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被忽視的"大"國---法國;" 乳法",真是一個有遠見的綽號

被忽視的"大"國 ---法國

很多人看來,全球大國中只有中美俄,英法的存在感都很低。尤其是法國,一個認為快被黑人占領的國度,被虐稱為"乳法、。

但是,法國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它可不是一個僅僅只有54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那只是法國的本土。

非洲,一共有61各國家和地區,而講法語的國家超過了31個,超過1億非洲人將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會說英語在非洲不好使,會法語可以暢通大半個非洲。法語國家遍布全球,基於此,法國文化在全球有著强大的影響力;法國、瑞士、比利時、盧森堡、摩納哥歐洲5國使用法語;加拿大的魁北克也是法語為官方語言;爛船也有三斤釘,二戰前後,法國的殖民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

直到今天法國還擁有大量的海外領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幾乎布滿了整個藍海,法屬圭亞那、瓜德鲁普、留尼旺、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克里珀頓島等多塊海外領地,總面積為11.9萬平方公里。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不起眼,那麼憑藉著這些海外領土,法國的領海面積達到驚人的1008萬平方公里!

不僅僅如此,西非8個國家深度被法國經濟捆绑,使用非洲法郎,這可是妥妥的硬通貨,可以和歐元無限兑換,而法國,決定了非洲法郎的幣值與發行,這也就間接讓法國控制了西非的經濟命脈;法國海外軍事基地的數量只少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其最大的軍事基地位於非洲吉布提。在這裡,法國可以控制從波斯灣到歐洲的重要航道,包括石油運輸路線。

在亞洲地區,法國09年設立的第一個軍事基地位於阿聯酋。在控制紅海和波斯灣以後,法國已驚將全球石油命脈掌握在手中。印度洋也有法國的印記,通過在留尼旺島和馬約特島建立基地,法國控制所有往來這一區域的貨物運輸。

法國最直接控制的地區在西非,以軍事基地、法語文化、金融工具三管齊下,扮演西非國家的宗主國和仲裁者身份。這才是法國真正的實力,位居聯合国五常,没有等閑之輩。

戴高樂在,法國才是獨立的法國,歐洲才有望成為自由的歐洲。1970年,戴高樂總統逝世。戴高樂曾經說:「國家與國家的關系取決於利益關系,而非意識形態」,這和英國帕麥斯頓的「没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樣,是至理名言。

二戰時,法國政府可耻的抵抗了38天就投降了,根據維希政府的表現,即使把法國列為戰敗國也不過分,而是戴高樂改寫了法國的命運。戴高樂時代的法國,是真正妥妥的獨立自主的法蘭西,拒絕英国加入歐盟、聯和蘇聯壓制美國、西方世界第一個和中國建交、退出北約…..

要解讀二戰後風雲變化的國際局勢,我們首先要理解一點,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真正的敵人並不是日德,而是英法】,這就是歷史課本裡面說的:新興的資本主意國家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美國,一度也曾高舉自由和獨立的旗幟。

1848年,美國攻入墨西哥首都,簽訂城下之盟,拿下了墨西哥的大片土地;

1872年,美國僅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了廣袤的阿拉斯加;整個北美,已經没有什麼值得美國惦記的好地方了。( 就當時情況言,蘇聯賣"不毛"的阿拉斯加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並沒有大錯,只是以現在探勘其蘊藏的資源言,就吃了大虧。另外就地緣政治言,裂解時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都難以掌控阿拉斯加。)

1898年,發動美西戰爭,搶到了關島、波多黎各和菲律斌,但是這些地方美國顯然不满意,是屬於英法都看不上的「邊角料」,看著米字旗插滿全球,美國打心裡羡慕嫉妒恨。

20世紀初期,美國儼然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是美國最大的需求,只是那個時候的金融中心在英國 (這個處境是不是有點像今天的大陸 ),然而,整個世界基本上已經被歐洲瓜分完了。全球没幾個獨立國家,都是英法為代表的歐洲列强的地盤,我怎麼做生意,我東西賣給誰去?

