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走親戚;什麼是「幸福」? 現代版的貧窮 !;關懷老男人的更年期

**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再來能養。現在要加一個孝慧。

孝慧就是教给父母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被時代落下。時代不斷進步,很多父母年紀大了,會逐漸有一種脫節的感受。科學也證明,不斷學習,接觸新事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腦運動,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林則徐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奉神無益。”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傳統上,親戚的關系很複雜。

有的親戚,走到哪都受人歡迎,處處都是好口碑;有的親戚,如同瘟神,讓人畏之如虎,避之不及。而一個真正受人歡迎的好親戚,往往要懂得把握四個分寸。

01. 錢財的分寸

老話說:“親戚别共財,共財斷往来。”

親兄弟尚且明算帳,親戚也不例外。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誰家兄弟為錢財反目,誰家的親戚為錢爭執起來。許多時候不是他們貪多,而是錢財没分清,就總以為自己窺了。

聰明的親戚,不能在錢財的障上犯糊塗、打馬虎,唯有分清楚,才能有更長遠的往來。嫉妒情,骨肉甚於外人 !

02 . 往來的分寸

親戚之間,不能不往來,也不能太頻繁往來。不往來就缺了禮數,也讓關系生疏,長久下去,這親戚關系就形同虛設。太頻繁往來,又容易讓人心生反感。

《增廣賢文》獎:“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所以,最好的親戚,是有所往來,但不過多往來,把握尺度很重要。

03 . 禮數的分寸

禮數是親人往的基本禮儀,也是維護關系不可或缺的因素。

懂禮數的親戚,與之交談如沐春風,不會有窺探隱私的問題從他口中提出,他懂得什麼該說、什麼該問,懂得親戚交往中的規矩。

禮數,是人際交往的關鍵,更決定了對一個親戚的喜歡。把禮數做到,給人的印象勝過多少言語。懂禮的人讓人舒服,也更受歡迎。千萬不要相信别人說的“都這麼熟了,還xxxx”,無論再怎麼不客套,基本的禮數,還是要做到。

懂禮數,是身為親戚,最重要的修養。

04 . 說話的分寸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說的就是與言的威力。親戚之間,說話尤其要注意。因為是親戚,所以了解彼此更多事情,加上不是常見面,有時忍不住問到一些讓對方感到難堪、難受的問題。

一位好親戚,說話有分寸,明白有些話可以說,有些事不能問。如今的年輕人害怕走親戚?

因為太多的親戚,會問三個問題:收入、工作、婚姻,甚至会慫恿他們的父母,催他們早日結婚之類。雖然這是出於長輩的關心,但终究還是會讓人感到尷尬。

語言是門藝術,所謂的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說話。一個情商高的親戚,懂分寸,會說話。金錢、裡數、往来、說話。能把握這四個分寸的親戚,請一定要聯系,不要讓關系冲淡在時間裡。

與誰當親戚,我們無法選擇。但與什麼親戚相處,却是可以選的。

**人的成熟不是年齡,而是心態。

心的成熟不是遇到的事情多,而是對待事情的態度。人活在群體中。看看别人的錯,再想想自己的過;看看他人的非,再諒諒他人的難。人心越淡泊,傷害就越少;心有多寬,快樂就有多少。

*人生,不可能時時順心、處處完美。

有時,遭遇誤解,言辭申辯是徒勞,不如一笑而過,讓時間告訴答案。

遇到話不投機之人,多說是過,置之不理才是一種智慧。

人要心静,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觀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聽即忘。

能干擾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傷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開。你若平和,無人可恨,你若不究,無人能擾。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鬆。

世間之事,一念而已。心中若有事事重,心中若無事事輕。淡定之人不負贅,豁達之人不受傷。

人心如葉片,一生一落,一落一生。每一個光陰流轉的季節,都有嫩芽懸於枝頭。

人心是容器,時常刷新,時常清空,才會面朝陽光,輕裝而行。

*花開一季,人活一世。

樂天随缘一些,就會輕鬆自在一些。衝動來自激情、平靜來自修煉,别讓外界浮躁了自己。

外境好壞並不是苦樂的根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們的心。

修煉自我,借完善自己抵達幸福。借寬容别人淡化痛苦,想開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放下了貪念、看淡了得失,才能品嘗幸福。

