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說當鋪

說當鋪 

當鋪在小說,電影裡,給人的感覺都不是很好。窮途末路的人才去找當鋪,這個行業雖然名聲不怎麼樣,卻長期存在,也說明的確有其正面功能。當鋪有幾個特點對大多數人說是很難理解的。以前當鋪的樣子在一些博物館偶而可見複製版。

一、一進門是一個高大的屏風。要要繞過屏風才能進入當鋪 。站在大街上是看不見裡面的樣子。

二、當鋪的櫃台很高,顧客要雙手高高舉起才能夠得著櫃台。

三、當票上的字非常潦草難認,簡直和天書一樣。實際上,學徒在當鋪學買賣,除了鑑別,學習寫這種“ 天書 ”是重要的功課。

四、不管你當什麼東西,當票上都會用各種詞句一通貶損,好好的皮襖,他偏要寫上“蟲蛀鼠咬光板無毛破皮襖一件”,金錶說成“舊破銅錶”,書畫稱為“爛紙片”,田黄玉石稱為“滑石",檀木、红木、黄花梨木就變成了“雜木”。

為什麼會這樣?過去認為這就是當鋪人心黑,當鋪老板欺負窮人。其實不是。當鋪的顧客可不僅是窮人,窮人有什麼東西可以當?據說,晚清的四川總督丁寶楨沒錢了,就弄幾個箱子,裡面裝點破衣服,箱子上貼上“四川總督部堂”的封條,送到當鋪去。當鋪的人一看是總督的封條,也不敢拆,箱子裡面有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有總督衙門的信用,要多少給多少。側面說明看,當鋪打交道的範圍是很廣的,不只是窮人,有富人、有當官的。電視劇大宅門的白景奇,用一盒包裝精美,註明白家字號信譽紅泥封的排泄物木櫝,到當鋪換周轉金。帝王時代的皇商有很多就是幹當鋪業的,這些皇家當舖只放貸給官員為主。做生意和氣生財,那當鋪裡面的布置還要搞得那麼傲慢呢?

為什麼進門就要有大屏風?理由很簡單。顧客去當鋪都是為了救急。窮人還好說,要是家道敗落的大户人家,這就有點不太好意思,當然不太希望眾所周知。當鋪為了招攬生意,往往開在熱鬧的大街上。如此,一進門的高大屏風就起了保護顧客的隱私。否則,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就都能看到。

那為什麼櫃台要搞得那麼高呢?來典當的人往往急等錢用,心情焦躁。如果再碰上當鋪壓價,就可能發生衝突。這時高大的櫃台可以保護當鋪的人。就算顧客氣得跳脚大罵,也只能動嘴不動手,因為動手夠不着。而且,當鋪的人居高臨下俯視顧客,輕易就有了優勢感,有利於當鋪壓價。再有,當鋪裡當然也有很多現金,保不齊會引來盗匪。萬一盗匪上門,高大的櫃台也可以抵擋一陣。

更有意思的是當票上的字簡直就是天書。但是請注意,並不是潦草,只是外行看不懂而已。當票上的書法其實寫得挺嚴謹,只是你看不懂。這是因為過去既没有身份證這樣的手段確認身份,也没有照相、計算機之類紀錄信息的手段。當鋪與顧客之間,很可能彼此都是陌生人,交易只能以當票為准。當票上是只有當鋪才能看懂的天書就有幾個作用:首先可以防止顧客偷偷篡改當票;其次,萬一顧客把當票弄丢了,其他人檢到了,也不知道那上面寫得是什麼,没法冒充主人來當鋪贖當了——來了也說不出當的是什麼,一下子就露餡了。

還有一點,當票上的字跡難認,對顧客隱私也是一種保護。顧客自己當然知道當的是什麼東西,他無需看當票。其他人看到當票,由於字迹潦草難認,也無法知道是誰當的、當的是什麼東西。甚至連這是當票都不認識。《红樓夢》第57回就有這樣一個情節。邢蚰烟月例錢只有二兩,在一幫少爺小姐中根本不够花,有一次救急只好把棉衣當了。偏偏丢了當票,被史湘雲檢到了。史湘雲和林黛玉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以為是帳單。只有家裡開當鋪的薛寶釵知道那是當票,想法幫邢蚰烟瞞了過去,保住了她的臉面。這實際上是一種行業内部的信息封鎖術。在種種信息識別紀錄技術出餡以前,很多行業都有這種内部的信息封鎖辦法,比如曲藝行業的“春典”,土匪之間的“黑話”,都是為了保護内部的重要信息。

最後一點,當票上用各種詞句貶損典當物,就是前面說的,一件新皮襖,也得寫成“蟲蛀鼠咬光板無毛破皮襖一件”。這麼做也有幾層用意。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從氣勢上壓住顧客,便於壓價。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事先豁免當鋪的保管風險。好好的皮襖,萬一典當期間被蟲蛀鼠咬了,當鋪也有推脱責任的空間。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用意。一件皮襖只有四個字,只有用這些詞句把當票盡量寫滿,就可以防止顧客在當票上修改添加文字用來訛詐當鋪 。

現在,我們至少明白了一件事,一各行業的習慣和一個人的偏好是有本質的不同的。個人的偏好,受他的價值觀影響較大,表現他的價值水平,如果一個人要這麼幹,那他就是欺負窮人。但是當鋪是個行業,行業的習慣做法,那背後的原因就複雜多了,不能從偏好和道德的角度來理解。從經濟學上看,基本都是要規避風險、降低交易費用,促進交易繁榮。這樣的例子,在今天的世道裡其實更多。

比如,在電腦未普及使用前,西醫寫的處方籤也是和鬼畫符一樣,除了專屬的配藥護士,其他人根本看不懂,用意和當鋪的朝奉相類似。再如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店的座椅,通常都設計得光滑。表面的理由,是為了清潔方便,但真實的是因為這光滑的座椅,顧客久坐會感到不舒適。快餐店就是要客桌轉換快,顧客吃完就走,而不要長時間占着座位。店家又不能强迫顧客趕緊走,那就用這種方法,反而是比較善意的。

還有一個例子,香港地區政府機構的辦公桌上不准放水杯。要喝水去各樓層專門的飲水處,用一次性的圓錐底紙杯子。這種杯子只能拿在手裡,不能放下。這是不是虐待工作人員呢?不是,政府部門不能承受工作效率低下,浪費納税人錢的批評。這麼做,顯然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辦公人員以喝水為由耽誤工作。這些設置都不是偏好,都和這個組織的目標有關。總之,站在這個組織外邊,在不了解它的目標的情况下,它的很多做法我們就很難正確理解。

所以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永遠不秉持批評得態度。因為:

第一,所有的批评,都是基於某種價值觀的。没有把握自己的價值觀比别人的好。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真的了解了别人的價值觀。

第二,批評最大的成本,不是由被批評者來承擔,而是批評者來承担的。因為只要批評出口,它遮蔽了了解對方的可能性。一個行業長期積累下來的智慧,不只是寫在書本裡的一點點,它們還藏在那些我們覺得費解,甚至覺得錯誤的現象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