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日本工業化的" 毒 "史

伴隨日本工業化的毒品共生

日本在近代史上,能快速工業化,跟英國分不開關係。

事實上工業化這種事,都得有人戴一程、扶一把,有點像現在突然蹦出來的一個個互聯網新貴,基本都是超級流量大戶騰訊或者阿里給帶出來的。如果按部就班成立了公司,然後一個用戶一個用戶去發展,估計天荒地老了,也成不了氣候,就得有大佬帶。

國家也一樣,日本工業化背後就是英國。

19世紀後期英俄打成一團,戰事不斷。為了對付俄國,英國想了一堆辦法,其中就有在亞洲扶持一個國家,幫助英國對抗沙俄擴張,1902年結成英日同盟。在這個背景下,日本拿到了英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英國幾乎手把手教日本怎麼搞工業,怎麼訓練陸軍,怎麼玩海軍,甚至貸款給日本,讓日本從英國買軍艦。

也正是因為英國的親自下場,日本迅速竄起,這也就解釋了日本為啥跟大清差不多同時起步,卻比大清發展快得多。

同時英國在歐洲扶持了德國,讓德國在西邊牽制俄國。

在“二戰”結束後,大家本來準備限制日本和德國,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勉強停留在農業社會水平,沒想到蘇聯強勢崛起,遏制北極熊還要靠它們,就只好繼續扶持他倆做冷戰排頭兵。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崛起,既是人民的奮鬥,也是歷史的進程。歷史的火車隆隆開過時,一定要坐上去,不然就錯過了。

回到19世紀末,日本看著英國在印度種鴉片然後向中國走私賺了大錢,非常羨慕,但日本國內當時有極其嚴苛的規定,不准出售和製賣鴉片。直到甲午海戰後,他們終於找到了種鴉片的地方,也就是台灣。

台灣當時跟大清其他地方一樣,飽受鴉片荼毒。甲午海戰後台灣被大清讓給了日本後,日本政府一度準備在台灣禁毒來著,沒想到政府搞了一段時間毒品業務,發現這玩意實在是太暴利了,後來不但不禁毒,反而開始鼓勵了,導致台灣那邊吸毒的人數暴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台灣遍植鴉片,還擴張在朝鮮和日本本土到處種。不過鴉片非常吃地利,不是哪都能種的,最後只在大阪和歌山種植成功,鴉片收割後就賣給中國。

當時日本關東軍駐紮在中國大連到瀋陽那一帶,於是在那一帶也種植鴉片,收割後賣給東北那邊的居民,導致東北人毒癮尤其嚴重,連東北軍瓢把子張學良都在吸毒。尤其是大連,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洛因流通之地。關東軍正是在倒賣鴉片過程中發了大財,這些錢也就成了他們發動“918事變”的經費。

隨後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歐美不再購買日本生產的各種工業品。日本企業大量破產,老百姓賣兒鬻女,軍隊中的中下級軍官們覺得是政治家的腐敗和財閥的貪婪導致了這一切;隨後暗殺團又抬頭,日本老百姓對政府徹底失望,國內輿論轉向軍方,指望軍方能做點啥。

但軍方內部還沒達成共識,關東軍的一群下層參謀們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本來事態不大,沒想到東北軍沒抵抗就跑了,把東北讓給了日本人。

日本人佔領東北後,就開始擴大鴉片種植範圍,提純成嗎啡後繼續向中國境內瘋狂銷售。當時中國境內生產鴉片製品的人很多,但普遍純度太差,比不上日本人的產品。日本人的東西又便宜質量又好,對市場形成了碾壓態勢,這一點,在電影《邪不壓正》和馬伯庸的小說《古董局中局》裡都有體現。

在那段時間,日本的嗎啡生產額達到了世界第四,海洛因高居世界第一,世界上近一半的海洛因都是日本生產的。日本人在中國的鴉片生產業務一直持續到日本投降,然後被國民政府給接管了。接管後並沒有把這些鴉片產業徹底毀掉,而是繼續搞種植。缺錢呀。國軍在轉進過程中,李彌的第七軍跑到了緬甸。繼續在緬甸種鴉片,竟然自給自足,不拿台灣一分錢經費,後來差點自立為王,可見鴉片毒品的利潤。

而敗退大陸的日本失去幾乎所有的鴉片產區之後,並沒有停止,他們玩上更高級的玩意了。冰毒 !

