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以此始,必以此終----說美國移民

 以此始,必以此終----說美國移民

【左傳】中的那句,“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誠然,巫者死於鬼,泳著死於水,劍者死於刀。

1965年10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移民語國籍法修訂案》,總統詹森在自由女神像下簽署了它,這被認為是20世紀美國自由主義的三大標杆之一。沒有這個法案,就沒有後來自由、開放、繁榮的美國。

然而,川普執政四年一通操作,從禁穆令到邊境牆,曾經的移民國度變得日趨保守。兩個月之後,如果民主黨掌控參議院,川普過往的移民政策很可能都會被一一推翻。

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天主教總統拜登10月初在葛底斯堡演講時揚言,不允許極端分子和白人至上主義者墊顛覆這個移民國家。( 第一位是甘迺迪 )

拜登不僅要動用行政命令阻止美墨邊境的建牆計劃,還要廢除申請綠卡的財富條件、恢復每年12.5萬名難民的申請限額,此外拜登還要為1100萬沒有綠卡的移民成為美國人鋪路。川普改變了美國,拜登又改回來了。

美國,興於移民,毀於移民。

我們總覺得美國是一個可以自由移民的國度,是移民締造了美利堅,然而在約翰遜簽署移民法案之前,美國的移民政策卻極度的排外。

移民就是這樣,發現一片新大陸,自己先沖上去跑馬圈地,成為既得利益者之後,就不想讓別人再來了。準確點兒說盎撒白人這不叫移民,這叫殖民。

早在1607年,120名英國人乘坐三艘帆船抵達弗吉尼亞,在這片陌生的大陸上建起第一個永久性殖民點,他們也成為第一批定居北美的歐洲移民。13年後,五月花號載著包括35名清教徒在內的102人抵達麻省。

那年冬天,這些船員在飢寒交迫中只活下來了50人,是印第安人送來的給養讓他們得以續命。而後,荷蘭人、德國人、瑞典人、法國人接踵而至,轟轟烈烈的移民大潮開啟了。這些歐洲白人高呼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覺得腳下原本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就是上帝賜給他們這些外來移民的。

在血腥屠殺印第安人和反抗英國軍隊的過程中,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1790年,美國第一次搞人口普查,總共有392萬人。

此後的30年裡,美國的農業派一直佔據上風,種植園裡出生的托馬斯·杰斐遜就是他們的代表。農業派主張限制外來移民,因此從建國算起一直到1820年,進入美國的移民也就只有20多萬人。這30年裡雖然移民少,但美國人大搞西進運動,地盤不斷擴大,人口也增加了將近600萬人。

限制了30年後美國人發現,歐洲的工業革命搞得如火如荼,他們在大西洋彼岸看著眼紅,感覺要想好好地建設美國,還是得優先發展工商業,美國人也開始效仿歐洲搞起了工業革命。

搞工業革命不僅需要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這種沒什麼文化的免費勞動力,還需要更多的具備一定知識、技能的白人,於是,美國開始接納來自西歐、北歐同宗同種的白人移民。

從1820年起、往後的60年間,大約有超過1173萬人進入美國,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西歐、北歐移民,美國的人口在1880年也暴增至將近5000萬人。雖然這段時期移民美國的都是北歐白人,但由於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相互之間也會勾心鬥角,自打歐洲人大規模移民北美以來,這個現象就一直存在。

早在1751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就在文章裡寫道:

“賓夕法尼亞在短短幾年內成了德國的殖民地,他們不學習我們的語言,相反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語言……”由此可見,那會兒的美國人還是希望打造一個單一的文化共同體,而不是搞一個多元的移民國家。

在19世紀上半葉的移民大潮中,美國人表現出的反移民傾向主要就是反天主教,他們擔心一些德國人、愛爾蘭人帶來的天主教會動搖新教的地位,所以那時候的保守派就打出口號:“美國是美國人的!”然後他們就燒毀修道院、迫害天主教人士。

直到20世紀上半葉,美國人仍然非常討厭來自東歐、南歐的天主教移民。

1850年代之後,由於西部開發和鐵路建設的需要、再加上淘金熱的興起,很多來自中國、南美的勞工都紛紛湧入美國。截止1870年,光在美國淘金的華人就有1.7萬人。在很多地方,華人甚至成為礦工中的主力。

在蒙大拿州,華人礦工佔當地礦工的21%、在加州佔25%、在愛達華州佔58%、在俄勒岡州更是占到61%。這些華工被當作“豬仔”招到美國,流血流汗、省吃儉用,為美國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然而,美國人向來信奉實用主義、就是利益至上,用得著移民就引進、用完就扔。

