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為什麼科學思維厲害

為什麼科學思維厲害

2016年3月份,當人工智能Alpha Go( 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初期圍棋,不是什麼阿爾發狗 ) 在圍棋賽中打敗了人類頂尖棋手,就有人分析,人工智能的機器之所以能赢,是它計算能力强大又勤奮,每天和自己下好多萬盤棋。但是最重要的是它掌握了一種概率算法,也就是說,它在下每一步棋的時候,都計算自己在當前局面下的赢棋概率。

人類應該永遠再也不可能打敗機器了。那麼人類能够向人工智能學習什麼呢?它的運算速度和存儲量,人類肯定是趕不上機器,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機器的思維方式。注意,機器每下一手的时候,都計算赢棋概率。對它而言,每一個决策點都是獨立的,這一步和此前的那些棋没有什麼關系,它就從當下這一步出發,計算獲勝的概率。機器好像一個勤奮的傻郭靖,它雖然比人類懂得更多,但每一步都仍然是從頭推理來學習、探索,所以能下出一些人類從未想過的棋和手段。它從來不糾結、不理會沉没成本,絕不感情用事,也不會對未来心存僥倖。只是聚焦于一件事情:赢棋。它只用一種標準衡量自己:概率。

在經濟學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簡單說就是,以前花進去的時間、精力、金錢,都是沉没的,是費用,不應該影響當下的决策。舉個例子,如果你去看電影,十分鐘後你就知道這是一部爛片。那請問你是馬上起身就走,還是堅持把爛片看完呢?可能堅持看完的多。而如果交给人工智能去决策,它每一個决策點都是獨立的,跟此前的事情或電影票錢没有什麼關系。所以人工智能肯定會起身就走,我為什麼還要在這耗著呢。看,人工智能是更符合經濟學主張,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不要讓以前的事情影響當下的决策。

人類怎麼這麼傻呢?其實這和我們大腦的運行機制有關。人類大腦的運行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們當下的判斷有很大影響的。經驗提高了我們决策的速度,降低了大腦的負擔。比如,我们曾經吃過某個地方人的虧,我們就形成了一個經驗,以後但凡遇到這個地方來的人,我們就盡可能迴避和他們打交道,還抱怨他們。所謂地域歧視、以貌取人等等,都是這麼來的。但是,從壞的一面說,這種大腦運行的方式,也讓我們成了經驗的奴隸,不能客觀地判斷當下的形勢,我們總是讓過去的東西绑架了自己。

哲學家叔本華說:“阻碍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碍,並非是事物的虚幻假像,也不是人們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們此前積累的偏見。”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温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真相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更要命的是,人類還有一種能力,就是把自己這些因位錯誤偏見而形成的觀點,解釋得冠冕堂皇,自我合理化。就像有人寫的一段話 : 很多時候,我們在重組自己的偏見時,還以為自己是在思考;在重復以往的錯誤時,還以為是在堅持夢想;在消極荒廢時,還以為是在放鬆;在傷害别人自尊時,還以為是直率;在故步自封時,還以為是在堅守;在随便放棄時,還以為是在選擇;在喝得酩酊大醉時,還以為是豪爽;在不思進取時,還以為是低调。

如果不愛一個人了,不會因為我已經為這個人付出了很多,而捨不得分手;分析一只股票,如果不看好它的未來,就會果斷賣出,不會說:“還虧著錢呢,等漲回來我再賣吧。”如果跳槽,純粹就是因為新工作崗位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而不會因為什麼和老同事的感情很好,而猶豫不决。會發現這種思維,跟科學思維很像。科學思維為甚麼强大?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解釋。

第一,科學承認自己是無知的,而不會說老祖宗、先知已經告訴了我們全部真理。科學追求的是可證偽性,願意、甚至追求被别人證明說我錯了。

第二,科學實事求是,只看邏輯、證據,不在意觀點提出者的背景和尊卑。

喬布斯有一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飢餓,保持愚蠢。這句話有各種各樣的理解,但是從上述的這個角度上,我們終於可以知道喬布斯在說什麼了。所謂保持飢餓,就是保持對世界探索的熱情。而保持愚蠢,就是不斷放空自己回到原點,放棄一切經驗和存量,像個傻子一樣,只在這一點上虚懷若谷地思考。
曾國藩說的一句話,“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說的是一個意思,曾國藩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喬布斯。不讓過去的經驗影響現在,也不讓未來的妄念影響當下,我只純粹地關注當下的目標。做到這個境界,很難 ! 當然很難,因為它和我們在億萬年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直覺和本能正好相反。牛人之所以牛,就是因為他們能够和直覺,和本能相對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