天賜良機,一戰歐洲兩敗俱傷,美國順勢介入,依靠軍火賺得盆滿缽滿,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興冲冲的從華盛頓趕到巴黎,提出14點和平原則,希望列强的殖民地都能從枷鎖中獨立出來,打造一個全新的全球秩序。結果,根本木有人理他,國聯形同虛設,迅即夭折,美國自己也不加入。

歐洲的媒體對美國各種嘲諷,將美國描述為了一個愚蠢的暴發户,威爾遜在他們筆下更是一個大傻子;當時的英國,軍事實力遠超美國,戰艦一望無際,米字旗全球飄揚,美國羞憤難當,威爾遜灰溜溜的回到了美國….

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不可調和,是否可以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二戰?德國和日本選擇了直接搶地盤搶錢;而狡猾冷靜的美國忍到了最後,在羅斯福新政後擺脫了經濟危機,利用二次世界大戰徹底顛覆了歐洲的殖民霸權。( 編按 : 美國雖年輕,政治上卻頗有老練之處。如八國聯軍、美國把部分庚子賠款逐年退還中國,用於資助大清留學聲赴美學習,設立清華學堂...。留學是最廉價的國防,今日,兩岸仍有一大批親美人士,很多都與曾留學美國有關。 )

30年後,二戰結束,看著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的歐洲,美國志得意滿:是我拯救了你們,是我將你們從法西斯的鐵蹄中解放出來。此時,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只有打爛英法的殖民體系,才能建立全新的美國秩序。

在波濤汹湧的二戰反法西斯浪潮下,一直埋著一條暗線,就是美蘇這樣的新興强國,要幹翻英法這樣的傳統殖民地大國;非洲、澳洲、東南亞、南亞幾乎不是英國的殖民地,就是法國的殖民地,你們這樣搞,美國製造怎麼賣?這也是當時為什麼羅斯福力挺中國,並曾一度想讓中國管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原因,可惜,國共內戰,蔣介石直接拒絕了這絕佳機會所以,當時美國的敵人,主要是英法。

羅斯福對英國還有一定的容忍度,好歹剛剛從痛毆德國的一條戰壕裡面出來,要馬上翻臉總是不好意思。但是對於法國戴高樂,羅斯福就根本看不上了,完全没有實力嘛。二戰時法國维希政府直接投降,幫助希特勒維持秩序。法國諾曼底登陸,依然是以英美為主力,美軍在諾曼底戰役上的陣亡,幾乎是法國的3倍。現在没有將法國列入戰敗國,已經是很給面子了,現在還想和我来分勝利果實?戴高樂雖然堅持抵抗,但如果說有多大的功勞,實在說是比較牽强;

戴高樂,在二戰前,也就是法國的陸軍次長,法國政府投降後,集合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法軍和自由投奔的抵抗者,不過區區7000人,一直没有獲得什麼亮眼的戰果。

1942年,英法盟軍開始進攻非洲的德國軍隊,戴高樂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

1944年,是英美盟軍拿下了北非,戴高樂才終於從英國的庇護下去阿爾及利亞落腳,成立臨時法國政府,定都在阿爾及利亞。

雖然都是殖民者,都不是什麼好鳥,但是公道的說,法國要比其他毆洲國家温和得多,比利實這些國家是直接拿非洲人當苦力,幹不完活就砍手砍脚,英國是直接拿他們當奴隸….當時的法國經營非洲,比英國經營印度要用心的多,是真的拿非洲當自己的後院在搞,準備做長久生意,而且組織了大批的法國人移民非洲,法國最看重的阿爾及利亞被列為海外省,和法國本土没多大的區别。除了大量移民,法國還在當地委派官員,大力推廣法語和法國文化。就這樣,到20世紀初,法屬非洲殖民地與法國已經形成了「榮辱與共」的狀態,很多非洲人甚至認為自己是法國人。( 編按 : 20200811黎巴嫩大爆炸後,馬克龍親訪昔日殖民地,當地民眾有人歡呼,請法國回來。 )

羅斯福一直看戴高樂不順眼,老子流血流汗打下的天下,憑啥你拿好處!所以 :

開羅會議,没有戴高樂的份;

德黑蘭會議,根本就没有通知戴高樂;

波茨坦會議,依然看不到法國的身影;

那個時候的法國已經和全球大國無緣了!

不僅如此,美國更是要加速解散法國的殖民體系,尤其是在東南亞,否則,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血戰,戰後法國馬上以凱旋者的角色王者歸來,相當於美國給法國做了嫁衣。這個絕對忍不了!其實,若不是要拉英國來制衡蘇聯,美國恨不得把英國都甩一邊去,二站,是我的豐功偉績,都是我的!你們休想和我争!

