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特高壓 VS 頁岩油;中俄陸權 VS 歐美海權

特高壓 VS 頁岩油

2006年,在一片腥風血雨的產油地之外,中美也分別拿出了代表各自能源方向的最強武器——特高壓與頁岩油。

如今,14年過去了,國際能源市場幾經跌宕,中美也來到了國運之爭的關鍵節點。回頭再看當年的選擇,卻是隱喻了雙方截然相反的底色,以及對未來世界秩序的想像和期許。

有人縱橫捭闔,宏圖漸展;有人卻在貪婪資本的裹挾下日暮黃昏。

01 中國能源的奮進與選擇

隨著地質勘探工作的持續推進,中國並不優越的能源條件逐漸顯露。煤炭佔據了化石能源存量的96%,油氣只有可憐的4%。更要命的是,它們集中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距離能源需求旺盛的東部千里之遙,極大增加了運輸成本。

於是在1974年,我們邁出了未來能源方向的第一步。黃河上游的劉家峽水電站拔地而起,與之配套的我國第一條330KV高壓線路,實現了100%的國產化。

清潔能源+高壓輸電,從此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曙光,讓一代代電力人前赴後繼,在蒼涼的西北砥礪前行。

同樣是在1974年,大洋彼岸的美國卻遭遇了二戰後最大的能源危機。

02 中東與美國博弈的源頭

二戰後,歐洲依靠“馬歇爾計劃”迅速恢復元氣,開啟了長達20年的高速發展期。美國也實現了增加地緣影響力的目標,並為國內冗餘的生產力找到了出口。但在西方經濟騰飛的背後,卻是中東被壓迫的血淚。

50年代,阿拉伯世界迎來了歷史上最大一波石油開拓,但主導者卻是西方資本旗下的“石油七姐妹”:英國石油、皇家殼牌、新澤西標準、加州標準、海灣石油、莫比爾、德士古……在他們的壓制下,石油價格長期處在1-2美元一桶,僅僅是煤炭價格的一半。而西方對阿拉伯宿敵以色列的支持,更激化了二者的矛盾。最終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中東國家開始將石油當做武器,一邊大幅減產,提高石油價格;一邊開啟國有化進程,將“七姐妹”趕出中東。這就是影響深遠的“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年底,國際油價暴漲至11.6美元,西方建立在低油價基礎上的工業體系瞬間崩盤。而中東卻從窮小子一躍步入土豪之列。以最大產油國沙特為例,2年前,他們的年財政收入僅有14億美元,石油危機爆發後則迅速超過了千億。

殘酷的現實讓美國重新認識了石油的重要性,同時對中東心生警惕。此時,尼克松——這位一手終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美國總統,劃時代的打造了“石油美元環流”,奠定了日後白頭鷹的“不敗金身”。

03 石油美元環流的強大

想像一下,當尼克森摟著剛剛被以色列痛打的沙特國王的肩,用充滿誘惑的語氣說“我來保證你的國防安全,但以後賣石油必須用美元結算”時,沙特確實沒有拒絕的餘地。如此一來,所有石油進口國都要拼命囤積美元以換取石油。而石油輸出國手持巨額美金,往往又選擇購買美國武器、國債,以確保自己的國土安全和資金安全。“環流”就此而成。

從此,每年巨額的“石油美元”變成了美國銀行裡的存款,以及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產。這不僅填補了其貿易、財政赤字,還極大促進了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70年代末,美國逐步開啟了金融自由化、去監管化,搶占世界金融體系至高地,甚至將金融當武器,收割他國財富;另一方面,卻也埋下了“產業空心化”的伏筆。

總體而言,70年代初的美國內憂外患,越戰的泥沼、蘇聯的緊逼讓白頭鷹左支右拙,石油危機的爆發更是雪上加霜。但美國人卻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依靠石油美元環流絕處逢生,堪稱神操作。然而,石油輸出國與美國的博弈,還遠遠沒有結束。

04 大棒與金元

1980年,中東爆發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美國GDP應聲大跌3%。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這次的美國不再隔岸觀火,而是強勢介入,秀出了電子戰+空中定點清除的全新打法。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毫無還手之力,在伊科兩國間的6號公路上留下了長達36公里的裝甲殘骸。

從此,凡是敢於挑戰石油美元體系穩定的國家,美國都會毫不猶豫的揮動大棒。例如2000年後想用歐元結算的薩達姆,和2010年後想用黃金結算的卡扎菲。

另一邊,自從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美國逐步將原油引入期貨,通過金融手段操縱原油價格。眼見自己的錢成為美國操縱原油價格的工具,沙特、俄羅斯惱怒萬分,他們開始頻繁減產對抗西方,雙方摩擦不斷。

而幾乎在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同時,美國本土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頁岩革命”,一舉贏得了此後20年的能源博弈主動權。

05 頁岩油的盛宴

1989年,剛滿30歲的麥克倫登用5萬美元創辦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90年代中期,他們掌握了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法兩種技術,開始涉及頁岩氣開發。但當時的美國對開採成本高昂的頁岩油氣並不感興趣。90年代末,切薩皮克一度走到出售的邊緣。

千禧年後,隨著石油商背景的小布什總統上台,美國對油氣資源的重視達到頂峰。他們一邊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進一步奪取中東石油話語權;一邊押寶頁岩油技術,將其視為能源自足的最大希望。

為此,美國政府規定誰鑽出油氣資源就歸誰,並為規模巨大的前期投資提供資金兜底。一時間,全美湧現出了7800多家私人鑽探公司,他們用“頁岩革命”包裝出銳意進取的科技形象,並隨著國際油價的狂飆一飛沖天。

而此時,入世7年的中國承受著高油價的痛苦,卻還是咬牙關停了中小煤礦,堅定的發展清潔新能源,攻堅特高壓技術。中華大地的頁岩油氣普遍比北美深1000米,這高昂的開採成本,讓我們只能望油興嘆。

美國頁岩大亨正享受著資本的盛宴,中國能源人卻只能啃著白麵饃,輾轉在廣袤的西部大地。在那裡,一座座風能、太陽能電站,一架架輸電線路正拔地而起。

06 中美能源,狂飆突進

08金融危機後,國際油價從最高147美元一桶暴跌90%,隨即走出V型反轉,保持在100美元附近的高位。這是美國頁岩行業最好的時光。沙特、俄羅斯卻再也按捺不住,通過增產發動價格戰。但當時美國前期投入已經完成,正值高產期,價格戰反而倒逼美國打通了本土頁岩油的出口通路。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特高壓走向成熟,成為世界唯一有能力獨立承建特高壓工程的國家。2014年2月,國家電網中標巴西美麗山,標誌著“中國特高壓標準”開始向全球輸出。

另一邊,我們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時“一帶一路”政策面世,“世界能源互聯”格局初現。

此時的美國也沒閒著。2018年,白頭鷹憑頁岩油一舉躍升世界產油量第一,並從石油進口國搖身一變,成了石油淨輸出國。“能源獨立”,這四個字對於美國人而言重逾千斤,從此再也不用看中東人的臉色。而川普更是興奮至極,對於立志將孤立主義走到底的他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只不過,興奮勁兒並沒有維持多久。2018下半年風雲突變,被吹上天的美國“頁岩革命”,逐漸暴露出被資本掩蓋的本色。

07 進退兩難的頁岩油

頁岩油問題的實質在於,居高不下的開採成本,是否能真的撐起美國能源獨立的天空?如今,北美頁岩油平均每桶成本46.6美元,遠遠高於沙特的10美元。更要命的是,頁岩油井會在開採後的2-4年內產量急速萎縮75%。這在經濟上行期還能依靠高油價和不斷湧入的熱錢維持生產。可經濟一旦反轉,後果可想而知。

川普上台後,其“逆全球化”政策讓全球經濟遭遇重創。2018年四季度—2019年,油價震盪中走低。轉過年來,新冠疫情又成了最大的黑天鵝。沙特趁機發難,將日產量提高至前所未有的1230萬桶,誓要搞死美國頁岩油。雙重打擊下,國際油價從年初的65美元一桶暴跌至3月底的23美元,甚至在4月出現了油價為負的新聞。美國頁岩油企產一桶賠一桶,苦不堪言。

更要命的是,高昂的前期開採成本讓全美油企債台高築,而頁岩油田短暫的壽命,又讓他們不得不一直舉債開發新油田,以彌補前期虧空。這就導致公司債務如同龐氏騙局般越壘越高。數據顯示,2023年全美將有2400億債務到期,其中90%與頁岩油企相關。有美國專家預言,一旦這些公司債務崩盤,將直接摧毀美國金融,讓白頭鷹退回至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前夜。

曾經被吹爆的美國頁岩革命,如今卻落得個死不了,活不起的下場。

08 特高壓,重塑世界

在美國賭命般押寶頁岩油的同時,中國卻走出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能源安全之路。

如今,我們的單條特高壓線路長度已達5000公里,一個迴路送電1200萬千瓦,相當於一個葛洲壩發電站,損耗卻只有區區的1.6%。而這樣的巨無霸,我們已經建成了22個,還有9個在建,總長度可繞地球赤道一圈。

這種規模的特高壓網絡,已經能夠解決部分東西部資源不均的問題。而在我們的未來能源戰略規劃中,還隱含著更加宏大的目標:

2035年前,降煤、穩油、增氣。2050年前,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

特高壓技術,就是我們70%的原油依賴進口,卻依然能夠憧憬能源安全的底氣。

而如果站在更高的維度俯視亞洲,我們的北邊是光能、化石能源充沛的蒙古,西北是油氣豐富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西南是人均發電量全球倒數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南邊是停電頻頻的東南亞諸國,東邊是能源進口率90%的日韓。只有中國的特高壓技術能夠將它們串聯起來,打造出“未來亞洲的集體能源策略”。

如果更進一步,站在全世界的高度呢?

相比運載、儲存費用奇高,流通速度緩慢的原油,特高壓有著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一旦全球能源互聯的格局得以成形,美國重兵投入的霍姆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巴拿馬海峽等能源要道將失去意義,之前70年圍繞石油形成的地緣政治格局將會打破。世界將被重塑。( 附記 : 1 )

09 誰才是未來?

至此,也許你已經發現了中美能源戰略的底色差異。美國用金元加大棒竭力維護霸主地位,而當自身實力不足以支撐霸權行徑時,又開始奉行孤立主義,力圖用“逆全球化”阻斷其他國家的發展之路。這背後,是貪婪資本編織出的漂亮的頁岩泡沫。在我看來,白頭鷹下一步會想方設法轉移國內頁岩危機,就像08年之後的歐債崩盤和阿拉伯騷亂。

另一邊,後發的中國卻用開放、互聯的心態,擊穿了由意識形態、人種、國別構建的舊日高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中國能源人冒著西北的寒風、頂著高原的烈日,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他們享受不到華爾街的紙醉金迷,卻描繪了未來能源互聯的美好藍圖。

所以,如果你問中美截然相反的能源戰略,究竟哪個能撐起明日的天空?那我的回答是——安心,時間一定會證明一切。

附記 : 1 

中國特高壓,打了場翻身仗,技術“獨步天下”如何做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k53OhKOIiU



**什麼是企業競爭的核心。

企業發展與競爭,本質就是降低不確定性。

科技爆炸與戰爭是最典型的兩大不確定性,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最直接指標。

前者,來了特新技術把老玩家幹趴,如數碼相機之於膠片相機,手機之於數碼相機。新技術往往意味著商業模式的根本改變,即使是巨頭也常常不能適應。

後者,波動的外部拉鋸和突然出現的戰爭或準戰爭狀態,這會直接摧毁整個市場交易的穩定性,同樣是厭惡風險的滋本所恐懼的。

當下,這兩大不確定性都還頗低。

有顛覆模式能力的新技術遠未誕生,核聚變似乎永遠還有二十年;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政治風險都在拉高,但我們的體制保證了相對常期穩定的市場環境。在技術爆炸的前夜,中國是最適合商業發展的國家,因為有足够的體制穩定性做保障。【所以,壞處也來了。】

中國已經是全球内最低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移動互聯網又是中國領先。於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一邊享受爆發式的交易成長,一邊自覺或不自覺地聯手推進整個互聯網生態的標準化,進一步壓低不確定性。

這個互聯網生態,逐漸吞噬了整個衣食住行。所以對當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真正的競爭,只有資本。每條賽道的營收模式、團隊成本、流量成本,都已經越來越清晰可預期了。

這時候,“高利貸帝國主義”的雛型就出現了。

中國一線互聯網公司,本質上基本都是金融機構。

壟斷流量,業務擴張以投資併購為主。且在數據優勢下,可以確保極低的投資風險。騰訊淨利潤的90%、阿里淨利潤的80%,都是拿去做投資的。單這兩家,渗透了中國10億網民;在他兩家已經各自10萬億人民币的基礎上,如果放任這種資本滚雪球繼續,那可以這麼說:未來就是他兩家的。

在資本、用户、數據都占絕對優勢的騰訊阿里面前,细分領域的企業根本不存在對抗可能。最終結局,一定是大批企業普遍依附於騰訊阿里,半個中國的企業都是他兩的韭菜田。

中國互聯網能够形成這種裹挾式的爆發,依托的核心主幹仍然是政府投資。

没有4G網絡,哪來的移動互聯網?我國4G網絡可是國家超前投資的,成本今年還没收回。况且前都是小事,當年摁著移動去頂3G--TD-LTE才是神來之筆;没有廉價智能手機也不可能,而這背後的高效產業鏈是多年三來一補國家出口讓利換回來的。没有强大的加工製造業做支撑,我們的移動互聯網今天大概也就是印度這個水平。

政府常年在基建上進行看不見底的投入,為整個互聯網生態形成了堅實的土壤。這些投入來源于國家信用,根本上是由國民整體承担。阿里騰訊的爆發,本質上是海外資本在搭中國國家投資的便車,享受的是體制红利。

政府不問這兩家要錢,是政府尊重市場原則的本分;阿里騰訊不固化自身壟斷優勢,也應當是這兩家尊重國家基礎建設的本分。

總之,資本是没有道德的。政治或許也没有。但是政府畢竟是全體國民的法理授權所在,所以再磕磕绊绊,總是有紅線在。但資本肯定没有這條紅線。

現在反壟斷指南出台,就是政府在一步步限定資本的邊界,幫她們畫紅線。螞蟻金服現在就在用98%的外部資金來賺自己70%的放貸收入,没有邊界,天知道他們還會幹點啥。


**中俄陸權 VS 歐美海權

普京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已經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前,從各方公佈的民調來看,拜登大概率會勝出,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將會重新調整外交政策。而民主黨出身的拜登,一直就對俄羅斯比對中國更加強硬。也就是說,隨著政權的更迭,俄羅斯的外部環境恐將更加惡劣和險峻。於是丟出“中俄結成軍事同盟不是不可能”。

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把中國當作主要對手,卻和普京眉來眼去,中國所承受的壓力比俄羅斯大得多。而拜登在接受美媒採訪的時候,明確表示,自己把俄羅斯當作首要敵人,認為中國僅僅是競爭者而已。可以想見,新上台的拜登政府又會把俄羅斯當作重點打壓的對象,普京對此不得不防。

現在的俄羅斯不同於中國,國力大不如從前,經濟發展依舊嚴重依賴能源出口。若是拜登仿照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做法,重新挑起俄烏矛盾,並藉此實施新的經濟與金融制裁,俄羅斯必然遭受重創。

所以,不管俄羅斯是否真的願意和中國結成軍事同盟,至少在政治上打出“中國牌”,可以讓美國的新一屆政府有所忌憚,給自己爭取一點國際生存空間。

此外,事關俄歐關係未來走向的“北溪-2號”能源管線工程一直磕磕絆絆,歐盟又經常在一些所謂的“民主自由”問題上噁心俄羅斯,加上現在的經濟形勢和全球防疫形勢如此嚴峻,普京有點急了,想必也有敲打一下歐盟的意思在裡面。

綜上所述,普京放出此話的目的至少有兩點:1.對下一屆的美國政府喊話,拉著中國來震懾白宮主人,以應對未來更加險惡的外部環境;2.對歐盟喊話,分化歐洲內部的反俄政治勢力。

那麼,為什麼歐美各國一直和俄羅斯過不去,這不得不解釋一下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性結構矛盾,才能體會俄羅斯民族內心深處的那種悲涼和無奈。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對美國最大的“威脅”是經濟威脅,而俄羅斯是致命的“安全威脅”。俄羅斯對於此時此刻的美國來說,威脅的程度和緊迫性要遠遠大於大洋彼岸的中國。

因為從地緣政治競爭的角度來看,俄羅斯的現實威脅要遠大於中國。

翻開世界地圖,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主要隔著大西洋和歐洲大陸,至於說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因為地處邊緣地帶,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美國目前的主體民族均來自歐洲大陸,所以從地緣政治和文化血源上來說,歐美是一家的。如果美國任由俄羅斯控制了歐洲大陸,那麼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從直布羅陀海峽一出來就可以威脅到美國東海岸的經濟富庶地區——大西洋上可沒有島鏈來阻止俄羅斯遠洋艦隊的行動。

所以,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核心焦點就是歐洲,只要一方拿下了歐洲大陸,對於另一方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而對於歐洲人來說,畢竟和俄羅斯民族的恩怨要遠大於和“遠方表親”美國的恩怨。只要歐美合作困死北極熊,那麼俄羅斯就只能龜縮在東歐平原上,成為歐洲的能源供給基地。

對於俄羅斯來說,自己的核心精華區域就在歐洲。如果俄羅斯喪失了東歐的戰略緩衝區域,北約的軍隊全部開到了家門口,那還怎麼安安心心過日子,從谷底再爬起來,在普京的領導下建設一個“偉大的俄羅斯”?

那對於過去的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來說,只有戰略軟肋——遠東的西伯利亞地區處於和平穩定的狀態,自己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西部的建設和防禦工作當中,否則兩線作戰的俄羅斯,會死的很慘!

抗日戰爭時期,就是因為朱可夫元帥在諾門坎戰役當中給了日本關東軍迎頭痛擊,才能放心大膽地從遠東地區抽調軍隊投入到莫斯科保衛戰當中去,至此扭轉了衛國戰爭的頹勢,並最後反推至德國的首都——柏林,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

中俄合作當中對俄羅斯最大的戰略安全需求就在這裡——歐美對於俄羅斯的包圍圈沒有中國的配合就會大打折扣!而冷戰的中後期,中美的戰略合作關係牽制了前蘇聯相當一部分軍力和國力,以至於加速了前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

所以,從前蘇聯時期走來的普京總統,怎會不吸取過去的教訓?他在面對歐美的主要威脅之時,自然要和中國處理好關係,避免兩線作戰的悲劇重演!

而且,如果從北極點向難觀察,俄羅斯幾乎就和美國“接壤”了。北極這一塊戰略重地除了蘊含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外,還是有核國家理想的戰略核反擊發射陣地。

至於說中國,我們的戰略核潛艇依然被“鎖死”在第一島鏈之內,在祖國的遠洋艦隊成熟以前,要想突破美國的軍事包圍圈進入大洋,是存在很大的風險的。

歐美要想日子過得安穩,必須圍困住俄羅斯,使其永世不得翻身;而俄羅斯要想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突破發展的瓶頸,也必須拿下歐洲大陸,至少不能讓歐美一起聯合對付自己。所以,有這樣的戰略結構矛盾存在,歐美就不會輕易放過俄羅斯。

中俄目前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是大國關係當中最密切同時也是層級最高的雙邊關係了。中俄關係之所以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離不開西方世界的集體圍剿。我們可以發現,每當西方國家對中國或者俄羅斯加大戰略打壓的力度時,中俄之間就會抱團地更緊密。

比如剛獨立之後的俄羅斯與面臨台海空前壓力的中國,促成了第一波軍售大單的高峰。我們的蘇-27殲擊機、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常規潛艇等從俄羅斯進口的先進武器裝備,都是在那個時期敲定和談判的。

到了2014年,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問題和歐美全面交惡以後,中俄之間高達4000億美元的能源合同,繼續進口S-400防空反導系統、蘇-35殲擊機等高科技武器裝備,都是中俄兩國在特殊國際環境下的特殊貿易。

中俄之間的合作等級和程度已經相當高了,還有結成軍事同盟的必要嗎?因為,像中俄這樣的大國領導人和決策層是不可能局限於當下的政策制定的,一定要設想未來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政策框架藍圖。

從這個高度來分析,俄羅斯總統普京此時提出這個設想,一定有著深遠的憂慮和戰略規劃。我們先看看中俄兩國此時都在忙些什麼?

現今,正當美國陷入政治內鬥的漩渦當中,出現了權力真空的空窗期之時,中俄兩國都在加緊實施部署一些符合本國利益的戰略動作。

1.中國:加速清理港毒餘孽,剷除英美勢力在港的利益代言人和情報網絡;主導簽訂成立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在經貿上形成亞太利益共同體

2.俄羅斯:解決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武裝衝突問題,阻止美國在未來某個時期藉此滲透進入高加索地區

西方世界出於打壓中俄的戰略需要,這些動作在任何時期實施,我們都會遇到更大的阻力,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成本。而恰在當前難得的美國政治權力的過渡空窗期,我們有機會去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

中俄幾乎同步的戰略舉措看起來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樣,事實上是由於國際局勢瞬息萬變,中俄已有政治上高度信任的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才可以基於自身的利益訴求去做一些動作不必引起過多的猜疑和誤解,最終也在結果和時機上看起來步調一致。

因為利益訴求相近,所以思維邏輯也趨於一致。在美國陷入內亂邊緣無暇顧外的情況下,拔除掉自己內部或周邊未來可以給美國新主人介入、干涉的支點,是中俄兩國基於自身國家利益毋庸諱言的行為。而中俄非軍事同盟關係的同步同調,既給了西方世界巨大的壓力和猜疑的同時,又給自己留下了靈活應變的空間

正因如此,我們才看到迄今為止,中俄兩國的領導人都沒有正式向拜登表示祝賀。作為和美國有著結構性矛盾和競爭關係的中俄兩大國,選擇坐山觀虎鬥無疑是最明智的。( 習近平於 1125 發祝賀電,普京迄今未發 )

這背後的思考至少有兩點毋庸置疑:1.不過多刺激川普現政府,使其專注於內部事務,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留有餘地;2.吊著雙方的胃口,盡可能延長這個難得的空窗期,讓美國無暇顧及外部的變化。

可以看到,即使沒有形成真正的同盟關係,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和戰略訴求,中俄兩國在若干重大國際問題上存在著趨於一致或相近的戰略動機。由此我們至少可以理解到一點,那就是中俄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的基礎是高度的政治互信與外界的打壓程度,而動力就是更大的利益訴求或危機應對需求。

那中俄之間還存在著更大的利益訴求和潛在的危機應對需求,促使兩國結成軍事同盟嗎? 

在第十七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把中國、德國捧成“新興的超級大國”。普京這麼說的目的是為了讓中國和歐洲擋在前面,自己好躲在背後默默蓄力發展嗎?

恐怕不能這麼簡單理解。我們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國、德國和俄羅斯都是傳統的陸權大國,而中德兩國分別是亞洲和歐洲的經濟發動機,俄羅斯必須和這兩個國家處理好關係,才能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

同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那就是世界的中心正在從大西洋兩岸轉移到太平洋的西岸——亞洲又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而以英美等國為代表的海洋國家必然會百般阻撓,以維持自己的海洋霸權。在此過程當中,海洋大國與陸地大國必然會有激烈的碰撞。而最可能發生戰略碰撞甚至戰略攤牌的地點,恰好就是中俄周邊的鄰國以及處於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沿線戰略樞紐位置的國家。

我們看看最近國際上發生的事情,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塞爾維亞、白俄羅斯、泰國、伊朗、巴基斯坦等國,不正是這些關鍵戰略樞紐嗎?

作為“一帶一路”的成員國,同時也是傳統的陸權大國,俄羅斯的未來與之密切相關,但基於自身的國力和國家利益,也不可能去單挑這些海洋大國。所以,俄羅斯高捧中德兩國,放出猛料炒作中俄軍事同盟,目的還是讓利益攸關方幫助自己分擔壓力,同時也是希望藉此反擊和突破西方世界的戰略圍堵。

那麼問題在於,中國會接受嗎?

我國的外交部發言人十分隱晦地回應了俄羅斯遞過來的橄欖枝——中俄之間的友好合作沒有止境!

這說明中國雖然對於軍事同盟一直都抱有最謹慎的態度,但是面對國際上日趨激烈、日趨複雜的鬥爭形勢,也沒有把話說死,給了雙方繼續深度合作的空間。

因為如果未來某個特殊的時刻,有俄羅斯這樣的軍事大國來分擔壓力,也是極好的,不過我們也要明白,即便到了那一天,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依然是靈活多變的,不會變成過去華沙組織那樣的死板僵硬的模式,捆綁住國家利益。



























改變華夏文明關鍵節點 的前世,今生

 改變華夏文明的關鍵節點 

前世

在我們熟知的最早一批原生文明里,古埃及、兩河以及古印度文明均如曇花一現,在時代的更迭中被異族逐漸征服、同化。

比如埃及,語言、文化甚至種族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印度更是連自己古國的歷史都不了解,還是靠英國的考古隊才發現了古印度文明的存在。

但與這些在歷史長河中迅速煙消雲散,不留枝末的文明相比,中華文明卻始終呈現出獨立、長期,並且不間斷的特點。

即使是在軍事上一時強盛侵入華夏文化體系的文明,也最終被這個體系所消弭或同化,始終沒能動搖華夏文明的地位半分。

在古代文明那種極不發達的生產力水平下,土地資源基本就決定了一個文明發展的上限。

而華夏文明可以說是開局就是奔頂。

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組合,基本上碾壓了當時世界大部分平原農業區,緯度不高光熱充足、地形平坦、河網密布——還有一幫吃苦耐勞覺得人定勝天的老祖宗,即使沒有河網的地方也能被他們強行挖渠造出河網,改造出大片農業區。

世界最大陸塊與世界最大洋的低高壓,又結合出地表最強季風氣候,加上三級階梯把季風優化成層層遞進的降雨量,成了全球同緯度降水最豐沛的區域。

這自然禀賦是同時代的尼羅河和兩河流域可憐巴巴的小平原遠遠不及的。

光是資源禀賦不足以撐起奔頂的名號,東亞這片地,基本算得上是整個歐亞大陸裡最封閉的邊緣塊。

天山-喜馬拉雅山脈一線在早期人類文明裡,就是天塹,或許可以容許一兩個游牧或者商隊翻山越嶺而來,但是基本不可能實現一個文明擁有翻過群山的壯舉——比如亞歷山大大帝一路從馬其頓幹到印度河,就再也無法東進。

而層次分明的等降雨量線也成了東亞有且只有一個統一文明的保障——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外的地區基本告別了對水資源需求巨大的農業,無法承載起足夠對抗東亞核心區的人口,也就無法對東亞核心區形成長期穩定的有效威脅。

大河孕育出的文明,天生就因為注重農業協作,注重族群集體的力量容易形成成熟的社會結構。

西南均高山,開局沒強敵,使得老祖宗可以在與世隔絕的地緣區悶聲發家。

雖然地緣區內部也是地形複雜,山地眾多,但是複雜的地形也帶來了物種多樣性,多樣化的經濟作物讓內部的貿易成為大一統的底層驅動力,而黃河長江這兩條自西向東的大河以及他們的無數支流,也通過內河航運讓文明深入內陸成為可能。

只要控制了交通,就具備了整合該地區的人口、礦產、市場貿易等各種資源。這種板塊態勢,就使得不管哪一個文明,只要能夠在東亞建立起完備的國家機構,馬上便可以完成整合,成為它同時代無與倫比的陸權禀賦。

比如夏商兩代,中原王朝對周邊的征戰就是完全不一個體量的碾壓。不過,夏商周時代因為政治制度上尚不成熟,對整個板塊還不能說是完全掌控。真正完成對整個陸塊的整合與統一,以統一的姿態打下這片讓華夏文明綿延不絕的基本盤,就得看下一個時代了。

2.掃六合,張國掖

秦皇漢武的一百年,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轉折點。

從他們打下基本盤的那一代開始,基本就注定了華夏文明在東亞體系中的絕對統治地位,此後不管時代怎麼更迭,華夏文明是否陷入周期性的混亂與弱勢,但在整個世界歷史的時間軸裡,華夏文明都會保持在東亞長期穩定的宗主地位。

這一切,就開始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統一不僅僅是簡單的軍事征服,看秦始皇的政策卻深諳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道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確立郡縣制,修建首都咸陽通到全國各地的馳道,遷五十萬關中人至嶺南,統一的經濟、文化、交通真正的把華夏文明完全的整合起來。

在秦始皇統一後的華夏文明,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華北一個主基地,帶關中湖廣江南四川四個分基地的格局。從此,擁有了廣闊的縱深,中原王朝盛時可以依托五個基地對外形成戰略壓迫,衰落時也可以偏安休整,伺機反擊,成了讓華夏文明綿延不絕的前提。

以後近千年的中原王朝,也基本只是對秦皇留下的這個基本盤的延續。

但統一的過程並不是秦始皇一代就能完成,僅靠強力縫合的政治體並不能長久,秦二世而亡,六國貴族分據天下,三十年的戰亂後,漢承秦制勉強維持住了大一統的局面。真正把大一統的裏子徹底實現,還得靠漢武劉徹。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就是說大一統是天地之間古今往來不可改變的定理,把大一統的哲學理念和政治抱負帶入了大漢的朝堂之上。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論儒家的興起是否夾帶了當時統治者的私念,但確實從漢武帝開始,儒家文化就和我們緊緊綁定在了一起,而儒家的公羊春秋也成了大一統概念的基石——只有大一統的思想,才能保證國家的法制號令、規章制度的暢行。

儒家的興起把“中國”這個概念緊緊捆綁在這片土地上。所謂的“中國性”並非僅是一地理和政治意義上的指涉,同時也囊括了文化及族群層面的豐富意涵。

此後武帝創年號、開百越,推行五銖錢,以內朝強化中央集權,一個完全整合的大一統帝國終於誕生,從此中國之內不再分秦楚齊魏燕趙韓,“漢”成了我們新的代名詞。即使這片土地再出現任何一次動盪,總會有人順應民心,收拾金甌,再造一統。

但對內的改制,還不足以完成帝國的完全體形態,畢竟北方,還有一個草原政權時時刻刻對我們進行著戰略壓迫。作為撼動整個印歐地緣區,無數次給大陸東西兩端留下過鐵蹄印記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歷朝歷代的心腹之患。

