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諾貝爾獎;TikTok的鬧劇

諾貝爾獎

20世纪前50年,德國獲諾貝爾獎章最多。

二戰之後,美國在諾貝爾獎榜單一騎絕塵;同時也在超極帝國之路上一路狂奔。

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5人;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9人。換句話說,日本過去19年拿到19枚諾貝爾獎章,進入爆發期。

但與此同時,輿論界却常常以“失去的20年”形容日本。兩者之間好像有矛盾。

所謂“失去的20年”,是指日本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之後,20多年内日本經濟一直高位震盪;對比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好像是“失去了”。但在另一方面,日本雖然失去中低端制造業的某些市場份額,但日本並没有真正衰退。因為仍在部分高端製造業領域享有巨大的優勢。

例如,在半導體領域,日本的硅晶圓、化合物半導提晶圓、光罩、光刻膠、靶材料等14種重要材料,占了全球50%以上的份額,有著絕對的優勢。2019年前15大半導體設備商的排名當中,有8家來自日本。

日本是如何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的?

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

經濟資源導向,具體說,就是錢給誰;

教育制度重心,指為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民族性格錘鍊,如何尋找個體和群體的契合點。

如果以日本為参照物,中國從改開之後發力經濟建設,到現在也高速發展了30多年,理論上也到了諾貝爾獎井噴的前夕。但究竟會不會發生井噴,誰也不知道。

中國面臨產業升級、從中低端向高端邁進;諾貝爾獎是繞不過的門檻。中國想復制日本的成功經驗,也需要在科技领域砸錢。

在科技领域砸錢有没有用?不一定,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不砸錢一定没用。中國科技企業中,華為算是捨得對科技砸錢的典型,已經證明了砸錢科技有可能成功。

砸錢科技領域,相當於把茲源給科學家和工程師。這個群體平常不吭聲,却是社會脊梁,關鍵時很靠譜。

科技的基礎是教育。日本的教育體制,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次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時代,灌輸軍國主義那一套,培養出野獸一樣的日軍。

日本和中國一樣,有濃厚的集體主義思維。但戰後,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的意義在於,成功地在集體主義思維中植入個性化思維。目前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基本都是這次改革中誕生的。

中國的教育系統,目前還是著重培養工程師。當然這裡没有對工程師不敬之意。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工程師群體功勞巨大。這裡想說的是,國内教育過於重視集體主義,搞得很繁重。繁重的指標教育不僅會把學生的好奇心磨乾淨,也能把家長的好奇心磨乾淨。没了好奇心,也就没了科研探索的動力。

中国宜借鑒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模式,在集體主義和個性化之堅尋找平衡點。

從上述得知,產業背後是科技;比科技更基層的是教育;比教育更基礎的只有民族性。日本成功的精髓在於,把民族性、教育改革與科技砸錢完美融合。

民族性受傳統文化、政治制度、生活型態與社會氛圍等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民族性也是可以改變的,雖然慢,經過長時期的薰陶仍是會變的。看今日的中國人個性,與皇權專制的清朝時已有很大差異,就連兩岸70多年的分隔,在很多部分的展現也逐漸有語言、認知的分岐。

現在的科技領域,已經到了大兵團作戰時代。既然作戰,那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砸錢砸資源砸教育,都是最基本的操作。

任正非說過,“在過去的20多年,凡是我們在數學和算法上投資比較大的,有專門的團隊在做工作的,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產品在全球都逐漸走向了領先;凡是不重視在數學和算法上投資的,這些產品目前來看都是落後的。”其實就是砸錢砸資源砸科學家。

附記 : 

日本在80年代又搞了第三次教育改革,以個性化教育為中心而忽視集體主義。但是日本這代年輕人走上社會之後並没有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反而成了日本低欲望社會的主力軍。而現在中國很多專家都在告訴大家,要學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模式,重視個性化教育而忽視集體主義。這相當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中國  .  蘋果 VS 美國  .  TikTok --- 角色互換的平衡

一售各表--面子

2005年8月,一塊屏幕上放著一張七年前馬雲和楊致遠的照片,背後的大展板刻著“阿里巴巴與雅虎公司全面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很快,《第一財經日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標題是《阿里巴巴鯨吞雅虎中國、雅虎十億美元陪嫁》。随後,中國媒體上“阿里閃電鲸吞雅虎中國”,“雅虎十億嫁妝嫁女”的新聞鋪天蓋地,媒體紛紛熱傳阿里將在搜索技術等方面獲得雅虎的大力支持。一時之間,馬雲仿佛打赢了老美的民族英雄一般。

只不過,美國那邊的報導,則是雅虎以10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阿里巴巴35%的股權,成為了中國電商巨頭的第一大股東。随著雅虎成為大股東,馬雲跟雅虎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控制權爭奪戰,一度險些被逐出阿里;馬雲背著雅虎轉移支付寶事件,更是一度讓双方對簿公堂......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甲骨文作為TikTok可信賴的數據安全合規合作伙伴,代表來解决美國國家安全問題。

