。


**“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 古巴VS印度

只可能有兩種模式:要麼像古巴一樣傾進國家所有資源,以犧牲其他社會生活為代價,獲得真正的免費醫療服務;要麼像印度和大多述福利國家一樣,在“免費醫療”的名義下,真正為醫藥買單的還是民眾自己。

醫療服務永遠會存在一個廉價、便利、高水平組成的不可能三角,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任何文化都無法避免。醫療支出不僅不可能被控制,而且只會像熵增的宇宙一樣不斷膨胀。

印度在第一部憲法中明確規定,“所有國民都享受免費醫療”,並且“只要身處印度,到公立醫院看病除了藥費,其他掛號費、檢查費、就診費甚至包括營養餐都免費”,從而奠定了全民免費醫療的基調。窮人可以免費看病,富人想花錢也歡迎。这是印度政府對於“全民免費醫療”的美好藍圖。

由於長期資金短缺,導致了醫療設施、服務的落後與醫生流失。缺乏資金支持,養不起醫護,負担不了藥物和耗材,所謂的“免費醫療”就會淪為空中樓閣——抑或是爛尾樓。

多年来,印度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仿制藥出口國之一,它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合法生產高端抗癌藥和特效藥的國家,相近的藥效,不到二十分之一的價格,為無數底層人民帶來了一線生機。世界藥房”,更是“窮人的藥房”,印度之所以會成為藥品的“專利洼地”,背後當然有其制度原因。

印度1970年出台的《專利法》規定,“只保護制藥工藝,不保護藥品成分”,從而為仿制藥大敞方便之門——這意味著,印度的仿制藥廠只需對原研藥的制藥流程稍加改動,即可合法上市,基本等於没有專利保護。

這一制度直到1995年印度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才得到修改,藥品成分被重新列入專利範疇。不過,仿制藥並没有因此失去法律庇護,因為印度還推出了一種名為“專利强制許可”的制度,對於關系到國民生存的關鍵藥品,允許仿制藥在專利保戶到期前便開始生產和銷售。

舉例來說,德國拜耳公司的肝癌藥“多吉美”的專利保護期限是到2021年,但印度的制藥公司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生產仿制藥。拜耳公司曾在2011年提起專利訴訟,但被印度方面以“拜耳藥物太貴,影響民眾生存權利”為理由“强制許可”。

但常識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都有另外一面,仿制藥天堂的背後是臨床試驗的泛濫。印度“世界藥房”的崛起與“臨床試驗死亡曲線”共同增長的趨勢,這到底是不是印度政府和西方藥廠之間的默契利益交喚,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敢問。醫療問題之所以難解,大概是因為在不同利益方眼中,生命的價值實在差别太遠。

盡管付出了慘重代價,但印度的廉價仿制藥,並没能够卸下本國人民沉重的醫療費用負担。如前所述,印度憲法中規定的“免費醫療”是將藥费排除在外的。随著現代醫藥的發展,藥費在醫療開支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不承担藥費的“免費醫療”也逐漸淪為食之無味的雞肋。

印度的“免費醫療”,真面目其實是“有免費,無醫療”。而在這種華而不實的糟糕醫療體系下,印度的高人口密度便一下子成了新冠疫情的催化劑。

古巴模式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能做到免費醫療還不崩盤,辦法也只有一個。古巴政府將財政預算50%都投入了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一方面為國民包攬了從醫療服務、藥品到耗材的所有醫療支出,做到真正的“全民免費”,另一方面則是用於醫藥研發和人才培養。對外輸出醫生甚至已經成為古巴的一種“醫療外交”手段。2004年,古巴一度和委内瑞拉簽訂了一份“醫生換石油”的合作協議。

得益於良好的醫療條件,古巴國民的預期壽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嬰兒死亡率甚至低於美國,人均醫生數也遙遙領先。數據顯示,古巴每千人醫生數達到7.5,遠高於歐洲(4)、美國(2.5)、中國(2.59)和印度(0.7)。很多美國人都要冒著偷渡的風險去古巴看病。

然而,古巴這個國家本身不算富裕,大型醫療器械和高端藥品又大多被美國公司壟斷,裝備率非常低,這種“人海戰術+砸錢戰術”,只能讓古巴擁有一個覆蓋面及其廣的免費醫療保障體系,但在疑難雜症上就捉襟見肘。換句話說,古巴的全民免費醫療,小病靠政府,大病看天意。

