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從澶淵之盟看沉沒成本;隆中對的藏鏡人

從澶淵之盟看沉沒成本

古代中原王朝爭議最大的一場盟約,相信莫過於北宋時期的澶淵之盟。在後世書生們的眼中,這場盟約不僅讓大宋從法理上喪失了燕雲十六州與長城的天然屏障,背負著每年10萬的歲貢更是中原王朝的耻辱。

要談盟約,自然就要先看一下盟約背後的澶淵之役,這是大遼蕭太后發動的一次御駕親征,大宋是防禦的一方。而這裡就有意思了,遼國的皇帝姓耶律,怎麼是蕭太后御駕親征呢?實際上,遼國國内也分為耶律家與蕭家兩股勢力,耶律是王族,蕭是后族,交替掌握著大遼的實際權力。

天龍八部裡面蕭峰的老爹蕭遠山,就是蕭家子弟,職務是大遼軍總教頭。而這一場澶淵之役發起的背後,是随著蕭太后兒子耶律隆緒的成年,蕭太后需要趁著自己最掌權勢的這幾年趕緊扶持蕭家子弟。

所以,這一仗打得甚是有趣,英明神武的蕭太后並没有按照兵法上面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既没有在大宋内部搞事兒,也没有拉著其他人一群群毆,就是自己帶著部隊,繞過大宋的河北諸鎮,直接耀武揚威的開拔到了黄河岸邊的澶淵。

當時開封府上下都被嚇尿的時候,丞相寇準却發現了蕭太后的色厲内茬,硬是拉著大宋跟大遼硬槓了一波。原本想的閃電奔襲戰,愣是被寇準拖成了持久戰。

能打成持久戰,是因為戰此時宋遼兩國,用一個成語形容那就是麻稈打狼兩頭害怕。大宋的主力分成兩部分,王超率領的河北軍主力不聽指揮,就趴在窩裡不動,大宋主力的禁軍不僅數量遠不是蕭太后的對手,還要考慮遼國後續援軍的加入。

而遼國這邊也是麻煩,蕭太后帶著蕭氏的主力部隊殺過來,但是耶律家的好多王爺們都在看戲,等著蕭氏消耗之後再去摘瓜。此時等不到援軍的蕭太后並不知道大宋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河北軍了。

於是大宋和大遼,都知道自家的援軍不會來了,但是却又不知道對方的援軍甚麼時候加入,因此,大家都害怕對方真的瘋起來跟自己拚命。最後,兩國相互妥協著簽署了澶淵之盟。

大遼方面一戰打到汴梁城下,逼著宋主簽署了“城下之盟”,以後大宋每一年都要向單方面向遼國交一筆不小歲貢。

而大宋方面則在澶淵成功抵抗了大遼的鐵騎,將成功逼著遼國承認了大宋對於關南縣的主權,而歲貢不過是平衡收回關南縣給予遼國的經濟補償。

一個在財權上獲勝,另一個則是在主權上面獲胜。

而更重要的是,随著宋遼兩國的罷兵,蕭太后麾下的蕭氏子弟取得的戰功,令後輩們無法再追趕,讓蕭氏一族在大遼世襲罔替。

而大宋亦是如此,罷兵後宋真宗仿照他大伯趙匡胤也搞了杯酒釋兵權,成功將河北諸大佬的指揮權收回,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之一。

更重要的是,這一場協議締結了宋遼兩國皇帝之間的深厚友誼,從此宋遼兩國的高層親如一家,皇帝之間也約為兄弟。當然,在利益面前,兄弟情根本不堪一擊,這一紙協議能够維持上百年,直到女真崛起之後才被撕毁,是因為双方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

十萬兩銀子看起來雖然多,但是對於大宋的財政來看那就是九牛之一毛,一場澶淵之戰的消耗,這錢足够交到大遼滅亡,而且,兩國罷兵之後,大宋節約下來的軍費,也是數十倍之於這筆款項。

而且,雖然大宋每年給大遼要交十萬兩的銀子,但是大遼人民屬於那種有多少錢就消費多少錢的民族,澶淵之盟締結後,一度中斷的宋遼貿易迅速回暖,而拿著大宋给的銀子的大遼人,紛紛開始瘋狂採購大宋製造。

有双十一經驗的人都知道,剁手是上瘾的。剁手一時爽,一直剁手一直爽,大遼原本以為澶淵之盟的十萬兩銀子能够減少對大宋的貿易逆差,但是没有想到簽署之後,這個逆差却越來越大,用著大宋製造的大遼人民紛紛表示......真香,好用......

