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快樂是免費的

先講一個身邊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年輕時嫁了一個老實的男人。男人在工地做瓦工,日子雖然有點緊巴,倒也過得去。朋友講究物質,總是嫌棄男人掙得不够多。

男人說:“周末帶著孩子去公園轉轉吧。”她白眼一翻:“没錢出們轉什麼轉?”男人說:“月底發了工資,咱們給家裡添置幾盆花吧。”她怒不可遏:“你一個月掙幾個臭錢啊,非得造完了才開心嗎?”

就這樣,兩人總是摩擦不斷,感情很不好。但朋友也並不是不愛花錢,在她的心裡,一直有一個鋼琴夢。

幼年的時候,鄰居家的阿姨有一架鋼琴。下午陽光灑在客聽的绿蘿上,阿姨便招呼她過來,手把手教她彈鋼琴。她童年的快樂,多半來源於那一個個安逸的午後。

前幾年,男人老家的房子拆遷,一下分了幾百萬,兩人算是一夜暴富。朋友拿到錢,立馬花了10萬塊錢買回了一架惦念已久的鋼琴。她以為自己會因此快樂不已。但事實上,她只彈了幾次,鋼琴便安靜地放在角落裡,慢慢積了灰。

生活中,我們好像總是理所當然得認為,“我過的不好,是因為沒錢”。殊不知,“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厦千間,夜眠僅需六尺。”10萬塊錢可以買來鋼琴,但永遠買不到彈鋼琴时的快樂。

若没有經營生活的能力,即便是鐘鼓饌玉,富埒陶白,日子也是索然無味。年紀越大,就越懂得,真正豐盈的生活,永遠依賴一顆熱氣騰騰的心。

而它,永遠是免費的。

*叔本驊說:“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间搖擺。”

仿佛年輕時,我們都會這樣告訴自己:等以後每個月賺到多少多少錢的時候,我一定會非常開心;等到我買了大房子,有了車子,一定會非常满足。現實却是,口袋裡有了比年輕時多得多的錢,幸福感却未必成正向上升。

電視劇《蝸居》中,小貝和海藻原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小貝貧窮,却能傾盡所有將海藻放在心尖。自己什麼都不捨得買,海藻說想吃昂貴的哈根達斯,他毫不猶豫;海藻想吃頓好的,他精心烹制一盤紅燒肉,一口不吃全留給對方。海藻浸泡在愛的海水中,逐漸習以為常。

當有錢的宋思明出綫在海藻的生活裡,曾經質樸的快樂敵不過物質的虚榮。一步一步,她淪為對方的小三。小貝打電話關心她時,她用謊言掩蓋自己和宋思明在一起的事實;和小貝偶爾相聚時,她心不在焉,神情恍惚。

鐘於,發現真相的小貝傷心欲絕地離開了海藻。

影片的最後,宋思明車禍離世,海藻孤身一人在街頭與小貝重逢。看見昔日的愛人温柔地呵護著另一個女孩,她才懂得:她得到過的金錢永遠敵不過曾有的幸福。

有句話說,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心靈本不累,累的是攫取太甚。一個人的快勒如果只是追求才富,他便永遠得不到滿足。如若總是習慣了把幸福寄托於未來,寄托於“等有錢的時候”,那麼就永遠不能享受綫在擁有的一切。

時光如白駒過隙,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會在平凡的歲月中度過。與其寄希望於以後,不如好好擁抱當下的歲月靜好。

無論得也好,失也好,能豁然開朗,就是美好的一天;無論此刻有錢也好,没錢也好,能永遠珍惜,就是美好的一生。

*小時候,她的家裡很貧寒,但是她的母親,總會竭盡全力讓生活充滿詩意。房子雖然又小又破,但母親總是收拾得一塵不染;母親還在院裡種上了各種花草,讓每個季節都有花可賞。

親戚給的舊衣服,母親動手改造成款式時尚的新衣服,將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即便是最便宜的蔬菜,母親也能揮手藝變成色香味俱全的晚餐。光是土豆,母親就能弄出七種做法。

最窮的日子,家裡買不起菜,母親就以春游名義,帶她到野外辨識草韭、挖野菜,也感覺很輕鬆愉快。

倘若有一天,我們都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一生庸庸碌碌。那一定是因為我們没有全心對待生活,没有把生命的光華用力绽放。

賈平凹在《我最想要的生活》中的一段話,讓我回味良久:“他說最好的生活是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

