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從"中俄科技創新年",與數學強化;從一個科學調查說起

中俄科技創新年與數學

蒙古人統治斯拉夫人幾百年,所以很多俄羅斯人都有蒙古血統。列寧的祖母就是蒙古人,面相就有蒙古人特徵。很多俄羅斯上層,都有蒙古人特徵。

蒙古帝國崩潰之後,斯拉夫人在東歐崛起,女真人在東亞崛起。

斯拉夫人向西開疆遇阻之後,越過烏拉山向東擴土,成為歐亞大陸上僅有的一各沿著歐亞大陸北方向東擴張的種族(雅利安人也曾向東擴張,但在中亞向南而去,到了印度與伊朗),宏觀看是斯拉夫文明圈和華夏文明圈的碰撞。

東北亞崛起的女真人,没有如蒙古人那樣西征,而是選擇向南和大明死磕。在女真人看來,北方和西方那些苦寒之地,遠没有長城以南有誘惑力。如此一來,烏拉山以東的廣袤大地成了真空。

158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沙俄剛過烏拉山。

1616年,努爾哈赤稱帝,沙俄拿下西伯利亞,逼近新疆。

1644年,清軍入關,沙俄拿下中伯利亞與東伯利亞,逼近蒙古高原與外東北。

到1649年,大清在中原站穩脚跟;沙俄在烏拉山以東拿下1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那些地方多半是凍土,水( 貝加爾湖 )與礦產資源却很豐富。

沙俄拿下這麼大的地盤,付出的代價却可以忽略不計。這是沙俄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領土擴張,也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成本最低、最為成功的領土擴張之一。但受傷害最大的是華夏文民的中國。因沙俄佔據烏拉山以東的大片領地,華夏文明圈的外圍空間被大大壓縮。即使中俄之間的疆域已經划定,領土問題已經告一段落。

每當看到這段史料,就感到很壓抑。也是對中俄關系不能釋懷的原因。理性上知道,過度糾結於歷史上的領土變遷,反而不利於現實發展。現階段的中國追求的是持續發展,未來則是要奔向星辰大海。但情感上仍然非常糾結。所以鄧小平說過,失去的,後代子孫會收回來。

蘇聯誕生之後,在全世界布局,中國是重中之重。

蘇聯對中國的影響主要分三大段。

第一段影響,是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列主義。從五四運動到組織誕生,蘇聯的影響無處不在。

蘇聯第二階段影響是對國民黨的布局。

孫中山建黄埔軍校,國民黨北伐,蘇聯都有援助。

抗戰初期,蘇聯也給了中華民國不少軍事幫助。

副作用也很明顯,國共決戰時期,蔣介石為換取蘇聯不支持共產黨,竟然同意外蒙獨立。

第三階段發生在1949共黨建國之後,蘇聯156個援建項目,對中國初期工業化建設影響很大。尤其是赫鲁雪夫剛上台那幾年,對中國工業援助的力度空前大。

當然蘇聯不是做慈善的。

赫鲁雪夫幫助中國的目的,是試圖把大國沙文主義强加給中國成為蘇聯的附庸。毛澤東看到赫鲁雪夫的意圖之後,果斷拒绝。

蘇聯没達到目的,惱羞成怒。中蘇關係急轉直下。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在中蘇和中蒙邊境布下大軍,同時在南方扶持印度和越南,給中國造成很大壓力。

那種局面下,中美從對立走向合作。美國推動全球化運動,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結果是,蘇聯被歷史淘汰。

這些基於意識形態上的恩恩怨怨,早已随著蘇聯解體而烟消雲散。但利益博弈仍在。因為蘇(俄)在東北亞、中南半島、南亞均有利益布局。尤其對印度,蘇聯簡直是愛不釋手,數十年如一日的援助,熊象親昵如狼狽。

俄羅斯基本繼承了蘇聯對印度的戰略,雖然經常藉賣武器的由頭,從印度坑錢,但關鍵時刻還是挺印度。這次印度在邊境搞事情,大部分武器都是從俄羅斯買的。更過分的是,俄羅斯還和印度簽協議,其實是俄羅斯為印度站台;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俄羅斯平衡美國在印度的影響力。

從中國立場看,俄羅斯這事雖然不厚道,但大國有大國的利益。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不可能只圍繞中國轉,但這並不影響中俄之間尋找利益共同點。

大國博弈的本質無非三原則 : 

歷史原則,回首過去,尋找参考坐標。

回憶歷史,其實就是要把中俄合作的大背景弄明白。通過立體史觀視角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俄(蘇)之間、清帝國與沙俄之間、華夏文明與斯拉夫文明之間,自古便是鬥與和的交織。這些是局限於領土空間的博弈。

現實原則,在疆域確定的情况下,從現實中尋找共同利益。

現階段國際格局中,中俄可以背靠背抵冲美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

未來原則,遠期戰略規畫中,要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

目前中國的强項明顯,龐大的人口、經濟與市場體量,已經到了歷史級別。這些優點,可以吸納俄羅斯的能源。同時中國的缺陷也很明顯,產業結構急需升級,創新不足,基礎科學薄弱。這幾項弱點有一各共性——數學薄弱。

數學有多重要?無論說多重要都不為過!華為在5G的突破,理論基礎源自於土耳其數學家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

華為滿世界網羅數學家的原因。其中俄羅斯數學家,又是華為的重點尋找對象。俄羅斯人缺點很多,但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優點:在尖端武器與航空航天方面從不落後。原因在於,斯拉夫人在數學領域一直處於超一流狀態。

工業文明誕生以來,俄羅斯出現過上百位頂級數學家。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全方位没落,唯有數學没有没落。如果說斯拉夫人有什麼密碼,那一定就是數學。

