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劉徹與豪強資本的戰爭 ( 轉貼 )

劉徹與豪強資本的戰爭---安內

漢武帝時代的國進民退,退的究竟是誰???

如漢武帝時代徵收鹽鐵稅,拿了利潤去犒賞勇士,去討伐匈奴,解除北方人民的戰亂之苦。不讓漢武帝收鹽鐵稅,鹽商們難道就會不掙錢做公益白給人民送鹽?資本掙了錢,會去打匈奴嗎?用腳丫子都能想到的問題。 

英國的資本出海,是因為可以到非洲和美洲去搶劫,打匈奴能掙錢嗎?中國的資本能幹嗎?就如同現在指責國企的壟斷一樣,簡直是一派胡言!來,這些人讓資本去青藏高原修4G、5G網絡,看他們願意不願意賠錢。

讓資本去窮鄉僻壤架電網,建水網,5毛錢一度電,2毛錢一度水,看他們是不是願意? 

前段時間,「巡迴檢察組」熱播,用米振東這個人物扒下了所謂「俠客」的畫皮,他們不過以個人道德的評判替代法律,以正義之名行殺人之實。

俠客,助民於水火之中,救國於危難之中。但歷史上所記載的俠,其實多數是批著俠客之皮的地方黑惡勢力。

漢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俠,就是郭解,以黑惡勢力的身份進入了史記。

根據歷史的記載,郭解少年時陰狠毒辣,論起「比狠」讓所有人都退避三尺。對鄰居們稍有不滿,一言不合就動手殺人。這時候的郭解,尚未成氣候,是當地最知名的「大混混」,要殺人只能自己親自動手。不止殺人,這貨沒事還打劫,幹了數不清的雞鳴狗盜、盜墓、私鑄錢幣的勾當。 

當然,從古到今的黑社會,都把義掛在嘴邊,把關二爺供奉在台上,對他們繳納了保護費,就會講義氣,你要不接受盤剝,就是你不講義氣在先,他們就會「懲奸除惡」,義與不義,標准在人家手裡。

但是,沒人奇怪嗎,所謂的俠客們,從漢代的俠客列傳,到唐代的虯髯客傳,到今天的笑傲江湖,歷來俠客們總是不愁錢花。 

郭解屢次犯事,但運氣好到爆,當時正是文景之治,講究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動不動就大赦天下,加上郭解買通獄卒,多次入獄,最後居然啥事都沒有放了出來。

殺了人居然沒事,郭解快速成為了當地的混子們的偶像,被認為是道義的化身,越來越多的人視郭解為楷模,以他的行事風格來辦事,郭解慢慢的從大混混開始升級到黑惡勢力的扛把子。中外許多黑老大殺人販毒,無惡不作,卻因為他孝順父母、通古知今、彬彬有禮,彷彿充滿魅力,結果成為無數混混們的偶像。 

在後期,郭解已經成為了當地替代官府的裁決者,洛陽人有相互結仇的,城中有數以十計的賢人豪傑從中調解,兩方面始終不聽勸解,但只要找到郭解,就沒有人敢繼續鬧下去了。 

郭解在家鄉很受人們尊重,但有一個人,對郭解態度很傲慢。郭解的門客要殺了這個人,被郭解制止了,人們愈發的崇拜郭解。是怎麼不尊重郭解呢?歷史中的記錄,就是那個人見了郭解不行禮,不拿正眼看他。

如果郭解的粉絲把這個人殺了,那就是殺了,郭解這次沒有幹違法的事情,就被認為是道德楷模,這三觀簡直是歪到天上去了。

後來,郭解便派人問了這個人的名字,暗中囑託當地官吏,說:這個人是我最好的朋友,輪到他服差役時,請加以免除。以後每次輪到服差役時,官府都會豁免此人。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郭解已經與當地的官府合流,可以左右官府的行政命令。慢慢的,郭解的勢力越來越大,後面有了兩個超級重量級粉絲,一個是太史公,一個是衛青大將軍,從筆桿子到槍桿子,都成了郭解的朋友。 

