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讀史知今世

越讀戰國晚期之政治情勢,越覺與今日之世局頗為神似。中國是昔日秦國,美國是齊國、俄羅斯為楚國,英、法、德分別為昔日魏、韓、趙,日本是燕國。美英日德法欲合縱對付中國,卻又各懷私利野心;中國則分別連橫,遠交各國,近與日本糾結。今日政、軍、經、心戰法、戰術雖異,各有側重,然人性未變,縱橫捭閡之術,無出戰國時代之範疇。讀史可以知今世,豈是虛言。

齊人孫武的孫子兵法說"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竟一語成讖。秦滅齊: 不戰屈敵,傳檄而定,乃天意哉 !?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十年之內逐次消滅六國,可謂勢如破竹。結果相同,手段則因各國差異而有別,並各可用幾個字來蓋括。對韓: 鯨吞蠶食;趙: 強戰加反間;魏:水淹大梁三月( 開封 ),城坍國滅;楚: 內腐蟲生、驕兵必敗;燕:大軍壓境,不戰而降;齊: 不戰屈敵,一使傳檄而定。杜牧在阿房宮賦說"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頗為中肯。

齊國是西周分封姜太公的封國,有濱海魚鹽之利,富庶冠天下,所謂"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後雖有田氏篡齊之變,國勢未頹。戰國初期,各國皆因生存環境與空間擠壓,爭相變法以圖強。魏有李悝、楚有吳起、秦有商鞅、韓有申不害、趙有胡服騎射、燕有千金市馬骨,築黃金台拜將,唯獨齊國因地利之便,又是秦國范雎遠交近攻策略的獲益者,沒有變法,對合縱抗秦之謀最陽奉陰違。

齊宣王初期濫用國力,幾乎滅燕。其子齊愍王又滅宋、伐秦、攻楚,耗損國力開罪各國,燕昭王命樂毅將韓趙魏秦燕五國軍隊幾乎滅齊五年,僅餘莒與即墨二城。齊愍王被殺,齊太子逃入莒縣封君大夫家為佣苟存。大夫有女,獨具慧眼,見此人氣貌不凡,不但善待且委身嫁之。後田單復國遍尋太子復出,就是齊襄王與君王后。齊襄王在位17年,休養生息,襄王死,子田建即位,母親君王后掌國政,改國策為" 事秦謹 ",但對其他五國則憤然漠視之。如長平之戰 ,趙需糧孔急,求救於齊,君王后拒絕。任秦攻伐韓趙魏,全然不視唇亡齒寒之道理,可謂" 國策失當 "。

君王后死,其弟國舅后勝掌政,后勝為人貪婪,政治腐敗,續奉" 友秦 "國策,自掃門前雪,追求小確幸,終有大不幸。五國先後滅亡,秦國乃以巨金賄賂收買后勝及其門客,蠱惑齊王不與秦戰。萬乘之國,數十萬軍隊如木偶,秦將王賁大軍壓陣,派一使節傳達秦王旨意,命交出齊國,秦國另封今河南輝縣500里松柏地給田建作封君。齊王田建見此等亡國下場較其他五國國王尤勝,遂下令舉國投降,隨秦使赴陽晉見秦王稱臣,到封地後,秦軍立刻包圍封地,斷絕一切供應,田建活活餓死於封地,可憐復可恨、可悲。

附記 :

君王后的父親對女兒私謀終身,表示「女無謀(通『媒』)而嫁者,非吾種也,污吾世矣」。當即宣布脫離父女關係,終身不見其女,雖於人情有太過,然不畏懼帝王的志氣、骨氣、傻氣,還是令人豎大拇指。

齊王田建較後蜀的孟昶尤不如。
宋滅後蜀時,只用了一萬軍隊,而後蜀的十四萬軍人幾乎不戰而降,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驛站,感懷國破家亡的哀愁,在館壁上題了這首《採桑子》::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了她並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人就做
《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此詠史詩,氣貫長虹。女流之中,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或可與之相比。

**【蘇厲引用養由基的典故遊說白起】。百米外,養由基連三箭射中指定之樹上葉子。就在一片喝采聲中,不料有個站在養由基身旁的人冷冷地說:“嗯,有了百步穿楊的本領,才配受我的指教。” 養由基聽這個人說話的口氣這麼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怎樣教我射箭?” 

那人平靜地說:“我並不是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或者稍稍出一點兒偏差,只要射不中,你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 蘇厲對白起說:“你號稱常勝將軍,但魏國並不是一個非常容易打敗的國家,如果你不能馬上取勝,便破壞了自己的名聲。”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