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雜記 四 六難 逃降兵 蘇武娶妻 鄭伯克段 空諸 禁酒人盡可夫


李世民六難吐蕃求親使者VS 千里送鵝毛 

貞觀15年 (641),吐蕃松贊干布派宰相祿東贊來唐求親,由於各國求親者眾多,李世民下令,使者須考試,合格者才能和親。試題共六道, 至今布達拉宮的壁畫,就繪有" 唐太宗六難使者祿東贊"的場景。(答案晚間公佈)

試試,看你的智商,是否高於1400年前所謂的蠻夷? 若你是使者,能否順利完成使命。

1. 一根木頭,頭尾一樣粗,要分辨出那頭是根,那頭是尾。

2. 要將一根絲線穿過一個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3. 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混在一起,要求辨出母子。

4. 把一百隻母雞和一百隻小雞圈在一起,要求分辨出母子。

5. 500名蒙頭宮女,文成公主亦混在裏面,要求辨認出公主。

6. 要求每位使者在一天之內吃完一頭羊,喝完一罈酒,還要能回到住處。

你能解答幾個問題!?(上述六難)
1. 用水浮,因密度關係,根部密度大較重吃水深。
2. 綁一細絲在小螞蟻身上,讓螞蟻來穿。
3. 先把大小馬分開,再斷絕小馬水草,第二天飢餓的小馬自然衝向母馬吃奶。
4. 先把大小雞分開,餓一陣子,再喂食時小雞會跑去跟母雞啄食,若有亂跑者,模仿鷹叫聲,就乖乖回到母雞哪。
5. 先在住處綁根長線牽到飲酒處,醉了也能回到住處。
6. 要事先研究調查,知道文成公主喜歡用一種特殊香料召引蜜蜂,考試時就放蜜蜂,很快就認出文成公主。

**回紇派使者緬伯高給唐朝進貢天鵝,由於天氣炎熱,在沔陽湖畔小憩時,一時大意,天鵝震翅而飛,只給使者留下一片鵝毛。誠惶誠恐的使者在萬般無奈下,只得將鵝毛敬給天可汗,並附詩自責: 

"天鵝貢唐朝,沔陽湖失寶;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李世民見到詩和鵝毛放聲大笑,化解了尷尬,為眾國稱道,故事因此留傳千古。

【逃兵 VS 降兵  】

在軍隊作戰失利時,要逃跑,投降還是自殺式的奮戰到底,東西方因對生命與人權認知不同,遂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中國文化重視群體,個人則被要求講氣節,要為群體犧牲,因此可以原諒臨陣脫逃的逃兵,卻絕不原諒投降的降兵。這也就是臨陣退卻的李廣利回來依舊高官,而力盡無奈投降的李陵,卻被口誅筆伐,家人被投入監獄,終被夷三族。至今依然,看張自忠受命與敵虛與委蛇,被國人誣為漢奸,最終非得以戰死於棗宜會戰,方能自清去誣。想想,此高道德標準,是否也是造成中國人"漢奸"特別多的潛在原因之一。

西方人重視個體,國家是必要之惡,因此認為個人在無力抵抗的情形時,既不逃跑也不自殺,而是投降。一則已盡到軍人責任,二則可以保存生命與有生力量。而逃兵是逃避軍人職責,是最大恥辱,應受道義譴責與軍法之嚴懲。這也是大戰後,西方降兵多而逃兵少,至今尚有要求歸還戰俘之政治談判事件,也是大量相關電影之題材。

到美國受訓時曾注意到,他們的作戰計畫行動方案,第一條往往是"Do Nothing ",而最後一條一定是"Surrender"。

解釋人盡可夫的人,字用得就不夠精確。嚴格一點應說:成年男子盡有可能為夫;再精確一點應說:凡中意的成年男子都有可能被選中為夫。它的出處在左傳桓公十五年:鄭國的國君受不了執政大臣祭仲的專擅,暗地裡指使祭仲的女壻雍糾,要他利用郊祭享讌的機會殺掉老丈人。雍糾的太太雍姬知到這個情報,左右為難,不知該幫誰。於是回娘家去請教老媽。