首當其衝的就是當時匈奴佔據的河西走廊。就如明代楊一清所言:“兵糧有備,則河西安。河西安,則關陝安,而中原安矣”。隴西祁連山一帶,時時刻刻威脅著關中地區的安全,一直讓漢王朝如鯁在喉。

於是,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出了年僅19歲的戰狼霍去病,一萬驃騎出隴西,六天轉戰一千里,犁庭掃穴一般打懵了河西的匈奴諸部,讓匈奴“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冷兵器時代,騎兵對陣步兵的機動優勢是無可比擬的。在擁有成熟規模的騎兵隊伍之前,漢朝對茫茫大漠裡的匈奴就是無可奈何。

拿下河西走廊的大漢,不但減少了西北邊防壓力,讓百姓得以寬緩徭役。之後武帝置河西四郡,徙農戶去當地進行農業開發,豢養軍馬,供給軍糧,也得以讓中原王朝培育起自己規模龐大的騎兵隊伍。

《史記匈奴列傳》:“則隴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關東貧民處所奪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實之,而減北地以西戍卒半。”祁連山下這片水草豐美的馬場,也讓中原王朝徹底獲得了對外的主動權,實現了“斷匈奴一臂,張中國之掖”。

在僅僅拿下河西的兩年後,霍去病再次出擊漠北,穿越沙漠直插匈奴王庭,封狼居胥,使得“匈奴遠遁,而漠南再無王庭”,徹底清除了草原部落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漢帝國的版圖也得以雄鷹展翅,呼動著河西與燕北這帝國的兩翼,讓華夏文明不斷地擴張著自己的領土,鑿空西域,遠擊漠北,這時的華夏文明積極與外界交流,漢人的商隊踏平了中原腹地-河西走廊-新疆-阿拉山口等-中亞-歐洲/南亞的商道,甚至把絲綢販到了凱撒的身上。

即使到漢王朝覆滅,也能得一句“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往後數百年的時間裡,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著向外的戰略擴張,極盛到唐代,長安的西北開遠門前樹下石碑,上面寫著:“西極道九千九百里。”也就是說,長安此向西去近萬里均為唐土。

而唐朝其實也是秦漢以來的慣性延續,雖然在文功武備上創造了更大的輝煌,但整個政治體係與文明的發散性都與秦漢一脈相承,“外攘夷狄,內脩法度”,由漢至唐,一直都追求著“單于守蕃,百蠻服從”的威武氣象,幾乎達到了華夏文明地位的頂峰。

像唐太宗這種自己親手打出天策上將名號的,居然諡號都是文皇帝。而皇帝也不單是中國的皇帝,還是整個地緣區的“天可汗”,威名從契丹到布哈拉( 烏茲別克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繁盛的漢唐氣象在一場劇烈的安史動亂之後走向了終點。在此後,有一個新的王朝還會再次統一中國,只是從這個王朝開始,中國便脫離了曾經的外向性,陷入了奇特的內捲與守成之中,逐漸喪失了對外的一切慾望。

3.燭光斧影裡的大宋

宋朝,是中斷華夏文明對外輸出的進程,開始完全的進入守勢與內捲中去的第一個朝代。不再對外擴張的華夏文明,也從此與現代文明的進程逐漸脫軌。

首先,是甘願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年貢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開放邊境貿易,雙方為兄弟之國。

不但在法理上承認了另一個政權的存在,並且主動放棄了自己在朝貢體系中的統治地位,並且從此以後,中原王朝幾乎喪失了對外擴張的野心,把自己框定在了基本盤里安享太平。宋朝進入守勢的關鍵點,就在於河西與燕雲十六州的丟失。

沒了燕雲的地形屏障,北方民族可以一路長驅直入直下中原,河西的党項人則時時刻刻威脅著關中地區的安全。沒有北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夠的戰馬,一直是困擾宋朝軍備的最大問題。沒有戰馬就失去了機動性,在平原地區作戰就是完全的劣勢。

北宋與西夏的五次戰爭均未能完成宋朝的戰略目標,河西走廊一直被西夏牢牢把握,這種唐代一個節度使級別的小藩國都能挫敗宋廷的征服,也凸顯著宋朝軍事上的弱勢。

這種劣勢的戰略環境本該是宋朝整頓軍備,採取主動擴張,改善地緣態勢最必要的理由,但宋朝卻恰恰相反,在兩宋300餘年的時間裡,宋朝卻開始走向了守勢。

受唐末藩鎮割據的遺禍影響,宋朝從建立之初就保持著“守內虛外”的策略,講究文官治國,注重國家承平,經濟發展,缺乏對外擴張的興致。並且為防止邊軍坐大,經常更換統兵將領,戰爭時戰區司令還要由文官或太監擔任,戰時改變戰略還要經過皇帝同意,因此在邊境戰爭中常年挨打。

兩宋時代最能打的基本就是靖康前後的屯駐大兵,幾乎都是私募部隊,比如岳家軍可以直搗黃龍,但卻不容於宋廷,被12道金牌強行調回,打斷宋代最有希望的一次復興統一進程。

在武備鬆弛的境況下,極度重文教的宋朝還養出了冗大的文官集團。在宋仁宗時代,中央內外屬官超過一萬七千人,而唐太宗時代中央官員才六百餘人,而且唐太宗時代的唐朝疆域遠勝於宋朝的規模。

並且在宋代,官與職是兩回事,官是虛名,只負責表示級別與薪俸水準,職才是管理具體事務的。

而且由於宋代自趙光義以來的重文傳統,文人地位極高,決策級幹部的上位不是因為他們的行政能力高超,而是因為他們的詩詞歌賦、治學水平極佳。但吟詩作賦批判社會可以,怎麼進行具體的行政改制卻八竿子摸不到邊,流於空談。

比如北宋的王安石變法,舊黨人百般阻撓,忽視朝廷積累的弊病,指責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把王安石的理財思想視作興利之道“剝民興利”。時政辯論成為書生意氣之爭,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變法的理由居然還有南人不可當政。

這種文官階層對權力無差別的進行把控,以及偏離務實態度的官僚作風,最終形成了一個極度臃腫且效率低下的行政機構,而這些充斥在朝廷裡的封建文人集團,又恰恰成了掣肘宋廷的主要力量。

傳統知識分子與辦實務的技術官僚不同,在改革中遇到的行政技術問題,總是寄託於道德層面來解決。要靠制度去完善的問題,總寄希望於執行政令的官員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

即使像王安石本人所屬的新黨集團也同樣存在文人弊病。依靠變法湊起的新黨中本身就充斥著投機倒把分子,像呂惠卿、章惇、蔡京等人當時就名聲不佳,上行下效注定導致變法的變質。說到底是因為宋代的封建文人機制缺失改革的基因。

不過,這個行政上臃腫不堪、軍事連年失利的宋朝,卻始終保持在一個能吊著一口氣好死不死的狀態上,明明身上沈痾積重難返,卻能生產出遠超前朝的財富。

在一再被壓迫的生存空間下,宋朝百姓把有限的土地資源開發到了極致。梯田、淤田、沙田、架田各種克服地形的新型農田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等新型農具被發明,早熟耐旱的占城稻( 來自中南半島 )被引進,一個“蘇湖熟,天下足”基本涵括了當時的宋朝經濟情況,反正日子過得下去,就沒必要反抗。

這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明清兩代,進入了“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幻象當中,只是宋代尚且還知道“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海上貿易興盛,但這更多也只是偏安一隅的宋廷的無奈之舉。到南宋中後期,“人稠地狹”已經成了宋廷面臨的嚴峻問題。

“四方流徙盡集於千里之內,而衣冠貴人不知其幾族,故以十五州之眾當今天下之半。計其地不足以居其半,而米栗布匹之直三倍於舊,雞豚菜菇、樵薪之鬻五倍於舊,田宅之價十倍於舊,其便利上腴爭取而不置者數十倍於舊。”

官僚富豪兼併了大量土地,而農民還要代替富人們去承擔政府繁重的徭役。物價與土地價格的飛漲,實際上只是豐腴了地主,平民只會越來越困苦,陷入嚴重的內捲之中。

而“地狹”又偏安的宋廷尚且可以把目光投向大海,以海上貿易維繫經濟的穩定,但在之後的的大一統王朝里,陸權必然高於海權,相信自己“無所不有”的明清,也就必然走向鎖國的國策。而明清受宋代影響極深,“崖山之後再無中國”根本不存在。

明清兩代與宋都是一樣,在缺乏向外的張力後,在被框定的基本盤裡因循守舊,也幾乎喪失了對外界變化的感知,沒法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的狀態下,便在封建制度上精益求精。

比如大清,政治上為避免黨爭,大清禁止士子會盟結社;為避免權相,大清用軍機處架空;為了打壓不畏皇權立德立言的士大夫群體,大清就用三代文字獄讓朝堂只有一種聲音。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以及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也基本磨平了土地兼併帶來的弊病,大清活躍的商人階層也為朝廷提供了豐厚的商稅回報。

這套把封建制度發揮到極致的運作,讓清王朝可以安然的享受“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的自我世界中,完全喪失了對外交流的慾望。在沒有外力打破的狀態下,華夏文明可能會把這個狀態再維繫個上百年。

就像乾隆年間訪華後的馬嘎爾尼所說: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乾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自宋代以來守成腐朽、固步自封的政治傳統,已經讓這個文明被時代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在馬嘎爾尼回到歐洲以後,曾經被瘋狂讚美的中國的儒家文化與政治經驗、狂拍彩虹屁的歐洲思想家們所留下的那個豐盈富饒的大國印象逐漸磨滅。

大海上,西方軍艦留下的滾滾濃煙之中,大清的命運也逐漸被窺見。

直到1840年的一聲炮響,中國近百年的屈辱近代史被拉開帷幕,泱泱上國的地位從此不復。由宋至清以來近千年瘋狂內捲的華夏文明,才終於發覺了自己在新世界中的無力與孱弱。

從大的歷史進程來看,清末確實處在一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從960年創立的北宋到1912年結束的大清,華夏文明一直處在封閉的東方舊有體系裡,和曾經“帝王輕生死,英雄重然諾”的漢唐氣象去之甚遠。

甚至由於晚清華夏文明在世界體系的整體弱勢中,不但喪失了對東亞體系的宗主權,甚至丟掉了曾經“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的泱泱上國的心氣兒。


**今生

近百年的落後挨打狀態,甚至讓整個東亞都陷入了羨歐諂美的狀態,曾經的“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被西方普世價值觀完全壓制,西方的一切都成了好的,“河傷派”大行其道,曾經被儒家文化緊緊捆綁的文化圈不但在政治上陷入了完全的割裂,在經濟、文化上都不得不融入一個由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

因為西方強盛與繁榮的表象,甚至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裡認為,我們是不是大國、是不是強國都要由西方來認可,我們要遵守西方的規則才能完成一個大國的崛起。

我們深知,深度參與全球化對於我們有多重要,但在這個我們追求“偉大復興”的路上,我們開始逐漸發現了西方話語體係不斷暴露出的問題。

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可能只是大國對小國的侵掠;他們的“民主”會允許在國難之時競價搶購口罩呼吸機,將國民的生命明碼標價;他們把通過殖民掠奪積累出的財富、把他們的貪婪與自私粉飾成“神聖的權利”。

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所謂的“崛起”是個偽命題,我們從來不需要崛起,我們的體量天生就注定我們是個大國,是個有“禮儀之大、服章之美”的巨大文明。

雖然在近千年的時間裡因為守成與封閉逐漸喪失了科技上的優勢,讓我們短暫地陷入了低潮,但回過神來才發現,在經濟與技術迎頭趕上的狀態下,我們奉行數千年的文化慣性,未必就比西方那一套差,甚至比他們做得更好,比他們更文明。

我們曾以為,這個現代社會高度文明,有成熟的秩序和規則可以遵循,實際卻發現這個世界還在被一個靠資本與暴力維持的強權秩序主導。

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美國可以依靠金融、科技、貿易等諸方面的巨大優勢維持自己的主導地位,但在曾經弱勢的亞非拉諸國崛起,普世帝國早就空心化的軀殼明顯已經維持不了自己曾經對全球地緣秩序的掌控。

甚至在全球經濟低迷、疫情席捲的狀況下開始高調宣揚“美國優先”的策略,公然違背自己曾經許下的規則,無端的貿易戰、對中國企業無理的打壓,原來美國維持的不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秩序,而是一個看似公平的秩序下能對美國有利的那個里子。

所以,在這種秩序因為美國自己本身的胡亂作為而完全失去公信力的狀態下,我們為何還要執著於圍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那套體系轉悠呢?

美國作為海權國家主導的貿易體系想要排斥、打壓我們,那我們就靠陸地來實現,兩千年前我們就能靠“絲綢之路”把商品賣到羅馬去,兩千年後技術革命迭代無數次的今天更容易實現這條古老的商貿路線。

正好同為美國西方體系下的受害者,中俄兩個世界最大陸權國完全可以撐起一個新的合作架構,為地區安全提供保障,美國每天叫喊著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宗教勢力,但這些問題都是誰搞出來的大家都門兒清,少了美國這個攪屎棍的體系反而更加安全穩健。

長期受西方箝制的海洋國家,甚至西方體系中對美國有所不滿的,統統都可以加入到一個更公平、更實惠的貿易體系中來,整合整個亞歐大陸,完全不需要美國去主導。

而整合整個亞歐大陸的力量,亞太首當其衝的就是2020年1115剛剛​​落地的RCEP。全球一半以上的產能、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場(印度要來了就一半),產業從低端到高端全包攬,中日韓有穩健的產業基礎和龐大消費市場,東盟也擁有旗鼓相當的市場與龐大的勞動力人口,澳洲可以供給豐沛的自然資源。

先是一個亞太小循環,佔世界百分之三十的貿易額就能帶活大半個地球。只要構築好亞太區域經濟的協同和發展,那這個世界格局的重塑也就計日程功了。

而在經濟秩序上已然失去根基,美國在亞太的政治影響也會日益衰落,那它在西太平洋保持常態化軍事存在的域外霸權也注定會旁落。

也只有我們,才能保持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的文明姿態,樹下新時代的標杆,而非用政治正確來縫合掩蓋的所謂“普世價值觀”。

畢竟,打人類開始出現成熟的社會結構開始,我們就一直保持在這個星球的一流水平線上,一百多年短暫的失落並不能阻止我們文明整體的上升曲線。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伊朗核科學之父---法赫里扎德被暗殺的事實、鋪墊、絕密會面 三步曲

11月27日,伊朗核科學之父---法赫里扎德,又被暗殺了。

綜合伊朗官方和海外媒體的信息 :

法赫里扎德遭到了伏擊,當他乘坐的伊朗國防部車輛,行駛到一處較為荒僻的路段時,一輛裝有木頭的黑色日產皮卡出現在前方,木頭其實是偽裝的爆炸物。皮卡車在前方爆炸,法赫里扎德受到重傷。埋伏在周圍另一輛車上的武裝人員,迅速朝法赫里扎德乘坐車輛開槍,法赫里扎德汽車前窗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彈孔。隨後被趕到的直升機送到醫院搶救,但已經無力回天。

誰幹的?西方普遍認為,這是美國和以色列主使,具體執行的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在2018年一次演講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就指控法赫里扎德是伊朗核武計劃之父,在放PPT時,他這樣說:記住這個名字——法赫里扎德。暗殺事件發生後,川普第一時間連轉三條推特,都是法赫里扎德遇害的消息。

別忘了,就在11月12日,特朗普被披露曾召開了一次國安會議,他上來就提議,要對伊朗核設施發動導彈襲擊。這讓他的助手們大驚失色,最後苦勸特朗普放棄了這個念頭。但念頭一旦形成,要改變也不那麼容易。何況,以色列方面,時間顯得更加緊迫。

拜登上台,很大可能,會徹底顛倒川普的反伊政策,恢復履行伊朗核協議。但以色列認為伊朗是最大的威脅,抓住川普還在台上的時間窗口,所以,最近頻繁發動冒險攻擊。最終的目的是造成既成事實,一旦伊朗真和美國、以色列動起手來,拜登即使想重返核協議,也不大可能了。

今年年初,川普下令獵殺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蘇萊曼尼,差點就引發了一場戰爭。蘇萊曼尼被遇害後,伊朗就向美軍在巴格達軍事基地發動了導彈襲擊,美國士兵提前躲避,避免了重大傷亡。川普也難得地保持了沉默,沒敢報復。如果報復,肯定是一場戰爭。

最悲催的,卻是一架烏克蘭客機,被伊朗導彈誤擊墜毀了。

這一次,又會怎麼樣?因為伊朗也有很大的壓力。

伊朗最高領袖國防顧問德赫甘警告:伊朗將時刻警覺,並將像閃電一般降落在殺人犯身上,要讓他們為自己的行動而後悔。接下來,每個小時、每一天,都很關鍵,都可能血流成河。

蓬佩奧一周前訪問中東各國,並召開了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沙特王儲小薩勒曼的閉門會談,美國海軍戰鬥群也提前駛向海灣。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場美沙支持,以色列執行的斬首行動。

而為了確保斬首的成功,此次暗殺行動調集了多個車輛與大量的殺手,甚至造成了近百人的傷亡,摩薩德為了必殺,這次也是真的拼血本了。

畢竟,距離拜登入主白宮、布林肯執掌國務院只剩最後不到兩個月,而拜登和布林肯又都是伊朗核協議的重要支持者,上台後必然會重啟核談判。作為伊朗的宿敵,以色列與沙特必須抓住這個窗口期,徹底敗壞美伊關係。

作為神權國家的伊朗,宗教大佬們對於政治的認知深度可不是一個商人所能比擬的,雖然一定要採取報復措施,但我看來,伊朗不會在選舉人投票之前動手報復。只要等到特朗普卸任,那麼特朗普集團在全球的投資,都可以成為宗教激進分子的攻擊對象,屆時對於伊朗來說,既可以復仇,又可以賣拜登一個好,“雙贏”。


**絕密會面

沙特的西北部,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但如果你從高空來看這座城市,就會發現這座叫做尼奧姆的新城並沒有建設完畢。

尼奧姆,沙特王儲一手打造的全新之城,毗鄰亞喀巴灣和紅海。下有直通印度洋之便利,上有承接蘇伊士運河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的一塊好地方。這是沙特王儲薩勒曼的驕傲。雖然因為疫情的打擊,這一年新城的建設資金以及建設速度都受到了影響,但一眼望去,就可知道這座新城的規模足以代表年輕王儲蓬勃難抑的雄心。

從尼奧姆沿著亞喀巴灣一路向北一百六十公里,就是以色列的最南端法老王島。這一天,尼奧姆全城戒嚴,所有的建設工地以及人員稠密場所都佈滿了沙特王室的警衛部隊,據說,沙特王儲薩勒曼要在這個城市裡招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讓這位來自美國的客人看一看沙特的最新基礎建設成就。

尼奧姆的一座皇家花園,這是薩勒曼花了巨資打造的海邊園林。也算是他未來即位後的行宮之一。蓬佩奧把自己胖乎乎的身子斜躺在王儲為他準備的大沙發上,舒服的喘著氣。這是他近期最舒服的行程了,此前訪問法國,土耳其都被冷遇,讓自己的老婆斜了很多白眼。而對以色列的訪問,本就是去討好賣乖的,哪敢耍威風,求歡樂?期間還冒著危險去了一次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這完全就是在給以色列背書啊。

蓬佩奧雖然感到有些委屈,但是想到如果得到以色列的支持,那以後自己豈不是也可以來個白宮四年遊?川普這老傢伙不是就這麼幹過嗎?

從以色列出來,蓬佩奧接受了一個絕對機密的任務,那就是撮合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和沙特的薩勒曼見個面,商討一下未來的中東大事。這可真的是最為機密的任務。為了保密起見,也為了保證安全,美以沙三方經過慎重討論,決定把會面地點放到離以色列不遠的尼奧姆新城。這樣薩勒曼可以對外說是讓美國國務卿看看沙特的新建設藍圖,而內塔尼亞胡則可以乘坐直升機在一個小時內抵達尼奧姆,無需經過任何一個第三方國家的領空。既快捷又安全,且保密性極好。

如今蓬佩奧就在等著內塔尼亞胡的到來,而薩勒曼王儲則親自督察沙特的防空系統,生怕一個不小心,被哪個混蛋啟動了應急按鈕,把內塔尼亞胡的直升機給打下來,那就真的會釀成大禍了。

一架沒有任何標識的直升機直接降落在皇家花園裡。沒有人知道這架飛機是從什麼地方飛來的,就像幾小時後,也不會有人知道它將飛往何方。

“時間有限,咱們就不說客套話了,王儲殿下,我這次來的目的,國務卿先生應該和你說過了吧?”內塔尼亞胡直言快語。

“這...”王儲略一躊躇。私下和以色列領導人見面這種事,如果被國民知道的話,會讓自己失去民望,如果讓阿拉伯的其他國家知道的話,沙特以後還怎麼當帶頭大哥?但這次會面是美國方面的硬性要求,也是自己好朋友庫什納的意思。總之,在目前川普已經明確下台的情況下,大家的確應該商議一下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但自己能怎麼說?難不成直接跟內塔尼亞胡說 “咱們建交吧?” 這是不可能的,雖然目前已經有了阿聯酋和巴林以及非洲的阿拉伯國家蘇丹和以色列建交的先例。但作為當前阿拉伯最大,最強的國家,沙特卻不能輕易走這條路。即便要走,也必須賣個好價錢才行。所以,薩勒曼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這樣吧,薩勒曼王子,你的心意我很明白,今天內塔總理來這里和你見面,並沒有想要和沙特發展進一步關係的意圖。我們都知道你很為難。我們也希望這條路可以循序漸進的走,等再有幾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建交後,你這邊再行動也不遲。但表面上我們可以保持距離。私底下我們卻要加強合作。這也是內塔總理今天來這裡的目的。”

雖然薩勒曼早已經知道內塔來這裡的目的正是如此,但蓬佩奧直接把目的說出來,還是讓薩勒曼鬆了一口氣。他非常明白內塔這個猶太人的厲害之處,總是會得寸進尺的搞突然襲擊。如果自己上了他的套,恐怕後果不妙。既然蓬佩奧把底線說了出來,那自己再開口也就沒有問題了。於是他說到 : 

“既然國務卿先生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那我也就直話直說了。當前我們兩國想要建交是不可能的,最起碼今明兩年不行。至於如何加強我們雙方的合作,內塔總理,你應該也看到了我的誠意,阿聯酋,巴林甚至蘇丹和你們建交,我都是默許甚至暗中支持的。但是我並沒有從中得到絲毫的好處。我不知道今天總理閣下來到我這裡,會給我帶來怎樣的驚喜?”薩勒曼先發製人,對內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對於薩勒曼來說,無論有沒有魚,先撒上一網再說。

“好,那我就先說。”內塔看薩勒曼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心中暗暗有些鄙棄。但這個王儲很重要,這幾年,以色列取得的成績雖然得益於特朗普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如果沒有這位王儲的配合也很難這麼順利。內塔想罷,接著說 :

“當前的局面我們以色列還是比較滿意的,這也要多謝王儲殿下的支持。”說著向薩勒曼瞟了一眼,薩勒曼的臉上果然臉色一變。這傢伙果然有些外強中乾啊。還是很害怕和以色列扯上太近的關係。內塔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一閃即逝。他接著說 : 

“我這次來雖然沒有給殿下帶來什麼禮物,但卻可以讓殿下心安許多。”

“讓我心安?”小薩勒曼心中一驚,莫非這傢伙掌握了自己的什麼秘密?不應該啊,卡舒吉案【記者遇害案】雖然土耳其還在糾纏不休【正在審理】,但自己也已經撇清了關係。這件事即便以色列人手裡拿到了什麼證據,自己也可以推個乾淨,來個死不承認。再說,如今以色列對自己倚重頗多,絕不會做這種事情,如今,傷害他小薩勒曼,就是傷害以色列自身的利益。這一點,王儲頗為篤定。想明白之後,他很快意識到, 內塔說的這件事肯定跟是伊朗有關係。於是他接著問 : “難不成總理先生為我帶來了伊朗方面的某些好消息?”

“哈哈哈哈,王儲固然天資不凡,一猜即中。不錯,正是這個消息。我剛剛得到一個消息。伊朗方面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南部又運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地點我們已經確定了。”說著,內塔看了一眼蓬佩奧。這個情報正是美國的偵察衛星提供的,蓬佩奧把這個情報作為見面禮送給了內塔。

“哦,伊朗在這個地區部署武器不是對你們以色列有威脅嗎?怎麼是讓我安心的事情呢?”小薩勒曼當然知道,大馬士革南部的戈蘭高地和以色列毗鄰。這種行動對以色列威脅更大,如果以色列想要轟炸這一地區,那也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當然,王儲殿下,你說的很有道理,伊朗在那一地區的武器部署對我們威脅更大。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一地區的武器將會有很大一部分經過黎巴嫩轉運至也門胡塞武裝手裡。最近,胡塞武裝對你們的侵擾可是很嚴重的,我這也是在幫你剷除威脅的根本啊。這就叫幫人亦是幫己。你說對嗎?王儲殿下。 ”

“還有,王儲殿下,我這裡有張衛星圖片,你拿去參考一下。”一直看著他們說話的蓬佩奧微微一笑,用自己肥碩的手指掂出一張圖片,遞給小薩勒曼。王儲接過來一看,正是胡塞武裝在沙特邊境的導彈陣地部署圖。如果說以色列幹掉敘利亞的伊朗武器倉庫大部分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安全,那這份衛星圖,可真的算是一份大禮了。有了這份衛星圖片,他立刻就可以展開對胡塞武裝陣地的攻擊,解除胡塞武裝對沙特境內的安全威脅。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手一揮,一名軍官走了進來。他把圖片交給軍官,並在軍官的耳邊輕言幾句。那個軍官臉上露出喜色,快步走了出去。很顯然,小薩勒曼是一刻都不願意多等,立馬就要憑著這份衛星圖實施對胡塞武裝的打擊。

“這次王儲殿下應該滿意了吧。”蓬佩奧笑著問王儲。

“滿意,當然滿意。”小薩勒曼此時真的是很高興了。這些天,被胡塞武裝的導彈給弄得心神不寧,這次蓬佩奧給了他準確的部署地點,讓他們可以解除當前最急迫的威脅,而以色列確定了伊朗在敘利亞的武器中轉站,很顯然,以色列對於敘利亞的轟炸馬上也會開始,這就又幫他解決了遠憂。接下來,他就可以輕鬆許多了。但很顯然,內塔尼亞胡冒著這麼大的風險來尼奧姆,絕對不會只是送禮這麼簡單,他一定有所求。但他並沒有開口詢問,而是低頭思索著什麼。他知道,自己不開口,內塔也一定會開口,讓他主動提出要求,自己會更主動一點。果然,略微沉默了一兩分鐘。內塔開口了。

“王儲殿下,你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伊朗。但你也知道,目前美國的大選形勢已經逆轉。”內塔一邊說,一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蓬佩奧。這種當面揭瘡疤的事情畢竟很尷尬。蓬佩奧倒是臉皮頗厚,絲毫不以為意,自顧自的喝著咖啡。內塔放心了,知道蓬佩奧的志向不在這個國務卿,而是瞄準了下一屆的美國總統。於是他接著說 : 

“你也知道,拜登的民主黨是個投降派。當年奧巴馬不顧你我兩國的反對,堅持和伊朗簽訂了核協議。如果不是川普總統和蓬佩奧國務卿的大力幫助,如今伊朗已經羽翼豐滿,對我們構成更大的威脅了。這幾年,雖然伊朗遭到了很大的製裁,可如果拜登執政後,極有可能迅速回到伊朗和協議的框架內。因為這是他和歐洲各國妥協的先決條件。他想要恢復美國對歐洲的領導地位,就必須要對伊朗妥協。但是你也知道,伊朗想要擁有核武器的野心始終未變,而且他也足夠有這份能力來擁有核武器。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王儲殿下,你和我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所以,在拜登還沒有進入白宮之前,你我必須要做點什麼,阻止伊朗野心的得逞。”

“總理先生說的不錯。但你的意思是要對伊朗動手?”對於打擊伊朗,小薩勒曼從來都不會有心理障礙。而且他認為內塔說的很有道理,一旦拜登對伊朗做出妥協,一旦伊朗真的擁有核武器,自己的日子不會比猶太人好過。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千年恩怨,是不可能化解的,這個比以色列人佔據巴勒斯坦更讓薩勒曼不能接受。而且,如果要對伊朗有所動作,就必須得在特朗普在任的時候進行。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受到美國最強力的支持。如果拜登上台,他對伊朗行動睜一眼閉一眼的話,伊朗的報復自己可受不了,以色列或者還可以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和伊朗抗衡,但沙特卻連一個胡塞武裝都難以搞定。這一點,王儲有自知之明。所以,要動手,就趁早。

“不不不,現在還真的不能打。即便我們真的打起來,美國也難以全面介入。畢竟,國會已經限制了川普總統對伊動武的權力。我們當前的目的已經不是摧毀伊朗了。這個目的目前很難達到。所以,我們要退而求其次。爭取讓伊朗無法擁核。哪怕拜登回到了伊朗核協議框架。”

“讓他們無法擁核?怎麼做?”王儲問

“很簡單,我知道王儲殿下領導的遜尼派世界在伊朗部署了很多釘子。我想藉用幾個。”

“這個沒問題。但您準備怎麼用呢?要知道,這樣的行動,一旦展開,我們的釘子是必死無疑的,我必須要知道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王儲追問。

“我們的摩薩德你是知道的,對於伊朗的情報一向很重視,也很準確。過幾天,你準備幾個死士給摩薩德指揮。我們準備幹掉法赫里·扎德。你也知道,這是伊朗的核彈之父。摩薩德用了幾年的時間才終於在他身邊安插了一個邊緣情報人員。知道了他的一般活動規律。現在我們就要利用死士去對他進行狙殺。一旦成功,伊朗的核計劃在四五年內都將難以有起色、王儲殿下,這件事,只有你我和國務卿三人知道。至於你的死士,只要讓他們認為摩薩德是你派去的領導即可。我們以色列這幾年在伊朗很難部署武裝行動人員,那邊的戒備太嚴了。只有你才具備這樣的實力。”

“是他?”王儲一驚。這位法赫里·扎德可非同小可,自己也曾想除掉他。只是苦於難以靠近。這次和摩薩德聯手,大概是可以成功的。當年,在迪拜,沙特,阿聯酋和摩薩德也曾聯手除掉過一名伊朗核科學專家。這樣的事,倒也可以接受。於是他接著回答 :

“可以,我馬上著手安排一個行動小組給你。但總理先生,你可得行事謹慎一點,如果被曝出消息是我在幫你們。那可得不償失。我倒霉了或者不要緊,但影響了沙以關係乃至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未來。可不太好。”

“王儲的擔心我很明白。但你也要明白,我們終歸是要和平相處的。我想倒不如慢慢的把你我的交情給洩露出去,讓人們漸漸接受這個現實。”

“怎麼個慢慢法?”王儲問。

“很簡單,這次回去後,我就對外宣布你我已經秘密會見。而你則馬上予以否定。讓人們心中存下這個印象和疑念。這樣的操作多來幾次,人們自然會漸漸接受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和平共處了。反正對於伊朗來說,你我做不做朋友,都是他的敵人。我說的你明白了嗎?”

