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隋煬帝的秘密,皇帝與門閥的900年戰爭!

隋煬帝的秘密,皇帝與門閥的900年戰爭!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公元25年,劉秀終於達到職業最巅峰,在河北鄗城稱帝,之後在11年的時間平定四方,君臨天下。可是,當了皇帝,劉秀才知道,這工作太不好幹,還不如自己原來作個小貴族逍遥自在。因为没有財政收入,收不上來税,政府入不敷出,皇帝太窮了。

東漢,是一個嶄新的王朝,劉秀和大漢皇室其實已經八竿子打不到了,攀親戚要攀到劉邦的九世孫。可是東漢剛一降臨,就仿佛已經是進入了暮年,垂垂老矣,面對困局左支右絀。全國基本上都是豪强貴族建立的莊園經濟,什麼是莊園經濟呢,以地主貴族為中心,不僅兼併一個區域的所有田地,還壟斷了人口,整個區域的農民都成了他們家的奴婢,有田有人有錢,是完全封閉的經濟體,和國家的税務體系没一點關係。儼然就和西歐中世紀的封建領主一樣,各自為政,劉秀身為皇帝,也拿這些莊園主没辦法。何況,過去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任何一個政權要有財政征税,就需要有在編户口,需要更多的農民登記在國家户籍中,以備繳納田租賦税、服兵役和皇帝修邊塞軍事設施、造宫殿等的勞役。

可是到了東漢時代,根本就没有什麼在編户口,人是有不少,那是生物學上的「人」,在社會關係上,叫「奴婢」,都屬於豪强地主的私產,和國家没關系。不到1%的豪强貴族佔據了全國90%以上的農田和60%以上的人口。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時候都不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而是「半封建制半奴隸制」社會,在當時的觀念裏,奴婢根本不算人,主人可以找個藉口随意處死奴婢,心腸好點的主人還會賠點錢,多數豪强處死一個奴婢比殺個牲口區别並不大。如大家都聽說過的故事,東晉時石崇勸酒斬美人,在宴請賓客的時候,賓客如果不喝酒,石崇就把端酒的奴婢斬殺,一直沙到賓客喝酒為止,結果後面碰到了個狠人大將軍王郭,根本無所謂,就像石崇是在打死了蚊子一樣,連殺數人,不為所動。

謊報田產、瞞報人口,是豪强地主的日常工作,要知道,劉秀也是從小豪强起家,這些事情他門清的很。最後税收不上來,地方官和豪强地主相互勾結,各種數據随便偽造;而對農民,不僅丈量土地,還把房舍、里落都作為田地丈量,以上暴衝數,本來沒幾個自耕農,現在國家的負担全落他們身上了,地主越來越富,農民越來越窮。最後越來越少的在編農民還要承担國家的各種徭役,逼得農民把心一狠,賣身為奴婢,依附地主豪强,日子還好過些。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國家控制的人口越來越少,豪强控制的人口越來越多;田賦、人頭税、徭役,支撑國家經濟體系的三根支柱,劉秀一項都搞不定。如果時間倒退200年,在漢武帝的時代,是容易解決的,直接發文就可以了,一紙號令,可以讓凡是財富在300萬錢以上的巨富豪門,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如果不够,那就再發一張號令,向全國的豪强征收資產税。不服者殺,如郭解是也。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朝廷,遠不能和武帝時代相比,在武帝之後的多個皇帝,對貴族豪强是妥協和收買,經過幾百年發展,現在的豪强可不單單是有錢,閉門成市。許多大地主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他們兵强馬壯,將自己的莊園修建成了塢堡,足以和朝廷抗衡。

他們從自己的奴婢中招募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同時也進行軍事訓練,暫時便以部曲形式投入打仗。一個小莊園主的豪强,儼然就是一個小國家,在自己的領地内,就是皇帝。要知道,劉秀能奪取東漢政權,事實上就是地主武裝的勝利。

在沒有適當發掘人才的途徑下,任人為親是天性使然。舉孝廉,來的都是貴族官宦子弟。於是,劉秀面臨的問題就是,他的執政工具,執行命令的官吏和地方豪强是一伙的,可能自己的官員又都是豪强推荐上來的,你想要革他們的命?他們覺得革劉秀的命勝算還更大點。

