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中日韓自貿區還有多遠?( 鄰國效應 ) RCEP簽了,台灣怎麼辦 !?

 **中日韓自貿區還有多遠?

熟悉國籍局勢的人都知道,每一次在即將簽約之際,總會發生生一些關鍵人物意外死亡、或突發國際爭端,讓這一協議被迫暫停。從釣魚台群島事件到薩德事件再到日韓貿易戰,總有各種利益阻擾三方協議的落定。

這一次,RCEP的簽定,雖然在亞太自貿區的框架之下,中日韓自貿區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

但RCEP遠遠替代不了中日韓自貿區,畢竟RCEP涉及多達15個國家,有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也有汶莱這樣的小國,有日本這樣的發達家也有柬埔寨這樣的貧窮國,必然存在各種妥協和讓步。中日韓自貿區則不同,大國之間的自貿區更具現實意義。

中國是日本和韓國的最大貿易國,日韓分别是中國的第二大、第三大貿易伙伴,也是第一大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國,三國貿易往來頻密。同時,日本擁有相對豐厚的資本和尖端科技,韓國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半導體領域占有優勢,而中國則是製造大國,三國經濟產業存在互補空間,產業鏈高度融合,打造自貿區可以實現多方共赢。

同時,中日韓三國,分别是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第十一大經濟體,GDP合計超過21萬億美元,占世界20%以上。三國對外貿易額近7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額的20%以上。一旦形成中日韓自貿區,就多了與世界其他大國進行談判博弈的資本,其意義無可估量。同時對山東、遼寧等地將是最大受益者,這對經濟增長陷入困境的北方地區可謂一劑强心針。

我們印像中澳大利亞是特別反華的國家,但是連澳大利亞也和中國簽了自由貿易協定,韓國也是有美軍駐紮,而且很親美的國家,但是中韓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RCEP成員只有日本還沒有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次RCEP把日本拉進來了。當然,更大的意義是,把點對點的貿易協定變成了網狀,使得成員國形成了共同經濟利益,這對遏制美國搞反華同盟是有利的。

中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都佔了RCEP的50%以上,而且增速還很快。不管RCEP是東盟主導,還是中國主導,總之以前那個日本領頭的亞洲已經不復存在了。日本人應該徹底的拋棄明治維新以來產生的領導亞洲的幻想。

日本人內心不願意接受中國崛起,可以從一組數據看出來,在歷年的全球國家好感度調查中,日本長期是對華好感度最低,而負面評價最高的國家。

日本人應該要認識到,對於日本來說,從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到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日本歷史上最為璀璨的100年已經過去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了。只要中國復興,亞洲各國都會回到它應該有的位置,日本應該承認並且接受這個現實,越早認清楚這點,越有助於日本接受中國主導的亞洲。

今天的日本,還是不願意接受中國崛起的,而且還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日本經濟新聞》9月26日的報導,安倍在2016年11月在美國川普大廈會見川普,拿出中國和東亞形勢的圖表來說服川普。川普問道:“中國從何時,以什麼樣的速度增加軍費?”

安倍回答:“中國近30年增加了約40倍軍費。世界上沒有以這樣的速度增加的國家。”川普對此感到十分吃驚。安倍還以中國的潛艇數量舉例稱,這些潛艇的“目標就是在西太平洋地區活動的美軍第七艦隊”。

安倍稱,這不僅是日本(要面對)的問題,也是美國的問題,“希望能保持美國的存在感”。看來,只有中國的力量超過美國並且美國最終也接受了中國的崛起​​,才會讓日本徹底的接受中國復興的現實。

特別值得注意的【鄰國效應】 : 查詢世界銀行數據庫,

2019年美國GDP總量世界第一21.3744萬億美元;歐盟第二15.5928萬億;中國第三14.3429萬億;日本第四5.0819萬億;德國第五3.85萬億;東盟十國第六3.1732萬億;韓國總量1.6424萬億美元。

可以看出東南亞的經濟體量其實很小,還不如德國大,更不如日本,更不要說跟歐盟和美國比較了,東盟的經濟體量只有歐盟的五分之一,只有美國的大約七分之一。但是東盟現在確實我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且還增長最快。

2020年1-9月,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為3.38萬億元、3.23萬億元、2.82萬億元、1.61萬億元、1.45萬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7.7%、2.9%、2%、1.4%、1.1%,其中,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韓國都是我國前五大貿易夥伴,這就是“鄰國效應”,也就是由於地理因素,一個國家跟鄰國的貿易金額總是會非常高。

比如美國,2019年美國全球第一大出口市場是哪裡?也就是誰購買美國製造最多?中國?英國?德國?日本?都不是,是人口不到4000萬的加拿大。第二是墨西哥。自己的兩個鄰國買最多。

歐盟也是同樣的道理,歐洲國家的主要貿易對象,大多數是自己的鄰國。2019年法國的十大出口市場有八個是歐洲國家,其中德國排第一,金額遠遠高過其他國家。歐洲以外只有美國排第二,中國排第七。

德國就更誇張了,2019年德國出口的前十五大市場,有13個是歐洲國家,歐洲以外就是中國和美國,美國排第一,中國排第三。

以上足見鄰國的市場對於一個國家出口的重要性。而中國呢?

