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閒說【被埋沒的政治家宇文泰】


閒說【被埋沒的政治家宇文泰】

魏晉南北朝是歷史上動亂紛擾的時代,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真是亂哄哄。少數民族的朝廷與廣大漢族民眾仇恨尖銳。但這個時期的存在,就如同一個人成長的青春期階段,很叛逆、躁動,但對民族融合與文化中國的發展極為重要。

宇文泰、一位出身鮮卑族的政治家,在講求" 正朔 "的中國歷史,少數民族 裔地傑出人才,往往被刻意忽視甚至扭曲。宇文泰在治理西魏(北周)時期,也深為民族矛盾問題困擾,回看石勒的種族隔絕政策、符堅的民族大融合政策、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政策皆無法完全解決民族矛盾,似乎所有可行辦法都不通,於是他另闢蹊徑,大膽採取:

1. 打左燈向右轉的模糊政策。要朝廷官員的家族與部屬胡化,改鮮卑姓的政策。如楊堅姓改普六茹、唐始祖李虎姓改大野、瓦崗寨李密家族姓改徒何等。此看似欺負漢人的政策,卻使鮮卑族因此有民族自豪感,也使漢人生出安全感,不能再有民族區別對待,生存發展空間加大。使朝廷上層再無民族仇恨,皆大歡喜。

2. 成立八柱國制度,鞏固國家。對此,鮮卑與漢人解讀不同。鮮卑認為是恢復原始八部落制,是認同鮮卑文化;漢族解讀為,八柱減去皇族托跋元與宇文家族這兩柱,與周禮所載 "天子率六軍制"相同,是認同漢文化,這種騎牆的政策使蝙蝠鳥獸,兩邊皆沾。

3. 組織關隴貴族集團。用通婚方式,以血緣融合打造政治利益集團。看獨孤信鮮卑三女兒分嫁北周(鮮卑)皇帝、李淵的爸爸李陃(漢)、隋朝皇帝楊堅(漢),以利益群體取代民族矛盾。使北周與日後的隋、唐三朝一家親。

4. 創府兵制,使兵農合一。由於漢人多,早期各朝都怕漢人掌握兵權,禁止漢人當兵,但鮮卑人少,兵源又不足以抵抗北齊,只好藉一體當兵培養的革命情感來加強共信,團結互信。如此,才有三年後的"玉璧之戰",韋孝寬得以寡擊眾打敗北齊,改變歷史走向。

俾斯麥嘗言" 國家是時間長河上的一條船"。領航的船長無法預測前程所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只能且行且調整方向,保持航行平穩順利。1500年前宇文泰之作法就合乎此真意。他不論說方法的對與錯,也不求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採用種子共生的方法,把團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綑綁在一起,當種子發芽自行長成一棵大樹,所有個體就自然融合,再也分不清民族隔閡與差異的猜忌。宇文泰治理西魏(北周)之作法,對台灣的藍綠問體,統獨問題之處哩,或應有參考作用。


**  石勒是中國唯一出身奴隸地皇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