且全國都是莊園經濟,你今天動了張三,李四王五馬上就知道下一個就拿他們開刀,東漢時期,人人都有槍桿子,你要搞我,我就先下手為强,最後誰做皇帝,還不知道呢。

但是劉秀不甘心就這樣碌碌無為,公元39年,下令度田,即要求各州、郡,清查人們占有田地數量和户口、年紀。

果然,剛推進下去,根本搞不動,度田成為了政治運動,在推進中,劉秀接接見留郡派來的官吏,看見他手裡拿著寫「穎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的木牘。光武帝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追問他,他不肯回答,却說這木牘是在路上撿來的。劉秀火冒三丈,最後才搞清楚,很多地方如穎川、弘農集中了規模化的豪强貴族,地方官根本不敢丈量土地,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其實很多地方官根本就不把皇帝當回事,他們自己就是地方豪强的代表,榮辱一體,這麼幹不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劉秀不信邪,殺了一批不願意出力的官吏,結果全國馬上開始烽烟四起,豪强貴族們開始帶兵甲請願,這還是好的,更多人匯成比較强大的武裝力量,他們攻殺地方官吏,遇官兵前來鎮壓,便像鳥獸一樣散開;一旦官兵離開,又聚集在一起。這些鬥爭以青、徐、幽、冀四州最為激烈,給東漢王朝以極大的震動。眼看著搞下去,不是收不到税的問題,是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的問題。

面對這種局面,劉秀一籌莫展,最後不得不作出讓步,度田法令草草收場,不了了之,随後眼睜睜的看著豪强大族不斷做大。作為算有軍功的開國皇帝劉秀都妥協,更不用說後期的皇帝了。

所以最後評價道: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强亡。這個强,很多人解讀為一方面指豪强,一方面指從漢代進入三國亂世,事實上國家並非没有錢,只是君權已羸弱不堪。

豪强最終發展為軍閥,東漢滅亡後,袁紹等士族大家快速發展,基於中央集權的極度衰弱和太守、刺史權限上升,中央對地方逐步失控,地方上的軍閥往往把國家軍隊變成自己私人的家兵部曲, 藉以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雄踞一方。

而民間呢?一面是權貴豪門奢華無度;另一面則是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漢代大儒董仲舒也曾說: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權貴奢靡、奸商暴富,市場混亂、國弱民貧。

從秦始皇開始,以郡縣制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基礎,而漢武帝通過推恩令進行了强化,但是武帝時代對豪强的壓制並没有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皇帝没有有效的工具來確認帝國的權利機構,簡單點說怎麼去搭建權力金字塔?依靠的憑藉是什麼?

所以武帝之後在隋煬帝之前,700年間門閥政治進行了全面反撲,皇帝没有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人口、田地這兩項,始終中央爭不赢地方,君權爭不赢門閥貴族。中央集權的制度無法真正建立與落實。劉秀面對豪强,還想到了進行壓制去鹹魚翻身,但是從漢代之後的600年,皇帝對於豪强已經徹底失去了鬥志,更多的是收買與聯合,因為根本搞不赢。

歷史上每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在初期的時候都是欣欣向榮的,在經過百年之後才進入遲暮,但是不包括東漢到隋唐的700年。

到了司馬炎建立大一統的晉王朝,一開始就不是靠軍功獲得皇權,而是得國不正,靠的是收買士族大肆給他們好處,保障士族們永遠富貴,最後共治天下,中國徹底開了歷史的倒車,進入門閥政治時代,所謂門閥政治,就是國家選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導致門閥士族壟斷了政府的官職。而門閥貴族又通過大族之間互相聯姻,在統治階級内部購成了一個穩定的貴族階層,並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權制度。

整個晉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貴族共和國時代,皇權與貴族共享權力,整個朝廷都没有追求,一起共享太平好時光。當一個社會階層没有流動性的時候,最終的局面是各階層失去追求,荒淫奢靡之風盛行,永遠也不可能出現雍正那樣的勞模。