戴高樂看在眼中,恨在心頭,奈何二戰確實没有多大功勞,論實力,戰後民族意識興起,法國的殖民體系正在瓦解,和美國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此時,法國要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恢復大國地位,簡直是太難了。

羅斯福也早就看出了如果讓戴高樂上位,必然是個難纏的刺頭,羅斯福看重的是维希政府的達爾朗,希望能拉達爾朗入伙。找個聽話的人,比什麼都重要。就因為這個,戴高樂恨死了羅斯福,二戰快结束的最後兩年根本不見他,也為戰後的美法之爭埋下了種子。

二戰的尾聲,美國根本不承認戴高樂的地位,不僅如此,美國人本來要將解放了的法國看作是被戰勝國統治和占領的國家。法國和德國一個待遇。但是幾種勢力出現,將戴高樂推了上去。

一個是老謀深算的邱吉爾。美國的小心事早已被他了然於心,你忙活來忙活去,不就是想拆我的房子分我的地嗎,高呼民族自決,包括戰後支持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中情局策划伊朗政變,不都是為了這個?唇亡齒寒,如果美國扶植一個聽話的法國政府,整個毆洲都倒向了美國,那英國就成為美國要唯一要對付的人,實在是太危險了。所以從始至終,丘吉爾都堅定的支持戴高樂,支持戴高樂,就是支持英國自己。

第二個決定性作用的是斯大林!只有永遠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對於來勢汹汹的美國,蘇聯發揮了關鍵性的制衡作用。戴高樂在二戰末期就開始布局,和蘇聯聯合;1944年,戴高樂作為法國臨時政府負責人訪問蘇聯,簽訂了「法蘇互助聯盟條约」,獲得了蘇聯的承認。戴高樂默認了蘇聯對東歐的控制,而蘇聯也至少不會反對法國地位的興起。如此,法國在西方世界中,是獨立的一員,不會聽從於美國;就這樣,斯大林和戴高樂建立了同盟,兩人相談甚歡,斯大林對戴高樂說:「一定要相信我,如果法國需要我們,即便僅剩最後一口湯,我們也要分著喝」。

伴随蘇聯的介入,形式開始了新的變化;美國陷入了被動。

此時的戴高樂,訴求是掌舵法國,恢復法國大國地位;邱胖子,訴求是恢復戰前的殖民地秩序,保持均勢;此時的斯大林,要在毆洲和東北亞和美國搶地盤,英法的殖民地不是在非洲,就是在東南亞,或者是在千里之外的澳洲,根本不關他事,只要你們承認東歐是我的,萬事好商量。三人在殖民地上的訴求是一致的,他們的共同敵人是美國。

關鍵時刻,拉了戴高樂一把的是他自己和法國人民。

戴高樂率領自由法國参加了諾曼底登陸,但當時的盟軍總司令是艾森豪威爾,自然,戴高樂與艾森豪威爾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終從盟軍的計畫中獨立了出來。

8月24日,戴高樂命令下,自由法國勒克莱爾率領裝甲師解放了巴黎,戴高樂於8月25日重回巴黎聖多米尼克街的戰爭部,這是他在以往曾工作過的辦公室。他以此强調维希政權只是一段插曲,法蘭西共和國從來没有停止存在過。随後,他來到市政廳發表了演說,在講話中他强調了法國人民在自身解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對上演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出過拿破侖這樣的英雄的法國自尊而言太重要了。維希的屈辱的投降不堪回首 !

這個時候的法國,急切的需要英雄,甭管戴高樂對於二戰做了多少的貢獻,但自由法國是誰都不可以抹掉的歷史,且自由法國一直在堅持戰鬥。重要的是法國被自己人所解放的,而不是美國。8月26日,戴高樂凱旋地穿過香榭麗舍大道,巴黎民眾向他熱烈致敬,勝利的呼聲響徹雲霄。9月9日,由他主持的國民政府成立,戴高樂已經事實上掌舵了法國。

此時,羅斯福已經逝世,看到此情此景,美國傻了眼,如果還是反對戴高樂,硬壓法國,相當於同時和蘇英法三國作對,這樣别說北约,連華約加歐洲都要幹美國了….