雍姬問老媽說:“丈夫和爸爸那個比較親呢?”老媽說:丈夫死了,任何一個成年男子,只要妳願意,都有機會再成為你的丈夫;但爸爸卻只有一個,死了就沒有了,怎麼能相提並論呢?”所以雍姬把這陰謀告訴了父親。祭仲殺掉了雍糾,丟入周氏的水池裡。鄭厲公發現所謀失敗,派人把雍糾的屍体撈起,載著出奔到蔡國去。很感慨的說:“這麼機密的事,居然還和自己妻子商量,真是該死!”


蘇武娶妻VS張騫娶妻VS蔡文璣嫁夫

蘇武牧羊,耳熟能詳,眾口傳唱,是為標榜其氣節。他為漢出使匈奴19年,出其因副使張勝事件牽連而被下獄,後又流放到北海(貝加爾湖)去牧公羊,並說(牴乳乃得歸)等公羊生子就可以回來啦。同時為其取胡妻並生子(見李陵答蘇武書),說明最初幾年辛苦些,後來生活似乎還過得去。當第二位漢使來時,巧稱"鴻雁傳書"乙節,騙得單于釋放蘇武回漢,封典屬國小官。歷史不願說,但今人不禁要問"他的胡妻與子女呢?"

張騫為應漢武劉徹,聯絡被匈奴打跑的大月氏夾擊匈奴,而自願出使甚為陌生的中亞與西亞,司馬遷讚譽為"鑿空西域",開拓了華夏的視野。出師不利,一出國門就被匈奴俘虜,一關10年,但待遇可能還好,張騫也娶胡妻,還生兩個孩子 。後帶妻小一起逃跑,歷經艱辛,終找到大月氏,但經時間與距離的療傷止痛,大月氏已安於西域現況,張騫無功東歸。回程繞遠路以避匈奴,但不幸又被俘虜,一年多後再逃跑,終回長安。共13年,全團百餘人,僅張騫一家四口與嚮導甘夫回國,封博望侯。使命雖未達,但西域的鑿空,絲路的開通,東西文化交流的附加之功,更是輝煌,值得稱頌。

蔡文璣為東漢才子蔡邕之女,雖虎父才女,但時運不順,父被王允殺,23歲的文璣被匈奴俘虜。在胡地一住12年,被左賢王召為妾妃並生兩子,阿遺拐與阿眉拐。後被曹操以黃金千兩,白璧一雙贖回文璣一人歸,文璣歸漢的故事與圖片流傳至今。回來後,又嫁給屯田尉董杞,董杞犯罪,文璣救援未果,下場也不好,是否有歸漢之悔則不得而知。她含淚寫下的<胡笳十八拍>(胡笳鳴),描述其被俘,思鄉,別子,及歸漢後的一系列坎坷遭遇,字字血,聲聲淚。

家人親情,一般來說是最能籠絡住人的,但在君權至上的時代,君權壓倒一切親情,是

非,人性被扭曲。蘇武出使前寫"留別妻"<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嫣

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業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

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

思。>謠傳蘇武死,其妻改嫁,實不能責備,倒是蘇武本人,先錯在娶胡妻,再錯在拋

胡妻與子,何其絕情!?



冒頓單于VS 鄭伯克段於鄢
他們都將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的策略,發揮至極。

古文觀止的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於鄢",鄭伯為長子,但父母更愛次子,本欲廢長立幼,不成。鄭伯即位後,弟弟段仗著母親的寵愛,對做國君的哥哥予取予求,哥哥鄭伯本"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心態,乃將計就計。段要官給官,要封地給封地,逾制驕恣,進而製造兵革甲具,皆隨其意,果然狂妄造反,最終失敗被逐出國門。

冒頓身世際遇較鄭伯更差,其父頭曼單于廢長立幼,派冒頓為質子出使月氏,再故意攻打月氏,欲致其死地。僥倖脫逃回國的冒頓,甚恨其父與繼母,父親在既驚且慚的情況下,撥一萬步卒給它帶領。冒頓發明鳴鏑,要求所屬必隨鳴鏑所至之處射箭,違者必斬,以建立威信。先從自己的戰馬,妻子,父親的戰馬,最後其父頭曼單于,均如刺蝟般死於鳴鏑箭下。殺父繼位的冒頓單于,引起自侍強大的叔叔東胡大人興師問罪,並公開百般索要:

要單于之千里馬,眾將不許,冒頓說"給,怎能為匹馬得罪鄰居呢!" 

