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中巴關係為什麼這麼好 : 印度不死,巴铁不变!

12月17日,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在迪拜,被伊斯蘭瑪巴德一個特别法庭,缺席審判,因“叛國罪”被判處死刑。

關注國際政治的人都會知道:穆沙拉夫和中國的關系非常的好,“一帶一路”最重要的起點就是瓜達爾港和中巴經濟走廊,而這兩個建議都是穆沙拉夫提出來的。因此,穆沙拉夫被譽為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奠基人。

瓜達爾港對中國異常重要,所以在穆沙拉夫提出建設瓜達爾港後,美國對巴基斯坦施加了巨大的壓力。然而,穆沙拉夫不為所動。

2015年的時候,穆沙拉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的時候曾說道:如果我不想得罪美國人的話,當初就不會選擇建設瓜達爾港。

我曾經向我見過的所有中國領導人,都提過與“一带一路”類似的戰略——連接中國和中亞各國。而且我的提議更大胆:世界有七大奇迹,我認為,巴中兩國間應該共同構建世界第八大奇迹——建設直接連接兩國的道路,還有油氣輸送管道,使得兩國經濟實現一體化。

現在,有人懷疑:是不是中巴關系出現問題了?

其實,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的是:無論巴基斯坦政局如何動盪,都動搖不了中巴關系,因為巴基斯坦人民和軍方始終和中國站在一起的,而巴基斯坦真正的掌權者是軍方,巴軍方不受政府和法院的控制。

那麼就出現兩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巴軍方為什麼一定要親中?答案非常的簡單:除了中國,没有任何一個大國支持巴軍方。巴基斯坦民間有一句話流傳很廣:70年代,全世界都把我們拋棄了,只有中國站在我們身後。

巴基斯坦為什麼會被“全世界”給拋棄?這裡面既有歷史矛盾,也有宗教矛盾,更有大國博弈。

歷史矛盾主要是指巴基斯坦和印度、俄羅斯的矛盾;宗教矛盾主要是指巴基斯坦和印度、伊朗的矛盾;大國博弈主要指美國為了制衡中國發展,只能拉攏印度,出賣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與印度、伊朗、俄羅斯、美國的關系都比較的差,真正的鐵稈朋友只有兩個:中國和沙烏地!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矛盾是怎麼來的?

二戰後,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印巴分治”的方案,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開獨立成為兩個家:信仰印度教的土邦併入印度,信仰伊斯蘭教的土邦併入巴基斯坦。按照“印巴分治”方案,巴基斯坦有一快“飛地”:東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面積比較小,但是那個地方比較肥沃,所以人口比較多。由於巴基斯坦的大權掌握在人數較少的西巴基斯坦人手中,所以東巴基斯坦就想要自治。於是,巴基斯坦就發生了内亂!

對印度來說,這是分裂巴基斯坦的好時機。印巴矛盾的起點源於另外一個地方:克什米爾。

1947年,英國在讓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的時候,留下了一個爭端比較大的地區:克什米爾地區。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之前,“印度”其實是一個地理概念(就像“東南亞”一樣),有很多的土邦,英國打算讓這些土邦组成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蒙巴頓方案”,土邦併入哪個國家主要参考兩個條件:

第一:看這個土邦信仰印度教的人多還是伊斯蘭教的人多?如果一個土邦信仰印度教的人多,這個土邦就併入印度;如果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多,那麼這個土邦就併入巴基斯坦。

按照這條規定,克什米爾地區應該歸屬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地區70%以上的人口都是信仰伊斯蘭教。

第二:土邦併入哪個國家需要該邦的王公決定。

雖然克什米爾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數比較多,但是這個土邦的王公却是印度教徒,他想加入印度。按照這個歸定,克什米爾地區應該歸印度。就這樣,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爭執,双方打了起來:在1947年、196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兩次刀兵相見。最終,巴基斯坦搶了2/5的土地,印度搶了3/5的土地。按照道理: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搶了一部分,就此“和平共處”不好嗎?