最终,在英國的支持下,蘇聯的默認下,美國的無可奈何,法國成為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但戴高樂和美國的鬥爭,才剛剛開始。

戴高樂對於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多黨制就是扯蛋,就是讓國家低效、分裂的罪魁禍首之一,好比我們今天看美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政黨越多,越難形成統一的意志,像今天的意大利,今天向東走兩步,明天向西走兩步,後天又想上房…1945年6月,戴高樂對議會說:

我要對未來說幾句話,我和你們的分歧點在於,我與你們對政府以及政府和議會之間的關系的看法相悖。法蘭西共和國的復興工作,希望各位在我離任後照樣能做好。這次是我的最後一次講話,在這裡,我很真誠地告誡大家,假如你們不對法國近50年的歷史認真思考的話,不對政府權力、尊嚴與職責好好考慮的話,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你們就會為今天的錯誤付出代價。

在當時,戴高樂已經不想幹了,因為二戰結束初期的法國,啥都幹不成。戴高樂回法國不久,1945年12月,議會的制憲委員會取消法國總統的權力,規定總統由議會選舉,對議會負責,政府只廳命於議會。總統成了擺設,國家怎麼搞,大家一起說了算。

1946年1月14日,戴高樂在辦公室會見了所有部長,他平靜地和各位部長握手,然後謹慎地讀了他的聲明:我不贊成政黨政治,可是它會卷土重來。除非用武力建立獨裁政治,但我不會同意。我無法制止一切,因此我在今天向國民議會議長遞交辭職書,我應激流勇退。我衷心謝謝各位給予我的幫助,請求你們能留任到繼任人到來之時,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此時55歲的戴高樂精力充沛、思路清晰、結果直接辭職了。

戴高樂為什麼辭職,這一點現在的總統馬克龍應該理解,法國柴油税每公升上漲了7 歐分,汽油税每公升上漲4 歐分。結果,法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黄馬甲運動,差點爆發內戰,馬克龍快崩了,真的是屁都幹不了。誰要敢在法國搞個扶貧或者支持落後地區試試,政府分分鐘被趕下台。

離開了戴高樂的法國,果然被搞得一塌糊塗,内閣的不穩定和阿爾及利亞問題的束手無策導致法國政體面臨嚴重的危機。這個時候,人民需要英雄,而不是啥都搞不成的美式民主。1958年法國甚至成立了救國委員會成立,而救國委員會向戴高樂發出呼籲,請求他準備接受共和國的委任。

離開12年後,戴高樂重回政壇,議會通過授權給予戴高樂期限為六個月的特别權利,並准許其進行憲法改革。這一次,戴高樂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掌舵法國。上台就幹掉了幹啥啥不成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自己搞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戴高樂主義」開始主導了法國近60年。

戴高樂主義即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為護戰後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國地位、建立以法國為核心的歐洲、對抗美國的控制的政策和主章。國與國之間爭奪的是背後的利益;没有成熟冷靜的政治家,會根據意識形態來站隊。(編按 : 德國、日本在戰後能迅速崛起,恢復工業生產能力,就是因為冷戰對峙,沾了意識形態的光,用德國、日本抵制蘇聯。)

狡猾的丘胖子,對美國充滿警惕,二戰剛剛冷却,就發表了著名了鐵幕演說,加劇了美蘇之間的矛盾,【美國的敵人是蘇聯,别惦記我的殖民地了】。英國再次開始玩平衡手,以坐收漁利。而美國却藉此機會,通過北約將歐洲作為了自己的保護國。我帶領你們對抗北極熊。

1947年3月12日,美國杜鲁門主義上台,標誌著冷戰正式開始。

1958年戴高樂回來時,法國已經是北約成員國,一切軍事行動受美國指揮。寄人籬下的感覺戴高樂在10年前就已經明白,切膚之痛還未忘記,自然不可能接受,對外推行以謀求獨立自主、大國地位為核心的「戴高樂主義」,和美國的想法截然不同。

最早,戴高樂提出建立美法英三國指揮中心。法國的軍隊,憑什麼由美國來指揮?美國馬上覺得不對勁,你這不是就是在搞分家嗎 ? 戴高樂時期的法國,在美國眼裡是比現在伊朗還要恨的刺頭,直接拒绝。而英國自從老謀深算的丘胖子離開後,早就没什麼追求了,認了美國做大哥。法國於是在 :

