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凱恩斯雖好,但不可貪杯---貪杯的歐美經濟;通脹與通縮並存

凱恩斯雖好,但不可貪杯---貪杯的歐美經濟

1929年9月初,一位統計學家預言美國將出現空前規模的大蕭條,受此不利消息影響,此前曾一路上漲的美國道瓊斯指數,應聲下跌10點。

然而,對於股市的動盪,時任美國總統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卻不以為然。他公開宣稱,美國經濟從根本上看是健全的,經濟形勢很好,欣欣向榮...無疑,相較於一個無名小卒的警告,大多數美國人更願意相信總統胡佛。

或者說,人性本能的“貪婪”,已經讓大部分人從潛意識中,自動抹除了一切不利的因素。可是,無視難道就代表“不存在”嗎?

誠然,1929年之際的美國,在一百多年的工業化發展下,已經成長為了當時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工業國”。在傲人的經濟建設成就所迸射的強大發展自信中,僅僅是在剛剛過去的1929年夏季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就從261上升到了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就從165上漲到了258....

在彼時的美國華爾街,每一分鐘都要新的百萬富翁誕生、街頭巷尾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只有不斷上漲的股票與愈加天價的財富。然而撇開表面這層“繁華”,其內裡深層卻可謂危機重重!

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持“戰勝國”劍全球經商的美國各大財團,雖然快速的回攏了戰爭時期的“投資”,但是一直到20年代時,因戰爭而蒙受了慘重損失的美國底層農民,卻始終處於貧困狀態。

當然,同樣遭受同樣境遇的還有美國工人,雖然從表面上看,1920年-1929年的美國工業產值幾乎增加了50%,但是美國工人就業,總體呈現出高失業率與高遷移性的“雙高狀態”

——隨著新機器對技術工人的不斷取代,大批工人失業;

——被裁員的工人,開始大批量向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服務型行業流動;

無疑,在美國工業產值不斷飆升的20年代,充當美國國內市場基本消費者的工農群體的“消費乏力”,是美國資本家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由此,一個看似溫情脈脈,實則血腥殘酷的問題,開始被美國資本家們思考:如何才能在不提升工資水平的情況下,擴大消費市場?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輝煌成果,為他們提供了解決方案

——隨著小汽車、家庭電氣用具等“新奇事物”的不斷問世,作為美國社會主要消費支撐的工農群體,在“生活必需品消費”以外,開始有了其他的消費可能。然而,小汽車也好、家庭電氣設備也罷,這些新奇“耐用品”雖好,但是也並非如食品一般不可替代,特別是在收入的多年滯緩乃至降低下,大多數的底層民眾還是更傾向於保守的消費理念....

不過,這種因為“窮”而產生的低水平消費,卻並沒有難倒資本家。

為了促進消費慾望的生成,透過早已普及至每一個美國家庭的磁石收音機和報刊業務,無數並不非常必須的耐用品,在“精緻生活理念”的名義下,被普羅大眾視為了生活必需品!

為了搭建慾望與現實之間的橋樑,分期付款和銀行借貸,飛速成為了當年美國工薪階層的時髦消費方式——從1924—1929年,美國社會通過分期付款進行商品支付的總額從二十億美元火速拉升至三十五億美元,短短五年間,增長總額竟然達到了75%!

不過,正如後來美國總統胡佛的樂觀一般,隨著生活水平在短時間內的飛速拉升,彼時的美國工薪農民階層,也在“借貸”而來的高品質生活中,讚頌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對未來的愈富希望下,頓覺借錢的步伐也更加輕快了。而與此同時,受到不斷增長的社會消費需求刺激,資本傾斜下的生產“擴增”行為,更是隨同瘋狂!

然而,錢終究是“借”來的,收入多年滯緩的工薪階層,不過是在用未來一個月的饅頭,來換當下一頓飯的魚翅。請問,當饅頭“借光”,魚翅吃盡之日,將要發生什麼?

