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德統一30年 兩岸還遠嗎 !? 戈巴契夫 ---蘇聯的罪人;德統的促成者
兩德統一30年 兩岸還遠嗎 !?
1990年10月3日,兩德统一,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每年的10月3日,是德國的國慶日。彈指一揮間,柏林牆倒塌已經快30年。
德國這個國家很獨特,又總覺得有些不解。這要從柏林的那堵牆開始說。
1. 歷史的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德國全境被西方盟軍和蘇聯分别占領。1945年,波茨坦會議上,英、美、法、蘇四國的協議,決定將戰敗後的德國一分為四,分别由四個戰勝國占領。
同盟國一致同意人為控制德國經濟,降低其生活水平。然而,由於意意識形態的不同,美英法與蘇聯在德國問題上的爭鬥就這樣開始了,這次會議為德國的分裂埋下了伏筆。随後的三年間,發生了改變世界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幾件大事:丘吉爾鐵幕、杜鲁門主義、馬歇爾計畫、冷戰開始、二月革命、以及德國分裂。1946年3月5日,丘吉爾在富爾敦發表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美國新任國務卿馬歇爾於6月5日在哈佛大學的講話中提出了《援助歐洲復興方案》,即“馬歇爾計畫”。12月19日,杜鲁門向國會提出“美國支持歐洲復興計畫”咨文,要求國會在1948至1952年撥款170億美元。
1948年4月2日,國會通過“1948年對外國援助法”。“馬歇爾計畫”正式被執行。杜鲁門主義與馬歇爾計畫”的提出,宣告美國正式向蘇聯發動冷戰。
在倫敦外長會議期間,美國集中精力拉攏法國,于12月4日宣布通過薩爾憲法,以法律形式保證薩爾併入法國。這使得法國在德國問題上改變立場,考慮法占區與美、英占區合併。6月18日美、英、法占領當局宣稱,自6月21日起在德國的西方占區單方實行幣制改革,規定西方占區將發行一種新的B記號馬克。幣制改革是分裂德國的關鍵一步。
蘇聯得知後,提出抗議,6月22日,蘇佔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新的D記號馬克。6月24日蘇聯全面切斷西占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走廊通道,史稱柏林封鎖。
西柏林已經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蘇聯希望通過此舉完全控制整個柏林地區,但在西方國家持續以空運方式的支援下没有實現。
1949年5月23日,西德宣布正式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10月7日,東德宣布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德正式分裂。
在此後的28年又3個月的時間内,全長155公里的柏林牆,連同早幾年就已經被封閉的1400公里東西德分界線,阻隔了東西德之間的人員往來。柏林牆共有25個檢查站:13個公路、4個鐵路、8個水道檢查站,允許西柏林人、西德人、西方遊客和盟軍人員進入東柏林,也允許持有效證明的東德居民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居民進入西柏林。
其中,查理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位於弗里德里希大街和Zimmerstrasse街交界處,是所有外國人在東西柏林間唯一的一條市内通路。1961年10月25日,發生了查理檢查站對峙事件,蘇軍10輛坦克與美軍10輛坦克對峙,世界瞬間窒息,戰爭一觸即發。
甘乃迪總統通過秘密渠道,與莫斯科進行了磋商,最終双方部隊撤離。如今,查理檢查站變成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1972年5月,美、英、法、蘇四國又簽署《中轉協議》,以緩解西柏林局勢和方便東西柏林的居民通行。
3.歷史的偶然
這是歷史的偶然,可能也是歷史的必然。
東歐劇變,東德政府開始計畫放鬆旅遊限制。1989年11月9日,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在新聞發布會宣布新的臨時旅行法規時的一個錯誤,意外地推倒了柏林牆。他宣布,立即開放柏林牆,東德民眾恢復出行自由。
在宣布完新的臨時旅行法規之後,記者問道,你宣布的會不會是搞錯了,這將何時生效?是從現在開始嗎?”沙博夫斯基逐字回答道:據我所知……立即生效,毫不拖延。
沙博夫斯基的新聞發布會馬上成為了當晚西德媒體的重要新聞。19:17通過ZDF和20:00的ARD的節目向整個東德播出了這一消息。随後,在ARD的節目《今日事件》中,主持人漢斯·弗里德里希宣布道“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東德政府宣布立刻向所有人開放邊界……柏林牆上的大門已經打開。
由於廣泛報道,當晚,柏林牆邊境聚集了大量等待邊境開放的東柏林人。此時邊防軍、國家安全局、駐柏林的蘇軍部隊都没有被通知。但是也没有人願意承担阻攔人群的責任。最終,在22:45,人們開始大量通過檢查站,幾乎不檢查任何證件。在另一側等待的西德人用鮮花和香檳歡迎湧入的東德人,随後一群人爬上了柏林牆。