1959年3月,法國宣布其地中海艦隊不受北約指揮;6月,法國拒絕美國在法設置核武器,並迫使美國撤出它在法國的核彈及携帶核武器的轟炸機。

1963年,法國宣布大西洋艦隊不受北約指揮。

1964年,法國召回在北約海軍司令部任職的全體法國軍官。

1966年,法國直接退出了北約。

没了法國,北約等於直接瘸了一條腿,美國只能默默流淚,把北約總部由巴黎遷至布鲁塞爾。

當時的法國,能够在各個國家之間長袖善舞,其根本點在於戴高樂從來不搞意識形態那一套。啥姓資姓社的都和我沒關系,誰能给法國帶來好處我就和誰外交。比较關鍵的一點是戴高樂上台後高度關注核技術,加快了研製核武器的步伐。在美蘇的打壓下,戴高樂拒不参加核不擴散年條約,1960年,法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第4 個擁核國家。随後,戴高樂批准了60億法郎的軍事計畫,研發三位一體的核技術。沒有這個,戴高樂的腰桿子也硬不起來。( 編按 : 大陸核彈首次試爆是1964年,比法國稍晚,但在氫彈研發上中國將法國遠遠甩到了後面,中國以獨特的于敏結構製造氫彈,美國用了7年,蘇聯用了4年,中國僅短短的2年多。)

那時候的法國,高舉「社會各階層合作和参與政策」的旗幟,按照美國的看法,這就是法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是戴高樂才不在乎,他所需要的第一是淡化和蘇聯意識形態的分歧;同時拉開與美國的距離,堅決不成為美國的附庸,並以此為契機,狠狠的打壓國内的親美人士……..

英國一直是最擅長的是玩平衡手,而二戰後的30年,玩平衡手的大師是戴高樂率領的法國。與離開北約同步,1960年,戴高樂邀请赫鲁雪夫訪問法國,1966年戴高樂訪問蘇聯後,兩國簽訂了貿易、文化協定,開始多個角度合作;空間探索和科技合作協定,開始進行科技信息的互換;並直接建立了兩國領袖人之間的「熱線電話」。此時的高舉意識形態大旗的英美都已經傻眼了。

戴高樂的一系列舉措使得法國不僅僅在政治和外交上獲得了巨大的成果,經濟上也得到了實惠,要知道,當時東西方處於敵對狀態,法國是唯一一個華約的西方世界貿易伙伴,相當於唯有自己的產品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入東歐。此外,和蘇聯在航天、軍事等科技領域上的合作讓法國受益匪淺。

戴高樂終究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法國。他推行一系列有效的經濟改革,譬如由國家控制金融系统,讓法郎貶值17%等等,讓法國經濟發展達到了黄金30年裡面最繁榮的時代。

戴高樂主持下的法國放下千年仇恨,加强法德合作,并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而法國則充當協調性和分蛋糕的大哥地位;戴高樂率先提出了「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至今還餘音繞梁。他否決與美國有特殊關系的英國加入西歐共同市場,最後主導了歐共體的建立和為歐盟埋下了伏筆。而戴高樂唯獨將英國拒之門外,戴高樂在的一天,英國始終未踏入歐盟半步。

玩了一千年平衡手的英國,終於,也遇到了真正的高手。歐洲一千年來紛爭、中東以阿、南亞印巴近百年動亂不斷,都是拜英國挑撥離間所賜!戴高樂以陽謀對抗英國的陰謀。那時的英美特殊關系在核領域、軍事領域、宣傳領域的合作以及彼此對某些行動的公開支持,簡直無處不在。

為避免美國將通過英國之手控制歐共體,所以戴高樂給英國列列出了其加入歐共體的條件,那就是"徹底與美國划清界限"!果然,英國不願意,接連兩次被歐共體拒之門外。

但是,一方面,戴高樂也很無奈,因為他知道,英國的煽風點火挑撥璃間是在是太厲害了,只要意志力稍微不堅定,馬上就被英國搞定了。戴高樂曾經非常失意的說:英國終會如願加入歐共體的,但,毫無疑問,只能是在我不在的時候!