因為士族階層不需要努力了,永遠擁有財富和權利,出生就已經是巔峰,要奮鬥也没有目標,而庶族也只會渾渾噩噩,因為反正没有上升的空間,奮鬥一輩子都没用。好比土地如果是財富的象徵,普通人家發現努力幾代人都買不起,而富豪子弟含著金湯匙出生,永遠不愁吃喝,就會正個社會都没有動力。

於是,從司馬炎開始,開創了奢侈的先河,他在位時,宫中有選中的處女萬人以上,宫中嬪妃多了,連自己也搞不清每天晚上應該到哪特嬪妃處過夜為好,於是想出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招數,讓人製作了一輛羊車,讓幾隻羊牽引著,羊車停在哪個嬪妃處,就在那裡過夜。上行下效,大官僚何曾,每天的膳食就要費錢一萬,吃一碗倒掉一百萬,還埋怨老是没有什麼可吃的東西。他的兒子何劭又勝一籌,每天的膳食費高達二萬。

著名的大詩人阮籍的侄子阮咸,一生都沉湎在酒裡。他還用一個大盆來盛酒,讓一群豬來飲酒,自己和豬一起共飲,當然,他們管這個叫魏晉風範。類似這樣極端頹廢放蕩的例子,在司馬氏集團中比比皆是。皇帝司馬炎到女婿王濟家做客,對一道蒸小豬讚嘆不已,王濟得意地揭開謎底,原來小豬是用人奶喂大的。

到了最巔峰時期,王愷與石崇鬥富,轟動朝野。晉武帝的舅舅王愷,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里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轟動了。石崇成心壓倒王愷。他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缎,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

王愷腦羞成怒,向晉武帝要了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向石崇炫耀,結果石崇冷笑一聲把珊瑚砸得粉碎。随後一群随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幹挺秀,光彩奪目。至於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認輸。

翻看歷史紀錄,晉朝的士族們已經錢多到不知道怎麼享樂了,於是但凡關於這一時期的人物,都注重打扮自己,總是被描述外形俊朗,膚色白皙,體柔骨脆,那時有美得到現在都常被人提起的超級大帥哥潘安,有美得被粉絲們看死的大明星衛階。

王羲之見到杜弘治時讚嘆: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這是當時通行的士族審美標準,所以抹粉熏香是一個優秀男人不能不做的事。出門之前,士族們一定要抹得面如白玉,熏得香氣撲鼻,然後才信心十足地握著拂塵,找人聊天,只有打扮和聊天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當然,如果是上流社會,那生活真的是天天都泡在蜜裏,可是普通人家,却是人命賤如螻蟻,無人關注他們的死活,随意被士族杖斃。

所以才有了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上層飽食終日,底層没有空間,政風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西晉只用了區區50年就被外族爆錘,中華進入了最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但黑暗中也孕育了希望,中國進入民族大融合時代。殘存的司馬家族南渡靖康,開啟了東晉王朝,琅琊王氏成為了士族的代表,已經根深蒂固,與皇權共治天下。

其實如果是單純的看東進時代的君臣交流,都不知道誰是君,誰是臣,皇帝給王導的手詔總是用「惶恐言」、「頓首言」、「敬白」之類的語言,他還親自駕臨王導的府邸,禮敬王導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導上朝時,成帝都要起立相迎。這個時代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皇權是絕對受限,可是啥都幹不了,一點也不美好。在東晉王朝中,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吉祥物,無關政局的重要性,權力在有限的幾個士族大家中來回讓渡,皇帝随時可以被士族廢棄。

所謂的貴族共和制度,到底好不好呢?歷史很快給了我們答案。

南邊的東晉王朝是士族治理天下,苟延殘喘了103年,而北方長期處於分割與戰亂之中,但一旦北方回過神來,以摧枯拉朽之力隋朝就攻滅了晉朝。雖然事實告訴我們,南方的經濟比長期戰亂的北方强得多。但那不管用,制度的先進性終於在歷史上發揮了作用。