要單于寵愛之阏氏(皇后),眾將不許,冒頓說 "給,怎能為一個女人得罪鄰居呢!"

食髓知味的東胡大人,又進而要邊界之鄰地,眾將因拿不準單于意思,遂有說許,有說不許,冒頓憤然而起,堅定的說 "土地是國家根本,怎能隨便給人,說給者,斬。"

狂妄自大的東胡大人,多行不義必自斃。日馳名駒,夜擁美人,毫無戒備,轉瞬被冒頓消滅,並用東胡的頭顱做個專用尿壺。

冒頓是一位影響華夏歷史走向的人物。創立強大之匈奴帝國;略馬邑,佔晉陽;侵西漢,困劉邦於白登,用陳平計始脫逃,開公主和親 之略;寫信調侃污辱漢后呂雉,致埋下漢武復仇種子,進而造成一連串民族向西大遷徙,形成西方所謂第一次"黃禍".....

有兒如斯,在黃泉的父親會如何評價?

歷史上母親(後母)因私愛,廢長立幼所造成之悲劇如武姜,頭曼阏氏,戚夫人...,對其無辜被殺之幼子,雖曰愛,然私愛藏軟刀,有無愧乎 !?


** 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 **
人們常用茶杯溢水做例子,來說明空之功用,與空有之關係。一般說來人對實,有,較易理解;對空,無,較易迷惑,看股市裡做多的人,遠多過空的人。因為錢增加,開源是賺,易理解;其實借券賣高買低,節損也是賺,就不易理解。
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要說明的是另一層深意。不止空之實體,更要空諸所有的知識,觀念,成見等,以免僵化排他,進不了新的。更要謹慎,不要把原本是無,沒有實相的東西具體化,以免我執,我見,僵化。例如沒有什麼大頭鬼,僵屍鬼,但寺廟,電影,電視已把這些具體化,一說到此,腦海就出現上述影相。

伊斯蘭教堅拒為其真主阿拉形像化,就是這個道裡。南宋呂祖謙說理未易明, 善未易察 今日之理善,未恐是真理,恐是邪知邪見。例如,由於三國演義寫得精彩生動,在加上數百年戲劇的推波助瀾,呈現在人們腦海形像,與正史三國誌大不同,諸葛亮與明之劉伯溫早被妖神化而失真,能不謹慎嗎 !?  

**VS 禁酒 **
酒的歷史太長,與中國人生活太密切,以酒成名,成事,敗德的可謂族繁不及備載,此處淺談禁酒。
禁酒,自古有之,史載禹疏儀狄,是中國禁酒之始,此後有多次禁酒,縱有酒誥,但效果從來不彰。曹操禁酒,但何以解憂,唯有肚康一句,說明禁歸禁,自己私下卻有偷喝酒之嫌。最有趣的是劉備禁酒,雷厲風行。史書簡雍傳: 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查禁官員在一家發現有釀酒器具,就要判他與釀酒者同罰。一天,簡雍與劉備同行遊觀,見一男女同行,簡雍就對劉備說,他們要行淫,為什麼不抓起來 ? 劉備說你怎麼知道 ?簡雍說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劉備聞之哈哈大笑,遂釋放有酒具者。簡雍高明。

** 公車上書VS 12道金牌 **
什麼是公車,公共汽車嗎!? 12道金牌,此金牌是什麼樣子!?
秀才考上舉人,舉人在進京考進士的途中,稱為在公車。公車上書就是舉人向皇帝上書請願。最有名的上書,當屬清末甲午戰敗後,康有為,梁啟操糾舉各省舉人1200人,上請願萬言書,一夕成文,要求拒和,遷都,變法。