“一售各表”,各有面子也各懷鬼胎。

TT&甲骨文合作夥伴--裡子

TikTok將繼續把美國作為總部,並為美國創造2萬個工作崗位。甲骨文作為數據合規伙伴,類似蘋果在中國由雲上貴州進行數據合規的方案,並不涉及之前川普提到的要求TikTok出售,也不涉及TikTok的核心技術轉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接受媒體採訪時稱TikTok先拒絕了微軟收購,轉而選擇和oracle(甲骨文)合作,讓它們負責數據安全合規。

美國政府藉口數據安全,現在數據交給甲骨文oracle管,甲骨文將會管理TikTok在美國的用户資料。同時,這也是一種對等的關系,類似蘋果在中國由雲上貴州進行數據合規的方案是一樣的。中國担心蘋果會拿走中國的用户數據,而蘋果也想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於是双方選擇了中國管理蘋果在中國的數據,蘋國續留中國發展。

蘋果與TikTok在對方國度角色互換,互聯網數據主權與運營分割。

TikTok最有價值的“智能算法”就在中國調整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前一天,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對TikTok的收購突然加速,即將在短短48個小時内完成收購。這兩件事情相隔不到一天,恐怕不只是巧合。

目前,各方放出來的消息衝突不少,其中比較確定的是甲骨文和沃爾瑪此輪注资的規模,甲骨文和沃爾瑪則會分别獲得TikTok12.5%和7.5%的股份。但是,對於很多關鍵點,媒體跟特朗普却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說法。首先是控制權。媒體表述,甲骨文和沃爾瑪只買了Tiktok20%的股權,占 Tiktok80%股權的中國公司字節跳動仍是大股東。特朗普表述,Tiktok被美方完全控制,與中國無關。

美國現在的意圖很明確,就是想對自節跳動“切香腸”,直接把屬於中國的TikTok公司給切走。邏輯也很簡單,三步走:

第一步:在美國成立一個TikTok Global公司,美國通過股權、董事會、美國法律來對TikTok進行控制,架空TiTok;

第二步:甲骨文可以審查TikTok的源代馬和所有更新内容,也就是說甲骨文可以掌握所有TikTok的技術,實在不行將來把TikTok甩掉另起爐灶都可以;

第三步:通過美國法律,把TikTok與自結跳動切開,用法律、行政手段將TikTok控制在美國國内。

經過這麼“切香腸”,相當於把抖音限制在了中國國内市場,而TikTok完全成了美國控制的國際化互聯網公司,美國將借用TikTok打下的江山,通過對接華爾街滋本快速將TikTok快速做大,然後占領全球市場,實現鳩占鵲巢。

這個鳩佔鵲巢還不僅僅是商業上的,美國是打算借搞“全球教育”出海,將TikTok Global作為全球的意識形態推行工具,用TikTok這個平台,用字節跳動的技術,打美國的天下,傳美國的錢,傳播美国的意識形態。如果那樣,未來大概就成了中國的抖音和美國的TikTok Global 這樣的格局了。

這是美國的理想意圖,北京或自節跳動是傻子嗎 !? 理想豐滿,現時向來很骨感 !


**1996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簽署了《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進行技術出口管制,包括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系統等。

這些技術很多都跟《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重合,也就是說,我們從被禁止入口,做到了領先與反超。

8月28日,大陸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數目錄》。其中新增農業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技術、绒山羊繁育和品種培育技樹、空間材料生產技術、大型高速風洞設計建設、航空航天軸承技術、激光技術等23項限制出口的條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處理技術下,新增加的兩條: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

TikTok最有价值的“智能算法”就在中國調整目錄的前一天,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對TikTok的收購突然加速,即將在短短48個小時内完成收購。這兩件事情相隔不到一天,恐怕不只是巧合。

其他限制出口的前沿技術,中國也許不是世界第一,但至少都處於領先地位,舉幾個例子 : 

1  激光技術;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聞標題:美國突破中國技術封鎖成功研制KBBF晶體。

2  大型高速風洞技術;風洞的技術水平和飛行器的發展緊密相關,有“一代風洞、一代飛行器”的說法。

大型海上浮動平台能用來幹嘛呢?首先就是可以進行飛行器發射。因為越靠近赤道,地球的自轉速度就越快,使用的燃料就越少,但是中國在赤道附近並没有發射基地,於試這些海上浮動平台就有了用武之地。

3  海上島礁利用和安全保障裝備技術

中國的海上浮動平台跟美國純粹的軍事思路不同,用途要更加廣泛。不僅可以當做浮動馬頭、後勤基地、空港以及海港,還可以作為海上鑽井平台和後勤基地。更重要的是,這東西是模塊化組裝,能够根據不同的需求和場景進行靈活組合,還能够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移動,以其龐大的體積來說,這樣的速度不算太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