郭解的幸運,是他發跡於文景之治時代,但是他的不幸,是後期碰到了意志力強大的漢武帝。 

當時,漢武帝正在推行一項政策,將天下豪強遷往長安附近的茂陵集中居住,一則充實京師,二是打擊土地兼併,三是消除當地不安定因素,遷移標準是家產三百萬以上。郭解也在遷移名單當中,但他並不想走,居然說動了大將軍衛青向漢武帝說情。

如果換做一般的糊塗皇帝,這個事情可能就過去了,但想必此時的漢武帝心中是狂怒不已,打擊地方黑惡豪強勢力,是漢武帝的一向方針,現在朝廷堂堂的大將軍,居然給一個地方黑惡勢力說話,簡直就是有了通天的本事,如果放任下去,後面還了得?

漢武帝斷然拒絕了衛青,郭解最終舉家遷往茂陵,出發時來送行的朋友和粉絲幾乎把道路都給堵死了,僅贈送的路費就多達千萬。到達茂陵後,因為豪強集中扎堆,郭解如魚得水,關中的富豪們聽到他的名聲,都爭著與其結為好友,郭解的名聲震動中央。 

郭解武功高強嗎?沒有武功。

漢武帝忍無可忍,聽說郭解殺人無算最後居然都不了了之,要求有關部門成立專案組進行徹底查辦。辦案人員經過認真調查,發現郭解的確親手殺死多人,但是都在大赦以前,大赦以後沒有「親自」殺過人,雖然門客有很多不法行為,但好像又抓不到他頭上來,也就是說,要弄他,還找不到把柄。 

不僅如此,專案組到郭解的老家去查案,當地人交口稱讚郭解是位賢人,一個儒生站了出來,歷數郭解在老家魚肉鄉民,作姦犯科。結果郭解的門客聽到這話,當晚就殺了這個儒生,割下他的舌頭。

專案組去調查,依然查不到證據,但此事已經動了漢武帝的底線,御史大夫公孫弘說:郭解一介布衣,竟能操弄權柄,讓人為其效死命,他自己雖然不知道,但是比親手殺人還要嚴重,應判其大逆無道之罪。這話說到了漢武帝的心坎裡,下令處死了郭解。漢代最知名的黑惡勢力,從此煙消雲散。

打擊所謂的豪強,即黑惡勢力,是漢武帝的一貫方針。 

晉漢時期的豪強,和明清時代的士紳,幾乎是不同時代的變種,他們藉助朝廷政策的漏洞,作為一種社會階層,在經濟上具有強大的實力,佔有大量的土地;通過廣泛的人脈,在政治和輿論上影響朝政,甚至最後掌握了強大的話語權,他們把持地方行政機關,作姦犯科而無所顧忌;尤其是東漢的豪強,最後還藏有幾乎可以威脅朝廷的軍事力量。 

在漢代,豪強的影響力有多大?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兵到河南,發現叛軍竟然沒有與洛陽大俠劇孟聯絡,大喜過望,說: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

看到沒有,平叛七國之亂,一個當地勢力的頭子劇孟能造成多大的社會影響力,有著這樣廣泛的社會動員能力,周亞夫認為七國造反,沒有聯合劇孟,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在周亞夫看來,劇孟具有廣泛的社會動員能力;七國造反,不去聯合他,可見識見淺薄,還能幹成什麼大事。這種豪強,遠不是所謂的俠,他們不可能如陳勝吳廣或李自成,至少有拯救天下蒼生的政治口號,他們只是依附於現有的制度之下的黑惡勢力。 

豪強集團,最早興起於春秋戰國之時,除秦之外的六國,他們依附貴族非常盛行,在秦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伴隨對六國貴族統治的摧毀,同時秦始皇對豪強進行了強力的打擊,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在一系列的政策下,豪強開始組建瓦解,但是到了漢代,伴隨著無為而治,地方勢力很快死灰復燃。 

文景之治,天下休養生息,對恢復社會生產力有著巨大貢獻,將漢初的十稅一,十五稅一改成了三十稅一,甚至數年不收田賦。而貫通整個文景之治,是不收商業稅的,這就讓地主豪強們有了高速發展的機會。

尤其是鹽商和礦商,一個煮水為鹽,產品關係到國計民生,一個亡命者盜鑄錢,掌控國家金融系統,隨後就開始兼併土地,勾結官府。

在西漢時代,土地兼併的速度非常快,一個方面是由於政府放任不管,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生產力的低下。 

