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武侯祠有一副膾炙人口的名聯: "能攻心,即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後人治蜀要三思。" (清人趙藩撰题)

武侯治蜀尚嚴尚法,法正不服,武侯說:“當年劉璋治蜀的時候,暗弱庸碌,使得巴蜀的百姓日益驕縱狂放,民風刁蠻,视法律條文如同兒戲;面對這樣的人民如果還一味縱容,無疑只會使他們更加顽劣,于國事無補。所以我偏偏要加重刑罰,以圖扭轉蜀中長期不治的混亂局面”。一番話說得法正心服口服,從此下属再無異議。幾年之后,蜀中果然民風大變,人人變得務實勤奮、遵守法紀國家漸入正軌。

由此可見,在對待具體的問题上,一定要審時度勢具體分析,一味地“以人為本、與人為善”,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狀態,相反往往可能懷會因為對下屬的姑息遷就而誤了大事。而諸葛亮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採取的嚴厲措施無疑是很為後人稱道的。後來趙籓給孔明先生题了這一副對聯,至今懸掛在成都的武侯祠裡,無疑是對諸葛亮治蜀之是非功過,做了相當中肯的評價。

用這幅對聯對應來看台灣今日,頗有參考價值。蔣經國時代,民心、民風如何不需在此贅述,但隨後的27年,三位或聲望、資歷,或出身、僥倖、或政治潔癖等,皆有偏狹與不足,致在施政上或重視短期,或以福利邀買人心、或鄉愿以求祥和....,現況是,在官"“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得過且過;在民則驕縱狂放,民風刁蠻,视法律條文如同兒戲,與劉璋治蜀時期何異!? 整個社會在務虛,統獨、省籍、放大檢驗、為反對而反對....,太多太多口水、噴糞、互嗆,結果是一事無成,服貿、核四是最好例子,大巨蛋也前途堪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