而且,澶淵之盟每年的10萬兩,由於大遼都是直接賞給遼人,巨大的民意支持,導致了遼國對大宋的鷹派始終無法占據上風,只能想辦法去搜刮其他的少數民族,來跟大宋進行交易。

後來的歷史,我們就知道了,在遼國人的搜刮之下,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忍不住了,起兵造反,而造反的口號之一,就是要跟大遼平分大宋澶淵之盟的每年10萬兩銀子。

當大遼自己風雨飄摇之際,大宋夢寐以求的燕雲十六州,這個大遼控制下的寶地,終於開始向宋徽宗招手......

随著澶淵之盟的簽訂,大宋與大遼之間實現了長期的和平,雖然私底下依舊小衝突不斷,但是大面上兩國約為兄弟之國,年長者為兄,年幼者為弟。當時大遼的耶律延禧,嗯,就是延禧攻略的那個延禧,與大宋的宋徽宗,兩人兄弟相稱,兩國一派祥和。

而這一切,随著大遼内部矛盾激化,女真的崛起而改變了。就是天龍八部裡面蕭峰的好兄弟完颜阿骨打,帶著凶猛的女真部落把大遼的耶律延禧揍的找不到北。論輩分,耶律延禧是耶律鸿基的孫子,應該也喊爺爺的義兄弟蕭峰為爺爺,而完顏阿骨打也是蕭峰的義兄弟.......所以遼金之間的戰爭,頗有點爺爺揍孫子的感覺......此時,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來了。

燕雲十六州對於大宋有多重要就不用說了,後世的滿清在關外再怎麼胖揍大明,但是也越不過山海關。於是,宋朝上下下定了决心,跟後崛起的女真簽署了海上之盟,準備與金國共同對抗大遼,以奪取魂牽夢縈的十六州。

結果我们都知道,宋遼兩國大軍在燕雲十六州狠狠的打了一仗,打得兩敗俱傷,讓金國魚翁得利。最終,大遼的耶律延禧前脚剛被抓到黑龍江的五國城,一年之後,宋徽宗被金國人抓到,後脚也被送到了五國城。據史料記載,當在黑龍江冰天雪地裡烤肉的耶律延禧看到宋徽宗時,發自肺腑的說了句:來了,老弟.......

關於大宋是否應該撕毁澶淵之盟出兵,從南宋在與蒙古媾和伐金時的大廷議,到大清最後的一次科舉考試的試題,都進行了反復的爭論,可以說,這是討論了一個千年的話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從金國的角度來考慮海上之盟。

當時金國内部也有著巨大反對跟宋聯盟的聲音,但是雄才偉略的完颜阿骨打認為主要的對手是遼國,因此堅決與宋國聯盟,他任何條件都可以退讓,只有一條死守,那就是宋國必須出兵攻遼。而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靠的是力量,而不是一紙合约,任何一股力量願意去簽署合約,背後都是有著一個更重要的對手要對付或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

金國知道遼國是自己不死不休的對手,所以希望用海上之盟讓宋朝背後捅遼國一刀。同樣,遼國知道金國是自己不死不休的對手,所以想盡辦維繫澶淵之盟,確保自己不被背刺。

但是,對於大宋來說,此刻收復燕雲十六州,應該已不是最優先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一個是盡快擁有能够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力量,另一個是盡可能久的維持金遼之間的戰略平衡。