午夜時柏林牆的所有檢查站均已開放且德國内部邊境也同時開放。東德人真正的大量湧入是在11月10日的早上。西柏林人熱情地歡迎湧入的東德人。
當晚西柏林市長沃耳特·莫波耳立即下令向移民提供臨時住宿並且在西柏林儲蓄銀行發放100西德馬克費用。
在新聞發布會的消息傳來時,波昂的西德國會正在舉行常務會議。西德總理府的鲁道夫·賽特斯宣布代表全體歡迎東德政府的努力,随後全體國會成員自發起立唱起了國歌。
盡管11月9日晚柏林牆完全開放,但並没有被立即拆除。從那天起,大批人帶著鐵錘和鑿子來到圍牆邊敲下牆體,並將牆體留作纪念品。
11月9日,歷史上的這一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11月9日除了是東德開放柏林牆外,11月9日是1848年革命結束和威瑪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同時也是1923年啤酒館暴動和1938年納粹德國發動水晶之夜的日子。
4. 兩德合併
1989年11月28日,在這一天,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在聯邦議會提交了《十點計畫》 ,這份文件引發了爆炸。
法國人並不希望德國统一,時任法國外長杜瑪分怒地斥責道,德國人顯示出“越來越强的傲慢感”。事實上,科爾在這之前的確没有同其他國家領導人進行磋商,然而這份十點計畫却成為了德國統一的路線圖。
英國也不希望再次出現一個强大的德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1989年12初在斯特拉斯堡歐共體峰會上表態堅決反對兩德统一,"我们已經兩次打敗德國!現在他們又來了!"
1990年6月13日,東德軍對正式下令拆除柏林牆。7月1日東德宣布接受西德馬克,此时所有的邊境控制措施均被取消。随後東德軍隊,在統一後由德國陸軍,開始拆除柏林牆,直至1991年11月。只留下了部分牆體和瞭望塔作為紀念。
戈巴契夫為統一亮綠燈,1990年7月15,對於莫斯科來說,統一之後的德國在北約的成員國身份一直是最大的心病,這也是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然而北約随後確定了防禦性的發展路線,莫斯科才最終放下心來。在高加索地區,科爾從戈巴契夫那裡得到了首肯,统一後的德國可以成為北約成員國。
1990年8月23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表決通過加入聯邦德國的決議。
1990年9月12日,波昂政府同意向蘇聯提供150億馬克資金,作為對蘇聯撤出德國東部所需花銷費用的補償。
柏林牆倒塌後不到一年,西德和東德統一,結束長達45年的分裂。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10月3日這一天也作為德國統一日。
凌晨零點,黑红黄三色德國國旗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厦頂部升起,將近兩百萬人件證了這一歷史性實刻。
5. 那堵牆還在嗎?
兩德統一後,東西柏林的道路、鐵道及橋梁在圍牆倒塌後迅速接連在一起。雖然柏林牆不再存在,但心理上仍有其他無數障碍存在。
東德全盤接受了西德的規責和法律,對東德人來說,突然之間一切都跟原來不一樣了。統一30年後,德國仍然是西部統治著東部。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前總統高克是來自東部的,但這僅僅是個例。
自兩德合併以來,德國政府部門進行了大換血,原來東部經濟、文化和媒體等的高層全部換上西部的人馬,這個格局延續至今,基本没有發生變化。在德國聯邦政府的各大部委中有133名相當於司局級别的高級幹部,其中只有4名來自原東德。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西德的資本主義席卷東德企業,東德人認為西德人貪得無厭,西德人覺得東德人好吃懶做。拖了西德經濟的後腿,還要讓西德人交“統一團結税”。德國人口語裡戲虐地將東部和西部居民分别稱為Ossi和Wessi。
柏林人口及發展研究所新近發表的題圍《統濟進程知多少》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指出,近一半德國人認為,德國東西部之間的差别多於共同點 。大約三分之一的德東地區人口認為西部人傲慢。而德國西部地區的人則認為東部人"不知足"。
德東地區人口工作時間比西部要長,而收入則低於西部,平均僅為西部收入水平的四分之三。柏林牆倒塌30年後,東部州的人均GDP仍低於全德平均水平,低於平均線約20%。東德認為西德人傲慢,西德認為東德人嘮叨。
但是,無論如何,兩德統一在歷史上是輝煌一頁,《統一形勢報告》最後做出了積極地終結評語:30年前我們通過和平革命實現了統一。我們在一個一體化的歐洲享受和平、自由和富足的生活。我們必須重新找回1990年的幸福感,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我們已經共同取得的成就感到慶幸。
琮1945年,德國分裂開始,到1990年兩德合併,這段歷史並不遙遠。如今,德國統一已經 30年了。德國的統一有堅實的基礎和值得共同期待的願景。
其實,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兩岸,祖國的統一也有堅實的基礎和值得共同期待的願景。統一還會遠嗎 !