在秦代和戰國時期,鐵的冶煉技術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在武帝時代鹽鐵納入國家經營範圍之後才有了集中的發展,而漢代初期,金屬的農具非常稀罕,犁地的農耕工具犁鏵形制小,重量輕,只能採用很薄的木板,經不住牛拉,效率遠低於明清。 

同時經過了秦末的混戰,老百姓家裡能夠養牛的很少,漢代初期的耕牛價格在5000錢上下,超出了普通人民的承受能力。

根據晁錯的記錄,普通自耕農的生活是: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四時之間亡日休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普通農戶按照一家五口計算,每年的收入不能超過萬錢。除開租稅自用已經其他生產成本,無法負擔耕牛的成本。怎麼辦,就是向豪強借錢,這樣就加快了土地兼併的速度。

漢武帝注重技術,搜粟都尉趙過發明了耦犁,使用比較先進的代耕法,二牛三人一個耕作季節可管五頃田的翻耕任務。而在漢武之前,使用先進工具的主要是地主豪強階層。 

土地兼併一旦形成,代表武力的豪俠、代表權力的官府、代表財力的富商、被金錢所豢養的知識分子,最終將形成一個整體,而國家如果對基層的控制力度不足,豪強為中心在地方橫行不法,凌虐鄉里,對中央集權形成巨大威脅。如果不煞住這股風,中央政權就會像東周的天子一樣,國小民寡財微,名存實亡了。 

所謂地方豪強,到了武帝時代,他們「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司馬遷不以為然,說豪傑都是隱於民間的「布衣之徒」,他們「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苟合於當世」,「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

但是很可惜,司馬遷撰寫史記,也無法記錄所謂的這些「俠」於國於民,到底做了什麼好事,他們以自己的私德取代律法,以個人的好惡形成了評判標準,在遊俠列傳中,老百姓不對豪強行禮,豪強沒有讓狗腿子殺了所謂的「無禮之人」,就評價豪強有道德。豪強為了個人的私人恩怨踐踏法律,殺人無算,就能評價豪強有勇氣。 

這是多麼可怕的社會,中國的皇帝再怎麼昏庸,多數也懂得「人命大於天」,對死刑的犯罪,都要再三審核。 

從周亞夫對豪強的看法就能知道,漢武帝登基之時,若不打擊豪強,中央政府的權威已經面臨嚴峻挑戰!不解決這些問題,漢武帝也無法完成他的使命。 

漢武帝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

一代人需完成一代人的事,而漢武帝終究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沒有漢武帝兵鋒直指中亞,西域依然匍匐在匈奴腳下,是否是中華的一部分? 我們往往會有一些誤區,需要知道的是:忍辱終為負重,委屈不能求全。 

武帝時代,匈奴派人過來求親,張湯表示強烈反對,但是有一個叫狄山的博士不這麼認為,他反駁張湯,認為自己雖是愚忠,張湯則是詐忠,武帝於是讓狄山去匈奴邊陲地區為官,狄山剛去了一個月,就被匈奴砍了腦袋。

委屈不能求全,沒有南京保衛戰,難道就不會有大屠殺?如果賠款和送女人能解決問題,還要士兵做什麼? 

在漢文帝時期,絹帛女人錢財,該送的一樣不少,可是匈奴一樣屢次入屠殺大漢子民,搶奪畜產。須知財狼之心,欲壑難填!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剿滅匈奴,是漢武帝的歷史使命,可殲敵於萬里之外,錢從哪裡來?

在中國的古代王朝中,要國庫充盈,從來只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崇禎為代表的傳統模式,古代中國是農業帝國,要來錢,自然是讓農民多繳稅。 

於是加遼餉,加練餉,是的,大明的稅收只有三十稅一,加上遼餉練餉,稅收也不高,但是腐朽的體系已經出現了蛻變,士紳階層、官僚階層、王公貴族無需承擔國家責任,說好的三十稅一到了執行層面層層變形,已經成了十稅七八;於是加餉,民變,再加餉,再民變,最終皇帝只能身死社稷…..