“嗯,對,我明白了。那就這樣操作吧。對了國務卿先生。您這次回國後,我們見面的機會估計也就不多了。以後您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王儲轉而對著蓬佩奧露出了最後的一抹笑容。

借鑒歷史---波蘭,與俄羅斯的千年血海深仇!

波蘭,與俄羅斯的千年血海深仇!

俄羅斯與波蘭,是地球上仇恨最深的兩個國家,仇深似海,可追溯近1000年。

最近,拜登宣布獲得大選勝利,德國認為修復美德關係的時間已經到了,德國當局直言:他們將會努力擺脫美國現任當局留下的爛攤子,擺脫充滿敵意的雙邊關係。

德國對美國各種示好,卻讓波蘭忐忑不安,因為美德關係的改善,可能讓撤出德國的1.2萬美軍的計劃擱淺,根據原來的計劃,大部分的美軍都將派遣至波蘭。

讓美軍入駐波蘭受美國保護,是波蘭一直以來的目標。

2017年,美國祇派了250個美軍入駐,對此波蘭非常難過,一再表示願意自己拿20億美元修美軍基地,還給美國大量軍費,總之只要美軍肯來,一切條件好談。

最後一次性的增加了1萬多人,這是波蘭領導人數次到美國談判懇求來的,而對波蘭老百姓來說,更是揮舞星條旗,歡欣鼓舞,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美國在歐洲部署的大部分核彈頭都秘密安放在德國,但德國無權管理這些超級武器。由於核彈頭的存在,使得德國不得不面臨更多的威脅,因為如果美國同其他大國發生衝突,德國很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這讓德國方面感到巨大壓力。

而對於這一點,美國駐波蘭大使表示,美國可以把核彈頭轉移到波蘭。這等於是說,如果萬一美俄之間發生衝突,波蘭願意為美國承擔風險,甘願為美國人擋核彈,當炮灰,匪夷所思。

6月時,普京發表近萬字長文,紀念俄羅斯衛國戰爭和二戰勝利結束75週年。文章中,普京用最憤怒的語言咒罵了波蘭,針對波蘭提出讓美國把B61型核彈部署在波蘭境內時,警告到:美國在波蘭部署核彈,和不部署核彈一樣,俄羅斯還是有能力把波蘭從地圖上抹掉。普京警告:別認為美國能夠保護你!

波蘭,可以說在歷史上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歷史上被滅國達3次之多,更是與俄羅斯有近1000年的血海深仇。但,可憐也必有可恨之處,多數人對波蘭實在同情不起來。

千年恩怨,是非難以評說

日本,做美國的小弟,那是真的木有辦法,畢竟自己祖上罪孽深重,加上現在遍地都是美國的軍事基地,政治上還有美國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敢不聽話,分分鐘被美國搞下台去吃牢飯。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做美國的小弟,一個方面是同為央格魯薩克遜,另一個方面則是,從經濟到政治全面被控制。但波蘭卻是逆流而上,甘心賣身跪舔,純屬自作孽。

波蘭領導人飛到美國不知道多少次了,無比貼心的獻殷勤,重要的原因是和俄羅斯的仇恨。俄波仇恨,跨越近1000年曆史。波蘭曾三次亡國,俄羅斯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戰時,波蘭被納粹德國和蘇聯瓜分,蘇聯俘虜了大量的波蘭人。1991年,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翻閱了二戰期間的檔案,看到一段歷史膽戰心驚,汗毛直豎。

戈巴契夫的回憶錄中說:

總統檔案館工作人員在得知戈巴契夫即將向葉利欽交權後,對密檔第一卷的命運感到擔憂,顯然,還有關於蘇聯的重要秘密,但戈巴契夫並不知情。

因此,總統辦公室主任向戈巴契夫報告了情況,並將密檔第一卷擺在總統辦公桌上。數小時後,戈巴契夫會見了葉利欽。當時,協助戈巴契夫的「蘇聯改革設計師」雅科夫列夫也在場。

在開啟封印看了文件之後,戈巴契夫說:

「我們的頭髮都豎起來了」「我們無權向波蘭隱瞞事實,我們三個人當即認為,不論後果如何,也應向波蘭方面通報」「我對葉利欽說:現在該由你做這件事了」。隨後,一段真實的歷史被公佈於眾:

蘇聯佔領波蘭後,俘虜約25萬名波蘭軍隊官兵。蘇聯隨後將波蘭官兵分別關押在一些新建的戰俘營。其中3個戰俘營,關押著包括9000名軍官在內的共約1.5萬名波蘭戰俘。

但這麼多人,蘇聯認為是一個大包袱,不還要供養吃飯,而且波蘭戰俘可能隨時反抗蘇軍的監禁,蘇聯決定先處理掉波蘭戰俘中的軍官。一旦軍官被消滅了,所有的士兵都將群龍無首,更利於控制。

1940年3月5日,蘇聯內務部長就對2萬餘名以波蘭軍官為主的戰俘和犯人實施槍決一事寫出報告上交斯大林,隨即獲得批准。1940年4月初,處決波蘭戰俘的行動正式開始。數百名被俘的波蘭軍官被從上述三個戰俘營帶上汽車,秘密運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員站在波蘭戰俘身後,用手槍對著他們的後腦開槍。掩埋之後,蘇方人員在上面鋪上了厚厚一層土。

整個事件,共計槍決了22000名波蘭戰俘,其中包含大量的波蘭知識分子。可以說這次屠殺把波蘭精英的根子給刨了。隨即,這段檔案由戈巴契夫公佈於眾,此為震驚世界的【卡廷慘案】,舉世嘩然,蘇聯,被釘到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戈巴契夫選擇公佈檔案,面對現實,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只能說,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拿諾貝爾和平獎和奧巴馬不一樣,是貨真價實。我們當然要譴責蘇聯在此事件中的反人類罪行,但是,你要是認為波蘭是人畜無害的小白兔,總被別人欺負,那就真的太不了解波蘭了。

俄羅斯殺了波蘭2.2萬戰俘,西方媒體將此傳遍天下,波蘭同樣殺了俄羅斯幾萬戰俘,他們就不會說了。

看看波蘭和俄羅斯的千年血海深仇。

02. 數次亡國

波蘭大約是10世紀建國,在公元966年接受基督教。為了爭奪土地,波蘭曾多次與德意志各國還有條頓騎士團交戰,後與立陶宛大公國建立聯邦,成功擊敗了條頓騎士團,成為了歐洲東部大國。

至於波蘭和俄羅斯的恩怨,那是誰都說不清楚了,現在查閱的最早的歷史,是13世紀俄羅斯先打了波蘭,但是這個也說不通,因為13世紀的俄羅斯已經被蒙古人佔領了,而在波蘭蒙古人遭到了頑強抵抗,據說是波瀾的"翼騎兵"厲害無比,最終不得不撤出波蘭。

那時的波蘭,的確勇猛善戰,留下了翼騎兵的歷史和傳說。

蒙古的金帳汗國衰落後,莫斯科公國開始崛起,從此開始波蘭不斷蠶食俄羅斯的土地。到了16世紀波蘭強盛起來,並於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結成共和國,打響了與俄羅斯爭奪東歐霸權的戰爭。

其後沙俄對波蘭宣戰,佔領了波蘭的烏克蘭地區,波蘭至今認為他對西烏克蘭有宗主權。在隨後的波蘭瑞典戰爭中,波蘭丟失了部分領土,在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駕崩後,為了爭奪王位,沙俄、奧地利和法國紛紛捲入爭奪波蘭王位的戰爭中,在屢次戰爭後,波蘭開始衰落。

接下來這個仇就結的比較深了,1772年,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第1次瓜分波蘭,波蘭失去了1/3的領土和人口。

1793年,沙俄和普魯士第2次瓜分波蘭,波蘭領土只剩20萬平方公里,並成為了沙俄的傀儡國。

1795年,俄普奧三國第3次瓜分波蘭,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正式亡國。

18世紀前,這些事情誰理虧,根本就說不清楚,叢林世界的歐洲,拼的的是誰的拳頭硬,歐洲天天打仗,各國的版圖年年變,這個賬真的算不清楚。英法、法德,這些相鄰的國家都是打了幾百年的仗。

當然,波蘭吃了大虧,亡國之恨,不恨俄羅斯,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說1922年,一戰結束,此時的沙皇俄國,已經從歷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國家蘇聯,而此時的波蘭,已經復國,從蘇聯和波蘭的恩怨來看,就是波蘭不斷作死挑釁的開始,終於和蘇聯再次結成了血海深仇。

03 . 一心作死

蘇聯建立後,頒布過法令,廢除了瓜分波蘭的一切條約,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權利,列寧更是明確表態支持波蘭復國。

注:從1917年10月革命,到1922年蘇聯正式成立,中間還有4年,這4年是俄羅斯聯邦和烏克蘭、高加索等的軍事聯盟,為了方便,我們統稱為蘇聯。

但是顯然,波蘭不領情,一定要報仇,讓老毛子知道波蘭的厲害!

此時一戰接近尾聲,奧匈帝國和德國趨於崩解,從而為波蘭的復國形成了有利的國際條件,在不斷的復國運動中,波蘭終於重生了。

結果波蘭前腳剛復國,做的第一件事情,後腳就呼的一下大兵壓進蘇聯,開始了侵略戰爭,1919年4月,波蘭侵入蘇聯,這個時候,蘇聯立足未穩,波蘭一路勢如破竹, 8月波蘭就攻克了蘇聯西部軍事重鎮明斯克。看這個勢頭,波蘭是直接要把蘇聯滅國。

這個時候,想必蘇聯心中有一萬頭草泥馬在奔騰:老子支持你復國,你就這樣報答老子?原來和你有恩怨的是沙皇俄國,土地不都還你了嗎?你還要咋地?非要把老子弄死才行?

當時波蘭入侵的時候,蘇聯還在和白匪軍打內戰,等蘇聯緩過神來,10月之後率領大約30萬軍隊,一鼓作氣全打了回去,直接打到了波蘭境內,結果,出於對社會主義的恐懼,1918年英法為主多個國家全部入侵了蘇聯,蘇聯戰鬥不利,10萬士兵成了波蘭的俘虜。蘇聯割讓了大量的土地,後10萬蘇聯戰俘回來的不到5萬。

當時的蘇聯西南方面軍有一個政委,記下了這個血海深仇,發誓要進行報復。他的名字叫斯大林。

但是波蘭得罪的可不僅僅是蘇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劃歸波蘭,被闢為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在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飛地,無法連通。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

希特勒上台後便發誓報仇,他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接下來,就是波蘭的災難了,但是,波蘭在整個二戰中的表現,也讓人無話可說,因為他不僅不想遏制二戰,還推波助瀾,乘火打劫。

04 . 二戰恩仇

在二戰爆發之前,英法和波蘭這些國家,既天真又愚蠢,一心指望德國去進攻蘇聯,所謂禍水東引。波蘭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德國去打蘇聯,也不看看自己就在蘇聯和德國的中間。

大量是歷史事實表明,斯大林在二戰爆發前,做了大量的努力,想盡了一切辦法照會英法等國開會,建立中歐防務,避免德國的侵略行徑,結果英法置若罔聞,不是拖事件就是不理。那個時候英法正偷著笑呢,說斯大林你個蠢貨,我就是想讓德國來打你,你還想和我結盟,你想得美…..

結果波蘭這個時候就是個跳梁小丑,首先在918事變後,迫不及待的向日本獻媚,是國際上第一個公開表態承認偽滿的國家。當時,在國民政府在國聯提告控訴日本侵華案。在國聯辯論中波蘭是唯一公開站在日本一邊的國家,波蘭代表和顧維鈞發生了激烈的言語衝突。

你要說波蘭為啥這麼做,很簡單,在一戰結束後,日本在波蘭有常住的情報官員,合作破譯蘇聯的密碼、分析情報。當時波蘭的蠢心思,想的就是日本以東北為跳板,來進攻蘇聯。接下來,波蘭更是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

1934年波蘭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1935年波蘭對德國的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表示支持。而這個時候,蘇聯倡議如果德國進攻捷克,希望從波蘭借道進行軍事支持,當然被波蘭拒絕了。

1938年,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然後我們不知道的一幕出現了,波蘭乘火打劫,武裝佔領了捷克的切欣地區。當然,不知死活的匈牙利也參與了對捷克的瓜分,但是匈牙利是加入了德國的軸心國陣營的。

波蘭這一幕,英法目瞪口呆,心說你作的一手好死,還不知道你自己已經是案板上的肉了嗎?

這個時候,蘇聯一直想建立中歐和東歐的防務,結果所有人都各懷鬼胎,沒人搭理他,1938年,所謂的強國們簽署完慕尼黑協議後,1939年蘇聯組織英法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軍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議:

1.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

2.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

3.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具體協議。

然而,談判毫無結果。英、法同意了納粹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拒絕了蘇聯提出的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的建議。

這個時候,斯大林實在受不了了,說你們要作死你們自己去作,老子不陪你們玩了。1939年8月23日正午,納粹德國代表團到達莫斯科,當晚,雙方就正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英法波蘭全部傻眼了,因為他們所有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德國去進攻蘇聯,結果蘇聯和德國簽約了。德國還沒去打蘇聯,先把他們全給幹死了。

05 . 恩怨何時了

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蘇聯說反正我做啥看來你們都想搞我,一不做,二不休,9月17日,蘇聯從東線攻入波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二戰時期,又有哪個國家能抗住蘇聯和德國的夾擊?結果兩家愉快的把波蘭瓜分了。

此戰,波軍死亡66300人,傷133700人,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聯紅軍俘虜21.7萬人,10萬人逃至鄰國。

蘇聯和德國都煩透了波蘭,結果波蘭成為了二戰期間最慘的國家,蘇聯那邊是發動了卡庭慘案,屠殺了2.2萬波蘭精英,納粹那邊更狠,殺了130-300萬波蘭人。當然,這兩邊的行為都反動透頂,不是好東西。

在蘇聯士兵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後,伴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戰役,二戰德國失敗,在蘇聯進攻德國時,打到華沙時,又出了一個華沙起義,這下子蘇聯和波蘭的仇恨更深了。( 華沙起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波蘭流亡政府總統「塔德烏什·博爾-科莫羅夫斯基」領導的波蘭家鄉軍反抗德國佔領軍等軸心國家的戰役,政治上的目的則是在盟軍特別是蘇軍抵達前解放華沙,使英國扶植的抵抗組織波蘭地下國彰顯自身擁有波蘭主權、而不是蘇聯扶持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接管波蘭。)

在蘇聯反攻德國的前夜,波蘭發動華沙起義,結果全面失敗,導致1.8萬名軍人戰死,25萬平民死於戰火或被屠殺,之後希特勒喪心病狂,下令將華沙夷為平地…….波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蘇聯見死不救或者有說法乾脆是蘇聯挑動華沙起義,讓德國把波蘭又屠了一次。當然,事實遠非如此,根據蘇聯檔案館解密的資料,華沙根本沒有通知蘇聯,而蘇聯給華沙空投了大量的武器彈藥……

在這個事情上,蘇聯最終公佈的數據必定是真實的,要知道善良的戈巴契夫連卡廷屠殺都主動承認和公開解密了。但是輿論已經形成,兩邊的仇恨更深了。

隨後仇恨還在不斷升級,二戰結束後,華沙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加入華約,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也沒討到好還吃了大虧。

隨後,到了現在,已經是不可化解的千年仇恨,波蘭清除和摧毀了所有的蘇聯紅軍雕像,並在2017年明確發布文件,要求波蘭地方政府在一年內清除蘇聯在全國公共場所留下的各種標誌和痕跡。如果不能按期執行,地方政府必須繳納數量可觀的罰款。

清除的標誌和痕跡包括:象徵蘇聯和華約的塑像、半身像、紀念碑、紀念柱、路堤、銘文題字、浮雕以及其它各種標誌等。

蘇聯搞得的大清洗、烏克蘭飢荒等,絕對是要反對的,但是波蘭面對大國之間的博弈,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在歷史上,波蘭和俄羅斯的恩怨已經沒有辦法說清楚了,但是兩邊的血海深仇已經洗刷不掉了。

怎麼算賬?

其實,蘇俄與波蘭的仇恨,如果非要從最開始算,波蘭是始作俑者,兩國的結仇與復仇的殘酷性可謂半斤八兩,都不是什麼好鳥。除此以外,還有地緣利益的衝突和宗教信仰的分歧。

波蘭位於歐洲大陸的中部,在歷史上一度是歐洲的十字路口。波蘭平均海拔不到兩百米,地勢較為平坦,可謂一馬平川,沒有任何險要的地形可以固守,這也是波蘭在歷史上災難深重的原因之一。

此外,波蘭和俄國都是斯拉夫民族,雖然從人種和語言上看也算的上同宗同種。但是他們在宗教上卻有很大區別。波蘭的斯拉夫人信奉的是天主教,這在俄國人看來波蘭人就是斯拉夫人親近歐洲的叛徒,而俄國信仰的是東正教,這也是一個矛盾。

但任何相鄰的兩個民族,要談恩怨情仇,那是說不完了。【不懂復仇的民族會消亡,但不懂寬恕和認死理的民族將沒有發展。】

1994年,在西方勢力的挑動下,盧旺達爆發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100萬人因此喪命。事件之後,所有的國家都認為盧旺達完蛋了,這個民族將永遠陷入仇恨之中,但是偉大的政治家選擇了寬恕,在25年之後,盧旺達成為了全非洲最安全,最繁榮的國家之一。

而波蘭從一戰之後復國,就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俄羅斯搞死,從建國後馬上進攻俄羅斯,到二戰時拼命挑唆,到現在願意出錢讓美國建軍事基地。

波蘭這樣搞,就是擺明了不讓俄羅斯這個民族存在,俄羅斯就只有先下手為強了先下手為強了。換成中國,過了二戰,我們怎麼辦?日子不過了?非要先把日本搞死?生存生存先於復仇。

而且所有的中小國,都是盡力避免國際紛爭,可是波蘭不,波蘭不僅不避免還要拼命出頭,一直告訴美國:甘願做美國的小弟。給俄羅斯的信息就是不死不休。波蘭為了攻訐俄羅斯,都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現在中國和俄羅斯走得近,波蘭已經開始瘋狂了,擺出了一副和二戰一樣的態度,只要你們誰去搞俄羅斯,我就給你們當槍使,只要你們誰和俄羅斯交朋友,我就要搞死你們。和100年前,支持偽滿的態度沒有任何區別。

波蘭,多次在聯合國會議上就中國的人權問題發難,1990年開始,美國在日內瓦人權會議上炮製了多次反華提案,波蘭每次都沖在最前面充當炮灰。

現在,更離譜的是,美國都沒有想到,加拿大挾持孟晚舟,好歹是美國爸爸的授意,波蘭自願當便宜兒子,馬上也把華為的工作人員拘捕了,美國真的是喜上眉梢,說你的良心大大的好,主動當順民。波蘭更是公開抵制華為,和愛立信合作5G,到現在損失671億,反正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給美國爸爸表忠心。

波蘭,更是迫切的希望自己成為美國的保護國,這種做法的直接後果就是對俄羅斯國土構成威脅。到時候一旦美俄開戰,波蘭必然是第一戰場。

挑戰底線 

在波蘭卡廷慘案70週年的紀念日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單膝下跪在紀念碑前,為受害者獻花,這是普京為了整個俄羅斯的自我犧牲,為了平息兩個國家幾世紀的恩怨情仇,普京選擇下跪來代表俄羅斯對屠殺的歉意和反省。

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波蘭已經反俄成癮,反正我就是要弄死你。一次次的舉動告訴俄羅斯:你弄不弄我我都要弄死你。

現在,波蘭正一步步的把自己往作死的深淵裡面推,想走二戰時候的老路,自甘墮落,願意做美國攻擊俄羅斯的前沿陣地,就是告訴美國,先從我波蘭這裡開始打吧。好好的太平日子不過,非要點燃戰火,而且從自己的本土點燃。

而俄羅斯已經忍無可忍,美軍核武設施真能讓波蘭高枕無憂嗎?一旦美國和俄羅斯干起來,波蘭就是首當其衝的砲灰,俄羅斯6000多枚核彈,能讓波蘭吃得到好?

不久前普京剛簽署了一份俄聯邦在核威懾領域國家政策基礎文件,其主要內容是:俄方奉行防禦性威懾政策,旨在將核武實力保持在足以確保核威懾的水平,並保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遏制潛在敵人對俄羅斯及其盟友的侵略。這個,就是寫給波蘭看的。

文件還明文規定,俄羅斯可以在6種視為對俄軍事威脅的情況下使用核武器,其中很明顯一條就是:把俄視為潛在對手的國家部署彈道導彈系統、中程和中短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高精度非核超音速武器、攻擊性無人機以及定向能武器,必要時都可動用核武打擊報復。

但是,正所謂好言難勸該死的鬼,大慈悲不渡自絕人。波蘭非要作死,擋是擋不住的。在去年年底,普京就發表講話,就對波蘭的一貫作死做了警告:

過去,他們與希特勒串通一氣,並為他的反猶太主義運動叫好;現在,他們開始拆除蘇聯紅軍的戰爭紀念碑,並試圖將蘇聯與納粹德國劃等號。

同時直接點名當時波蘭駐德國大使利普斯基,說有充分的證據,波蘭人當時和希特勒勾結,利普斯基甚至承諾,如果希特勒反猶,會在華沙為希特勒樹碑。

對此,普京遏制不住憤怒的說:他是一個混蛋,一個反猶的豬,沒法用其他詞彙來稱呼他……

最近俄羅斯的文件已經清楚表明了核武器使用態度,只要重要設施遭到攻擊時,無論是否是核攻擊,俄羅斯都會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甚至於,當認為是在部署針對俄羅斯的導彈系統,也將受到攻擊…….

但波蘭還是生怕自己沒有做炮灰的機會,卯足了勁想挑戰俄羅斯的忍耐力,求美國在波蘭設置導彈基地,時不時就要去挑釁俄羅斯,拿自己的國家安全當賭注,一副作死的樣子,真的哪天吃了核彈,你說怪誰去?

波蘭的這個做法對不對?

我只能說,作為獨立的一個波蘭人來說,恨俄羅斯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和政府,必須將謀求本國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將歷史恩怨放在最前面。

就如同日本,哪怕虧欠我們再多,日本再怎麼死不悔改,即使要報仇,那也要首先保障我們的國力能超過日本吧,如果我們和波蘭一樣想,那90年代的中日友好、日本投資全部拒之門外,也不和日本合作,日子不過了,國家不要了,就憋著想把日本先幹死?

那有什麼用?就算要搞死別人先也要讓自己壯大吧。就如同波蘭一樣,把俄羅斯弄死了,自己也沒了,這就是那些歷史上為波蘭民族獨立作出犧牲的波蘭勇士們願意看到的嗎?

什麼是冷靜的看待歷史和現實的問題,就像川普拒不承認失敗,百萬粉絲無懼每天10萬+的感染率聚合在一起,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挺川活動,看著新聞裡川粉們瘋狗一樣的喪心病狂,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我希望他們繼續戰鬥,但最後的結果川普必須滾蛋。而不是有人說:川普在,能夠拖死美國,還是川普好。

這是一個思維陷阱的問題。

我就想問二戰後全球霸主英國輸了,失去了霸權,我們得到了什麼好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你和美國去參加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美國不守遊戲規則,他的先發優勢讓他比你領先,但是你的速度越來越快,美國越來越慢,結果他一邊跑一邊朝你扔石頭,他無視遊戲規則,各種潑皮無賴的卑鄙手段都用上了,他要贏來保證自己的霸權地位。

這時候美國的目標是保證自己的霸權地位。

但是現在的美國他不這樣幹了,他不賽跑了,他直接折回頭來和你打架,他不是要贏了,他的目標是不讓你贏,他不跑他也不讓你跑,最後美國還是輸了,請問你撈到啥好處了?這個時候美國的目標是拖你一起下水。

讓美國折回來的人就是川普,因為美國的輸贏和他沒關係,他的目標是挑動民粹做總統給自己撈好處。

這樣的川普,還是讓他快點滾蛋吧。有些人還想著讓他連任呢,川普如果連任,他就明白:原來我啥都不用幹,我只需要挑動民粹瘋狂的反華,我就能坐穩自己的位置,那我繼續挑動民粹撈下一個好處吧。

有時候國家和國家之間,就和人一樣,不怕敵人,怕的是川普這樣唯我試圖的垃圾人。

美國沒什麼可怕的,但是波蘭就和印度一樣,是個垃圾人。毛澤東清楚的知道美國要做什麼,但是他說:我想了10天10夜,想不通尼赫魯究竟要幹嘛。

現在的普京,想到美國是不怕的,但是他拿波蘭沒辦法,因為波蘭就是個甩不開的牛皮糖。恨不德能把波蘭從地圖抹掉 !

附記 : 

有個波蘭人因為奇遇,上帝說可以滿足他三個心願,他想了一會,說,讓中國人來侵略波蘭吧!上帝覺得很奇怪,但是滿足了他的心願。然後第二心願也是如此,第三個心願還是如此,上帝受不了了,說,我可以瞬間把波蘭變成一個美麗繁榮的國度,你為何一定要中國侵略波蘭?波蘭人說:因為中國人來侵略波蘭必定經過俄羅斯,一來一去,波蘭被侵略三次,俄羅斯被蹂躪六次,划算!

撥蘭的名人---蕭邦、居禮夫人以自己的祖國為發現的元素命名——釙















土耳其--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歐盟穆斯林化 !?

土耳其--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土耳其有一個奧斯曼、泛突覺的大夢。

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大國。奧斯曼帝國主要是被俄國、法國、英國折騰散架的。所以現在埃爾多安逮住一切機會懟普京和馬克龍(英國太遠,直接衝突較少)。

其實就土耳其的實力來講,奧斯曼帝國夢已經非常大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泛突厥區域比奧斯曼帝國要大得多。

泛突厥意旨所有突厥人活動過的區域。

突厥人活動過的區域,從東亞到中亞與南亞,到中東,到巴爾幹半島,一直延伸到北非,非常廣闊。這些地方加起來,相當於巔峰奧斯曼帝國加上伊朗高原、南亞、西伯利亞以及中國的新疆和內蒙古,可以說極為廣闊。

俄羅斯人曾經有過泛斯拉夫主義,那個圈子相當於華約國家領土之和。土耳其和俄羅斯是世仇,爭鋒相對搞出一個泛突厥主義。精髓就在於“泛”字上。

如果土耳其的夢想局限於奧斯曼,那麼就非常有針對性,會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中東石油國、巴爾幹半島、歐洲諸國,都會反擊土耳其。

但如果說是泛突厥,鄰國大概率一笑置之。因為泛突厥區域實在是太大了,就像韓國人說歷史上自己最牛或印度人說未來自己最牛,誰也不會較真。同時統治者對內又可以宣布有比奧斯曼更大的雄心。這話聽起來有點阿Q精神,但不得不承認,阿Q精神有時真的很管用。

泛突厥大旗,恰好證明了土耳其統治者的精明,趨吉避凶,證明埃爾多安粗中有細。

要搞明白突厥人,首先得明白歐亞大陸游牧民族簡史。

歐亞大陸上主要有三大游牧民族:東亞蒙古系、中亞雅利安系和中東閃米特系。

閃米特系,指活躍於中東的游牧民族,包括阿拉伯人、猶太人、腓尼基人、庫爾德人等等。他們擅長創造宗教,猶太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蘭教都是他們的傑作。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宗教信仰,均源自於閃米特系游牧民族。

雅利安系,起源於烏拉爾山以南的中亞大草原,向南入侵南亞和中東,摧毀了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古巴比倫文明。雅利安人在印度創建了印度教(印度本土達羅毗荼人創建的佛教,在和印度教的博弈中失敗),在波斯創建了拜火教(最終被閃米特人創建的伊斯蘭教摧毀)。

雅利安人南下之後,中亞變成閃米特係與蒙古系游牧民族向外擴張的交匯點。雅利安人南下的路線,也成為此後蒙古系游牧民族征伐南亞和中東的必經之路。所以從印度數千年連綿不斷的被征服歷史中看到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的身影。

蒙古系,主要指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馬背民族,包括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與蒙古人。眾所周知,華夏文明有兩脈——

南方農耕一脈,以王朝的形式更迭,李唐去、趙宋來,這種。

北方游牧一脈,就是指東亞蒙古系馬背民族,以民族更迭的方式推動歷史前進,匈奴消失、突厥崛起;突厥消失、蒙古崛起,這種。

蒙古系游牧民族天然的本能是南下進攻華夏農耕文明區域,因為那裡氣候溫和,人丁興旺,財物豐盛。農耕民族與馬背民族沿著長城一線的千年對峙拉鋸(秦漢對匈奴、隋唐對突厥、宋對蒙古),佔據了二十四史很大的篇幅。

有些南下比較順利,如鮮卑人、蒙古人、女真人,建立了國家甚至王朝。有些被擊敗,比如匈奴人與突厥人,便會向西去。當然蒙古人在所有方向都很成功,是個例外。

其實蒙古系游牧民族,主要是繞到青藏高原西側,然後他們有三種選擇——

選擇一,在中亞紮根,和當地人混居融合。

選擇二,像雅利安人一樣,南下印度與伊​​朗,與南亞和中東人融合。

選擇三,繼續向西,和白種人融合。

東亞明顯是黃種人,比較純粹,因為歷史上極少有人從西向東遷徙,主要是從東向西征服。

天山附近的人們,就兼具黃種人和白種人的特徵。明星迪麗熱巴就是典型,既有黃種人細膩的皮膚,又有白種人的立體輪廓。

南亞與中東精英階層,白種人特徵變多。因為東亞馬背征服者畢竟是少數。

再往西,主要就是白種人特徵。土耳其和俄羅斯人,明顯就是白種人特徵為主。

突厥的事還要從中國說起。古代中國北方有一個游牧民族,叫丁零人;最初在貝加爾湖以南的苦寒之地游牧,臣服於匈奴。匈奴在和漢帝國的戰爭中遭遇重創而西去,東亞大草原出現了權力真空。【匈奴人阿提拉摧毀了羅馬帝國,在常人的眼中,這是無法達到的,所以歷史學家只能說他是上帝派來的,所以稱他是上帝之鞭。】丁零人趁機在蒙古高原擴散,向西遠至阿爾泰山一帶。

丁零人有很多部落,維吾爾人的祖先回鶻人、突厥人廣義上都屬於丁零人。突厥人在和匈奴人、柔然人、鮮卑人的博弈中日漸壯大,發展為準超級帝國。強大之後的突厥帝國威脅到唐帝國北部邊境,就像匈奴帝國威脅漢帝國一樣。突厥和唐帝國重複了匈奴和漢帝國的故事,進行了一場巔峰對決。

最終強悍的突厥帝國成了大唐走向超級帝國的墊腳石,並從中國的二十四史舞台上消失,開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突厥殘部從天山以北向中亞遷移,和當地很多民族如雅利安人、波斯人等融合。公元975年建立了強悍一時的加茲尼帝國(加茲尼,今阿富汗加茲尼市)。

巔峰時代的加茲尼帝國統治範圍包括阿富汗、土庫曼斯坦、伊朗、烏茲別克斯坦部分地區、巴基斯坦與印度北部(這也構成如今埃爾多安插手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理由之一,因為突厥人到過印度)。

突厥人整合了那些地方的語言,所以如今中亞的哈薩克語、土庫曼語、烏茲別克語等等,都屬於突厥語系。土耳其把這些突厥語系的國家與地區(俄羅斯和中國部分地區)視為泛突厥的一部分,到處指手畫腳。

隨著加茲尼王朝在內鬥(游牧民族國家的老傳統)中式微,王朝北部有一個突厥部落趁機發展壯大。由於該部落酋長名叫塞爾柱克,他們在歷史上被稱為塞爾柱人。塞爾柱克有位孫子,叫圖格魯克,是一位能力和野心兼具的人物,帶領塞爾柱人造反,並在1040年與加茲尼軍的決戰中獲勝。

但圖格魯克並沒有擊潰加茲尼王朝,而是率領塞爾柱軍隊進入西亞,創建了塞爾柱帝國,並於1055年控制巴格達哈里發,自立為蘇丹。

塞爾柱王朝的旁支,一個突厥人控制的部落,在小亞細亞(如今的土耳其附近)建立了一個羅姆蘇丹國。後來蒙古人西征,擊碎羅姆蘇丹。

碎片化的部落中,有一個叫奧斯曼,隨後壯大為奧斯曼帝國。塞爾柱帝國對西亞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國的語言突厥化,變成突厥語系國家。

如今土耳其崛起的泛突厥旗幟下,有一個歷史大籮筐,就是要把突厥人到過的地區都往裡裝。但實際上,不論是血統還是基因,土耳其都不能算突厥的繼承者。土耳其和泛突厥之間沒太多關係。

突厥人在東亞,是純粹的黃種人。到中亞的突厥人,和當地的雅利安人、波斯人等部落混血,兼有白種人與黃種人特徵。南下印度與中東的突厥人,在當地人口占比越來越少,黃種人特徵越來越少。比如說阿塞拜疆人,黃種人特徵就已經很少了。

尤其是到西亞的突厥人——首先已經在中亞、伊朗高原等地經過數百年充分混血;其次到西亞的突厥人數量已經很少,不足以構建單純的突厥部落,還是要繼續混血。因此土耳其人和突厥人,最多存在似有若無稀少的血緣關係。何況,土耳其人身上,還有希臘人、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的血統,而且不見得比突厥血統少。

在奧斯曼帝國之前,土耳其那個地方,曾經被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阿拉伯帝國、塞爾柱帝國、蒙古帝國統治過,這些帝國都曾在那一帶留下過深深的痕跡。為什麼土耳其偏偏要搞一個泛突厥主義?