12道金牌: 宋朝傳遞命令文書之驛站分四等,步遞,馬遞,急腳遞,金牌急腳遞。金牌急腳遞就是在馬背上豎上一個漆上金字的木牌,由於反光作用致遠遠就可以看見,他人急讓道似今日警車之閃燈與蜂鳴。12道金牌急腳遞,簡直是12匹快馬,跑成一條線一樣。


** 中國人命運觀 **
玄武門之變前,世民卜之,張公謹怒擲龜測,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世民意乃決。
曾國籓滅太平天國,眾人勸進加黃袍,皆赤狂妄,放肆而峻拒。但晚年又說不信書,信運氣。
宿命: 聽天由命派,子夏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正命: 先天的富貴壽夭等由命,但有些可加工,如趨吉避凶,孔子曰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造命: 相信命,但又說命可以改,最有名例子是袁了凡。算命的說他無官無子,但老和尚告訴他命可藉做善事,積功德改變命運,如此才有了凡四訓傳世。
非命: 沒有命之說,宗教者多屬之,尤其是基督教。一切由上帝造物主主宰,人只能靠奉行贊美以取悅上帝,死後回歸天國。
另外個人命運好壞,尤其是好命,往往受大趨勢牽引而改變。白起坑趙卒40萬,抗日國共戰爭千百萬喪命,豈皆個人命運,佛家共業說最能概括。
** 你是什麼命!? **
文中非命與成語死於非命大不同。後者有兩層意思,1. 完全是突發意外事件致死,婉惜但不悲。2. 加害方是故意如為搶奪某人所有物而致人於死,婉惜哀戚又悲傷。

** 是名!? 是姓!? 是代號!? **
<< 褒姒 VS 孟姜女 >>
其實不是名,也不是姓,最多只能算是個代號。( 古代一般女人沒有名字)
見烽火才一笑,百媚俱生的周幽寵姬褒姒,歷史沒有記載,不知道姓啥,叫啥。褒不是姓,是一個個封國或地方地名,姒是女子,女孩。同父同母所生長女稱姒,次女稱娣。所以,褒姒是說來自褒地的一位女子。
問現代大多數人會說,孟姜女姓孟,叫姜女,去長城腳下尋夫萬杞良,發現夫已死,而哭倒萬里長城。錯啦! 孟姜女是姜地,即姜子牙封地(山東齊國),一位在家裡排行長女的女子。(傳統家族排行孟仲叔季,也可用伯字代仲字。如劉季是劉家老四,楊孟麗是楊家長女。)

** 龍九像九不像 **

到底龍是否只為想像中之動物,一直爭論不休。但不論虛實,龍在專制時代是帝王的象徵,是權威而非吉祥。現在則是中國,中國人的圖騰與代名,且普遍中國人大多都對龍都頗有好感。

龍的樣子,有九像九不像之特點,且傳說龍生九子各不同
龍的角像鹿,耳像牛,頭像馬,鬃像獅,眼像蟹,身像蛇,鱗像鯉,腹像鱷,爪像鷹

三國演義21章,<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說龍,說得極為形似與傳神。他說: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芥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
五爪龍,四爪 皇帝龍袍是五爪金,且永遠在上向下;一般大臣或建築上的龍或蟒,則是頭在下向上。

** 碳匯VS 光年 **
碳匯是個新名詞,現代工業化社會污染嚴重,只依良心或道德勸說收效有限。自全球京都議定書通過後,除美國外,各國均立法大力治污,遂有碳稅之類手段出現。碳匯是污染企業經過評估,除責令積極改善外,依數量需為外在污染損害做出補償。中國現力推造林,企業無暇植樹,由民間來植企業認購,人民參與意願極高每年人造林面積佔全世界73%,是一新利基,也吸用許多閒置與隱藏失業人口。