*花開花落,那是起伏的人生;波峰波谷,那是燃燒的生命;

順風逆風,那是歲月的感悟;春去春回,那是别致的風景。

做不成太陽,就做最亮的星星;成不了大路,就做最美的小径;成不了明星,就做平凡的百姓。

**人活一世,不是所有人和事都能符合我們的心意。

容不下它們,處處都不順心;容得下它們,生活才更順遂。一個人能把“容”當作為人處世的准則,内心才更强大,在人生道路上也才會更加順暢。

01. 容言

容言,就是能够聽取他人的意見。能容言的人,更有智慧。

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景公十分喜歡喝酒,有時連喝七天七夜都覺得不盡興。若長期如此,定會耽誤正事。

於是,大臣弘章上勸諫說:“君王應該以國是為重,日日飲酒作歡,這是昏君之為,希望您能戒酒,否則就請先賜我一死。”齊景公有點生氣又很糾結,弘章說的確實是事實,可他又覺得自己戒不了酒。

於是,他向晏子訴苦,說:“我害怕失去喝酒的樂趣,可又不想讓弘章自尋短見,您說我該怎麼辦呢?”

晏子聽了便說:“弘章能遇到你這樣的君主,簡直是三生有幸呀!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嗎!”糾結的齊景公立即堅定地說:“我立刻戒酒。”

齊景公善於容言,盡管是批評,也樂於接受。容言,不是只多聽好話,而是好壞都聽。就像《資治通鑑》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02. 容事

容事,就是用好心態去面對所遇之事。

有句話說:“人生就像一副撲克牌,誰都想上手就要一副好牌,但誰都有機會可能是一手爛牌。”拿到爛牌不可怕,最可怕的還没開始,就承認自己輸了。如果遇到不順之事就氣餒,那人生就没有意義了。

馬斯洛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容不下事的人,遇到難題,便覺得世界崩塌;容得下事的人,遇到難題,匯覺得那是機會。

不管所遇之事是好是壞,我們都要面對。以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會比用一個消極的心態,更有效也更坦然地做好那些事情。

03 . 容人

容人,乃是寬容待人。

《絕句》說:“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能够寬容别人的人,才是真的有氣量的人。寬容别人,其實就是一個人能够放下别人的錯誤,善待别人。這是做人的一種極高境界。

在一場音樂會籌備中,小姑娘害怕没人來聽自己的演出,便在宣傳海报上稱自己是鋼琴演奏大師李斯特的得意門生。因此有很多人慕名來聽音樂會。

李斯特剛好在隔壁音樂廳演出,在看到海報後,李斯特還特意過去看小姑娘的演出。小姑娘看到李斯特後,十分驚恐。

然後哭著和李斯特解釋說,因為自己没有名氣,担心没有收入,才借他的名來吸引觀眾的,並請求李斯特原諒。李斯特没有說任何責怪的話,而是讓她把演奏的曲子談給他聽。

小姑娘不可置信地看著李斯特。李斯特再解釋說:“你去彈,有問題我會指出來,這樣你不就是我的學生了嗎!你還可以和主辦方說,今天最後一個曲目,你的老師上台演奏。”小姑娘聽候,露出了笑容。

李斯特的寬容,不僅讓别人收獲了快樂,也為自己赢得了尊重。

有句話說:“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有時候,别人犯的小撮,對我們來說無關痛癢。如果因此生氣,就失去氣度;選擇寬容,就得到敬重。

劉向說:“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人的心胸寬廣,如大地一般,則開明;行動正直,像繩墨一樣規矩,則通明。

**什麼是「幸福」? ( 轉貼)

愛是什麼?家人是什麼?所謂的幸福又是什麼?愈接近死亡的人,愈能感受生命的意義。殯儀館接體員:看多了,財富真的不重要,最令人心涼的往往是人情。家族內部的愛恨情仇,往往隨死亡浮上檯面。

