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雜記七玉碎九流【牲肖】譜學天荒病夫生命運升天廷黑蓮花政治家風範大觀樓武侯祠聯

** 寧為玉碎,不可瓦全 ** 典故

高洋篡西魏,改稱北齊。對北魏元(拓跋)氏殘餘勢力防範甚嚴,致殺戮嚴重。一位元家叫元景安的宗室成員,提議奏請高洋,申請賜姓高。其堂兄元景皓反對說" 做人怎麼能自棄本宗,改他姓呢? 大丈夫< 寧為玉碎,不可瓦全 >。" 元景安居然向高洋檢舉其兄,使元景皓被殺,一家妻小流放。

**  兄弟差異之大,使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南齊,蕭寶卷胡作非為,朝政紊亂,叛亂四起。唯有蕭懿帶兵勤王,穩住了皇位,封尚書令。蕭懿的弟弟蕭衍提醒哥哥,要不廢黜昏君,要不擁兵駐守外地避禍,絕不能留在京師,太危險了。蕭懿大義凜然的說"那有逃離朝廷的尚書令? 人固有一死,我不走。"蕭衍預後精準,蕭寶卷動殺蕭懿之心,賜藥自殺。自殺前,蕭懿還對蕭寶卷說"我弟弟蕭衍駐兵襄陽,恐將對朝廷不利,我很為朝廷担憂。"蕭寶卷一聽,決定對蕭懿一家族誅。蕭懿的迂忠暴君、蕭寶卷的殘殺忠臣,令人費解。蕭衍果殺蕭寶卷,第二年同姓篡位,改元(南)梁,梁武帝是大大有名的"佞佛皇帝"。

四民 VS 九流VS 十家

四民: 源自管仲"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 ",目的是要各專業戶聚居在同一地區,期能彼此相語以事,相示以巧,交流經驗,提高技藝,同時,各安於本業,克紹箕裘,社會安定。此也是中國戶籍制度之雛形。要強調的是,士,原本是指軍士(古代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且四士並舉。儒家當道,漸次把士轉換為知識份子與有學問之官吏,又排上尊卑秩序。孟子公孫丑篇就把商比做賤丈夫,有歧視之嫌。孟子稱商是賤民;康熙字典的定義是:商者,傷人也。

九流: 洪幫把江湖分為九流,謂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斗食六流秤(大賈),七工八商九莊田。古代坐賈行商,規模有差。

十家: 是元朝蒙古人把職業化分為十級。謂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大陸文革時期把讀書人稱臭老九,源於此。蒙古人同時把人區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的民族等級之歧視制度。蒙古人永遠不解世上怎麼會有專門以讀書為職業地人。

在西方也有類似劃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把國民為三等:  哲學家、戰士、商人。印度,雅利安人設計的種姓制度更是森嚴,毒害持續發酵: 婆羅門、剎帝納、吠舍、首陀羅,


中國的12 牲肖 是兩兩相對 一陽 一陰 互補互濟
第一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智慧和勤奮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
第二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勇猛和謹慎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
起,才能做到所謂的膽大心細。
第三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
第四組是馬與羊: 馬代表勇往直前,直奔目標,羊代表和順 。所以一往無前的秉性一定
要與和順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祖先對華人的期望

第五組是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至於雞呢,以前的年代沒有鐘,都是聽雞鳴聲決
定一天的開始,所以雞定時打鳴,代表穩定。靈活和穩定一定要緊緊結合起來。
第六組是:狗是代表忠誠,豬是代表隨和。 一個人如果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
他人。 而反過來 ,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這就是我們華人一
直堅持的,外圓內方,君子和而不同。
不知道洋人的寶瓶 蠍子 .....有什麼特殊意義!? 知者請告知 謝謝!

** 譜學 VS 樸學 **

樸學: 中國學術發展,歷代各有專著,如周秦之子學,漢之經學,魏晉南北之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戲曲小說,清之樸學。樸學是專重實用,不以名利浮華為目的的學問。恐因清代文字獄嚴重,因而轉向考證、訓詁或實物類學術。

譜學: 研究家譜,家世之學。在科舉之前,魏晉用人,實施九品中正制度,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進而演變成唯血統論,且互不往來,遑論通婚。各地大族如琅琊王,蘭陵蕭,魯郡孔,陳郡謝,范陽盧,吳郡朱張陸顧...是所謂高貴門戶。為明確各家族貴賤高低,防止寒門地主冒充世族 ,不但研究自家家譜,還要研究其它世家家譜,就當時說,這可是門"大學問"。

古代中國社會是階級森嚴的時代,雖和印度剛性的血緣種姓階級劃分不同,是累代家世、家業逐漸形成,表現在日常生活,衣冠文物、宅第車駕上,使人一望而知。如弟子規說" 上循分,下稱家 ",分指身分、家是家世,最能說明。

