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北溪 2 號撕裂美歐、拉近蘇德關係

北溪 2 號撕裂美歐、拉近蘇德關係

川普在20日簽署了《2020國防預算法案》,其中針對北溪2的第7503 條款便立即生效。21日,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要求承接鋪設“北溪2”管道的所有公司立即停止施工,否則,一律制裁。

美國的野蠻和無耻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與“北溪2”有關的毆洲公司,大多數都跟中興一樣,的確經不起黑社會折騰,瑞士的ALLSEAS公司由於承受不住美國的威脅,退出了這一工程的建設。荷蘭有一家公司在美國宣布制裁當天就停工了。可俄羅斯都能立刻接手。

美國參議院17日通過法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就做出了反應,她在德國議會演講時表示:德國反對美國的跨地域制裁,對美國制裁“北溪-2”的問題不會忍氣吞聲。

德國《圖片報》甚至稱這是默克爾向川普“宣戰”,在工程即將竣工之際,德國人絕不會在終點線前退回。

默克爾之所以敢强硬回應美國的制裁,原因有三個:

一,德國工業4.0計劃,是德國欲在新工業革命浪潮中占據領先地位的戰略規畫,它要發展智能工業的基礎設施,離不開與華為合作。如果美國企業有類似華為的5G技術,德國會優先先考慮,問題是美國没有,還要耍無賴。

二,要實現工業計劃,必需要有充足和實惠的能源保障,德國不可能拒絕近在眼前的俄羅斯天然氣,反而花高價去購買遠在在天邊的美國頁岩氣。這不僅是價格問題,還有安全問題。蓬佩奥總說俄羅斯將來會利用天然氣依賴卡毆洲脖子,他的話,德國會反著聽,依賴美國能源那才是上賊船。

三,默克爾這届做完就不做了,基民盟黨主席也辭了,没有選舉壓力,美國在政治上恐嚇不了她。

從戰後歷史看,這是德國首次明確地將美國利益置於身後,而努力地去做一件符合俄羅斯利益的事情。當然,主要德國是受益者,只是要頂著美國報復帶來的壓力。

二選一怎麼選?德國已經給出了答案。

美國不可能要求每個國家都能做到烏克蘭那樣--失節事大,餓死事小。寧可自己國家弄得民不聊生也要為了美國跟俄羅斯撕到底。

德國本來不需要二選一,它能做到最理想的局面:俄天然氣經烏克蘭管道進入德國,同時與美國保持密切關系。而烏克蘭管道恰恰是美國自己切斷的,結果没有整垮俄羅斯,機關算盡,反而把自己套進了“熊坑”,還把德國推向了俄羅斯。

北溪2的起因

普京上台時,俄氣供應毆洲有85%要經過烏克蘭管道線路,這是蘇聯時代留下的格局,俄羅斯有氣,烏克蘭有管道,毆洲有錢。

2004年美國在烏克蘭策動“顏色革命”,導致政局大亂,俄德都意識到原有管道會成為美國的政治工具,因為管道主人已被美國控制。2006年俄德啟動“北溪”,直接走波羅的海海底,繞過烏克蘭,東起俄北港口維堡,西至德國東北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2011年投產使用,使得過境烏克蘭天然氣降低了20%。

“北溪”讓俄德嘗到了双重红利--能源經濟+地缘政治。這是一條戰略能源線,俄德給自己留的後路。

雲里霧李的烏克蘭面對自己利益受損,不是主動去與德俄建立信任,强化合作,讓自己的管道能保持橋梁作用,收取過境費。反而在2014年又鬧一場“顏色革命”,導致克里米亞問題爆發。自作孽,不可逭。

毆洲非常痛苦,它們必須跟著美國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一邊大家為烏克蘭“民主事頁”摇旗呐喊,一邊去跟俄羅斯暗中商談“北溪2”,因為大毛二毛撤底鬧翻後,二毛可以切斷管道自殺式報復大毛,那寒冷的歐洲會馬上缺氣。

2015年德國,法國,奥地利與俄羅斯的六家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合作公司,大家通過這個計畫案,投資建設“北溪2”,計劃在2019年建成,2020年投產。

“北溪2”全部利用起來的話,會讓烏克蘭近4000公里陸上管道失去作用,没有中間商賺差價,毆洲進口成本可降低30%-40%,而俄羅斯有了一筆穩定的能源收入,不必再跟烏克蘭糾纏。

“北溪2”成敗關鍵在於德國。德國積極,那麼髮國也會備帶動,德法方向明確,其它毆洲企業也不會有錢不賺,建成之後,德俄是最大赢家,也少不了法國的好處。

烏克蘭是最直接最慘痛的輸家,以前還有個差價格談判權,這意味著政治籌碼,“北溪2”一旦投產,烏克蘭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非但得不到一分錢,說話也不會有人搭理它。錢是毆洲的,氣俄國的,烏克蘭只是一個中介,它居然看不清自己的位置。

地缘政治最大輸家是美國,當年通過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實施的“窒息戰略”,越來越接近破產,美國也越來越急。俄羅斯之所以没有被“窒息”,因為東方有大國向他伸出了手,讓俄羅斯頂住了美國的壓力。

美國不得不花更大的精力投入毆洲,尤其是中東歐去對付俄羅斯。

毆洲現在很有意思,俄德法奥一條線,波蘭却跳出來要跟美國一起破壞“北溪2”,波蘭總統在跟川普會面時稱:“北溪2”威脅毆洲能源安全,要和美國一起阻止該項目建設。

波蘭總理莫拉维茨基在11月11日則公開指責毆盟和馬克龍對“北溪-2”的支持,他還說烏克蘭立場有問題。德國,法國,俄羅斯會在乎波蘭的“强硬”嗎?大波波蘭太飄了。

默克爾的壓力除了美國,還有國内,德國分兩派:

一部分人認為“北溪2”首先要考慮美德盟友關系,與烏克蘭一起向莫斯科施壓,没有“北溪2”,俄邏斯只能接受烏克蘭管道,能源方面也可以向美國進口,這些人是親美派。

極右翼“ 選擇黨 ”則批評默克爾在向美國讓步,不應當去搞一個“諾曼底會談”(俄德法烏),讓澤連斯基政府能够從老管道再得到一些收入。

極右翼認為“北溪2”就應當全面利用,不必給烏克蘭留一些安慰,否則,一旦俄烏關系轉暖,德國反而會被動。

默克爾優勢在於她一直掌權,在内外壓力下能够保持一貫政策,她的方向是明確的:為了德國工業未來,“北溪2”必須建成,不管美國要如何報復德國,她相信美國手段是有限的。同時,為了照顧(拉攏)烏克蘭,要給澤連斯基留下一點甜頭,讓烏克蘭管道發揮一定作用,賺些過境費。

所以,12月9日結束的“諾曼底會談”,到底有没有秘密協議?美國心裡是緊張的,它會對澤連斯基產生不信任感。

圍繞“北溪2”產生的德美,毆美政治對抗,向外界傳遞了一個微弱的信號:毆洲的事情,毆洲自己解决。别說美國,連英國都不讓插手。

美國接下來能打的牌不多,一來,要制裁的公司實在太多,而毆洲肯定有保護方案,二來,波蘭的力量不足以恐嚇德俄。

美國與德國之間,控制和反控制的博弈將日趨激烈,深刻影響著毆洲的安全結構。 

德國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對付美國,它必須在毆盟之外尋找强有力的政治力量聯手,以對抗美國動辄制裁的蠻横做法。 美國之外的各大國聯手,存在利益邏輯上的可行性,這預示著國際秩序將會出現百年未有之巨大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