因為晉朝是繼承了幾百年的腐朽制度,而北朝「北邊不斷更迭的政權,北周隋朝等我們統稱北朝」却不斷在戰亂之中煥發了新生。南方是真正的國弱民强,而這個民,僅僅指有限的貴族集團。北朝做了件事情,是腐朽昏聵的晉朝無法做到的,而這件事情奠定了最後的成敗。

由於長期的戰亂,一方面導致很多早期的士族最終消失,一方面導致有大量的荒蕪田地。雖然北方也產生了新的貴族,但不會如南方那麼根深蒂固,盤踞六七百年之久;於是北魏開始搞均田制,給老百姓分田地,這樣國家就有了大量的登記在册的人口,進而產生税賦,農民不需要庇護在士族的名下做奴婢。這個事情,東晉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所有的土地都是士族的,皇帝都動不了。

很有意思的是,北方是民族大融合時代,所謂五胡十六國,你殺我我殺你,不斷的政權更迭,但是能够勝出的皇帝必然是有强大的軍功並控制軍隊,就一定有能力推動改革,誰不聽話就殺誰,誰阻擋改革就送誰下地獄。而南邊東晉的皇帝是與士族不斷妥協的結果,皇帝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自己都被士族控制,還敢去分他們的田地 !?

北方一旦開始分田地,南北方的攻守之勢馬上逆轉,因為南邊的庶民没有任何權利,自然想跑到北邊去,結果就是北邊的國家統計的人口越來越多,南邊什麼人都調動不了。

加强皇權有什麼好處?北邊的隋朝想要統一天下,就會匯集全國的人力物力,但是南邊是貴族共和,每個貴族都想守住自己的財富,國家根本就是個概念和形象,三次北伐都是做樣子,完全無法發動對北邊的攻勢,能守住自己這一攤子家業才是大家的夢想。

說句最簡單的,北方的人口屬於國家,需要服兵役,南邊的人口屬於士族,是貴族的私產,貴族憑什麼拿自己的私產為國家打仗?在此基礎上,589年隋軍没有懸念的攻入建康,俘虜陳後主,統一全國。這是一場没有懸念的滅國戰爭,代表北方自由民對南方奴婢管理的貴族共和的勝利。

隋朝统一天下,但是核心問題依然没有解決,就是皇帝如何治理天下?怎樣改變權力的世襲局面?怎麼安排自己的權力結構?如果没有合適的人才推荐機制,最終龜族階層必然死灰復燃,結成死板一塊。

隋朝統一天下後,時間過去了短短的27年,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被絞殺於陽州,兩年之後,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後後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開啟了中華民族最絢麗多彩的盛世偉業。而隋朝,38年就玩完了,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但凡王朝活不長,歷史上都不會留下什麼好的繼仔,都已經死了,誰還給她說好話?

隋煬帝的歷史给後面的民間文學,留下了大量的素材和遐想的空間,各種野史盡情發揮想象力博人眼球,尤其是在隋煬帝的荒淫無道重點描述,成了SM的開山祖師爺,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比如楊廣修建了迷樓,所謂迷樓,神仙在裏面也要迷路,而這是隋煬帝所修建的秘密淫樂場所,派人從全國各地篩選美女送到迷樓裏來供他玩樂。

楊廣還下令皇家畫工繪製無數的春宫圖懸掛在迷樓中,可以想象一進到這個迷樓,就會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神秘氣息讓人心曠神怡.....這裡還有許多不可描述的高科技玩意兒,比如有個大臣為了討好楊廣發明的一個小車,將美女放上這個小車後,車上有一個機關會啟動,於是美女的手脚就會被全部卡住,一動也不能動,然後就任楊廣擺布....