出門旅游踏無名山水,無需購買門票,脚往哪而,路往哪而。門前冷落,就栽幾顆翠竹,種幾朵菊花。

出門要掛一把舊鎖,舊鎖能避蟊賊破損門;屋中箱櫃可在鎖孔插上鑰匙,賊來能保全箱櫃完好。”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會懂得,真正令人快樂的,不是金錢堆砌下的虚榮,不是物質浮華下的吹捧。

它源於你的内心。不願折騰,不願花費心思,就會將日子過的死氣沉沉。

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是無論財富幾何,都能於日常的細微小事中摸索驚喜,總能在枯燥的日子裡享受令人舒心的片光零羽。

*生活有時候很迷人,有時候也很操蛋。

你若崇拜它萬種風情,它就會把你寵得熱氣騰騰,顛倒眾生。你若整日活得無聊透頂,它就會把你一拳擊倒,再踩兩脚。”

少不更事時,總以為錢能買到一切。年歲漸長,才懂得真正南得的,是一顆感受快樂和品味生活的心。

或許没有豪宅與豪車,没有浮華的奢侈品。但只要親人健康,好友在旁,哪怕是一飯一粥的平淡,也能從中淺嘗歡喜。

用心活著,就能將日子過的熠熠生輝。

**孔子箴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懮,勇者不懼。”

孔子的意思是告訴我門,惑、懮、懼乃人生三大忌。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做到知、仁、勇,缺一不可。

人有迷惑,大抵是不知孰是孰非,面對亂象時,仿佛霧裡看花,無法洞穿,自然就會迷惑。子曰:“知者不惑”。這裡的“知”,音義皆同“智”,並不是指知識。 

錢穆先生在《輪語新解》中的解釋是“知者明道達義,故能不為事物所惑。 

1922年梁啟超先生應蘇州學界之邀,作了一場演講,他當時著重講了孔子這句話。他說“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懮,意育要教到人不懼。”他在講教育,實則也是講做人。 

作為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止潛心教育事業,還傾心培仰子女,成就了“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傳奇。孩子們睿智聰慧,和他言傳身教分不開的。每當孩子們遇到人生難題,他總是耐心開解,積極引導,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楊絳( 錢鍾書夫人)先生,活過百年,在歲月的浸潤下,她從為人到處世,從做學問到經營婚姻,都散發著不惑的光輝。這就是為何我們遇到想不通,看不開的事情實,總喜歡去先生的語錄中尋找答案。 

她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澜,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内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吳關系。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是一個走過百年人生的老人說的大實話。先生早就練就了寵辱不驚的心態,寧静淡泊的心境,還有什麼困惑的呢? 

不惑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有慢慢積淀自己,磨練自己,才能在時光流轉裡有所提升。在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一名“知者”,因為知識和智慧決定了人生的寬度。 

有智慧的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不會分辨不清,迷惑不解。

**懮者不仁,仁者不懮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實“仁”可以是仁德,仁愛,仁義等多種解釋。 

人為何憂慮,大多是把自身的利害得失看得過重,對不能把控的事物過於担心。其實人生是永遠不会圓滿的,“仁者”早就看透這個道理,還有什麼可懮呢?所以他們仍能一笑置之,自强不息,毅然奮起。一個快活有趣,性情達觀,熱愛美和詩意的人,就不會是消沉沮喪的模樣,他就不會拘於俗慮和懮愁。 

蘇軾也是一位厲害的“仁者”,他任憑風吹雨打,却始终從容曠達。縱然一貶再貶,晚年還被流放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導。他在東坡雪堂暢飲三更,在赤壁乘舟泛游。東坡肉他吃得满足萬分,嶺南荔枝他品得甜到心頭。 

人生最後一年,他有詩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黄州惠州儋州。” 人生中總是有許多艱難和無奈,但即使在最難捱的日子,也要懷揣樂觀,不去懮心忡忡,就能在生活的夾縫中活得摇曳生姿。 

仁者為何不懮,不過就是做到了在不如意時,學會了看開,在逆境時,學會了看遠。

*懼者不勇,勇者不懼 

人有畏懼,一般是對不確定的前景有恐懼之心,或者對路上的艱難險阻有退縮之意,或者怕無法勝任一件事而裹足不前。何為勇者,勇者是在精神上占領高地的人,他不屈不撓,果敢堅定。 