波斯帝國的傳承是伊朗人,亞歷山大帝國的傳承是希臘人,羅馬帝國的傳承是意大利人,東羅馬帝國的傳承轉移到斯拉夫人那裡,阿拉伯帝國的傳承在沙特人,蒙古帝國的傳承在蒙古人。

唯有當年的突厥帝國,現在沒有直系傳承者,土耳其正好把它拾起來,搞一個泛突厥的大旗;一方面可以在歐亞大陸搞事,另一方面可以噁心老對手俄羅斯、法國、伊朗、沙特。

如果突厥人如今還有直系傳承,那麼土耳其只能再往前借匈奴帝國的皮囊了。

至於土耳其人為什麼一定要做泛突厥這個春秋大夢,前面已經說過,並不是說土耳其政客愚蠢,恰好證明他們很精明。

如果埃爾多安打著奧斯曼大旗去支援阿塞拜疆、干涉納卡戰爭,那可能會引起圍毆;當他打著泛突厥的大旗,歐盟則假裝看不見,俄羅斯表示凡事可以商量。

簡而言之,不要小瞧任何國家的政客,也不要小看任何政客嘴裡的夢想。在納卡問題上,埃爾多安把一副看起來凌亂的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我覺得咱們的二十四史,局限於中國內部的事兒,對外輻射很少,造成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割裂。既不利於中國人了解世界,也不利於世界了解中國。這個結果很不利於中國人構建話語權與自己的史觀。

公元四世紀,匈奴人阿提拉摧毀了羅馬帝國,在常人的眼中,這是無法達到的,所以歷史學家只能說他是上帝派來的,所以稱他是上帝之鞭。】


**歐盟穆斯林化  !?

工業化、城市化壓垮生育率

歷史上因人口結構改變而導致災難的案例太慘痛。

大約兩千年之前,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雙星閃耀東西方,都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然而榮耀之後就是刻骨銘心的教訓。

漢帝國崩潰之後,魏晉南北朝時代,北方馬背民族南下,最後甚至鬧到五胡亂華的境地,黄河流域後人損失慘重。

羅馬帝國同樣亡於異族之手。西羅馬被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日耳曼雇佣兵蹂躪;東羅馬毁於奧斯曼土耳其人之手,慘遭血洗。

這是工業文明之前,兩次由人口結構變化而引發的最慘痛的歷史教訓。

如今的歐洲,正遭遇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尷尬。

不論是南歐意大利與西班牙的拉丁人,還是西歐法國的高盧人,或者德國與北歐的日耳曼人,甚至是東歐的斯拉夫人,經歷工業文明洗禮之後,主體人口生育率均開始下滑。

歐盟兩位扛把子,馬克龍與默克爾,最大的共同點是都不生娃;前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意大利總理真蒂洛尼也不生娃;瑞典總理斯蒂凡·洛夫文、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這些歐洲領導人,也不生娃;盧森堡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甚至在2015年舉辦了一場同性戀婚禮。

可見歐洲精英階層生育慾望之低迷。精英階層尚且如此,背負房價、教育、醫療三種超強避孕藥的平民階層更不可能多生。當然這種情況並非歐洲獨有,大凡經歷工業文明洗禮的國家,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都面臨類似的生育低迷。

所謂千年未有之變局,影響大國興衰真實內涵很多,而工業化對生育的抑制是底層根本原因。迄今為止,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不論多麼強悍睿智的民族,還沒有哪個能抵擋【房價、教育、醫療】三種避孕藥的強效。

現在生育率高的國家反而是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那些沒有經歷過工業化洗禮、也就是說沒有觸碰到房價、醫療、教育洗禮的國家。那些國家除印度(穆斯林也很多)之外,大部分是穆斯林。歐洲引入移民,大概率引入穆斯林。

由於生育率低迷,歐洲人面臨人口老齡化、消費不振、勞動力匱乏三重危機。

解決危機的最佳途徑,是引入青壯年人口——絕大多數是穆斯林。

根據一些非官方統計,歐洲各座名城的穆斯林比例都很高。和北非過從甚密的馬賽名列榜首,有25%左右;法國巴黎、比利時安特衛普、英國曼徹斯特的穆斯林比例都超過了15%;倫敦、法蘭克福、哥本哈根、維也納、阿姆斯特丹則超過了10%。

按這個趨勢,再過一兩代人,穆斯林將改變很多歐洲城市的人口結構;未來歐羅巴大地上遍地“斯坦國”,法蘭西斯坦或德意志斯坦不再是笑談,而是成為一種可能。2018年世界杯奪冠的法國隊,隊員80%是黑人,其實和非洲球隊沒啥區別。穆斯林淹沒了歐洲。人種與宗教的雙重恐懼啊,其他國家心裏也提防著呢。

阿拉伯人曾放言,略謂 : 我們終將消滅以色列,我們的秘密必殺武器是---子宮。

有一個密碼制約著。按照規律,穆斯林淹沒歐洲之前,就會面對工業化那個要命的高壓線。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等等,那些曾經信奉多子多福的國家,都在工業化的房價、醫療、教育三座大山下,導致生育率下滑。穆斯林能過關麼?很難。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福利毁了黑人族群;走墓庫運---英國;現代抗疫;中國會步向蘇聯後塵嗎;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冷戰结束,世界格局随之發生歷史性深刻變化,美小布希原本的戰略方向是圍堵中國,但這項計畫因911而改變,中國迎來十年的黄金發展期。如果不是突然出現了一隻用翅膀扇起風暴的蝴蝶--911事件,接著大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戰爭而陷入泥淖;接著2008次帶危機肆虐,美國對中國的全面打擊或許會早來二十年。

**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美國的作惡能力,更不要高估美國的道德底綫。

每年911纪念日,美國駐外機構會出來哀悼一番,並提醒這一天是“愛國者日”。

但與美國年復一年的911述說不同的是,1973年“智利911”,美國就從來没有哀悼過一次,更不要說為之道歉、反省。所謂“尊重生命、珍愛和平、防止恐怖主義”,從美國及美粉嘴裡說出來,更像是不走心的台詞。

美國一邊利用劃與權加深“美國911”全球記憶,一邊又利用劃與權抹去“智利911”的罪惡痕迹。都是911,都跟美國有關,都是人間悲劇,為什麼如此双標呢?

有人會說智利911又不是發生在美國,美國人幹嘛要紀念?是呀,那紐約發生的911,幹嘛要别人年年紀念?

美國迴避智利911,是因為這場悲劇總導演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罪惡的實施者是CIA代理人。所以,這段歷史清除得越乾淨越好,否則,拉丁美洲會有越來越多的下一代人看清美式“民主自由”的真面目。

美國策動智利911,目標不僅僅是殺死阿連德總統,而是徹底顛覆一個國家政權,强行改變一個國家發展道路,讓智利成為一個由美國掌控的經濟體。

智利911始终是南美民主的創傷,一生相信民主,相信議會鬥爭的阿連德,却死於”民主燈塔“策動的軍事政變下。 對於拉丁美洲,美國的罪行罄竹難書,富的變窮、窮的固窮,玻利维亞剛剛有點希望,又亂了。拉丁美洲國家如果不抱團,不擺脱美國控制,不去尋找真正的朋友,低估美國的作惡能力,那麼美國的政變劇本,還會輪到它們身上。

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美國的作惡能力,更不要高估美國的道德底綫。

911恐怖襲擊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事件,徹底摧毁了美國人的不可一世,美國的經濟標誌性建築——世界貿易中心被完全摧毁,美國軍事力量的象徵——五角大樓也遭到攻擊。犯强美者,雖遠必誅。憤怒的小布什,随即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随後又一鼓作氣攻打伊拉克,最終絞死了薩達姆。美國卻因而陷入了泥淖之中,脫身不得。


**福利主義毁了黑人族群

今天的美國,占人口11.3%的黑人,占囚犯總數近一半,超過貧困人口的一半,犯罪團伙的一半以上,還有占到六成以上的性病患者。這顯然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整體素質的潰敗。為什麼會這樣呢?正是民主黨不斷争取,黑人們孜孜以求的特權與福利,讓他們急速下墜。 

比如最低工資法。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因素,黑人在勞動市場的競爭力一直較弱,没有最低工資法時,他們工資雖低,也常期有工作。黑人在一個多世紀裡不斷追趕,經濟水平不斷接近其他族群。

看似温柔的最低工資法,却讓底層黑人找不到工作。靠食物券和救濟金生存,這毁掉了黑人社驅不多的勤勉進取文化,懶惰和寄生的惡習蔓延。1960年代,詹森提出“偉大社會”計畫,面向貧困人口的福利不斷提升,工作變得不再重要。黑人頻困率在下降,靠福利為生的失業黑人却不斷上升。

政府逐步接管養育孩子的責任,給予單親女性的補貼給予增加。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降低。大量單親家庭孩子擁現,他們没受過良好教育,犯罪率高企,黑人社驅的狀况每况愈下。 黑人並非天生劣等族群,只是他們的文化傳統,太缺少鼓勵財富積累的因素。民主黨人的憐憫眼光,使得很多黑人將自身不幸歸結為種族的歷史。

對黑人的特權和照顧,没有緩解種族隔閡,反而帶來普遍的憤懑。黑人在社會中的真實評價在降低。黑人不斷索取特權,遲早遭受反噬——“黑命貴”運動中,這種抵制正變得自覺起來。

福利主義是帶著甜味的毒葯。它給了少數黑人上層攀登的通道,却堵塞了絕大多數黑人的謀生之路。它摧毁了美國黑人的家庭,否定了他們的自尊,將它們變成時時要照顧的可憐人。

這種照顧没有實質改變黑人的景况,反而使他們養成指責和索取的習慣。懶惰、任性、胡作非為等成為黑人身上的標簽。

只能在物质上为这个国家提供持续性的增长,这个国家就是失败的,法国的穆斯林问题是,美国的黑人问题也是。

从一开始,这些欧美国家就采取“贖買”的方式来解決問題,而不是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以危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七十年代美國相當數量的黑人享受福利幾乎不工作,導致他們的子女根本没有見過父母工作是什麼樣子。等這些小孩長大了,他們能做什麼?

美國可能因種族分裂,而法國可能因宗教分裂!

【種族問題】是美國國内未来最大的挑戰。如果拉美裔的後代急遽增加,到本世紀中葉,可能美國南部部分州,就變成拉美裔占主體了。比如在邁阿密,到時候主流語言從英語變成了西班牙語,這會不會改變美國的核心?歐洲也面臨著同樣的移民問題,而這背後,實際是全球貧富差距的問題。

【黑人最大的問題是家庭瓦解】,60%的年輕黑人是非婚生育,這各比例高得嚇人。家庭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家庭瓦解了,會對社會、後代撫養、經濟產生怎樣的影想,我們還不知道。


**話粗理不粗的說美國

美國是一個“叛國者”、“冒險家”、“殖民者”通過侵略、屠殺、種除滅絕建立起來的國家,最初的目的,就是和舊大陸斷絕所有的關系,獲得屬於它們的‘自由“。不要聽到清教徒三字就以為是慈顏善目,愛好和平,也不要聽清教徒們說的那麼好聽,其實這個國家發跡的根源没有一點點正義性,也没有一點點道德底線。

在各階段歷史轉折中,美國有天時地利的幫助,遠離了世界島的戰火和紛亂,用最残酷的手段,如三百年的販奴、西進運動、南北戰爭,完成了殖民地式的工業化和原始積累,從而一躍成了世界上人人嚮往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有很多口號,最著名的一個,就是“自由”。

一直以来,世界把美國的地位捧得太高了,以至於產生了各種“封建迷信?,是時候平視它了,矯枉必須過正。


**中華民族,是否會走向蘇聯當年的命運?

先說答案:不會。原因是,美國還是當年的美國,但中國完全不是當年的蘇聯模式。美國當年對付蘇聯時,有兩大法寶,一是控制全球金融,二是掌控先進生產科技。今天,美國這兩大法寶依然還握在手裡。但具體情况要具體分析。

美國當年能弄死蘇聯的財源,主要還是因為蘇聯自己經濟結構畸型,他們没有輕工業產品喚外匯,生產力王牌集中在軍工,又只能將產品賣給中東土豪產油國,每年外匯收入就主要靠石油、次要靠軍火撑起來,再用這筆外匯買農產品和工業品補齊國内需求。脆弱的缺點爆露無遺,只要打壓油價,抬高農價,蘇聯外匯立刻枯竭。

這招對中國完全無效,中國每年外匯收入達到了2600億美元,結構也比蘇聯健康得多,每年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對外冒易、入境旅游消費、國際直接投資FDI三大項。中國的體量與全工業體系已保證了中國的生存,與外界緊密捆綁的全方位關係,不是輕易能被割離的,美國自身也不例外。

當然。任何一個強國一定是内循環的經濟占GDP的80%以上,外循環經濟占20%。歐洲幾個國家也如此,日本現在也如此,日本曾經向外經濟占40%,但是真正成為世界第二以後,實際上現在内循環的經濟占比80%以上。這是我們要留意的地方。

内循環為主,不意味著中國閉關鎖國,因為那樣會讓中國重返農耕文明,無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内循環為主的時代,是開放、改革更重要、高質量發展經濟、科技更重要。

中國2006年的時候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大循環,使得國家的經濟65%左右是外循環,以後逐漸减少,現在還占32%,在内循環為主體的情况下,今後一定内循還經濟體量會逐漸占全國經濟總量的80%以上。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死守"是弱國的悲哀,政府以血肉長城換取時間的策略,不忍苛責 !

四行倉庫一仗,不僅是掩護主力部隊西撤,粉碎日本三月亡華的狂言,更是打給英法租界外國人看的,要讓他們看到中國軍隊的抗日立場和決心,要打出士氣和軍威,要引起國際輿論對中國抗戰的關注和聲援。

参與保衛四行倉庫之戰的謝晉元等400官兵是抗戰烈士,明知必死而無懼死守,以鮮血打出了民族士氣,喚醒了國民愛國心,塑造了中國的國家觀念。

**川普公開威脅全世界,說如果美國完了,其它國家也要跟著完。

普京也公開宣稱,任何對俄羅斯的導彈攻擊都會受到俄方核武器的堅決回擊。全世界都知道的普大帝名言是“如果俄羅斯不存在了,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   

他們這種毀滅一切的性格,正越來越得到體現,這是兩個極度瘋狂和危險的人。

**高鐵的密集覆蓋,除了對經濟的推動之外,最大的影響便是人口流動的磁吸馬太效應。

規划一出,很多城市的媒體便大喊“小城市的春天到了”“小城市也有未來” ……但真實的情况,或許恰恰相反:當交通便利之後,小城市的人口會加速向大城市流動,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北迴鐵路與雪隧加速邊緣化了宜蘭,甚至整個東部。


**在國際貿易中,有兩個項目: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

其中經常帳户裡面包括了進出口貿易,勞務收支,單方面轉移之類的,中印在這個項目的大頭就是进出口貿易。2020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570億美元。出現了赤字怎麼辦?一般來說,可以從資本與金融項目上去抵消

資本與金融項目,其中資本項目有資本的轉移,非金融資產收買或者出售,金融帳户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等,中印在這個項目的大頭在直接投資。中國企業一年向印度投资了500億美元,必然是拿著美元外匯去投資,這些外匯最終會到印度央行進行兌換,變成印度外匯儲備。

直接投資屬於資本與金融項目,也就是說經常項目的赤字被資本與金融項目的盈餘給抵消了,可以實現一個大致的平衡。

當下印度政府下令禁止中國公司到印度投資。570億美元的缺口就補不上了,何況,中國並没有限制印度的資本到中國投資,如果印度有公司到中國投資,就會出現經常項目的貿易赤字,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投資雙赤字。

這就是為什麼中美關係現在這麼糟糕,但是只要美國公司到中國來投資,中國一律照准的原因,有投資不拿,豈不是傻?印度現階段最缺的就是資本,印度居然因為民粹主義拒絕資本流入。印度的思維與眾不同。

從某種層面來看,順差其實是屬於“幸福的煩惱”

對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初起步的國家來說,外匯儲備是天大的事情,世界上因為外匯儲備不足,導致干預外匯市場能力下降,直接影響本國貨幣穩定,加大風險,這時候只要出現索羅斯這類人物順水推舟一把------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就和這個有關。

這些國家單純通過貿易獲取的外匯很少,怎麼辦?那就得從投資入手,吸引外資,外資帶來外匯進行投資,國家獲得外匯來挹注。

持有外匯過多,匯導致金融風險加大,美國可以通過調節匯率讓美元儲備價值縮水,這是中國一直面臨的一個問題。過多也會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央行就必須發票據對沖來穩定匯率,然本國貨幣也因為外匯的增加而被動的增加,如果外匯進一步增加,央行對冲的操作就匯越來越困難和被動,這樣就限制了央行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外匯儲備的增加還會導致國内的通貨膨脹,形成貨幣對內貶值剁外升值的情况,舉個例子,我國A企業向美國B企業賣了一批貨,價值1億美元,A企業收到款項,外匯管理局匯把這 1 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打到A企業帳户上,這樣等於變相增加了人民幣的發行量,結果國内的人民幣就會貶值。

對中國來說,是不太想繼續增加外匯儲備的,要擴大對外投資,把長期貶值外匯換成長期增長的實質資產。

**警察槍殺黑人在美國屢見不鲜,黑人不是關鍵,問題根源是美國不禁止公民持槍,進而導致美國警察執法時總是担心自己被持槍者反噬而先發制人。為什麼美國不禁止公民持槍?因為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美國警察没有保護公民的義務,導致致公民自衛權下放而延伸持槍權擴大。因此不僅警察槍殺黑人,各類惡性槍擊案在美國也頻頻發生。

在這樣的情境下,假如你是美國警察,你也會選擇開槍,這職業太危險了 !

2019年僅8月4日這一天,全美就爆發87起槍擊案,29個美國人因此喪生,川普為此下令降半旗致哀。但川普的解決方案竟然是要在美國建設更多的精神病醫院,對於民眾嚴控槍支的訴求却保持沉默。所以,只要問題的根源不改變,那麼無辜百姓被警察誤殺的悲劇就不可能避免,不幸將在不同的家庭以同樣的形式重復上演。

**目前,英國海軍一共有兩艘航母服役,一艘是“伊莉莎白女王”號,另一艘是“威爾士親王”號。排水量都在6萬多噸。

2017年12月7日,女王號航母服役。作為英國海軍史上最大戰艦,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但是,自服役以來,大大小小問題不斷,其中包括三次嚴重的漏水事件。根據BBC的報導,第三次漏水至少有三個艙室被灌了200多噸海水,水位淹到脖子那麼高,差點淹死三名船員。只好提前結束訓練匆匆返港維修。

令人想不到的是,女王號漏完,親王號也跟著漏。2019年12月10日,親王號航母服役,也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就在前幾天,又發生了第二次漏水,根據英國朴茨茅斯新聞網站10月16日的報導,親王號航母的輪機艙在16日發生漏水事故,艙內積水近1米深。堪比印度航母 !

可笑的是,這次事故發生的前幾天,時任英國外交大臣亨特還在插手涉港問題,不僅威脅要大陸承担“嚴重後果”,還大言不慚要制裁中國。連BBC也看不下去了,諷刺稱:派英國的航母去威脅中國嗎?

回想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可是横行世界,不可一世,如今已淪落到給美國當忠犬的地步了。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誠非虛言 !

**美日之間的矛盾,概括起來就是經計上的榨取與反榨取,政治上的控制與反控制。

了解日本的現狀,那麼就會對安倍個人有一種深深的悲哀,他的身上充滿了悲情色彩。國家被人控制,不得不各種委屈求全。作為一個日本人,安倍獲得了首相的位置,達到了個人政治權力的最巔峰。

但是,日本作為世界眾多國家中的一員,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却很低,作為日本首相的安倍,在國際的舞台上不被尊重,要被很多人笑話。看看他被川普、普京的羞辱,能不哀嘆 ! 他豈好如此哉,不得已也。國家不是一個正常化平台,那麼平台上的個人,無論是達官或是平民腰桿都挺不直。

當然,安倍也是一個右翼軍國份子,一心想修改和平憲法,把日本"正常"化 ,為東亞、中國製造了不少麻煩。

**2016南海對峙

南海不僅事關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而且是戰略要地,是我們的核心利益,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退讓和含糊。如果在這種問題上退讓和含糊,聲稱南海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又不敢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美國就會在南海肆無忌憚,把南海變成自家的後花園。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時,中國已無路可退。如果中國退縮了,之前取得的反擊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成果將蕩然無存,那些“聲索國”會緊隨美國,形成群狼環伺的局面,而中国在該地區的盟友则會心生胆怯、紛紛躲閃。這個世界從來都是追随强者的。

南海對峙結果是,美國戰略退却,中國在戰略上前進了一大步,從此南海的局面徹底改觀,我們的全球戰略空間也大大拓展。這是美國綜合國力不濟、中國綜合國力全面上升的根本體現。說穿了,美國因為產業空心化陷入經濟困境,加上連年窮兵黷武,已經把自己掏空了,根本不敢與中國真正較量一下,因為一旦遭到軍事挫敗,美國將直接失去霸主地位。當時中國已經做了最壞的準備,決不會退讓,這才是南海危機的真實演譯。未來回望這段歷史,會發現2016年7月12日的南海中美對峙是當代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美國的"蘇伊士運河時刻"。

**求錘得錘,嗚呼哀哉

8月23日港獨組織 “我要攬炒”、“屠龍小隊” 等李宇軒、廖子文等在内的12名港獨暴亂分子偷渡出海,準備潛逃台灣。然而,它們没想到的是,正好碰上了在那巡邏的内地警察,於是被抓了個正著。過去,内地往往是網開一面,將一些涉嫌犯罪的嫌疑人移交給香港警方處理。

這12個被抓的人需要在内地完成法律程序才能離開,也就是得完成審判和服刑才能離開。因為,目前香港和内地之間没有移交逃犯的協議,這些人就無法按照正常程序移交回香港。“港獨”反對修例,現在他們犯到了内地警察手裡,還怎麼可能把他們移交回香港?

這些人大概率是要在内地接受審判、服刑。這些人也是求錘得錘,他們反對“修例”,反對和内地盡行聯通,這次他們要因香港與内地無法很好聯通而被困在内地服刑了。

**統一是當中國的主人,獨立是當美國的奴才,非我族類的美國可以依靠嗎?

**美國要在日本的東北地區秋田縣和西南地區山口現,部署的兩套“ 陸上宙斯盾”導彈攔截系統。兩套系桶,是去年談成的協議。但日本一直拖,拖到了今年6月,最後日本亮明了態度:叫停部署。

讓日本不高興的,首先是錢。從軍備到訓練費和維護費,日本要花40億美元購買。不僅如此,導彈系統存在技術問題,一旦發射,助推器等零部件可能掉落在居民區,想要避免,還得另加巨額費用。

更氣人的是,如果按照原計划布局,日本的東京、大阪根本不在保護範圍之内,且是盃攻擊的首要目標。但美國領土夏威夷和關島却在保護範圍內。果然,氣得安倍痼疾復發,要辭職不幹了。

給别人當保鑣兼看們狗,還得自掏腰包。台灣不也是麼 !? 


**又見證歷史了

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馬丁路德金發表了美國歷史上可能最震撼人心的一篇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調的真締:“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平等。

當年的“向華盛頓進軍”的活動中,25萬美國人從全美各地向華盛頓聚集,這也被認為美國民權運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會。

馬丁路德金後來被槍殺了。

57年後的2020年8月28日,類似的一幕,又在林肯紀念堂前發生了。

美國人再次在向華盛頓進軍,這場名為“把你的膝蓋從我们的脖子上移開”的示威活動,成千上万示威者充滿了憤怒,乃至一絲絕望。

同樣的場地,同樣的人山人海,遠處是静静矗立的華盛頓紀念碑,眼底是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的人群。真是怵目驚心。

馬丁路德金的兒子,在父親當年站立的地方警告,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爭取到的社會進步,如今再次處於危險之中,黑人必須悍為前輩經過艱苦努力赢得的自由。

最近,弗洛伊德被跪殺與布莱克背後 7 槍案,在宵禁中,一名17歲白人少年又開槍打死兩名抗議者,猶如火上澆油,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

馬丁路德金當年夢的理想很豐滿,振臂高呼“我有一個夢想”

現實卻很骨感悲催,很多美國人共同呐喊:“黑人的命也是命”!

同樣,一個國家强大崛起之時,往往各方面生機勃勃,政策也自信開明;但當一個國家越來越不自信,政客面對疫情、經濟空心化、種族歧視的社會暴亂,用的是各種甩鍋、抹黑、栽贓他人的辦法,那可能距離衰落真不遠了。

**美國現在到處强行推銷它的農產品,單從貿易層面來說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美國通過農產品傾銷,擠垮目標國家、地區的農業,進兒時線美國對其糧食壟斷,到那時就不是進出口貿易的問題,而是全面服從。美國控制著全球一半以上的糧食市場,操縱著全球糧時貿易,還擁有很大比重的糧食交易訂價權。糧食生產能力,是美國硬實力最主要部分之一,盡管與軍事、政治、科技、文化相比不是那麼引人注目。

漢米爾頓等聯邦黨人主張美國未來的方向是變成一個工業國;而以杰斐遜為首的反聯幫黨人則主張美國成為一個處處田園風光的農業國。1812年英美戰爭被英軍燒了白宫後,美國才結束了爭議,致力於工業發展,否則,美國很可能是另一個阿根廷。

**需求降低的兩樣情 6%

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降低了6%,這是70年以來最大的降幅,全球電力需求直接下降了5%,這是上世紀以來最大的降幅了。能源需求可是衡量第一和第二產業生產的重要的指標之一,它的降低意味著無數的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正在降低。

能源下降6%是個什麼概念?這相當於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四國加一起停止使用能源的總和,與之配套的是大規模的減產、失業、關店、倒閉。這才是最麻煩的。人類的總體需求下降了很大,還没有回去的希望,這是最可怕的。世界的破產潮正在開始。

外部市場持續萎縮對國內經濟也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這萎縮的嚴重程度,看上去還挺嚇人的。看大陸主推內循環就可深一步理解。台灣是淺盤經濟,依賴外貿嚴重,而大陸市場是主要貿易對象,依賴度已高達45%。

**現代抗疫的根本關鍵

目前歐洲各國都相繼爆發反對疫情控制的新聞,其中英國民眾更是打出“疫情是騙局”的旗號來反對政府對民眾的疫情防控措施。問題就出在這裡,西方由於是政黨博弈的體制,其博弈的背後又有著各種不同利益資本在加持,這導致西方國家在疫情防控上極容易形成疫情政治化、利益化的局面。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不要說什麼萬眾一心齊心抗疫,就是針對疫情彩取有效措施的手段,也面臨著實施困難,執行不下去的尷尬。自求多福吧 ! 

