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李世民VS 魏徵】用功不如用過

李世民與 魏徵千百年來一直被譽為君臣關係的典範。但回顧兩人過往處事之歷史經驗來驗證,覺得兩人都有深層不得不的原因。為洗惡名,只能動心忍性的戴上假面具,一拍兩合的演一齣戲。

李世民、唐太宗在歷史上被評為最賢明、缺點最少的帝王已是公論。所謂"行周公之事" 的玄武門之變,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他縱然能在生前看史官的記載,還囑咐史官不必隱諱,照實實錄,且其事功早已大瑜掩小瑕,但後人的評論是他無法控制的,也是他最不自信處。因此,他要在帝王最難做到的 "納諫"與" 聽言"上努力。恰巧,魏徵的到來,給他提供了好舞台,好對立面。

魏徵一生,先為隋小官,又先後投李密、李淵、竇建德、再投李建成,玄武門事變後被俘,改投李世民。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保命為先,我們不宜依此來苛責、懷疑魏徵的忠誠。但同樣," 事六主" 一事已是他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也是讀儒書的他,最難自我面對的慚德,更何況歷史的斧鉞。因此,他要在臣子最難做的" 犯顏直諫"上努力。好運,他得君行道,李世民給他提供了好舞台,好對立面。

一對有心人,兩條潑膽漢。一個 " 買賢君 "、一個" 沽名臣 ",在演戲的過程中也非一路順暢。本 "守成難、止兵戈以息民、尚儉以富民"主張諫君的魏徵,不止一次把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氣得要殺掉這個田舍翁。幸明師長孫皇后英明,早已洞燭玄機的說" 君明臣直",適時點撥俱有權勢的李世民,不要功虧一簣,好學生李世民也一點就醒。

魏徵若沒有李世明,他肯定只是凡臣一個,抱恨沒沒無聞而終。李世民沒有魏徵,會不會仍然能成為一位聽言納諫之賢君,只能臆測,但很難再碰到另一個"魏徵"。就此點言,他們是幸運的,也抓住了歷史機遇,共譜一段歷史佳話。

虛偽做假本是應受指責的,但世人的行為,只能論行不論心,論心無完人,已進入佛的境界。做之不止,久假不歸。假善人、假孝子、假用功....,假了一輩子就是真的。好的德性要行出來才是真德行,有善念而無善行是偽善。對李世民、魏徵的作為還是要給予喝采。李世民有言,"用功不如用過",李、魏就是在其過上用功,污點變動力。

李世民生前多次要看其實錄都被褚遂良等拒絕,最後問到房玄齡,終得一觀。房玄齡未參與太原起兵,在玄武門事件卻是出謀劃策,主張先發制人的要角,若說骨肉相殘玄武門事件,對李世民是慚德心病;那用陰拆人骨肉,對房玄齡同樣是慚德心病。李世民美化事件,房玄齡同受其惠。何樂不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