1973 年,英國才和丹麥、愛爾蘭一起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97年,薩科奇當選總統,重新加入北約,獨立的法國再次淪為美國附庸。

「記住,大國不宜太重視過往恩仇!大國不被恩仇束縛!!政治家更是如此。能放下恩怨的國家,没有一個是等閑之輩。」


**「請轉告毛澤東同志,要反對核武器,自己就應該先擁有核武器。」這是法國科學院院長、約里奥·居里的原話。因為當時的國際形勢,對中國並不友好。

1950年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鲁門公開表示:「如果中國志願軍越過三八綫,美國可能考慮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畢竟這是我們的一種新式武器。」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提交了一個方案,即用15-30顆原子彈在中朝邊境炸出一個原子輻射區域。

1952年12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去南朝鲜訪問,許多軍官向他建議:「應考慮使用小型原子彈和核大炮,封鎖中國大陸和中國東北基地。」1953年初,艾森豪下令,秘密地將原子運到到沖繩島。「如果朝鮮不能實現停戰,美國不對使用核武器的後果負責。」

1964年中國擁有了核彈,腰桿更硬了。外在的核威懾,逐漸消逝 !


" 乳法",真是一個有遠見的綽號

法國最近連續發生兩次民眾被極端穆斯林斬首事件,嚇壞了看新聞的寶寶們,不知道為什麼搞得這麼兇殘,看得大家一臉懵。細節不再述說。

這件事情震驚了法國,為了表明法國政府的態度,馬克龍給帕蒂( 被斬首的老師 )國葬待遇,還授予他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和學術界棕櫚葉指揮官勳章。法國各地爆發了支持帕蒂的大遊行。

馬克龍在10月17日拉上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了態度強硬的演講,說伊斯蘭教是分離主義,是“在全世界面臨危機的宗教”,並還要繼續刊登諷刺漫畫給學生們看。( 太情緒化,只會激發更嚴重對峙 )

伊斯蘭世界最早的態度,也是強烈譴責斬首事件,馬克龍這番話一說出來,伊斯蘭國家就炸了,於是科威特、約旦、伊朗、土耳其、卡塔爾都暴躁了起來,在網上吵著要抵制法國貨,尤其是奢侈品。跳得最厲害的就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0月24日說馬克龍需要精神治療,“表現得像殖民地總督”,馬克龍說埃爾多安你TM夠了,當晚就召回了駐土耳其大使。兩國鬧成這樣,斷交都正常。

就在埃爾多安罵馬克龍的前一天,法國布隆市市長因為反對伊斯蘭極端行為,收到了斬首威脅,24號里昂第8區區長貝爾贊(Berzane)因同樣的原因,也收到了斬首威脅,穆斯林說也要砍下他的腦袋。

到10月29日,果然恐怖襲擊再次爆發,為了報復法國,一名穆斯林男性在尼斯的聖母大教堂裡面和附近見人就砍,一共砍死三個人,第一名60多歲的女性被兇徒在教堂內當場割喉而死,兇徒還殘忍地砍下了她的頭,第二名54歲的男性洛克斯被砍成重傷不治而亡,第三名44歲的巴西女性西蒙娜被兇徒追到大教堂前面的咖啡吧砍死。

歹徒在現場被警察開槍擊中後被送往醫院,經查,這人名叫奧薩維,1999年出生於突尼斯,21歲,2020年9月底到達意大利,10月初抵達法國,也是一名難民。

事發後,馬克龍表示將在全國部署7000名士兵加強安全保護,並稱“我們立場依然堅定,保護所有公民,進行堅決反擊。”

其實法國這邊穆斯林搞事,有很大一部分,跟埃爾多安有很大干系。埃爾多安一直想一統伊斯蘭世界,恢復奧斯曼昔日榮光,自己做蘇丹。近年來,北非、東南歐、中東、小亞西亞等地,凡有事,必有愛爾多安身影。

目前向其他國家散佈伊斯蘭宗教意識形態的,主要是兩個國家,一個是沙特,一個是土耳其。沙特曾經花了上千億美金向世界各地傳播瓦哈比主義,幫各地穆斯林建清真寺、學習阿拉伯語。最近沒錢了,2020年2月宣布再也不對外搞資助。

土耳其在世界各地煽陰風、點鬼火。土耳其有一個教宗事務管理局,會專門給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撥款建清真寺什麼的,訓練神職人員到法國和德國傳道,在法國現在約有10%左右的人口是穆斯林,約500~600萬人,但這些人身在法國心在真主,只聽埃爾多安的號召,有教無國。我們講了無數次的,馬克龍一直視埃爾多安是心腹大患,兩邊隨時可能操刀子幹起來。