現代防疫主要不是靠葯物,藥物用久了會產生抗藥性甚至病毒變種如非洲瘧原蟲。現代主要依靠健全的基礎衛生設施如給水,與政府動員能力,如全民動員消毒,清節,消滅汙染源及傳染媒介,新冠病毒控制已證明了這一點。

**選舉就是民主 !?

雖然看上去政府通過選票賦予了民眾選擇的權利,但這種選擇首先是在一個設定的框架裡,選什麼人固然是老百姓可以享受的權利,但什麼人可以被選,却不是老百姓可以控制的。所以,選舉政治看上去很美,實繼上不過是籠中小白鼠對於蘿蔔和麥粒的選擇,要麼是蘿蔔,要麼是麥粒,你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但如果你想要吃青菜,對不起,資本不會提供這種服務,還告訴你青菜不營養又有毒。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國通過冷戰肢解了前蘇聯,正在通過新冷戰肢解俄羅斯。美國對俄羅斯的新冷戰,是怎麼發動的呢?就是利用烏克蘭危機發動的。2015年之前,美國對俄羅斯的策略是拉攏、安撫。邀請俄羅斯和北約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邀請俄羅斯加入G7,允許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三項,是美國具體拉攏和安撫俄羅斯的重要手段。在拉攏和安撫俄羅斯的同時,美國加緊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圍堵。烏克蘭危機和叙利亞危機就是此例。

美國認為,俄羅斯為了防止新冷戰,不敢和美國對抗。同時,俄羅斯為了極力融入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不得不服從美國。所以,美国大胆地挑起烏克蘭和叙利亞危機,逐步蠶食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

因為美國的得寸進尺,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生存安全環境,所以才遭到俄羅斯的絕地反擊。收回克里米亞和出兵叙利亞,俄羅斯絕地反擊美國戰略圍堵的兩招。在看到俄羅斯戰略反抗之後,美國加緊了對俄羅斯的冷戰圍堵,妄圖故伎重演,再次通過冷戰肢解俄羅斯。

美國利用克里米亞事件,聯合歐盟、日本等國家發起對俄羅斯的經繼制裁,至今,俄羅斯和歐盟、日本的經濟合作都受制於這個經濟制裁。同時,美國不但將中東歐等國家納入北約,而且加緊在波蘭、烏克蘭等中東歐國家部署反導系統、中程導彈和建立軍事基地,將戰略威脅直接推到俄羅斯的邊界。

在美國越來越瘋狂的時候,一支龐大的俄羅斯軍隊在美國阿拉斯加附近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演習,有超過50艘軍艦,超過40架飛機,美國北方司令部表示,一艘俄羅斯核潛艇突然浮出水面,讓美國軍方大為吃驚,這意味著美國軍方的防衛形同虚設,也說明了俄羅斯核潛艇技術的先進。這次在美國後院的軍事行動,震慑住了美國軍方。

這意味著,俄羅斯應對美國威脅的策略有所調整,不再在歐洲方向和美國耗,因為毆洲方向的都是美國部署的炮灰和棋子,俄羅斯和這些國家耗,不但費力,而且没有效果。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安全,迫使美軍兵力回防,減弱歐洲方向的兵力部署,俄羅斯這招有戰略上的圍魏救趙效果。

俄羅斯此時此地的海上軍事演習,就是為了警告美國,用進攻代替防守,俄羅斯仍然是在軍事實力上具備和美國抗衡的國家。

上個月,一名在叙利亞的俄羅斯少將在準備返回俄羅斯軍隊駐地的時候,在路上被炸身亡。根據俄羅斯情報機構的調查,這一起暗殺,美國軍方参與其中,因為光靠叙利亞反政府組織,是無法做到暗殺如此完美和成功的。

這名俄羅斯少將被暗殺,讓人聯想到伊朗將軍蘇莱曼尼被美國暗殺,這其實性質是一樣的,因此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誓要報復。俄羅斯車隊在叙利亞與美軍車隊相遇,過去是美軍車隊經常挑衅,這一次俄羅斯直接開車撞向了美軍車隊,導致了幾名美軍的受傷。

事情發生後,美國軍方立刻發表聲明,希望俄羅斯軍隊要克制,不要引發新的衝突,美軍也是欺軟怕硬,對俄羅斯軍隊的强硬只能讓步,因為俄羅斯真的會真刀真槍的報復。


**任何一個國家為自己的國家利益努力,都無可厚非 ! "核不擴散"本就是大國的鴨霸,誰能保證自己面臨生死威脅時,不是流氓 ?

美國說,假如美國完了,全世界就都完了 ! 俄羅斯說,世界沒有了俄羅斯,還要這世界幹什麼 !? 是不是流氓口吻。

核彈的毀滅性令人恐懼,但也是恐怖和平的戰略保障,有,腰桿挺得直,沒有就只能任人宰割。核技術早已秘密地被擴散,逼急了,很多國家可能一夜之間就"突然"有了核彈,會很奇怪嗎 ? 道德勸說沒用 !

未來會怎樣,不知道,矛與盾總是交替,當核彈有盾可擋的時候,核彈就不再香波波,另一隻矛升起。

**北韓的核彈

1970年代美日在東北亞有軍事絕對優勢,對蘇聯威脅很大,因此蘇聯培養北韓為核牙走狗,但不願明目張膽做,以經濟援助為北韓造重水型核爐發電廠,使用濃縮鈾235,廢料是鈽239,濃縮鈾和鈽經再處理後就能製核彈,1990年蘇聯垮台,美國獨大,北韓沒蘇聯保護,重水式核反應器立遭美國拆除,美國騙說造輕水型核爐取代,但只造了地基就停工,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任後和北韓翻臉,美國耍了詐!

21世紀中美對陣,北韓成為中國小弟,中國經巴基斯坦將核武原料與技術給北韓,2006年北韓核試成功!中國和俄國聯手在聯合國譴責北韓、其實是為北韓護航避免美國攻擊北韓,再以六方會談拖時間,中國同時轉移北韓飛彈燃料與技術,北韓不斷試射,距離從幾百公里短程飛彈增到一萬公里洲際飛彈,足以轟到華盛頓紐約!

北韓核彈瞄準東京華盛頓,日本和美國第七艦隊神盾艦幾乎全用在監視防備北韓飛彈,中國和俄國開心不已,用北韓牽制消耗美日反飛彈資源!

南韓根本不在意北韓核彈,就像台灣從沒人在意大陸核彈,知道是用來轟美國、不是台灣!美國在南韓建薩德,是保護日本美國、不是韓國,薩德對中俄沒防礙,中俄只是趁機對韓國玩政治施壓!

最受北韓核彈威脅是日本,前幾年,中國俄國對北韓態度改變,其實只是裝模作樣給日本看,緩和日本人的心!

**美國稱自 9 月20日開始,单方面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伊朗是政教合一的什葉派國家,而阿聯酋的統治階層是遜尼派,廣大民眾是什葉派。由於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當前中東民粹汹涌,王爺們唯恐伊朗發力,民眾上街把自己推翻。因此,阿聯酋是很樂意和以色列建交,尋找靠山的。










 





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

 2020 年 11 月 25 日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

我們將分別,曾經相處的十數年,心中有依依不捨的難受與興奮。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處在一個最艱難的時期, 我們本來是一棵小草,這兩年的狂風暴雨沒有把我們打垮,艱難困苦的鍛鍊,過幾年也許會使我們變成一棵小鐵樹。 鐵樹終會開花的。

你們要走了,沒有什麼送你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吹落的一地黃葉。

1. 爲什麼要剝離榮耀

華爲在美國的一波又一波嚴厲的制裁下,使我們終於明白, 美國某些政客不是爲了糾正我們,而是要打死我們。 華爲短期的困難,我們有能力克服。我們不因自己受難,而要拖無辜的人下水。

但分佈在 170 個國家的代理商、分銷商,因渠道沒有水而乾枯,會導致幾百萬人失業;供應商也因爲我們不能採購,而貨物積壓,銷售下滑,拖累股市。 他們有什麼錯,我們爲什麼不能承擔一些犧牲,你們就是去與他們同甘共苦的,使乾枯的渠道在水源未斷時,補充滿流水。

但你們不是救世主,要擺正對客戶宗教般虔誠的心態,忠實地去維護客戶利益,真誠地尊重對供應商的承諾。契約精神是你們立於不敗的基礎。

榮耀是生產中、低端產品的,剝離後的榮耀在智信公司的領導下迅速恢復生產,解決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困難。

我們曾經十數年的相處,我們近似嚴苛的管理,將你們一批天真浪漫年青的小知識分子改造成能艱苦奮鬥的“戰士”,過去我們有些方法過於生冷,對不起了。 今天要送別你們,同樣是一樣的依依不捨。正當秋風起,杏葉一地黃,出門也許是更冷的寒風,我們再不能爲你們遮風擋雨了,一路走好,多多保重。

2. 如何做好這件事

首先儘快地恢復渠道的供應,渠道幹久了,小草枯了,就難恢復生命了。水、水、水,傣族爲什麼喊這句口號,說明渠道的水是救命的水。

全力擁抱全球化產業資源,儘快地建立與供應商的關係,供應是十分複雜而又千頭萬緒的問題, 你們難度比任何一個新公司都大。如何克服困難,就是擺在你們這些英雄豪傑們面前的事情。

堅持向一切先進的學習 ,包括向自己不喜歡的人學習。堅定不移地擁抱全球化,加強擁抱英、美、歐、日、台、韓的企業;美國是世界科技強國,它的許多公司很優秀,你們要堅定大膽與他們合作;同時也要與國內合作伙伴合作,與他們一同成長。

你們要保持已經形成的優良傳統,幹部、專家要全球化、專業化、多元化; 除了職員本地化外,要慎重地分權,以免你們不能全球一盤棋,使諸侯林立,擁兵自重,令不能行。合理的淘汰機制,是激活整個隊伍正向激勵的補充,既要尊重人,又要考覈科學,又要堅持責任結果導向,脫離大隊伍後獨立運營,會有難處的地方,慎重又堅決,又不能遷就。

堅持奮鬥的目標與方向,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堅持創新不動搖,決不允許隊伍熵增。

3. 一旦“離婚”就不要再藕斷絲連

做華爲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爲,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爲 ,成爲你們一個自我激勵的口號。

堅持改進自己,在方向大致正確的路上努力前進;堅持使組織充滿活力,員工具有堅強的意志與對勝利的渴望。堅決反對內部的腐敗,反對一切貪污、盜竊的行爲。

堅持過去有益的習慣與制度,流程科學全面的管好隊伍,沉着鎮定地前進。 挫折會有的,不要驚慌失措。 多發揮集體思維的力量,要大膽決策,又不要獨斷專行。團結一致向前進。

今天是我們的“離婚”典禮,我就不多說了。 一旦“離婚”就不要再藕斷絲連,我們是成年人了,理智地處理分開,嚴格按照合規管理,嚴格遵守國際規則,各自實現各自的奮鬥目標。 不能像小青年一樣,婚姻戀愛,一會熱一會冷,纏纏綿綿,劃不清界限。也不要心疼華爲,去想你們的未來吧!

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我們對你們不會客氣的,你們有人在競爭中罵打倒華爲,他是英雄好漢,千萬不要爲難他們。

相處時難別亦難,秋風送寒杏葉黃 ,你們走好。


**工業化、城市化壓垮生育率

歷史上因人口結構改變而導致災難的案例太慘痛。

大約兩千年之前,漢帝國和羅馬帝國雙星閃耀東西方,都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然而榮耀之後就是刻骨銘心的教訓。

漢帝國崩潰之後,兩晉南北朝時代,北方馬背民族南下,最後甚至鬧到五胡亂華的境地,黃河流域漢人損失慘重。

羅馬帝國同樣亡於異族之手。西羅馬被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日耳曼僱傭兵蹂躪;東羅馬毀於土耳其人之手,慘遭血洗。

這是工業文明之前,兩次由人口結構變化而引發的最慘痛的歷史教訓。

如今的歐洲,正遭遇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尷尬。

不論是南歐意大利與西班牙的拉丁人,還是西歐法國的高盧人,或者德國與北歐的日耳曼人,甚至是東歐的斯拉夫人,經歷工業文明洗禮之後,主體人口生育率均開始下滑。

歐盟兩位扛把子,馬克龍與默克爾,最大的共同點是都不生娃;前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意大利總理真蒂洛尼也不生娃;瑞典總理斯蒂凡·洛夫文、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奧地利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這些歐洲領導人,也不生娃;盧森堡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甚至在2015年舉辦了一場同性戀婚禮。

可見歐洲精英階層生育慾望之低迷。精英階層尚且如此,背負房價、教育、醫療三種超強避孕藥的平民階層更不可能多生。當然這種情況並非歐洲獨有,大凡經歷工業文明洗禮的國家,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東亞的中國、日本、韓國,都面臨類似的生育低迷。

所謂千年未有之變局,影響大國興衰真實內涵很多,而工業化對生育的抑制是底層根本原因。迄今為止,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不論多麼強悍睿智的民族,還沒有哪個能抵擋房價、教育、醫療三種避孕藥的強效。

現在生育率高的國家反而是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那些沒有經歷過工業化洗禮、也就是說沒有觸碰到房價、醫療、教育洗禮的國家。那些國家除印度(穆斯林也很多)之外,大部分是穆斯林。歐洲引入移民,大概率引入穆斯林。

由於生育率低迷,歐洲人面臨人口老齡化、消費不振、勞動力匱乏三重危機。

解決危機的最佳途徑,是引入青壯年人口——絕大多數是穆斯林。

根據一些非官方統計,歐洲各座名城的穆斯林比例都很高。和北非過從甚密的馬賽名列榜首,有25%左右;法國巴黎、比利時安特衛普、英國曼徹斯特的穆斯林比例都超過了15%;倫敦、法蘭克福、哥本哈根、維也納、阿姆斯特丹則超過了10%。

按這個趨勢,再過一兩代人,穆斯林將改變很多歐洲城市的人口結構;未來歐羅巴大地上遍地“斯坦國”,法蘭西斯坦或德意志斯坦不再是笑談,而是成為一種可能。2018年世界杯奪冠的法國隊,隊員80%是黑人,其實和非洲球隊沒啥區別。穆斯林淹沒了歐洲。歐洲害怕啊,其他國家心裏也提防著呢。

有一個密碼制約著。按照規律,穆斯林淹沒歐洲之前,就會面對工業化那個要命的高壓線。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等等,那些曾經信奉多子多福的國家,都在工業化的房價、醫療、教育三座大山下,導致生育率下滑。穆斯林能過關麼?很難。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RCEP 用經濟鞏固了後院、八年巨變 ;三零政策的衝擊與機會 ( 黃奇帆 )

RCEP 用經濟鞏固了後院

 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11月15日,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澳洲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因為種種原因,印度暫時不加入,但是門沒關,還留著窗戶呢,想回來,隨時歡迎。

就在同一天,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100萬例,意味著美國平均每30人就有1人確診新冠,已經是災難級別的了。全世界目睹了一場你贏了但我沒有輸美國大選,同時美國政府又荒誕到不可思議完美地錯過了所有最佳防疫的時段,視而不見地任由其擴散。

不要再提美國有沒有能力處理別人的問題,現在的疑問是美國有沒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當然,我不是說美國就從此一蹶不振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船爛還有三千釘,畢竟是在全世界當了那麼多年的闊哥兒了。只要美元體系還在,軍事實力在,影響力就還在,但2020這一年,確實是轉折之年。

在這個時點,恰逢其時,RCEP正式簽署了,這裡的含義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無論是川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美國再想在東亞地區圍堵中國,怕是難了。

二、時局圖

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依靠美國和歐洲拉動全球經濟怕是指望不上了,但東亞與東盟地區的疫情控制得比較好,經濟正在持續恢復。中國和東亞地區在今年甚至明年可能將是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區域,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跟誰一起玩的重要性。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北美、亞太和歐洲三分天下的世界經濟版圖中,RCEP協議下的經濟體舉足輕重。

RCEP達成後覆蓋了世界近47%人口規模、約32%的GDP總量以及29%左右的全球貿易量,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要知道,連橫合縱,我們從戰國時期就運用的爐火純青了。們轉過頭來再看歐盟,今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同比增長約2.6%。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

所以,除了RCEP以外,另外一個協議也值得期待,那就是《中歐全面投資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簡稱CAI)。

RCEP協議是從2012年開始,經歷了八年,31輪的談判。

CAI協議是從2014年開始,現已經歷了32輪商議。

當前中歐雙方已就定義(投資、合格投資、投資者等)、業績要求、公平與公正待遇、國內規定、許可與資質要求、金融服務、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文本內容進行了談判,並且交換了兩次市場准入清單。

此次RCEP的簽約也極大的提高了歐洲人的興趣,增加在華投資,可以使得歐盟在最大的消費市場獲得更多利益。2017年,中國購買力平價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與此同時,通過中國,歐盟與東亞經濟帶將形成更緊密的產業關係。

RCEP全稱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AI全稱叫《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這不僅包括了貨物、貿易、投資,也包括知識產權、數字產業、金融、電信等等。簡言之,就是中國通過RCEP和CAI將歐亞大陸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中國現在最大的三個貿易夥伴,東盟>歐盟>美國。第四和第五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日本和韓國。

對中國來說,中國的經濟體量接近東盟總量的5倍,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且增速最快,

現在中國是一隻手拉著東盟,一隻手拉著歐盟,手拉手才是真的好朋友。世界幾經風雲,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過了這麼多年,大家都明白了美國人的套路,也知道了朋友圈的重要性。

美國人嘴上喊著自由主義,實際上是單邊主義,貿易保護比誰都狠,通過美元割韭菜,將差距轉嫁給別國。美國優先,美國人只要自己的一時歡愉,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當年美國制裁德國,德國沒事兒,這是因為1951年歐洲搞出來的“煤鋼聯盟”,這是歐盟的前身,也就是從這開始,這個聯盟一步步逐步統一了市場,走到了現在的規模。正因為歐洲人自己建群自己玩,關稅減免,統一市場,甚至統一貨幣,自成一體,美國人也沒脾氣。

後來美國人制裁日本,一個廣場協議就把日本打殘了,傷筋動骨,這麼多年日本人也明白了,單純依賴美國人是靠不住的,在圈子裡,存在感很重要,還是得自己有話語權。日本想明白了,轉過頭來就加入到了RCEP。這次日本是最積極的,通過RCEP,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不要聽他怎麼說,關鍵是看他怎麼做。沒有絕對的忠誠與信任,就看背叛的籌碼夠不夠高。看,這裡邊利益誘惑如此之大,土澳聞著味兒也跑進來了。

RCEP協定簽署後,中日韓FTA也必將加速。

在15個國家組成的RCEP中,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80%。作為東亞最核心的三大經濟體,中日韓三國GDP總量已經高達21.1萬億美元,與美國21.4萬億美元僅一步之遙。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以及美國的阻撓,中日韓三國的深入合作一直難以落地。

但是,庚子年多變,隨著疫情的發展和美國大選,各國經濟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都有抱團取暖緩一緩的需要,美國也是自顧不暇。

今年4月在中​​日韓自貿區第十五輪談判上,三方便一致同意,打造“RCEP+”自貿協定。隨後,今年8月的中日韓外長會議上通過了《“中日韓+X”合作概念文件》,三國將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探討同其他國家開展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共同規則,此次RCEP自貿協議將中日韓三國包裹在同一框架下。RCEP+中日韓自貿區+CAI,核心的紐帶將是中國。

中學政治課學過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世界上的所有問題,意識形態,歷史矛盾,歸根結底,最後能靠經濟解決。

四、展望

從短期來看,RCEP的影響有限,從長期來看,凸顯了RCEP的戰略意義。對中國而言,RCEP的簽訂使得中國在周邊區域的地緣政治地位更加穩固。

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無論誰在台上,對待中國的態度上是一致的,中國與美國的矛盾還將繼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中國則尋求突破限制。

RCEP包括了全球最有增長潛力的兩個大市場,一個是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另一個是6億多人口的東盟市場。未來10-35年將關稅漸進式削減到0%水平,這一過程把原來的外貿變成了15個經濟體組成的一個閉環的內貿市場,最終達到貿易自由化。

在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全球經濟將會進入一個“亞太時代”,亞太地區必將成為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物理中有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大小與質量成正比。

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亞洲將是全球最大的生產鏈+供應鏈+消費鏈疊加的區域。

亞洲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對世界而言,可以說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際上也是面臨百年未有之大發展。

對個體而言,這是真正的大時代,RCEP僅僅是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會創造出多少機會,又會有多少人在東南亞貿易中發大財,在歐洲貿易中發大財。

要知道這一過程重新構建了供應鍊和價值鏈,在區域裡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由貿易區,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包括人員跨境流動都是非常巨大的。

江浙滬包郵,今後就是15國包郵,甚至是幾十國包郵了,仔細琢磨琢磨,走在前面,怎麼賺錢。

舉個例子,在RCEP協定下,中國從澳大利亞、新西蘭進口羊毛,免稅進口羊毛,進口之後在中國織成布料,這個布料再出口到越南,越南用這個布料織成服裝之後再出口到韓國、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這些環節最終都可能會是免稅的。

很多時候,機會就擺在眼前,直到多年錯過以後,才會拍著大腿懊悔,當初我怎麼就沒意識到呢。庚子年,60年一個輪迴,注定是一場圓舞,沒有永遠的繁榮,也沒有永遠的蕭條。

每個輪迴都有每個時代的歸屬。若干年後回頭看,這個庚子年會是我們向世界第一沖擊的起點。


**RCEP八年間的劇變

八年前開始談的時候,誰也想不到現在能出現逆全球化的苗頭,那時候東南亞國家還覺得美國是經濟上的主心骨、認為想過得好必須要跟著美國走。

一葉知秋,看看李顯龍八年來的改變 :

2013年他說:中國可能會在釣魚島或南海得到什麼、但會輸掉名譽和世界地位;

2016年他說:亞洲國家都希望由美國來領導、而不是中國;

2019年他說:中國崛起不可阻擋,美必須接受;

2020年他說:沒多少國家願意加入沒有中國的聯盟。

八年時間,中國巨變,世界巨變,美國也巨變……

原本扛起自由貿易大旗的美國不玩了,東亞一眾小弟瞬間沒了大哥,但他們覺得沒辦法,遊戲還得繼續,美國人在全球化中有很多人受損那是你自己的問題,別人可沒有。自由貿易 : 減關稅、去壁壘、降補帖。

減關稅,印度就犯難了,印度如果把關稅減掉,大量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就會湧入印度,這對於印度本土脆弱的製造業來說就是降維打擊,到時候肯定會有大量的印度工人失業、然後餓死。只要印度本土製造業發展不起來,印度就不敢實行零關稅;想要零關稅,印度製造業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與中國競爭。

在上世紀90年代,國際貿易中70%都是成品貿易,說明各國相互採購的產品大多都在單個國家內部完成生產,所以那時候的全球化只是【貿易的全球化】。

而現如今,國際貿易中70%都是中間品貿易,中間品就是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這些,這說明現在國際貿易中的產品大多都是由多個國家共同完成生產的,那麼當下的全球化就是【生產的全球化】。

從中國看,近年有一部分負責組裝的工廠雖然搬到了越南,但是這些工廠的上游供應商大部分仍然在中國,組裝需要的零部件通過卡車走陸路從兩廣地區運往越南,非常的方便快捷,運輸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

總之,以越南為代表的一些東盟國家的製造業,是依附在中國超大規模的供應鍊網絡之上的,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搶了中國製造業的飯碗,因為這些國家的規模太小了,小到根本建立不起獨立的產業政策,他們的產業政策只能隨著中國製造產業的調整而變動。

這些東南亞國家的製造業想要脫離開中國而獨立生存,就必須建立自己完備的工業體系,但這些小國的規模和體量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總之,當今的世界工廠不僅僅是中國,而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製造業集聚區。

**人類社會是變得更文明更進步了,國與國之間看起來變得更禮貌了……但是溯其本質,居然還是封建王朝時代的那一套邏輯:强者為尊,宗藩體系、朝貢體系,也就是羅馬、英國、美國……幾個“帝國”的更迭而已,永遠都有一個“宗主國”,永遠都有一個“羅馬”。

若覺得没有宗藩朝貢體系了,其實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不用殖民、屬國等名詞,改用金融全球化、區域合作、經貿體等名詞。

**20201120中國宣布將申請加入CPTPP,日本同日也表示要擴大CPTPP,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強化多邊經濟合作,帶動區域內國家一起繁榮。當然,拜登上台後,會不會申請加入CPTPP,不知道,但中國宣布要加入,等於" 將軍 "是給美國出難題,至少,美國原先的動機將大大背打折扣,同時加入也失去絕對主導權。


**"三零政策"的衝擊與機會 ( 黃奇帆 )

生產力體系的變化催生新的世界貿易格局

三四十年前,國際貿易中有70%是成品的貿易 ( 貿易全球化 )。到2010年的时候,40%是成品,60%的貿易量是中間產品的貿易,是零部件、原材料各種中間品的貿易;到了2018年,70%以上是零部件、原材料的中間品 ( 生產全球化 )。

一個現象,就是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品,已經不是由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企業來把它生產出來,賣到另外一個國家,往往是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生產的上千個零部件互相組合,形成的一個產品。這個過程產生了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在中國,最近10年,服務貿易每三年翻一番,全球服務貿易是五年翻一番,而貨物貿易一般要十年翻一番。整個生產力體系這方面的變化,正在影響和產生新的世界貿易規則。

企業組織、管理方式也發生深刻變化

現在一個產品,涉及到幾千個零部件,在幾十個國家生產。所以,看世界的製造業,不是看單個的企業規模多大,而是看產業鏈的集群、供應鏈的紐帶、價值鏈的樞紐,誰能把上千個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組織在一起,誰就是這個世界製造業的老大。比如蘋果,蘋果手機裡面,一共涉及到500多個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全世界有幾百個企業,在為蘋果加工零部件,涉及到幾十個國家。

問題是,這幾十個國家的幾百個企業各個有專利,並不是說蘋果發明了手機的全部專利,然後把專利交給了這些配套企業、零部件廠、中間廠,讓他們為蘋果來進行製造。事實上,這各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零部件供應企業,各個有專利。他們的這些專利、絕活,都是蘋果不掌握的。但是蘋果產生了標準,產生了紐帶。所有供應鏈上符合蘋果標準的各種各樣的產品,你有創新、有專利、有各方面的知識,蘋果就選擇了你。

有人說核心技術只有我有,我不賣給你,你手機就停產了。這話也没錯。假如高通不把芯片賣給蘋果,那蘋果不就癱瘓了嗎?問題是蘋果是世界使用芯片最大的户頭。如果蘋果不使用高通的芯片,高通就死了,是高通先死,而蘋果還有其他的芯片可以選擇。蘋果只是遇上一點困難,而高通立馬就死。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當今世界的產業鏈,產業巨頭,產業競爭能力,不僅僅是核心技術的競爭,不僅僅是資本多少的競爭,講資本,講技術,更講產業鏈的控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產業鏈的標準十分重要,各種各樣的磚利發明,是圍繞著這個標準,我發明了專利,但要符合這個標準,你才會用我的專利。

“三零”原則的提出

零關税。WTO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降低各國的關税。税越低,越代表了一種貿易的自由化。中國的加權關税已經降到7.5%。不過整個世界的貿易,已經降到了5%以内,美國現在是2.5%。但這各低關税在世界貿易變化的格局中也不適應了。因為現在貿易主要不是成品貿易。

但是如果我這個產品,中間的環節有幾十次要經過各個國家的海關,再加上鐵路,航空運輸的費用的不斷叠加,都變成了關税的一個基數。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大家發現,必須是零關税才能適應幾十個國家,幾百個企業共同製造一個產品。零關税在這個過程是最合理的。

零壁壘。一個產業鏈涉及幾百個企業,當幾十個國家共同生產時,如果營商環境不同,一些國家准入,一些國家不准入,跨國公司的资源配置和布局就會很麻煩。必須有一個大體一致的營商環境,幾十個國家之間才能協同生產這個產品。現在講營商環境要優化,要公平公正公開化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這個營商環不僅僅是零部件加工廠,產業鏈上的物流企業、航空運輸、倉儲服務等都會受到影響。

第三個是補貼。所所謂零補貼,就是如果一個國家,為了爭奪產業鏈,爭奪企業到本國落户,有意给一定的税務補助。這個補助會使得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國的布ˇ演發生扭曲。你如果一補貼,產業鏈扭曲到你這兒,對别的國家也不公平。如果大家都亂補貼,到後來也會出現問題。

“三零”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來的。原來,國家海關都是在國境線上收取關税,或者設置非關税的貿易壁壘。進入“三零”以後,海關就只需要統計進出口數量,管理走私和一些不允許的清單。對一般的製造業來說,“三零”就相當於打開國們,關税壁壘消除。各國互相約束,誰不符合標準,都可以互相抗議,互相監督。

中國做好“三零”,等於第二次入世

美國從2002年就提出“三零”的概念,在WTO和G7國家裏提出,希望到2010年,把關税降到5%以内,到2015年的時候,把關税降到零。實際中,到2010年的時候,WTO的主要國家關税都降到了5%以下,達到美國設想的第一階段。但最近七八年世界貿易“三零”走向,美國計畫並没有實現。到2017、2018年基本上和2010年的關税平均度差不多。

在WTO裏面,討論關稅為零很難通過。因為零關稅對發達國家有利,產業鏈的裨益跟這些搞農業的國家無關,而WTO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很難達成。於是,最近這七八年,五六個國家形成一個貿易體的討論就不斷增加。

這給人感覺好像發達國家在進行雙邊談判,抛棄WTO,把WTO邊缘化了。這個概念有這種現象,但事實上我們平心而論,是因為“三零”這個元的受益區域還是有一定範圍的。這固範圍的相關的國家和地區,比較可以認同產生共識,不相關的就不一定跟你有共識。

在這個意義上講,FTA(自由貿易協定)是全球化發展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新特征,它倒不見得是逆全球化,它是全球化發展到更高級階段以後必然的趨勢。

去年, 去年日本跟歐洲的FTA談判已經簽定協議,將在今年下半年生效。叠加起來的經濟規模差不多20多萬億,占了全球70萬億的1/3;美國跟歐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自由貿易協定基本已經談好了,等到了2020年,這幾塊叠加在一起,經濟總量占全球54%,貿易總量占全球貿易的55%左右。如果中國没有介入到這各自貿體圈子中,那等於我們進入了WTO,却又在FTA的範圍裏出圈了。如果中国也進入了FTA,加上中國占世界經濟16%的份額,54%+16%,就等於世界經濟的70%,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貿易體了。

所以,以“三零”為原則纳入國際貿易體系,非常重要。這個事情做的好,相當於第二次入世。會對整個中國在2035年成為世界的現代化的大國、2050年成為强國,奠定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實施零關税,會發生什麼變化?