宋劉裕是寒門皇帝,他小舅子路瓊之,以皇家身分,錦衣繡服,拜訪琅瑘王家,無一官半職的王僧達。客套幾句後,王忽說"過去我有一位馬夫叫路慶之,是你親戚嗎?" 路大為尷尬,隨即告辭。王也不挽留,並交待家僕把路坐過的墊子燒掉。路回去和太后哭訴,后大怒,要劉裕嚴懲王家。劉裕雖是一代梟雄,也沒辦法,只說"不懂事,自取其辱。王僧達那樣貴公子,豈能加罪乎 ?" 皇帝也無法,治國靠他們呢。

** 破天荒 VS 無湘不成軍、唯楚有才**

破天荒: 湖南很早就納入中土統治,但一直被視為是蠻夷之地。罪犯,失意政客貶謫流放處。唐中業前湖南名人,似乎只有蔡倫、蔣琬。科舉300多年,湖南無人中試及第,被天下人譏為"天荒"之地。直到唐宣宗850年時,長沙人劉蛻考中進士,時任荊南節度使的崔鉉賞劉70萬錢,名目是"破天荒錢 " 。劉辭而不受,說" 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破天荒一詞,橫空出世。看劉蛻年紀不輕,50啦。好在當時 " 30老明經,50少進士 "。

宋遷都江南後,政、經文化南移,長沙岳麓書院成立,周敦頤講學,啟迪了朱熹、陸九淵、二程等學者,湖南文風大盛。道光及第的曾國籓,十年之內官升至二品,才37歲,引起官場側目。太平天國更是造就了湖南,使文武人才輩出,如魏源、曾,左、譚嗣同、唐才常、黃興、宋教仁、蔡鍔,毛澤東、馬英九等,族繁不及備載。

你是湖南人嗎!?

奇怪的是,江西也非中原,但文人名士輩出甚早,唐宋八大家就有好幾位是"老表"。

** 歐洲病夫 VS 東亞病夫 **

 東亞病夫: 東亞病夫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辱稱。由於自身的一昧崇古守舊,又狂妄自大,社會瀰漫暮氣。再加上鴉片的毒害,致無論在心理上、生理上,健康上混身是病,也的確是病夫,林則徐高調呼籲"20年後,舉國將無可用之兵。"但他未敢說出更深層的原因。此屈辱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漸次消除。

歐洲病夫: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著和大清相類似的內在宮廷病,受煙草,美酒,咖啡,鴉片肆虐。另外政教合一的宗教偏執症,過分強調伊斯蘭神學,捨棄天文、數學和醫學,軍隊靠外國提供軍火並指揮。這和大清歧視西方科技為奇淫巧技,教廷處死迦利略,哥白尼有何不同!? "歐洲病夫"誕生。土耳其史學家卡堤布.徹萊警告說" 如不放棄自己的教條主義,很快將發現面對的是一個瞠目結舌的陌生世界。" 他和林則徐也有七分相似。腐敗導致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加盟國先後脫離獨立。

一次大戰失敗後,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幸凱默爾號召愛國者,另組國民政府,1923年與協約國訂<洛桑條約>,建立主權獨立的土耳其,時間點也幾與中國相同。他首先廢除蘇丹制度,再廢除政教合一,改走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引入歐化。

** 立太子子貴殺母VS 蘇丹太子登基,處死所有兄弟 **

帝制時代,皇權無限,爭奪不止。雖有各種制度防範,終因誘惑太大,致宮廷事件從未間斷,且向來險惡。

魏晉時期,一旦立了太子,中國宮殿有" 子貴母死 "之制度。此例開於漢武,立幼子劉弗陵,恐子弱母強,為杜絕母后外戚之禍,殺其母鉤弋夫人。直至東漢結束,雖未有再承繼此制,但事後看東漢外戚干政之嚴重," 子貴殺母" 雖殘忍,似乎也有存在地理由。魏晉時代,此制卻頗為盛行。有趣的是,魏孝武帝元恪與愛妃胡氏只生一子元翊,並立為太子,元恪不忍殺胡氏,終止了" 子貴殺母"惡制。但元恪死後,幼子六歲即位,胡太后果然亂政,很快就把北魏推入墳墓,夠諷刺的吧。

