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掌握信息者得天下 說魏忠賢

掌握信息者得天下  說魏忠賢

明朝魏忠賢掌權的時間其實不長,前後也不過三年。這三年,在歷史書上看到的朝堂是一派烏煙瘴氣。但是,前線的形式非常好,打仗很牛。魏忠賢前期積極支持遼東督師孫承宗的推進戰略,後來因為孫承宗不太買魏忠賢的帳,後期換了袁崇煥督師遼東,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所以,袁崇煥最顯赫的戰功,幾乎都是在魏忠賢掌權期間建立的。所以,袁崇煥,實際上是說了不少大奸臣魏忠賢的好話。

對内,魏忠賢最大的本事就是收税。他在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設立了工商税、海税,專收商人的税。支持關外作戰的軍隊糧餉。給魏忠賢建生祠,就是當時的浙江巡撫先提議的,遼東的軍隊也積極響應,袁崇煥也為魏忠賢立生祠。所以拍馬屁,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打倒魏忠賢之後,東林黨執政,基本上就是一反魏忠賢的作為。江南的税也不收了,遼東的軍餉自然也發不出來,最後天下糜爛。

這段讀起來像是在給魏忠賢寫翻案文章,其實關心的是:在官僚體系運轉的過程中,為什麼太監能經常常取得權力?過去皇帝管理一個國家,靠的是官僚集團為他提供信息,然後在這個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再靠官僚集團去執行。表面上,皇帝高高在上,權力是最大的。但是在實際的政治運作中,並不是這樣。囚犯最大的痛苦是信息斷絕。失去信息來源的皇帝和囚犯有什麼不一樣 ?

我們來看兩點:天下是皇帝的。除非改朝換代,只有皇帝一個人的位置是穩定的,官員的位子随時可以丢掉,就算不丢,也不能傳給子孫。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官員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很容易就做出選擇。客觀上,皇帝更傾向考慮整體利益,官僚系統反而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這既是人性的問題,也是制度的問題,皇帝往往是孤家寡人,官僚集團倒是人多勢眾。從這個角度上說,皇帝其實反而是弱勢。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皇帝做所有決策的信息來源都是官僚系统,實際上他就没有啥權力。因為,這些官僚集團在向皇帝匯報信息的時候,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去加工,皇帝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決策,就不會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偏离太多。如果皇帝的政策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呢?那也好辦,雷聲大雨點小的敷衍一下,不讓政策真正落地,他們的日子就能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舉個例子,官僚集團拿來一份下級官員的任命名單,一長串都需要批准,說這些人都好,我們都考察過了。皇帝除了批准,還能怎麼辦?難道皇帝一個個再去考察一遍?所以,權力這個東西,不是掌握在有决策權的人手裡。在實際的政治運作中,它其實是掌握在有信息權的人手里。就像你開車,雖然方向盤在你手里,但是在陌生的地方,還是導航軟件說了算。

所以,皇帝為了制衡官僚集團,通常就要幹一件事,就是在朝廷裡搞制衡,搞黨爭,拉一派打一派。這表面看起來是權術,實際上是圍繞信息控制權的博弈。有了兩派,信息就不容易被壟斷,两派相互攻擊,打小報告,這就是皇帝信息權的來源。現代很多國家元首甚至大公司的 CEO 不也這麼幹 !這樣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官僚之間會串通,黨爭太過也容易搞得不可收拾。所以,皇帝必須開拓别的信息渠道。官僚集團中已經没人可選了,他只能在正常的政府體系之外去找,能用的人只剩皇帝身邊得太監。

請設身處地想,如果你穿越回古代當皇帝,在那樣的情況下,不用太監,還能怎麼辦?崇禎在清除了魏忠賢之後發生的故事,就特别能理解這一點。魏忠賢死后,崇禎皇帝把各地的鎮守太監都撤了回來,把權力都交還给大臣。結果怎麼樣呢?没有了太監的監督,內閣大學士錢龍錫馬上就跟蓟遼督師袁崇煥秘密協商,把毛文龍给殺了。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毛文龍這個人很重要,是明朝在皇太極背後的一把利刃。但作為皇帝的崇禎對此竟然毫不知情,信息權被剥奪了。

袁崇煥把後金皇太極派來議和的白喇嘛等使者,留在寧遠好吃好喝招待了幾個月,又给兵部尚書寫信商議和平談判,皇帝還是一點都不知道。到了大明朝快滅亡的時候,首輔周延儒號稱要帶兵出城打清軍,地點就在通州,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吃吃喝喝一仗不打,天天報告大捷,崇禎還很高興。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明朝發展到崇禎的時代,整個官僚體系已經爛透了,皇帝的信息渠道已經被徹底堵塞了。

軍事上的不斷失敗,財政上的入不敷出,官僚體系無人可用,崇禎皇帝没辦法,又開始啟用太監來做事。當時朝臣一起反對啟用太監干預朝政,崇禎只能嘆氣道:“苟群臣殫心衛國,朕何事乎内臣?”(《明史·宦官傳》)崇禎說的相當心酸、相當悲憤。就在李自成即將攻破北京城的前幾天,還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崇禎的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聽了這句話後,心中追悔莫及,還秘密派人收葬了魏忠賢的尸骨,專門祭奠了一下。魏忠賢如何不重要,關鍵是,作為太監,他是皇帝的家奴,至少有可能跳出官僚系統的集團利益,為皇帝的利益多做一些考慮。至少,他也能给皇帝帶來另一條通暢的信息渠道。

過去我們看歷史,總認為太監干政是因,國家遭難是果。從今天這個分析,也許實際情况正好相反。一個王朝官僚系統爛透了,官僚集團和皇帝的矛盾不可調和了,才會出現太監干政的情况。實際上,皇帝通過太監,延續了皇權體制的運轉。所以,太監干政,不是正常的官僚系統運轉失靈的原因,而是它的結果。

現代官僚系統,秘書長承上啟下是政務運作的關鍵節點;國防部掌管作戰計畫擬定的校級軍官是計畫定型的關鍵節點,將軍只是畫押批可;比爾蓋茨說CEO是最後一個知道公司快要破產的人。這些情況的背後和皇帝被阻絕信息、架空成傀儡,有什麼不同 !?

 附記 :  

鬼谷子【謀篇】談制人之術  略謂 : " 符而應之、壅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白話來說就是順從上意,萬歲英明不離口,隨聲附和,踐履上意,取得上司的好感與信任;要阻絕上司與其他第三者聯繫的通道,自己成為上司信息來源的唯一管道,唯我是聞;製造假象、報告假情況等來迷惑上司,進而落入我所設計之局。簡而言之就是掌握信息著得天下,失去信息者就如同囚犯。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極多,如趙高VS秦二世、鄭袖VS魏美人、袁盎VS漢文帝、袁克文VS袁世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