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高通的下坡路

高通的下坡路

20190801,高通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財報,營收高達96億美元,同比大漲73%!奇怪的是,市場高通股價一度大跌5.69%,最終跌2.21%收盤。高通第三季財報數字亮麗,但問題也就出在數字。96億美元,可不全是實打實的營收,很大一部分是從蘋果那兒收來的專利費,高達47億美元。( 蘋果在2017年對高通展開全球訴訟,今年4月17日,蘋果、高通宣布和解,各自撤回全球所有訴訟,蘋果支付一筆一次性款項47億。)這47億美元算是“意外之財”,非長久生計。剔除後,高通第三季的營收只剩下4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3%。“脱水”後的業績,低於市場此前預期的57.2億美元,這才導致股價跌幅接近6%。

高通的商業模式,不直接給專利定價,而是要按整機架格的百分比收取專利費。這個模式廣受業內詬病,也是蘋果和高通對簿公堂的原因。按整積價格的百分比收取專利費背後有深刻的利益算計 :

其一,簡單。高通的很多專利是芯片。芯片行業有個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纳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也就是說同一個芯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降價。重點來了,如果按芯片定價,每隔一段時間高通就要下調價格,下調多少,是個難題。如果按整機價格收費,費用會隨整雞價格自動調整,不需要高通自己動手,簡單多了。

其二,大數據。直接賣專利,頂多知道客户買了多少。按整機價格收費則客户要準確告知產品的價格。這樣,高通就掌握了客户產品的數據。高通便能分析整個行業,開發更具針對性的產品。

其三,溢價。高通面向的客户不是消費者,而是商家。如果直接給專利定價,客户產品賣再高的價格,也和高通没關系。若按整機價格定價就不一樣,比如蘋果手機價格高,高通便借機享受到了蘋果的品牌溢價。按比例抽成方式像极了收税,也讓整個行業都在為高通打工。

憑藉著壟斷地位,高通讓整個行業為它打工,可現在,好日子快到頭了。

其一,手機行業下行。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二季度出獲量下滑了2.3%。大市場不行,高通直接受到影響。第三財季也顯示,高通MSM芯片出獲量1.56億,同比下跌22%,佐證了這一事實。

其二,蘋果釜底抽薪。高通咬了蘋果一口,拿走了47億美元,很可能丢掉了整個蘋果。今年七月蘋果斥資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大部分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又誤,為自研調製解調器鋪平了道路。蘋果一旦掌握相關技術,自然就不會再從高通採購。

其三,輸掉反壟斷訴訟。今年5月,高通輸掉了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之間的反壟斷訴訟。法院要求高通彩取包括與合作伙伴、客户重新談判,不能跟蘋果等客户簽訂獨家供應協議,不得拒絕其他芯片廠商獲得許可等補救措施,並接受聯邦貿易委員會7年的監管。這份判絕影響深遠,蘋果在内的下游用户,以及英特爾在内的競爭對手都將獲益,高通的盈利基礎責被動摇了。

其四,5G新技術衝擊。截至2018年12月28日,目前已精進行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的企業共有21家,聲明專利量累計為11681件。從專利聲明量看,華為以1970專利聲明量排名世界第一,高通排名第六,尚居諾基亞、愛立信之下。5G時代,高通依然是領先者,却不再是唯一的一個。最大的變數,正是華為。

一是華為帶動5G熱潮潮,迫使中國其他手機製造商取消了推出新4G手機的計畫,轉而專注於5G手機的研發。消費者也處於觀望階段,導致4G設備的需求明顯放緩,減少了高通芯片的採購量。

二是華為銷量大增,擠占了小米、Oppo和Vivo等競爭對手市場份額,而這些品牌恰好都是高通的主要客户,對高通芯片的採購量也會減少。

其實,對高通而言,華為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華為每年都要從高通採購大量芯片。抓住華為這個大客户,高通的業績至少能穩一穩。可今年5月,美國突然對華為實施了芯片銷售限制。華為只好採用自研麒麟處理器,減少對高通芯片的採購。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其他手機廠商為了避免重蹈覆辙,也會減捨對高通芯片的依賴。高通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