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海戰的意義
奧蘭海戰的意義
二戰期間英國抗衡德國,最大的憑藉就是窄窄的英吉利海峡。德國海軍實力本來是比不過英國的,但是如果加上了法國艦隊就不一樣了。法國可是擁有當時世界排名第四的海軍艦隊,僅次於英國、意大利和日本。 但是形勢發展得太快,居然很快法國就投降了。在法國政府看來,打不過就不打了。法國既不幫英國,也不幫希特勒的德國,法國軍艦保持中立行不行?希特勒當時也確實同意了。但是英國人心裡清楚,僅僅憑希特勒的承諾,這批法國軍艦就一定會被用於對付英國。戰爭是双方要拼到最後一滴血的。擺在丘吉爾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勸法國海軍主動加入英國;第二,英國人自己動手,幹掉法國艦隊。但是這樣一來,英國就不得不在和德國人決戰之前,先和自己的盟友動手,這在情理上還是有點說不過去。英國是不可能讓法國的精良艦船落入德國或意大利敵軍手中的,你們法國人現在有四條路:第一,加入我們,繼續對抗德國和意大利,為勝利而戰;第二,在英國監督之下,把船開到英國港口來保存;第三,如果你們不願意去英國,也可以去西印度洋的某個法國殖民地的港口,當然要在英國的監督下;第四,如果這四條件你們都不接受,那麼,萬分抱歉,我將要求你們在6個小時之内鑿沉所有船艦。當然還有第五個選擇,英國將遵照國王陛下的命令,採取一切必要的力量來阻止法國船艦落入德國或意大利之手。說白了,我們只能開火擊沉。
法國人覺得我們已經停戰了、中立了,我們法國海軍也肯定不會幫希特勒的。我們已經向德國投降一回,然後再把軍艦交给英國人,等於背叛國家又投降一回。軍人都是講榮譽的,不要苦苦相逼。法國艦隊司令、海軍上降蘇爾給的書面答覆是:法國戰艦絕不會落入德國和意大利手中,而武力行動必然遭到武力應對。1940年7月3日下午5點54分,英國向法國海軍開火,奥蘭港内的法國艦隊全軍覆没,歷時僅十餘分鐘。
丘吉爾當時說了一句話, 我把對英國此次行動的審判,滿懷信心的交给議會,交給英國,交給美國,交給世界,交給歷史。這話裡有兩層意思:第一,我相信世界和歷史會宣判我們無罪;但是第二,我也知道這件事在道理上站不住脚,最終要接受審判。那麼“奥蘭海戰”對英國到底意味着什麼呢?僅僅是解除了法國艦隊對英國的威脅嗎?從後來的結果上看,遠遠不止如此。
要知道,在“奥蘭海戰”發生的同時,丘吉爾的首要戰略目標是 : 既然法國投降了,英國不能孤軍奮戰,他第一個要做的事,是獲得美國的援助。但是美國人怎麼看待英國呢?首先,當時希特勒未必會對英國怎麼樣,無非就是要你服個軟。在”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時候,希特勒都没有乘勝追擊,把幾十萬英軍放回去了。有一個說法就是,希特勒也怕把英國真的逼成了死敵。這個時候,如果英國說,算了,不打了,我們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没准也就可以停戰了。在外界看來,英國没有必要非得抗戰到底。其次,英國人在歷史上就是以理性主義著稱的。拿破倫就嘲笑英國人是小店主的國家,唯利是圖,没有理想,没有骨氣。而且英國又不是没有簽過屈辱的停戰協議,至少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英國一看不划算,不就和美國停戰了。所以,當時不管丘吉爾喊得有多響,說要戰鬥到底,痛下決心,外界是不信的,尤其美國不相信。
奥蘭海戰發生之後,英國内外的人都看清楚了丘吉爾的决心。丘吉爾看來不是說著玩的,不是喊喊口號就算了。在英國國内,7月4日丘吉爾向下意願詳細報告了英國海軍的行動,報告期間,議院鴉雀無聲。報告後,所有人都站起來歡呼了很長一段時間。丘吉爾後來回憶道:在這之前,大家對我還有所保留。然而,現在所有人都融入了一片莊嚴而熱烈的和諧之中,這對國家影響深遠。
英法在二戰前夕,對盟國的背信棄義令人不齒。德國併吞奧地利、捷克蘇台德、慕尼黑之夜犧牲波蘭、眼睜睜看挪威被德國攻佔等,這就是那個讓許多人觀望的英國,這就是那個許多陌生人認為可能即將投降的英國,現在英國冷酷無情地打擊了她昨日最親愛的戰友,並且在一段時間内將毫無爭議的制海權囊入自己麾下。它清晰地證明了英國無所畏懼,無可阻擋。在國内的軍心被振奮了。在世界上,美國人也看清了英國的決心。《紐約時報》當時就說:英國政府最終採取了大胆的行動。它消除了人們對英國堅持抗戰決心的最後一絲懷疑。很快,這些情感轉換成了結果,美國幾週後給英國皇家海軍支援了50艘驅逐艦。 接下來幾個月裡,美國大幅度增加了其對英國的金融和工業的支持。並且,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正式加入反德抗戰。
今天回顧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任何來自外界的支持,都不會因為你可憐,哀求,口頭達决心。只有當你做了該做的事,而且是為了最壞的結果在做事,破釜沉舟決心才會被看到,外界的支持,才會到來。一次顧維鈞與俄國軍官談話,俄國軍官說,因為蘇俄看到中國強烈抗日的決心,才支援中國。若中國自己抵抗不堅強或放棄,蘇俄就會加入日本打擊並瓜分中國。道理是一樣的,假使中國被日本控制,首先受到威脅的是蘇俄,他能不提前準備 ? 凡事自己越認真展現決心,他人也會越認真對待,自助人助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