看到最新發明,楊廣龍顏大悦,開心的嘴都合不攏,不僅重重賞賜了這個大臣,還給這個小車賜名為任意車。這些我們就不論真偽了,將所有的形容和修飾去掉之後,翻看歷史,隋煬帝楊廣幹了3 件事情却是板上釘釘的。

第一是遠征高句麗。

一定要注意這裏的高句麗可不是今天的朝鮮,熊貓不是貓,高句麗不是高麗。

在南北朝的亂世,高句麗在遼東地區已經營二百多年,是農耕文明而不是遊牧民族,依山修築無數易守難攻的城池,鼎盛時期軍隊達到60萬之多,可說是枝繁葉茂,根深蒂固。

在當時,高句麗城池堅固,是對中原王朝的强大威脅,遠征高句麗,是開啟大一統王朝的必要任務,也是為了收復遼東地區的漢代時的固有疆土,而不是單純的好大喜功。所以,從隋文帝時期開始,到了唐太宗時期,李世民也屢次攻打高句麗,非要打下來不可,一直到公元668年歷經大半個世纪最終搞定了這件事。

但是李世民的治國與軍事才能遠遠高於楊廣,這是一個事實。因為不管記載的細節真實與否,楊廣三次慘敗,死者十之八九,這個成績比起他爹楊堅來都根本難以啟齒,說不出口。

楊廣時期遠征高句麗根據紀錄就是在胡整,下詔集結天下的軍隊,不算後勤部隊的純兵力就有100萬以上,要求無論南北遠近,都要匯合於涿郡。除了軍隊以外,另外長期來往在路上的有數十萬人,擠滿了道路,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氣盈路,天下騷動。最後導致户口銳減200萬,高句麗没有打下來,大隋已經烽烟四起,這成了煬廣身死國滅的導火索。

而在李世民時期,面對隋朝的歷史教訓,唐太宗說:煬帝無道,征遼東時,人們打斷自己的手足來躲避出征與徭役。朕現在征高句麗,都是選那些願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據說一些没能跟随出征的人,都憤嘆抑鬱。

遠征高句麗時,唐太宗的車駕至定州,唐太宗親自慰問生病的士兵,把他們托付給州縣治療。最後有很多人自願以私裝從軍,都說「不求縣官賞勳,惟願效死遼東!」所以,無論怎麼給楊廣洗白,楊廣打高句麗時屢戰屢敗,死傷無數,而唐太宗親自上陣,連戰連捷,大破高句麗,這是不能改變的結果。

楊廣幹的第二件事情,是修建大運河。

修建" 最在當代,立在千秋"的大運河,也是必須要幹的事情,隋唐時期,長安和洛陽成了國家的中心,但北方經過長期戰亂,長江以南地區,在三國以後却相對平穩,己百年中得到了長足發展,經濟上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當時的荆州與楊州非常富庶,整個南方也成為了魚鹽以及絲麻布帛的全國供應地。

可是,黄河和長江都是東西走向,江南的物資通過航運根本到不了長安,而陸路運輸的成本是河道運輸的10倍以上,修建一條南北貫通的運河就可以有效地把國都與經濟中心連接起來。

這件事情事關國家千秋大計,影響深遠,楊廣幹了,李世民也接著在幹,可以說楊廣在修建隋唐大運河的時候横征暴斂,但没有人能否認隋唐大運河的價值。這項偉大的工程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8個省份,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作用,是讓後世王朝穩定的一項核心工程。( 注一 )

而真正要楊廣命的,是他幹的第三件事情,科舉制度。

前兩件事情是導火索,如果楊廣不搞科舉制度,以當時隋朝的國力,楊廣還可以繼續做個50年没什麼問題,但是科舉制度一搞,楊廣就徹底没活路了。

公元606年,楊廣迫不及待的設置進士科,為朝廷輸入新鮮血液,避免再次出現皇權旁落,貴族不斷坐大的現象,這也標誌著影響中國歷史的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此時,政論文章是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内容,朝廷選出那些才華出眾、文筆優秀的人才,對他們委以重任。第二年,科舉考試的科目已經增加到十科。

遠征高句麗,修建大運河這輛件事在當時勞民傷財,得罪的是老百姓,導致民生凋敝,怨聲載道,但基本上對官僚貴族的利益没有損失,反而可能有好處,而第三件事情得罪的是整個門閥,將威脅到櫃族士族的權利,現在從上到下,楊廣都没有擁護基礎了,最终被以關隴集團為首的門閥集團推翻。