歷史上,宋朝盲目的收復燕雲十六州,不僅消耗了遼國最後的主力,也使得遼國上下的戰鬥意志崩潰。而金國得以迅速擊潰遼國並與大宋接壤,也開始琢磨入侵大宋。反之,只要遼國擁有反擊之力,金國就絕不敢於大軍南下,就算有口頭威脅也絕不敢真刀真槍。

同樣,只要金國的威脅還在,遼國也會牢牢地遵守澶淵之盟,為了生存,對遼國來說也没什麼不能賣的。

在遼金兩股力量消耗之下,大宋既可以仿照大唐那樣搞節度使制,與遼國合作,把燕雲十六州作為自己的戰略緩衝地帶;也可以在遼金死磕引發的毁滅式混亂中,看準時機用金錢贖買。

所以呢,大宋没有必要去設置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時間表,真正需要做的,是集中精力解决内部的經濟問題,然後整軍備武,利用遼金之間爭鬥的空隙,面對這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盡快擁有靠自己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實力。

就像兩千多年前的山東人左丘明在《左傳》中寫的那樣:止戈為武。

參閱沉沒成本的兩個歷史上的例子: 仇恨的沉沒成本如何處理

北宋,宋遼悲劇百年後,接著南宋的宋金悲劇重演,劇本完全相同。金國攻擊宋朝時,宋朝受到無比的屈辱,徽欽二帝被抓,全國生靈涂炭。這種仇恨自然是刻骨銘心。100多年後,蒙古軍隊進攻金國,金國派使者到南宋求援,闡述述唇亡齒寒的道理,請求南宋與之共抗蒙古。 

南宋上下覺得報仇雪恨的機會到了,不光回信痛快地罵了金國一番,而且和蒙古聯合,把金國滅了。30多年後,宋朝也被蒙古所滅。

歷史無法假設,我們不知道假如南宋與金國聯盟,能不能抵抗蒙古。但是從理性决策來說,與金國聯盟共同抵抗蒙古,是對南宋更優的選擇。只是因為一百多年前的仇恨,作為沉没成本實在太大,南宋人還沉浸在其中,不願意用理性去思考了。 現在中俄聯手抗美,中國沒有趁蘇聯解體時最困難當口落井下石,就是不考慮沉沒的仇恨成本,做處最有利的決策。

而在現代國際關系中,人們要理性得多。 

美國在二戰之時,和蘇聯的盟友關系可謂親矣,和德國的仇恨可謂大矣。但戰後,美國却用馬歇爾計畫扶持德國發展,用鐵幕來遏制蘇聯。因為二戰時的一切都已經成為沉没成本。戰後,美國的主要對手變成了蘇聯,它需要德國幫助一起對付新的强敵。

最戲劇性的一幕,責是土耳其伏擊打下俄戰機後,普京很憤怒,但在土耳其軍事政變之際,每有落驚嚇時,他主動向埃尔多安通風暴信,感激涕零的埃尔多安随即倒向莫斯科,並購買俄羅斯S-400導彈,美土關系出現裂缝……因為普京不計擊機之恨,中東地缘政治正在發生重大深遠的變化。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是國際政治應對沉沒成本釋懷的最好解釋。】

沉迷於沉没成本,是人類的本性。利弊參半,如何揚利避惡,要三思 ! 

**從隆中對看--成功男人背後能幹的女人

讀史要善於總结,把厚重的歷史書"讀薄";也要善於分析,將史書簡短的記載“讀厚”。如此才能更好的借鑒歷史總結教訓。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終能克紹,以弱為强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荆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鲁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荆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不是只有戰略規劃,還為劉備提供了一整套可行的方案。諸葛亮出山後為劉備集團幹成了不可思議的四件大事。

第一,幫劉備保住了劉表的大而子劉琦,然後吞并了劉琦的家當。爾後孫劉聯盟以及後來關羽守荆州主要就是靠劉琦的那些兵力。

第二,直接促成了孫劉聯盟!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以前劉備與袁紹、劉表、曹操都是投奔做其下屬,而孫吳與劉備却是平等的合作關系!赤壁之戰前,劉備那點實力相比孫吳簡直是天地差,孫劉聯盟相當於一鄉鎮的小便利店老板與500强企業達成合作關系。

