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陰謀論;匿名者Q

 人類歷史有多久,陰謀論的歷史就有多久。

陰謀論跑得比病毒還快 

“9·11”事件已經發生快20年了,但關於恐怖襲擊的陰謀論解釋至今還在發酵。美國不少人至今仍認定,“9·11”事件是美國政府為了尋找入侵伊拉克的藉口而一手策划的。這一理論認為飛機衝擊產生的摧毁力並不足以讓世貿中心大樓迅速倒塌,悲劇的真正原因是炸葯。這種說法認為,美國政府導演了“9·11”事件,或者至少默許這一事件發生,最終致3200多人死亡或失踪。  

盡管這種說法駭人聽聞,但這一邏輯並不新鮮。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珍珠港事件背後也有一個巨大的陰謀。據說,時任總統羅斯福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就從英國方面得到了情報,但美國政府當時苦於没有藉口介入戰爭,便選擇無視日軍即將來襲的消息,用數千人喪生的代價換取美國参戰。  

恐怖襲擊和戰爭造成的大量傷亡成為陰謀論的温床,財富也有同樣效果。  

羅斯柴爾德家族,這個坊間“傳說”裡神乎其技的金融家族,號稱操縱著世界200多年,為了獲得更多財富,幾乎参與了現當代所有戰爭、危機的製造。最早製造羅斯柴爾德家族陰謀論的是納粹德國的希特勒,在他的描述下,猶太家族羅斯柴爾德是戰爭和武裝暴動的幕後金主,通過金融手段控制了歐美國家政府。這種描述的目的顯然是為納粹种族屠殺作準備。  

還有一累陰謀論,關注名人之死。比如,很多人堅信甘乃迪遇刺不是“孤狼”所為,而是針對愛爾蘭後裔、天主教徒總統的一次缜密的陰謀,背後勢力有可能是美國中情局;還有很多人認為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不是死於車禍,而是被屬於英國情報機構的激進王室擁戴者謀殺,或者乾脆就是為了躲避公眾視野的“假死”;而遇到披頭四樂隊歌星保羅·麥卡特尼時,陰謀論者則表示,現在的保羅是一位模仿秀競賽的優勝者,真實的保羅已經去世了。  

更不用說“阿波羅計畫”,這場人類歷史上首次登月的壯舉,被不少陰謀論信徒稱之為世紀大騙局。這些人認為,人類並没有登上過月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製造了這個騙局,是為了在冷戰的太空競賽中超過蘇聯,並轉移國内反對越戰的情緒。  

關於以上提到的所有陰謀論,相關國家政府或親歷者进行了多次解釋和辟謠,類似“謠言粉碎機”的電視節目也用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了解釋。不過,這些努力依然無法阻止陰謀論的傳播,反被譏諷為“解釋就是掩飾”。

只要真相事理的複雜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陰謀論就永遠有市場。陰謀論中没有巧合,只有環環相扣。愚蠢的多疑和僨世嫉俗同樣是真理的敵人。研究告訴我們,陰謀論源自人們的基本需求:對安全感和確定性的渴望。

心理實驗及結論可知,由於信息不對稱,在試圖對外部世界發生的事件進行解釋時,人們最不希望經歷的就是“失控”,即無法給出有效解釋以至於將自己置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這是一種本能。出於進化的需要,人類總是是圖去解釋周圍的環境,建立因果關系,並由此避免突發事件帶來的威脅。在原始的採集狩獵時代,這種本能實質上是一種經驗的總結,保證了生存的基本可能。  

然而,總有事情是發生在人類經驗之外的。懵懂時代,人類通過宗教、迷信來為這部分事情尋找藉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尋求安全感;當代社會,随著分工差異化的不斷擴大和科技革命不斷迭代,人類通過專業化的科學研究或合理探索識圖理解和解飾世界。當這些研究和探索進入普通人難以理解而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領域時,陰謀論就會跳出來,填補大腦因某種知識欠缺而產生的空洞。  

馬航MH370客機失踪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那些没有客機通訊專業知識或海洋搜索經驗的普通民眾來說,美國人劫持飛機到秘密基地之類的陰謀論看上去就顯得合理多了。它給予人們一種確定的答案,滿足人們試圖"控制"外部世界的需求。這種所謂的“控制”往往總是基於個人的價值觀、態度和經驗。因此,即便有新的證據證實陰謀論有明顯謬誤,業已形成的偏見也會讓人們有意識地忽略或篡改真實的信息。這種偏見並不理智,但理智畢竟不是陰謀論的特徵。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傾向於相信超越自身經驗的陰謀論,而與本身的受教育程度無關。只要超出自身的經驗,人類的本能就會找到一種解釋,以便獲得某種程度的安全感和確定性,以應對急遽變化的偶然事件。