公元前138年,大漢的北方邊境仍長期籠罩在匈奴侵擾的陰霾之下。此時,漢武帝迫切需要一個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鑿空者,張騫勇敢地站出來了。西行的路一無所知,且險阻萬分,他不是不知道,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帶著重大的使命和抱負,率領使團向那戈壁大漠出發了。 

途中遇到匈奴兵,他被俘虜被軟禁,長達九年。期間,敵人的威逼利诱都没有瓦解他半點意志,相反,他始终不肯屈服,還在暗中搜集情報。等他終於逃出匈奴的魔爪,一個人踏上西行的路時,他是那樣歡欣鼓舞。最後,張騫硬是用双脚踏出了通往西域的路,並最终回到了常安。 

同樣的勇者,漢武帝時還有一位,那就是17歲就被武帝任命為嫖姚校尉的霍去病。這個少年雄姿英發,胆識過人,驍勇善戰。在金戈鐵馬的年代,他前後六戰匈奴,未嘗一敗,均屢立奇功。尤其漠北之戰後,匈奴從此遠遁,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 

勇者為何不懼,因為他們有浩然正氣,有剛强意志,有挑戰能力。這種“勇”是大勇,循大義、迎難上,義無反顧,而非鲁莽强悍、好勇鬥狠。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惑、不懮、不懼的人。要想不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要想不懮,就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要想不懼,就要有韌勁,有勇氣。然而,很多時候,惑、懮、懼是交織在一起的,因為惑,所以懮;因為懮,所以懼。 

想要完全做到无惑、无忧、无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修炼,提升,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世間並没有絕對的善惡,只有猜不透的人性。

好人,壞人,究竟是用什麼定義和划分的呢?《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有一句台詞:“你們根本就没有機會去了解,他們背後到底發生什麼事情,難道把這些人全部抓起來,把他們都殺了,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好嗎?” 但依法判決該殺,卻又不殺,誰又能保證悲劇不會... ??? 可萬一錯殺了又.... ??? 難 !

王五做盡了壞事,可是却對小流浪兒照顧有加。

李四暴戾乖張,却對女而極盡温柔和疼愛。

趙六殺人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可他是個十足的惡人嗎?也不見得。從小的被欺負、母親的死亡、父親的責罵……壓在心裡一座座的山,最終點燃了悲劇的導火索。

再窮凶極惡的人,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凶手殺的只是一、二個人,財團吃人血、黑幫高利貸騙財、倒債...害死的可能是一票,往往未見加罪,有,也罪不致死,怎麼說呢 !?

人是複雜的矛盾綜合體。關於人性,永遠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但這或許才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反思。

**一時尚女子駕一輛寶馬735,路過一個自行車修理攤,刮倒了一輛待修的自行車。女子急停下車,要求修車師傅賠償其損失,并对修車師傅百般辱罵。修車師傅据理力争,說是對方駕車撞倒自己區域内的東西,對方應承担主要責任。

女子哪肯罷休,於是上前推搡修車師傅。修車師傅揮手阻攔,碰巧把女子衣服弄髒。出現此等變故,女子更是不依不饒。便放言,車子的事情暫且不算,必須先拿3000元出來賠自己衣服。

事情發展到這時,有很多人圍觀,也曾有過路者出面調解。修車師傅也忍氣吞聲地向女子道歉,並且表示願意為她清洗衣服。可女子並不領情,繼續辱骂修車師傅和上前調解的過路者,同時掏出手雞開始求援。

她的父親到現場後,並没有對事情原委做任何了解,便直接抄起了地上的自行車打氣筒朝修車師傅頭部猛砸數下。頓時,修車師傅頭部血如泉涌。部分實在看不下去的圍觀者開始指責其父行為,並有幾個想上前勸架。她的父親竟楊言,如果有誰敢靠近就打誰。其父繼續猛踢被他用打氣筒砸倒的修車師傅腹部,其母則站在一旁破口大罵那些為修車師傅說話的路人和圍觀者。

時尚女子則一直坐在開著空調的寶馬車裡,得意洋洋的看著這場鬧劇的上演。幾分鐘後,女子的父母打累了,罵累了。其父對修車師傅說:“一刻鐘之内,老子要是看不到3000塊錢,以後你TMD就别在這裡混了,你這條賤命值幾個錢,做了你,省得老子看著煩......”