樸素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銀行永遠都不可能“無限借貸”。在風險控制下,銀行必然會提高信貸門檻,由此引發的分期斷供不僅將使得借貸者的美夢一朝破碎,由此【引發的普遍性消費減少、產能過剩、銀行壞賬、擠兌恐慌、金融秩序崩塌,將毀滅一切....】當然,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就在統計學家預言美國將出現空前規模的大蕭條之後的僅僅一個多月,美股開盤即出現了空前的拋售狂潮!短短24小時之內,高達1289萬4650股股票被瘋狂拋售,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這一金融狂潮,一直持續到了1932年中期,歷時34個月。

受此影響,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了87.4%,而此前因消費刺激而旺盛的美國社會投資總額,也從1929年的四百零四億美元,直降為1932年的四十七億美元、美國經濟整體倒退至少10年,危機席捲整個西方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岌岌可危!

經濟發展,需求為王,後來的歷史我們大家都知道了。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美國男人,登上了歷史舞台。

今天,當談到“羅斯福新政”時,任何一個稍微了解世界近代史的人,對於諸如“政府干預經濟實施擴張性的財政赤字政策”等新政核心內容,可謂信手拈來。

在上帝視角下,沒有人會去懷疑“羅斯福新政”,更沒有人會去質疑羅斯福的決心。但是你可曾知道,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相較於“干預”與“擴張”,羅斯福更加青睞於正統資本主義自由觀念下的政府財政預算平衡。沒有誰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了羅斯福去作出堪稱截然相反的“改變”。

有人提到了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930年,繼1923年出版的《貨幣改革論》之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發表了其“貨幣三部曲”之二的《貨幣論》。

與在第一部《貨幣改革論》中凱恩斯針對英國經濟多年蕭條不振的診療方案,即,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作用,並輔以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的溫和調節,就可以穩定物價恢復經濟不同,在凱恩斯1930年發表的“貨幣三部曲”之二的《貨幣論》中凱恩斯則認為:

要想解決英國歷史上最嚴重而漫長的蕭條困境,必須實行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管理,操縱並調節利率去影響投資率,以達成穩定物價,恢復經濟。無疑,在西方資本市場“自由主義”還在大行其道的1930年,凱恩斯的論調,可謂驚世駭俗!

當然,隔著一條“大西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羅斯福也許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凱恩斯的經濟學著作。但是在1934年時,當兩人第一次會面時呢?凱恩斯送給羅斯福最為膾炙人口的一句話 :

【每月兩億美元的赤字,將再次把美國帶進蕭條;每月三億美元的赤字,將維持現狀;每月四億美元的赤字,將帶來美國的全面復興。】

在凱恩斯看來,因為經濟蕭條導致大量失業,所以需要創造就業,而要創造就業,就需要政府上馬大型公共工程,而要維持大型工程,在不增加稅收的前提下,就需要政府保持財政赤字,發行國債....

不過,或許是凱恩斯的帝師作態觸怒了羅斯福。在後來與勞工部長帕金斯的抱怨中,羅斯福相當直白的吐槽凱恩斯“是個書呆子,一定是個數學家,而不是一個經濟學家”。

並且更有趣的是,在與凱恩斯會面之後,羅斯福還在多個公開場合中,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新政”中一切政府干預經濟下所進行的就業創造與擴張性財政赤字,都是暫時的“止痛藥”....但是,真的只是暫時的嗎?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在金融專業中流傳頗廣的“段子”。

話說某日,大哥帶著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以及凱恩斯主義三人上街遛彎,偶遇自家小弟為了口飯,打的頭破血流。

這時,芝加哥學派站了出來,搶食就應該打架,大哥只需要等結果就行,贏得撐死,輸的餓死。( 共和黨理論 )

奧地利學派伸了下懶腰,朝你翻了個白眼,管你什麼事?

這時,只有凱恩斯主義抱著大哥的腿哭著說,兄弟們沒了大哥根本不行,飯大哥來分,勝負大哥來定!( 民主黨理論 )

試問,假如你是大哥的話,你更看好哪一個小弟?

我相信,看到這裡時,大多數讀者的心中對於小弟的最佳人選,恐怕已經有了計較。

畢竟在凱恩斯主義下,印錢放水、架橋鋪路、修堤造樓,錢去哪裡全憑你,訂單給誰誰發財....

不過在此我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凱恩斯雖好,但不可貪杯。為何這麼​​講?

眾所周知,凱恩斯主義發揮作用的核心,在於當社會經濟發展因“需求不足”導致勞動力和資本閒置時,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去人為創造需求,進而將閒置勞動力和資本盤活,以最終克服經濟衰退。

在整個過程中,凱恩斯主義並不創造任何實際的社會生產價值,他只是一種“短期需求管理政策”。

然而,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決定經濟長期穩步增長的是人均社會生產水平,而人均社會生產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決定作用的生產技術水平及參與作用的人均資本。由此可見,作為一種“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凱恩斯主義並不能對長期經濟增長發揮多少實際作用!