西方奧斯曼帝國的宮廷,在阿拉伯語中叫" 阿楠 "(禁地)。只有蘇丹及其直系親屬,妻妾,與黑人太監居住。後宮由兩座清真寺、300間房間、9個浴場和一座監獄組成。更血腥殘酷的是,一旦蘇丹太子登基,他所有的兄弟必須全被處死,理由是國家政權之安定,要比防患未然的殺些許人更重要 。後為避免現任蘇丹早夭無子,屆時又無兄弟可繼,被迫改為全體" 軟禁 ", 直到下一位蘇丹上台,被軟禁者才能重見天日。( 未閹割的黑人太監,會比較安全嗎 !? " 公豬賽潘安 "也是可能的。)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虛若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 蓮貴在虛空,出淤泥而不染。<大正藏> 經典說;" 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還有蓮花是" 華實齊生"與一般植物,先開花後結果不同。因此被佛家視為同時能體現過去、現在、未來。蓮,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白中生;其絲如屢,綿延不斷;其花莊,其香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碍。

周敦頤一篇< 愛蓮說 >已傳頌千年。

弘一大師: 只緣塵世愛清姿,蓮座現身月上時。菩薩盡多真面目,凡間能有幾人知 ?

*  真正的善良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礎上,悲天憫人的道德完善是深切的關懷,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清澈的水來自雪山之巔,人之善良來自乾淨的心底。

*  馮道以" 一言之善 " 制止一場戰爭,救活千萬人,就是他最大之功德。

*  趙匡胤之實話" 南唐有什麼罪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未離海底千山黑,一到中天萬國明。

** 攀龍附鳳 VS 雞犬升天 **

黃帝內經 "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升天。"史載

黃帝活了一百多歲,宣布要從鼎湖騎龍升天。大臣隨從都想跟他走,於是抱龍腳,攀龍

身,抓龍尾,希望能附帶上去。成語 "攀龍附鳳"從此衍生而來。

( 鼎湖,有說在黃山,有說在浙江 )  攀龍附鳳,馳鶩之秋

【雞犬升天】:  淮陰今稱淮安。西漢淮安王劉安到山上學仙,有八位高人來幫忙,故名八公山。 有幸,煉丹成功,劉安白日飛升。他家的雞、犬舔吃了缽內的殘餘,竟也升天。

吳梅村:明末名士,未降清,順治逼其做秘書院侍講,歷史上變成貳臣。寫 (圓圓曲)

【<過淮陰有感 >】: 登高悵望八公山,琪樹丹崖未可攀。莫想陰符遇黃石,好將鴻寶

駐朱顏。浮生所欠唯一死,塵世無由(繇)識九還。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民國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尊稱孫中山為國父,偽政府的汪精衛得知後,亦吟此詩後兩句

" 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自嘲調侃。

**相傳豆腐是劉安煉丹時,一日煉丹鹵水不慎幾滴落入豆漿裡,豆漿凝固成豆腐。

* 同性戀在古代稱男風。( 斷袖之癖 )

*范仲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知識份子目的。書院之創立始於范仲淹、晏殊,雍正大力推廣。

**唐詩: 竟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庭前偶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自嘲是白頭宮女,已不合時代潮流 ) ( 浮沉宦海如毆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

**"  山川若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腑能言語,醫師色如土。"

**  "英雄本色" 之色有多解。1. 好色。 2. 成功時,不得意忘形,不失本性。3. 佛教律書

說: 精蟲有青黃赤白黑、酪、酪漿七色,而聰明人士,如大英雄、大哲學、科學家等,由於精色不同,故頭腦,神經也不同。觀諸社會現象,才子,英雄,美人大多好色。

** 兵書中未提出的戰略,消耗戰,拖字訣。抗戰最佳例子。

**傅斯年曾言,略謂: 觀諸歷史,只要有一段時間生息,中國10年小康,30年大治,50年

第一。以此驗今,應屬實。毛澤東寫詩給傅斯年: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哈尼梯田舉世文名。面積最大的老虎嘴梯田,群山深處,坡度75,落差1400米,佔地1700畝,級數高達5000級(沒寫錯),相對印加人的馬丘比梯田,只800級。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官員Richard讚嘆"我一見到它,好像失魂了。哈尼梯田簡直是人與自然高度諧和之典範。"

【政治家風範】
春秋時,晉國穆伯久攻鼓城不下,有個餽聞倫走來說,和鼓城某官員有舊,可以教他獻城,不費干戈。穆伯默然不應。左右問原因,穆伯說:「聞倫為人,佞而不仁。若使聞倫下之(奪得鼓城),吾可以勿賞乎?若賞之,是賞佞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武,捨仁而從佞,雖得鼓,將何所用之?」這是寧願不要一城,都要保住國家大信(《淮南子》卷十八)。

