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尼赫鲁到莫迪,印度宿命輪迴與困局!;印度浮世繪;再被殖民

尼赫鲁到莫迪,印度宿命輪迴與困局!

印度人喜歡洋洋得意地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因為印度是多黨選舉制。印度這個多黨制,精髓在於多。印度究竟有多少黨,一般人是搞不清的。印度人民黨創始人瓦杰帕伊當總理時,其領導的執政聯盟就是24個黨组成的一鍋大亂燉。可這就是印度特色。簡直是世界奇觀。

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時,有192個政黨,之所以有這麼多黨,是因為印度内部没有經歷徹底的革命整合,大大小小的勢力都能组建政黨為自己謀利。這是印度碎片化歷史的延續與現實寫照。

更有特色的是,同一個黨還能分不同派系。國大黨就有甘地派與社會主義派兩塊招牌。人民黨也有人民黨和印度人民黨兩塊招牌。

印度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過去一百多年,國大黨在印度影響最大。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源自於大文豪托爾斯泰,就是把基督救世思想和現實結合,完成基督思想印度化(後來馬丁·路德·金又把它改版為黑人平權運動)。

什麼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你打我,我不還手;你罵我,我假裝聽不見;但我就是不聽你指揮,坐在那兒跟你耗。由於印度人習慣苦思冥想,又有瑜伽絕學附體,而且可以不關心今生今世;所以論到"耗"字,印度人恐怕没有對手。幾千年來,他們耗赢了所有外來征服者,英國人不過是最後一批而已。

甘地其實就是告訴愛苦思冥想的印度人:在基督救世思想體系内,印度人和英國人是平等的。在英國認這個勢實之前,印度人與英國人合作就是“為惡”。不合作,就是不為惡。如果英國承認双方平等,那就意味著承認印度獨立。

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精英和聖雄甘地是完全不同的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印度歷史,是一部征服者統治的歷史,尼赫鲁家族一貫善於和征服者打交道。尼赫鲁家族起源於克什米爾,屬於高種姓的婆羅門,出過不少精通梵文、法律和印度教教義的大家,為征服者的莫兀兒帝國皇室服務。以中國華夷之辨觀點來看,這個家族是" 印奸 "。

20世纪初,莫逖拉爾·尼赫鲁成為家族的領導者。他是出色的律師,在1909年進入英國的樞密院,成了大英殖民者的服務員。當然這也不是尼赫鲁家族善變,而是整個婆羅門固守高階層的生存智慧,跟隨強者,誰最大就跟誰合作。

在甘地的影響下,莫逖拉爾回歸印度教的傳統生活方式,把西服領帶換成印度服裝。作為回報,甘地支持莫逖拉爾出任國大黨主席,幹起了革命,當然主要任務還是和殖民當局磨、耗(非暴力不合作)。期間他曾三次光榮入獄,也算為革命做了貢獻。

莫逖拉爾入獄期間,他的兒子賈瓦哈拉爾·尼赫鲁魚1929年担任國大黨主席,並且宣布國大黨的目標就是實現印度完全獨立。尼赫鲁相當於把甘地的思想具體化。

甘地雖然是國大黨的靈魂,但尼赫鲁父子才是國大黨的權力建築師。甘地死後,尼赫鲁家族就成了國大黨的絕對主導者。

1947年印度獨立,57歲的尼赫鲁順理成章成為印度總理(印度是議會制國家,總統是象徵性職位,實權在總理手中),而且一幹就是17年,直到1964年在任上鬱鬱而终,相當於终身制。此後尼赫鲁的女兒、外孫都先後出任過印度總理。過去100多年,赫鲁家族堪稱印度第一家族,其秘訣就在於外部拉靠山,從蘇聯那兒拿到無數好處。

首先是尼赫鲁碰到赫鲁雪夫。1952年,尚未登上蘇聯最高權力寶座的赫鲁雪夫訪問印度時,就與尼赫鲁上演了政客之間最高級别的恩愛秀。兩人互相喂飯,如同熱戀的情侣,恨不得穿一條褲子還嫌寬。

中蘇關系惡化之後,蘇聯加大對印度的援助,試圖讓印度從西南制衡中國。尼赫鲁的女兒英吉拉·甘地當總理時,從勃列日涅夫那裡拉到大批贊助。

1971年印度與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規定“在任何一方遭到進攻或受到進攻威脅時,締約双方應立即共同協商,以便消除威脅”。相當於拉蘇聯為印度背書,印度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打散了巴基斯坦,成為印度歷史上最為高光的时刻。

英吉拉在總理位置上幹了16年,如果不遇刺,執政時長超越尼赫鲁一點問題都没有。英吉拉的兒子、尼赫鲁的外孫拉吉夫·甘地出任印度總理,碰到戈巴契夫,仍然獲得巨額援助。在拉吉夫又遇刺之後,尼赫鲁家族再也没出過總理。因為蘇聯解體了。