當然,“需求管理政策”這還不是最致命的,重點是“短期”。

根據已有的經濟發展實際模型我們可以得知,如果社會的勞動力和資本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經無法在現有實際需求下,更進一步的去挖掘勞動力和資本利用潛力時,基於擴張性財政赤字的凱恩斯主義所帶來的,必然是長期經濟發展停滯下的惡性通貨膨脹!當然,他還有個更加簡約的名字:“滯漲”。

2021年1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公佈數據顯示,長期排名第二的中國在2020年吸引的外國企業直接投資增長4%,達到1630億美元;同期海外企業對美國的新投資下降49%,萎縮至1340億美元。中國由此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外資首選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當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皆在疫情失控下發展倒退之際,中國卻在101萬5986億元GDP總值的答卷遞交下,逆勢增長2.3 %。對國家整體發展而言,這無疑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對此,由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就用了這樣三句話,來進行高度概括:

1、這是對中國成功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認可。

2、這是對中國將搞“封閉的國內循環”錯誤解讀的最好澄清。

3、這是對美國等國搞“經濟脫鉤”“逆全球化”的有力回擊。

歐美疫情防控失敗、中國經濟繼續開放、美國逆全球化,這三點概括,可以被視為此次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外資首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但是,真的“高枕無憂”嗎?

從統計學角度來講,以上“三點概括”中,短期內存在兩個變量和一個定量。

一個定量:中國經濟繼續開放。

兩個變量:歐美疫情防控失敗、美國逆全球化。中國經濟繼續開放這個短期不會改變的“大方向”,我在此暫且略過,咱們就單獨談談“兩個變量”的未來前景。

1、歐美疫情防控失敗。

在疫情的強勢反彈下,1月26日上午7時許,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億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14萬例。

無疑,這宣告了除中國大陸以外常規防控手段的失敗,包括歐美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區,已經將全部的復甦希望集中到了“新冠疫苗”之上。然而噩耗連連。

當地時間1月26日,德國《商報》刊文稱,英國阿斯利康疫苗對老年人的有效性率可能只有8%,因此拒絕在德國授權65歲以上的老人注射該疫苗。事實上,關於“歐美主流疫苗有效性”的問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出不利消息了。

此前,《英國醫學雜誌》副主編Peter Doshi就曾發表文章抨擊美國輝瑞、莫德納的新冠疫苗試驗數據不透明,並稱輝瑞疫苗實際有效率,可能僅有19%-29%。

顯然,關於歐美疫苗的種種“不利傳聞”及接連爆發的疫苗接種後“副作用正常死亡事件”,在不斷增減“安全疫苗”選擇權重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國際游資的流動方向。

2、美國逆全球化

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在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後幾個小時後,在白宮一口氣簽署17項行政令,其中的兩項與聯合國有關,包括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和重返世界衛生組織(WHO)...

與特朗普任職總統期間一系列帶有濃重保守主義色彩的反全球政策不同,拜登早在2020年初時,就曾在美國《外交事務》上發表題為“為什麼美國必須再次領導世界——特朗普之後的美國外交政策”的文章。他強調了美國面臨的全球挑戰,從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移民,到經濟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

他承諾將終止美國與一切國家之間的“貿易戰”,將致力於美國領導下的資本與勞動力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

無疑,對於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慣於將美國作為避險首選地的國際游資而言,美國政策轉向的向好與疫情防控的不利,所帶來的必然是短期內的搖擺... .

錢或許會“蜂擁而進”,但是他們必然也隨時準備著快速退去。

2020年,可以說是全球放水年。

去年,美國一年時間就印了整個美元貨幣發行量的五分之一,各國為了刺激經濟,也是大舉“放水”,貨幣總額以美元匯率計價,總量達到了幾十萬億...市場上只有100元的貨物,卻冒出了300元的錢,大家都開始談論“大通脹”的到來。

但是我在上述第二大段論及“凱恩斯擴張性財政赤字貨幣政策”時也提到了了:

如果社會的勞動力和資本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經無法在現有實際需求下,更進一步的去挖掘勞動力和資本利用潛力時,基於擴張性財政赤字的凱恩斯主義所帶來的,必然是長期經濟發展停滯下的惡性通貨膨脹!

