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經理與教授
領袖、經理與教授
領袖 : 在於他擁有足夠的資源,並且會動員這些資源去影響他人與事件的發展。成為領袖不僅要具備能力也有些運氣的成分,適逢需要偉大人物的國家和重大事件如戰爭。唯有在困難環境中最容易展現才能,虛偽平庸者會立刻被揭穿,這似乎是生活中的可悲。動亂既造就領袖,也同時造就人渣。領袖具有強大的時空特定性,脫離了特定時空,可能就什麼都不是,甚至是今之暴君、明日雄主;彼之領袖,我之屠夫。領袖需要具備治國才能,才能需要歷練、協作的長期檢驗,是專業的通才。天才的領袖或許有,但未經檢驗而被普羅庸眾依據知名度選出的政治素人,風險太大。
經理與領袖不同,經理考慮今天和明天是過程,領袖必須考慮到後天,代表歷史方向。【人可以被道理說服,但須用情感來感化】。兼而有之的就稱為領袖魅力。領袖要引導時勢、民意,而非跟著民意轉,不能太側重民調高低。領袖即使失去權力,仍舊能對追隨者發號施令。經理失去管理的對象,就甚麼都不是。一齣戲結束了,觀眾回家繼續過原樣的生活;一位領袖生涯結束,觀眾的生活隨之起了變化,歷史也在此發生劇變。國家畢竟不同於企業,企業德功能效益只有一小部分與國家重疊,國家更多要追求的是非經濟效益。所以,以追求當期利潤最大化,以股東權益為服務對象的企業CEO來治國,容易犯下追求短期效益,忽視長期發展趨勢的研判與研究。南韓CEO李明博治國就有此失;美國的CEO川普更是以經營企業手腕治理國家,朝令夕改還以為是靈活、誠信盡失,對盟友歐盟、日本開刀,以為是強勢,只看期中選舉,多變的作為已成為全球不解的"公敵"。
自視是偉人的領袖往往過於自信而自負,因此很少培養接班人。羅斯福從不讓杜魯門參與重大事務,他一死,杜魯門在匆忙中繼位,對國家重大事務毫不知悉,更無準備,甚為危險。馬英九不培養接班人,他一下台,原本已內鬨、衰弱的國民黨,連總統候選人都推不出,更加迅速的崩潰瓦解。【職務是暫時的,家庭、友誼是永遠的這句話,領袖們是永遠不會認同。】
教授可以想入非非,鑽進學院派的理論學問堆,事後再不腰疼的大放厥詞做結論。領袖是跟具體事務( 人民與國家) 打交道,必須緊盯著後果、影響與效益。道德不是領袖的特質或標竿,他的行為特點不是能否得人心或討人厭,而是看是否有用。一些被認為是偉大領袖的,不一定都是好人。有時候要妥協,有時候要一意孤行,有時很沒道德底線。理想和道德是政治活動中重要的準則,但幾乎是無效的方法如宋襄公。中國人受儒家影響,對這句話話相當具震撼性;也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歷史學家總是偏向訴說成功者。學者、尤其是學院派的政治素人學者來治國,往往只會畫大餅、空喊理想口號,一旦涉及實務,因無執行能力而治絲益棻,毫無章法。台灣不就是最好的惡例。義大利即將上台的民粹政府,組閣者孔蒂就只是未離開學院的教授,竟主張全民統一薪資,全球側目。學者誤國與清官誤國是一樣的。
俄國的彼得大帝、恐怖衣凡等一路領袖都是殘忍的惡霸;凱薩、亞歷山大、成吉思汗是征服者;孫文是理論宣傳者;蔣中正、毛澤東的領袖是打出來的,前者偏軍事,後者偏政治。沒有邱吉爾,西歐、英國也許會遭到奴役;沒有斯大林,東歐或許早就解放。一旦和平有了保障,有成就的戰時領袖往往就會被立刻拋棄,邱吉爾下台與波茨坦宣言發布同一日。因為他們所具備的特質,在和平時期不為人民所需要。領袖、牛人往往是無情的,人民要避免政客、領袖被權力腐蝕,有時也要斷然無情去之。
領袖要有戰略遠見,並能在眾人懷疑指責聲中堅持,犧牲眼前利益也要為之。戰後的德國局勢對英國更具諷刺性。邱吉爾明白,要想抗衡蘇聯,使歐洲大陸保持均勢,必須勒緊褲帶支援、重建德國工業化,不能採行使德國農業化的摩根索計畫。重建德國比整治半癱瘓得英國更為便捷。重建後的德國,現代化新廠取代破損舊廠,而英國卻要湊合著繼續使用原有的工業基礎結構,使戰敗後的德國比持續在經濟管制的英國更快速復甦、富有、強大。戰勝國依然是物質配給制,戰敗國卻快速復甦,沒有遠見的人民當然不滿,卻仍要堅持執行。( 西蜀諸葛亮為維持三國鼎立均衡之勢,遂有關羽華容道縱曹而不殺之舉,常為人不解,道理是一樣的。)