附記 :
如果不是二戰後國際意識形態陣營的對壘,日德想要翻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戰後的日德,德國得益於蘇聯的威壓,最終被歐洲諸國接受並原諒,日本則得益於朝先戰爭的爆發,從而成為美國在亞洲的行宫。這兩國相繼復興。
但復興也不過是經濟上的復興,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閹割却從未稍歇。德國成為美國在歐洲駐軍最多的國家,而日本也成為美國在亞洲軍事基地最多的國家。有著這樣的軍事拿捏,德日即便經濟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政治上依然只能和美國亦步亦趨的政治跟班侏儒。
**戈巴契夫 ---蘇聯的罪人;德統的促成者
俄羅斯國内對他在兩德統一過程中放棄本國利益的做法極為不滿的聲音經常出現。戈巴契夫走上了地缘政治的投降道路,他本來可以提出許多條件,更不必說要求新德國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但與悍衛國家利益相比,他對諾貝爾和平獎更有興趣。
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10月15日,戈巴契夫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西方给他的勳章,因為他“立功”了。
戈巴契夫在蘇聯解體前最後幾年,對西方的榮譽獎項和媒體讚美之辭有著一種病泰的迷戀,甚至不惜犧牲原則去與美國達成種種協議。普京去年說過,他搞不懂戈巴契夫怎麼會跟美國簽署《中導協議》?
1990年9月12日,東德、西德、蘇聯、美國、法國、英國在莫斯科千署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確定了兩德統一方向。該條約是戈巴契夫作出單方面讓步的情况下,才在一些歷史爭議問題上達成協議。戈巴契夫讓步之大,連做好了交易準備的美國和西德都感到意外。
法國總統戴高樂則想將德國再分裂得更多一些,以卻保法國能永久控制莱茵河左岸,然後將魯爾工業區國際化,1960年3月,戴高樂甚至向赫鲁雪夫建議,將兩德恢復到普鲁士建立統一帝國之前的散亂小公國狀態。同實,戴高樂向“盟國聯管會”法國代表科兹將軍發出指示:只要是有利於恢復德國統一的提案,一律使用否決權。
英國是怎麼看德國的?它也希望德國永遠保持分裂,廢除普鲁士精神(從社會、教育、宣傳、軍事領域消失),讓它變成一盤散沙,就是英國在努力推動的目標。這對德國傷害可能是永久性的,用俾斯麥話說就是:如果没有普鲁士精神,那麼波蘭的命運就是德國的命運。
今日在德國不能提的不僅僅是納粹,也不能公開提倡普鲁士精神。
在英法之外,有一股力量堅決反對德國統一,那就是猶太人。不過,當時美國支持德國統一,猶太人就找不到借力的工具。
德國統一與蘇聯的長遠利益關系最為密切,如果戈巴契夫哪怕只提出德國作為一個新國家不加入北約的要求,但他想的不是這些,他生怕任何“多餘的要求”都會放慢他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脚步。
1990年3月,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與戈巴契夫在莫斯科會議時,還主動表示:“北约不會向東擴張,哪怕一寸”,但戈巴契夫非常大方,它對美國相信到了不需要用備忘錄簽字形式的地步。
2019年4月,美國軍事雜誌《國家利益》還頗為得意地撰文講述了在1990年北約伙伴們如何成功地欺騙了戈巴契夫,並承認美國軍工集團早就決定推動北約東擴。
哪怕美國把話說得如此直白,戈巴契夫却還在以“民主化”推動者自居,他永遠不會承認錯誤,既聽不到美國對他的嘲笑。也不想面對北約已經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的事實。
2009年,在北約進行新一輪東擴情况下,戈巴契夫還跑到柏林弗里德里希劇院,與老布希、科爾一同慶祝柏林牆倒塌20周年。人家統一國家,歡天喜地,自己國家四分五裂,一片混亂,他來跑去慶祝,就為了那點虛偽讚美和掌聲?
戈巴契夫既是一個歷史符号,也是一個歷史笑化。一國之領袖,諾貝爾和平獎真那麼重要?或許幾年之後,德國還要感謝另一個諾貝爾和平獎追求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