1882年,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出台,禁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期限10年。禁止的理由就是華工的大量湧入、搶了美國人的飯碗。而且,美國不僅不讓華工進入、而且還大肆迫害華裔,華裔人口也開始銳減,1890年華裔有將近11萬人,到1920年只剩下6萬出頭,那幾代老華裔只能在美國社會的犄角旮旯裡苟延殘喘。

不僅排斥中國勞工,美國國會在1885年通過《福倫法》,禁止以合同形式輸入任何勞工。1907年,美國又和日本達成所謂的“君子協定”,禁止日本勞工進入美國。

除了實用主義之外,美國移民政策的另一大特徵就是強烈的種族主義色彩。

美國的那些建國先賢很多都是標準的種族主義者,美國在1790年出台的《國籍法》規定,只有自由的白人才能歸化美國,直到100年後,黑人才被允許成為美國公民。

除了黑人,美國人對東亞黃種人的歧視也深入骨髓,從中國勞工到日本勞工,接連被他們擋在國門之外,當然,這或許也是因為東亞人太勤勞肯幹了。

美國在1920年代接連通過了三個法案,開始建立起移民限額制度,到了1920年代末,被允許進入美國的歐洲移民從原來的每年80萬人下降到每年15萬人,而飽受歧視的東亞黃種人幾乎完全被排斥。

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中美成為盟國,所以美國在1943年底推出了《麥諾森法案》,允許已經在美國居住的華人獲得公民資格、並且不會再被驅逐出境,這相當於是從很大程度上廢除了《排華法案》。在此時期,美國對印度、菲律賓等國的相關限制條款也被廢除。

到了冷戰時代,美國對於移民的篩選也從國籍、種族轉向意識形態。

美國政府搬出所謂“國家安全”的名義,不僅把新的移民堵在門外,大量的合法外僑也遭到審查和驅逐,僅僅在1950年代,美國出於政治原因驅逐的合法入境的外國僑民就多達13萬人。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史,但美國對外來移民的排斥也是一貫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美國對待外來移民的政策會因為宗教、利益、種族、意識形態等因素不斷變動。

堅持實用主義的移民政策或許能夠使美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但從長遠計可能未必如此。因為在大量的外來移民不斷湧入美國的歷史進程中,美國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外來移民很難被美國白人精英主導的主流價值觀所同化,那麼不同移民群體間的利益紛爭也必然會愈演愈烈。

1952年,美國出台了《移民與國籍法》,這部法律融合了以往美國移民法規的大部分內容,可以說是美國現代移民法的基礎。

美國人制定這部法律時,雖然表面宣稱要消除種族限制和性別歧視,但針對某些國家的限制政策仍然存在。不過,從1952年到1960年代中期,在進入美國的大約350萬移民中,歐洲移民的佔比是在下降的,亞洲和拉美移民的佔比都在小幅度地上升。

此時,隨著美國民權運動的興起,反種族歧視的呼聲逐漸站上了政治正確的高位,原本按照民族種族來搞配額的移民政策也變得愈發不得人心。於是,美國國會在1965年以壓倒性的多數通過了《移民與國籍法修訂案》

這項法案徹底廢除了舊有的種族歧視和國籍歧視條款,其配額限制僅分為東西半球兩個部分,東半球每年17萬人、西半球每年12萬人(東西半球的差異配額在1976年被取消),每個國家每年最高限額2萬人(1978年被取消,但全球29萬的總數不變)。

有人說,這個法案還體現出一些人道主義的原則,就是鼓勵家庭團聚,法案規定美國公民的配偶、子女、21歲以上公民的父母移民不受配額限制。

這些條款雖然有些人權方面的考慮,但實用主義至上的原則仍然是貫穿始終的。美國當時的司法部長表示,選擇移民的依據是看他們能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什麼貢獻、而不是看他們生在哪裡。

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

美國人放開移民,雖然表面上是反種族歧視、倡導人權、自由、平等,但實際上是想從全球吸納各路精英人才。約翰遜總統在簽署法律時就說,能對美國的發展、實力、精神作出最多貢獻的人,將首先進入這個國家。