讀過歷史的細節,你會發現,古代王朝任何次針對農業的調整,別說是加稅被官府層層盤剝,即使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到了執行層面一樣是成為了富戶與官府勾結剝削底層的工具。 

貪官們不怕變法,就怕沒有名頭讓他們剝削。 

得先讓豪紳出錢,帶著百姓捐錢。豪紳捐了,百姓才跟著捐。錢到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這讓電影子彈飛的台詞,一語道破了歷史天機。

中國古代王朝的滅亡,如同大明一樣,是大明沒錢嗎?全球白銀流入,朝廷卻國庫空虛,所謂藏富於民,是藏了那個民?而另外一條道路,注定是孤獨的,坎坷的,且終被萬人唾罵,即向資本開戰。 

武帝遠征匈奴,錢從哪裡來。

漢武帝,選擇向資本宣戰,第一招,鹽鐵稅。 

衛青討伐匈奴,奪取河南地後,漢武帝從關東遷徙百姓屯田戍邊,以此維護漢朝在新佔領區的統治。百姓相關產生的搬家一切費用由朝廷承擔。雪上加霜的是,關東發生水災,漢武帝下令開倉賑濟災民。軍事打擊、屯田戍邊、安置降兵、賑濟災民等種種原因導致政府財政嚴重虧損,入不敷出!

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武帝下令商人不得私自生產鹽鐵,以後由國家進行生產和銷售。此舉徹底了斷了大漢豪強的斂財之路,群起而反抗,漢武帝採取了果斷的手段,在長安鬧市殺了一批違反禁令的投機商人,堅定了政策的持續推進。

鹽鐵作為尋常百姓家的必需品,很快讓國庫充盈。 

鹽鐵專營的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後世,歷朝歷代紛紛效仿漢武帝,把鹽鐵的生產經營權牢牢地握在手中。而與鹽鐵專營配套的是國家物流,在全國推行均輸法,下令各郡設均輸鹽鐵官,將上貢物品運往缺乏該類貨物的地區出售,然後在適當地區購入長安需求的物資。( 現代的菸酒專賣局 )

此法既能解決運費高昂的問題,又可調節物價。桑弘羊對此曾有所讚揚:山東被災,齊趙大饑,賴均輸之蓄,倉禀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

漢武帝的鹽鐵專營一直被廣為詬病,被認為是與民爭利,但是我想問:到底漢武帝與誰爭利?是哪個民? 

漢武帝用鹽鐵專營產生的利潤遠征匈奴,解邊陲之民於倒懸,必然要產生費用,在古代培養一個騎兵如同今天培養一名飛行員,錢從哪裡來? 

以往的鹽鐵商人,富可敵國,難道他們在做公益免費給老百姓,還不是暴利賣給百姓,他們掙了錢,會去組織騎兵剿滅匈奴嗎?英國的資本出海,是因為可以到非洲和美洲去搶劫,打匈奴能掙錢嗎?匈奴本身就是搶劫犯,能搶到什麼?中國的資本能幹嗎? 

就如同現在指責國企的壟斷一樣,簡直是一派胡言!

而正是因為漢武帝時代對鹽鐵的集中管理,讓金屬冶煉有了更本性的技術跨越,朝著規模大、人員多、設備齊全的方向發展,到西漢中期已能用反復鍛打的方法使之成為早期的百煉鋼。滿城漢墓出土的劉勝佩劍,便是這種正在形成的百煉鋼工藝的早期產品。而在軍工上技術的提升,最終得以民用全面推廣,到西漢中期灰口鐵普遍適用於農具,具有硬度較低、脆性較小、耐磨、等特點,由於規模的放大,在價格上也比漢初便宜。這些,是資本與豪強能做到的嗎? 