在殯儀館工作了一段時間,讓他看見財富如何引出人性的黑暗面。曾有死者的女兒和弟弟因遺產問題在告別式上爭吵,雙方一言不合,女兒一腳飛踢了自己叔叔家族的悲劇。家人不是有血緣的人,而是你走了後會惦記你的人。

一個車禍過世的死者。除了一個受刑人兒子外,沒有其他家屬探望。兒子看著父親因意外而扭曲的臉孔,只說了一句話:我就是來看你怎麼死的,真的不得好死。父子一場,最後只剩下恨與怨懟。這也是血緣啊 !?

所謂親情,有時無關血緣或法律。一對父母離異的兄弟,分隔多年後,哥哥自殺,警方聯繫弟弟前來認屍。但因兩人30多年未見,這位前來認屍的男子,一時也無法確認眼前的大體身分。看著遺體,他只說,雖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哥哥,但我感受得到。你的喪事我一肩扛起,希望你能好走。相信了,就是家人。

他也見過有家屬想把貴重首飾燒給死者,卻一轉身就被不肖的喪葬業者取走。甚至有化妝師會事前準備假戒指,替換遺體手上的真戒指。子女的孝心,最後全進了陌生人的口袋。

其實,財富生不帶來,死帶不走。遺體火化過後,工作人員常會在火化爐當中找到一些沒燒盡的黃金或有價寶石。在殯儀館,這些東西被稱為「民俗小費」。撿到工作人員會將之換成現金,請大家吃頓飯後全數捐給社福單位。

有錢就能幸福嗎?想起殯儀館裡的大體,和醫院裡身家百萬卻只能躺在床上的老人們,不無感嘆地說:「我現在還可以走,就已經贏過他們了」。

親人過世最難面對的是「自責」 不如珍惜當下人生活在當下的道理,人人都懂,實際能做到的卻很少。殯儀館裡,總是不乏後悔的人。曾有位從美國回來的兒子天天在冰庫前哭泣,對過世的爸爸說:我真的好想你,我以前為什麼沒時間陪你……殯儀館有位資深大哥看不下去,對他說:伊在生的時候你不看,現在死了才每天來看,有路用喔?

人過世之後才做的事情,其實只是讓自己的自責少一點而已。在接到大體時,他常會想到自己的外婆:因為父親欠債跑路,從小撫養他長大,是和他感情最好的外婆。如果外婆被送進殯儀館時,自己還有話來不及告訴她,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儘管外婆已近93歲,仍耳聰目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常回家和外婆聊天。就算沒話題也要找話聊,把握祖孫2人的相處時光。

現在的他,對死亡已有豁達的體悟:我希望我的人生就是盡情地玩,然後沒有後悔地走,最後用免費的聯合公祭送我就好。他還笑說,如果自己得了癌症,一定會請朋友吃飯,要大家先將白包給他:反正我走了就用不到了!

所以,幸福到底是什麼?這個困難的問題,答案或許意外地如大師兄所言般簡單:「現在,我只要能吃飯就覺得很快樂,一早起床能呼吸就覺得很愉快!」

**貧窮,這個詞本來只是對物質財富的定義,是相對而言的。從“安貧樂道”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都是側面印證,貧窮是需要辯證看待的。因為那時候的“貧窮”還只是指物質上的匱乏,只要精神富足,那還是會被人尊重的。

但當社會化大生產席卷全人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成為世界主流之後,貧窮在大多數人眼裡基本等於是“物質+精神”双貧窮了。做人有没有本事,都是需要用“含金量”來衡量的。“含金量”不够,高喊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只會引來訕笑。

在這種客觀還境下,“安貧樂道”也就不再是什麼好詞了。因為“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李斯 ) 

世人都相信“自托於無為”就是因為你不是“士”,因為你做人没本事。客觀環境如此罷了,輿論還會對你口誅筆伐和抹黑。比如《寄生蟲》這種電影。講的就是窮人是怎麼奮鬥的?

