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華人勤勞、善良、努力、低調....一堆優點,外族人怕什麼 !!??

華人勤勞、善良、努力、低調....一堆優點,外族人怕什麼 !!??

各種族就如同個人依樣,各有優缺點,咱們華人的優點,大體來說勤勞、善良、努力、低調...等已是被世界公認,但這樣一群"好"人,在近兩百年來可說是飽受種族歧視,是椎心刺骨地痛,只可能比黑人兄弟稍好一些,原因到底是出在哪裡 !? 若僅說是貧窮落後而被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資本主義者地剝削...等,感覺非常粗糙不全也不深入。

歧視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不僅是種族,其他地域、職業、貧富、凡能畫圈歸屬的,對圈外者或多或少、或強或弱地對待上都有所差異。所以說上述理由是粗糙不深入。單就華人言,先回歸歷史上看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比較其他英法日俄德等所謂列強是相對較好的,如退庚子賠款建清華,洛克菲勒資助建協和醫院、飛虎隊、大量經軍援助抗日等( 中國第一位駐美大使是前美國駐華六年公使浦安臣,退休後,1868年代表中國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諸國,進行中國首次近代外交活動大使,死在聖彼得堡為中國與蘇俄領土糾紛談判中,年51歲。 )但在此同時,於1882年美國也通過了單獨針對華人的 "排華法案",蹂躪 61年,至1943年才被廢止,何厚此而薄彼 !? 排華血淚史不只見於西方白人,東南亞的印尼排華、大馬排華等仍然印象深刻,這總不能說是壓迫、剝削吧!? 或許是反被壓迫、被剝削原因吧 !

受傳統安土重遷意識的華人,早期到海外謀身就是因本地活不下,於是單身男人暫離家,爺娘妻子走相送, 牽衣頓足攔道哭,一根扁擔就飄洋過海去了,生死難卜,目的就是掙錢匯回去養家蓋大房,光宗耀祖,再落葉歸根。絕大多數沒有,也不會去融入主流,入籍當地想法,與其他民族移民的人大不同。這種目的加上勤勞等優點形成幾大問題:

1. 只知掙錢假移民的心態,再加上節儉又不罷工地生活態度,將敲碎所有其他種族勞工階層地飯碗,被視為"工賊"而被同為移民的他國勞工排擠。
2. 不融入主流社會,不履行既有權利義務,如選舉權,一旦有心人賄賂、示好,選票將被操縱;不置恆產、絕少消費,政府課徵不到稅收。沒有哪個政府會長期容忍只被吸血。更何況華人有眾多有意願出外打工的人潮,無休止的流入,足以淹沒任何單一國家,造成地方政府恐慌。
3. 當一個國家的社會階層只剩下白人的資本家與勞工的華人打工仔兩個種族時,基於各種矛盾,社會、國家是不可能穩定繁榮的,此又造成聯邦政府恐慌。
4. 甚麼是主流 ?主流就是普羅大眾階層。華人移民要的卻是培養菁英,進入上層社會,所以華人有"虎媽",要擠進長春藤等名校,不願意融入普羅大眾的主流。在美國華人是少數但多屬中產,較多支持共和黨。非、拉丁裔也是支流,但屬於社會底層,多依靠社會福利維生,也是所謂造反鬧事派,較傾向民主黨。

這就是自己本是移民國家的美國,竟會通過對單一種族歧視地排華法案之原因。或許有抗爭者說,這是百年前的故事,今天移民或打工的人,其心態與目的已經大不同吧!? 不,除了極少數有特殊原因或是作奸犯科的歸不得者,華人移民者外表看來與百年前不同,其實骨子裡差別不大。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曾抱怨說,略謂" 從台灣移民紐西蘭的人,最多時超過五千戶,他們置產也入籍,一旦紐西蘭經濟不好時,絕大多數都又回台灣或轉移到澳、新、美或其他國家去,紐西蘭是跳板。"其實、紐西蘭經濟從未好過,小國寡民又偏遠,生活環境固然好,掙錢難呀!! 這才是主因。

前陣子有一本書" 不死的中國人",是訪問現在在義大利的華人現況所寫成。書中承認義大利人對外族有偏見,如視阿爾巴尼亞人是暴力犯罪者、吉普賽人是偷竊賊、穆斯林是恐怖主義者、華人則是神祕地螞蟻群,生活自成圈圈,不易看出喜怒哀樂,極少見到華人的葬禮,因為落葉歸根,老年人都回國去安葬,所以書名是"不死的中國人"。個人在紐西蘭十餘年 ,寫得就是自己的心態,就是過客,認同成歸人是沒有的。

中國貧窮衰弱時,移民打工者已引起他國恐慌;今日中國人富有了,若移民或打工者,仍固頂著傳統文化薰陶的本性與生活型態的鋼盔,不做調整,當地國的恐謊心理可以想見。即使沒有哪個國家再敢大辣辣地推出"排華法案",但潛伏在人心中的排華法案恐人人都有一本 。從滿大街看" 中國悄悄佔領世界"、 "中國買下非洲"、" 中國的另一個大陸"、"當中國統治世界"等洋人寫得有關此類書籍,固然某一程度是羨慕、忌妒、恨,不也正充分反映出這種恐華與排華心態的表露。

附記: 前不久在美國紐約發生的華裔警察梁彼得,在執行勤務過程當中,誤殺( 子彈擊中牆壁再跳彈 )一中年男子,在美國被起訴,五項指控成立,將以二級謀殺罪判決。梁案是非曲直不得全貌,然相較過往白人警察槍擊殺人案多是不起訴結案,且陪審團無華裔人士參與 , 顯有值得商榷之處。此舉在美國華裔界引起軒然大波,遊行示威抗議並募集款項支持梁彼得,是華人少見因社會案件而有的團結舉動( 過往多是政治案件如釣魚台事件 ),值得鼓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