冰毒的前身叫苯丙胺,這玩意在年輕人經常玩的一種小藥丸“不夜神”裡就有。這個小藥丸吃下去可以兩三天不睡覺,對身體損傷很嚴重,但是一些卡車司機、面臨考試的學生什麼的熱愛這玩意。在苯丙胺的基礎上稍微改進下,就是冰毒。

最早這玩意由德國和日本科學家合成。起初產量太低,合成後也沒在意,誰能想到,就跟有宿命似的,這倆國家後來成了冰毒為害最深的兩個國家。

日本知道這玩意對提神效果很好,不過製作冰毒需要大量的麻黃鹼。如果不了解麻黃鹼,可以找個感冒藥盒子看看,經常能看到。

麻黃鹼作為感冒藥成分,現在也是管制物資,一般說吃了某些感冒藥“白天不瞌睡”,往往就是麻黃鹼的功能。此外這玩意還有個神奇的讓人解除鼻塞的作用。事實上大部分毒品都可以治感冒,一些還可以治療痢疾拉肚子,這也是為啥早期沒證實這會成癮中毒時,醫生們把這個當寶。

大陸警方曾端掉的制毒村,往往都是把麻黃鹼從感冒藥裡提取出來,然後製作成冰毒。以前十盒感冒藥就能合成3克冰毒,3克可以賣一千,簡直是暴利中的暴利,所以掉腦袋的事有人做。這就是為什麼20多年前有一陣子,大陸感冒藥缺貨,要實名制限購。

從麻黃鹼到冰毒很容易,但是合成麻黃鹼卻非常費勁,需要從一種叫麻黃草的東西里提取。不過那時候還不叫冰毒,因為工藝問題,冰毒長得還不像冰。他們把冰毒和其他安非他命、苯丙胺相關的毒品都叫“覺醒劑”,表達的是人吃了這玩意之後頭腦一下清醒起來,就跟剛睡醒似的神清氣爽。以下就叫冰毒吧。

於是日本在東北和朝鮮搞了工業化生產基地,開始大規模生產冰毒,並且配發到軍隊。少量吸食冰毒和大量吸食的用戶體驗差別很大。少量吸食後會持續很長時間不疲勞,往往給兵工廠裡的工人和一線部隊配發。

日本戰後有不少人出了回憶錄,其中寫道有個士兵參加太原會戰,趕著騾子抬著機槍去做戰略迂迴,在太行山山路裏連續行進了四天四夜;每次停下來歇腳,長官就拿著一個罐子,挨個給大家發一種小藥片;士兵吃下去過一會兒就精神了,繼續前進,一次戰役打下來,體重掉了十幾斤。

大量吸食冰毒後人會產生一種超人的錯覺,極度亢奮,感覺不到疲勞和疼痛。日本士兵日記裡提到的“貓目錠”和“突擊錠”,其實就是冰毒,不過官方一直諱莫如深。日本官方唯一記錄的是,日本的神風特工隊上飛機前大量服用冰毒,並且只加單程的油,艙門也被焊死。在冰毒的作用下,士兵們無所畏懼地沖向美軍軍艦。

此外當時日軍還有一種“回天”魚雷,準確性高得離譜。當時美軍非常驚奇,直到日本被美軍拿下,美軍軍官想看看這個魚雷到底咋回事,才發現原來這個魚雷裡塞著一個人在駕駛這玩意,而這個駕駛員在出發前,也會吸食大量的冰毒。

一個叫“高橋”的人是日軍飛行大隊的隊長。負責把年輕人訓練成飛行員。每次執行任務的時候,大家都瑟瑟發抖,眼神迷離,不少人甚至大小便失禁,以至於需要在他們褲腿上箍一根繩(據聞,槍斃罪犯的時候也都有這根繩,目的是一樣的);但當他們把藥吃下去之後,很快就昂揚堅定不抖了,鎮定地看著艙門被焊死。看,冰毒在讓人克服疲勞的同時,把恐懼也克服了,變得無所畏懼,啥事都幹得出來。

不過冰毒沒能救下日本。日本很快就戰敗,鴉片田也被沒收了。好在冰毒庫存不少放在日本本土,何況技術還在。本來發愁戰爭結束後這冰毒往哪弄,很快就發現,又用得著了。

3、毒品迎來了新春天

冰毒除了讓人感覺渾身清爽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功能,可以讓人從空虛中解脫出來,只是藥效過後更疲勞更空虛,需要更大的劑量來解決。最近幾年最新研究發現,大部分吸毒的人其實是太空虛,需要藥物來排解,這也是為啥明星、富二代什麼的是毒品重災區。