埃爾多安哪裡來的底氣,敢肆無忌憚到別人家地盤搞宣傳,還敢跟法國(也包括德國)這麼懟下去?歸根結底,是因為土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現在湧向歐洲大陸的難民主要來自中東和北非,土耳其這里卡著咽喉要塞,大多數難民想去歐洲就得經過土耳其,2016年時,眼看著幾百萬難民要衝進來,歐盟趕緊把埃爾多安拉過來簽了個難民協議,規定土耳其負責阻止和接收難民前往歐洲,而歐盟每年給埃爾多安60億歐元財政支持。

埃爾多安收了人家的錢,還悄咪咪地把手伸向了歐洲大陸,以穆斯林移民和難民為籌碼,要挾德國法國,初期德法尚且姑息(英國:媽的還好老子有海峽),但埃爾多安眼見著法國德國這班穆斯林跟政府離心離德,更食髓知味、變本加厲。鶻內的種族、宗教問題一旦被埃爾多安遙控,後國難以逆料。

一年前馬克龍要抓緊管理國內的穆斯林問題,在帕蒂老師被斬首前一周,馬克龍已經提出“穆斯林本土化”,就是土耳其不准再派神職人員到我們這傳教了,只有法國政府認可的阿匍才是合法的,還要斷絕清真寺和土耳其的經濟關係,並凍結了土耳其宗教事務局在法國的銀行賬戶。

埃爾多安當然很不耐煩馬克龍這樣搞三搞四,影響自己的政治輻射,因此兩邊都跟吃了火藥似的,大眼瞪小眼。

看今天這情形,感覺是富有而文藝的法國在被奸詐的埃蘇丹欺負,你一定覺得法國滿肚子委屈,很想下場擼起袖子揍埃蘇丹一頓吧?但如果把歷史的時間線拉長,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先要弄清楚一件事,法國明明都是高盧人,怎麼就跑來五六百萬穆斯林呢?其實是法國人自己請來的。

一戰法國戰死131.5萬軍人,傷殘280萬,其它原因損失136.5萬人,總傷亡達500萬人,這個數放在今天還不是很恐怖,但那時法國全國也才4000萬人,去掉老人小孩女性,就是損失了整整一代青壯年。加上打仗欠美國39.9億美元債務,欠英國30.3億美元債務,而沙俄欠法國的上千億法郎債務,卻因為沙皇全家都被崩了,人死債爛,找不到苦主了。

戰後,法國財政赤字達180億法郎,說什麼也不想再這麼搞一次了,所以二戰時德國人一打過來,法國人一看這瘋狗一樣的氣勢,立馬就慫,死人死怕了,簡單粗暴投降完事。

法國本土缺少青壯年,二戰後經濟恢復,又需要大量勞動力,這日子怎麼過啊?還好,法國人永遠有一張底牌,就是他們在非洲的殖民地。

法國在一戰前富得流油,那是真闊,吸引了30多萬意大利人和比利時人移民,打完一戰又吸引了60多萬意大利、波蘭、捷克人移民,二戰後南歐也發展起來了,歐洲人不來了。法國就只好找殖民地要人口,最好是還會說語法的殖民地,容易親近,所以從1960-70年代,84萬阿爾及利亞人、27萬摩洛哥人、15萬突尼斯人湧入法國,給法國人搞工廠流水線、做保姆、打雜,保證高貴浪漫的法國人過上了好日子。

這些新移民就是第一波穆斯林,勞動力嘛,個個年青力壯,除了打得一手好工,有一顆閃閃發光的打工魂,就是特別能生,嘿咻嘿咻生下一大堆娃,加上親戚拉親戚,朋友結朋友,老鄉帶老鄉,到2000年時,法國突然就有了500萬穆斯林。

而且這些人都是在法國二代三代了,回老家方言都不會說了,是正宗的法國國籍,但是他們又跟法國本地高盧人不太一樣,他們說法語,但是信伊斯蘭教,自己扎堆住一窩,不跟高盧人廝混,膚色還不太一樣。

說到膚色,大家不要以為非洲來的就黑,北非那塊就挺白的,像埃及人從來就沒黑過,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也是白皮膚,但是法國穆斯林分兩塊,一種是早期白移民,另一種是後來的難民就比較雜了,花花綠綠各種顏色的都有。