事實證明,WTO進去以後,我們不管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基本没有受到太多的衝擊。反過來,我們金融,出現了世界級的最大的金融企業。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所有金融機構在世界前二十位一個都没有。現在前十位的銀行戰有占五個,前十位的保險公司也占好多個。說明,通過開放,我們得到的好處多多。同樣,如果關税歸零了,會出現什麼情况?

第一,陷在的製造業,不管是機器設備,還是汽車產品,大家先看中國製造,中國每年進口的零部件占到了全球的60%,當工業品零關稅,我們的企業成本下降了,是最大的受益體。

第二,由於關税下降,生產的成本又下降,雖然中國有最大的產業鏈集群,但是我們掌控樞紐的,掌控標準的企業並不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很少。華為就是掌控標準,有3600多家大大小小供應鏈上的企業,比蘋果多2倍。因而在中國形成總部,形成中樞,形成集團的龍頭等各方面會有提升作用,這是第二個好處。

第三,通過上述的過程,對我們中國的企業,進一步走向世界,也產生好處。

分析汽車產業,國內一年生產2500萬輛汽車。如果零關稅,是不是會大量進口國外的汽超,衝擊中國的汽車市場?不會。中國一年要消費2500萬輛車,其中120萬輛從歐美和日本進口,其他都是國產。2400萬輛國產有1800萬輛是外資企業的,就是中外合資的車。有德國的、有日本的、有美國的、也有韓國的。在這個意義上,在消費地製造,就近消費,成本低、效益高,而且還没有關税。

零關稅了,但從美國、歐洲運過來,物流成本多高。在高檔車的消費,也許可能翻一番,翻兩番,成四五百萬輛。但絕大多數還是本土的企業。合資企業可能變成外資獨資企業,但不會把廠關掉,變成經銷商。他不會做虧本生意。所以,不用太担心外國的汽車會大舉來衝擊的問題。

總得來說,關税下降,會促進中國的生產力結構的提升。促進我們企業的競爭能力的加强。使得我們工商企業的成本下降,有好處的。

零壁壘,中國企業走出去更方便

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是營商環境,主要是講八個要素:

第一,准入前國民待遇。有的說同等國民待遇,這講的是你的企業,我的企業都在這塊土地上生成了。這兩個企業一樣的待遇。

第二,負面清單管理。幕面清單管理我沒有一句行話,叫“法無禁止都可為”。就是對這些企業必須要有負面清單,不能幹的我定負面清單。我負面清單之外的你都可以幹。對政府要有一句,“法無授權不可為”,也就是說政府别多動症,什麼都想做。

第三,尊重知識產權。

第四,遵守有公平的規範的合理的勞動保障制度。

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套制度。

第六,競爭中性。競爭中性就是企業產生之後的同等國民待遇。表現在招投標的時候,政府採購的時候,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時候,在銀行貸款提供資金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同的所有制的企業,是同等國民待遇。不能有主觀上、客觀上的差異。

第七,就是政府要開放市場。以前,允許外資企業建立合資企業,股權比例不能超過25%。銀行的股權比例不能超過50%。汽車的外資企業比例不能超過50%等等。現在可以讓你70%、80%,乃至獨資。這也就是開放一些領域。

第八,允許開銀行了。但你這個銀行有了之後,要在三十個城市或者三十個省開分行,健全發展。

2019年通過《外資投資法》, 裏面很重要的就是對我們以前不怎麼開放的,或者嘴上在說開放,但實際邁步開步的那些領域,比如教育、衛生、文化、金融、服務貿易等更進一步開放。看一個數字,就可以想象開放度是很弱的。2018年,外資金融機構資產量僅佔中國的1.6%。醫院也是。世界上一些好的醫院,在中國建生產效力都很低。外資辦學校,也是很少或者很慢,他們不是没積極性。

我們有太强大的壁壘和自衛意識,稀里糊塗中,形成非常大的保護體系。開放不在嘴上,而是很實質性的,把教育、醫院、服務貿易,各方面内容纳入其中。但現在在數字貿易裡面,有很多複雜性的壁壘。

就是說數字經濟裏還有遊戲規則。中國有很多互聯網頁發展的很好,但為什麼發展不到美國去?發展不到歐洲去?也發展不到日本去?這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投資問題,就是法治性的遊戲規則不接軌。例如,美國的法律基本上有一個約定,互聯網平台不得搞金融。Facebook,七八千億美元市值的平台,它没有金融;亞瑪遜也没有金融的;Google跟我們百度差不多的搞搜索引擎的,他也没有金融的,它就為一切金融服務,為一切企業服務,為一切市場服務,但谷歌就做它的平台,不跨界。

一跨界,這裡面會亂套。中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都搞金融了,比如說我們P2P,跟互聯網結合在一起,穿透到全國各地。幾年一過,幾百億的壞帳就爆炸了。

數字貿易談判,是以後跟日本、美国、歐洲,以及他們之間談判的重點。當下,在零關税背景下,壁壘會成為各國之間認真計較談判的重要内容。如果把這些事處理好了,壁壘的問題就解決好了。

零補貼,補貼要補在刀口上

第一,零補貼可以使得國家一年省掉一兩千億,財政可以節約開支,少補貼。這一個宏觀上的好處;第二,補貼的過程,經常會出現跑步錢前、灰色交易。第三,少搞這種補貼,可以倒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創新,自身更加健康;第四,這種補貼,往往變成人多錢多幹傻事。補貼盛行的地方生產結構又一定過剩過爛,大家騙錢騙保。

一個電動車在補貼的狀况下,在2014到2016年三年裏面,全國搞電動車的法人做的規劃,到2020年,這個規劃加起來,是多少輛?2000萬輛。規劃2000萬輛,實際上做不到,但他就為了騙補奠定基礎。

事實上,前兩年大家發現,除了電動騙補產業外,没有真正形成多少好的電動車车。為什麼?全世界的電動車的基本問題没解決,電動車的基本問題是電池、能源,這各電池充一次電跑400公里,用了一年多的時候,充一次電只跑一百多公里,兩百公里,到第三年,基本上充一次電只能跑一百公里不到了。而換一個電池等於半輛車的價格,買得起汽車換不起電池。

再有,電池下雨天水一進立刻短路,車就廢掉了。還有電動車容易著火,一撞肯定觸電。全世界電動車的基礎還没有奠定,各國都說自己的,特斯拉這麼有名,却根本没發明任何知識產權,就是把7000個五號電池串成一個大餅裝了上去。

創新先在實驗室室去創,别在市場上搞,東西出不來,害了老百姓。現在我們汽車牌照十萬元一個,搖三年也不一定搖得到,摇到還要出十萬元。電動車牌照随叫随到,買了電動車套牢了,車不行。所以說要看透,不能為了騙補就亂搞。還有光伏電池,等到補貼一取消馬上行業就癱瘓。

補貼要補在哪兒?補在生態環保上。補在產業結構條整以後,下崗工人出現了,我補就業、補他下崗工人的生計。補在研發環節上,研發環節裏國家補進去了,企業自己也出錢了,科研人員也下了很大的精力,這樣產生生產力跟市場競爭中的補貼是無關的。要把這個補貼補到刀口上。

中國應該怎麼做?

我們國家在採取措施,中央也非常明確地積極的推進,通過貿易談判,使得我們的國家跟世界貿易體系形成一個開放的、互利的、普惠的、包容的,而且是共享的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中央十八届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60條裡,第七章第一段專門講過中國進FTA怎麼展開、怎麼推進這方面的事。國家其實想的很長遠。下一輪的國際貿易談判也好,開放過程也好,是會和“三零”原則為基礎的貿易格局密切相關的。在這個工作推進的時候,有幾點要把握好:

第一个,“三零”不等於全部歸零,“三零”裡比如說零關稅這方面,不是百分之百的商品全部變成零關税,有一個階段性和趨勢性。比如日本跟歐洲的貿易談判,日本對歐洲的貨物,有86%的品種實施零關税,但還有14%的品種,用15年時間,逐步歸零。也就是說它有一個階段性、趨勢性,15年為零。

第二,還有一個概念,就是說15年以後,最终一萬個商品裏面,可能會有9500個商品變成完全零關税,但還有500個,哪怕是100年以後,還是有5%、6%的關税。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就是利用“三零”原則中的階段性、趨勢性和某種靈活性,變成國家和國家之間談判,你爭我奪、互相較量的一種籌碼,我同意你這兩點,你同意我那兩點,最後貿易簽定了,大家遵守貿易協定。

還有,“三零”的確實是要實驗的。為什麼三中全會的報告在講到FTA的時候,後面講了推出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等等。因為自由貿易實驗區的神聖任務就是對全球的FTA貿易協定中的“三零”原則進行先行試驗,就是要去做零壁壘裡面的那8種投資環境。成功了,别人去推廣就有底了,國家跟國外簽訂“三零”原則的貿易協定就有底了,就等於可移植可推廣到全國。因為FTA只要一簽,就不是國家一部分的簽協議,而是整個國家的。

我們現在有許多自貿區,連“三零”概念都没聽到過,也没想過自貿實驗區和國際上的双邊自貿協定是什麼關系?可以到網上搜一下,看各地自貿區在幹什麼?一個自貿區120平方公里,往往在城郊結合部,“征地動遷,集中移頻”,實際上在造新城,没有三年見不到影子的。

**不能再囿於“出口是賺、進口是虧”的錯誤思维,只要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國際貿易,都是双赢、多赢的。這也是貿易平衡的根本動力所在。

農業補貼已經是中國政府裁政支出中僅次於軍費,負担極重。經過補貼,國產大豆仍比美國大豆的價格貴三分之一。通過進口替代不僅可以減少裁政負担,還能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產品價格,釋放更多的消費力。除了少數特殊利益集團,符合市場規律的進口替代對各方都有利,何樂而不為呢?



































全球化、自由化的跌宕起伏

全球化、自由化的跌宕起伏

理想豐滿的全球化自由化VS 現實很骨感的國家民族主義--民粹

1910年,英國人諾曼·安吉爾寫了《大幻覺》(The Great Illusion)一書,受到瘋狂的追捧。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濃縮為一段話:由於全球化,國家之間在經濟上已經變得相互依存,戰爭行為已經變得“無利可圖”,即使對於勝利國來說也得不償失,因為通過戰爭掠奪的有限戰利品和領土,遠遠無法抵消商貿信用的毀滅。換句話說:全球化抑制了戰爭,助長了和平。

觀點新穎,文筆優美,《大幻覺》一時洛陽紙貴,售出了近200萬冊,並被翻譯成15種以上的語言。一時'全球化是"懷著對文明人未來的最光明的承諾”;使“戰爭變得越來越困難和不可能”的呼聲響徹,迴繞世界。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四年後,薩拉熱窩的兩顆子彈把諾曼•安吉爾的“大幻覺”碾壓至粉碎。

不過,一戰並沒有讓諾曼•安吉爾聲名掃地,畢竟這場戰爭既證偽了他的觀點,也證實了他的觀點。因為一戰直接造成了3000萬人的傷亡,並間接引發1918年大流感,各參戰國都損失慘重(美國除外),所以安吉爾講的“即使對勝利者,戰爭也是得不償失”,並不算錯。

到了1930年,《大幻覺》已出版到了第六版,安吉爾繼續受到全球讀者的追捧。1934年,他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五年之後,納粹德國閃擊波蘭,再次讓他的理論陷入被打臉的尷尬窘境,“全球化阻止戰爭”這種觀點被徹底證偽。

諾曼•安吉爾於1967年去世,但他當年犯的錯誤,現在仍然有人在犯。典型人物就《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他曾經別出心裁地提出一個著名的“金拱門防衝突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兩個擁有麥當勞的國家都不可能彼此開戰。

核心觀點就是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到擁有足夠多的中產階級,以至於能夠支撐麥當勞遍地開花時,它就變成了一個“麥當勞國家”。兩個“麥當勞國家”通常都會通過全球化建立起緊密的經濟連接,一起吃炸雞喝可樂,怎麼會對打仗感興趣?

但麥當勞沒有阻止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沒有阻止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戰爭,更沒能阻止歐洲一浪高過一浪的民粹呼聲。2015年,未來“逆全球化”的旗手川普尚在酣戰希拉里時,英國《金融時報》就發表了一篇《金拱門理論的終結》,毫不留情的打臉弗里德曼。

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新自由主義的終結與歷史的新生》中,含蓄地指出:全球化是過去四十年精英們營造出來的騙局,而“我們正在經歷這一巨大騙局的政治後果:懷疑精英,懷疑新自由主義,懷疑促成這一切的、被金錢腐蝕的政治制度。”

斯蒂格利茨這段總結,其實就是川普當政四年的社會底色,發達國家底層民眾對全球化的敵意是明擺著的。但在川普下台的日子,又有" 磚家 "重走諾曼·安吉爾和托馬斯·弗里德曼的路線,充滿幻覺地站出來高喊:拜登上台,全球化歸來!

【1852年11月,四艘軍艦從美國弗吉尼亞駛入大西洋,在次年7月抵達日本江戶附近的浦賀。為了防止在遠洋中生鏽,四艘大船都抹上了黑色柏油,帶著蒸汽機的滾滾黑煙。“黑船”靠岸當晚,江戶城一片混亂。

為了傳達美國人民的友善,海軍准將馬休·佩里命令軍艦在幕府家門口連放了73響空砲,把重病中的幕府的12代將軍德川家慶嚇得不輕。面對“開國通商”的要求,群龍無首的幕府不敢答應。佩里留下一句“蒸汽船從美國開到日本只需要18天”,便離開江戶,十天後,德川家慶病逝。

1854年2月,佩里率領九艘軍艦捲土重來,兵不血刃地達成了《日美親善條約》,被日本後世視為現代化的開端。如今,在條約簽訂地點靜岡縣,每年都會舉辦一個“黑船節”,當地居民會身著傳統服飾,邀請美國駐軍一起聯歡,畫面感人,真可謂軍民魚水情,日美一家親。】

貿易全球化---商業資本主義

古典經濟學“最後的偉大代表”李嘉圖通過比較優勢理論,為自由貿易學說補上最後一塊理論拼圖。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迫切需要為本土過剩產能尋找市場。第一波全球化隨之拉開大幕,哈佛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 Ferguson)寫道:【大英帝國將秩序帶給了沒有法制的社會】。

但事實是,如果英國人覺得有人對自由貿易不夠敬畏,他們會用堅船利炮開出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1838年,英國強迫奧斯曼土耳其簽訂了一個“關稅不能高於5%”的條約。兩年後,英國又用鴉片戰爭撬開了清王朝的國門,《南京條約》凡十三款,最被看重的是關稅“協定”和五口開埠。( 關稅也不得高於 5% )

“關稅”是第一次全球化的關鍵詞。19世紀前,農業社會的地主階層一直倡導貿易保護以維持農產品價格,但工業革命後崛起的資產階級希望廢除關稅,一方面為產品廣開銷路,一方面降低工人的生活成本。革命導師馬克思後來補刀說:生活成本降低了,資本家就可以給工人付更低的工資。( 注一)

英國一邊“說服”亞洲國家打開國門,一邊廢除了代表關稅壁壘的《穀物進口稅法》,商業貿易突飛猛進,經濟產能劇增,讓歐洲大陸的統治者們羨慕不已。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一度向英國議員抱怨:我也想在法國推動這樣的改革,但法國人不喜歡改革,他們喜歡鬧革命。”

1860年,英法兩國簽訂了著名的《科布登條約》,英國以降低法國烈酒關稅為條件,換來了法國降低英國工業品關稅,這種互相讓步至今都是國家間貿易談判的模板。條約的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創舉是“最惠國待遇條款”,歐洲國家紛紛效仿英法達成類似的協議,一張真正的全球化貿易網交織而成。

19世紀70年代,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等歐洲主要國家的工業品平均關稅降到了個位數,是全球化前的幾分之一,歐洲的平均工資幾乎翻了一番。經濟學大師凱恩斯(John Keynes)日後深情的回憶道:“這是人類進步中多麼不同尋常的一幕……倫敦的居民可以一邊在床上啜著早茶,一邊通過電話訂購全世界各種各樣的產品……可以自由地將他的財富投資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而不會擔心投資果實會被別人剝奪。”

但在短暫的繁榮之後,歐洲大陸國家發現事情有點不太對勁,物美價廉的英國工業品削弱了本國工業的競爭力,美洲大陸的廉價農產品摧垮了本國的農業。得益於太平洋鐵路建設,美國的農產品經由鐵路和貨輪運抵歐洲,都比歐洲本地的糧食便宜。

1887年,在容克地主的壓力下,俾斯麥將德國黑麥進口關稅從8%提高到47%,法國緊隨其後提高關稅。到一戰前,全歐洲幾乎只剩下了英國人在為自由貿易搖旗吶喊,正如英國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的表態,“英國的貿易順差那麼大,自由貿易更有利於國家發展”。-----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是,貿易順差國能在自由貿易中攫取更多好處。作為全球工業生產力最強的國家,英國應當說服全世界的國家降低關稅,使之稱為英國工業品的傾銷地。

但被自由貿易洗了腦的國家就沒那麼幸運了:1900年,挨餓的意大利農民湧向米蘭請願,意大利國王翁貝託一世拉出加農炮予以果斷回擊,釀成死傷千餘的貝卡里斯大屠殺。早年移民美國的無政府主義者布雷西(Gaetano Bresci)聽說後,千里迢迢趕回祖國,賞了翁貝託一世四顆子彈。

那個年代,王公貴族人頭落地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當斐迪南大公倒在薩拉熱窩街頭時,沒人會覺得接下來要打仗。除了懸殊的貧富差距和熊熊燃燒的民族主義,【德國工業依靠貿易保護迅速崛起】,開始對早已瓜分殆盡的殖民地市場躍躍欲試,讓英國感受到了威脅。

縱觀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的種種變局,歷史的劇本早在英國撬開全球市場大門時就已寫好:賣不出穀物的農民,買不起小麥的工人和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們是全球化創造了的失敗者,也加速了國運起落,國家慾望裹挾失敗者的憎恨,在1914年的薩拉熱窩扣動了板機。

最終,兩次大戰成為了日不落帝國走向衰落的導火索,美國從歐洲手中接過權柄。正如愛德華·格雷爵士在戰爭前夕準確的預言:“歐洲各處明燈正在熄滅;在有生之年,我們也許看不到它再次點亮了。”

1944年6月6日,288萬盟軍部隊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登陸,從海陸空三面衝擊納粹德國精心佈局的大西洋防線。隨著戰爭局勢日趨明朗,勝利者們開始精心謀劃戰後的世界格局。

諾曼底戰役打響25天后,美國東北部的布雷頓森林公園湧入了來自44個國家的730名西裝革履的政經人士,既有摩根家族的第四代血脈,時任美國財政部長小亨利·摩根,也有胡適、孔祥熙這樣的東方面孔。不過會議上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1919年,凱恩斯曾作為英國代表出席處理一戰分贓的巴黎和會,主張對德寬容,減少賠款要求。但最終的結果是德國付出了巨額賠款並交出了自己的煤礦產地。會議結束後,凱恩斯在《凡爾賽合約的經濟後果》中,將巴黎和會稱為“迦太基式的和平”,並預言德國將捲土重來,一語成讖。

一戰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凱恩斯的經濟主張從自由主義轉向政府乾預,並在大蕭條中的美國被奉若圭臬,成為凱恩斯主義的最大試驗場。而當美英兩國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再次相遇時,聲名鵲起的凱恩斯自然備受關注,就連“凱恩斯勳爵站起來了、凱恩斯勳爵坐下了”都被媒體悉數記錄了下來。

然而,即使風光當如凱恩斯,也難抵談判桌下的實力差距。日不落帝國戴上了最大債務國的帽子,美國占據了全球40%的工業產值,64%的鋼鐵產量和超過70%的石油產量。在美國主導下,會議達成了兩個對世界影響深遠的結果:一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美元本位制;二是允許各國進行資本管制。

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凱恩斯一度提出,資本管制應當成為戰後體系的一個永久性特徵。一方面,兩次大戰讓歐洲元氣大傷,工業自給都成問題;另一方面,在冷戰構築的兩極世界中,資本全球化的外部環境早已消失殆盡。

在資本管制的大背景下,凱恩斯主義成為了全世界的答案。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和大規模的國有化代替了19世紀的降低關稅自由貿易。資本管制與國有化興起。

當年高舉自由開放大旗的英國,一邊在電力、鐵路等領域進行大規模國有化,一邊押注航空與計算機產業,追趕美國技術。70年代工黨掌權後,更是設立了一個名字聽起來很社會主義的“國家企業委員會(National Enterprise Board)”,擴大政府的產業投資。

戴高樂時期,法國也旗幟鮮明的祭出“進攻性保護主義”政策:國家為未來的領軍企業提供撥款,通過公共採購政策佔有市場份額,阻擋外國企業進入國內市場[2]。聽起來既不自由,也不市場。為了確保金融系統能夠給企業持續輸血,法蘭西銀行和四大商業銀行都被國有化,34家保險公司也被劃到政府名下。由於曾在二戰時公開和德國合作,著名的雷諾汽車被國有化時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創始人路易·雷諾(Louis Renault)得知消息後,當場心力衰竭去世。

因為資本管制的存在,儘管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但只能跟隨國際間的商品貿易流動。這種環境為東亞國家在二戰後的崛起創造了先決條件。( 索羅斯能在英國和東南亞呼風喚雨,也要慶幸自己晚生了20年。)

布雷頓森林體系在確立時,其實有一個隱含前提:作為當時全球最強大的工業國,美國向全球兜售著工業品。但隨著歐亞經濟的崛起,一方面,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使得美元流出,另一方面,美國國內民生與軍費開支也需要大把美元。

1965年,美國的黃金儲備佔比從二戰結束時的75%下降到了不足30%。日後的美聯儲主席沃爾克直言不諱:“我們的黃金斷貨了,我們別無選擇”。美國其實是有選擇的,他們可以在國內實施經濟緊縮政策,也可以選擇頂住全世界的壓力讓美元與黃金脫鉤。顯然,美國人會選擇後者。

1971年8月15日,尼克森總統在電視上發表了簡短的20分鐘演講,單方面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美元正式與黃金脫鉤,西方世界一片嘩然。在隨後幾個月的G10國家會議上,時任美國財政部長小約翰·康納利拋出了一句話 :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

尼克森的講話終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時代,一個國際貿易籠罩在冷戰鐵幕下的時代,一個資本流動讓位給本國發展的時代。【新自由主義的時代拉開大幕,自由市場不再是一種經濟學說,而是一種宗教信仰、一種意識形態、一種原教旨主義】。因應美國需要,資本自由化、全球化興起。

生產全球化---產業資本主義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適逢1973年石油危機,翻番的油價和無錨的貨幣為歐美的石油消費國輸入了大幅通脹,經濟發展卻因第三次技術革命結束而偃旗息鼓,歐美陷入了十個凱恩斯也調控不動的長期滯脹。

1981年,雷根和柴契爾夫人這兩位“資本主義陣營最親密的戰友”攜手換教材,開始全面擁抱新自由主義。雷根在美國一邊打壓工會一邊降低大企業稅收;柴契爾夫人在英國廢除了施行40年的外匯管制,允許外資購買英國上市企業。

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走出了5年3倍的大牛市,倫敦再次躋身全球金融中心,資本市場欣欣向榮。

1989年,世界銀行、IMF和美國財政部齊聚華盛頓,一方面是總結復盤自由主義成功經驗,另一方面是給前來聽講的拉美國家領導幹部做培訓,把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複製到拉美,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拉美當時是個爛攤子,生產連年倒退、通貨膨脹高企、進出口萎靡不振,還欠了歐美國家一屁股債。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布雷迪眼看著巨額債權就要爛在手裡,提出拉美債務不能再靠借新還舊,要從經濟源頭解決衰退問題,於是就有了拉美官員進京學習一幕。

最終,由曾在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學家的約翰·威廉姆森執筆,將先進經驗總結為《華盛頓共識》,系統性的給拉美經濟改革開了幾個藥方:削減福利開支、金融與貿易自由化、國企私有化、取消外資流動門檻、取消政府對企業的管制。

不但教材親自寫,學費一分不收,歐美還對拉美國家的債務給予了20%-55%不等的本息減免。債務減免額最大的阿根廷走在了改革最前沿。時任總統梅內姆在國內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並推出《自由兌換法》將比索兌美元鎖定為1:1,放開對外支付管制。

1991年,阿根廷成功抑制通脹,經濟開始恢復增長,財政收支甚至在1993年出現盈餘。同樣向外資張開雙臂的亞洲四小虎,人均收入數倍於當時的中國,泰國年均GDP增速接近於10%;土耳其出口額9年翻了5倍,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上升。新自由主義勾勒了一副欣欣向榮的藍圖,直到1997年。

隨著金融風暴在亞洲登陸,隨後蔓延到俄羅斯、拉美和土耳其。1999年初,還在自由化改革的巴西突然傳出債務違約信號,外資踩踏式出逃,巴西里亞爾兌美元在短短十天內貶值了23%。

1999年12月,世貿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西雅圖召開,近五萬高舉反全球化口號的示威者聚集在會議場地周圍,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等重量級人物都被堵在路上。警方一度掏出催淚彈和胡椒噴霧驅趕示威者,這場會議日後也被稱作“催淚彈部長級會議”。

示威並沒有解決問題,巴西崩盤後,市場開始質疑阿根廷比索估值過高,質疑政府償債能力,嗅到危險信號的外資帶著巨額利潤迅速離場。2001年12月20日,阿根廷總統德拉魯阿和經濟部長卡瓦諾引咎辭職,緊接著,阿根廷上演了一場11天連換4任總統的國家級行為藝術。

華盛頓共識的初衷是讓本來各自為營的新興市場拆除堡壘,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然而跨國資本流動的本質,是尋找稅收、成本與政策的窪地,當窪地填平、資金撤退時,融為一體的全球市場火燒連營便不可避免。

MIT教授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一度找出了1800年以來所有重要的銀行危機,發現它們幾乎與資本流動的軌跡完全重疊。他在著作中指出,幾乎所有現代金融危機都是國際性的,一有風吹草動,狂躁、恐慌和暴跌就會接踵而至。

同樣受傷的還有發達國家的底層居民,儘管他們享受了來自亞洲價格低廉的商品,但代價卻是收入增長的停滯: 自裡根時代,美國中產階級的工資就開始原地踏步,中低端製造業更是塌方式崩盤。進口鞋在美國鞋類市場上佔比由22%飆升至76%,2/3的製鞋廠因此倒閉 。

自1980年代,美國工薪階層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幾乎沒有變化。1978年,一個美國工人的收入為4.8萬美元,2013年,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收入為5.19萬美元。同一時期,企業高管的收入增長了兩倍有餘,這還不算股票套現的收入。

英國《觀察家報》曾發表過一篇《不要為我們失去的工廠哭泣》的文章,核心含義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英國資本家把工廠開到了中國,中國工人賺到了錢,英國政府獲得了稅收,資本家享受了股票增值,那麼誰吃虧了呢?

從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誠如周行長所言,“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金融危機屢屢發生且愈演愈烈來看,全世界為現行貨幣體系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超出從中的收益”。

互聯網金融資本主義興起

三十年來,全球化彷彿聖旨般刻在人類文明的製高點。經濟學本科生在國際貿易學上的第一課便是,降低關稅能減少“無謂損失(Dead Weight Loss)”,這也是自由貿易者令人無法辯駁的理論依據。

但土耳其學者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後來做了一個非常震撼的研究:如果美國把關稅降到零,實現完全自由化,那麼每收復1美元的無謂損失,就要對50美元的財富進行重新分配。

你以為是張三分到了31美元,李四分到了10美元,王五分到了10美元。其實是張三賺走了全部的51美元,李四和王五被搶走了50美元。

從19世紀的貿易全球化,到二戰後的凱恩斯時代,從70年代末跨國資本主導的“超級全球化”,再到全球化邊打邊撤,脫鉤之聲愈演愈烈的今天。過去一百年裡,全球化的進退猶如晃動的鐘擺,總是以短暫的繁榮和美好的憧憬開始,再被懸殊的貧富差距和沸騰的民粹終結。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丹尼·羅德里克出版了《全球化走得太遠了嗎》一書,被彭博商業周刊稱為“十年間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之一”。他在書中稱,由跨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加劇了產業優勢國家與後發國家間的差距,對於工業體係不完善的國家來說,自由市場反而是一種威脅。

2011年,羅德里克又在新書《全球化的悖論》中提出了一個“全球化不可能三角”悖論:【即國際規則、國家主權、民主制度三者無法共存】。

跨國資本希望以自由貿易的名義在全球暢通無阻,但開放的資本市場意味著本國政府的政策自主必須屈從於國際規則。放開關稅和資本管制帶來了貿易與投資的繁榮,也造成了產業鏈外流與貧富差距,而貿易壁壘看似保護了本國產業,但也把物美價廉的全球貿易擋在外面。

這個不可能三角,塑造了全球化的循環。

19世紀的貿易全球化犧牲了歐洲大陸的農民,摧毀了亞洲國家的民族工業。布雷頓森林體係時代,全球化的國際規則讓位給兩極對抗格局下的區域一體化。80年代至今,國際分工與全球產業鏈在東亞創造了奇蹟,為歐美國家帶去了物美價廉的商品,直到貧富差距被逐漸拉開。

曾擔任美國勞工部長的羅伯特·賴克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證明民主制度名存實亡:得到大部分富豪支持的提案有60%能通過,得不到的則無一通過;得到大部分普通人支持的提案只有30%能通過,而大部分普通人反對的提案呢?依然是30%——普通人充分享受了憲法賦予的投票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除此之外,倒也真有過選擇全球化與民主制度、放棄政策自主的構想,羅德里克稱之為“全球化治理”:既然民主手上是政府難以平衡資本與民眾的利益,那何不將政府權力上交,讓“更上層的上層建築”統一為所有人規劃福利呢?

