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歷史上的幾個" 誤刊 "

不經意的小人物、小錯誤,往往改變歷史的走向。

明末,崇禎皇帝有意與清皇太極議和,又絕不願露出己意,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體解聖意的陳新甲,立刻擢為兵部尚書,陳新甲派馬紹愉去議和。不日, 馬紹愉回國,將和議文件,密報於兵部尚書陳新甲。新甲興奮入內寫密折上奏,原件擱置几上。不料,被多事家僮誤認是塘報 ( 用於向內閣反映戰情,是向朝廷傳遞訊息,並請求增援的一種情報傳遞 ),立刻發抄,致使通國皆知,遂被痛斥為賣國賊。陳新甲不懂此時應代背黑鍋,反大聲朗朗辯誣,係秉承聖意而為。崇禎大為光火,令斬。

一九三九年底,汪精衛與日本簽署密約,高宗武認為條款苛刻,於是攜同偷拍的密約文本與同屬汪陣營的陶希聖逃離上海到達香港,並在一九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香港《大公報》刊出條約文字,史稱「高陶事件」,影響極大。正是因為條約見報,汪精衛漢奸坐定,高、陶反正,再被重用,也使中國人看清了日本侵略的真面目,知道和平運動注定失敗,只有誓死抗戰才有出路。

王新衡晚年向高陽透露,蔣介石有一天打電話給張學良說" 西安事變的真相,如果你不說,我不談,恐怕後世不會明瞭,歷史就將留下一片空白。所以我希望你寫出來,原稿存在大溪,等你我百年後再發表"。張學良遂如實紀述了,但原稿不知怎樣的一個陰錯陽差,竟然會發表在一本【希望】雜誌創刊號上。使張學良無意中失了一次信用,也是使【希望】立刻夭折,曇花一現的原因,更嘆歷史真相也永遠無法大白了。

據傳, 隋文帝不豫,楊廣與宣華夫人等侍疾,廣奪位之心益急,先調戲庶母宣華夫人,宣華夫人告文帝" 太子無禮 "。隋文帝聞後氣急大呼曰" ,畜生何足付大事 ? 獨孤誤我,快宣柳述來見 "。當政敵妹婿柳述被召入內傳旨,本已惶恐的楊廣益發惶恐,不料心腹宰相楊素傳遞一不軌密件欲給楊廣,傳信人竟誤將密件交給隋文帝,隋文帝閱後暴怒有殺人之心。楊廣等則等同被逼入牆角,必將有非常舉措方可求生。另一心腹張衡說" 如今只有一條急計,不是太子,便是聖上。" 真正是" 勢當騎虎不能下,計就屠龍事可為 "。一不做、二不休,由張衡入內拉殺文帝 ,血濺屏風,張衡成劊子手,楊廣弒父惡名千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