這些難民打哪來的?怎麼突然就開始有了難民問題?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這主要就是美國造的孽了,2001年以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敘利亞衝突造成了一大波難民,2010年CIA在中東搞阿拉伯之春,又跑出來一批逃難的,2012 -2015年則主要是敘利亞衝突,還包含了伊拉克、委內瑞內、剛果和南蘇丹的地區衝突。

美國人特別聰明,搞亂一個地方掉頭就走,讓歐洲人給他們擦屁股,美國也作作樣子收點難民,去年就收了1.8萬人,一般控制在2萬人以內,幾百萬難民主要還是往歐洲跑。

這些難民平均年齡特別年青,到了歐洲吃高福利,生育能力特強。阿拉伯人曾有言," 阿拉伯戰勝以色列最終及武器是子宮。"根據法國報紙的推算,高盧人生育率極低,穆斯林則狂生,20年以後,穆斯林在法國比例將超過40 %,到那時,我們將看到法國遍地清真寺的盛況.....

其實德國的情況跟法國也差不多,不過德國人沒有殖民地,所以他們引進的是土耳其人,現在德國有300多萬土耳其裔,據說實際數量已經到600萬人,著名的德國球星厄齊爾就是土耳其裔,預計到21世紀末德國就可能土耳其化,一想到這麼多土耳其穆斯林兄弟在德國,埃爾多安做夢都要笑醒。

只要是“人種+宗教”,就不可能融合。誰融誰傻逼,穆斯林到了法國後,跟高盧人不在一塊過日子,在巴黎他們扎堆住在18、 19、20區,走在路上就會有人過來騙你錢,牆上時常有失踪人口信息,遊手好閒的人聚在一起吸毒、鬥毆、乞討,還有人為了一點毒資在公共廁所賣淫,跟想像中的巴黎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們還會接收埃爾多安宗教管理局的銀子,悄悄建起了一座座清真寺。

法國二代三代後的移民穆斯林後裔,是有投票權的,為了拉攏這一批選民,法國政客曾經對他們特別關愛。葉利欽當年打車臣的時候,法國總統希拉克是法國伊斯蘭友好協會主席,在國際會議上噁心葉利欽,說車臣戰爭是民族滅絕,並幫助大量車臣人給予政治庇護進入法國。

希拉克因此受到了國內穆斯林群體的愛戴,選票都投給了他,但這批車臣人可不是吃素的,到哪都是刺頭。沒錯,2020年10月16日,將帕蒂人頭砍下來的那位18歲車臣小伙安佐羅夫,就是這批車臣人的後代!

2014年我國昆明火車站發生恐怖襲擊,6男2女見人就砍,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傷,法國政府當時評論:強烈譴責發生在中國昆明的,造成多人傷亡的流血襲擊事件,希望中國當局保持克制,繼續同少數族裔展開對話,我們將繼續高度關注中國受壓迫的少數族裔的人權狀況。

法國人當時抱著一顆聖母心,不見棺材不死心,還大開方便之門,隨後2015年11月ISIS就血洗巴黎,後面全法國陸續恐襲不斷,每年都來這麼幾次,法國人每次只是擺鮮花、點蠟燭,並沒有徹底根絕問題源頭,到今年,才又發生帕蒂老師被人當街砍頭事件。

法國人走到今天這一步,還跟他們的殖民地制度有很大關係。

在全世界基本放棄殖民統治的今天,法國人還悄悄控制著北非和西非的殖民地,殘酷剝削壓迫殖民地的非洲人民。法國人這幾百年來,伸手向殖民地要資源、要市場、而讓殖民地大部分人民過著悲慘痛苦的生活,而當他們勞動力不足時,又向殖民地要人口,今天又因為愛心氾濫,引進難民補足勞動力。

但這一次,法國人終於踢到了鐵板,人口背後的宗教問題、犯罪問題、民族融合問題,讓馬克龍被埃爾多安死死摁住了命門。

一代人要是造了孽,去奴役別人、剝削別人,還成天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樣,可能不會馬上遭到歷史的復仇,但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代,遲早還是會遭到報應的。

前一段時間有人建議把法蘭西共和國改名為法蘭西斯坦就可以看出來。目前在歐洲的伊斯蘭教徒雖然還算少數派,但卻也是一個力量頗大的少數派。再加上他們自身教義的極端化,這支力量也就不容小覷了。

也許20年後的法國,就真的是一個黑人和穆斯林的世界了。" 乳法",真是一個有遠見的綽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