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人為什麼會生病

人為什麼會生病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原因多了去了,病毒感染、基因遺傳,還有現代化引發的文明病,比如近視眼、高血壓之類的,病因不是已經很清楚了麼,怎麼還治不好?没有這麼簡單。仔細想想,疾病其實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首先,人體是一部非常强大精密的機器。比如腎臟,一台冰箱那麼大的人工腎,只能完成腎臟的一小部分功能。再比如心臟,質量最好的人工心臟瓣膜,也只能用個幾年,可天然的心臟瓣膜,能在一生中柔和的開閉25億次。再看看大腦,能把生活中經歷的許多細節編碼記憶,在幾十年之後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檢索出來,比計算機運算速度還要快。再比如視覺,當我們看到一條毒蛇,從毒蛇的影像落在視網膜上,到視網膜通過視神經向大腦输送信號,再到記憶中樞,反應出來這是是毒蛇,最後做出逃跑動作,前後還不到一秒鐘。

身體是一部如此强悍的機器,它還有一個特點:幾乎没有一個零件盡善盡美,還有一大堆低級的設計缺陷。進化既然能塑造出像眼球、心臟、大腦這麼精巧的器官,為什麼没有安排好措施預防近視、心肌梗死、老年痴呆症呢?大腦的精密程度和腦血管的狹窄程度比起來,就像是在一台奔馳上,用了一根塑料吸管當油路。再比如眼睛裡面有盲點,胃酸水平過高會導致胃潰瘍,免疫系統雖然强大,但是對抗感染的時候又經常失敗,而且好像還很弱智,還會攻擊我們自身的细胞,引發像濕熱、關節炎、甲亢之類的疾病。

再比如,既然DNA的双螺旋結構,能紀錄上萬億個細胞的設計方案,可當我們的手指受傷了,為什麼不能像海星這種低級生物那樣,重新長出一根來?類似的疑點還有很多。總之,核心的問題就一條,自然選擇既然能塑造出這麼强大的人體,為什麼偏偏要留下這些小瑕疵?這些導致人類生病的低級漏洞,為什麼没有被自然選擇淘汰掉?《我們為什麼會生病》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解釋。他說,人體,其實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妥協。很多設計缺陷,其實都是為了更高的收益,而做出的一種無可奈何的讓步。

因為生物進化不像現代工程那樣,要先經過專家認證,做出一套十全十美的方案。它是邊施工邊設計,根據環境需要,隨時做一些缝缝補補。比如人的食道和氣管,是被吐槽最多的一個設計。因為食道是把食物送到胃裡,氣管是把空氣送到肺裡,按理說,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這兩根管道在咽喉交叉,造成重大的交通隱患,每次我們吞咽的時候都必須把氣管關閉,否則就會嗆著。據說每年都有好幾千人吃東西被噎死。看起來很不合理?但是換個角度,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看,它又非常合理。

因為最早期,陸地上没有生命,只有一些微小的生物生活在水裡,它們根本用不着喘氣,水中的溶解氧從體表渗透,就滿足了呼吸的需求,不需要氣管。後來隨著演化,身體越長越大,而且上了岸了,自然渗透不够用了,呼吸系統才應運而生。那剛開始的時候,怎麼會馬上近化出一整套呼吸系統呢?慢慢來可不行,喘氣這事,一分鐘也等不得,不可能一開始就單獨開辟一條呼吸通道。所以,只好就地取材,因陋就簡,給進食的管道加一個功能,讓它喘氣,這樣最省事。後來才漸漸分化成食道和氣管。所以,他們倆並不是設計在一起的,而是它們壓根就是親兄弟,後來分家了,住在隔壁而已。這個設計一旦形成之後,要改就麻煩了。

再比如痛風,我們都知道是由尿酸水平過高引起的,而且在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裡,人類的尿酸最高。為什麼?其實背後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就是長壽。有研究表明,尿酸似乎可以保護我們的細胞,避免氧化傷害,減緩衰老。所以,自然選擇在我們的祖先當中選擇了那些尿酸水平高的存活下來,哪怕是這些人更容易得痛風。

如果有老天爺的話,老天爺也很為難,他没有辦法設計一個完美的方案,他總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有人打過一個比方說 : 如果要設計一輛新車,只要是一個專業的汽車設計師,這不是大難題。如果加一個要求呢?給你一部舊車,上面的零件一個不能少,都要用到新車裡去,那只能做修修補補的簡單改進版,這樣想造一台功能强大的新車,這就比登天還難了。老天爺就是解這道難題的設計師。性能改進的同時,留下大量的缺陷也就在所難免了。

很多低等動物都不需要交配,就可以單性生殖,甚至無性生殖。這個巨大的繁殖優勢,人為什麼偏偏没有呢?這背後也有一筆帳。要知道,人類進化歷史上最大的敵人,可不是獅子老虎,而是病毒。双方一直在做軍備競賽,人類不斷進化出更發達的免疫系統,病毒也在不斷變異,想方設法攻破防綫。假如人類是單性或者無性繁殖,基因就會變得非常單一,病毒只要攻破一個人的防綫,就等於找到了所有人的弱點,没准一場流感就能把整個物種全殺光。但是,有了兩性繁殖之後,人類的基因就變得很多樣,每個人的基因都不同,病毒想一次全攻破,也就没那麼容易。例如, 1950年代,人們吃的是大麥克蕉,香蕉是根球直接發芽長新苗,所以基因非常單一,就被一種真菌完全消滅。我們現在吃的香蕉是在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的華蕉,種植範圍極廣,現也面臨真菌的威脅。但科學家束手無策,這就是單一繁殖的大缺陷。只能碰運氣,看在其他物種上能否找到足以低抗哪種真菌的基因,來移殖改造。

總之,每一個缺點,都是為了更高的利益。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凡有收益,必有代價,這個原理在我們身體上的體現。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因為我們要變得强大,所以,我們便得脆弱。聽起來不符合邏輯,但這正是自然選擇運行的規律。在變强的時候,能不能看到那些正在變得脆弱的所在?被强者欺壓的時候,能不能看到它的軟肋?看,其實很多人生的洞見,都可以從這個規律推演生發出來。

附記 : 

最近坊間一本"改變未來的秘密交易",讀起來令人惶恐,其中第五、六章談到疾病與藥品的共生關係,在資本主義逐利的前提下,如果只有生病的人才吃藥,根本無法養活龐大的生技產業、製藥公司。不是你有病,是資本主義社會讓大眾有病。任何場合、各類情緒表徵如喜悅、恐懼而產生的任何冒汗、心悸、暈眩或其他強迫行為,都可以被定義為創傷、疾病。

於是想盡辦法來擴大吃藥的群眾基礎,常見手法是逐漸降低疾病的認定與診斷標準如過動、自閉、強調疑似與感染的高機率、在食品上故弄玄虛"製造"疾病恐慌,新增加可能原本不是病的病等等。多胖是胖 ? 現在BMI值標準,使世界百米短跑冠軍BOLT也超重;血壓120就算高血壓;顧客養生瘦身注定一再失敗,減肥公司確保一再賺錢;肥胖、百病元凶是糖,卻讓脂肪等背黑鍋來護糖,結果推低脂食物=含糖食物=肥胖,肥胖成流行病;降血脂藥拿來當糖吃;賣沒生病就是有效,生病則怪罪到其他地方的養生產品;運用各種方式蒐集每個人生理生活方式如呼吸分析、去過幾次麥當勞等數據,研判潛在疾病等等。總之,社會已經被塑造的過度依賴藥物,身在其中的你我,就需要藥物治療,若拒絕,那又是另一種疾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