2020年1-10月我們第一大出口市場是美國2.4761萬億人民幣,第二是歐盟2.1908萬億,第三是東盟2.1087萬億。美國和歐盟是最大的兩個出口順差來源,而且遙遙領先。對日本和韓國,我國均是逆差,1-10月逆差分別為1775.3億人民幣和3531.8億人民幣,沒錯對韓國的逆差比對日本的逆差還大。

韓國是我國的第一大進口國,是不是萬萬沒想到?

RCEP其實就是一個“鄰國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內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逐漸消除,可以加大區域鄰國貿易增長,幫助改善我國對外貿易高度依賴歐美的局面,實際上從2018年—2020年在中美貿易戰的情況下,我國外貿並沒有出現下滑,出口2018年和2019年連續增長,預計今年也會增長,和東盟的貿易增長就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果中日韓自貿協定也能順利完成,那麼和RCEP結合起來,中國占主導的亞洲經濟圈利益捆綁將會更加緊密,任何外來勢力破壞區域和平的努力將會受到進一步的遏制。


**RCEP簽了,台灣怎麼辦 !? 

RCEP折騰了 8 年終於瓜熟蒂落,除了相關國家需要的內因外,外在的阻力意外的轉換成神助攻葉至關重要。美國歐巴馬時期頻頻施壓日、韓不得簽署等,川普幹了四件事,直接把僵持不下的RCEP談判飛速進展 :

第一件事:扯掉遮羞布,喊出“美國優先”;

第二件事:退出TPP  ; 第 

第三件事:與中國打貿易戰,並用貿易戰威脅他國;

第四件事:準備拆解WTO,並趕走WTO總幹事。与;

RCEP潛在市場規模為:中國人口14億,東盟6.5億,日本1億,韓國0.5億,澳新加起來約為0.3億,近22億的市場,GDP約為26萬億,佔世界GDP的30% ,RCEP簽訂以後在人口上超越非洲自由貿易協定,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

RCEP於2011年首次提出,它將在生效的20年內(可能最早於明年)取消簽署國之間高達90%的進口關稅。它還將建立電子商務,貿易和知識產權的通用規則。對於東南亞各國來說,RCEP有利於促進投資,促進就業,東南亞現在急需就業,對於澳新來說,他們急需要拓展目前的農產品和礦業銷售渠道,對於日韓來說,有利於投資,共享東南亞發展的經濟成果,且可以拓展工業品銷售渠道。

對於中國來說,RCEP是中國第一個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會擴大中國在整個RCEP範圍內的經濟影響力,也可以為中國參與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鋪路。

RCEP對台灣是極度不利的,對於台灣來說,過去十年來,台灣在RCEP成員國的投資額佔據整個台灣對外投資額的82.56%,由於台灣不是成員,台灣極有可能產生貿易投資轉移效應,又可能產生沒有進場而被市場其他國家替代的效應。

其中和台灣產業重疊最大的是韓國,目前台灣和RCEP的成員國有七成是零關稅,但問題在於台灣對外簽訂的FTA貿易覆蓋率只有13.6%,而韓國有近70%,韓國可能因此事受益。

由於成員國之間關稅降低,會導致台灣企業因為關稅問題喪失競爭力,導致台灣廠商被迫出走到大陸或者東南亞,電子通信還好,但是機械,塑料化工,紡織等行業,本來就衰退的厲害,再加一個RCEP,恐怕是雪上加霜。這些產業除非是先進的,不然大陸也不要。一般的到其他東南亞,就要面對本地與大陸移來的雙重壓縮,出走都很難,去非洲嗎,那兒更是大陸的勢力範圍,環顧一下,竟無容身之地。

而台灣出現兩不沾的情況,沒有大陸點頭,台灣進不了RCEP,而台灣想進CPTPP,則又需要日本的點頭,而且只是開放邀請,日本早就開放條件了:台灣省不開放核食,則不會邀請,CPTPP是需要全體成員國同意的。若忠、、含自貿區在簽定,台灣的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這基本上就是兩面挨打。台灣怎麼辦 ? 開放核食,還是寄望加強銷美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