當窮人没有生產資料,只能做個赤貧和無產者的什時候,只能時刻計較著手裡的錢該怎樣節省。想擺脱貧窮,想跨越階層的時候,只能選擇踩踏著同階層的人往上走。甚至在電影裡,被踩踏的窮人在之前也是同樣的道路走上去給富人當服務者的。因此,有人喜歡挖掘人性中的“惡”。好似窮人的劣根性才是人貧窮的根本原因。

客觀環境始終是客觀環境。國家能給你一個充滿機會的發展空間,但能不能抓住還是個人的原因。盛世歸盛世,但哪個盛世也不乏“太平犬”!如果堪不破這一點,那也不能說命苦、就只好懵懵懂懂混一生比較好。

更深層的從矛盾論來說,内因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客觀環境上的差距哪個時代都存在,就算是一個爹媽生的,也有資質的高低和父母的偏心的問題。怨天尤人,只能說是懦夫的本能。

但强者的强者思維也不一定是天生的。因為,强者也不過是比常人更能發揮自己的主觀動能性。畢竟,人類社會中的真實强者也没有谁真是銅頭鐵壁的怪胎。歷史也再一再二的證明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比不上"萬人敵的“兵書戰策”。抛開個人資質的差别,放到一個固定的人身上。不說别人,就說自己。反思一下,客觀環境下的“最優解”真的是“最優解”媽?

别人不知道你經歷過了什麼,你自己肯定知道。就以你現在的認知能力讓你回到十八歲的時代,讓你重來一次,你會不會有新的“最優解”?但凡你知道點當年的时代大趨勢,你是不是就比現在過強的好多了?

兩千年的互聯網,08年開始的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但凡抓住一個趨勢,哪怕取代不了郭台銘,那肯定比現在强。畢竟,在不同行業的拼命打拼,其回報也是不一樣的。客觀環境和其下的“最優解”都没有固定模式,怎麼就能斷言窮人貧窮是因為其劣根性?

回到最初的發問。貧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窮人的劣根性還是客觀環境?又要怪誰?又要怎麼解決?

這些問題看似没有一個經濟學家或其它類型的專家能解決這個問題。嗯,世人皆多瞎。所謂的貧窮問題,不管我怎麼说,其實都只說了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客觀環境,一個就是人的内因。”貧窮個人亦如是。

在轉眼即來的新时代,管你是三代積累還是10年寒窗,跟不上時代就注定只能被時代抛棄。在這個最大的客觀環境變化下,提前改變思想,提前占坑才是明眼人所思所為。

當然,國家改變起來比大象起舞來困難,而個人則是“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國家是百年大變局,個人自然也是百年人生中的大變局。

**爺爺退休了,報名上了老年大學, 正讀一年級的孫子好奇地問:「爺爺,你還讀書啊?」 爺爺說:「我讀書有什麼不好嗎?」 孫子說:「好是好,就是萬一你學校通知開家長會,那你怎麼辦呢?」.. .. ..          

老婆說:老公,街上要是有人跟我搭訕,叫我美女,我該怎麼辦?老公:那還用問?趕緊扶他過馬路 ! 他一定是瞎子啦! 

媽媽說:你看你的房間跟豬窩一樣亂,還不趕快打掃。兒答:看過豬會打掃的嗎?都是養豬的打掃。 

兒子跟父親說 : 爸,我校成立樂隊,我想去參加,樂器要自己帶。父親盯了兒子半天,遞過來一根筷子:孩子,我們家窮,你能不能爭取去當指揮?