光年是個常見常說的詞,但經常被誤用。因有個年字,常被認為是時間單位。其實光年是距離單位,一光年約行94550兆公里。例如,孫元良103歲之回憶錄有”億萬光年中之一瞬”,就極不恰當,是不通的。

** 古三馬同槽 VS 新三馬同槽 **
古三馬同槽是指曹魏時代,曹操夜夢司馬家三父子,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同朝為官,驚為不祥,告誡其子留意。果然,在曹丕崩後,司馬家掌控朝政,司馬炎終篡魏,改制為晉。
新三馬同槽是指大陸新一代網路商業巨擘,阿里巴巴集團1964年次的馬雲,騰訊集團1971年次的馬化騰,及中國平安保險公司董事長馬明澤。馬雲是英國首相訪問大陸指名要見的商人,希望英國產品能上淘寶網,並到英國上市光棍節一天營業額高達1700億台幣(遠超台灣所有百貨公司一年營業額),舉世皆驚,力推的第三方支付,更將如虎添翼。騰訊集團的網路QQ信息服務,成立時間短,已有八億人使用,人數遠超同性質的LINE,在美上市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和台積電相當。他們年齡不大,沒有顯赫家世與學歷,有的是雄略與智慧,引導並掌握網路服務趨勢,後市榮景可期,令人佩服。
台灣何時也能有三郭,三張….?  別只有籃綠,統獨,馬王 …..

**  狀元知多少 **
30老明經,50少進士。從這兩句話就能知道,考科舉一點兒也不容易,要歷經院,鄉,會,殿四次考試,有人窮經皓首一輩子也考不中。自隋創科舉考試以來,總共產生狀元845位,江南貢院,僅清朝一代就有58位狀元,文風鼎盛,其中唯一的一位女狀元,是太平天國開科的傅善祥。三元及第者共14位,唐261122,著實不易。其中頗有幾則趣聞軼事值得一提:
名字諧音不好,致中而不中或降名次: 清朝時期最多,如王國() ,粱士貽(被誤認是康梁一黨,由狀元降名錄取)。乾隆年間,秦大士中狀元,乾隆問是否為秦檜之候代 ? 若說是,恐被除名;說不是,若查出可是欺君,更慘,乃機智答曰一朝天子,一朝臣保住頭銜。事畢,立刻奔向岳飛廟前說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當然,也有因名字語意佳而沾光的,如清末一次殿試,適逢大旱,考生張春陵被認為名帶雨意,而提拔為狀元。
清朝洋務運動時期,成立京師大學堂,畢業者賜同進士。國學大師陳漢章被聘請為教席,但他拒絕。他寧願去當學生,因為學生畢業就是進士,而這正是他所缺的。平定新疆的左宗堂,官拜大學士,終生以不是進士為憾,在作戰期間,忽聞會考,乃決定班師不打了,原因是要回京參加考進士,名器誘人,磨人呀!
明朝狀元,也是三國演義開篇詞作者的楊慎,因殿試高中時,適逢其父為宰相,為證明實學,當眾接受隨意提問。有人拿一竹籃,問能裝什麼 ? 答曰東西。對方說南北。對曰只能東西,不能南北。因北屬水,南屬火,都不能裝,群儒讚服。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幼為神童,12歲參加鄉試考舉人,因年齡小,其父伴隨,眾人問曰考試怎麼還帶個孩子來,等弄清楚孩子才是應考者,無不側目。家學淵源關係至大。
令西廂失色,而比肩桃花扇的<牡丹亭>作者湯顯祖,兩次會考,因拒絕首輔張居正拉攏而落第,但也因而已名動公卿。第三次終於高中,但仕途不順,總是閒差。萬曆年間,一篇<論輔臣科陳書>,彈劾申時行而被貶至廣東當典史,不料卻因禍得福,得以完成名戲曲<牡丹亭>,傳頌至今。
科舉已廢,然今之學位名器依然頗受重視。已退休的你,是否也以沒有碩博士學位為憾 ? 快去報名,很多學校只要口試,聊聊天就能讀碩博士,有興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