這就是為什麼從1998年到現在,國大黨主席一直由拉吉夫的妻子索尼婭和兒子拉胡爾輪流担任,但無法走上總理位置的原因。

温順的印度人為何接二連三地刺殺尼赫鲁的女兒與外孫?這要從尼赫鲁的困惑說起。

印度立國並没有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

印度内部種族矛盾、土邦利益矛盾,派系矛盾、政黨矛盾、宗教矛盾、語言文字紛雜等等一大堆,利益訴求難以協調。關鍵是那些黨派都宣稱為印度人民謀幸福。與此同時,被稱為印度人民的底層大多數,還處於自古以來的蒙昧狀態。

如何喚醒民眾呢?只有一條路:通過鼓動民族主義,去刺激千百年來已經習慣麻木的中下層人群,從而圍繞政府形成凝聚力。所以印度從立國開始,民族主議的聲調就很高,而且很快變了味,經常走向民粹主義。但光有輿論口號也不行,還需要實際利益層面的配套構架。

印度政府的選擇是,拿軍隊做激活民族主義的配套。把募兵制的軍隊當成喚醒民族主義的工具。印軍中士兵和軍官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階層,士兵的群體來自印度貧民,軍官主體主要來自貴族階層,猶如印度社會的縮影。但不論士兵還是軍官,待遇都很好。對軍人家屬子女如教育醫療的福利照顧也極好。

對印度人來說,去軍隊猶如找一份長期穩定的鐵飯碗;對印度政府來說,軍隊是一個龐大的公司,可以吸納一百多萬就業人員,既消除地方不安的隱患,也可以煽動民族主義、轉移内部矛盾。

軍隊和媒體,成了印度鼓動民族主義的兩個抓手。但印度政府却無法有效控制這兩個抓手,經常被民粹主義裹挾。印度每次與鄰國的戰爭,都是先有軍隊在前面小規模試探,然後印度媒體煽風點火,鼓動民意。

如果印軍占了便宜,媒體就鼓動民意支持軍隊占更大的便宜。

如果印軍吃了虧,媒體就鼓動民意向政府施壓,擴大戰爭規模。

在民粹主義裹挾下,政府如果不加大戰爭投入,仿佛就變成了賣國賊。這個情况和裕仁天皇時代的日本一模一樣。

1962年中印戰爭,其實尼赫鲁並不狂熱。尼赫鲁領導印度獨立過程中,都是通過非暴力方式解決。但没辦法,風狂的民粹推著尼赫鲁往前走。就好像山本五十六並不想和美國開戰;但被民粹逼得必須去打。

換句話說,1962年的尼赫鲁,被他一手挑起來的民粹主義反噬了。這就是作為開國領導尼赫鲁的困惑:没有民族主義,印度政府寸步難行;鼓動民族主義,就有變成民粹主義的風險。如今尼赫鲁家族與國大黨日漸式微,但印度困惑依舊在。

民粹主義的结果必然要求從政治上去精英化。

尼赫鲁一家,三代都是典型的精英家族、處於金字塔尖端,對中低層的矛盾、腐敗問題無法解決;民粹主義很容易刺激宗教矛盾。宗教問題已經困擾印度幾千年。印巴分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甘地是印度教徒,不被穆斯林認可。但刺殺甘地的是印度教徒,認為甘地背叛印度教;刺殺英吉拉的槍手,是她的兩位保鑣、錫克教極端分子;刺殺拉吉夫的是,甘地家族一手扶植起來的斯里蘭卡反政府武裝"泰米爾猛虎組織"。認為印度背叛、拋棄了泰米爾猛虎組織。拉吉夫的弟弟桑賈伊在飛機失事中遇難。這似乎和美國甘乃迪家族一樣,是被詛咒的家族。

因此尼赫鲁家族式微,本質上是民族主義導致民粹政治上去精英化的結果。這個過程中,印度人民黨取代國大黨,成為印度政壇的主導者。人民黨精英莫迪,最终成為這股潮流的勝利者。

在腐敗嚴重的印度政壇,莫迪看起來像白蓮花,為官廉絜。莫迪低種姓出身,算是代表印度本土的多數派。雖然结了婚,却因反對包辦婚姻而出走,把老婆扔在家鄉教書幾十年,代表印度求變的思路。同時他又是宗教領袖,一身印度服飾,代表了印度的傳統信仰;無子女,號稱獻身給印度,而且也有能力。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可能立大功,也可能犯大過。