随著互聯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快速傳播已成為一種常態。有學者認為,信息的廣泛傳播有利於打破原本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讓人們在充分獲知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正確判斷。不過,這種分析被證實只不過是一厢情願。盡管存在海量信息,但人們往往關注的還是那些符合自己想法,或更容易被自己理解的故事。  

由於陰謀論往往能給人帶來更多安全感和確定性,這種信息也更容易得到認可。陰謀論的信徒還會在互聯網真假莫辨的海量信息中尋找能够證明自己信念的蛛絲螞迹。面對陰謀論和容易相信陰謀論的人,應該怎麼辦?  

突破陰謀論,最主要的方法是接受完整的科學教育,特别是培養科學思維的方法。這種科學思維包括邏輯分析、辯證思维、換位思考,核心就是要有證據、證明和證偽的科學態度,當一個看起來無論多麼合情合理的解釋擺在我們面前時,科學的態度首先就是要看是否有證據、是否符合邏輯、有没有辦法驗證其對錯,而不是本能地接受、相信和傳播它。


**邪惡組織---匿名者Q

在美國流傳已3年、來自“匿名者Q”組織的毫無根據的陰謀論,如今在歐洲蔓延開來。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許多新的“匿名者Q”網站、頁面、群組和帳戶出現在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德國,並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追随者。與此同時,較老的帳戶、群組和頁面也開始分享“匿名者Q”的理論。“匿名者Q”陰謀論支持者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開始激增,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後,似乎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相信“匿名者Q”的陰謀論。  

寶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是“匿名者Q”陰謀論在歐洲傳播重要的推手。由於疫情引發的封鎖使數百萬人居家隔離,4月份“匿名者Q”社交媒體群组和頁面的創建數量均有所增加。各種陰謀論随著疫情感染人數的增加而激增,諸如“5G傳播新冠”等荒唐說法在歐洲多國流行開來,甚至有人因此破壞當地移動通信基站。新聞衛士的歐洲主编拉貝稱,這樣的說法就像是“匿名者Q”的“入門毒品”,圍毆洲人提供了“進入網絡顛狂的完美途徑”。  

盡管“匿名者Q”植根於美國,但它已變成一種無定形的意識形態,不斷挪用和融合其他地方與反精英主張相契合的陰謀論。歐洲“匿名者Q”的故事採用了地方叙事,開始針對地方政客和精英。如,“法國總統馬克隆是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馬前卒”;德國總理默克爾是“深層政府的傀儡”;美國總統川普正在采取行動“阻止意大利總理孔特的獨裁”……拉貝說,“這是一個很容易移植的框架……它在講世界精英有著不可告人的計劃,而世界各國都有精英。”

Q的帖子都是晦澀難懂的,它們通常由一常串的引導性問題組成,旨在引導讀者通過“研究”為自己發現“真相”。就像所谓的“希拉蕊將被逮捕”一樣,Q一直做出預測,却都没有實現,但相信Q的人傾向於簡單地調整他們的說法,以解釋不一致的地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篇最新報導將“匿名者Q”的陰謀論概括為五個核心理念:一個邪惡的邪教正在统治著這個星球;川普是美國英雄;民主黨意圖險惡,整個政黨都被外國的反美勢力所控制;Q的追随者是團結的且在不斷增長;愛國者掌握著一切,罪犯終將得到判决。

“匿名者Q”陰謀論原本只活躍在一些匿名論壇上,但在最近一段時期,一個接一個的公共事件將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打亂,“匿名者Q”終於找到機會出手,把各事件之間的聯繫演繹得“有理有據”。於是,“匿名者Q”陰謀論的聲勢越來越大,其活動也逐經從線上發展到線下,對歐美社會造成的影響已不容小觑。  

第一,不利於歐美國家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匿名者Q”陰謀論的追随者聲稱,冠狀病毒是由所謂的“深層政府”策划的,並認為這種病毒可以通過飲用漂白劑來預防。

第二,傳播暴力,危害公共安全。美國聯邦调查局(FBI)已經將“匿名者Q”列為“国內恐怖主義的潛在對象”。因為該理論的追随者增加了恐怖主義的風險,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FBI認為,這些陰謀論很可能會在網絡中出線、傳播和演遍,會促使團結和個人極端分子實施犯罪或暴力行為。

第三,可能影想美國大選。8月19日,川普在白宫記者會上說,“我對這個(‘匿名者Q’)並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們非常喜歡我,這一點我很感激。”正如《紐約時報》所分析的,“匿名者Q”可能是川普競選連任“最後的同時也是最好的武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