修車師傅挣扎著從地上爬起來,吐了幾口血唾沫,艱難地說:“你等一下,我這就去拿”。然後步履蹒跚地向貴族社區隊面的貧民走去。約十來分鐘,修車師傅返回現場,來到時尚女子父親面前。其父冷笑一聲,便伸手跨步上前。就在此時,修車師傅猛地抽出懷中的右手,手裡拿的不是一沓鈔票,而是一把雪亮的西瓜刀。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向了對方心臟,然後在同一部位又補了兩刀,其父没有發出任何聲響便栽倒在地。緊接著,修車師傅兩三步跨到其母跟前,轉瞬之間連捅三刀。殺紅了眼的修車師傅並没有放過寶馬車里早已目瞪口呆的時尚女子,象拎小雞般地將她提出車外,連捅數刀後,扔於路邊。

幾分鐘後,警方和救護車均已趕到現場。警方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修車師傅逮捕。而剛剛還活生生的三條人命,連急救程序都没有進行便撒手人寰。

四條人命,僅僅起因於一次微不足道的事情。是修車師傅殘忍過度,還是死者罪有應得,目擊者眾說紛紜。古有楊志殺人、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今日我為修車師傅喝采,何堪無故被如此凌辱,一家三口人品敗壞、仗勢欺人、醜陋不堪,留則足以禍害他人。

別說我沒有現代法律素養,報私愁地血光正義該被揚棄....。此案報到法院,大事化小,一家三口賠錢了事是肯定的。更助長其爾後凶焰,欺凌更多人。

**一個是殺人犯亡命逃竄了整整一年,來到小鎮時,已經衣衫襤褸。飢渴難耐的逃犯在一個水果攤前久久不想離開,攤上的桔子深深诱惑著他。身上没錢,他不知該怎麼辦:是乞討還是搶劫?逃犯慢慢把手伸向身上携帶的尖刀。

就在這時,一個大桔子忽然出現在心神不定的逃犯面前。逃犯感到有些意外,握刀的手不由自主地鬆開。原來,攤主已注意逃犯好久,猜測他是想吃桔子而没有錢,便拿了一個遞給他:你吃吧,不要錢的。

逃犯猶豫了一下,接過桔子,大口吃了起來,而後什麼也没說就離了。三天後,逃犯又來到那個水果攤。這次没等他開口,偷主就拿起幾個桔子塞給他。同上次一樣,逃犯吃過桔子又匆匆離開。

晚上攤主準備回家時,發現水果邊放著一份不知哪個顧客遺忘的報紙包,展開一看,頓時驚呆了。原來上面大篇幅刊登著通緝令,懸賞50萬元给提供綫索者,而刊登的逃犯照片酷似他送出桔子的那人。

理智最终戰勝了憐憫,攤主撥通了警察局的電話。警察連續幾天埋伏在小攤周圍。

三天後,逃犯果然又出現了,這次他打扮得與照片上一摸一樣。不過,他似乎覺察到了什麼,緊張注視著攤主的一舉一動,没有進入警察的包圍圈。攤主與警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為街上人來人往,一旦逃犯發覺警察的存在,就會很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而且他身上可能有刀,随時可以挾持人質,後果不堪設想。

終於,站立許久的逃犯有了行動。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緩緩掏出身上所帶的尖刀,扔在地上,随即坦然舉起双手。警察蜂擁而上,没費吹灰之力便把逃犯制服。戴上手銬的逃犯忽然說:請等一等,讓我與水果攤老板說句話。

在警察的裹挾下,逃犯来到驚魂未定的攤主面前,小聲地說了一句話:那張報紙是我放在那裡的,然後掛著滿足的微笑走上警車。攤主連忙仔細查閱那份報紙,發現反面還赫然寫著幾行小字:

我已經厭倦了東躲西藏的流亡生涯,謝謝你的桔子,當我為選擇怎样結束自己的生命而猶豫不決時,是你的善良感動了我。舉報酬勞50萬塊錢就算是我的報答。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發生在大陸北方的一個小鎮。

**他是一個劫匪,坐過牢,出獄後,很難再找到一份餬口的工作。於是又動了搶銀行的念頭。他先偷了一輛舊車,找到一家地處稍偏的小銀行,人員客戶都不多,跳進櫃檯,搶了一些錢,還挾持了一位女行員,出門衝進汽車,開得飛快,一路驚嚇、擦撞了很多人,也撞壞了很多小攤子。

這個剛剛被挾持的21歲的女孩子才参加工作,為了這份工作,她拼命讀書,畢業後又托很多人,没前送禮,是哥哥賣血供她上學為她送禮,她父母双亡,只有一個哥哥。她想她真是命苦,剛上班没幾天就遇到了這樣恐怖的事情,怕是没有生還的可能了。