1965年的移民法案對美國的發展太重要了,原先的種族、國籍等條條框框的東西都被打破了,只要你能為美國好好做貢獻、美國就歡迎你。自此之後,美國從全球各國網羅精英人才的能力大大加強,堅實的人才儲備為美國的發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為了更好的吸引人才,美國在1990年又修改和細化了移民法,推出《美國新移民法》。新移民法將移民配額分成職業類移民和親屬類移民。其中還特別新增了投資移民,你要能在美國的發達地區投100萬美元或在欠發達地區投50萬美元、並能提供不少於10個工作崗位,那你和你的老婆孩子就有可能獲得移民美國的許可。

美國人希望用更完備的法律來提升移民的知識結構和人口素質、大力引進人才和資金為美國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

然而你大肆放開移民,進來的不可能都是人才,畢竟人才永遠是少數。放開移民給美國帶來的最大的衝擊,就是非法移民的大規模湧入。

從1965年移民法案頒布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就開始大規模湧入美國。尤其是到了1980年代,湧入美國的拉美人、東南亞人之規模,龐大到數以百萬計。僅僅在1980年一年,就有12萬古巴移民進入佛羅里達州的基韋斯特小島上。當世界各地的人大規模移民美國時,大量的非法移民、難民也成規模的湧入。根據1980年美國的統計,僅僅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就有大約540萬-679萬人。

雖然他們不是通過正規渠道進來的,但是你大肆放開移民、標榜自由人權,整個社會對於移民和難民的警惕性就鬆懈了、對他們的容忍度就提高了,那在非法移民和難民大肆湧入之後,時間長了必然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

美國人也不是不知道,大量非法移民和難民的湧入帶來的社會危害,但是為了讓“自由燈塔”能夠繼續照亮西方世界,那就不能把這些人全都趕走。美國在1980年通過了《難民法》,為進一步接納、安置難民提供法律保障。

此外,美國還會經常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法移民進行赦免,而當這些非法移民被赦免之後,他們的家屬又可以根據“家庭團聚原則”進入美國,這就導致外來移民的數量持續暴增。

在克林頓執政的1990年代,美國國內形勢一片大好,GDP連年高速增長,就業形勢也遠比今天要好得多。而且那時候蘇聯也已經倒台,美國高舉自由民主的大旗,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在這種自信心爆棚的狀態下,美國對待移民自然是非常開放寬鬆。克林頓在演講中說:“新移民對美國說有益的……他們時刻提醒我們一個美國人的真正含義”。

雖然聯邦政府層面對外來移民敞開懷抱,但地方州政府受不了,雙方在對待移民方面的矛盾也日漸凸顯。越來越多的州政府出台自己的移民法,比聯邦法律要嚴苛的多、甚至直接違背了聯邦的法律。

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在移民問題上之所以對著幹,最主要的還是錢的問題。

聯邦政府願意放開移民,那是因為他們不用掏錢,但移民進來之後的巨大開銷,幾乎到要由州政府和次一級地方政府來承擔。外來移民的教育、醫療等等都是要地方財政來填補,此外還有移民大規模湧入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這個治理成本也是由地方財政來出。巨額的財政支出讓地方政府不堪重負。

就拿加州的聖地亞哥來說,根據1993年的報告顯示,聖地亞哥每年在非法移民的公共服務、醫療、司法等方面投入的錢高達7000萬美元,相當於當地稅收的16.7%。所以,越來越多的州政府出台自己的移民法,嚴厲打擊非法移民、對僱傭非法移民的雇主實施嚴厲制裁。

2005年的時候,有25個州出台了自己的移民法,現在幾乎全美各州都頒布並實施了。但在他們各自立法的過程中,經常會與聯邦政府發生衝突,比如在2016年初,以德州為首的26個州政府起訴奧巴馬政府的官司就打到了最高法院。

聯邦政府在克林頓領導下放開移民,州政府財政不堪重負,雙方的衝突日益加深。但那時候美國公共輿論對待移民仍然沒那麼排斥,他們還是覺得移民是勤勞善良的,既然美國是人類的燈塔,那麼拿點兒錢出來養著他們、似乎也是應該的。

真正扭轉公共輿論對移民態度的,是911恐怖襲擊。

911調查結果一出,大家發現19名劫機的恐怖分子全是外國人,他們有的拿著學生簽證、有的拿著旅遊簽證合法地進入美國。甚至拿旅遊簽證的那倆人,他們還沒等學生簽證批下來、就在佛羅里達州的飛行學校裡操練起來了。這時候美國人回過神來了,移民不光要錢,還要命。

2001年6月的一項民調顯示,41%的受訪者覺得應該降低移民地數量,911之後再做調查,這個比例上升了17個百分點。

本來小布希剛上來也是支持接納移民的,911事件兩個月前,小布希還答應墨西哥總統,要設法給300萬墨西哥非法移民發綠卡、甚至更進一步讓他們獲得公民身份。然而,911一來,這一切都變了。