戰後的日本就是人人空虛,不知道生活的目標在哪,戰後重建過程又非常艱苦,還沒錢,這種情況往往就是誘發吸毒的土壤。

正好戰時日本大量的冰毒沒地方處理,於是就配發給了老百姓,沒想到用過的人都說好,戰後的日本掀起了一波吸毒的新高潮。一開始是夜班人員把這玩意當咖啡使,後來作家藝人甚麼的也加入吸毒行列。

有一個日本女畫家,叫美治子。她說他爹在建築工地,她媽在醫院當護士,都是極其艱苦的行業。後來醫院開始配發冰毒,他們家有先發優勢,一人拿藥,全家吸毒。好處是確實挺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毛病是他爹很早就死了,她的腦子也被燒不正常了,經常蹦出一些非主流想法,畫出來的畫非常野性。西方的評論家說她的作品很有魔幻主義色彩,她就成了畫家。這兩年好像住在巴黎,已經不玩冰毒了,專心玩大麻。

還有一個人後來一直幹到日本大藏省的高級主管。他在1947年帶領工程隊在泰國招攬工程。當時他們給出競標價的時候,在場其他人都驚呆了,因為自己的成本價都比日本人的出價高;更讓其他人目瞪口呆的是,日本人進一步給出了工期,是其他公司的一半。這下所有人都退場了,覺得日本人瘋了。

後來這個項目就是全員玩毒搞定的。每人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三個月一輪換,因為毒品的本質是透支,三個月之後,人基本就廢了,得回國休養,最終項目如期結束。

戰後日本崛起過程中艱苦到了極點。那些現在熟知的品牌,什麼豐田本田,看他們的技術專家們回憶,當時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整個部門在公司戰情室一住好幾個月稀鬆平常;而且工資低到了極點,去美國開會,跟美國那邊同級別的工程師一比較,發現加上匯率,收入不到美國的1/30。

也就是那時候,日本企業有個口號,說是如果累垮了,公司養。慢慢形成了日本一個獨特終身雇用的公司文化,一般不到萬不得已,公司不會開除員工,資歷比能力重要。好處是員工有歸屬感,毛病是長期看來公司一潭死水,日本那邊也覺得這個毛病影響日本經濟,不過現在格局就是這樣,也不太好改變。

到了1949年左右,冰毒製品在日本竟然供不應求。有些人思路比較野,很快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商機,想盡各種辦法從醫院和工廠拿藥,或偷或搶,有人甚至從國外走私冰毒進入日本,日本戰後第一代黑社會就這樣蓬勃地發展起來。

很快的,日本政府就注意到一件事,發現抓到的罪犯裡,大部分都是冰毒癮君子。那時候冰毒並不貴,所以日本的吸毒暴力事件跟美國那種打劫搶錢買毒品的情況還不太一樣,主要是吸毒燒壞腦子,瘋了。比如當時東京一年就發生兩次當街啃咬事件,也就是有人像殭屍似的到處追著人咬,這玩意太嚇人了,對民眾和政府的衝擊力有點大。後來確認是大量服用冰毒腦子被燒壞了。

政府這才有點急眼了,開展大規模調查,發現10%左右的老百姓都在吸食冰毒類的毒品。隨著刑事案件越來越多,並且精神病也越來越多,政府開始意識到問題變嚴重了。此時其他國家的研究結果顯示冰毒非常不利於身心健康,於是日本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從社會學、病理學、法學角度一頓研究,發現這玩意危害極大。聽過"冰妹"嗎 ? 太可怕了 !

其次冰毒還會引發失眠、幻覺,損壞內臟器官和腦組織,容易造成腎衰竭和精神病。日本政府這才急眼了,於1951年頒布了《覺醒劑取締法》,終於把這玩意搞掉了。從此消停了20年。

1970年代,日本地下製造覺醒劑的技術加工人員突發奇想,改進了傳統制毒配方,把鹽酸改成了硫酸,生產出來的毒品不再是以前的粉末效果,而是像冰一樣的晶體狀,從此冰毒才叫冰毒的。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冰毒”出現其實非常晚,但是冰毒裡的有效成分出現卻非常早。

冰毒才是整個毒品江湖的未來。

冰毒在體內維持時間長,比海洛因和可卡因的時間長一倍,滿足了癮君子們對毒品強烈的需求。其次冰毒跟海洛因、可卡因不一樣,那兩個“因”製作成本非常高,而且是有固定產地的,主要是金三角(緬甸那一帶)、金新月(阿富汗伊朗那一帶)和南美,所以控制好海關,就可以控制毒品來源。