歐盟正是這一構想的區域性縮影,各國政府將本國的貨幣自主權讓渡給歐元,放開邊境任由勞動力自由流動,但事實上,德國成為了歐盟最大的受益者,南歐國家則常年指責歐盟裁決偏頗,可見全球化治理之異想天開。

2017年4月,法國極右翼政黨領袖瑪麗娜·勒龐贏得第一輪總統大選,與馬克龍進入終局角逐。其競選主張是退出歐盟,驅逐移民,反全球化以及十分耳熟的“法國優先”。在勒龐口中,歐盟成為了“竊取民主的怪物”,她一度放言,“法國將由一位女人領導,要麼是我,要麼是默克爾。”

英國學者大衛·古德哈特(David Goodhart)在研究脫歐問題時,提出了一個“ Somewhere people ”和“ Anywhere people ”的概念。

稱之為“Anywhere people”的這幫人,往往生長於大都市,家境殷實、生活富足,受過大學教育,擁有國際化的視野,甚至國際化的資產配置。他們往往是全球化的創造者和受益者,可以去全國乃至全世界尋找新的機會。

而被稱為“Somewhere people”的人,則可能是蘇格蘭的農民或威斯康星州的汽車修理工,他們價值觀的塑造依賴於出生長大的土地,人生的起落榮辱寄託於當地的經濟發展。他們是全球化的被動接受者,有的人被動的成了受益者,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就成了產業鏈轉移的輸家。

過去三十年的“超級全球化”,帶來的問題除了貧富分化,也有Somewhere和Anywhere之間越來越深的隔閡、對立甚至衝突。正如瑪麗娜·勒龐當年競選時的口號:【劃分人群的界限已不是左與右,而是全球化人士和愛國者。】

作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紐約時報》曾對中國的發展模式有過一個高度的概括:“中國成功創造了自己的模式。它藉用了一些西方的想法,同時也拒絕了一些想法。它在必要時向世界開放,在適當的時機踩下剎車[8]”。用我們熟悉的一句話說,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身處全球化的中國創造了波瀾壯闊的中國奇蹟,但當勞動力人口迎來拐點,產業鏈轉移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時,這片廣袤的土地會不會也出現一條清晰的界限,一邊是Somewhere ,一邊是Anywhere?一定會,只是程度輕重,畢竟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太放任資本流動的無限性。馬雲的螞蟻金服被監管、打壓,就是說明。

另一個問題在於,雖然勒龐最終還是敗給了馬克龍,川普輸給了拜登。但奉行“巴西優先”的博索納羅支持率正逆風高漲,德國反移民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獲得了第三高的得票率。

川普入主白宮之時,荷蘭極右翼自由黨領導人維爾德斯(Geert Wilders)激動地表示:"昨天,一個新的美國。今天,一個新的歐洲!"而川普背後那7000萬張選票,必然會在將來創造一個更荒誕、更滑稽但更封閉、更民粹、更反全球化的世界。

所以可以肯定,未來能取代川普的,一定是一個覺得川普還不夠川普的哥們。

無獨有偶,川普也曾把“不可能三角”描述得頗為生動:我們的工人建設了美國奇觀,回報卻是徹徹底底的背叛。政客們積極推行全球化,將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財富和我們的工廠轉移到海外。那些給政治家捐款的金融精英們,在全球化中變得非常非常富有,而我也曾是其中一員。

執筆《華盛頓共識》的約翰·威廉姆森曾在報告中稱,新自由主義思想“秉承了亞當·斯密和李嘉圖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一脈相承”。但有意思的是,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大行其道時,美國恰恰是全球最大的貿易保護國。在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保護幼稚工業”理論的引領下,關稅一度是美國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而當冷戰落幕,中低端產業鏈開始向亞洲轉移,貿易保護和關稅壁壘似乎又成了某種原罪。

歸根結底,決定全球化與否的,很大程度上並非某種經濟學說,而是一種國家意志。只不過它被包裝進某種經濟理論,變成了一個看似普世的意識形態,甚至是黨同伐異的工具。

的確,所有全球化都可以說是上層建築,基礎的下層建築實際上是軍事海洋霸權。誰擁有海洋霸權誰就支持全球化,不論是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到熟知的英國與美國。尤其英國主導全球化時,美國是反全球化搞保護主義,以強化自己的工業實力。現今由於工業化的國家越來越多,技術差距縮小,也曾出現陸權國家如法國、德國與俄羅斯先後挑戰,結局是都輸了。

現在大體量的社會主義中國工業化逐漸壯大,工業製造能力幾乎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總和,海權擴張與運輸能力不斷強化,使美國過去依靠金融資本全球化掠奪收割他國資源財富的能力減弱、不足以再持續支撐海洋霸權的軍費開支與國內開銷,就想要逆全球化,搞雙邊談判、打貿易戰、科技戰、退出自己設計的全球化組織等,鑑之過往經驗,知道美國衰落了,中國正在大踏步的要取而代之。尤其是社會主義的底蘊,將可弱化資本主義全球化、資油畫的弊端。

注一 : 

自貿區如RCEP對各國的利好主要是三個方面:減稅、產業協作、簽證便利。

減關稅,印度就犯難了,印度如果把關稅減掉,大量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就會湧入印度,這對於印度本土脆弱的製造業來說就是降維打擊,到時候肯定會有大量的印度工人失業、社會動亂。只要印度本土製造業發展不起來,印度就不敢實行零關稅;想要零關稅,印度製造業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與中國競爭。

在上世紀90年代,國際貿易中70%都是成品貿易,說明各國相互採購的產品大多都在單個國家內部完成生產,所以那時候的全球化只是【貿易的全球化】。

而現如今,國際貿易中70%都是中間品貿易,中間品就是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這些,這說明現在國際貿易中的產品大多都是由多個國家共同完成生產的,那麼當下的全球化就是【生產的全球化】。

如三星把負責組裝的工廠雖然搬到了越南,但是這些工廠的上游供應商大部分仍然在中國,組裝需要的零部件通過卡車走陸路從兩廣地區運往越南,非常的方便快捷,運輸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

總之,以越南為代表的一些東盟國家的製造業,是依附在中國超大規模的供應鍊網絡之上的,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搶了中國製造業的飯碗,因為這些國家的規模太小了,小到根本建立不起獨立的產業政策,他們的產業政策只能隨著中國製造產業的調整而變動,以求共存共榮。

這些東南亞國家的製造業想要脫離開中國而獨立生存,就必須建立自己完備的工業體系,但這些小國的規模和體量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總之,當今的世界工廠不僅僅是中國,而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製造業集聚區。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中國特色;有信心;置之死地而後生;開腦洞;三體執劍人;間諜中心--香港

**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這幾十年的實際觀察,一般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1, 一黨專政,但也不排斥多黨監督、多黨參政議政。

2, 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主義的分配。

3, 市場經濟,必要時政府也涉入宏觀調控,以國家資本辦理基礎建設。

4, 公營事業與民營企業併重,不歧視、不偏廢。

5, 領導人的產生先以品格、績效評比選拔,層層篩選,最後提人大票選產生。

6, 走和平發展路線,堅持不戰、慎戰維護世界和平!

7, 循互利、雙贏的開放政策,建立人類生命共同體。


中國人對自己的科技研發要有信心

中日基礎科學研究指標 : 

1. 2017年自然科學指數( 頂級論文 ) : 名次---美國19579.02、中國9088.65、德國4363.57、英國3608.77、日本3053.47,中國是日本的3 倍。與2016年比,美國降1.4%,中國升13.3,從數值看中國追趕的速度極快,大趨是中國是前10名中唯一呈升值的國家。

2. 2017研究前沿( 一組論文頻繁被共同引用,就表示這裡存在一個研究前沿。彰顯國家貢獻度與影響度 ) : 名次---美國281.11,中國118.84、英國96.9、德國90.98...日本35.65 第12名,中國是日本的3.3 倍。美國仍獨強,中國與英德擠身次頂極的一流團隊。

3. 高引用研究者 : 全球3378人。美國1644;英國344;中國249;德國193;日本75中國是日本的3.3 倍。

中國科技研究進步驚人,主因就是研發投入的增加驚人。2000年中國研發投入與英法同列,略低於日、德;2008年,超越所有歐、日各主要國家,脫穎而出,2014年超越歐盟國家總合,現緊次於美國,差距不大,相信不數年就會超越美國。2017年,中國是日本的2.4倍。

那為什麼中國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遠低於日本,且質疑關於"日本失去20年"的說法,並拿出一堆日本科技成果來佐證日本是在蓄積力量。這樣說很類似先射箭再畫靶,並無意義。因為這句話是日本人自己先說的,且這20年的各項客觀指標都證明日本確實是在沉淪、失落。2017年日本GDP4.87萬億美元,1994年日本GDP就已經是4.91萬億美元,相比23年前還減少了,若論幣值,那少的就更多了。這不是失落嗎 !

同時,諾貝爾獎反應展現的是歷史的研究成就,而非當下的成就。從上述趨勢可大膽預測,中國人拿貝爾獎人數將會在某一年開始井噴。 全世界都說中國的科研在飛速進步,只有中國人自己在懷疑。中國人要對自己有信心。

其實,日本根本不是中國主要關注的對象,中國只關注美國。


**置之死地而後生

美國對中興、華為、微信、字節跳動等公司的明搶暗奪,都有一個同樣的背景,那就是這些企業在某些技術上已經領先於美國同行。美國人希望佔據高技術的有利地位,通過專利技術收廢、通過製定標準收費、通過技術轉讓收費,永遠處在價值鏈條的頂端。所以他們才會明火執仗、氣急敗壞、不顧體統地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長臂管轄在過去似乎無往不利,現在感覺踢到鐵板,憤怒呀 !

9月30日CNBC報導,堅持免費多年的谷歌宣布,安卓開發者必須在2021年9月30日使用GooglePlay支付系統,跟蘋果税一樣,都是抽取30%( 在大陸,蘋果稅被微信支付、支付寶威脅進用而強迫停止 )。對比佔據智能手機市場20%份額的蘋果IOS,每年能提供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入,擁有80%市場的安卓系統為谷歌帶來的安卓税,至少會比肩蘋果。會得逞嗎 !? 有了蘋國失敗的前例,相信在中國很難,同時此舉恰恰給不收費的鴻蒙系統2.0開了大綠燈。 

姆努钦提出的更具體要求是:TikTok的所有代碼都需要在美國,Oracle要負責重建(rebuild)和審查(sanitize)代碼,確保在Oracle的雲上安全,以及,滿足所有來自美國政府的其他條件。若否,TikTok在美國最終將被關閉。

據路透監管機構已提交給國務院院審核。關於是否要展開正式調查,最快可能於10月做出決定。

美國似乎正在把中國逼成一個可能無法戰勝的對手!例如抖音,最壞的結果是美國關閉TikTok,全球(除美國外)可以繼續刷抖音、TikTok,TikTok的投資人(大量美資)遭受嚴重損失,頭條失去美國市場。誰不怕失去,誰就佔據優勢。光腳不怕穿鞋的 !


**這個開腦洞的題目,出得很好 !

9月26日下午,「中國銀行考試」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據一位考生反映,今天她參加了中國銀行的筆試,40鐘內要完成英語30道單選和5篇長閱讀,每個閱讀5個選擇,

「然後還有三層矩陣、粒子的靜態能源公式、不定積分、高等數學、太陽系天體運動原理、原子什麼量子數、什麼洛朗級數展示、計算機題、線代,就差醫學沒考了。」太恐怖了 ! 說這是院士級人員的檢測標準。的確,這個出題範圍太寬泛且跳躍性很強,會讓你開腦洞,有些可能聽也沒聽過。

可是換一個角度想,現代社會不是靜態經濟時代,是資本主導的經濟,而銀行恰好是創造資本、管理資本的企業,若能只靠傳統財報分析、會計審計...的狹隘範疇能力,除非是做一輩子的出納或櫃台員,如何能應對資本主導的科技、新能源、航空航太,海洋地質、遊戲產業...新產業評估做風投融資、審核貸款 !?只讀教科書的人或學霸,未必適合離開校園溫室去職場廝殺,而我們的教育就只能培養這些平庸之才。沒有無用的,只有沒學到的學問。

要我來出題,可能要求考生畫一張世界地圖,標明個氣候帶的緯度、國際換日線...、問當下哪些地方正在發生戰爭,並稍作評論、為什麼月球另一面永遠見不到光、拉格朗日點是什麼、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社會職場考試沒有範圍,其實考題難,超出每一個人得知識存量,對一般考生往往佔有優勢,對只讀教科書的人就慘了。多元廣泛學習才是致勝法寶 !


**1933年,上海《東方雜誌》征集不同階層的中國人的夢想。

中央監察委員柳亞子的夢想是:“全世界成微一個大聯邦,没有金錢,没有鐵血,没有家庭,没有監獄,也没有宗教,大家各盡所能,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活脫脫的烏托邦理想。

教育家葉聖陶的夢想是:“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工作,凡吃的飯不是什麼人的膏血,凡做的工作絕不只為了填飽一兩個人的肚皮。”很實際但不夠前瞻。

開明書店編譯所所長夏丏尊比較悲觀,他說:“我夢見未來的中國捐税名目繁多,聯撒屁都要交税;我夢見中國四萬萬人都在打麻將;我夢見中國人都在用外國貨,中國的工廠不冒烟......” 怎麼會這樣 !?

歷史上的中國很偉大。

我們的祖先很早發明了二進制、十進制、車輪、算盤、割圓術、鑄鐵術、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药.......我們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和制度,建立了一個穩定强大的東亞超級帝國。

但是一千多年後,在資本主義殖民時代,我們落後了,成了愚昧、野蠻的象徵,成了被嘲諷的對象。我們曾經引以為豪的文化、章典、制度,似乎都成了不合時宜的笑話。因為我們對發明物總是淺嚐即止,缺乏在直線深入的探索而原地踏步。


**也是居安思危

沒讀過"三體"一書,請不要看。也看不懂 !

羅輯手握“劍柄”,用“引力波廣播”標記高文明三體人的老家星圖位置,直接威脅三體人的本土,逼迫三體艦隊返航,成功建立了“威懾和平”。【理解的核威懾恐怖和平差可比擬。】

但是就在地球承平日久,一切欣欣向榮的時候,忘記了三體人的目的---佔領地球。人類反而却對羅輯產生了恐懼,担心他權力太大,不可控,一個老人居然可以靠一己之力威懾兩個世界數十億生靈,太可怕。於是人類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了一位温柔、慈祥、博愛的女性程心,去取代羅輯。

眾所周知,三體人分析過,羅輯的威懾力,有95%,而程心的威懾力,只有10%。既然羅輯的威懾力更大,那麼為什麼人類要抛棄羅輯,選擇程心?因為跟著羅輯,是生於憂患而不輕鬆啊。一般人只想過輕鬆、快樂、小確幸的生活,有錯麼?在敵人眼中看來太錯了,也太對了 !

在公眾眼中,最理想的執劍人是這樣的:他能讓三體世界害怕,同時却要讓自己,也就是吃瓜群眾不害怕。這樣的人當然不存在,所以他們就傾向於讓自己不害怕的。靠人多,選一個在他們眼中形象美好的女人。比孩子們還天真,看事情只會看表面……現在他們都認為事情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宇宙大同就要到來了,所以威懾越來越不重要,執劍的手應該穩當一些。

程心一接過了劍柄,瞬間又驚慌失措扔在了地上,壓力太重了,她害怕了,小白兔真的面對三體大野狼了。三體人的"水滴'立刻就來了,摧毁了所有“引力波發射器”,把70億地球人趕到了澳大利亞島上,没有吃的,智子說:怎麼没吃的?你們都是彼此的食物啊!随便吃啊!”

人類完了,失去了所有家園,自相殘殺,還要接受“三體帶路黨"的殘酷統治,羅輯還活著,這個威懾了三體半個世紀的老人,這個建立了半個世紀和平的老人,眼睜睜看著"安全"被葬送,帶領著最後的地球抵抗軍,在深山大川里,打最後的游擊戰,如星星點點的野火,孤獨而驕傲......


**G20開過了,西方國家更注重經濟,5萬億穩經濟,對防疫没有更積極的表現,這讓中國看透了西方國家的真實態度和能力,進行了加强自我保護措施。一是保護國民安全,大幅度减少入境人員;二是保護國民資產,強化內循環,減緩貿易,減少實物出口。

為什麼呢?

當一國疫情爆發而長期得不到有效防治時,該國人員隔離、生產停滯、迅速消耗存量物資,又拼命降息、印鈔進行所謂經濟刺激,實際上是用紙幣掠奪實務資產,當社會上存量商品實物極度匱乏實,通脹爆發,紙幣賤如衛生紙,雷同幂幣。如果是國際貨幣,則掠奪的是其它生產國的實物資產。生產國換取的外匯在發行幣所在國是没有購買價值的,因為疫情,吃穿住行娛樂遊都無法實現,零利率還不斷貶值,持幣者大虧。累似歐元、美元、英鎊、瑞元,都是這樣的貨幣,逐漸幂幣化。

所以,中國明白了,哪國疫情不治,哪國貨幣幂幣化,中國不應再拿商品實物去換幂幣一樣的外匯。高築牆,廣積糧,自我内循環,保證財富不流失,等待以物易物或者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這一個月之内,增發1.9萬億美元,歐盟也是,日元也是。全世界都在印錢度過危機,人民幣何去何從很重要。跟的話,通貨膨脹,苦果自己吃,不跟的話,等娛人民幣在抵消其他貨幣的通脹,損失還是自己的。所以中國現在玩的很絕,不降息,但是,人民幣双邊結算。買我的東西,要麼拿實物,要麼拿人民幣,美元我不要……中國有高人啊!

人民幣國際化喊了10年,成效不彰,主因是不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所致,英美太會玩金融遊戲,不能不防。所以大陸和許多國家簽訂兩國貨幣互相結算清單制度,由於大陸是絕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輸出大於輸入,如此人民幣自然就流出,成為他國貨幣儲備。相對也減少了美元在市場上流通的速度與份額佔比,隱性的打擊了美元霸權。

近日有好幾家貨幣機構把中國國債納入指數,表示外資會買大陸國債來輸出資金。大陸經濟相對他國是唯一增長的國家,站著不動就是進步,別國都在衰退,利息不降,也會吸引物資把人民幣當成避險資金而大量流入,熱錢氾濫,也是大問題。如何把外資鎖在國內,避免操縱匯率來割國內韭菜,要好好思考。

大陸除了ㄧ方面在外買買買,買可增值的實體資性產、生產性資源外,再就是在內外同時大力推動大型基礎建設,消化國內產能過剩與輸出國內產業標準,圖長遠利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何鞏固自己的同時,還要積極抵制外來的負面影響,這是大國走向巔峰的艱苦路。


**香港是世界間諜中心

放眼全球,有“三大間諜之都”的說法,分别是香港、葡萄牙里斯本、摩洛哥卡薩布蘭加。又有“冷戰三大特務中心”的稱號,分别是中香港、德國柏林和土耳其伊斯坦堡。兼有“三大間諜之都”和“冷戰三大特務中心”兩大稱號的,只有香港一城而已。

早在20世纪初,香港就已經是英國的“遠東情報中心”,亦是遠東區域最重要的情報區。最得力的機構,當然是大名鼎鼎的軍情五處。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在香港警察内部設立了警務處“政治部”。名義上屬於香港警察系統,實際上却游離於警察部門,受軍情五處派遣。英國曾在小西灣等地设置監聽站,收集社會主義國家情報,這也是香港成為“冷戰三大特務中心”之一的原因。

1993年,香港回歸在即,香港警察“政治部”随即解散,但英國的情報機關並未關閉。香港回歸後,城裡的間諜依然十分活躍。

2005年,香港《東方日報》報道,打算用作新行政長官官邸及辦公室的禮賓府,在翻修整建實被發現,禮面遍布竊聽器。香港回歸前,禮賓府的所有竊聽器曾被撤底檢查清除一次。也就是說,最新發現的竊聽器材,是1997年後安裝的。

截至2020年10月1日,駐港外國機構共有63個總領事館,55個名譽領事館和6個官方任可代表機構。這些機構,身兼收集情報的任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數據顯示,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人數近1000人,規模甚至超過了普通的大使館。這裡面,就有大量中情局以及美國三軍的情報人員。2013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元斯諾登在香港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稱,美國中情局的香港分站就設在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内,裡面至少潛伏著15名特工。

台灣軍情單位早年也在香港設站,最多時曾有四個站,這些情報人員,以外交人員身份為掩護,從事情報工作。

情報是個大概念。科技、商業信息也算情報,比如日本在香港就側重於收集經濟、科技等方面的情報。所以說,很多研究機構、企業商號也是情報人員的藏身之所。

香港能够成為間諜中心,一靠情報足够多,二靠情報獲取相對容易。

香港位於東亞區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力量在此匯聚。情報人員在這裡收集情報,也在傳遞情報,還在生產情報。作為全球知名的自由港,香港交通便利,出入境管理寬鬆。憑藉著免簽或落地簽證政策,很多間諜可謂是來去自如。

香港商業發達,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高,跨國企業、海外公司及辦事處集聚,這也為情報機構披著商業外衣從事間諜活動提供了便利。

在香港搞情報,還有一個優勢:脱罪容易。

間諜行為當然是一種犯罪。即便是在美國,間諜罪可判死刑或终身監禁。所以,除了享有國際法賦予豁免權的外交人員以外,各方間諜人員,一般都會謹小慎微,以免露餡被捕,進而被判刑。

在香港,間諜就要輕鬆很多。因為,香港没有間諜罪,是全球不多的“間諜安全港”。香港没有與間諜罪有關的法律法規,只要不是刑事犯罪,就没有入獄的風險。如果真的涉及犯罪,英美等國家的間諜,也有很大幾率脱罪。

看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逃犯條例》。根據該條例,只有20個國家(地區)與香港簽署了引渡條約,大部分隸屬英美系國家,其中不包括大陸、台灣和澳門。如果英美間諜在香港被抓,可以直接引渡到英美。至於後面怎麼處理,就是英美自己說了算。這就為英美間諜活動開了個後門,讓他們更加有恃無恐。

香港回歸後,世界各國家、地區的情報系統紛紛離開香港。但随著中國的崛起,英美等國家的情報機構又擴大了在香港的情報力量,藉機向内地渗透。這不僅影響香港的安定,也危害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香港,何時才能告别“世界間諜中心”?

2013年5月20日至6月1日之間的某一天,斯諾登從夏威夷飛到了香港,由此踢爆轟動世界的“棱鏡門”事件。斯諾登後來解釋,他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地方之一,並以專業、寬容的法治環境聞名於世。

自由、寬容是香港的優勢,但自由不等於為所欲為,寬容不等於放任不管。好消息是,港版國安法,堵住了法律漏洞,改變了在港間諜行為的性質。香港間諜無罪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希望香港告别“世界間諜中心”,向陽而生。

美國未來對華的政策;脫歐--三面不是人;信息寡頭與傳統財閥誰主浮沉;

《美國未來的對華政策---對拜登政府的建議》

沉寂已久的美國精英派終於開始大幅度發聲了, 除了季辛吉在創新經濟論壇開幕式上說道:"兩國之間必須重新建立起溝通的渠道,否則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难。" 而且他認為,在當今國的軍事科技條件下,這場災難會變得"讓我們難以控制"。

最近美國第一智庫布鲁金斯學會發表了一個巨長的文件 : 《美國未來的對華政策---對拜登政府的建議》,内容對川普政府的政策進行了顛覆性改革,從鷹派一步到位轉到鴿派,而且其鴿的程度甚至超出預期。

美國智庫分為很多種,這一届川普政府大量使用了傳統基金會的人作為雇員,傳統基金會是傾向於共和黨的,而布鲁金斯學會就是傾向於民主黨的智庫。

政治是需要傳承的,老一輩的政客下去了,新一輩的政客上來,智庫在其中做了很好的穿針引線的工作。智庫定期會推一大批的研究員到美國政府任職,傳統基金會在川普執政期間,向川普政府推了至少66名基金会雇員担任行政管理職位,布鲁金斯學會也是。

再看布鲁金斯學會的資產組成,它的捐助者分别是: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哈欽斯家族基金會,摩根大通,樂高基金會,大衛·鲁斌斯坦等等,這些人在美國地位頗高。同時大批的離職官員也會在布鲁金斯學會發表文章,影響美國政策,形成一個双向聯動。

因此美國的部分智庫,尤其是像布鲁金斯學會這個級别的,對美國的政策是有很大影響力的。文章分為17個部分,分别是:

應對中國挑戰---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敵人。

避免與中國對抗的三個陷阱。

設計與中國打交道的新外交框架

與我們的歐洲盟國合作

制定在新冠疫情上和中國合作的新方法

重新啟動中美氣候合作

正確對待人權,一致性,耐心,多邊主義和樹立榜樣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基礎結構性改變

避免在中國南海衝突

在東南亞與中國競爭---經濟勢在必行

爭奪外圍

測試在朝鲜問題上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

減少中美觀系的風險,增加危機管理

制定與中國打交道的替代經濟戰略

制定多邊技术和網絡安全政策

解決中美數據安全問題

振興與中國的法律和治理合作

從大框架來看,拜登政府應該是以接觸為主,這也符合美國一貫的外交精神,在貿易摩擦以及中美之間足足鬧騰了四年,中國對美出口創新高,美國幾乎什麼都没得到,倒是群退了不少,除了减少美國影響力,讓世界各國看了笑話外,什麼都没有改變,川普的政策行不通,美國傳統上就是“打不過就加入”。

從框架來看,美國的主要目標不是像川普一樣進行激烈對抗,而是尋求“塑造”中國行為,用軟實力来影響中國的内政和外交,使之更符合美國的利益和美國的口味,為了達到這種效果,美國必須自身做一些改變,讓美國變得更有競爭力。

民主黨的戰略:“重塑中國行為”這是什麼意思。請注意,以下是布鲁金斯學會研究員的意思:

首先研究員承認,今天的中國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對手,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在國内而非國外,經濟增長是中國的最核心的利益,中國奉行的是防禦性的政策,其中大部分是“大國的正常政策”,例如國家统一,在國際機構中發揮領導作用,尋求成為全球技術的創新者,以及在西太平洋上和美國的競爭。

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會成為一個和美國匹敵的强國,美國的軍事優勢還在,盡管中國在地區範圍內對美國形成挑戰,但是在全球範圍内美國還是占據優勢。

在經濟方面,盡管GDP可能要超過美國,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均GDP還會遠遠落後於美國,因此中國必然是關注國内需求,這種關注會抑制中國的海外支出,例如一帶一路。

中國對外貿易,投資,以及基礎建設的對外輸出為中國帶來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貨幣領域想成為規則制定者則還需要很多年,目前中國缺乏獨立央行,貨幣和資本帳户的自由流通以及流通性很强的市場,因此美元目前不會受到威脅。

由於中國放棄了片面追求GDP增長,中國將會下大力氣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疾病問題等等方面下功夫,且需要建立一套包容很大的養老金制度和社會安全網,且由於中國生育率太低,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和税收產生很大的下行壓力。

另外中國的軟實力不够强,他國没有效仿中國制度的渴望,中國傳統上是以自我文化為中心的社會,不是多民族社會,中國對外關系是冷静,有計畫,有限,且交易性的,一般僅限於經濟上的互惠互利,中國周邊國家和中國關系經常出問題,即便是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也不是長久的。

由上得出判斷:没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會復製美蘇冷戰模式,中美可能會成為戰略競爭對手,但不是敵人,08年金融危機如果没有中美的合作,將會變成大蕭條,激進的脱鉤戰略不可行。

因此美國應當:

第一,在拜登上台頭幾個月,著重恢復和盟友之間的關系,恢復美國在道德和經濟上的領導地位,這在對中國打交道方面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不要急於進行對華進行高層會晤,應當在進行一些風向變化後才推進會晤,確保成功。

但是與歐洲合作不太容易,歐洲對華經濟依賴度高於美國,且歐美之間本身也是經濟競爭對手,歐洲對印太地區的關注不如美國,外加上川普執政四年後,歐洲對美國極度不信任,重建信任需要時間和嫻熟的外交手段,美國對此應當有耐心,製定一個優先清單,說服歐盟在對華問題上進行合作。美歐统一戰線會增加對華影響力。

美國應當立即重新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第二,重振國際體系,停止繼續玩指責遊戲,重新資助世衛組織,重振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重振美國和巴黎俱樂部的合作,重新就CPTPP進行談判,深化和越南之類的新興伙伴關系。

美國的軋洲戰略是為了防止的對霸權的出現,維持美國在太平洋的地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崛起中的中國利用經濟工具在該地區達成了外交目標,破壞了美國主導的安全秩序。(不論是亞太、還是印太,都需要落實在東南亞(東盟)的基礎抓點上,1115 RCEP正式簽約,美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很難落實。 )

美國應當任命一名基礎設施特使,专注於戰略性的經濟接觸,該組織應當包括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進出口銀行以及美國國務院的代表。

第三,對華合作方面。

美國和中國的軍事關系方面有時候過度投入,有時候切斷交流,有時候被利用成了槓桿,中美應當就軍事問題發出一致性信號以及軍事上的互惠性,因此必須 :

把中國海上民兵問題納入中美談判

空間和網絡問題應當作為優先事項

新興技術,從武器到基因編輯技術都應當展開高級别對話。

進行更加頻繁的接觸,尤其是在亞洲外的接觸,管控風險。

在國際機構問題上應當對華進行談判,如果中國加入巴黎俱樂部,那麼美國會赋予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裡面地位,如果中國加入世界銀行的發展援助委員會,則美國可以為中國在世界銀行的地位增加籌碼。( 巴黎俱樂部是一成立於1956年的國際性非正式組織,現時由全球最富裕的22個國家組成,專門為負債國和債權國提供債務安排,例如債務重組、債務寬減、甚至債務撤銷。如經過多番努力仍未能改善債務問題,負債國通常由國際貨幣基金轉介予巴黎俱樂部協助。)

在經濟問題上應當和中國合作,大部分經濟政策應當針對於貿易,投資,聯合研究和學生的交流開放,美國在勞動力,大學,知識產權保護,資本市場和移民流動性方面有巨大優勢,因此應當利用這種優勢繼續和中國談判經濟問題,督促中國繼續就WTO之前的承諾問題落實。

中美應當就司法問題進行高級别對話,在洗錢,販毒,恐怖主義,環境,工人權利,女權問題方面進行合作。

不只霍普斯金學會,當地時間11月16日,季辛吉再次公開發出警告,希望未來拜登政府迅速采取行動,恢復中美之間在川普任内被破壞的溝通渠道。如果不這麼做,两國之間的衝突可能會升級為軍事衝突。要放棄强硬的單邊主義對華政策,制定雙方領導人不會超越威脅的極限。選擇更具有差異性的方法。

東南亞是中國的後院,也是美國亞太或印太戰略的著力點,失去東南亞,美國的對華圍堵就破功。因此彭博社總編輯米思偉問:“人們談到拜登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建立‘民主國家聯盟’,其中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日本和韓國。這是你所說的建立框架的其中一個可能性嗎?”