不行的!因為克什米爾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重要了,是一個戰略要地。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有雄心的,印度獨立建國後,其首任總理尼赫鲁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印度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迹!做一個在世界範圍内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國。印度想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就必须要拿下克什米爾地區。

如果印度占領了克什米爾地區,那麼印度就可以把影響力擴大到中亞地區——克什米爾地區連接著阿富汗。所以,在印巴戰爭期間,尼赫鲁還說了一句話:“没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的政治舞台上佔據一個重要位置。” 

對巴基斯坦而言,也絕對不能丢掉克什米爾:如果巴基斯坦丢掉克什爾,那麼巴基斯坦將會被印度死死的壓制著,永不得翻身。

克什米爾地區是一個山地,離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瑪巴德非常的近。如果印度占據了山頂的克什米爾地區( 類似以敘間的戈蘭高地 ),只要在上面部署一支部隊,那麼巴基斯坦時刻都在印度的威脅中。所以當時的巴基斯坦國父真納也說了一句話:“克什米爾就像巴基斯坦頭頂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容忍印度摘走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布。”

這是印巴矛盾的根本原因,它關系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了爭奪克什米尔地屈,1947年、196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兩次刀兵相见,双方已經勢同水火,恨不得徹底的滅掉對方。

此時,東巴基斯坦要求獨立,印度自然要插一脚,肢解巴基斯坦。於是,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同時對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發動攻擊。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相隔太遠,而印度的海軍和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的聯系。 

最終,東巴駐軍不得不無條件投降,巴基斯坦不得不接受東巴基斯坦獨立的事實。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巴基斯坦永遠的失去了東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矛盾有多大了吧。

未來,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矛盾依舊不會消失。

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的矛盾又是如何來的?

俄國一直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沙俄被譽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彼得大帝。在位期間對俄國推行了一系列關於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改革,使得沙俄一躍成為歐洲地區一大强國。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後,留下了一份著名的遺囑,彼得大帝為俄國規划了近10年,以至上百年、數百年的目標。這份遺囑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沿波羅的海不斷向北擴張,盡量多地占領瑞典國土;

二是從北方向西方和東方各國入侵。

三是沿黑海向南擴張,盡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因此要挑起邊疆的戰爭,不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在波斯衰敗之際,突進到波斯灣,推進到印度,擁有世界的倉庫。此後的200年,蘇聯、俄羅斯幾乎完全是按照彼得遺囑在規划自己的戰略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緊接著開啟了美蘇爭霸的模式。1978年,蘇聯為了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武裝入侵了阿富汗。一旦蘇聯吞併了阿富汗,那麼下一步必然是巴基斯坦,所以中美巴聯手把蘇聯“埋”在了阿富汗。所以巴基斯坦是蘇聯的敵人。

巴基斯坦是印度的敵人,同時也是蘇聯(俄羅斯)的敵人。敵人的敵人未必是朋友,但是一定是合作的對象!於是,蘇聯(俄羅斯)和印度聯合起來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直到現在印度的武器主要都是來自俄羅斯:印度的戰機、防空導彈、坦克、潛艇等絕大多数都是從俄羅斯購買的。甚至不顧美國反對,堅持要買俄製 S--400 防空導彈 。

印度和俄羅斯的關系,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好,印度能加入“上合組織”也是因為俄羅斯的支持!巴基斯坦和伊朗的矛盾又是如何來的?