一大學生在宿舍拿鏡子照己半天,突然說:我好帥啊!舍友冷答:媽的!這種人太狠了,連自己都騙。

辦公室兩女吵架,經理忍無可忍:「吵啥?說原因!」兩女一聽,又爭先恐後各執一詞。「夠了!」經理大吼一聲:「醜的先講!」頓時世界安靜 ! 勸架也要靠智慧。   

 中午一美女去取錢,插卡後發現後面的男人盯著她看,心中一緊,連輸幾次密碼都沒取出錢來。沒好氣地衝後面男人嚷道:「看什麼看,看什麼看,是不是想打劫啊?」。後面男人也不示弱:「我就是想看看,你把身份證插進去,到底能取出多少錢來。」

老公:老婆老婆,我剛去買了15塊錢生果。老婆:然後呢?老公:給了老闆100塊,那蠢貨找了我95,哈哈 ! 你說他蠢不蠢?我當時撒腿就跑啊。老婆:生果呢?老公:………忘拿了

3歲小女孩不聽話,她媽說:再不聽話把你扔出去,再撿一個回來。小女孩沈默一會兒後,低聲說:你撿回來的小孩也是不會聽話的,因為,也是他媽不要的!

**林語堂先生曾諷刺了當年的社會十大俗氣,今天看來,仍然在一些人身上嚴重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其一,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其二,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其三,遇美人則急索登床;其四,見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

其五,與友人相聚便高吟其酸腐詩文;其六,頭已花白却喜唱艷曲;

其七,施人一小惠便廣布於眾;其八,與人言談便刁言以逞其才;

其九,借錢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債時其態如王;其十,人前常多蜜語,人後必揭人短。

社會十大惡俗,對照一下你有嗎?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

**關懷老男人的更年期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祝你平穩賣過這道“健康坎”。

人到中年,來自工作、家庭的壓力像兩座大山,身體也力不從心,開始出“毛病”。因為一點小事對家人、孩子勃然大怒,轉頭又被自我厭棄的情緒淹没……

當“更年期”變成一個形容詞,它常常代表著“無理取鬧”、“討人厭”。然而,這些偏見掩蓋了更年期潛在的疾病風險和情感需求。

由於没有和女性類似的臨床症狀,很多男性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更年期”,男性也往往對更年期知識欠缺了解。約四成40~70歲的男性會經歷某種程度的神經性功能紊亂、抑郁、失眠、潮熱、易怒、難以達到以及維持勃起等症狀。

至於規律運動、良好心態、飲食均衡養生之類的雞湯話就不說了,你比誰都懂,做就對了。

**層次越高的人,心思越乾净。

孟德斯鸠曾經說過:“美必需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一個高層次的人,身淨是其一,屋淨是其二,心淨是其三( 不玩弄心機 )。

南懷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詩酒田園,不用大富大貴,不追求過分的物質,只希望過簡單的生活。平淡安穩就足够了。

層次高的人,他所追求的也是如此。喜歡乾淨,拒絕複雜的人和事,一切從簡,一切從心。

“這世界從來缺少的不是完美的計畫,而是說幹就幹的行動力。”

“一個人有没有前途,看他的執行力就知道了。”

生活從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只會看到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獎勵。一念即起的執行力,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

*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聰明出眾,但最後却活出了千姿百態。

其實差距還还是存在的,執行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帶著一腦子計畫,躺在跑道邊的草地上晒太陽,最後只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别人甩在後面。

想要更好的生活,你首先得站到起跑線上去。

執行力,從來不是一時興起的決定,而是迅疾的行動,再加上長久的堅持。

再優秀的人,也無法保證自己在執行過程中能够一直保持百分百的熱情。當你完成一個短期目標之後,可以結合實際情况,给自己一些小獎勵。度過高原期,堅持半90之後的10%。

* “那些能讓我們變好的事,必定是難做的事。”

有位作家去一所大學開講座,中途的答疑環節,有位學生向他提問:

“我也想成為一名像您一樣的作家,但總担心自己以後無法在血作和謀生之間達到平衡,對此,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作家微微一笑,回道:“不需要考慮得太多,今晚回到宿舍,别的都不要做,先打開點腦。在Word文檔裡敲下第一個字的時候,你就已经是一名作家了。”

人生一大悲劇,便是只懂得在心裡謀局布陣,生活中却瞻前顧後,渾噩度日。所謂 : 夜裡想了千條計,早上起來走原路。

理想的生活不會無缘無故地到來,奔跑起來才能够得著心中的明月。行動起來,想要的生活才會奔你而來。

**我們常常會想,為什麼没有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就開始學習某項技能,而偏偏在多年後需要用到時才後悔不已,感覺為時已晚? 

其實,根本没有所謂的“為時已晚”,任何時開始都是最好的時間。 

正像有句話說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同理,開始做某一件事的最好時間,除了多年前,還有現在。多年前已經回不去,能把握住的只有當下。 

你以為的為時已晚,也許正是最好的開始。現在就開始,走一條來得及的路,真的不晚!