第三,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操。

第四,劉備借荆州的典故,荆州這樣的戰略要地孫吳為啥同意“借给”劉備?曹操占據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孫權得到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劉備得到長江以南的小部分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各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南郡之戰後,周瑜分南郡南岸地與劉備,劉備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荆州。

此提議只有鲁肅極力主張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强勁,孫吳無法單獨對抗,二是東吳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上不及劉備,三是利用劉備在荆州的聲望,借地給劉備有利於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

東吳鲁肅勸說孫權同意此提議,於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東和孫權,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漢基業。劉備在荆州一個外來户,憑啥讓整個東吳集團都認為其在荆州威望很高?

據荆州取四川的思路很多人也能想得到。比如江東的鲁肅就曾給孫吳提過幾乎完全相同的戰略規劃,最後實力强大的孫吳集團没能實施,偏偏讓實力更弱的劉備集團實現了這個戰略規劃。為什麼?

唯一的解釋,就是鲁肅提的僅僅只是戰略規劃,而諸葛亮拿出來的却是一整套可行的操作方案。

一個完整的可行的操作方案首先就需要大量的情報與信息支持,在三國那個時代,諸葛亮是怎麼搞到這些情報與信息的?因為諸葛亮娶了一個好老婆。

諸葛亮的老婆叫做黄月英。《三國志》裡是這樣記載黄月英的:黄月英,三國時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陽)人,沔陽名士黄承彦之女,熟讀兵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足智多謀。

當時的一個女人,憑啥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為黄月英是襄陽名士黄承彦的女儿!

黄承彦,三國時期襄陽名士,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名士蔡諷的女婿。蔡諷有兩女一子,大女而嫁給了黄承彦,小兒子叫蔡瑁。

蔡瑁!我們終於挖出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這哥們在三國中大名鼎鼎,之前在劉表集團屬於劉表的鐵桿心腹,後來投降曹操,成為曹操水軍都督,最後莫名其妙因為蔣幹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被曹操砍了腦袋。

現在明白了吧,諸葛亮老婆家的背景是非常强大的!諸葛亮的老丈人不僅是襄陽名士,與襄陽名士上層名流圈:龐統(鳳雛)、龐德公、司瑪徽、徐庶等人交好;而且黄承彦還與荆州軍事集團核心人物蔡瑁是親戚,論輩分,蔡瑁算是黄承彦的小舅子。

諸葛亮自幼喪父,靠著娶了黄月英才一舉打入襄陽上流圈層成為其中的一員。襄陽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之地!也是四面八方水陸交通必定匯集要點的要點。在這個地區上層社會混,是絕對能積累包括江東到四川等各方人脈的。

諸葛亮是個有心人,在襄陽混一邊積累人脈,一邊收集情報與信息,日積月累,做一個據荆州取四川的可操作方案並不算太難。

諸葛亮的出山是天時、地利、人和皆具,與能力+人脈+情報的成功模式,兩廂結合,缺一不可!

荆州劉表集團因為接班人問題出現權力鬥爭,然後就有去梯言典故。諸葛亮給劉琦“出主意”,讓劉琦向劉表請求出任江夏太守。劉表答應了,劉琦才能出任江夏太守,為劉備集團保存了一隻力量。

諸葛亮居然能掺和荆州集團最高權力鬥爭,這種能量是一般人能比的?而且諸葛亮掺和這麼敏感的事情還游刃有餘,不就是因蔡瑁是諸葛亮老婆的舅舅嗎?所以,娶一個好老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諸葛亮没有娶黄月英為妻,没有人脈與情報的積累,他就是有有天大本事,隆中對也最多能給劉備提一個很粗的戰略規劃。没有足够的人脈與信息支撑,諸葛亮是拿不出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案的。劉備戎馬一身,不可能因為諸葛亮說出聯吳拒曹,據荆州取四川的方略就馬上讓諸葛亮担任集團的二把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