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技術壟斷與人才外流 從台積電案例看大陸中興電七年禁令

技術壟斷與人才外流   從台積電案例看大陸中興電七年禁令

台灣近年教育界的教授、校長、學生;半導體業的人才;各行業的青年創新人才被大陸大量磁吸,造成產官學界驚恐,空洞化噩夢隱現。人才是台灣唯一的資源,但人才的養訓用要有系統化完整配套措施;但如何留住人才、吸引外部人才則更複雜得多。不妨看看工業革命先驅--英國的經驗與教訓。

英國爆發工業革命之後,掌握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技術。而周邊的國家,比如法國,就很眼红,想盡各種辦法,要把技術弄過來。英國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則嚴防死守。於是,幾場關於技術的攻防大戰,就此上演。

第一個戰場,是挖人大戰。技術掌握在人的手裡,竊取技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挖人。尤其是當時的機器設備還不夠標準化,與其去偷一張設計圖纸,還不如直接找一個懂技術的人。於是獵頭、技術間諜漫行於市。尤其檔不住英奸獵頭,比如有個人叫约翰•霍克,本來是英國人,但是後來當了法國人的技術間諜。他在英國秘密招了一大批紡織技術工人進入法國,這些工人成了火種,把機械紡織技術傳遍了整個法國。英國報紙《世鑒日報》評價霍克說 : 他對英國造成的破壞和傷害,可能比英國失去美洲還要大。

第二個回合,是比待遇。就像當時美國的賓州就規定,只要有人能造出英國的棉纺設備,就給巨額獎金,不管是什麼身份,偷渡、流亡都行,只認技術。英國的防反措施也極為嚴密,技術人員偷渡視同犯罪,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外面的誘惑?大名鼎鼎的美國工業革命之父,塞謬爾•斯莱特,就是這個時候前往美國的。没用幾年就建造出了和英國一模一樣的紡織流水綫,自己也成了紡織大王。

技術流失,還有第三種方式,英國這回是毫無防備。之前,英國只是對紡織技術嚴防死守,對另一些相關技術,却没那麼重視。殊不知,這些技術拿到别的國家,足以使其脫胎換骨。如開運河技術。英國是個島國,海岸運輸業可以通過潮汐進入很多河道,一直深入城市。既提高了速度,也節省了運輸成本,但是,蒸汽機的發明,鐵路就成了運輸的命脈。運河技術在英國人眼裡一下子就不值錢了。這可就又便宜了美國。如於1825年建成的伊利運河。這是第一條貫通美國東海岸和西部内陸的運河,加快了運輸的速度,運輸成本也降低了20倍。同時,作為伊利運河的港口城市,紐約也摇身一變,成了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中心。包括後來華爾街的崛起,也要得益於伊利運河。

總結一下,200年前的英國本來是技術大國,但是這個優勢陸續失守。基本歸結為三個原因。

第一,不論管的多嚴,總擋不住别人來挖人挖技術。看看台積電的案例 !

第二,只要待遇够高,利益够大,是攔不住自己人往外跑的。用道德勸說,愛國心制約是蒼白無力的。

第三,即便努力做到了前兩條,别忘了,每個國家有各自的特點,你不在意的技術,對别的國家來說很可能是大寶藏,此之毒药彼之蜜糖。你嚴防死守到最後,也没准守錯了地方。

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也還是這套思路,嚴防死守技術。結果也應該是英國的那個結果。兩百年了,這種故事没有變過。如,美國對大陸中興通訊技起七年禁令,陣痛肯定是會有的,傷害能持續多久,還不好說。看看超級電腦芯片的例子,反而是臨門一腳,把大陸自主研發的速度加快,提早完成。

台灣產業發展單一且規模有限,市場又淺碟,難容多元性的人才,在開放講求流動性的社會,要留住人才就是一個大問題。有沒有別的思路 ? 有的 !

那就是向相反方向跑,乾脆把技術公開了。最典型的就是埃隆·馬斯克,2014年他就宣布把特斯拉的技術專利全部開放。他為什麼這樣做?是為了佔領道德高地嗎?那對一家商業公司來說,未免代價也太大了。好不容易確立的技術優勢,就這麼放棄了?所以背後肯定是有理性算計的。核心原因是兩個 : 

第一,是市場發展的速度在變化。200年前,英國人的纺織技術外流,那就是真實的損失,是競爭力的喪失。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從開拓到成熟,迭代非常快。一個市場成熟的標誌,就是頭部的企業往往享有極大的红利。公開所有的專利,就是要讓更多企業投入電動車領域,一起把市場做大,把電池、充電樁等等基礎設施做好,把上游的供應商的力量吸引過來,把用户教育好來買電動車。特斯拉作為旗艦企業,自然會有極大的利益。

第二,是現在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也在發生變化。工業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資本和技術。而現在是人。只有聚集了最多有創新力的人,才能持續創新。那怎麼吸引有創新力的人呢?光靠待遇是不行的,還得讓人看到自己加入後的願景,這是創新力的源頭。所以要公開一部分技術。所謂,要金子,不如要點金術。同樣,要技術,不如要能源源不斷產生新技術的人才,未來的技術才是决勝的關键。公開技術,看起來是損失,其實既鎖定了其他公司的技術發展路線,還吸引了業内第一流的人才加入,其實是一筆再合算不過的買賣。擁有優勢,和快速持續地擁有優勢,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表現出來的動作也完全相反。一個是控制技術的流出,一個是乾脆公開技術。

要做到反方向有一個前題,技術必須是完全自主的,假如是靠專利授權、有條件轉移的外來技術限制,這條路就還是不通的。有一句話說:一個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個更深刻的真理。這個思路是否有足夠的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