終於他被警察包圍了,所有的警察讓他放下槍,不要傷害人質,他瘋狂的喊著:我身上好幾條人命了,怎麼著也是個死,無所謂了。說著,他用刀子在她頸上划了一刀,她的頸上渗出血滴。她流了眼淚,她知道自己碰到了亡命徒,知道自己生還的可能性不大了。

害怕了?劫匪問她。她摇頭:我只是覺得對不起我哥。你哥?是的,她說,我父母双亡,是我哥把我養大,他为我賣過血,供我上學,為了我的工作送禮,他都28了,可還没結婚呢,我看你和我哥年齡差不多呢。

劫匪的刀子在她脖子上落下來,狠著心說:那你可真是够不幸的。圍著他的警察繼續喊话,他無動於衷,接著和她說著她哥。

他身上不僅有槍,還有雷管,可以把這輛車引爆,但他忽然想和人聊聊天,因為他的身世也同樣不幸,他的父母早離了婚,他也有個妹妹,他妹妹也是他供著上了大學,但他却不想讓他妹妹知道他是殺人犯!

她和他講著小時候的事,說她哥居然會織手套,在她13歲來月經的時候,她歌曾經去找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來教導她攸關衛生常識。後來。他拿出手機遞給她:來,給你哥打個電話吧。

她平靜的接過來,知道這是和哥哥最後一次通話了,所以,她幾乎是笑著說:哥,在家呢?你先吃吧,我在單位加班,不回去了。這樣的生離死别竟然被她說得如此家常,他的妹妹也和他說過這樣的話。看著這個被自己劫持的人,聽著她和自己哥哥的對話,他伏在方向盤上哭了。

你走吧!他說。她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快走,不要讓我後悔,也許我一分鐘之後就後悔了!她下了車,走了幾步,居然又回頭看了他一眼。她剛走到安全地帶,便聽到一聲槍響,回過頭去,她看到他倒在方向盤上,劫匪飲彈自盡了。

很多人問過她到底說了什麼讓劫匪居然放了她。

她說:我只說了幾句話,我對我哥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哥,天涼了,你多穿衣服。她没有和别人說起劫匪的眼淚,說出來别人也不相信。

每個人都有善念,只是有的被塵埃封在心底。阻止惡念的形成也許很複雜,但给一個人的善良找一個拂去塵埃的理由常常很簡單,僅僅是在一個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哪怕是一句溫馨的話、一口水、一個眼神……

當一個人善念充滿心靈的時候,那麼他一定會做個好人。問題是是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啟悟人的善念呢?

*看一位作家寫她母親。

她童年的記憶中,母親很愛發火,動不動就嚷。對她父親也是没有什麼好脾氣,但好在她父親休養很好,又有文化,從不計較這些,還經常拿回一些報刊趣聞、小品給妻子閱讀,鼓勵她多看書。

她母親竟然慢慢看進去了,有實一看就是大半天,常常沉浸在文字中,後來,他父親還讓她試著寫點小文,幫她投稿。想不到,一開始中稿率還不低,不斷有稿費寄來,這讓她母親更加有熱情寫東西了,有空就坐在書桌前苦思冥想。

她母親雖然没有寫出什麼名堂,但却像變了一個人般,性格越來越柔和,和誰說話都柔聲細語,再也没有了從前的暴脾氣,家裡也變得一片祥和。

她母親明白了,那些年自己天天發脾氣,根本不是家人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她變了,一切就都變了。年齡越大越活開了,喜歡啥事就去做,如今,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學會了開車,竟然還開著上高速,去千里之外看望女儿。