而這種傾全國之力押注醫療產業的情况,也意味著這個發展中國家其他方面的社會生活必須作出犧牲。

廉價、便利、高水平的醫療鐵三角,有著天生的矛盾性。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任何文化都無法避免。台灣的全民健保相較印度與古巴的免費醫療,可謂折衷式的取優去弊,雖然仍有改善精進之處,但對大多數人言是可以接受的。如何杜絕一般民眾愛看病、拿藥的習慣性浪費,是健全健保的首要措施。


*莫迪的口號:“不可思議的印度”,看起來也没有那麼“不可思議”

相當長時間内,莫迪政府是以中國和美國為目標的,在一些社交網站,不管是Quora,還是推特,都是各種印度人來論證印度必將超過中國的帖子,結果IMF的一個“展望” : 孟加拉國在2020年的人均國内生產總值1888元將擊敗印度1877元。把印度人自信心打的乾乾淨淨----

連孟加拉國都不如了,還妄想超越中國美國,豈非痴人說夢?一夜之間,印度人的信心被摧毁殆盡。如果有一天輸給巴基斯坦,真不敢想印度會發生什麼。

孟加拉國真不是一個好地方,該國面積僅有14.7萬平方公里。中國湖北省的面積是18.59萬平方公里,湖北人人口不足6000萬,孟加拉國人口高達1.7億,是湖北人口的三倍。

外加上孟加拉國經常遭遇暴風,洪水的襲擊,幾乎年年都會出現洪災,全國大部分國土低於海拔12米,只要海平面上升1米,孟加拉国就會被淹10%。如此多的人口,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孟加拉國是怎麼實現經濟逆襲印度的?

中國低端制造業的流出,本來是可以流到印度的,而印度對華的敵視政策,倒致中國低端制造業根本没有辦法搬到印度。孟加拉就是選項 。

印度真是自斷其臂。

*印度每10萬人謀殺率謀殺為4.1,低於美國的4.88,更是遠低於巴西的31.3和南非的33.1;比起巴西和南非,印度,實在是太安全了。當然,中國近幾年數據是0.62-0.8,對比起來,印度實在是太恐怖了。

&&“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 古巴VS印度

只可能有兩種模式:要麼像古巴一樣傾進國家所有資源,以犧牲其他社會生活為代價,獲得真正的免費醫療服務;要麼像印度和大多述福利國家一樣,在“免費醫療”的名義下,真正為醫藥買單的還是民眾自己。

醫療服務永遠會存在一個廉價、便利、高水平組成的不可能三角,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任何文化都無法避免。醫療支出不僅不可能被控制,而且只會像熵增的宇宙一樣不斷膨胀。

由於長期資金短缺,導致了醫療設施、服務的落後與醫生流失。缺乏資金支持,養不起醫護,負担不了藥物和耗材,所謂的“免費醫療”就會淪為空中樓閣——抑或是爛尾樓。印度的“免費醫療”,真面目其實是“有免費,無醫療”。而在這種華而不實的糟糕醫療體系下,印度的高人口密度便一下子成了新冠疫情的催化劑。

古巴模式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能做到免費醫療還不崩盤,辦法也只有一個。古巴政府將財政預算50%都投入了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得益於良好的醫療條件,古巴國民的預期壽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嬰兒死亡率甚至低於美國,人均醫生數也遙遙領先。數據顯示,古巴每千人醫生數達到7.5,遠高於歐洲(4)、美國(2.5)、中國(2.59)和印度(0.7)。很多美國人都要冒著偷渡的風險去古巴看病。

然而,古巴這個國家本身不算富裕,大型醫療器械和高端藥品又大多被美國公司壟斷,裝備率非常低,這種“人海戰術+砸錢戰術”,只能讓古巴擁有一個覆蓋面及其廣的免費醫療保障體系,但在疑難雜症上就捉襟見肘。換句話說,古巴的全民免費醫療,小病靠政府,大病看天意。而這種傾全國之力押注醫療產業的情况,也意味著這個發展中國家其他方面的社會生活必須作出犧牲。

廉價、便利、高水平的醫療鐵三角,有著天生的矛盾性。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任何文化都無法避免。台灣的全民健保相較印度與古巴的免費醫療,可謂折衷式的取優去弊,雖然仍有改善精進之處,但對大多數人言是可以接受的。如何杜絕一般民眾愛看病、愛拿藥的習慣性浪費,是健全健保的首要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