但是冰毒不一樣。冰毒製作難度低,原料也好找,非常難控制,美國那邊到處都是地下作坊,沒法從根子上查處。前段時間還看到大陸有快遞小哥制毒成功的新聞,可見這個產品難度並不高。而且冰毒可以直接吸食,不像之前海洛因那樣扎得滿身針眼,非常影響第二天上班,這也是為啥冰毒非常受白領們的喜歡。

在70年代,由於日本一直以來都掌握著“覺醒劑”的關鍵技術,加上年輕人渴望刺激,所以在他們國內爆發了第二輪的濫用高峰。日本政府一頓打擊,這些地下冰毒作坊很快搬到海外去了,比如台灣、韓國和菲律賓等等。

韓國和台灣發現毒品失控後,都加大了打擊力度,在自己的境內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成功把毒販子趕到別人地盤上了。從2016年開始,菲律賓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毒品戰爭”。警察荷槍實彈到處揪人,稍微有點抵抗就槍殺,毒販屍體橫屍街頭。到現在,據說已經殺掉了五千多人,總統杜特爾頂著來自國際和國內的壓力說,不把毒梟殺光,決不罷休。菲律賓應該算是禁毒成功。

但是製毒技術到了美國後,現在基本呈現這輩子都管不過來的態勢,而且美國那邊也不准備管了,就像新冠病毒疫情一樣,隨他去吧。

日本從明治維新到1970年代最後一波研究冰毒,差不多正好一百年。日本從一個窮得要死的國家兩度​​崛起,一方面向大家展示了東亞國家內在的那股狠勁,另一方面也生動地給我們演示了一遍啥叫“血淋淋的資本積累”,戰爭、殖民、毒品、屠殺,無所不用其極。

如今的日本對毒品打擊力度很大,日本國內毒品問題並不嚴重,以至於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國家曾經在毒品方面差不多把“技能點”給點滿了。

這個經驗很慘痛且怵目驚心,還是要所有人達成共識,對毒販子零容忍,對吸毒公眾人物堅決封殺,不然遲早有一天悲劇就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

附記 : 

很少人知道馬場存放了大量的安非他命。藥物官退休了,由我暫代,馬場有一個很大的倉庫,裡面大多是日本人留下來的軍馬物資,其中有成箱成箱的安非他命,沒有人知道這是幹啥的,也沒有人在乎它的存在。

我只在藥理學上學過這是一種興奮劑。安非他命呈白色的針狀細晶體,摸起來綿綿的,無色無味,我放了一點在嘴裡嚐嚐,沒有覺得有什麼異樣,後來才知道這玩意要用鼻子吸。還好使用方法不正確,不然嘗到甜頭,服役期間可以天天快活了,而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馬場可以成為軍中樂園了。

民國66年我在馬場服役的時候,安非他命和K他命都還沒有被列入管制藥品,後來又被稱為毒品,後者我開業後還大量的使用了幾十年,真是要買多少有多少 。

K他命應用在貓科動物安全性很高,效果也很好,我在國外實習的時候,公貓閹割手術,他們還是使用k他命,不然等你鎮定,插管,別人手術早就做完了。尤其是碰到那些張牙舞爪的貓咪,還發出陣陣的嘶吼,要氣麻,真是難!難!難!當然現在又有許多新的藥物。

談到安非他命,是德國在二戰轟炸倫敦,反航的時候,很多飛機駕駛員疲勞駕駛,而撞山空難喪生,因而研製了這種興奮劑。也許是因為它不具有成癮性,但會產生依賴性,所以很晚才被禁,尤其是日本。作家,畫家,作曲家,好像不嚐一點,就得不到靈感。

馬場的安非他命應該是讓馬匹急行軍的時候使用的。使用的方式我想應該不會是口服,馬吃草,還是要靠微生物慢慢地發酵,然後微生物成為營養的來源。

幫馬灌藥,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先將胃導管插入胃中,然後用一個像腳踏車打氣的唧筒,把藥打入胃中,我曾見過把胃管誤插入肺中的,結果馬跳兩跳就死了, SO SAD!就算口服有效,藥效的產生也會很慢。我在馬場照了許許多多的幻燈片,有些非常有趣,可惜後來都長黴報廢了。

只是好奇,退伍後這些上千萬的白金不知道流落何方了。

( 取自臉書 涂序傑 20201207 老照片PO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