第二招,在鹽鐵稅之外,漢武帝開創了資產稅的先河。 

沒人敢收資產稅,否則就是得罪身邊所有的人。但武帝規定,富豪貴族、商販、高利貸者,各自計其所有,自行報價計錢。在當時,稱之為算緡「min」,緡就是絲的意思,穿錢的繩子,在當時,一緡錢或者說一貫錢是1000個銅錢。朝廷要求繳納6%的資產稅,即上繳60錢。 

能查到的,漢代的購買力一般為:一頃田:10000錢、一頭牛:5000錢;一輛車:5000錢

如果是經營自己手工作品的工匠,則按照4000錢為納稅標準,則每四千錢繳納120錢,稅率是3%;同時,對北部邊境地區的私人運輸工具也徵收財產稅,普通人一部運輸車繳納120錢,商人繳納240錢,五丈以上的船隻每艘也須繳納120錢。

這個稅率高不高,大家心裡有數。但原來是沒有,現在居然要收稅,大家滿肚子不高興。 

漢武帝的創新舉措引起了軒然大波,被朝廷到地方從上到下群起而攻之,但這根本不可能動搖漢武帝改革之心,也不可能動搖武帝討伐匈奴的使命,嚴厲要求執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商人們紛紛把錢埋藏起來,可是,漢武帝的堅定讓他們全失算了,推進了告緡制度。告緡是什麼意思?

如果我是一個小偷,到一個富戶家裡去偷錢,結果發現富戶有一個地窖,裡面藏著10萬錢,那我就不需要偷了,直接到官府去告,富戶的一部分資產就合理合法的歸我了。 

告緡,即鼓勵平民互相揭發偷稅行為,以偷漏稅款的一半作為賞賜額。

當然,因為統計手段的缺乏和執政能力的落後,在漢代,家裡有多少資產,只能是一個模糊的算法,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富戶的房子,到底值多少錢,說值十萬錢也可能,說價值八萬錢也可能,所以在當時,必然也產生了一些冤假錯案,正因為如此,漢武帝的資產稅被廣為詬病。 

但是我想問:農民是不是人?憑啥朝廷要繳納的十稅一到了基層就變成了十稅五?農民繳納的糧食是不是錢?憑啥地方官吏收稅的時候就可以一言定奪農民歲貢的價值?富商不繳稅,合著農民就活該繳稅?

這是天平的兩端,能怎麼辦?

認為漢武帝的這個政策不合理,當時既沒有電腦記錄流水,也沒有互聯網動動鍵盤就查到了全部的流水,能怎麼辦? 

前123年,漢軍大敗匈奴,但自己也傷亡數萬兵馬。武帝拿出二十萬金,撫卹陣亡將士的家屬。漢武帝拿出來的是「金」,不是「錢」,西漢時期,一金相當於一萬錢,那麼二十萬金就等於二十億錢。 

真是因為武帝對前線將士的慷慨,大家才願意效死力,前線將士馬革裹屍,富豪們在大漢的基礎上暴富,公平嗎?不應該做出貢獻嗎?為什麼每次都是耕田的貧農被敲骨吸髓的剝削,富豪們一毛不拔? 

漢武帝的第三招,統一國家金融政策;

武帝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此後,漢武帝發行了兩種貨幣,一種是白金三品,另一種就是白鹿皮幣。 

白金三品還有真實價值,而白鹿皮幣完全就是瞎扯,白鹿皮幣就是用白鹿皮,畫上特定的花紋。漢武帝規定這種白鹿皮幣,值四十萬錢,老百姓們也不傻,一塊白鹿皮,哪裡值四十金? 

但是,漢武帝發行的白鹿幣,本來就不是要去收百姓的錢!而是富庶的諸侯王們。在記載中: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值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後得行。 

當時西漢諸侯王們每年都要進獻玉璧,漢武帝規定:進獻每塊玉璧必須用白鹿皮幣墊著,不然就是大不敬。

用這種方法,諸侯王不得不聽從,花錢去購買白鹿皮幣。漢武帝又從各地諸侯那裡,弄來了一大筆金錢,支撐帝國的軍事行動。 

漢武帝的第四招,將爵位作為一種金融工具買賣。漢代的爵位,不是具有行政效力的官,而更多的是一種榮譽。 

在秦代的需積累軍功獲取爵位的製度之上,公元前123年,漢武帝開始公開出售一種叫武功爵的爵位,設計了17個等級,開放出賣前8級,第一級為銅錢十七萬枚,以上遞增,共值黃金三十餘萬斤。一樣的,漢武帝的武功爵位,掙的是誰的錢?普通的百姓,誰能拿出17萬錢?