李顯龍回答:“我們都希望與美國合作,希望與其他蓬勃發展的經濟體合作。我們也希望促進區域合作。我想没有多少國家愿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没有中國的聯盟。我想這不僅是新加坡和亞洲國家,即使在歐洲,也有一些國家希望與中國做生意。例如,歐盟正嘗試與中國簽訂投資協議。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覺得這樣更好。”

拜登的"民主聯盟",新加坡李顯龍明白的說,其實我很懷疑,到底有幾個國家是所謂的"民主"國家,中東所有國家是嗎? 新加坡是嗎 ? 東盟10國哪一個是 ?日本是嗎? 別騙人了。最後的民主定義就變成有選舉就是民主。對了,先看看美國這次民主集一切弊端選舉的醜惡鬧劇。

不諱言,美國精英對華判斷在很多方面是精準的,尤其是一些最基礎的判斷,例如中國是内向型國家,對外拓展權力欲望不强,中國很多動作,例如南海問題,是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而已,美國現在必須學會和一個與自己差不多塊頭的國家打交道,並且學會分享權力。

這份戰略制定的不錯,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行為塑造”戰略制定的很切合實際。但是這份戰略最終實現的難度恰恰不在中國,而是在美國自身,7400萬人投了川普,現在美國外交政策180度轉彎,那7400萬人同意不同意?

且歐洲内部現在已經形成了一股極强的“獨立思潮”,以法國為最,前段時間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鲍爾發表《歐洲依然需要美國》的文章,被法國馬克龍痛批,完全不能接受。

在再說明了精英派對於目前的現實是非常了解的:很多問題不是國際問題,也不是中國問題,而是美國自身出了問題,是美國自身的問題導致今天美國的窘境。

只是這些精英派第一個鬥爭的對象,恐怕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國内的民粹部分,它的這些戰略能否實行,其難度不在於中國同意不同意,而是以川普為首的這幫共和黨人的配合與否。


**川普風格將烏雲散去,拜登的民主黨風格將會再起。

川普政府接受老狐狸季辛吉建議,一直想推動聯俄制華策略,民主黨則更加反俄,尤其是民主黨認為是俄羅斯在2016年干涉了美國大選才導致希拉蕊敗選,這各梁子已經结得很深了。而且,民主黨認為要想搞掉中國,得先打倒俄羅斯,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邏輯。所以,拜登對俄羅斯的態度會比川普時期更加敵視,拜登政府不太可能選擇聯俄制華。

拜登入主白宫後誰會最先倒霉?竟然是英國首相約翰遜!

和川普共和黨政府不同,民主黨政府是反對英國脱歐的,2016年時任總統奥巴馬甚至專門飛到英國阻止英國脱歐。拜登宣布勝選,各各盟友在給他打祝賀電話時他態度上都很好,唯獨就警告了“最親密”盟友英國的首相鲍里斯·約翰遜。强調了英國脱歐過程中保護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的重要性,這暗示了英國脫歐可能帶來的緊張局勢。

英國脱歐,最初其實是一句“玩笑話”。當時的卡梅倫政府被法德為首的歐盟逼得不得不說出來的話。從2012年開始,德國和法國為了整合歐盟向一直不與歐盟深度融合英國下了“通牒”,要求英國做兩件事:

一是補齊英國21億歐元的歐盟預算“攤派費”,英國不能只享受歐盟的好處而不承担足够責任,在歐債危機問題上英國需要出力。

二是要求英國放棄英鎊使用歐元,這個要求没有明提,但有暗示,因為當時德法正在推棟收攏歐盟相關國家的財政權和金融權。

對這兩件事,英國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在這種情况下,卡梅倫就用了各策略,宣布英國要脱歐,要盡興脫歐“公投”,時間是2013年1月份。

脱歐“公投”這事本来是英國威脅歐盟的一種倒逼手段,然而,歐盟並未做退讓。僵到那了,卡梅淪政府不得不“假戲真做”,這才有了後來實質性的脱歐公投。卡梅倫沒把脱歐公投當回事,英國政府壓根不鼓勵大家投脱歐的票。他的想法是大家投各反對票,英國政府就坡下驢,這事就過去了。

決定脱歐的是另一批人,覺得不就是投票搞脱歐公投嘛,政客們天天搞反脱歐宣傳,我們就偏偏投支持脱歐。實質上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啥是脱歐,他們只是為了和别人不一樣而投票,僅僅是一種逆反心理。最終陰差陽錯,公投竟然真的通過脱歐議案。這下就尷尬了,弄假成真,首相卡梅倫羞愧難當,直接辭職了。

接著,特蕾莎·梅又真真假假的脱歐搞了3年。最初歐盟是想留住英國,雙方好好談談,各讓一步,少缴點“攤派費”也就過去了。但高傲的英國寸步不讓。歐盟一看,這事搞下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要跟風脱歐,於是由之前的“挽留”轉變為後來的把英國“踢”出歐盟。

特蕾莎·梅推進脱歐,英國這候的政策也發生變化,想通過脫歐與美國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而且,2017年川普上台支持英國脫歐,事演變到這一步就更尷尬了,特蕾莎·梅最後也無奈地下台了。

接著,英國上了各强硬的脱歐派---擁有美國籍的鮑里斯·約翰遜。英國才徹底確定脱歐倒向美國。明顯的表現就是不斷干涉中國内政,徹底與中國交惡。

2019年約翰遜能上台,就是因為英國認為川普2020年能連任。英國的打算是,借助川普的下一個四年任期徹底解決脱歐問題,然後與美國捆绑、融合。本來脱歐是向美國纳的投名狀。然而,又陰錯陽差,川普被幹掉了。反對脫歐的拜登政府上台,脱歐融美還能玩下去嗎?拜登警告英國再脱歐下去,他準備藉北愛問題向英國發飆。這事還怎麼搞?

繼續搞脱歐,美國不满意;不搞脱歐,難道再向歐盟下跪求饒嗎?而且,這邊把中國也得罪了,退路都没有了啊!

美國兩黨對歐盟的政治理念不同。共和黨想拆解歐盟,讓歐盟各國都單邊和美國建立緊密聯系,團結在美國周圍,替美國出錢、出人、出力為繫美國霸權,川普不斷打壓歐盟,要求分攤更多軍費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共和黨政府不想與俄羅斯為敵,所以不需要一個團結的歐盟來對付俄羅斯。

拜登民主黨政府責不同,他們需要一個相對團結的歐盟,要歐盟與俄羅斯對抗。所以,民主黨政府不想英國脱歐。有這樣的背景,鮑里斯·約翰遜怎麼辦?

卡梅倫時期,外交上是想穩住對美關系,開拓對關系,然後和毆盟進行博弈。2015年,習近平訪問英國,英國接代的規格比奥巴馬訪問英國還隆重。雙方確認這是中英關系的新起點,中英兩國將迎來“黄金10年”。對兩國關系未來是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啟持久、開放、共赢的黄金時代。

受後來英國脫歐假戲真做的影想,特蕾莎·梅時期中英雖然没有交惡,但離“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還有很遠的距離。到了鲍里斯·約翰遜時期,英國政府就徹底倒向反華了。

英國在外交上賴以支撑的三根支柱:美國、歐盟和中國没有一各關系好的,尤其是美國的不滿意,很可能導致鲍里斯·約翰遜的下台。英國三面不是人,煩惱頭痛呀。


**信息寡頭與傳統財閥,誰主浮沉 ? 

企業發展與競爭,本質就是降低不確定性。

科技爆炸與戰爭是最典型的兩大不確定性,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最直接指標。

前者,來了個新技術把老玩家幹趴,如數碼相機之於膠片相機,手機之於數碼相機。新技術往往意味著商業模式的根本改變,即使是巨頭也常常不能適應。

信息寡頭也是新型財閥,切規模更大,看FAAMG 的市值就說明一切。

拜登勝利是美國信息寡頭們製造出來的,這種勝利正在遭到美國傳統財閥的抵抗。從長遠來看,信息寡頭必將戰勝傳統財閥,這就是一個新技術時代對舊工業時代的降维打擊和徹底碾壓。本次美國大選視為信息寡頭對傳統財閥的一次“政變”。CNN、臉書和推特一類的新型美國信息寡頭在選舉期間的表現,堪稱是一場經典的“内部顏色革命”的操弄教科書。是非常非常值得中國相關國家部門學習的。

美國CNN、臉書、推特等信息寡頭們集體偽造了一個假的聯邦選舉委員會主席艾倫·温特勞布希表示,今年的選舉確實没有舞弊的證據。但她根本不是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主席。特雷.特瑞纳主席明確宣布:“在仍在計票的各州中,正在發生選舉欺詐行為。”但遺憾的是,他的聲明没有被媒體廣泛轉載,媒體廣泛轉載的是那位假主席的聲明。媒體急不可耐地架空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來自行宣布選舉結果,候選人也不會在没有得到聯邦選舉委員會官宣勝利之前自行發表勝選演說。

川普氣得没辦法跑去發推特結果還被耍了。不是被删,就是被打上“不實信息”的標籤。就連之前為了搶劫tiktok而討好川普的扎克伯格也下了黑手,在川普的每一條臉書下面都加上一條標注:“拜登赢得新一届美國大選!”

過往我們一直聽說,美國最講制度、最講契約、最講程序正義嗎?拜登背後的信息寡頭們這次可是一點都没講制度和程序正義。也難怪川普氣急敗壞地抨擊美國媒體正在試圖代替美國政府。如果按照美國憲法和選舉流程來看,拜登被媒體直接繞開政府宣布勝選、偽造聯邦選舉委員會發言人、自行發表勝選演說等行為都是違法、違憲、違規的。美國民主黨信息寡頭對美國制度的破壞,比川普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底是什麼逼得這些信息寡頭甚至不惜製造一個假的聯邦政府選舉委員會主席來炮製這種聳人聽聞的假新聞呢?他們如果真的没有做贼心虚、如果真的勝券在握的話,他們又急什麼呢?耐心等待清點選票,耐心等待官方確認不是更能打臉川普嗎?

推特和臉書認為川普說話没有證據所以需要限制、標注和删帖,但這詭異的邏輯在於,CNN、推特、臉書、google可以自己偽造一個假的選舉委員會主席來四處傳播而不被限制、不被標注、不被删帖,甚至不准辟謠,但却不允許川普發出反抗的聲音。這不是双標嗎?允許民主黨造謠,不許共和黨嗆聲。這種現實再一次告訴我們,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美國信息寡頭已經形成了架空美國政府,碾壓和降维打擊傳統財閥的實力。

共和黨是以軍工複合體和能源大亨違代表的傳統財閥,動輒可以決定全球能源和地區政局,可以說是抬手間翻雲覆雨,投足間翻江倒海,個個都是頂級大佬。在越來越發達信息網絡時代,這些傳統財閥大佬看起來是如此的可憐,被控制新媒體平台的民主黨信息寡頭們按在地上摩擦。因此不管最终是拜登上來還是川普再再翻盤,這一次的美國大選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都絕不僅僅一場戲,而是要從中看到趨勢,吸取經驗教訓。思考如何實現真正的文化復興和網絡强國。

大家都是民主黨信息寡頭壟斷下的被玩弄的受害者,誰也别說誰。很多人的政治光譜是在不知不覺中被牽引的,民主黨信息寡頭利用手中的絕對壟斷製造了一張大網,幾乎把網絡時政觀察家一網打盡,盡收囊中。從而進一步在全球輿論場加固“拜登勝選”的印象,並最終塑造起媒體的絕對權威,為下一屆全面代替美國政府官方渠道而夯實基礎。美國網絡信息寡頭,想要變身成為美國網絡政府。

臉書發行的Libra 數字貨幣,其目標就是要取代美元,甚至全世界的貨幣。


仁者壽;說成功;貧困的年輕一代;北大的10句話;

人生步入老年,該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氣。這個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過程和形式,即所谓的仁者之壽。然而,若鄭重其事,以至孜孜以求地關注起長壽的時候,十有八九為時已晚。

電視廣播,報刊網絡,街談巷議,道聽途說,高人全出來了!專家說,學者說,醫生說,禪師說……講動的,講靜的,講吃素的,講喝水的,講拍手的,講泡脚的,講打坐的,講打拳的,講游泳的,講爬山的,講戒酒的,講戒烟的……聽來聽去,仿佛越活越不會活了?說難聽些,他們也只是為稻糧謀罷了。

試問一下,這些說教者,他們自己長壽嗎?誰做過這些人的壽命統計,養生名家,營養醫師,瑜伽教練,運動健將……恐怕他們自身實踐和理論也未必統一。

長壽的條件,天好,地好,水好,人也好,如此奢侈,能自主嗎?

長壽的要素,遺傳,習慣,性格,心態,如此複雜,能優選嗎?

問問山村的老農吧?他們不懂養生,只求謀生;不懂健身,只愛勞動;不懂休閒,只慣安眠;不懂營養,不懂健身,但腰腿靈便;不懂旅游,但門外就是大自然……

問問百歲老人吧?他們大概連半套養生也講不出來。講出來也未必符合“標準"!他們反倒有愛喝酒的,常抽烟的,吃肥肉的,從不體檢的,很少洗澡的……而且,多是歷經艱難,不輟勞辛,一生粗衣疏食的人。

長壽就像幸福是個自我感覺,難有統一的客觀標準,或許也是個各得其所的,因人而異的自我感絕吧。别人的活法兒,只能欣賞不能照搬,跟風的模仿,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標,誤人不淺!

老年體徵的退行性變化,應該視為正常,何必當做病變?天天測血壓、量體重,形成負担,為此食寢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豈能抗,天下哪有長生不老的妙藥靈丹?

真善美,第一是真,有真才有善與美。素面朝天是自信的美;薄施粉黛,是自尊的美。

現代醫學科技發達,給人類防治疾病和減緩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敬畏生命。可過度的治療,得到的只是既無尊嚴又無意義的生命。

人生苦短。半百是短,百歲還是短。人生的來去,不過是幸運和遺憾的往復,不外是美好和煩惱的轉換。世間的美好多著呢,誰能享有完全?未来的精彩多著呢,誰能享有永遠……

老年之福,不再是占有、貪婪;這個福,也不由主觀的設計、策划。老來之福,在於随遇而安,及時行樂。恰到好處,缺了不可,過了便錯。

長壽的前提是能自理,是不麻煩、少麻煩别人。不然,則是孔子所言:長壽多辱了。“辱”就是失去了尊嚴。

優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體面地老去,那是物質的支撑。二者的内涵太講究了。我想,還是心平氣和從容地老去吧。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身上一定具備超出别人的長處;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也一定有其失敗的根源。曾國藩說過: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有志責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用現代話說,人没出息的三大根源就在於:没有目標,没有見識,没有恒心。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衔之馬,漂盪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01 . 沒有立志

梁啟超總結曾國藩之所以能有大成就,首先在於“立志自拔於流俗”。人一旦有了改變自己的決心,有了處低望高的志向,便能連自己的先天氣質都改變過來,仿佛脱胎換骨一般。

王陽明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對自己的老師說,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而不是什麼“中狀元榮耀家族”,正是自小就有遠大志向,才有後來的“心學宗师”王陽明。一個人的志向基本決定了人生成就的上限。

02 . 沒有見識

曾國藩曾說,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這里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也包括面對問題時的認知高度。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觀察和見識。因此,學會聆聽别人的觀點,就相當於在借别人的眼睛觀察世界,也包括審視自我,於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才是完善自我、事業進階的必由之路。

宋朝有一個叫鍾弱翁的龍圖閣直學士,書法一般,却自認為很好,還經常讓人把榜額上的字抹去,換成自己的。

一天,鍾弱翁看到一個寺廟閣樓的题匾上有“定惠之閣”四個大字,但是落款處的人名被灰塵掩蓋,看不太清。他又是一頓批駁,叫人把匾額摘下來,讓自己重新題字。

然而,擦去灰塵後靠近仔細一看,大家發現,落款赫然寫著顏真卿的名字。鍾弱翁頓時很尷尬,只好訕訕地說:這麼好的一副字,怎麼能不刻成石碑呢!

有人曾提出一種說法,人有四種任知種認知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95%的人是處在第一層。

自信與自負,知不足與足不知,正是優秀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區别之一。

《易經·謙卦》有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對萬事萬物,不管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懷一顆謙卑之心,才不會裹足不前、止步於成功。

03 . 没有恒心

《菜根譚》中言:“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要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一個人取得多大的成就,主要是看他在“恒久”這兩字上做到幾分。

《戰國策》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很多人開始的时候總是雄心壯志,宏圖遠大,可是随著時間的近行,慢慢的就没有了動力,没有了毅力,没有了決心,到最後草草了事。反觀成功之人,無一不是厚積薄發,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堅持,堅持,再堅持,直到最後成功的那一刻。

人生像是一場旅行,先要有志向、有目飆,在旅途中不斷增長閱歷與見識,靠著持之以恒的決心和毅力,才能跨越痛苦與平庸,到達常人無法到達的遠方。

*曾國藩到晚年曾言,不信書,信運氣。運氣具有偶然性。久歷宦場、戰場與洋務衝擊,似乎對他早年的說法有些許修正。具備了上述三項,不能保證成功,外來非自控的變數太多。但不具備這三項,運氣來了,也一定不能成功,陳勝吳廣起義前的笱富貴,勿相忘,稍有進展就全忘了;洪秀全的偶然與偏安也註定失敗;運氣差,生不逢時,經濟大環境不好,再努力工作還是貧困;運氣好,在風口上的豬也能飛起來富裕,說明了一切。


**年輕一代的貧窮,富裕一代的悲哀

年輕人的貧困化是一個全球現象,在主要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日本的“平成廢物”還未遠去,“令和猛男”已經流行。“猛男”是對“令和”一代沉迷於二次元“宅文化”的諷刺,比起平成低欲望一代的廢,令和更是缺乏社會生活的費宅。“宅經濟”的蓬勃,却是年輕一代經濟處境持續惡化的“惡之花”。

美國青年的境况也不比日本好,在儲蓄方面,情况也不樂觀,三分之二的年輕人没有養老儲蓄。

美國年輕人的經濟獨立性明顯下降。在新冠大流行之前,美國青年與父母同住的占比已經高達47%,這是是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比率。而在上世紀後半葉,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的比例都在35%以下。

欧歐洲的情况可能更糟,體現在長期高位的年青人失業率。歐盟的年輕人平均失業率常年高於20%,南歐國家更是達到了令人乍舌的40%,只有德國等少數國家控制在10%以下的健康水平。

某種角度看,中國整體仍屬整體上升期,年輕人也已錯過資產價值增量的爆發期,但社會年輕人的“假名媛”和“凡爾賽體”(注一)多少還有些對財富追求的憧憬,比起徹底逃避現實的苟且要健康一些。

前浪們( 指50、60年代或台灣三、四年級的人)恣意嘲笑“無能的後輩”,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前浪是經濟整體高增長成全了它們的財富快速增值,而不是前浪們自我標榜的更勤奮、更吃苦耐勞。和那些先行一步的發達國家曾經經歷的一樣,經濟的高增長帶來的資產高速升值,尤其是房地產,創造了個人和家庭的富裕。這在中國尤為顯著。

跑赢一切經濟指標的是居民住房價格,住房的快速升值在很大程度上補償了居民收入增長滯後的分配短板。直接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接下來的房價快速增漲階段,又讓“1”後面的零增加了很多。房產占了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的80%。有没有房、有幾套房決定了財富等級,工資差距的仨瓜俩棗找反而無關緊要。

前浪們今天可以笑傲後浪的財富優越,和他們引以為傲的吃苦耐勞、閱歷豐富真没太大關系。房地產啟動了二十多年的資產盛宴,大都會裡的五零年大爺、六零年大叔基本都趕上了主菜,七零大哥姊也吃到了點心。八、九零往後,情况開始發生了變化。高房價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財富標杆,打工人的收入絕對值增速在房價面前匍匐。

現在為這些後浪想,家庭出身在“錢途”起點上的全重將越來越大。要怪高房價其實也没什麼道理,再强調一下,如果不是房產增值,爺叔阿姨們也分享不到多少財富。是經濟增速驟減,把年輕人推到了懸崖邊緣。資產價格的快速增長已經結束,經濟進入了吃存量的年代,屬於年輕人的財富增長空間能有多大?只好做做夢吧 !

看懂了存量遊戲的新規却又不甘心的,就想着“傍大款”、“求包养”。前浪可以罵這是齷齪,却不能否認,家裡没礦的後浪在新遊戲裡還真没什麼特乾淨的路可以選。

當創造財富的能力下降了,没有人可以從中受益。

前浪不要以為看上去很值錢的房產會保障幸福的晚景,看看日本“昭和男兒”們也曾自信滿滿,今天大都晚景凄凉。資產的價格只是一堆數字,如果没有真實的財富增量支持,無異於冰山上的鳳凰——冰山融化了,鳳凰也就飛走了。

因此,在圍觀“凡爾賽體”、“假名媛”時,請前浪們不要光顧著說教式的自我表揚,不要沉浸在虚幻的“想當年”,其實我們也只是正趕上當年的大好年罷了。別再提刻苦耐勞,勤儉奮鬥,沒有人比一、二年級的父兄輩更努力吧,他們也是因為沒趕上大好年而貧困拮据。

真正要做的是讓當下成為“當年”景象,一樣的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一樣的為社會經濟解開枷鎖,讓年輕人有闖蕩和創造的空間,在財富的增量中收獲他們的未來。這是前浪的義務,也關乎前浪們的未來處境。(成為被拋棄的一代 )

總之,收起雲淡風輕的純天然有機白日夢,人間没有什麼歲月靜好的未來,只有野蠻生長的活力才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注一 : “凡爾賽體”源於一位網紅的微博,内容主要就是套路化的炫富加秀恩爱,諸如老公送她一輛藍寶基尼,成為她不喜歡的“日常煩惱”。這群體被命名為“凡爾賽”是因為一部日本漫畫,大體上是諷刺其看上去華麗富貴的意思。

“凡爾賽文學”四大要素:1、先抑後揚,明貶暗褒。2、自問自答。3、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4.,純屬白日夢虛構

**大陸天津臨港區一座鐵路橋在維修過程中發生坍塌事故,截至目前,已有8名工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難。8名工人,最小的44歲,平均年齡已有52歲。原來現在民工的主力都是50多歲的人了。

50多歲對很多人來說,已經面臨退休,再幹體力活更是不實際了。可這些工人,却還要風餐露宿,做著苦力活,一不小心,就和家人天人永隔。

有人問:

“怎麼都是40~50歲以上的,這種體力勞動現在找不到年輕人嗎?”

下面有人這樣回復:

“年輕人在開網店,搞直播,送外賣,上大學.....”

是的,這些父輩,大多都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而拼命。因為他們的付出,所以他們的孩子,才可以不用從事最辛苦的工作。寧願自己受苦受累,讓孩子在更大的世界裡,體驗更多的可能性。

“你以為的歲月静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往往,我們所看到的星辰大海,背後都是父輩的苟且艱難。我們之所以能看得到浩瀚世界,都是因为有他們在奮力托舉。

父輩們的一身銹餿,換來了孩子們的光鮮亮麗,住高樓。這個世界,總有人擋在我們身前,為我們遮風擋雨,只不過我們常常忽略了。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甫上任,便向學生提出十句話,有學生形容是新的校訓。

這十句話傳播神速,在不少年輕人裡瘋傳。

請轉傳給您的子孫、親友,第八、九、十句話也可提醒年長者注重保健。

第一句話,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運動場。

到運動場鍛煉身體, 強健體魄。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的<充電>、<蓄電>、<放電>。 

第二句話,培養<兩種功夫>:一個是本分,一個是本事。

做人靠本分, 做事靠本事。靠<兩本>起家靠得住。

第三句話,樂於吃<兩樣東西>:一個是吃虧,一個是吃苦。

做人不怕吃虧, 做事不怕吃苦。吃虧是福,吃苦是福。 

第四句話,具備<兩種力量>:一種是思想的力量,一種是利劍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往往戰勝利劍的力量,這是拿破崙的名言。一個人的思想走多遠,他就有可能走多遠。 

第五句話,追求<兩個一致>:一個是興趣與事業一致,一個是愛情與婚姻一致。

興趣與事業一致,就能使你的潛力最大限度地得以發揮。

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不會是牢固的婚姻。 

第六句話,插上<兩個翅膀>:一個叫理想,一個叫毅力。如果一個人有了這兩個翅膀,他就能飛得高,飛得遠。 

第七句話,構建<兩個支柱>:一個是科學,一個是人文。 

第八句話,配備<兩個保健醫生>:一個叫運動,一個叫樂觀。

運動使你生理健康,樂觀使你心理健康。日行萬步路,夜讀十頁書。 

第九句話,記住<兩個秘訣>:健康的秘訣在早上,成功的秘訣在晚上。

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 

第十句話,追求<兩個極致>:一個是把自身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一個是把自己的壽命健康延長到極致。


**四個陷阱

決定一個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

決定一個人層次的,不是他最出眾拔尖的能力,而是人性低處的缺陷。

很多時候,我們過不好自己的生活,其實是陷入了四個難以察覺的人生陷阱。

01. 群思陷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有這樣一個笑話: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會議,盡去發現座無虚席。他經一棟,大喊一聲:“地獄發現石油了!”

這一喊,天堂裏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就只剩下他一人。

此時,吊詭的一幕發生了,這位大亨竟也急匆匆向地獄跑去。原來,他想的是:大家都跑過去,莫非地獄真有石油?

心理學上,有一種羊群效應。

羊,是一種散亂的組織,總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可一旦有一只頭洋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羊群效應,本質是一種從眾心理。《烏合之眾》裏說:在群體中,每一種情感和行為都極具感染性。

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同羊群中的某只羊,没有主見,在群體的氛圍裡,盲從的跟從别人制定的規則:

“人要對自己好一點,網袋消費也要精緻生活”;“身邊人都抽烟,說這就是成熟,那我也必須抽。”

狂熱的跟風做一件事,如果没想清動機和缘由,那麼,你極大可能,只是被口號收割的韭菜罷了。世間無數人,就這樣中了生活的圈套,跳進了社會的坑。

從眾很容易,那屬於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不從眾却很難,需要一顆智慧的頭腦時刻保持清醒。

02 . 自律陷阱

持續性的自律,造就了高手;間歇性的自虐,是大多數人的現實。

朋友阿May掀開袖子,胳膊内測露出幾道“肥胖纹”。那是她過去常期體重飘忽不定,忽胖忽瘦的代價。

健身之風颳起時,在男友的催促和標榜自律的心理下,她開始瘋狂减肥。每日不吃主食,高强度運動,短時間内,確實瘦了不少。但每每保持不到三個月,她就開始報復性大吃大喝,體重迅速回彈。

直到一次體檢,查出了脂肪肝,阿May大為震驚,開始梳理新的自律計畫:搭配飲食,規律三餐,每日早起早睡,輔助運動。

這次,她把規律生活變成了習慣,身體越來越好,還在運動中找到了釋放的樂趣,整個人變成了易瘦體質。到這,想必大家已經明白阿May真正改變的缘由所在。

之前階段性的“自律”,是出於外界的評價和壓力。後來有計畫的“自律”,則是因維,自己有着間定的目標去做一件事。

不得不承認,飛速前進的社會裏,充满了焦慮與壓力,我們崇尚自律,希望自我改變。却容易陷入一個盲目的“自律陷阱”: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正先忙起來再說。

我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却從没思考過,更好的自己是什麼。於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走走停停,反反覆覆,持續性躊躇滿志,間接性混吃等死。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而決定這棵樹能否成植参天的,却是播種前的那一刻。

真正的自律,應該是:未來的願景,規畫好當下的目標,再付出努力,为之堅持。

03 . 自負陷阱

自負的本質是無知,越固執己見的人,認知水平越低。

康奈爾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專業喜劇演員為30個笑話的有趣程度評级,作為標準答案。然後,找來65名大學生為笑話評級,對比標準答案,將學生的幽默感排出名次。之後,詢問這些大學生,覺得自己幽默感如何。

结果非常有意思:測試分數很低的學生,對自己的幽默感,表現出了超常的自信,他們認為自己非常的幽默有趣。盡管只有12%的笑話判斷對了,他們却賭定的認為,自己起碼答對了60%以上。

相反,那些測試出來幽默感强的學生,反而對自己的幽默感給出了低於實際水平的評價。這,衍生出著名的【達克效應】:能力越差的人,反而自認為厲害,因為認知有限,自己無法察覺錯誤。

一言以蔽之:層次越低,越自以為是。

放眼生活,達客效應無不在:

越是没文化的人,越喜歡自吹自擂,不懂装懂;

越是非專業的外行,越喜歡對内行指指點點,覺得自己技高一籌;

越是没見過世面的人,越喜歡炫耀自己,還會自視甚高,輕視他人。

因為無知,所以自負。正如古人所言:多聞者博,多見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04 . 痛苦陷阱

痛苦無法避免,但苦難可以被選擇。

籠子裡關著一只狗。它伸出爪子,想逃脱囚禁。碰到欄杆的那一刻,籠子上的警笛響起,立馬有人給它以電擊。狗縮回爪子,但渴望自由,依舊試著扒攔而出。可每次碰到欄杆,它都會在警笛聲中,迎來電擊的疼痛。如此循環,反反復復。

最後一次警笛響起時,在電擊之前,人們就把籠門打開。但狗却没有逃離,甚至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在地上,顫抖呻吟。龍門始終打開,它,却再也出不去了。

有人經歷過感情的挫折,就沉溺過去,不可自拔;有人工作一時受挫,便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是廢物一個……於是主動把自己放置到弱者的身份,從此畏葸不前,一蹶不振。

他們身上,都有一種類似的【習得性無助】。困在曾經的痛苦裡,放棄行動和改變,恐懼明天,後悔昨天,也過不好今天。

心理學禁人的痛苦分為兩種:

第一種,叫做pain,是我們真實體驗到的痛苦,這無法避免。

另一種,叫做suffering,它是一種心靈上的折磨,是痛苦產生後,因抗拒而產生的情绪,可以避免。

其實,真實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任何一種情绪產生之後,只要别抓著不放,它自己就會消失。

很讚成村上春樹的一句話:痛苦無法避免,但苦難却可以被選擇。接受痛苦,付諸行動,做出改變,方能翻越人生的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