**這話說得好:“暴風雨结束後,你不會記自己是怎样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不是所有的累都有人能陪你,不是所有的苦都有人能幫你,將你從深淵拉上來的必須是你自己。有走出低谷的勇氣,也有能與人生棋逢對手的實力。

**越是低谷的實候,越不要閒著。這個世界上没有絕對的困境,只有不肯主動走出來的心。

所謂低谷期,其實就像深海,疲憊、迷茫、焦慮、悲傷、痛苦充斥其中。如果不願行動和改變,那就只會不斷下墜,沉入海底。只有勇敢划動双手,才能讓自己浮出水面。

每當人生遭遇低谷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曾經看過的一句話:“渔夫在無法捕魚時,就會修補他的網。”在這段看似停滯不前的日子裡,你可以休息,但不要什麼都不做。

**睡前放下一切,醒來便是新生。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人都有維護固有觀念的本能,但過於固步自封,決對不是件好事。

經常有人把這種狀態和年齡掛勾起來,覺得是自己活到了一定年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才開始變差。但實際上,真正讓一個人衰老的原因,往往與年齡無關,而是從你喪失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開始的。

要想讓日子過得豐富,就應該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多了解,多接觸新生事物。不要總是懷有偏見,更不要盲目抗拒,因為很多時候,你拒绝的可能不是一件事,而是通往新生活的一扇門。

打開眼界,才能改辨認知。世界其實很精彩,就看你願不願走出來。

**很認可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好的狀態,莫過於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

很多人之所以能越活越優秀,都因心中保有熱愛之事,讓他門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並從中找到屬於自我的義義和價值之所在。

對於平淡的生活而言,熱愛無疑是最好的解藥。它會賦予你能量,賜予你熱情,吸引你不斷去探巡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心有熱愛,眼中自有光芒。去找到你所熱愛的事,並為之全力以赴,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停止學習有多可怕?

停止學習後的大腦就和停止吃飯後的身體一樣,是會垮的。

學習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只在於習得新知識,更在於,它能幫助我門保持深度思考,從中不斷修正對世界的認知,對自我的了解,繼而獲得真正的成長。

英語中有一句諺語:Never stop learning , because life never stops teaching .

永遠不要停止學習,因為生活永遠不匯停止教學。

學習從來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它應該是人生任何階段都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被淘汰。

無知者,以為學有涯,有知者,明白學無境。讓不斷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你所收獲的,將會是應對生活最大的底氣和智慧。

**過日子,過得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到了一定年齡,相信都能領會這句話中的深意。無論曾追求過多少轟轟烈烈的浪漫,生活到最後,終歸都要落到一日三餐的尋常小事中來。

雖然生活難免瑣碎辛苦,但在它的表象下,一直也都藏著許多小確幸、小美好,只等着有心之人去感受:

如每晚等你回家的那盏燈;

如剛晾晒過的滿是陽光氣息的被單;

如窗台上終於盛開的那朵花。

再忙都别忘了好好生活。認真對待每一個節日,做好手上的每一件小事,學會關心和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欣賞路邊的每一道豐景,把這些組合起來,其實就是你離幸福最近的距離。

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健健康康就是福。學會感恩,做一個懂得知福惜福的人,才能不辜負生命中一切美好的相遇和相伴。

生活的模樣,取決你凝視它的目光。你對生活有多少熱情,生活就會回饋你多少精彩。願接下來每一天,我門都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讓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