巴基斯坦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主要信仰遜尼派,而沙烏地則是遜尼派的老大,所以在印巴戰爭的時候,除了中國外,沙烏地給巴基斯坦提供了巨額資金和石油的援助。

伊朗作為沙烏地在中東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和敵人,自然和巴基斯坦關系很一般——巴基斯坦参與了沙烏地領導的也門戰爭。

印度和伊朗的關系也很好。同樣: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朋友,但是一定是合作對象。因此,2017年印度提供資金援建的伊朗東南部恰巴哈爾港正式開通。

這個港口的開通會對瓜達爾港形成一定的影響:原本瓜達爾港建成以後,中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鐵礦、糧食等可以通過陸地運輸到瓜達爾港,然後再通過海洋運輸到其它國家。印度投資的恰巴哈爾港開通後,就有一部分貨物在那個港口運輸出去。

中國和伊朗關系不錯,和巴基斯坦也不錯,但是伊朗和巴基斯坦關系却很一般。所以,有時,中國也很難做。

國際形勢有时很複雜,不是“非黑即白”的關系。

美國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又是如何來的?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巴基斯坦是一伙的,蘇聯和印度是一伙,但是後來巴基斯坦和美國翻臉了。

1962年的時候,中國和印度發生了一場戰爭,是造成日後中印關係不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1965年的時候,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餌的問題再次發生戰爭,中國對印度發出强烈的警告:

中國不介入印巴爭端,但不等於不問是非,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還在壓迫克什米爾人民,中國就一天不會停止支持克什米爾人民要求自決的鬥爭;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還在對巴基斯坦進行肆無忌憚的侵略,中國就一天不會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義鬥爭。

那以後,巴基斯坦就開始加强和中國合作,共同對付印度。那個時候,巴基斯坦除了和中國合作外,和美國的關系也很不錯,因為那時美國和巴基斯坦有一個共同的敵人:蘇聯。但是,這一切在1990年左右發生了變化。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風波。1990年,美國聯合各國要制裁中國,併提出要將制裁案提到聯合國大會上去,要全球都参與制裁行動:拉攏跟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則成了美國通過這次制裁案的外交重點。所以巴基斯坦成了美國拉攏的重點。

那時,巴基斯坦和中國、美國的關系都不错,但是美國却要求巴基斯坦在中美之間選邊!

因為那個時候,蘇聯即將解體,美國調整了自己的全球戰略:由以前的“聯中遏蘇”轉變為“中俄同遏”。89年的那場風波就是美國戰略轉向的標誌。遏制中國,最好的選擇就是拉攏印度。

由於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對中國不成太大威脅(中巴邊境比較短),如果美國繼續選擇與巴基斯坦聯合,那麼就會把印度推向了中國:一旦中印聯手,那麼對美國的影響就太大了。

美國選擇了印度,那麼巴基斯坦只能堅定的靠向了中國,没有第二條路可走。美國要求巴基斯坦和中國决裂的時候,巴基斯坦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宣布:

巴基斯坦國將一如既往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主張,巴基斯坦國堅決反對聯合國公開干預成員國内政的錯誤。特别是干涉一個聯合國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事務。

美國和巴基斯坦由原來的盟友關系,正式开始“分道揚鑣”。随後,巴鐵遭到美國暴風驟雨般的制裁。這就是為什麼,巴基斯坦無法依靠俄羅斯和美國,只能依靠中國。

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對抗,保證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巴基斯坦協助中國打通印度洋的通道,將影響利擴大到中東地區和印度洋。

事情,當然没有這麼簡單!由於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異常的重要,中、美、俄、印、伊朗、沙特等國家的勢力全部参與其中,使巴國的政治異常的複雜,政權不斷的更迭。

巴基斯坦是這個世界上發生軍事政變次數最多的國家,似乎没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局能像巴基斯坦如此動盪的。

巴基斯坦從1947年建國,至今72年。經歷4次軍事政變、5次軍法统治,歷時35年之久,佔建國史的一半時間。

第一次軍事政變由陸軍總司令阿尤布·汗於1958年10月27日發動,至1969年3月25日,歷時10年半。

第二次軍事政變由陸軍總司令葉海亞·汗于1969年3月25日宣布廢止1962年阿尤布·汗憲法為標誌,至1971年12月20日,歷時2年零8 個月。接替葉海亞·汗的佐·阿·布托在1973年8月14日執行第三部憲法前也實行軍法統治,大约1年零4個月。