在新冠疫情全球氾濫的今天,如何才能更進一步的去挖掘現有實際需求?答案很簡單:疫情防控得力。但是很顯然,無論是常規防控還是疫苗研發及接種,西方短期內呈現出的都並非利好。

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全球性經濟滯脹”已成必然!那麼中國大陸呢?

1、2020年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8.6%,增速比2019年末高4.2個百分點。

2、1月24日,中國大陸成為國際外資首選投資地。

3、截止1月10日,農業農村部監測28種蔬菜價格數據顯示,全國28中蔬菜平均批發價每公斤5.44元,較前一月同期(環比)上漲10.8%,比前一年同期(同比)上漲5.2%。分品種看,價格較前一個月上漲的有25種,其中漲幅超過30%的有3種。

菜籃子關乎國計民生,從來都是國家經濟調控重點。

1月15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總體來看,2021年大陸的物價水平,大概率會保持溫和上漲...


**通脹vs通縮

刺激經濟、對冲衰退、挽救危機、逆周期調節……這些眼花缭亂的策略背後,其實就一個策略搞得——印錢。一旦上瘾,就很難戒除……說的不是毒品,而是各國的央媽們 。

自2008年後,各國央行對印錢的操作已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風平浪静時緩緩印、稍有風吹草動時加大馬力印錢。因而,經濟問題,越來越淪落為貨幣問題;泡沫現象,越來越淪落為貨幣象。

一套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早已深入人心,就市場大媽都知道…錢一多、物價就會漲,這就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通貨膨脹。

千萬不要存錢,因為通脹;一定要學會投資,因為通脹;盡量要借錢負債,因為通脹……這是人們應對通脹這隻“猛虎”而總結出來的奇招,目的就是要保持錢的購買力、讓現在的錢和將來的錢能買到一樣多的東西。讓大家失望的是,這套經典理論現在崩潰了。

事實是,近十餘年來各國的央媽們印了很多錢,可物價却没有怎麼上漲、電子/汽車/家電等工業產品的價格還在一個勁的下降。

大媽又迷惑了:以前没文化知識、不知道啥是通脹,等知道啥是通脹、通脹又没了!也别怪大媽淺薄,主要是現在和過去的經濟環境變了,也不是通脹没了、而是通脹轉移了。

【實物没有通脹,資產通脹了;窮人没有通脹,富人通脹了;必需品没有通脹,奢侈品通脹了。】

這些現象的背後,歸根結柢還是央媽印錢:錢多了,可錢却没有像撒胡椒面一樣均匀分攤、而是流入了一小部分富人手裏。

央媽印的錢、没有流入窮人手裏,他們就没錢消費,只能用有限的資金摳摳索索、貨比三家的去買生活必需品,由此造成物價就是漲不起來…對的,就是實物的通縮。而富人在吃飽穿暖之後還有大量的錢剩餘,怎麼辦?買資產啊、奢侈品、高端醫療和優質教育(學區房及課外補習班)價格等這些非必需品却一個勁的猛漲。這就是資產的通脹。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現象:在吃穿用行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漲的情况下,優質房產價格、優質股票價格、奢侈品價格、醫療價格、子女的教育

央媽印了這麼多錢,到底是通脹了還是通縮了?【窮人在通縮,富人在通脹】。

通脹和通縮是一對矛盾,但它們和諧共存;過剩和稀缺同樣是一對矛盾,它們同樣存在於當下的經濟當中。是的,你没看錯…當下的商品和服務供給既是過剩的、又是稀缺的。

在2020年經濟如此艱難的情况下,美國的三大股指紛紛創出新高、中國的房價再次暴漲、就連日本日經225指數也在時隔30年後再次突破3萬點!

如果再仔細看,好像哪些不對…這些泡沫都是結構性的。

在美國,主要是FAAG(臉書、蘋果、亞瑪遜、谷歌)和特斯拉在上漲,這五家公司貢獻了那斯達克指數絕大多數的漲幅;在中國,主要是深圳、東莞、上海等少部分城市房價的上漲,央媽的錢都流入了這些城市。

為什麼是這些資產出現泡沫呢?因為它們稀缺啊。

泡沫的背後是錢的推動,而現在錢的流向正在發生變化、在尋找新的稀缺資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