這個老太太的故事不是雞湯,而是参湯,她並没有什麼所謂的成功,只是頓悟了一切不高興的源頭是自己,開始改變自己,不僅自己活愜意了,還讓身邊人都舒服了。

**對愛情婚姻萬萬不可“胸懷大志”,“志向”越大必然痛苦越深,要求越多收獲越少。兩人世界裡,你可以對自己“高標準”,但不可對伴侣“嚴要求”。是的,婚姻中,改變自己的是神,改變别人的是神經病。

你不能指望别人給,而是自己來創造。

**每次和梅子姐聊天,她總是抱怨她老公,當初真是瞎了眼嫁给他,把男人說得一無是處。滿滿的都是負能量,每次聊完就會感覺哪哪都不對,人間不值得,婚姻更不值得。

說實在的,梅姐的老公算是一個還不錯的男人,人很踏實,讓他做事不用担心他會偷懒那種,性格也好,被老婆整天盯,也只是憨厚地笑笑。

去年,不知什麼樣的機緣下,梅子姐迷上了書法,還和專業的老師學了一段時間,她說每天都不想吃飯睡較,就想寫字,一拿起毛筆,整個人就特别快勒,忘了所有的煩心事。

她老公舉雙手支持她的愛好,給她買書買紙筆,周末到處去参觀各種書法展覽,還主動攬下了家務活,就是出去喝酒,也提前把飯给她做好。

梅子姐和我如今的聊天内容,話風全變了,除了聊書法外,說的幾乎都是“婚姻幸福,人間值得”之類的話題。我哭笑不得。

男人還是那個男人,家還是那個家,但她自己活開了,一切都跟著好了起來。

其實,這樣的婚姻很多,當你自己過得不好時,看到的全世界都很糟糕。你可以試著去改變一下自己,當你活高興了,不僅夫妻關系好了,跟所有人的關系也會好起來。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們都是自己的紅塵,而婚姻就是最大的道場。

走到最后你會發現,和誰過,其實都還是和自己過。你過好了,你的婚姻就好了,你過不好,你的婚姻也會很糟糕。

你的人生,你要讓它在自己手上,一點點變美好。眾生皆苦,希望你很甜。

**一辈子不長,無非是守好這三顆心。

吃得開心

曾有一位學者問禪師:和尚是怎麼修行的?禪師答:飢來吃飯睏來眠。

學者笑之:平常人不也吃飯睡覺?這也叫修行嗎?

禪師又答:平常人吃飯時千般計較,不肯專心吃飯;睡覺時百般思索,不肯放空睡覺。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面對不順心的事情,還能鎮定自如地好好吃飯,才是有大智慧的人。生活的温度,就在飯菜之中,就像餐桌上的飯菜,人是鐵,飯是鋼,總是要吃飯的,困難也總是會過去的。

睡得安心

有研究表明:猝死是因睡眠不足的占38.2%。很多人以為熬的是夜,其實是在熬自己的命。有智慧的人,是不會拿自己的健康來換金錢的。

睡覺,就是今日和明日的分水嶺,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不問過往。

明日醒來依然乘風破浪,繼續跟困難做鬥爭。

善待自己,不熬夜,放寬心,好好睡覺,才是對生活的最好尊重。

睡好了下半夜,就過好了下半生。

過得舒心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

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不受我們控制的,我們不能決定困難的產生,也不能改變别人的做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裝的快樂多了,煩惱自然就少;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然就少;裝的滿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

人活一世,錢財名利都是過眼雲烟,吃得開心,睡得安心,過得舒心才是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事。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底綫。

因為底綫是基礎,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後一道道德防綫。

一個人,没了底綫,就什麼壞事都敢幹。一個社會,没了底綫,就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情都會發生。

底綫就是奉行這五條原則。

1. 再窮,不能坑朋友。

别對身邊人玩心眼,别算計友誼。傷了的心,很難暖回來;丢失的信任,很難找回來。窮不坑朋友是底綫,富不忘恩人是人生信條。

2. 再苦,不能丢骨氣。

人很容易受外在環境的裹挾,被眾人的意見所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這個利益為先、價值追求和信仰極度稀缺的時代,就更是如此。

骨氣是一個人的骨,丢了骨便没了形。不管身處何種境况,脊梁骨必須要撑得起,不能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桿,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尊嚴。

3. 再强,不能太狂妄。

常常有這樣的人:本事不大,脾氣不小,取得一點微小的成績,就得意忘形,四處炫耀。永遠懷著一顆謙遜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個人。

4. 再久,不能忘恩情。

人性最大的惡是不懂感恩,是恩將仇報。《詩經》中講:“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瑶。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不是為了答謝你,為珍重情意永相好。)

時間再久,也得記住别人給予的情谊,感謝他們給你的生命中賴來了美麗和快樂,感謝那些值得銘記的恩情。感恩處事,惜福待人,方能行穩致遠。

5. 再難,不能搞投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不少人會選擇走捷徑,甚至靠投機取巧、偷奸耍滑來獲得利益,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同商場投資和投機的驅别是一樣的。

不跟别人比快慢,一步一個脚印的走好自己的路,成功了固然好,沒成功也心安理得,睡得踏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