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游牧 盲點VS盲維
知識游牧 、盲點VS盲維
學界總是說,學習就應該系統化地去學。若是零零碎碎、浮光掠影、淺嚐輒止、不求甚解的粗識一門類的知識,是沒有用的 ! 但也有人說 : 這樣學習不僅有用,而且是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前提是對公認的通識基礎教育已具備,如大學教育。
深入、系統地學習一們知識,當做立身之本,這當然必要。如果在一個變化不大的社會環境裡,這樣做也就够了。你可以順着一門知識或者手藝的金字塔,逐漸向頂部攀登。但問題是,我們不是生活在那樣的社會。技術在飛速迭代,社會要素在眼花膫亂地重組,没有任何領域還是一片桃花源,可以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下去。
新的機會永遠出現在邊緣地帶、夾缝地帶和混合地帶。可以關察一下那些成功者,誰不是瘋狂的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者?但問題又來了。新知釋那麼多,你怎麼可能都深入系統地學習?莊子當年不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那怎麼辦?就要有新的方法。【過去的學者,是知識的農耕民族。自己有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就可以了。但是這個時代,逼得我們必須成為知識的遊牧民族,哪裡水草豐美,就向哪裡遷徙。随着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在知識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處奔跑。】所謂 : 另類 "二八定律”,就是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掌握一個心領域百分之八十的知識。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特别離經叛道,驚世駭俗。但是,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必須這樣做。
試想,新聞工作者、編輯、或各種評論解說員,他們必須對每天發生的各種大事,以及它的可能走向,迅速作出初步判斷:真相是不是已經清楚了?需不需要進一步了解?了解到什麼程度算足够?如何調度手頭的人力、財力和注意力資源?勢必不可能對每個領域做系統深入的研究,但是又必須有大體靠譜的判斷力。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做出成績的人,都是這樣,快速了解一個新領域,補充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然後迅速去嘗試,去行動,在行動中試錯,在反饋中迭代。而不是先系統學習再動手。
二八學習不是一通亂學。先得理解,一個成年人學習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成年人的學習,因為來日無多,而且要快速應用,所以,學習的目的,不是輸入更多的知識了,而是了解世界的更多側面。也就是所謂“多元思維模型”的意思。
我們所有的有效行動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對現實的了解。可是現實實在是太複雜了。不可能用一個角度的理論就能洞察這個世界。比如,想要了解人性,知道人性的那些部分是千變萬化的,那些部分又是千古不變的。但是了解人性就够了嗎?不行。因為人性是在互動中展開的。所以,多少還得懂一點博弈論。不用成為博弈論專家,但是至少得明白,一個行為會出發其他人的應對行為,你的一個意圖必須考慮到其他人的意圖而有所妥協、取捨、交換。
同時,你又需要熟悉進化論,適者生存,協同進化,这些概念會幫助你擺脱對於力量本身的崇拜,而找到真正的生存策略。在人群中生活,你還需要懂一點政治學,知道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什麼。你需要知道一點歷史,知道什麼在凝聚人的共識,這些共識的演進方向是怎麼在影響現實和未來。你需要懂一點神經科學,這樣才分得清楚,我們腦子裡的那些理性成分和非理性成分。你還得懂一點哲學,那些終極的大問題,歷史上的聰明人其實大多都思考過,不用再費一番力氣。這張清單會很長很長,勢必無法也無須都系統化的深入學習。可這都是我們人生的寶貴營養,只能像遊牧民族時時處處的點滴學習。
要想用好這種遊牧民族的學習方式,有三個最核心的認知。
第一,不要迷信系統學習。能系統學習當然好。但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往往還没有凝结成公認的系統,比如,什麼是新零售,怎樣用區塊鏈技術創業?這些問題價值很大,但即使是在這個領域最前沿的人,也還是在摸索之中,哪有什麼系統的知識可以教給你。那難道就不學習了嗎?胡適先生說得好,說甚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第二,不要迷信什麼一攬子解决方案和萬能鑰匙。自我是多重的,環境是變化的,社會是多元的,要達成一個目的,依靠單一的策略,那檢直就是取敗之道。要允許自相矛盾的原則在自己腦子裡共存。要允許現實世界给你的反饋幫助你迭代。
第三,不要迷信信息輸入。單存把自己浸泡在信息流裡面,是没有用的,轉臉就忘。更重要的不是信息輸入,而是輸出,是行動,是根據自己的當下問題去不斷試錯。
附記 :
越早年,人類的知識積累越少並以文字寫入經典、書本,門類比較固定成體系化,相對應的問題也比較清晰,學習者是對已知的部分來學習,就好比拿水桶裝水,入桶的水越多表示學習佔有的越多、越博通專精。現在的知識量呈爆炸式的積累成長,一個人窮其一生也難通學,遑論專精,更嚴重的是,現代的知識不是恆久的正確性與固定答案,隨時可能被證偽而推翻,頻頻更新。在面對汪洋大海式的知識量,除了自己安身立命的部分多費心力求專精外,對其他的只要學會游泳即可,知道越多一麟半爪的關鍵字做KEY,就可在需要時在網路上搜尋為己用。
寓言故事裡,狐狸是博學、知道很多事的動物、未必專精;刺蝟是只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這一件事的動物,很專精。刺蝟型的人適合生活在古代,只要熟讀四書就能當官,學知識是踏入相對已知的未來世界,而社會也鼓勵、讚賞這樣的人。狐狸型的人比較適合生活在現代,學知識是踏入未知世界的踏板,知識的KEY越多,越能發揮網路的節點效應,就越有機會使想像成真。狐狸的博與刺蝟的精是相分離的,各有所偏廢,人則要用胡適的話"要能廣大要能高",把博、精結而為一,甚且是博大於精。精的基礎研究要由國家注資交給專研的人來研究。
知識的盲點不太可怕,知識的盲維才更可怕,掌握知識的KEY越多,就越能填補認知世界的維度,擴大提升自己的認知地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