漢武帝通過以上一系列政策,最終封狼居胥,飲馬貝加爾湖,創造了我中華民族的不世偉業,更從絲綢之路開始,讓中華文明從此居於全球之最頂端。 那些誹謗漢武帝勞民傷財,與民爭利的人,他們從來不敢正視這個問題。 

從始至終,漢武帝的不朽功名,和對將士的厚祿從來沒有盤剝過普通百姓,三十稅一從始而終,漢武帝到底剝削了誰? 

至於說讓大漢王朝損失了百萬人口,我們要問的是: 被匈奴殘殺的北方邊陲的老百姓是不是人?抗戰時近4000萬軍民傷亡是不是人? 

弱宋人民的生活可曾優越?靖康之恥,7萬金兵圍困20萬禁兵,招募的青壯又有十萬之眾,再加上陝西軍來援二十多萬,城內的汴梁守軍堪稱五十萬。 

50萬大軍,不戰而降,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被金人掠走,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

奇恥大辱!宋代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沒有漢武帝,在2000年前,構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之鬥志,打造了中華民族的基礎疆域,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 

是誰,在否定漢武帝?是誰,在害怕漢武帝?

漢武帝初年,國庫能調動的財力仍十分有限。

漢朝的權貴利益集團,聚斂了絕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霸占了國家大部分利益。一面是權貴豪強酒池肉林田連阡陌;另一面則是「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董仲舒說的就是當時。 

權貴奢靡、奸商暴富,市場混亂、國弱民貧,這就使外表華麗富裕的漢王朝,在匈奴的烈馬強弓面前不堪一擊,只能用女人和財產苟且偷安。 

漢武帝利用酷吏監督豪強地主階級;建立十三州刺史,專門防止土地兼併的出現;漢武帝推出了遷茂陵令,將豪強遷至茂陵,抑制其發展;漢武帝不許豪門聚族而居。漢武帝時不允許官員本鄉任職。

看了這些,還不明白是誰在厭惡漢武帝嗎?資本們所豢養的文人,無時不刻不在詆毀著漢武帝,但漢武帝,活著的時候,是英雄,死了,也會是傳說。而他們,只是蒼蠅。

資本們,都希望碰到的是朱由檢那樣的糊塗人,皇帝窮到自己衣服恨不得打補丁,徵稅就征農戶,而他們自己的地窖中藏滿了金銀,坐看國家被10萬鐵騎征服,卻悶聲發大財,最終被農民軍的夾棍打得哀嚎不止,卻千年不曾改變。 

武帝的時代,不屬於富豪與資本,為了解除邊患、抗擊匈奴,武帝大幅提高軍人的薪金待遇,讓軍人們「先富起來」。漢代邊防軍的最低工資是每月600錢,而軍區司令級則高達每月16000錢。按物價折算,其軍餉相當於今天的月薪4800元到12萬元。

薪水之外還有補貼,如漢武帝巡視北方時,一次犒賞邊防軍就達100萬匹絲綢和200萬錢。好吧,武帝時代,從來沒有出現過大明那樣的拖欠工資的現象….

而大幅提高的軍人待遇,使草民百姓又多了一條從軍的階層跨越之路。貧民中的熱血男兒以萬里覓封侯相激勵,遠赴邊疆參軍報國,而班超之類的底層知識分子也紛紛投筆從戎。 

漢劍出鞘,必定飲血;劍鋒所指,皆為疆土;馬踏匈奴,封狼居胥;

這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大漢王朝,因為漢武帝而光彩奪目,中華民族,也因漢武帝而驕傲。正是因為漢武帝時代所打下的基礎,

漢宣帝時期,囊括西域、大破西羌,漢朝國威之盛,甚至超過了武帝朝,歷史上稱作孝宣中興。此時漢朝疆土達到最大,活動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東起白令海、日本海、黃海,東海、琉球群島及朝鮮半島中北部,包括九州島;北至北冰洋,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漢宣帝立下定胡碑: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 

可以說,正是從漢武帝時代開始,大國夢想永不停息!

而漢武帝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中華古代王朝的傳奇,以三十稅一,遠征匈奴,開疆拓土,奠定大漢王朝的不朽史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