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製造業與服務業

製造業與服務業 現代社會對服務業往往冠以光鮮亮麗、白領小資而大表歡迎,對製造業則刻板的認為是傻大粗黑、藍領黑手而表示排斥。其實實體經濟的製造業,因為有很重的實物資產,所以和社會方方面面的聯繫都很多,在社會中需要更深層的扎根。如果社會綜合環境不好,製造業是没有辦法發展的。一次罷工、大停電,甚至一次交通堵塞,都能讓製造業蒙受巨大損失。所以製造業看着憨黑吵雜有汙染,其實像花一樣,是一個極其嬌嫩的產業,環境差一點都不行。所以,製造業發達,是一個社會總體水平的晴雨表。製造業重要的根本原因在此。 製造業依賴的條件,是一個國家國家治理能力的綜合指標。如國内外部安全條件穩定、社會治安良好、基礎設施完善、政治制度更合理、國内市場更發達、税收水平適當等等。看幾個製造業大國:中、德、日本,都是國家能力强、各種基礎設施水平高、軟硬件還境都明顯領先的國家。換句話說,只要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强大,這個國家的治理能力一定很强。治理能力强大的國家,就不僅是製造業强大,它的方方面面都會好。反過來說,如果製造業整體陷入衰退,就值得警惕了。美國正為此煩惱 。 回頭看英美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可以看到類似的過程。當年第一個 世界工場就是英國,崛起於工業革命,曾經英國製造就是優質產品的代名詞。但是從19世纪後半期開始,英國的金融業開始做大,製造業在衰落。倫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表面看亮麗光鮮,但也許並非是巧合,大英帝國同時也不可挽回地開始走下坡路。在英國人大玩金融的時候,美國人接過了製造業的棒子,成為世界超級工業强國。美國人幹勁十足地修鐵路、建鋼廠、拉電網、製造汽車、打造商船隊等等,美國工業的強勁發展勢頭,一直延續到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這時,美國發生了和當年英國類似的事情,各種不利於製造業的社會變化越來越多。结果美國也開始大搞金融業,發展成今天的華爾街,一路呼風喚雨。同樣,美國的製造業開始衰退,讓出了第一工業國的位置,中國崛起了。雖然在經濟總量上,中國還不如美國,但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美國,這種超越是意義重大。製造業衰敗,意味着不再需要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社會各個部分之間的連接也不再緊密,整各國家榮辱與共的情感淡漠了;精英和底層民眾之間的關係脫節了。這個趨勢長期演化下去,可不是國家之福。所以更進一步說,製造業的作用,不僅是社會的晴雨表,它還是一項工具,製造業能像圖釘一樣,把社會的各個部分串接起来,釘在那里,成為社會的穩定器。川普大聲呼籲製造業重回美國,就是這個道理。 一些大型廠區往往幾十萬人,單獨成為一個社區。大量的陌生人,在工廠的管理機制和生活流程中,重新組合成一各有千絲萬縷人情關係的社會,想想富士康在深圳的榮華廠情景。每個車間的經理,平時管理都很嚴格,挺招工人恨的,怎麼辦?搞榮團會啊,幾個月搞一次,喝酒!喝得高管和普通工人在一起勾肩搭背,痛哭流涕,大聲喊兄弟,平時照顧不周啊等等。一時間,過往積累的不諒解也都諒解了。第二天酒一醒,該怎麼嚴格還是怎麼嚴格,在工廠的環境下,精英和普通人不管怎麼樣,都是凝结在一起的。但是虛擬經濟呢?一個投資銀行的精英,可能從來都不和普通人打交道。他們更認同的是全世界金融業裡面和他們身份一致的人,而不是身邊的夥伴。所以,虛擬經濟就没有起到製造業哪種圖釘的作用。 再看在幫助第三世界國家,過去西方人和今天中國人的方式就截然不同。西方人喜歡說,只要你們實行民主,我就給你們錢。結果,錢是投下去了,但没有什麼用。那些錢被當地政府截留,把獨裁政府越養越大,反而成了固化非洲狀況的工具。但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不同,政治制度是内政,我不管,我們只做具體的事。比如修路、建工廠、建通訊設施之類的。剛開始西方人就指責,中國人只會做生意賺錢,一點情懷都没有。但是這些年下來之後,和中國合作的非洲國家有了非常具體的起色,因為中國實體經濟對建構社會興盛起到的作用。 修一條鐵路絕非只有鐵路這麼簡單,還要把當地人培養、訓練成合格的鐵路管理人員,遵循现代化鐵路運行規則;修一個國家的手機通訊站,就會把一個國家的國內市場變得更加高效,大家的生計就離不開這種設施,大家就更希望環境的安定;修一條高速公路,這個國家就不能频繁內戰。如果老打內戰,那還是修普通公路吧,炸壞了,修起來還方便點;如果是修一座工廠,那它對整个社會的整合作用就更强大。 總而言之,這些現代化的實體經濟建設進入國家體內,人群就會以新的方式協作,用新的方式連接,這個國家就有可能從傳統的部落社會,進化成現代社會。現在,中國在搞“一帶一路”,外界有很多誤解。說,這是中國人想多做生意、中國人想在國際上多爭面子。但經上述思路分析,多年之後,再回頭看 一帶一路,它的意義才能顯現出来。我們既不是在爭面子,也不是在掙錢,是使一帶一路具體的幫助落後地區與世界鏈接,建立現代化的社會秩序。這不僅是在助人,也將提高中國國際地位與形象。西方人靠金錢没有做到的事,讓中國人用實體經濟來試試。 製造業要實質生產物品,難免會有各種污染發生,因此被冠以髒苦累的標籤,當人的生活達到一相當水平,就會有要把製造業趕走,要產業升級,騰籠換鳥為服務業的呼聲。如果按照上述的分析,這可不一定是什麼好事。事實上,服務業與製造業兩者關係緊密,製造業是基礎,服務業是其上層建築。沒有製造業就談不上服務業,同樣,沒有服務業,製造業之發展將舉步維艱;製造業創造具體財富,服務業強化其流通效率,使經濟達到加速與乘數的效果。兩者要均衡發展,不宜偏廢。隨著工具機的智能化,清潔能原動力的普及化,髒苦累的標籤將從製造業被去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