美國在911之後直接把移民政策提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對外來移民全面收緊。而且一視同仁,不管你是歐洲來的還是拉美來的、不管你是工作的還是留學的,只要想移民,那就往死了查。雖然這麼做會讓美國的經濟、教育、科技乃至國際形象造成嚴重的影響,但美國人那時候還是覺得安全問題比啥都重要。

為了阻擋移民,小布希還在2006年向美墨邊境派遣了600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試圖阻止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入境。不過,阻止歸阻止,但對於當時美國國內的1200萬非法移民,小布希政府倒沒有想把他們趕出去,而是敦促國會幫助這些非法移民獲得合法居留的權利。但這說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直到2014年奧巴馬通過行政命令強行推動移民政策改革,這個議題才有些進展。奧巴馬簽的行政命令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暫停遣返符合條件的非法移民,這一政策將惠及1100萬非法移民中的近500萬人。

但當奧巴馬宣布這項政策的時候,美國輿論卻很冷淡,各大電視運營商甚至都沒有直播,這和2006年小布希宣布向邊境派兵時的媒體反應截然不同。

原因不難理解,美國經濟不好,大家就更希望來限制移民、並加強對邊境的管控。總之,那個時候保守派已經佔據了上風,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為兩年後川普登頂白宮做好了鋪墊。

川普的移民政策大家也都知道,幾乎是全面限制。

共和黨一直擔心非法移民大規模湧入搶了中下層白人的工作、並進一步惡化美國社會的治安狀況,而且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必然會引髮美國社會的分裂。美國社會近幾年高度分裂,以前的移民政策怎麼著也得背個鍋。

▲美墨邊境

但是民主黨人偏要反著來,拜登在競選前就承諾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移民政策,如果民主黨能夠掌控參議院,那麼拜登的計劃也就會被順利推進。放開移民後最得益的肯定是拉美移民,畢竟近水樓台先得月,而且由於川普近年來建邊境牆嚴打非法移民,那些想去美國的拉美人肯定也都憋壞了。

對於美國來說,拉美移民非常不同於歐洲和東亞移民。

與遠隔大洋的歐洲和東亞不同,拉美在陸地上緊挨著美國,美國與墨西哥接壤的邊境長達3000多公里,就算全修上邊境牆也擋不住拉美人翻牆、挖地道啊。美墨邊境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邊界線,每年都有三四億人次以合法的方式通過美墨邊境。

另外,每年幾乎有100萬的非法移民試圖穿越美墨邊境前往美國生活,其中80%是墨西哥人,其他的都是從中美洲千里迢迢趕過來的。

這裡有必要替非法移民做個辯護,大家一聽非法移民可能覺得他們的犯罪率會很高,但是研究顯示,非法移民的犯罪率要遠低於美國本土公民。

雖然犯罪率低,但拉美移民持續大規模的非法湧入,會擠占一定的公共資源、搶奪更多的工作崗位,他們願意賣力氣從事那些低端工作、要的工資還低,那麼中底層白人就競爭不過這些拉美人、就很可能失業,從而引發社會治安的惡化。

這種給非法移民扣帽子的邏輯看起來有點兒流氓,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其實,非法移民大規模湧入帶來的最大的治安問題是毒品氾濫。

現在拜登的副手賀錦麗想要推動全美範圍內的大麻合法化,前段時間美國好多州都宣布大麻合法化,把大麻合法化的地圖和今年美國大選的選情地圖拿過來對比,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今年支持民主黨的那些州基本上都實行大麻合法化了。其實,美國的毒品氾濫就是拉美移民從墨西哥帶進來的。( 參閱墨西哥往事 )

美國的農業太過牛逼,所以墨西哥人只能靠種大麻、種古柯為生。墨西哥人吃美國人種的糧食,美國人抽墨西哥人種的大麻,多麼完美的產業互補。

有人說,吸毒是你美國人自己的問題、你自己都合法化了,關人家非法移民屁事。雖然理是這麼個理,但是美墨邊境管控不起來、非法移民持續湧入,那麼毒品氾濫就不可能被解決。毒品氾濫解決不了,失業率就會飆升、社會治安就會進一步惡化,這完全是死循環。