莫迪身上其實有很多矛盾,既傳統又現實,既獨立又世俗。同時他的禁欲與克制,遮住了印度政壇很多腐敗是陰影。

莫迪有使命感。綜合來看,他是想當印度的總設計師,讓部分國企私有化,推動印度版改革開放。為此莫迪甚至用了“廢钞”這種極端手段。

總設計師並不好當。所謂改革,既開罪既得利益者又製造社會動亂,物價必然上漲。印度本就貧富分化,生活物資上漲對底層無疑是雪上加霜。

莫迪很不走運,今年又碰到疫情、蝗災、水災,反正就是災難重重。這個時候,印軍又出來搞事,頻頻越界。然後印度媒體又來帶節奏,把民族主義往民粹主義的道路上煽。莫迪不好控制軍方,也不好控制媒體,所有人都可以批評印度政府軟弱。他的處境和1962年之前的尼赫鲁類似。拉胡爾·甘地公開指則莫迪軟骨頭。

更為要命的是,莫迪採取的套路也和尼赫鲁類似,對軍方和媒體採取縱容資態,甚至還去邊境綫溜了一圈,假裝强硬。因為這樣做,不僅可以轉移矛盾,還可以帶來選票。但假戲不能真做,所以又派出最聽命的貼身部隊進駐,看是激進,其實是掣軍方的肘,避免軍方躁動。

一個没有經歷過深徹社會革命整合的國家,一個没有組織動員能力的國家,一個沒有工業化,只知道给西方打工、靠當馬仔來換取好處的國家,根本無法崛起,遑論領袖群倫。

鳳凰經火洗禮後才能煥發新生。從尼赫鲁到莫迪,印度已經陷入一個宿命般的輪迴。要破局,要麼莫迪成功,在工業化的路上狂奔,完成崛起;要麼莫迪身死,印度在回到自古以來的碎片化狀態,冥想來生後世。

對中國來說,印度是癩蛤蟆趴在脚面上,不咬人,但膈應人。趕,又趕不走;哄,只會得寸進尺;打,又打不得。打輕了,記仇不長記性;打重了,數以億計的難民四散形成" 印禍 ",給周邊國家帶來極大壓力。同時,印度完全倒向另一個強權,對中國也是個大麻煩。


**印度浮世繪

印度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耕地面積1.7億公頃,約25.5億畝耕地,僅次於美國,比中國還多出五分之一。整個印度除了北部靠近喜馬拉雅山區,國土的全境幾乎都是平原或低矮高原,土地肥沃,溫度降水都是亞洲最好,非常適宜發展農業。

印度有13億多人口,其中9億是農民。這 9 億農民中,可以細分為地主、富農、中農、貧農,佃農。其中没有土地的“佃農”,有兩億多人口,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

印度是格糧食出口大國,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也是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同時印度也是個“ 飢餓大國”,印度當前有超過 4 億3000萬人處於營養不足狀態,飢餓人口是非洲飢餓人口總和,占全球飢餓人口高居世界之首。

印度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土地革命或者是土地改革,直到現在,依舊是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國家無法进行規模化的農業革命,農民生產力低下,從事農業的地主資本家們壟斷了農產品貿易,大量的糧食,寧可出口國外獲取利潤,也不會低價賣給印度窮人。

如果只看印度的大城市、高樓大厦、軟件外包產業,會決得它是個先進的文明國家,但是它的農村,和殖民地時期相比並没有進步,它没有普及教育,没有掃除封建殘餘,也没有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印度擁有最好的土地之一,却喂不飽自己的人民,他們極度缺乏化肥、機械和規模化的現代農業。

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全球12億貧困人口中,印度獨占三分之一!4億多人口中,其中有7000多萬人處於極度貧困,日均生活費不超過40元台幣。

印度總人口13億,有著著名的“種性制度”,婆罗門占5%左右,刹帝利占10%左右,低種姓的吠舍+首陀羅占70%,賤民(也叫達利特,“不可接觸者”)占15%。驚常有人開玩笑說印度只有1億人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只有高種姓算“人”。種姓制度根深蒂固,比美國的種族歧視還要嚴重,雖然官方“廢除”了種姓,但人與人之間的歧視和壓迫,依然無法消除,無法實現基本的社會公平。

如果把印度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就是一個又窮、又病、營養不良、不講衛生的人。同時精神也還有些問題,民粹主義爆棚,整天喊打喊殺,為帝國主義火中取栗、在亞洲製造麻煩,軍人越界製造冲突。面對這麼“又髒、又臭、營養不良、滿身傳染病,還咄咄逼人”的精神病。,被它纏上了,我們無論輸赢,一點好處都没有,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印度窮髒亂、瘟疫、種性、宗教、地域矛盾下的13億人口,擠在南亞次大陸上......這些人,終歸要寻找自己的活路。無論輸赢,他們都要想要輸出這些壓力和矛盾的,這些矛盾是無法内部消化解決的。

印度没有通過徹底的革命建立現代社會,没有能力摧毁盤根錯節的舊生產關係,所以他們無法真正解放、發展生產力,所以,中國和平崛起的道路,他們學不了;日本的道路,或許可以試著走一走。