南方有士族,北方一樣有門閥,只是不像南方盤根錯節那麼多年。當年隋朝的建立,與關隴集團貴族有不可切割的關系,所謂關隴貴族,就是北周時代確立的8位柱國將軍,每個人都赫赫有名,很多人是我們都熟悉的歷史人物: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的爺爺、李弼-李密的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楊堅的岳父、侯莫陳崇。

這八個世家縱横北方一百多年,西魏,北周,隋,唐嚴格意義上都是在這8家中來回爭奪,他們為著共同的利益,崇尚軍功,交替支持,有鬥爭也互相聯姻,結成活躍在中國歷史舞台中央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容耀,莫與能比」從楊堅始,就對關隴集團深懷戒心,否則腐朽的門閥政治必然再度重生。

為了打壓軍事貴族集團,楊堅用心良苦,不斷的提拔更有生機的中下層地主進入政治舞台,釋放民間生產力,推動國家的改革發展。同時,楊堅對府兵制進行君主直轄,最大限度的限制了關隴集團的權利。

但是,這些對於傳統貴族來說,都不是最要命的,真正要命的是楊廣開起了一個時代,就是全新的政治結構的塑造,以科舉制度選拔國家管理人才,這將徹底終結貴族們的權力世襲之路。

因為以往怎麼選拔官吏,都是大家坐一起討論,根本没啥標準,相互給面子,怎麼選拔都在大家認識的幾個人裏面倒腾,現在可好,遊戲規則完全改變了。

楊廣廢除九品中正制,是適應歷史趨勢的官吏選拨制重大改革。中下層地主與貧寒子弟,從此可通過讀書應考成為國家的官員,一舉擴大了人才來源和統治根基。不僅如此,楊廣還剝奪了大部分關隴集團貴族世襲爵位的特權。他下詔將原有的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爵位,唯留王、公、侯三等,剩下的都直接廢掉了。

這幾套组合拳下來,就要了關隴貴族的老命了,嚴重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原有的軍事、經濟、政治特權被逐步被剝奪殆盡,子孫後代也無法把家族的基業傳下去。

我們要清楚一點,滅掉隋朝的軍隊,絕非農民起義軍,而都是關隴集團組織的貴族軍隊,首先是關隴集團核心人物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乘楊廣二次征伐高句麗時在黎陽起兵,其中大部分是關隴集團後裔來進行支持。

随後星火燎原,關隴集團的各貴族加上已經有苗頭的農民起義軍烽烟四起,成為打擊隋朝的中間力量。直到617年,蒲山公李密和唐國公李淵相繼起兵,割據一方,眾多關隴集團世族紛紛加入其中。而此時的楊廣,本想靠遠征高句麗增加自己的軍功,没曾想三次一次敗得比一次慘,意志力完全崩潰,最終徹底放棄,在離宫内整天飲酒作樂,頹廢不堪,最終走上了不歸路。這才是隋煬帝身死國滅的真正原因。

可以說楊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戰略上做的幾件事情方向都是對的,否則李世民也不會接著幹,但奈何眼高手低,過於急躁,最後功敗垂成,被關隴集團反撲。

但是開科取士這件事情,楊廣幹了,李世民也在接著幹,因為不這麼幹,最终完蛋的會是自己,君權必然再次旁落。而經過隋末亂世的戰爭,關隴集團已經整體開始崩潰,山東豪傑與科舉寒門的加入,更推進了其瓦解進程。

科舉制度的確立,最終明確了當時的管理制度,楊廣對中國的影響,也遠勝於前兩件,直接將中國政治制度從隋唐開始有了一個明確的分界點。

李世民比楊廣要平穩得多,推進得有條不紊,一直到武則天時代,不只完善了科舉制度,更非常重視科舉選拔出的人才,錄取名額遠超前期,一經任用便委以極其重要的職務,從這個時後開始,大量寒門士子得以進入朝廷,取代了士族的權力世襲,成為各方博弈的新力量。

公元659年,長孫無忌被武則天流放嶺南,這標誌着關隴集團的最终瓦解,而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659年,歷經近900年的皇權與貴族之間的戰爭,皇權得以勝出,而中國也進入了真正的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時代。

( 注一 )

其一 :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其二 :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