上面說得還只是拉美非法移民對社會治安的影響,此外還有更深遠的,就是美國種族結構的改變。

截止去年7月,美國的拉丁裔人口達到6060萬,占到全美總人口的18.5%。1970年時美國拉丁裔人口還僅僅有960萬,現在翻了6.3倍,而且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增長率也很穩定。拉丁裔早已超越黑人,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少數族裔,西班牙語也成為美國繼英語之後的第二大語言。

美國大約78%的拉丁裔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搞得現在美國的很多中小學和高校都在教西班牙語,現在的美國學生在選擇學外語時,有將近70%的人都會選擇西班牙語。

拉丁裔不僅帶來了西班牙語、還帶來了天主教,70%的拉丁裔都信天主教。而之前我們說過,在19世紀的移民大潮中,美國的移民政策是極力排斥天主教徒,因為他們擔心天主教會動搖新教的地位。

當時的白人新教徒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無所知黨”來開展反天主教的活動,“一無所知黨”又叫“美國黨”,可見在他們眼裡,美國是新教徒的美國。

一直到二戰時期,天主教徒在美國社會都是處在飽受排擠的弱勢地位。

天主教徒真正讓美國人另眼相看是從甘迺迪開始的,甘乃迪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信天主教的總統,然後很快就被刺殺了。直到今天,美國才選出了歷史上第二位天主教總統——拜登。

經過幾十年開放移民之後,信天主教的拉丁裔移民成了美國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2007年的數據,新教人口占到總人口的51.3%,而天主教人口已經占到23.9%。

拉美裔移民不僅穿過美墨邊境大規模地湧入美國,進來之後還特別能生。一組數據,美國白人女性平均一生只生0.9個孩子,而拉美裔女性平均一生要生8.6個孩子,這個就太可怕了。照這個速度,若干年後的美國,還是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白人的天下嗎?

按理說這種人口置換的趨勢應該引起美國白人精英的警覺,就算不採取措施、也得多多少少控制下移民才對。但民主黨不管這個,他們也並非不知道大規模放開拉美裔移民的危害,而是現實的政治利益不允許他們這麼做。美國政客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什麼事兒都乾得出來。

比如拜登的搭檔賀錦麗,她以前當檢察官的時候是嚴打吸毒的,她曾經親手把1500個吸大麻的毒鬼送進了監獄。然而現在的賀錦麗,居然想推動美國全國都實行大麻合法化。而且,賀錦麗曾經反天主教反到偏執狂的地步,她曾在確認聯邦法官時公開反對天主教,但這不妨礙她現在和天主教徒拜登合作。

美國民主黨人大力接納拉美裔移民,最直接的變現,就是可以撈到他們的選票。拜登想讓1100萬非法移民獲得公民身份,如果能搞成,那這1100萬人將來拿到投票權後就大概率會投給民主黨人。

民主黨不這麼做貌似也沒辦法,民主黨的靠山是跨國資本,所以就得盡力推動全球化讓跨國資本能更好地撈錢。全球化進程加速之後,製造業流失,中下層白人就都跑去支持共和黨了,所以民主黨就不得不去盡力討好黑人和拉丁裔的選民、從而能夠收割他們手裡的選票。

但是民主黨這麼搞,非法移民越來越多、合法移民也越來越多,中下層白人的工作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並且公共福利、社會資源也都被逐步擠占。長此以往,也就必然會引發中下層白人的反彈,美國社會也就愈發分裂。

寫在最後:

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締造的國度,美國的偉大也是由移民締造的。

這些移民都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內、從不同的國家來到北美大陸,然後又在美國的不同地區過著不同的生活。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始終,美國數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宏大的移民史。

既然有那麼多的“不同”,那麼來美國的移民越多,人種、文化也就越多元,不同群體間的利益訴求也就越多元。當美國過得好的時候,大家就都有飯吃、都能過得好;當美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吃不上飯,那麼彼此之間的利益矛盾也就爆發出來了。

一旦有利益、有衝突,有一部分人就開始使壞了,他們會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而毫不猶豫地去毀掉其他群體的利益。

美國是個利益至上的社會,不僅資本家的資本利益至上、政客的政治利益也至上,於是,不同的資本集團、不同的政治黨派就開始尋找與自己理念、利益相一致的群體,最終形成左派和右派兩個陣營。

在各自陣營裡頭,選民投票、資本出錢、政客施政,這是一個牢不可破的鐵三角。他們結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利益,不僅從全球攫取利益,也從對方的陣營裡攫取利益。

總之,只要有利益可圖,就沒什麼不能幹的。當非法移民問題、毒品氾濫問題都被政客放在利益天平上衡量的時候,這個國家也就沒什麼希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