第三次軍事政變由陸軍總参謀長·哈克於1977年7月5日發動,至1988年8月17日哈克空難,則歷時11年零1 個月。

第四次軍事政變由陸軍總参謀長穆沙拉夫1999年發動,推翻了總理謝里夫,至2008年8月18日辭職,歷時 9 年。

巴基斯坦的政壇為何如此混亂?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巴基斯坦的政治制度注定了其凝聚性比較差;

第二,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比較差。

先說說巴基斯坦的政治制度。

巴基斯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它的政治制度主要繼承於英國,但又不同於英國:相同的是双方採取的都是“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是英國採取的是議會君主立憲制,巴基斯坦採取的是議會共和制。

所謂的“議會制”就是老百姓選出議會的議員,哪個黨派的議員最多,那個黨派的黨首就是首相;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就是指國家名義上的元首依舊是女王(君主),所有大的政策依舊需要獲得女王的授權,只不過女王只有象徵意義。

比如鲍里斯.約翰遜是首相,他領導的英國政府想要脱歐,他必須要得到女王的同意。但是,由於女王只是象徵意義,所以女王發表的任何聲明都是鲍里斯政府起草的。直白點、难聽點就叫做“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力最大的人就“首相”——首席宰相。

巴基斯坦的政治制度繼承英國,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英國:巴基斯坦是二戰後新立的國家,没有女王的存在,所以它無法採用“君主立憲制”。現代社會,没有保留“君主制”的國家都採取了“共和制”。

共和制是和君主制是相對的:君主制國家的元首是世襲的,英國女王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共和制國家的元首是選舉出來,不是世襲的。

巴基斯坦沿用了英國的議會制,没有女王,自然也就没有首相,所以巴基斯坦的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理”,即“全面主持管理國家事務”的意思。

巴基斯坦又採取了共和制,而共和制的最高領導人叫做總統,所以巴基斯坦還有一個總統。巴基斯坦是既有總理,又有總統的國家。

在議會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家實權控制在首相手中,是海陸空三軍的總指揮;在議會共和制的國家里,國家最高領導人是總理,掌握著國家的行政權和軍權,總統往往和女王一樣,只有象徵意義;在總統共和制的國家,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是總統,掌握著國家的行政懸和軍權!

比如,英國採取的是議會君主立憲制,首相掌握行政權,也掌握三軍的統帥權;美國採取的是總統共和制,總統掌握行政權,是三軍總司令。

但是,巴基斯坦却不一樣!巴基斯坦的行政權歸總理,軍隊最高領導人由總統任命。如此形成:巴基斯坦最高領導人管不了軍隊,軍隊可以獨立於政府。

正是由於巴基斯坦軍方事實上處“獨立”的地位,不受巴政府控制,所以一旦政府不能滿足軍方的要求(比如軍費開支不足、想要削弱軍方權力),軍方就會發動政變,推翻政府。

那麼就出現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巴基斯坦的軍隊不受政府控制?為甚麼軍隊總是發動軍事政變?其實,這與巴基斯坦的國家利益有關!

都知道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矛盾很深,巴基斯坦最大的敵人就是印度。然而,無論是人口數量、領土面積和土地富饒程度,巴基斯坦都是遠不如印度:印度人口13.5億,巴基斯坦僅有2.1億;印度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只有79.6萬平方公里;印度主要是平原,而巴基斯坦有一半是山地。

從综合國力上來說: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差距是比較大的。

巴基斯坦為了保證國家安全就必需要加大在軍事上的投入,只能加大對老百姓的“剝削”。政府為了支撑軍事,加大對老百姓的“剝削”,老百姓生存間難了,在下次選舉中,就必然選擇那些把重心放在民生上的政黨。