彼得大帝之前,斯拉夫人並没有展示出數學天賦。但是彼得大帝之後,斯拉夫人的數學進入開掛模式。原因很簡單,彼得大帝把數學家帶入了沙俄。

1724年,彼得大帝建立國家科學院,吸引歐洲科學家,給予他們足够的資金和自由。當時歐洲因家族矛盾而被排擠的大數學家伯努利兄弟,就被吸引到俄羅斯。其中丹尼爾·伯努利又把數學史上四大天王之一的歐拉,引誘到聖彼得堡科學院。

歐拉到沙俄時,彼得已經死了,沙俄王位在他的老婆、女兒、侄女等人之間流傳,世道很亂。但歐拉的數學研究並没有受到影響。

後歐拉從沙俄去德國,腓特烈大帝並不很喜歡他,但給予他足够的尊重。腓特烈大帝的母親很喜歡歐拉,也很尊重他。換句話說,喜不喜歡不重要,尊重才是重點。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繼位之後,又把毆拉請回到沙俄,給予他足够的禮遇。

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被譽為「上帝創造的公式」,那就是歐拉恆等式。

 

歐拉之後,沙俄本土數學便興起,斯拉夫人數學家成群結隊地出現。

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是同時代人,葉卡特琳娜二世和乾隆皇帝是同時代人。沙俄統治者對數學家求賢若渴時,康熙和乾隆只是觀起國門叫大家跪地喊萬歲。清朝末年,面對列强依據數學公式制造出的堅船利炮,康熙和乾隆訓練出來的官僚們目瞪口呆,只有落後挨打的份。

為什麼上海A股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還是白酒、製葯、調味等快消品?

那是因為,這一代成長起來的互聯網企業其實都很年輕,哪怕是國内現在的雙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也剛過20歲,當初很多都是拿美元融資( 外國風投資金 ),因此不會選擇在A股上市,而會在海外,為他們的投資方創造以美元計價的回報。

而更早的互聯網公司則是因為當時的A股還要求穩定盈利等硬性條件,是審批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很難在A股上市,而美股的資本運作更加方便,是注册制,也給高科技創新公司更多空間,不硬性要求盈利。

現代新企業無論是物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科技、可控核聚變、航空航太,新材料等與關鍵零組件半導體芯片等,都需要尖端數理人才運用大量的運算方能有成。

現在美國在高科技方面如半導體芯片卡中國的脖子。中國只能搞產業升级,人力、財力都有了,但還不够,還需要拼智力---數學。

華人的數學基礎很好,奥林匹克金牌拿到手軟。在數學家層面,中國頂級數學家也有華羅庚、蘇步青、陳景潤、陳新省等牛人;但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我們的數學家數量還是太少。數學界的權威獎項菲爾茨獎,中國人還没得過,只有兩位美籍華人丘成桐和陶哲軒分别於1982年與2006年獲獎。

有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天才少年柳智宇在2005年與2006年連續兩届在數學奥林匹克中奪得金牌。2006年,銀牌得主是一名德國數學天才,叫舒爾茨。

十年之後,舒爾茨獲得菲爾茨獎,成為年輕的數學大師。柳智宇却不知為什麼選擇出家,一代數學天才就此中斷攀登之路。每次看到這個故事,内心都是五味雜陳。

了解科技發展史的人都明白,想要產業升级,必然需要科技創新;而數學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如果說對中俄科技創新年有什麼期待,那就是向俄羅斯學習培養數學家的模式。

縱觀中俄競爭博弈史,有時是和而不同,有時鬥而不破。但最高層面的和或鬥都在思維層面。其實和也好,鬥也罷,都不能忘記從對方身上學習優點。


**從一個科學調查說起

一個大國的崛起,好像總是跟世界博覽會聯繫在一起。就像1851年英國倫敦世界博覽會開啟了大英帝國最辉煌的篇章一樣,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宣告了美國將做為一個世界大國登上了歷史舞台。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宣告日本從戰後廢墟中再度站起來,成為當時的第二大經濟體。

英國科學博物館的學者Jack Challoner統計,從舊石器時代(250万年前)到公元2008年之間產生了1001項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其中中國有30項,占3%。這30項全部出現在公元1500年之前,占1500年前全球163項重大發明的18.4%,其中最後一項是1498年發明的牙刷,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項重大發明。在1500年之後500多年全世界838項重大發明中,没有一向來自中國。

不管這項結果是否具有權威性,但毫無疑問,在創新和創造的路上,中國曾經落後過很多。

目前,世界按市值計算排在前十位的互聯網公司中,美國占6家,中國占了4家。令人震驚的是,没有一家歐洲的互聯網公司,也没有一家日韓互聯網公司。不是他們科技不行,而是體量太小。

随著美團、拼多多、螞蟻金服( 集團 )上市在即,加上還没有上市的字節跳動,未來,在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的占比還會進一步增加。

2010年,美國在上海世博會的美國館,没有看到花里胡哨的介绍,只有一面極其簡單的牆,牆上列舉了世界500强企業的美國企業名稱和品牌logo,一大排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映入眼廉。那年,上榜的美國企業有141家,中國只有區區54家。

2020年,在世界500强名單中,中國大陸上榜企業達到了124家,超過了美國的121家。這是史上第一次在世界500强名單上超過美國。製作這份榜單的美國《財富》雜誌指出,中國是這個榜單上上升速度最快的國家。

這些年的進步,原因很多,不論是0~1 的原創,或是 1~N得應用創新也不少,再從中國科技論文得數量與質量級被引用次數,在"自然指數"上有極高的評價;從專利申請數量與質量早已多年排世界第一,在 5G、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通信、航空科技、可控核聚變等,都能築起專利牆,把追隨者甩開,就能證明。但ㄧ些過去數學、物理等學科基礎理論發展的缺失,亟待彌補,強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