自20世紀初,英美聯合就是必要的政策 : 30年代是追求兩國的繁榮、40年代是英國得以生存的條件、50年代是為抵抗蘇聯在歐洲與世界擴張共產主義、60年代是為更續保持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發言權。40年代的羅斯福,對英、德帝國主義比對蘇聯的帝國主義更具戒心。兩人政策言論分歧,隔閡越來越深。如出賣波蘭、出賣中國為換取蘇聯對日宣戰的荒謬協議的達成為明證。英美領袖既聯合又鬥爭,他們有時既詭計多端又裝聾作啞,很冷酷無情。
赫魯雪夫最成功的政績是古巴危機輸了面子卻贏了裏子,迫使美國撤走在希臘和土耳其的飛彈佈署;最大的失敗是中蘇交惡,永遠失去了中國。他以舉止隨便,信口開河、好發脾氣、虛張聲勢、常喝醉酒等的"小丑"形象為策略來迷惑對手,而其內心意志極為強硬。翻手雲、覆手雨,是個好演員。雷根是演員出身,當總統對他來說就是演戲,劇外人看著歡樂,本人舉重若輕,他的權力決策意味百千萬人的生死存亡,只尋求快樂的人不會擁有權力,雷根被公認是二戰後最成功的世界領袖之一。
【演講者要想打動別人,首先要得打動自己;騙子與偉人的差別,看誰能先騙過自己】,腦海中的一切都能信手拿來,栩栩如生的說出來。希特勒是20世紀最偉大的煽動家。他利用自己的聲音迷住一大批人,還能煽動千百萬人的瘋狂仇恨、恐懼與愛國熱情,絕對與角色相匹配的好演員。他們都懂得若使觀眾厭煩,就等於失去觀眾,若無法在感情上贏得民心,提倡的願景、路線再英明也會失敗。
上述這幾個大國領導人,都是適逢戰爭而脫潁、彰顯其才,不僅改變世局,更影響後世人生活方式。領袖不侷限於政界,各行各業都有領袖,張忠謀、馬雲、比爾蓋茨、貝佐斯、德雷莎、梅鐸等其影響力比許多小國領導人影響力要大得多。對一個想要成功的人來說,【比犯錯更糟的事只有一樣,遲鈍愚蠢不作為。】莎士比亞曾說 : 有的人天生偉大;有的人經過奮鬥達到偉大;有些人的偉大是別人捧出來的。你認為哪一類最像樣 !
附記 :
*戴高樂說法國邁向偉大的最大障礙是人民,他們看不到地平線以外的高峰,只看到腳下的平地。愛照鏡子,卻不願接受自己在鏡子裡形象的女人。沒有一個大國會允許別的國家為牽涉他的自身存亡大問題來做決定。( 戴高樂這句話用來說台灣,是否也別具諷刺。)
*戴高樂對艾森豪說,二戰後,美蘇都竭力主張結束殖民統治而籌組聯合國,蘇俄為的是製造權力真空而加以填補;美國則是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是把英國地主趕走而成獨立的印地安人領袖,可以複製。沒有一個大國會允許別的國家為牽涉他的自身存亡大問題來做決定。你們贊成聯合國是因為你們掌控它,聯合國是大國為了完全不同理由而培育起來的"獨立之花",當她盛開成為精神偶像,聯合國將由發展中國家、城邦國家佔多數,而它們很容易被蘇俄操縱,屆時它們會要大國做些違反常情、對美國不利的事,美國也只能唯命是從,你們將很快失控。事後證明,此一分析極有遠見,而美國早就經常繞開安理會而自由行動。聯合國只能處理小事,涉及大國的大事只能靠協商、交換。
*邱吉爾與麥帥他們的母親,都善於利用自己握有與男人廣大裙帶間的社交關係,來協助其子的事業;比爾蓋茨的創業也深獲母親的幫助。邱吉爾善於演講,他的兒子說,他演講精彩是應該地,他用了大半輩子時間在寫講稿並背得滾瓜爛熟。賈伯斯可以為產品發布會的演說詞,彩排100次。【演講者要想打動別人,首先要得打動自己;騙子與偉人的差別,看誰能先騙過自己】,腦海中的一切都能信手拿來,栩栩如生的說出來。最後一次下議院的演講時他說 : 具有毀滅性殺傷力的核武,可能為人類帶來無法預見的安全。恐怖和平,真卓見也。斯大林: 核戰沒有勝利者,死神是勝利者。因此威懾而緩和是唯一合理的政策。
*邱吉爾 : 我當國王陛下首席部長(首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親手解散大英帝國。有些悲戚與無奈。當時美國已決心要讓所有殖民地在戰後重獲自由,大英國協內部更是獨立呼聲高脹,情勢已銳不可擋,統治成本也無法再負擔。沒有準備配套的迅速獨立,往往是血腥悲劇如印巴、以阿。英國最不想印度獨立,但也只能徒呼負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