就算你打赢了他們,但你無法打服他們;就算你能够接管印度,你同樣要面對數百萬的病毒感染人群、飢腸轆轆的難民、數不清的社會問題。無法用現代社會經驗管理、治理的人民,會陷入泥淖耗死你,

印度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貪圖印度的土地,更不要印度的人民。實際上,我們試避之唯恐不及.......印度之所以會有恃無恐、得寸進尺的冒犯,因為它知道有洁癖、怕髒、怕麻煩。

“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自己跑掉”,如果真不可避免,真要打,就不要怕髒、怕麻煩,要做長期準備。


**獨立自主對印度過於奢侈了,再被殖民是選項 

中國對印度投資占外國直接投資的比重,從5%上升到11%,印度30家獨角獸,中國就投資了18家。印度的一些所謂的“獨角獸公司”,不是被阿里投資,就是被騰訊投資,如PayTM,Big Basket和Snapdeal都是依靠中國資本。

一個問題:印度那麼討厭中國投資,為什麼不引入西方資本呢?

谷歌,FB之類的公司確實對印度有投資,而且投資了200億,比中國資本投資高得多,問題是這些錢大部分流向了安巴尼的電信企業,而不是新星的初創企業。

中國資本帶來的絕對不僅僅是資金,而是一整套發展中國家如何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如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獨特優勢崛起,應該避開那些坑,這些經驗是中國十幾年寶貴的經驗總結,是很多中國公司用無數跌倒換來了。

對比美國資本,美國資本可能帶來的就只有錢,然後就是“國際化”,只是印度本身就很國際化了,印度很早就有Infosys之類的公司,不需要再“國際化”。

中國資本太天真了,居然想著在印度複製中國道路。認為印度未來也必將和中國發展的一樣,有自己的產業------畢竟誰不想扶持自己的國家企業呢?回頭看看,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幫國際資本才是真正了解印度的,聯想到谷歌的CEO就是印度裔桑達爾·皮查伊,只有同族人才真正了解同族人。

7月23日的時候,印度富豪安巴尼超越巴菲特,成為世界第五大富豪。4月份的時候他通過出售Jio Platforms 35%的股權給谷歌和FB,募集了大筆的資金,同月,他宣布旗下公司全部減薪。

歷屆印度政府無一例外的高談闊論,“印度製造”,“印度2025”,“不可思議的印度”,回投看看,實現的項目有幾個?都是畫餅 !

印度的民航,電信,軍工,私人安保全部開放,允許外資百分之百的控股。這個國家本就該被國際資本控制,本就該被買辦控制。是中國人過於講究“独立自主”,也不想一想人家是不是願意獨立自主,或者說,人家嘴上說的獨立自主,身體却做著完全相反的動作。

對於一些國家來說,被國際資本控制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是一條發展途径,現在波蘭不就是這樣?本土經濟一言難盡,經濟基本上是被國際資本掌控在手裡,國家的基礎建設一塌糊涂,波蘭鐵路一半時速不超過60公里,約1/3的鐵路線由於技術原因必需限速或停運,另有1/3需要加大維修力度。主要城市間缺乏快速鐵路連接,僅在首都華沙有2條地鐵線路。一所好大學都没有,所有的人才都在往外流。是不是很像印度?但是波蘭人活的也不錯啊,至少到了中高收入水平。

或許印度乾脆全盤自由化,全盤引入歐美資本,政府完全不管,倒也不是壞事-----反正執行力度差,所有的國家計劃幾乎都是半路打折,還不如乾脆全盤自由化,多幾個安巴尼,多幾個阿達尼富豪。

最近孟買機場要賣給阿達尼了,阿達尼没有任何運營機場的經驗,但是不要緊,私有化就是最好的路子。

在脱離殖民幾十年後,印度或許有“再殖民”的必要性。全球資本外加印度買辦主導印度經濟。如果你嫌再殖民難聽,那換個更好點的詞:更加全球化,更重視保護私有財產。順耳了吧 !

獨立自主對有些國家,過於奢侈了。

附記 : 

你知道安巴尼在印度的力量嗎 ?

烏爾吉特·帕特爾是印度央行行長。安巴尼的企業Jio在不斷的尋求新的融資的時候,烏爾吉特·帕特爾認為這個企業對外投資以及負債太多了,但是收入却没有因未債務的增加而增加。指責完,烏爾吉特·帕特爾就下台了,創下了自1992年以來任期最短的央行行長紀錄。

安巴尼女而結婚的十候,預定了烏代浦和齋浦爾機場的整個停車廠,並且包下了烏代浦機場的所有空域,500架飛機著陸,這些人都是参加安巴尼女兒婚禮的人,由於私人飛機太多,導致商業航班都受到了影想,延誤了90分鐘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