新政府上台以後,為了發展民生,必然會減少在軍事上的投入。在軍事上的投入少了,巴軍方在和印度的對峙中就會處於弱勢,老百姓就又會不滿。這個時候,軍方為了獲得充足的軍費,就會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提高軍費開支,以獲得對印度的優勢。

就這樣,軍政府和民選政府不斷的交替:軍事上投入大了,老百姓生活艱難,就會支持民選政府;民選政府要發展民生就會減少在軍事上的投入,軍事投入少了,軍方就不是印度的對手,老百姓又開始不滿民選政府,軍方再“順應民意”的推翻民選政府……

巴基斯坦軍方每次在軍事政變獲得政權以後都會修改憲法,以保證自己“獨立”地位不被侵犯——誰要是敢動軍方的權力,那麼軍事政變的發生幾乎無可避免!

比如,1977年巴基斯坦發生軍事政變。政變以後,軍政府修改了憲法:授予總統解散議會和聯邦内閣、任免軍隊首腦和法官的權力。随後,民選政府上台後廢除了這條規定。但是,1999年穆沙拉夫發動軍事政變後,又恢複了這條規定。

所以,大家要記住:在巴基斯坦權力最大的不是政府,也不是法院,而是軍方!軍方不受政府控制、不受法院管理,如此,巴基斯坦的政府和法院能對軍方有好感嗎 !?

現在再來看前幾天的新聞:巴基斯坦法院以叛國罪判處前總統佩爾韋兹·穆沙拉夫死刑。並且特别法庭發布的判決書中稱,如果穆沙拉夫在被執行死刑前死亡,那麼他的屍體將被拖到伊斯蘭馬巴德懸屍三天。

巴基斯坦的法院如此恨穆沙拉夫的主要原因就是:2007年,在穆沙拉夫担任總統期間實施緊急狀態,同時解除包括首席大法官在内、近60名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職務。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巴法官受到了西方的指使:巴法院的那些大法官受西方的影響比較大,可能受到西方的控制。不過,没有關系。巴基斯坦的實權,實際上控制在軍方手中,所以法院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現在的穆沙拉夫無權無職,但他畢竟曾是軍方的最高領導人,所以軍方的態度就很重要:如果軍方認為他無罪,那麼他就一定無罪;如果巴政府敢和法院站到一起,那麼軍方一定會再次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政府。那麼,巴軍方和巴政府是什麼態度?

12月17日,穆沙拉夫被特别法庭因叛國罪被判處死刑。随後,軍方表示不滿,認為穆沙拉夫不會背叛國家,巴總理伊姆蘭•汗的兩名親信随后與軍方接觸表示政府支持軍方的想法。

12月19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來•汗舉行了緊急會議,會後認為這個審判是不公平的,且要求撤掉最高法官。

公正客關的說:巴基斯坦的這種政治制度不僅不利於自身的穩定,而且對那些與巴基斯坦關系非常好的國家也很不利。

巴基斯坦的政權不穩定,凝聚力比較差,不利於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起來,巴國就没有足够的錢發展軍事,而中國就必需要加大對巴的援助。

這些年,為了保護巴國,沙特援助了很多錢,中國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在中巴合作的梟龍戰機中,中國出了大部分;巴國没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印度擁有核武器後,某大國只能幫助巴國。

所以,為了減少自身的壓力,幫助巴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巴國發展經濟。巴國有錢了,政局自然就穩定了!

其實,這就是“中巴經濟走廊”的最大意義所在:既幫巴國發展經濟,又讓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到了中東地區和印度洋。

有人總担心:巴基斯坦會不會和西方親近?尤其是有錢後 !

試想:如果巴基斯坦和美國親近了,那麼印度就必然要走到美國的對立面,那時中印就有了共同的利益。您說,中國是借助印度進入印度洋更安全,還是借助巴基斯坦進入印度洋更安全?

所以,大家放心好了:印度不死,巴鐵不變!

中巴友誼,是由兩國的最高國家利益所決定的,不受任何人的意志而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