南北朝時,北魏高允和司徒崔浩等奉命修國史,秉筆直書,暴顯國惡,觸怒了太武帝,罪將問斬。高允是太子老師,太子有意為他開脫,帶他去見太武帝,為他乞命,把責任都推在崔浩身上。太武帝問高允,高允說崔浩職責繁多,負責國史統籌多於執筆:「浩所領事多,總裁而已。至於著述,臣多於浩。臣罪當滅族,不敢虛妄。」太武帝一聽,怒氣全消,稱讚說:「直哉!此人情所難,而允能為之。臨死不易辭(改口),信也;為臣不欺君,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表揚)之。」真正中國政治家之道,於此可見(《資治通鑑》卷一二五)。



**  【昆明大觀園大觀樓聯 】昆明大觀樓,以孫髯翁這一幅長聯,而得不朽。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儘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突出一個"讚"字,喜溢四方,繪出了一幅頗富滇池風物特色的風景畫。
下聯勾勒雲南的歷史畫卷,重在一個"歎"字上下功夫。

千古的英雄豪傑們,都隨滾滾的歷史長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視一代的漢武帝,為了打開西南通途,曾在長安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大唐皇帝曾冊封南詔,立鐵柱刻頌功德;宋太祖竟手揮玉斧,劃疆立界,讓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肅經四川,占雲南滅大理,招降吐蕃,繼伐中原。這一系列宏偉壯觀的景象,費盡了英雄們的移山心力,然而,這一切猶如彩樓簾外縈繞的朝雲,不等珠簾卷起,便在蕭蕭的暮雨中消失了。

漢習樓船:據《史記·平淮書》載,西元前120年,漢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樓船…以操習水軍,打通從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徑。唐標鐵柱:《新唐書·吐蕃列傳上》,西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蠻寇邊,"九征毀滅夷城,建鐵柱於滇池以勒功"。宋揮玉斧:玉斧,文房古玩,作鎮紙用。《續資治通鑒·宋紀》: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勢取雲南 ,以圖獻。帝鑒唐天寶之禍,起于南詔,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元跨革囊 :《元史·憲宗本紀》,西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過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斷碣殘碑:歷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隨時間而斷裂殘破。

四川省凌雲山上凌雲寺山門聯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  武侯祠有一副膾炙人口的名聯: "能攻心,即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後人治蜀要三思。" (清人趙藩撰题)

嚴顏初為益州牧劉璋部將。建安十七年(西元212年),劉璋懾於北方曹操的威脅,遣法正於荊州(今湖北)迎劉備入益州(今四川),當時嚴顏為巴郡太守,知道劉備入蜀事,曾說:「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認為這是愚蠢舉措。結果確如嚴顏所料,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 諸葛亮率張飛等溯江而上,攻破江州,生擒嚴顏。張飛對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說:「卿等無狀,不守信義,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張飛大怒,喝令將嚴顏斬首。嚴顏面不改色地說:「砍頭便砍頭,何為怒邪!」於是,張飛為其所動,便釋放了嚴顏,並將其引為賓客。 

武侯治蜀尚嚴尚法,法正不服,武侯說:“當年劉璋治蜀的時候,暗弱庸碌,使得巴蜀的百姓日益驕縱狂放,民風刁蠻,视法律條文如同兒戲;面對這樣的人民如果還一味縱容,無疑只會使他們更加顽劣,于國事無補。所以我偏偏要加重刑罰,以圖扭轉蜀中長期不治的混亂局面”。一番話說得法正心服口服,從此下属再無異議。幾年之后,蜀中果然民風大變,人人變得務實勤奮、遵守法紀國家漸入正軌。 由此可見,在對待具體的問题上,一定要審時度勢具體分析,一味地“以人為本、與人為善”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狀態,相反往往可能懷會因為對下屬的姑息遷就而誤了大事。而諸葛亮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採取的嚴厲措施無疑是很為後人稱道的。後來趙籓給孔明先生题了這一副對聯,至今懸掛在成都的武侯祠裡,無疑是對諸葛亮治蜀之是非功過,做了相當中肯的評價。

用這幅對聯對應來看台灣今日,頗有參考價值。蔣經國時代,民心、民風如何不需在此贅述,但隨後的27年,三位或聲望、資歷,或出身、僥倖、或政治潔癖等,皆有偏狹與不足,致在施政上或重視短期,或以福利邀買人心、或鄉愿以求祥和....,現況是,在官"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得過且過;在民則驕縱狂放,民風刁蠻,视法律條文如同兒戲,與劉璋治蜀時期何異!? 整個社會在務虛,統獨、省籍、放大檢驗、為反對而反對....,太多太多口水、噴糞、互嗆,結果是一事無成,服貿、核四是最好例子,大巨蛋也前途堪憂。
比照此聯,略改為" “能交心,即壁壘自消,自古成才非誘迫; 不求實,则寬嚴皆誤,後人教子要三思。” 對自身交友與教子,也是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